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組成網路所需的硬體設備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是由兩個或多個計算機通過特定通信模式連接起來的一組計算機,完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組成的。
組成一般計算機網路的硬體有哪些?一是網路伺服器;二是網路工作站;三是網路適配器,又稱為網路介面卡或網卡;四是連接線,學名「傳輸介質」或「傳輸媒體」,主要是電纜或雙絞線,還有不常用的光纖。如果要擴展區域網的規模,就需要增加通信連接設備,如數據機、集線器、網橋和路由器等。我們把這些硬體連接起來,再安裝上專門用來支持網路運行的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那麼一個能夠滿足工作或生活需求的計算機網路也就建成了。服務提供者--伺服器
伺服器(Server)是一台高性能計算機,用於網路管理、運行應用程序、處理各網路工作站成員的信息請示等,並連接一些外部設備如列印機、CD-ROM、數據機等。根據其作用的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等。Internet網管中心就有WWW伺服器、FTP伺服器等各類伺服器。
廣義上的Server(伺服器)是指向運行在別的計算機上的客戶端程序提供某種特定服務的計算機或是軟體包。這一名稱可能指某種特定的程序,例如WWW伺服器,也可能指用於運行程序的計算機,例如,「我們的郵件伺服器今天崩潰了」,這就是電子郵件不能被發送出去的原因。一台單獨的伺服器計算機上可以同時有多個伺服器軟體包在運行,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向網路上的客戶提供多種不同的服務。
網路伺服器是不是就是所說的文件伺服器?一般意義上的網路伺服器確也是指文件伺服器。文件伺服器是網路中最重要的硬體設備,其中裝有NOS(網路操作系統)、系統管理工具和各種應用程序等,是組建一個客戶機/伺服器區域網所必需的基本配置;對於對等網,每台計算機則既是伺服器也是搭族工作站。
採用什麼樣的微機用作伺服器最為合適?若有條件購置專門的文件伺服器則更好,因為硬體上有專門考慮,我們在前面不是說伺服器的硬碟存取速度對網路的影響很大嗎?所以專用的伺服器就對數據的存儲、速度、可靠性都有考慮,諸如硬碟鏡像、雙工等容錯技術一般都會得到應用。不過一般的小型LAN,採用PII級的微機,配備一個或數個GB的大容量硬碟和一個32位的網卡也就可以滿足需求。
坐享其成者--工作站
工作站(Workstation)也稱客戶機,由伺服器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的、連入網路的任何計算機都屬於工作站,其性能一般低於伺服器。個人計算機接入Internet後,在獲取Internet的服務的同時,其本身就成為一台Internet網上的工作站。網路工作站需要運行網路操作系統的客戶端軟體。
計算機的哨卡--網卡
網卡也稱網路適配器、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區域網中用於將用戶計算機與網路相連,大多數區域網採用以太(Ethernet)網卡,如NE2000網卡、PCMCIA卡等。
何謂網卡?網卡是一塊插入微機I/O槽中,發出和接收不同的信息幀、計算幀檢驗序列、執行編碼解碼轉換等以實現微機通訊的集成電路卡。它主要完成如下功能:(1)讀入由其它網路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或其它NIC)傳輸過來的數據包(一般是幀的形式),經過拆包,將其變成客戶機或伺服器可以識別的數據,通過主板上的匯流排將數據傳輸到所需PC設備中(CPU、內存或硬碟);(2)將PC設備發送的數據,打包後輸送至其它網路設備中。它按匯流排類型可分為ISA網卡、EISA網卡、PCI網卡等。其中ISA網卡的數據傳送以16位進行,EISA和PCI網卡的數據傳送量為32位,速度較快。
網卡的工作原理與數據機的工作原理類似,只不過在網卡中輸入和輸出的都是數字信號,傳送速度比數據機快得多。
網卡有16位與32位之分,16位網卡的代表產品是NE2000,市面上非常流行其兼容產品,有些就叫讓讓不出來名字,一般用於工作站;32位網卡的代表產品是NE3200,一般用於伺服器,市面上也有兼容產品出售。
網卡的介面大小不一,其旁邊還有紅、綠兩個小燈,起什麼作用呢?網卡的介面有三種規格:粗同軸電纜介面(AUI介面);細同軸電纜坦枝局介面(BNC介面);無屏蔽雙絞線介面(RJ-45介面)。一般的網卡僅一種介面,但也有兩種甚至三種介面的,稱為二合一或三合一卡。紅、綠小燈是網卡的工作指示燈,紅燈亮時表示正在發送或接收數據,綠燈亮則表示網路連接正常,否則就不正常。值得說明的是,倘若聯接兩台計算機線路的長度大於規定長度(雙絞線為100米,細電纜是185米),即使連接正常,綠燈也不會亮。
勤快的「貓」--數據機Modem
數據機也叫Modem,俗稱「貓」。它是一個通過電話撥號接入Internet的必備的硬體設備。通常計算機內部使用的是「數字信號」,而通過電話線路傳輸的信號是「模擬信號」。數據機的作用就是當計算機發送信息時,將計算機內部使用的數字信號轉換成可以用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通過電話線發送出去;接收信息時,把電話線上傳來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傳送給計算機,供其接收和處理。
