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根據交換功能分類
擴展閱讀
名詞解釋網路資源共享 2025-09-26 15:44:17
聯通卡網路如何設置 2025-09-26 15:36:49

計算機網路根據交換功能分類

發布時間: 2023-05-29 15:55:47

❶ 計算機按信息交換方式可分為哪幾種

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報文交換網。

其他分類
按照網路的傳輸技術:廣播式網路,點對點式網路。
根據其工作模式分為:對等網,客服機/伺服器網路。
按傳輸介質分為:有線網,光纖網,無線網。
按拓撲機構分為:星型,匯流排型,環型,樹型,網狀。
按通信距離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計算機網路定義:
將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連接起來,再配以相應的網路軟體,以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集合。

❷ 按交換方式分,計算機網路可分為___、___和___

按交換方式分,計算機網路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

按傳輸介質劃分:

1,有線網:指採用雙絞線來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2,光纖網:採用光導纖維作為傳輸介質。

3,無線網:採用一種電磁波作為載體來實現數據傳輸的網路類型。

按通液胡信方式劃分:

1,廣播式傳輸網路。

2,點到點式傳輸網路。

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跡埋基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2)計算機網路根據交換功能分類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姿謹數據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這里所說的同步不是狹義的(即同頻或同頻同相)而是廣義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發生什麼事件(如發送一個應答信息),因而同步含有時序的意思。這些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稱為網路協議,網路協議也可簡稱為協議。

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① 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②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③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❸ 按照網路的交換功能,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幾種

(1)電路交換
(2)報文交換
(3)分組交換
(4)混合交換

❹ 按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________三種。

按照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所以答案應該是分組交換

拓展:分組交換和報文交換有一些類似,分組交換採用的是存儲轉發技術。通常我們把要發送的整塊數據叫做報文,而在分組交換中呢,把這整塊報文再劃分成一個一個更小的等長數據段。每個數據段都加上有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然後就構成了分組。如下圖所示。

劃分分組的概念

正是因為分組首部中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才能保證分組到達正確的目的地。

更多信息參考謝希仁老師的《計算機網路》

❺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具有哪些特點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多台電腦連接在一起,能夠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並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
可以分為:(1)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混合交換;
(2)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結構、星型結構、環形結構、蜂窩結構(是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而產生的);
(3)按作用范圍的大小分類: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城域網。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後來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特點: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
網路通信協議,是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TCP主要指傳輸控制協議,而IP協議指互聯網路協議。

❻ 計算機網路按交換方式可分為哪幾大類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發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文做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❼ 計算機網路分類方法

計算機網路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廣域網和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來看,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報文交換網路和分組交換網路;
(3)按網路拓撲結構來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

❽ 計算機網路的數據交換技術有四種,分別是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

電路交換:端對端通信質量因約定了通信資源獲得可靠保障,對連續傳送大量數據效率高。

報文交換:無須預約傳輸帶寬,動態逐段利用傳輸帶寬對突發式數據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路生存性能好。

信元交換又叫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是通過建立虛電路來進行數據傳輸的。

(8)計算機網路根據交換功能分類擴展閱讀:

報文交換的原理是當發送方的信息到達報文交換用的計算機時,先存放在外存儲器中,待中央處理機分析報頭,確定轉發路由,並選到與此路由相應的輸出電路上進行排隊,等待輸出。一旦電路空閑,立即將報文從外存儲器取出後發出,這就提高了這條電路的利用率。

報文交換雖然提高了電路的利用率,但報文經存儲轉發後會產生較大的時延。分組交換也是一種存儲轉發交換方式,但與報文交換不同,它是把報文劃分為一定長度的分組,以分組為單位進行存儲轉發。

這就不但具備了報文交換方式提高電路利用率的優點,同時克服了時延大的缺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交換

❾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9)計算機網路根據交換功能分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❿ 計算機網路按交換方式分類

數據交換技術分為1、電路交換,2、存儲轉發;
電路交換又分為
空分交換

時分交換;
存儲轉發又分為
分組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分為
虛電路交換

數據報交換;
虛電路交換分為
快速分組交換

信元交換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