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中國電信在計算機網路扮演的角色為
擴展閱讀
手機快讀無法連接網路 2025-09-26 21:14:05
相機軟體製作手機視頻 2025-09-26 20:17:35

中國電信在計算機網路扮演的角色為

發布時間: 2023-05-25 16:28:41

什麼電信網路

電信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電信英文名稱:telecommunication定義:在線纜上或經由大氣,利用電信號或光學信號發送和接收任何類型信息(包括數據、圖形、圖像和聲音)的通信方式。所屬學科: 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電報
電信(telecommunication 縮寫:CT):指利用電子技術在不同的地點之間傳遞信息。電信包括不同種類的遠距離通訊方式,例如:無線電,電報,電視,電話,數據通訊以及計算機網路通訊等。 電信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支柱。無論是在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中,還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電信這個高效、可靠的手段。

目錄

構成
什麼是電信
電信的發展歷程
形成
基本概念
中國電信業20年發展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
全球十大電信運營商
編輯本段
構成

組成通信系統的基本要素包括發信機,通道以及收信機。發信機負責將信息進行編碼或轉換成適合傳輸的信號。信號通過信道傳輸至收信機。在傳輸過程中, 由於雜訊的存在,信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改變。收信機端試圖應用適當的解碼手段從劣化的信號中恢復信息的原樣。描述信道的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帶寬。
通信系統的結構可以是點對點,也可以是一點對多點,廣播則是一種特殊的一點對多點的傳播形式。
編輯本段
什麼是電信

「電信」是什麼?國際電聯的定義是:「使用有線電、無線電、光或其它電磁系統的通信。」按照這個定義,凡是發信者利用任何電磁系統,包括有線電信系統、無線電信系統、光學通信系統以及其它電磁系統,採用任何錶示形式,包括符號、文字、聲音、圖像以及由這些形式組合而成的各種可視、可聽或可用的信號,向一個或多個接收者發送信息的過程,都稱為電信。它不僅包括電報、電話等傳統電信媒體,也包括光纖通信、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等現代電信媒體,不僅包括上述雙向傳送信息的媒體,也包括廣播、電視等單向信息傳播媒體。

光纖通信
編輯本段
電信的發展歷程

人類用電來傳送信息的歷史是由電報開始的。電報是一種以符號傳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謂的數字方式,但1876年電話發明之後,在電信領域中,模擬方式便佔了絕對優勢。20世紀50年代,PCM技術的出現,使數字通信方式又看到了一絲曙光。但它的真正壯大和發展,以至一統天下,主要是依靠電子計算機的力量。因此,有人把「C&C」(即通信與計算機的融合)看成是人類信息史上一場新的革命的重要標志。今天我們在談論「電信」時,已經少不了要談到計算機在各個電信領域的廣泛應用。它不僅在實現電信的智能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它的引入使電信不再是單純「傳送」信息,還增加了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的功能。
電信從採用金屬導線的有線通信開始,到19世紀末出現了無線電報,使無線通信方式一時興起。但由於無線通信存在的一些固有弱點在當時技術條件下一時難以克服,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除了用於航海以及救災等特定條件下外,一般都處於「備用」地位。由於技術的發展,不僅無線方式已東山再起,還出現了以光纖為傳輸媒體的全新通信方式。這不僅帶來了電信傳輸方式的多樣化,也為電信的高速化、個人化奠定了物質基礎。
由上可見,一百多年來,盡管電信的基本概念沒有變,但它的外延卻發生了滄桑巨變。電話的統治地位已經動搖,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來了,它們對傳統電信的觀念和方式,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編輯本段
形成

1948年,當時工作於貝爾實驗室的香農發表了論文「通信的數學原理」,這一標志性的論文創建了分析通信系統的數學理論方法,也即資訊理論。資訊理論使我們可以根據信道的帶寬和信噪比特性推算其容量。
在論文發表的時代,電信系統主要是基於模擬電路系統。此後,隨著數字集成電路的大量普及,電信系統的設計可以充分利用資訊理論的理論指導提升性能。由此,數字信號處理也成為一個新的領域。
實際的通信信道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種缺陷,其中包括:散彈雜訊、熱雜訊、延遲、非線性傳輸函數、快速衰落、帶寬限制以及信號反射等等。在一些當前的電信系統設計中,這些缺陷可以被利用來改善信道傳輸的質量。
現代通信系統普遍對於時間同步提出很高的要求。精確定時技術與通訊技術發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大多數現代廣域通訊系統都以原子鍾作為時間基準。
編輯本段
基本概念

