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的計算機是以什麼為中心
計算機網路以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為中心。
共分為四個代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㈡ 第二代網路以( )為中心。。。 A.中心計算機 B.通信子網 C.資源子網 D.
參考網路,選B。通信子網。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誕生階段。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形成階段。以通信子網為中心。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進入互聯互通階段。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應運而生,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高速網路技術階段。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參考自網路:計算機網路技術。http://ke..com/link?url=hmKfhZ2JTV_9ieJ3WqP-Re192HfwYx-M8xdWS
㈢ 中國互聯網路中心是做什麼的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CNNIC)是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於1997年6月3日組建的管理和服務機構,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
CNNIC在業務上接受信息產業部領導,在行政上接受中國科學院領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承擔CNNIC的運行和管理工作。由國內知名專家、各大互聯網路單位代表組成的CNNIC工作委員會,對CNNIC的建設、運行和管理進行監督和評定。
作為中國信息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行者,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以「為我國互聯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促進我國互聯網路健康、有序發展」為宗旨,負責管理維護中國互聯網地址系統,引領中國互聯網地址行業發展,權威發布中國互聯網統計信息,代表中國參與國際互聯網社群。
CNNIC承擔的主要職責:
1.互聯網地址資源注冊管理
經信息產業部批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是我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根伺服器運行機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運行和管理國家頂級域名.CN、中文域名系統及通用網址系統,以專業技術為全球用戶提供不間斷的域名注冊、域名解析和Whois查詢服務。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是亞太互聯網路信息中心(APNIC)的國家級IP地址注冊機構成員(NIR)。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為召集單位的IP地址分配聯盟,負責為我國的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和網路用戶提供IP地址和AS號碼的分配管理服務。
2.互聯網調查與相關信息服務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開展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等多項公益性互聯網路統計調查工作。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調查,其權威性和客觀性已被國內外廣泛認可,得到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等)的採納和贊譽,部分指標已經納入我國政府年度統計報告。
3.目錄資料庫服務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建立並維護全國最高層次的網路目錄資料庫,提供對域名、IP地址、自治系統號等方面信息的查詢服務。
4.互聯網定址技術研發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基於自身網路服務的管理和研發經驗,積極跟蹤國際互聯網技術的最新發展,承擔相關研發工作和國家有關科研項目。
5.國際交流與政策調研
作為中國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與相關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進行業務協調與合作。
6. 承擔中國互聯網協會政策與資源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
㈣ 國家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心
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是中央編辦批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只能透露這么多了
㈤ 計算機信息中心 是干什麼的
這個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介紹,你可以理解一下:
1、戰略定位
中國科學院信息化持續建設、運行與服務的支撐單位,國家互聯網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機構,先進網路與高端應用技術的研發基地,國內外先進科技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2、創新理念
CNIC創新價值鏈:「需求牽引服務、服務帶動研發、研發提升服務,服務促進應用」。
3、三期創新工作總目標
(1)全面支撐我院信息化持續發展,重點支撐信息化基礎設施(Cyber-Infrastructure)建設、運行與服務,提供先進的服務平台和技術保障,支撐和推動我院信息化應用的發展。
(2)繼續做好國家授權的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管理與運行服務,重點加強國家互聯網基礎資源——域名的建設、管理與服務,提升國際互聯網地址資源的競爭能力。
(3)面向國家科技戰略需求,提供一流的網路設施、科學計算環境、科學資料庫等公共資源與技術服務,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4)瞄準國際前沿,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通過研發提升支撐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力爭在某些方向或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4、科技創新目標