按數據機與計算機連接方式可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內置式數據機體積小,使用時插入主機板的插槽,不能單獨攜帶;外置式數據機體積大,使用時與計算機的通信介面(COM1或COM2)相連,有通信工作狀態指示,可以單獨攜帶、能方便地與其他計算機連接使用。
按數據機的傳輸能力不同有低速和高速之分,常見的數據機速率有14.4Kbps、28.8Kbps、33.6Kbps、56Kbps等。「bps」為每秒鍾傳輸的數據量(位元組數),工作速度越快,上網效果越好,價格越高,但電話線路的通信能力可能制約數據機的整體工作效率。
信號的加油站--中繼器和集線器
要擴展區域網的規模,就需要用通信線纜連接更遠的計算機設備,但當信號在線纜中傳輸時會受到干擾,產生衰減。如果信號衰減到一定的程度,信號將不能識別,計算機之間不能通信。必須使信號保持原樣繼續傳播才有意義。
中繼器(Repeater),用於連接同類型的兩個區域網或延伸一個區域網。當我們安裝一個區域網而物理距離又超過了線路的規定長度時,就可以用它進行延伸;中繼器也可以收到一個網路的信號後將其放大發送到另一網路,從而起到連接兩個區域網的作用。
集線器稱為HUB,是一種集中完成多台設備連接的專用設備,提供了檢錯能力和網路管理等有關功能。HUB有三種類型:對被傳送數據不做任何添加的Passive HUB,被稱為被動集線器;能再生信號,監測數據通訊的Active HUB,被稱為主動集線器;能提供網路管理功能的Intelligent HUB,被稱為智能集線器。
網路間的關卡--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網橋(Bridge)也連接網路分支,但網橋多了一個「過濾幀」的功能。一個網路的物理連線距離雖然在規定范圍內,但由於負荷很重,可以用網橋把一個網路分割成兩個網路。這是因為網橋會檢查幀的發送和目的地址,如果這兩個地址都在網橋的這一半,那麼這個幀就不會發送到網橋的另一半,這就可以降低整個網的通訊負荷,這個功能就叫「過濾幀」。
假如需要連接兩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網,那就得用路由器(Router),它可以連接遵守不同網路協議的網路。路由器能識別數據的目的地地址所在的網路,並能從多條路徑中選擇最佳的路徑發送數據。如果兩個網路不僅網路協議不一樣,而且硬體和數據結構都大相徑庭,那麼就得用網關(Gateway)。不過,這兩個東西在一般的區域網中幾乎是派不上用場的。
信號的馬路--傳輸媒體
網路電纜用於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常用的網路電纜有雙絞線、細同軸電纜、粗同軸電纜、光纜等。此外計算機網路還使用無線傳輸媒體(包括微波、紅外線和激光)、衛星線路等傳輸媒體。堅強的後盾--不間斷電源UPS
UPS是不間斷電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英文名稱的縮寫,它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出現,是計算機常用的外圍設備之一。實際上,UPS是一種含有儲能裝置,並以逆變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恆壓恆額的不間斷電源。
UPS在其發展初期,僅被視為一種備用電源。後來,由於電壓浪涌、電壓尖峰、電壓瞬變、電壓跌落、持續過壓或者欠壓甚至電壓中斷等電網質量問題,使計算機等設備的電子系統受到干擾,造成敏感元件受損、信息丟失、磁碟程序被沖掉等嚴重後果,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UPS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發展成一種具備穩壓、穩頻、濾波、抗電磁和射頻干擾、防電壓浪涌等功能的電力保護系統。目前在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種類繁多的UPS電源設備,其輸出功率從500VA到3000kVA不等。
當有市電供給UPS的時候,UPS對市電進行穩壓(220V±5%)後為計算機供電。此時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電穩壓器,同時它還向機內電池充電。因UPS設計的不同,UPS適應的范圍也不同,UPS輸出電壓在±10-15%的變化一般屬正常的計算機使用電壓。當市電異常或者中斷時,UPS立即將機內電池的電能通過逆變轉換供給計算機系統,以維持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並保護計算機的軟硬體不受損失。
配備UPS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於突然停電而導致計算機丟失信息和破壞硬碟,但有些設備工作時是並不害怕突然停電的(如列印機等)。為了節省UPS的能源,列印機可以考慮不必經過UPS而直接接入市電。如果是網路系統,可考慮UPS只供電給主機(或者伺服器)及其有關部分。這樣可保證UPS既能夠用到最重要的設備上,又能節省投資。