調變是指將信息轉換成適合遠距離傳播的模擬信號的處理過程。
主要數字信道編碼方式:漢明碼、格雷碼、二進制碼、Turbo碼。
編輯本段
中國電信業20年發展

1984年10月,財政部決定對郵電部所屬企業的利潤實行倒一九分成,扶持通信事業發展。
1986年4月恢復開辦郵政儲蓄業務。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頒布。
1987年11月,廣州開通了我國第一個行動電話局。
1993年9月19日,我國第一個數字行動電話通信網在浙江省嘉興開通。
1994年4月20日,首次開通了接入網際網路的第一條64kb/s國際專線。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的建設開始啟動。
1994年3月,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改革優點管理體制,將郵政總局、電信總局分別改為單獨核算的企業局。
7月,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開始打破電信業壟斷。
1995年4月,郵電部電信總局正式進行企業法人注冊登記。
9月,世界上第一個商用CDMA移動通信網在香港開通。
1997年1月,郵電部決定在全國實施郵電分營。
1998年3月,在原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國務院開始組建新的信息產業部。
4月,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下發《郵電分營指導意見》。國家郵政局正式掛牌,郵電開始分離。
9月,尋呼業務的剝離基本完成,組建國信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後被整體劃歸中國聯通。
1999年2月,國務院通過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組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
4月,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10日,中國衛通與國信尋呼簽訂協議,聯通開始退出尋呼業。
2004年1月29日,鐵通公司由鐵道部移交國資委,更名為「中國鐵通」,作為國有獨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運作。
2005年7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

中國電信
信息產業部、發改委聯合通知,從10月1日起對部分電信資費實行上限管理。
IPTV商用試點在上海啟動;全國96%的行政村開通了電話。
2006年12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別與中央電視台聯手,共同開通手機電視業務。
2007年2月,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停止在對方領地的競爭。
3月7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正式啟動「CN域名一元體驗活動」。
10月,我國電話用戶總數突破9億戶大關,其中行動電話占電話用戶總數的六成。
2008年10月6日,中國網通與中國聯通合並為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簡稱「新聯通」。 目前,中國網通致力於發展寬頻通信,以「寬頻商務」、「CNCMAX寬頻我世界」以及「金色俱樂部」、「10060」為代表的各類業務或服務品牌已經家喻戶曉。
編輯本段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

中國聯通
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
編輯本段
全球十大電信運營商

沃達豐
AT&T
法國電信
Orange
T-Mobile、
TIM
墨西哥電信
中國移動
台灣中華傳訊
印度電信

② 計算機網路中伺服器扮演什麼角色

伺服器是用來放數據的,比如說一個公司放他們的下載資料,用戶資料,公司簡歷。。等等
還有電信啊 連通啊 他們用伺服器來放咱們上網時候看的資料圖片 視頻 書籍等等。。 還有個公司把伺服器配置為路由器,當做路由器來使用。。。

③ 計算機網路概論

1 什麼叫網路

原來我們所說的「網路」,泛指電信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這三個網路。隨著三網融合的建設,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現在,我們所說的「網路」,更多的特指為計算機網路。

2 電信網路

電信網路指的是連通電話、電報、以及傳真服務的網路,電信網路是由電信運營商(在我國,現在由三大運營商運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普通人接觸到最多的設備就是電話機、程式控制交換機、傳真機、發報機(用於發電報的設備)以及電話線。作為80後的前輩,小編在讀中學的時候,還是做過發電報、電匯(通過郵局的電信網路匯款)這么有紀念意義的事情滴。而我們的年輕的90後、00後小夥伴們只有在抗日神劇上看見過我們的地下黨滴、滴滴、滴的使用電報機發電報吧!!!!當然,小編作為軍工行業從業者,知道現在某些軍工研究所仍然在生產新型的無線電台,不過更多的是通過低頻無線在傳輸數據。

