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知識
什麼是網路技術?我們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互相連接起來,使用功能完整的網路軟體來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大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下面跟我一起學習了解一些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這是首先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絕對是核心概念.我們講的計算機網路,其實就是利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它的功能最主要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共享);二是在用戶之間交換信息。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是:不僅使分散在網路各處的計算機能共享網上的所有資源,並且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手段和盡可能完善的服務,從而極大的方便用戶。從網管的角度來講,說白了就是運用技術手段實現網路間的信息傳遞,同時為用戶提供服務。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應該更能明白計算機網路為什麼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了。
★計算機網路的種類怎麼劃分?
現在最常見的劃分方法是:按計算機網路覆蓋的地理范圍的大小,一般分為廣域網(WAN)和區域網(LAN)(也有的劃分再增加一個城域網(MAN))。顧名思義,所謂廣域網無非就是地理上距離較遠的網路連接形式,例如聞名的Internet網,Chinanet網就是典型的廣域網。而一個區域網的范圍通常不超過10公里,並且經常限於一個單一的建築物或一組相距很近的建築物.Novell網是目前最流行的.計算機區域網。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是什麼?
在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網路的體系結構指的是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的目的是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現在廣泛採用的是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它是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送層、對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層次描述網路的結構.你應該注重的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匯流排、介面和網路的性能.而網路體系結構的要害要素恰恰就是協議和拓撲。目前最常見的網路體系結構有FDDI、乙太網、令牌環網和快速乙太網等。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剛才說過網路體系結構的要害要素之一就是網路協議。而所謂協議(Protocol)就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它的作用和普通話的作用如出一轍。依據網路的不同通常使用Ethernet(乙太網)、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Ethernet是匯流排型協議中最常見的網路低層協議,安裝輕易且造價便宜;而NetBEUI可以說是專為小型區域網設計的網路協議。對那些無需跨經路由器與大型主機通信的小型區域網,安裝NetBEUI協議就足夠了,但假如需要路由到另外的區域網,就必須安裝IPX/SPX或TCP/IP協議.前者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而後者就被聞名的Internet網所採用.非凡是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就是開放系統互連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也是目前最完全和應用最廣的協議,能實現各種不同計算機平台之間的連接、交流和通信。
;『貳』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2)
1 C.
2 D.
3 A.
4 B.
5 B.
6 D.
7 C.
8 A.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A.
16 D.
『叄』 初學者電腦基本知識入門
學學 電腦技巧 和 網路技術 、電腦組成部分,office辦公等軟體安裝、使用,上網搜索等;最後就是可以學習 操作系統 的安裝和電腦的組裝、維修等。一起來看看初學者電腦基本知識入門,歡迎查閱!
電腦基本知識
1、首先要了解電腦,對於台式的 ,要知道主機和顯示屏,對於 筆記本 電腦,要熟悉開機鍵在哪,電源插孔在哪,滑鼠插件,無線網卡啟動按鈕。
2、了解電腦的組成,主要有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硬體系統包括CPU、存儲器、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主機板、各種卡及整機中的主機、 顯示器 、列印機、繪圖儀、數據機等等。軟體系統則主要指的是操作系統,通俗的講就是帶動電腦程序運行的,軟體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4、要了解電腦的顯示器解析度,這個一般買電腦的時候都要考慮,直接決定了電腦顯示的清晰度。顯示器解析度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見的設定有640_480、800_600、1024_768等。屏幕字型解析度:PC的字型解析度是96dpi,Mac的字型解析度是72dpi。
5、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6、要學會鍵盤上的操作,首先要學會打字,打字時要手指彎曲、懸腕。按住Ctrl+Shift進行語言的切換,在桌面的右下方可以看到變化。一個手指擊鍵時,其餘手指要保持在原位上。每個手指都要按規定區域范圍內去擊鍵,不可彼此替換。擊鍵時不可使勁過猛,具體的手指的擺放等。
電腦配置常識有哪些?