創新三期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主要職責是為全院提供一流的信息化支撐與服務,其科技創新目標主要體現在服務水平與質量上。為此,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設定創新三期服務指標為:
(1) 國家域名服務
CN域名注冊量進入全球國家和地區域名(ccTLD)排名前5,成為中國主流域名
繼續完善和優化7×24小時服務
注冊服務的可用性達到99.99%(不包含計劃內停機)
解析服務的可用性達到100%,解析服務的響應時間平均低於50毫秒
(2) 中國科技網服務
用戶服務滿意度達到95%以上
網路服務可用性99.99%
繼續完善和優化7×24小時服務,正常服務率99%
實現一流的網路監控與管理,包括提供定點、定時、日、月度、季度、年度等全面、及時的運行監測報告
(3) 科學資料庫服務
完善共享服務的門戶網站,提供7×24小時服務,正常服務率達到95%。
上網服務數據量達到60TB,每年度提供數據訪問達到100萬人次,形成一批長期使用的用戶群
實現對科學資料庫共享服務監控與分析,提供定期(月度、季度和年度)的運行狀況報告
面向「1+10」創新基地重大科研項目和e-science示範應用的需求,提供直接、專項的科學數據服務與技術支持
建立科學資料庫技術支撐平台,技術支持需求在一個工作日內反饋,及時提供外派技術支持,每年在全院范圍內提供2-3次技術培訓
(4)高性能計算服務
超級計算機提供7×24小時服務,平均利用率達到65%
㈥ 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網路中心)成立於1995年4月,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研事業單位。網路中心是中國科學院信息化持續建設、運行與服務的支撐單位,國家互聯網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機構,先進網路與高端應用技術的研發基地,國內外先進科技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因工作需要招聘下列人員:
部門名稱 崗位名稱 崗位級別 招聘人數 任職條件
期刊我部 主任 編審或
副編審 1人 年齡45歲啟答以下,熟悉期刊我部的全面工作,具有副編審及其以上職稱(相當)或5年以上我職稱的聘任經歷,計算機相關專業優先。條件優異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科學數據中心 主任 研究員或
副研究員 1人 年齡45歲以下,計算機相關專業,副高級及其以上職稱(或崗位)或5年以上中級職稱(或崗位)聘任經歷
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 主任 研究員或
副研究員 1人 年齡45歲以下,計算機相關專業,副高級及其以上職鎮燃稱(或崗位)或5年以上中級職稱(或崗位)聘任經歷
*上述崗位詳細招聘信息請瀏覽網路中心主頁:www.cnic.cn
招聘程序如下:
1、報名:申請人在2007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5日期間提交下列相關材料:
①個人簡歷:基本情況、工作經歷、發表論文、獎懲信息;
②主要工作業績介紹(2000字以內);
③學位、職稱證明、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④對應聘崗位工作開展的建設構想。
2、初審:網路中心人教處組織資格審查工作,進行初步篩選;
3、面試:申請人撰寫PPT,進行上崗公開答辯(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4、體檢:網路中心人教處統一組織體檢。
5、錄用:網路中心審核確定錄用人選。
6、公示:招聘結果,通知受聘人員(交有關材料)。
7、入職:報送人教處備案及辦理相關手續。
8、待遇:正式錄用後執行國家事業單位及中國科學院工資福利待遇,職稱聘任將按照中國科學院統一政策及程序執行。
聯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四街四號北京349信箱
郵政編碼:100080
歡迎通過電子郵件應聘。御旁虛
聯系電話:010-58812275
聯系人:付老師
網路中心主頁:http://www.cnic.cn
㈦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歷史沿革
1989年8月 國家計委組織專家對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設施」(簡稱NCFC,國內稱為「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項目進行投標評審,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參加投標,中國科學院中標。自此,開始啟動NCFC建設。
1990年5月 中國科學院批復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成立,掛靠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
1990年11月 國家計委批復NCFC立項,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承擔建設任務。
1993年11月 NCFC主幹網網路開通並投入運行。 1994年4月 NCFC網路與美國Internet互聯成功,中國與Internet實現了全功能的網路連接,並投入運行,這是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5月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在國內設置了CN域名伺服器,對中國用戶進行域名注冊登記,並管理和運行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
1995年3月 為統一組織NCFC和「科學資料庫及其信息系統」兩大工程任務的建設和服務,加強網上信息資源建設和便於對國家重點工程的運行管理,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1995年3月24日,中科院轉發國家科委批文。1996年12月13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文,1997年1月11日中科院轉發中編委批文。
1996年2月 中國科學院決定正式明確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互聯網路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㈧ 計算機網路中的訪問節點,混合節點,轉接節點,中心節點,都是什麼啊
訪問節點:
又稱端節點,是指擁有計算機資源的用戶設備,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常見的訪問節點有用戶主機和終端等。
混合節點:
也稱全功能節點,是指那些既可以作為訪問節點又可以作為轉接節點的網路節點。
比如伺服器等。
轉接節點:
又稱中間節點,是指那些在網路通信中起數據交換和轉接作用的網路節點。
常見的轉接節點有:集中器、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
中心節點:
在星型結構結構中用集線器或交換機作為網路的中央節點,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通過網卡連接到中央節點,計算機之間通過中央節點進行信息交換,各節點呈星狀分布而得名,其核心的交換機稱為中心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