無線發報機

3 有線電視網路

有線電視網路指的是我們家裡的電視圖像傳輸網路,由中國有線電視網路公司運營,幕後黑手即是「廣電總局」。在以前,家裡的電視要想看CCTV以及各家衛視,都需要到廣電營業廳去開通有線電視服務,當然,如果你家剛好沒有鋪設線纜過去,那不好意思,你就只能跟小編小時候一樣,自己樹個天線,通過天線收取衛星信號來獲得電視台傳輸的圖像。小編現在仍然記憶猶新,小時候家裡的黑白電視,就靠屋子前的電線桿了。小編的童年完全就沉浸在廣東電視珠江台與廣東電視嶺南台里,小編小時候飈粵語全靠廣東電視珠江台了。當然,社會在發展,技術在進步,讀大學後,小編老家看電視靠「大鍋」了,如下圖,我們老家方言叫「灶車」(我們老家方言,炒菜的鍋叫「車」,「灶車」就是一個很大的鐵鍋,小時候專門用來煮豬食的)。

電視天線

4 計算機網路

4.1 計算機網路定義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定義並未同意,最簡單的定義是:一些互相連接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通俗來講就是計算機之間連接的網路,最原始最小的一個計算機網路就是兩台電腦通過一根網線直接連起來。最初只是計算機用來傳輸文件的網路。現在我們的計算機網路,可以很快捷的傳輸語音、圖像、數字信息等等。大家在談論網路時,都是指得計算機網路了。通常,我們有時候談論的「計算機通信網」、「計算機互聯網」、「互聯網」、「網際網路」現在都是指的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最重要的兩個功能特性:

1) 連通性;即所處同一個網路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彼此互通,從使用時所表現出來的就如每台計算機都是彼此直接連通的一樣;

2) 共享:即資源共享。

4.2 區域網

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在地里上局限在一個小范圍的(如我們的家裡、一棟樓內或一個企業內)的計算機、工作站、伺服器等計算機類設備通過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互聯起來的網路。我們可以把兩台電腦通過乙太網線直接連起來,即可組建一個最小的區域網,兩台電腦可以通過這根網線進行數據傳輸、文件共享等等。

最小區域網

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區域網一個是在我們家裡,我們通過無線路由器或者小交換機把家裡的電視、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以及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智能家居設備連接起來,如下圖所示,小編把這種區域網叫家庭區域網(家庭網路HAN, Home Area Network),現階段以及後續社會發展家庭最常見的組網方式,電信/移動/連通/長城寬頻這些寬頻運營商牽一根光纖到你家,你去這些運營商開通寬頻的時候,會給你一個光貓以及上網賬號,然後你可以去某寶買一個無線路由器然後設置好上網,如果家裡有線設備較多,路由器的網口不夠用,就再買一個幾十塊錢的交換機,這樣家庭網路組建的基礎設施就構建好了。你家裡添夠的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都可以通過WiFi連接到路由器進行上網,台式機、智能電視(或者小米機頂盒、樂視機頂盒等等)、空調、冰箱等設備就可以通過網線連接到交換機進行聯網。

家庭區域網——家庭網路HAN

在我們工作中,大部分如小編一樣都在小企業上班,作為一個懂網路的計算機從業者來說,在小編工作生涯中所經歷的兩家公司,都有被拉去組建公司網路的經歷。如下圖所示,這一定是最常見的小型企業區域網了,如果企業只有30來個人就如小編的公司(小編如今出來創業了O(∩_∩)O哈哈哈~,大小也是個老闆了,還是一樣苦逼的自己組建公司的網路)這樣你只需要一台48口的千兆交換機就可以了,如下圖虛框內,每個員工工作的計算機、公司伺服器、網路列印機通過網線接到交換機,然後給每台計算機、公司伺服器、網路列印機設置好IP地址即可。