主板 —集合處理器 內存 硬碟 顯卡 音效卡 網卡於一體 通過自身將各式硬體組合並發揮其作用
內存 —存儲軟體運行時的緩存數據 內存越大 代數(DDR123)越好說明性能和速度越好 目前為止 三代最好硬碟 —俗稱機械盤 屬於物理存儲數據 盛放游戲
視頻 歌曲等各種數據 硬碟越大 說明容量越大顯卡 —一個電腦解析度高低以及色位多少的重要硬體 顯存位寬/頻率/顯存越高 說明可顯示的色位越多 越快 大致分為64MB,128MB,256MB,512MB,1024MB等 等級
光碟機 —提供光碟運行安裝的硬體速度的快慢取決於多少倍 如16倍光碟機就不如24倍的快 LCD —顯示器 大致分為台式和液晶 液晶顯示較好 不傷眼 輻射小機箱 —盛放各個硬體的一個外殼
電源 —提供給各個硬體能源 供給運行動力的硬體音箱 —播放
聲音 外闊 鍵盤滑鼠 —屬於輸入硬體 提供給電腦操作命令電腦配置大致分為商用機和家用機家用機分為娛樂消遣,游戲達人和骨灰級玩家 因游戲比較吃硬體 所以游戲佔取內存越大 效果越高說明越需要高配置電腦而商用機多是辦公 若是進行文檔編輯操作及管理數據等就不需過高配置
中低等配置即可若辦公類型屬於圖像製作 例如3DMA_高智能軟體 那麼就需要較好配置
另外
電腦的各項配置不是越高就越高 還存在兼容之說 因電腦硬體各屬不同廠家 因此就存在不同的兼容問題-
電腦配置相關知識
硬體方面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3-8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 台式機 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現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_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
軟體方面
1、操作系統: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電腦的同等配置,運行原版Windows 98肯定比運行原版Windows _P要快,而原版X_肯定又比運行原版的Windows Vista速度要快,這就說明,同等配置情況下,軟體佔用的系統資源越大,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還有,英文原版的操作系統運行英文版程序比運行中文版的程序穩定性及速度都有是關系的。
所以,這里特別強調是原版的系統,也就是沒有精簡過的系統。同理,精簡過的Windows _P一般來說,會比原版的X_速度快些,因為精簡掉一些不常用的程序,佔用的系統資源少了,所以速度有明顯提升。
WIN7系統以它的超穩定性的優點正在迅速普及,而且有取代_P系統的趨勢。
2、軟體(包括硬體)都可以適當優化,以適合使用者,如:一般辦公文員,配置一般的電腦,裝個精簡版的_P和精簡版的Office 2003就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了。但如果是圖形設計人員,就需要專業的配置,尤其對顯卡的要求,所以,升級軟體:Microsoft Direct_ 9.0或以上版本是很有必要的。[1]
哪些能軟體查看電腦配置:
1、EVEREST
2、魯大師+優化大師
3、硬體快捕
4、 cpu -z
5、gpu-z
新版本都支持最新的酷睿i5 酷睿i7等新品
電腦詳細配置簡介
主流桌面級CPU廠商主要有INTEL和AMD兩家。Intel平台的低端是賽揚和奔騰系列,高端是酷睿2(已成功代替酷睿1)09年作為下一代更先進的CPU I7也上市了,在此不久後32NM6核心I9也可能於2011年上市。
AMD平台的低端是閃龍,高端是速龍,皓龍。最常用的是兩者的中低端。INTEL處理器方面,在中高端有e7400,可以搭配頻率更高的DDR2內存,這一點是AMD中高端平台中難以實現的。
AMD盒裝CPU
AMD64bitSP2500+雖然超值,但缺少了對內存雙通道的支持,這一點讓許多玩家感覺不爽。
Intel盒裝CPU
Intel和AMD 市面上的主流配置有兩種。一種是Intel配置一種是AMD配置。其主要區別在於cpu的不同,顧名思義Intel配置的cpu是Intel品牌的,AMD配置的cpu是AMD品牌的。產品的市場定位和性能基本相同。價格不同,主要性能傾向有所區別。可根據需要和價位而定。
電腦主板
主板配置
常用的比較好的牌子其實不止intel,華碩[2](ASUS)、技嘉[3](GIGABYTE)、精英(ECS)、微星(MSI)、磐正(EPO_)、雙敏(UNIKA)、映泰( BIOS TAR)、碩泰克(SOLTEK)、捷波(JETWAY)、鑽石(DFI)這些,還有一些二線牌子象斯巴達克這些也比較好。
內存配置
常用內存條有3種型號:一)SDRAM的內存金手指(就是插入主板的金色接觸部分)有兩個防呆缺口,168針腳。SDRAM的中文含義是「隨機動態儲存器」。二)DDR的內存金手指只有一個防呆缺口,而且稍微偏向一邊,184針腳。DDR中文含義是「雙倍速率隨機儲存器」。三)DDR2的內存金手指也只有一個防呆缺口,但是防呆缺口在中間,240針腳。DDR2SDRAM內存的金手指有240個接觸點。
內存條
