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求吞吐量
擴展閱讀
p20pro移動網路和wifi 2025-09-27 16:09:55
手機可以錄音頻軟體 2025-09-27 15:45:25

計算機網路求吞吐量

發布時間: 2023-05-19 15:50:54

❶ 〖計算機網路〗請簡述「速率」,「帶寬」和「吞吐量」的含義和聯系。

網速就是理想情況下,數據上傳下載的速度
帶寬可看作網速,只是帶寬的單位是b,是網速的1/8,例如帶寬8M,網速就是1M
吞吐量一般是判斷設備的處理能力,比如防火牆路由器,保證不丟包工作正常,最大的可接入網速。

❷ 吞吐率和吞吐量如何計算

吞吐率是一種關於計算機或數據通信系統(如網橋、路由器、網關或廣域網連接等)數據傳輸率的測度。吞吐率通常是對一個系統和它的部件處理傳輸數據請求能力的總體評價。例如,一個伺服器的吞吐率依賴於它的處理器類型、網路介面卡的類型、數據傳輸匯流排的大小、磁碟速度、內存緩沖器的體積,以及軟體對這些部件進行管理的有效程度。在通信系統中,這個測度通常基於每秒能處理的數據位數或分組的數目,它依賴於網路的帶寬和交換部件(如路由器或集線器)的速度。網路上兩個端點設備間的吞吐率依賴於計算機、網路介面卡和連接它們的網路。

吞吐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最主要應用在並行處理上,屬於系統結構中最重要的一個變數,它的定義是:單位時間的吞吐量。所以它的詳細定義參見吞吐量。
http://ke..com/view/1517421.html?wtp=tt

吞吐量 (throughput)
定義:
對網路、設備、埠、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位元組、分組等測量)。

❸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常用性能指標有:
1、速率: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
2、帶寬:網路通信線路傳送數據的能力。
3、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網路的數據量。
4、時延:數據從網路一端傳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5、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6、往返時間RTT:數據開始到結束所用時間。
7、利用率信道:數據通過信道時間。


(3)計算機網路求吞吐量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一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1)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納模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發送速率(bit/s)
(2)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洞擾緩信道上大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5km/s。
發送時延發生在機器內部的發送器中,與傳輸信道的長度沒有任何關系。傳播時延發生在機器外部的傳輸信道媒體上,而與信道的發送速率無關。信號傳送的距離越遠,傳播時延就越大
(3)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合適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4)排隊時延
分組在進行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排隊時延的長短取決於網路當時的通信量。當網路的通信量很大時會發生隊列溢出,使分組丟失,這相當於排隊時延無窮大。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李畝延+排隊時延。
一般來說,小時延的網路要優於大時延的網路。

❹ 《計算機網路》習題求分析,計算最大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

考慮TCP、IP首部和幀的構成,數據包總長度 L=65536×8(包體長度)+40×8(包頭長度)=524600

C代表信道帶寬也就是1*10^9 b/s = 1G/s

L/C是信號傳播的空中延時 = 數據包長度 / 傳播速度

Td是端到端的時延,那麼往返時延 = 2 * Td

所以 總時延 = 空中時延 + 往返時延 = L/C + Td*2

吞吐量 = 數據包長度/總時延

❺ 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中關於「吞吐量」計算的問題

就是把20毫秒變成0.02秒啊,10-3代表十的負三次方,就是除以1000

❻ 是計算機網路中吞吐量是什麼意思

吞吐量是指對網路、設備、埠、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

簡介: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宴氏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衫祥乎,對於像防火牆系統這樣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設備來說,演算法的低效率會使通信量大打折扣。因此,大多數防火牆雖號稱100M防或悉火牆,由於其演算法依靠軟體實現,通信量遠遠沒有達到100M,實際只有10M到20M。純硬體防火牆,由於採用硬體進行運算,因此吞吐量可以接近線速,達到90到95M,是真正的100M防火牆。吞吐量和報文轉發率是關系網路設備應用的主要指標,一般採用FDT來衡量,指64位元組數據包的全雙工吞吐量,該指標既包括吞吐量指標也涵蓋了報文轉發率指標。

❼ 什麼是吞吐量、帶寬、包轉發率

1.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對網路、設備、埠或其他設施在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位元組等測量單位),也就是說吞吐量是指在沒有幀丟失的情況下,設備能夠接收並轉發的最大數據速率。
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對於像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設備來說,演算法的低效率會使通信量大打折扣。
2.帶寬
吞吐量和帶寬是很容易搞混的一個詞。當討論通信鏈路的帶寬時,一般是指鏈路上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它取決於鏈路時鍾速率和信道編碼在計算機網路中又稱為線速,也就是可以說百兆乙太網的帶寬是100Mbps。
但是需要區分鏈路上的可用帶寬(帶寬)與實際鏈路中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吞吐量)。通常更傾向於用「吞吐量」一詞來表示一個網路的性能表現。因為現實受各種低效率因素的影響(比如通信雙發的網卡設備、鏈路狀態等),所以由一段帶寬為100Mbps的鏈路連接的一對節點可能只達到50Mbps的吞吐量。這樣就意味著,一個主機上的應用只能夠以50Mbps的速度向另外的一個主機發送數據。
3.包轉發率
對於網路設備而言,除了吞吐量這個重要指標外,還有一個主要指標是報文轉發率,也就是常說的包轉發率,包轉發率一般是指以64位元組數據包的全雙工吞吐量,該指標既包括吞吐量指標也涵蓋了報文轉發率指標。
線速埠的包轉發率衡量標準是以IEEE802.3中最短乙太網64byte的數據包 (第二層或第三層包) 作為計算基準,其公式如下:包轉發率(pps) = 吞吐量 / ( 84byte × 8bit )
所以:
對於百兆乙太網,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bps / 672bit = 0.148Mpps
對於千兆乙太網,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0bps / 672bit = 1.488Mpps
對於萬兆SFP口(乙太網口沒有萬兆的),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00bps / 672bit = 14.88M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