企業區域網

如下圖所示, 90%的的應該都是設置192.168.1.XX (XX就是1~254隨便你填寫)吧,然後再子網掩碼你用滑鼠點擊一下,就會自動填寫255.255.255.0,設置完後點擊確認即可。這里設置IP地址時,一定要同一網段的IP地址,什麼叫同一網段的IP地址,在後續會詳細細說,這里簡單說一下,我們現階段常用的IP地址為4位,每位設置的值是(1~255),如果子網掩碼是三個255(255.255.255.0),則IP地址設置的時候,前面三個數字必須一樣,就如我們的192.168.1這三個數字,只要IP地址前面是192.168.1,則設置的IP地址就是同一網段,如果子網掩碼是兩個255(255.255.0.0)我們只需要設置IP地址前面兩位數字一樣即可即192.168.XX.XX,如果子網掩碼只有一個255(255.0.0.0)則IP地址前面只要一位柱子一樣即可192.XX.XX.XX。所以,當255的個數越少,可設置的I同一網段的IP地址就越多,如果你的公司有上千台電腦通過幾台交換機串聯起來,你就可以通過設置255.255.0.0的子網掩碼來增加同一網段的IP地址數來組建區域網了,當然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通過路由增加網段來組建大型區域網。

IP地址設置

我們不免會有些幸運兒,在大型企業上班,一個公司員工上千人,甚至上萬人。如我們鼎鼎有名的華為,數個國家,數個城市都有華為的機構,每個機構少的幾百多的幾千,這個時候,對這些大型企業是如何組建自己內部的企業區域網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多種網路設備,以及藉助運營商了。如下圖所示,小編公司再過兩年做大的時候,在北京建立一個分支機構(左邊),在長沙總部200人(右邊),需要把北京與長沙兩地的區域網互聯起來,構建一個統一區域網。

跨區域企業區域網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建設這個區域網:

長沙本部有300台工作電腦與伺服器,我們可以使用路由器的兩個乙太網區域網口,假定網口1的IP地址為192.168.1.1,網口2的IP地址192.168.2.1,每個網口下掛多台交換機,公司電腦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加入192.168.1.1網段,設置IP地址范圍192.168.1.2~192.168.1.254,子網掩碼255.255.255.0,網關:192.168.1.1,這里跨網段通信我們就需要設置網關了哦,網關就是你這個網段的交換機上接路由器網口的IP地址,這里就是網口1的IP地址192.168.1.1,

另一部加入192.168.2.1網段,設置設置IP地址范圍192.168.2.2~192.168.2.254,子網掩碼255.255.255.0,網關:192.168.2.1。

在北京分部根據工作電腦數量,也可以參照長沙總部來構建網路,等構建完成後,所要做的就是找電信運營商(電信、聯通、移動)開通寬頻了。開通寬頻後,可以找電信運營商購買VPN服務,給公司專門開通一條專線。當然,這種費用會比較昂貴,但是兩地訪問的網速會有保障。還有一種較為實惠的辦法就是,找第三方公司如花生殼這類DDNS服務商,建立VPN服務也可以把兩地的網路通過VPN專線連接。做完這些,長沙總部與北京分部兩個地方的員工所使用的工作電腦在邏輯上都屬於同一個區域網,都可以訪問公司伺服器所共享的資源了。

4.3 廣域網——網際網路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現階段,通常我們說的廣域網即是指互聯網或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最初是由美國防部於1969年創建的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到70年代中期,ARPA研究建立了多種類的網路互聯技術,導致了互聯網的出現,形成了網際網路(Internet)雛形。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准協議,使得所有的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互聯網互相通信,從而人們把1983年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時間。

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開始圍繞留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即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它是一個三級計算機網路,分為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覆蓋了美國主要的大學和研究所,並且成為網際網路的主要組成部分。