2009年最新的內存已經升級到DDR3代,DDR3內存向DDR2內存兼容,同樣採用了240針腳,DDR3是8bit預取設計,而DDR2為4bit預取,這樣DRAM內核的頻率只有介面頻率的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頻率只有100MHz。主流DDR3的工作頻率是1333MHz。在面向64位構架的DDR3顯然在頻率和速度上擁有更多的優勢,此外,由於DDR3所採用的根據溫度自動自刷新、局部自刷新等 其它 一些功能,在功耗方面DDR3也要出色得多。一線內存品牌廠家均推出了自己的DDR3內存,如金士頓、宇瞻、威剛、海盜船、金邦等。在價格上,DDR3的內存僅比DDR2高出幾十塊,在內存的發展道路上,DDR3內存的前途無限。
硬碟配置
硬碟按介面來分:PATA這是早先的硬碟介面,2009年新生產的台式機里基本上看不到了;SATA這是主流的介面也就是平常說的串列介面,市面上的硬碟普遍採用這種介面;SATAII這是SATA介面的升級版,市面上這種硬碟有是也有,就是不多,主要就是緩存和傳輸速度的提高;SCSI這是一種在伺服器中採用的硬碟介面,它的特點是轉動速度快可以達到10000轉,這樣讀寫速度就可以加快而且還支持熱插拔。
顯卡配置
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得非常重要。民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兩家。
顯卡的基本構成
一、GPU
全稱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譯為"圖形處理器"。NVIDIA公司在發布GeForce 256圖形處理晶元時 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並進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圖形處理時。GPU所採用的核心技術有硬體T&l、立方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紋理壓縮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紋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體T&l技術可以說是GPU的標志。
顯示卡
顯示卡(Display Card)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計算機的圖形輸出,由顯示卡連接顯示器,才能夠在顯示屏幕上看到圖象,顯示卡有顯示晶元、顯示內存、RAMDAC等組成,這些組件決定了計算機屏幕上的輸出,包括屏幕畫面顯示的速度、顏色,以及顯示解析度。顯示卡從早期的單色顯示卡、彩色顯示卡、加強型繪圖顯示卡,一直到VGA(Video Graphic Array)顯示繪圖數組,都是由IBM主導顯示卡的規格。VGA在文字模式下為720_400解析度,在繪圖模式下為640_480_16色,或320_200_256色,而此256色顯示模式即成為後來顯示卡的共同標准,因此通稱顯示卡為VGA。而後來各家顯示晶元廠商更致力把VGA的顯示能力再提升,而有SVGA(SuperVGA)、_GA(e_tended Graphic Array)等名詞出現,顯示晶元廠商更把3D功能與VGA整合在一起, 即成為所貫稱的3D加速卡,3D繪圖顯示卡。
像素填充率
像素填充率的最大值為3D時鍾乘以渲染途徑的數量。如NVIDIA的GeForce 2 GTS晶元,核心頻率為200 MHz,4條渲染管道,每條渲染管道包含2個紋理單元。那麼它的填充率就為4_2像素_2億/秒=16億像素/秒。這里的像素組成了在顯示屏上看到的畫面,在800_600解析度下一共就有800_600=480,000個像素,以此類推1024_768解析度就有1024_768=786,432個像素。在玩游戲和用一些圖形軟體常設置解析度,當解析度越高時顯示晶元就會渲染更多的像素,因此填充率的大小對衡量一塊顯卡的性能有重要的意義。上面計算了GTS的填充率為16億像素/秒,再看看M_200。它的標准核心頻率為175,渲染管道只有2條,那麼它的填充率為2_2 像素_1.75億/秒=7億像素/秒,這是它比GTS的性能相差一半的一個重要原因。
顯卡 顯存
顯示內存的簡稱。顧名思義,其主要功能就是暫時儲存顯示晶元要處理的數據和處理完畢的數據。圖形核心的性能愈強,需要的顯存也就越多。以前的顯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而市面上基本採用的都是DDR規格的,在某些高端卡上更是採用了性能更為出色的DDRII或DDRIII代內存(DDRIII已不是更為出色的,而是最差的那種了)。
顯示晶元製作工藝
顯示晶元的製造工藝與CPU一樣,也是用微米來衡量其加工精度的。製造工藝的提高,意味著顯示晶元的體積將更小、集成度更高,可以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性能會更加強大,功耗也會降低。 和中央處理器一樣,顯示卡的核心晶元,也是在硅晶片上製成的。採用更高的製造工藝,對於顯示核心頻率和顯示卡集成度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重要的是製程工藝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降低顯卡晶元的生產成本。
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主要是靠工藝技術的不斷改進,使得器件的特徵尺寸不斷縮小,從而集成度不斷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晶元製造工藝在1995年以後,從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0.11微米、0.09微米一直發展到當前的0.08微米。
顯存時鍾周期
顯存時鍾周期就是顯存時鍾脈沖的重復周期,它是作為衡量顯存速度的重要指標。顯存速度越快,單位時間交換的數據量也就越大,在同等情況下顯卡性能將會得到明顯提升。顯存的時鍾周期一般以ns(納秒)為單位,工作頻率以MHz為單位。顯存時鍾周期跟工作頻率一一對應,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工作頻率=1÷時鍾周期×1000。那麼顯存頻率為166MHz,那麼它的時鍾周期為1÷166×1000=6ns。
對於DDR SDRAM或者DDR2、DDR3顯存來說,描述其工作頻率時用的是等效輸出頻率。因為能在時鍾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送數據,所以在工作頻率和數據位寬度相同的情況下,顯存帶寬是SDRAM的兩倍。換句話說,在顯存時鍾周期相同的情況下,DDR SDRAM顯存的等效輸出頻率是SDRAM顯存的兩倍。例如,5ns的SDRAM顯存的工作頻率為200MHz,而5ns的DDR SDRAM或者DDR2、DDR3顯存的等效工作頻率就是400MHz。常見顯存時鍾周期有5ns、4ns、3.8ns、3.6ns、3.3ns、2.8ns、2.0ns、1.6ns、1.1ns,0.09甚至更低。
顯存時鍾周期數越小越好。顯存頻率與顯存時鍾周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__ns)之間為倒數關系,也就是說顯存時鍾周期越小,它的顯存頻率就越高,顯卡的性能也就越好!
顯存位寬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市場上的顯存位寬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種,人們習慣上叫的64位顯卡、128位顯卡和256位顯卡就是指其相應的顯存位寬。顯存位寬越高,性能越好價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寬的顯存更多應用於高端顯卡,而主流顯卡基本都採用128位顯存。
大家知道顯存帶寬=顯存頻率_顯存位寬/8,那麼在顯存頻率相當的情況下,顯存位寬將決定顯存帶寬的大小。比如說同樣顯存頻率為500MHz的128位和256位顯存,那麼它倆的顯存帶寬將分別為:128位=500MHz_128∕8=8GB/s,而256位=500MHz_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見顯存位寬在顯存數據中的重要性。
顯卡的顯存是由一塊塊的顯存晶元構成的,顯存總位寬同樣也是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顯存位寬=顯存顆粒位寬×顯存顆粒數。顯存顆粒上都帶有相關廠家的內存編號,可以去網上查找其編號,就能了解其位寬,再乘以顯存顆粒數,就能得到顯卡的位寬。這是最為准確的 方法 ,但施行起來較為麻煩。
介面技術:PCI E_press介面
PCI E_press是新一代的匯流排介面,而採用此類介面的顯卡產品,已經在2004年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英特爾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術取代PCI匯流排和多種晶元的內部連接,並稱之為第三代I/O匯流排技術。隨後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內的20多家業界主導公司開始起草新技術的規范,並在2002年完成,對其正式命名為PCI E_press。(AGP已基本被PCI-E所取代)
最新電腦配置攻略
CPU | Intel酷睿i3 540
主板 | 微星 H55M-E33
顯卡 | 微星 N450GTS暴雪
內存 | 威剛2G DDR3 1333
硬碟 | 希捷500G
機箱 | 星宇泉V1215
電源 | 航嘉 寬幅王二代
光存儲 | 先鋒DVR-219CHV
顯示器 | 三星 E2220W
鍵鼠 | 富勒U79
音頻 | 蘭欣U100
耳機 | 魅格 PC31
總計 | 約4750元
推薦配置
配 件 型 號 價 格(元)
CPU :AMD Athlon II _4 640/盒裝 625 散熱器 CPU原裝 -
主板 :微星 880GM-E41 599