1991年,NSF和美國的政府機構開始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應局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世界上的許多公司開始紛紛接入到網際網路。網路上的通信量急劇增大,使網際網路的容量滿足不了需要。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美帝的體制與國內不一樣就是,政府與學術機構僅僅做科研,當發現項目的前景可觀,需要擴大時,就轉交給企業來運營,資本是追逐利潤的,當有利可圖時,只有企業才可以發揮最大的智慧,最快的速度把產業做大,小編一直認為,社會的發展都是由公司、企業推動的,只有這些追逐利潤的團體才會發揮最大的力量推動社會的變革,這就是人性,既是群體的共性、也是個人的人性)。1992年網際網路上的主機超過100萬台。1993年網際網路的主幹網速率提高到45Mbps(T3的速率,T1、T2、T3是北美和日本的數字通信標准,最初應用於電話公司的數字化語音傳輸,1個T1=24個時隙*64K/秒+8KB/秒=1544KB/秒,也就是1個T1可以支持24位用戶同時撥號,我國採用的是歐洲的數字通信標准E1、E2、E3,1個E1=32個時隙*64K/秒=2048KB/秒,第 0時隙外,第 16時隙是用於傳輸信令的,只有第 1到 15,第 17到第 31共 30個時隙可用於傳輸有效數據,也就是說1個E1可以支持30位用戶同時撥號,E1/T1表示一次基群,E2/T2則表示兩次基群、E3/T3則表示三次基群,E1/T1*4=E2/T2,E2/T2*4=E3/T3,後續小編會另外細說基群通信相關的知識)

1993年,NSFNET開始被若干個網際網路主幹網代替,政府完全脫離網際網路的運營,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美國的ISP主要有AT&T、Verizon、Comcast等,咱們中國的ISP,在小編讀書的年代有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鐵通、中國衛通,隨著3G的牌照發放,中國衛通並入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並入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並入中國移動,到現在,我國僅只有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頂級ISP。

4.4 中國互聯網歷史進程

1987年,有個叫錢天白的教授,使用互聯網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成為使用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第一人。在到1994年這個階段,中國互聯網都還處於試驗階段,也就是向我們常說的一樣,它就是一個「區域網」,直到1994年4月2日,中國才經過Sprint公司連接了一條64k的數據線。正式接入了網際網路。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委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建設。這是中國四大骨幹網路之一——中國科技網(CSTNET)的前身哦!

1992年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主幹網首次成功採用FDDI技術,在網路規模、技術水平以及網路應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這是中國四大骨幹網路之一——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前身哦!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這是這是中國四大骨幹網路之一——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前身哦!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此事被中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除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欄目叫"Tour in China"。此後,該欄目開始提供包括新聞、經濟、文化、商貿等更為廣泛的圖文並茂的信息,並改名為《中國之窗》。這是中國第一個網站哦!!!!

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協議中規定電信總局將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2條64K專線(一條在北京,另一條在上海)。中國四大骨幹網路之一——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這是就是現在中國電信的主幹網路哦!!

1995年5月,中國電信開始籌建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在2010年前,我們接的寬頻基本上都是接入的這個網路哦!

1995年7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一條接連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連接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沈陽、西安、武漢、成都八個城市的CERNET主幹網DDN信道同時開通,當時的速率為64Kbps;並實現與NCFC互聯。

1995年8月,金橋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開通聯網(衛星網),並與國際網路實現互聯。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

1995年12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建設完成,該工程由中國自行設計、建設。

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路開始提供服務。

1996年2月,中國科學院決定正式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院網(CASNET)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996年6月3日,中國電子工業部作出《關於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的有關決定》,將"金橋網"命名為"中國金橋信息網",授權吉通通信有限公司為中國金橋信息網的互聯單位,負責互聯網內接入單位和用戶的聯網管理,並為其提供服務。後來吉通因運營失敗,被網通收購。

1996年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投入運行。同日,中國移動正式推出「全球通WAP(無線應用協議)」服務。2000年11月10日,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計劃」,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2001年12月22日,中國聯通CDMA移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並於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中國聯通CDMA網路的建成,標志著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2002年5月17日,中國移動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出GPRS業務。11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003年4月9日,中國網通集團在北京向社會各屆公布中國網通集團與中國電信集團的公眾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施拆分,並隆重推出中國網通集團新的業務品牌「寬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