內存 :金士頓 DDR3 1333 2G 180
硬碟 :希捷 500G SATA2 16M(7200.12/ST3500410AS) 275
顯卡 :藍寶石 HD5770 1GB DDR5白金版 1099
顯示器 :AOC iF23 1199
光碟機 :先鋒 DVD-231D 139
鍵鼠 :Razer 橘倉金蛛游戲套裝 399
機箱 :動力火車 絕塵俠_3 180
電源 :酷冷至尊 戰神400 229
電腦初學著知識入門基本知識
文件夾是用來有組織的存儲文件位置,他就向保存文件的文件櫃一樣,要創建文件夾,
可執行以下步驟:從任務欄單擊(開始)按鈕
選擇(程序)—(附件)
單擊(windows資源福管理器)選項
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可以看到硬碟上顯示的文件和文件夾的結構樹。通過資源管理器,可以創建、刪除或查看特定文件夾和文件的屬性。要在驅動器C上創建文件夾。
可執行下列步驟:從左窗格中選擇驅動器C
右擊右窗格中現有文件夾或文件以外的任何位置
從彈出來菜單中選擇(新建)選項
單擊如下圖所示的文件夾選項,將創建一個以(新建文件夾)命令的文件夾。
給該文件夾命令
按下Enter鍵
此外,還可以查看現有文件夾的屬性。要查看現有文件夾的屬性,可執行下列步驟:右擊(要查看的文件夾)
單擊快捷菜單中的(屬性)選項
單擊(確定)按鈕,關閉屬性窗口
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重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和文件件。資源管理器使用戶可以方便的查看不同類型的視圖,要了解有關視圖的詳細信息,
可執行下列步驟:單擊要查看的文件夾。以上顯示的視圖為(詳細資料)樣式。
單擊(查看)菜單可以更改為其他視圖
可以將視圖更改為大圖標、小圖標或列表的樣式
用戶可以關閉資源管理器窗口,也可以小化該窗口以便以後使用。最小化、最大化個關閉按鈕如下圖: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如何創建文件夾了,下面我們來學習如何創建文本文件並將該文件存儲到剛創建的文件夾中。要創建文件,
可執行下列步驟:單擊開始按鈕
單擊程序選項
單擊附件選項
單擊記事本選項
輸入文本內容
單擊文件菜單
單擊令存為選項
雙擊要保存文件的文件夾
輸入適當的文件名
單擊保存按鈕
該文件將以擴展名為.t_t保存,這是使用記事本創建的所有文件的默認擴展名。
此外,創建文件、文件夾和快捷方式後,用戶還可以更改它們的位置;windows提供的剪切、復制和粘貼選項可以實現此目地。
要將上面創建的文件移至其他位置,可執行下列步驟:右擊該文件
從彈出的菜單中單擊(剪切)選項。如下圖:
選擇目標文件夾
右擊該文件夾
點擊(粘貼)選項
該文件夾就被移至這個新文件夾中了。
同樣,如果要保留兩份同樣的文件,不要選擇(剪切)選項,而是選擇(復制)選項,然後再在目標文件夾中粘貼該文件。
創建了許多文件以後,你可能會忘記特定文件的確切保存位置。因此,需要搜索該文件,
搜索文件可執行下列步驟:
單擊開始按鈕
單擊搜索選項
單擊文件和文件夾選項將顯示如下圖所以的窗口
在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夾名為文本框中輸入要搜索的文件名或文件夾名。
單擊開始搜索按鈕
如果找到該文件,窗口將顯示該文件及其完整路徑。雙擊即可打開該文件。
右擊文件或文件夾
單擊彈出的快捷菜單中的(重命名)選項
輸入新名稱
注意:用戶也可以在資源管理器或桌面上執行這些步驟,以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夾。
單擊(刪除)選項,可以刪除文件和文件夾
初學者電腦基本知識入門相關 文章 :
★ 電腦基礎教程
★ 電腦入門,學習方法和技巧
★ 電腦入門,基礎維修知識
★ 電腦硬體知識
★ 電腦入門,一些基礎按鍵
★ 電腦入門電腦鍵盤指法教程
★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入門
★ 計算機常識及技巧大全
★ 電腦入門,基礎的硬體知識
『肆』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之報文交換(MessageSwitching)
2.3.2 報文交換悄攜(Message Switching)
電話交換網是使用電路交換技術的典型例子。採用電路交換技術進行數據傳輸期間,在源節點與目的節點之間有一條利用中間節點構成的專用物理連接線路,直到數據傳輸結束。如果兩個相鄰節點之間的信道容量很大時,這兩個相鄰節點之間可以復用多條電路。用電路交換技術完成數據傳輸要經歷以下電路建立、數據傳輸、電路拆除三個過程:
1.電路建立
如同打電話先要通過撥號在通話雙方間建立起一條通路一樣,在傳輸數據之前,也要先經過呼叫過程建立一條端到端(站到站)的電路。例如,H1站要與H3站建立一個連接,典型的做法是,H1站先向與之連接的A節點提出請求,然後A節點在通向C節點的路徑中找到下一個支路。比如,根據路徑信息,A節點選擇經B節點的電路,在此電路上分配一個未用的通道(使用時分多路復用四M或頻分多路復用FDM),並告訴B它還要連接C節點;B再呼叫C,建立電路BC,最後,節點C完成到H3站的連接。這樣在A與C之間就有了一條專用電路ABC,用於H1站與H3站凳含之間的數據傳輸。其間,會有如下幾種特殊情況發生:若AB電路的通信容量已經飽和或B出故障,則A呼叫B失敗,此時A就要另闢途徑呼叫F,最後可能建立電路應℃;若B呼叫C失敗,則B可以去呼叫E,再由E呼叫C,建立ABEC電路;若由於暫時的阻塞或永久性的故障,所有途徑都試過後仍不能建立連接,那麼A到C就不能傳送數據。
2.數據傳輸
電路mc建立了以後,數據就可以從A發送到B,再由B交換到C:C也可以經B向A發送數據。這種數據傳輸有最短的傳播延遲,並且沒有阻塞的問題,除非有意外的線路或節點故障而使電路中斷。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所建立的電路必須始終保持連接狀態。
3.電路拆除
數據傳輸結束後,由某一方(A或C)發出拆除啟粗伏請求,然後逐節拆除到對方節點。被拆除的信道空閑後,就可被其它通信使用。電路交換方式的優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缺點是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閑時的信道容量被浪費;另外,如數據傳輸階段的持續時間不長的話,電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時間就得不償失。因此,它適用於系統間要求高質量的大量數據傳輸的情況。這種通信方式的計費方法一般按照預訂的帶寬、距離和時間來計算。
『伍』 2020年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點:Internet基礎知識
【 #計算機等級# 導語】2020年計算機三級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方便考生及時有效的備考,那麼, 無 的更新。
【Internet基礎知識】
1.Internet的主要組成部分
(1)通信線路
Internet中的通信彎扮線路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類:有線線路(如光纜、銅纜)和無線線路(如衛星、無線電等)。用數據傳輸速率來描述通信線路的傳輸能力。也用帶寬來描述通信線路的傳輸能力。源悉帶寬越寬,傳輸速率越高。
(2)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路相互連接的橋梁。
(3)伺服器和客戶機
接收Internet的主機按其扮演的角色不同,將其分為:伺服器與客戶機。伺服器主要提供Internet服務與信息資源。客戶機是Internet服務與信息資源的使用者。
(4)信息資源
2.Internet的接入
(1)通過電話網接入
(2)利用ADSL接入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ADSL)在數據傳輸方向上,分為雹鬧乎上行和下行兩個通道。實際上,市場上大多數ADSL數據機不但具有調制解調的功能,而且還具有網橋和路由器的功能。
(3)使用HFC接入
目前大多數有線電視網通過改造,信號首先通過光纖傳輸到光纖結點,再通過同軸電纜傳輸到有線電視網用戶,這就是所謂的的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HFC)。
HFC採用共享式的傳輸方式,所有電纜數據機的發送和接收使用同一個上行和下行信道。因此,HFC網上的用戶越多,每個用戶實際使用的帶寬越窄。
(4)通過數據通信線路接入
數據通信線路是專門為數據信息傳輸建設的網路。其中包括:DDN、ATM、幀中繼等網路都屬於數據通信網。
『陸』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早期的計拆敬算機體積較大,而且處理能力也不高,主要用來做數據的運算工作,需要由人工輸入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後輸出,再由人掘螞工做記錄。這是我所理解的「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隨著判御埋INTERNET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不論從外形還是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計算機已經遍布全球各地,個人PC機迅速發展。尤其是web2.0時代的到來,使得人與人之間能夠隨時隨地的任意聯通。所謂「終端」,是指面向用戶操作,直接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比如說,PC、筆記本電腦、PDA、手機、IP電話等等。
『柒』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2.第一代Web是以HTML為核心的二維瀏覽技術,第二代Web是以VRML為核心的三維瀏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