『貳』 Windows Server 2008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的目錄
第1章 Windows Server 2008規劃與安裝 1.1 Windows Server 2008簡介
1.1.1 Windows Server 2008功能及特點
1.1.2 Windows Server 2008的新增功能
1.1.3 Windows Server 2008版本之間的區別
1.1.4 網管心得——Windows Server 2008和Linux的區別
1.1.5 網管心得——IP地址和子網掩碼
1.2 設置網路地址
1.2.1 設置計算機名稱
1.2.2 設置IP地址
1.2.3 檢查網路連接是否正確
1.3 使用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1.3.1 MMC概述
1.3.2 打開MMC
1.3.3 管理單元
1.3.4 為MMC控制台添加管理單元
1.3.5 MMC模式
1.3.6 MMC附加功能
1.4 區域網中的專有名詞
1.4.1 Windows Server 2008工作組
1.4.2 Windows Server 2008域
1.4.3 域中的計算機
1.4.4 域樹
1.4.5 森林
1.5 操作實例
1.5.1 操作實例——安裝Windows Server 2008系統
1.5.2 操作實例——配置基本外部設備
1.5.3 操作實例——使用Sysprep工具審核安裝內容
第2章 Active Directory目錄服務 2.1 Active Directory概述
2.1.1 名稱空間
2.1.2 對象與屬性
2.1.3 容器與組織單位
2.1.4 信任
2.1.5 架構
2.1.6 域控制器
2.1.7 輕型目錄訪問協議
2.1.8 站點
2.1.9 網管心得——活動目錄的邏輯和物理結構
2.1.10 網管心得——使用活動目錄的意義
2.2 活動目錄域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2.2.1 安裝Active Directory域服務
2.2.2 安裝活動目錄
2.3 管理Active Directory中的域組賬戶
2.3.1 創建與管理域組
2.3.2 Active Directory域內置的組
2.3.3 刪除域控制器與域
2.4 提升域與林功能級別
2.4.1 提升域功能級別
2.4.2 提升林功能級別
2.5 將計算機加入或脫離域
2.5.1 將Windows計算機加入域
2.5.2 利用已加入域的計算機登錄
2.5.3 脫離域
2.6 操作實例
2.6.1 操作實例——DNS在活動
目錄中的應用
2.6.2 操作實例——站點在活動
目錄中的應用
2.6.3 操作實例——LDAP在活動
目錄中的應用
第3章 用戶和組賬號管理 3.1 用戶賬號管理
3.1.1 用戶賬號簡介
3.1.2 規劃新用戶賬號
3.1.3 創建用戶賬號
3.1.4 管理用戶賬號
3.1.5 用戶配置文件
3.1.6 創建主文件夾
3.2 密碼的更改、備份與還原
3.2.1 更改密碼
3.2.2 備份與還原密碼
3.3 組賬號管理
3.3.1 組介紹
3.3.2 規則分組策略
3.3.3 實現組
3.3.4 實現本地組
3.3.5 網管心得——計算機賬戶
3.4 組策略及應用
3.4.1 組策略概述
3.4.2 組策略的配置
3.4.3 腳本策略
3.4.4 軟體安裝
3.4.5 軟體限制
3.4.6 文件夾重定向
3.4.7 硬體訪問控制
3.4.8 網管心得——委派的作用
3.5 操作實例
3.5.1 操作實例——創建密碼重設盤
3.5.2 操作實例——如何把Users組的賬號提升為管理員許可權 第4章 磁碟系統的管理
4.1 磁碟概念
4.1.1 MBR磁碟與GPT磁碟
4.1.2 基本磁碟與動態磁碟
4.2 磁碟管理概述
4.2.1 遠程管理
4.2.2 命令行
4.2.3 網管心得——中小企業伺服器磁碟存儲管理維護要點
4.3 分區和卷
4.3.1 創建卷或分區
4.3.2 創建擴展分區和邏輯驅動器
4.3.3 將磁碟轉換為動態磁碟
4.3.4 將磁碟轉換為GPT磁碟
4.3.5 更改卷的容量
4.3.6 向卷添加鏡像
4.4 設置磁碟配額
4.4.1 啟用磁碟配額
4.4.2 設置每用戶配額
4.4.3 導入和導出配額
4.4.4 網管心得——磁碟配額的含義
4.5 啟用文件加密
4.6 鏡像卷與RAID-5卷的修復
4.6.1 鏡像卷的修復
4.6.2 RAID-5卷的修復
4.6.3 網路工具列表
4.7 操作實例
4.7.1 操作實例——磁碟碎片整理與磁碟錯誤檢查
4.7.2 操作實例——使用工具對磁碟分區(Acronis Disk Director Server)
第5章 配置與管理文件伺服器
5.1 文件服務與資源共享
5.1.1 安裝文件伺服器
5.1.2 設置資源共享
5.1.3 管理共享文件夾
5.1.4 訪問網路共享資源
5.1.5 卷影副本
5.2 資源訪問許可權的控制
5.2.1 NTFS許可權概述
5.2.2 設置文件或文件夾的NTFS許可權
5.2.3 復制、移動文件和文件夾對許可權的影響
5.2.4 在NTFS上壓縮文件和文件夾
5.2.5 共享許可權
5.3 加密文件系統
5.3.1 加密文件系統概述
5.3.2 加密文件或文件夾
5.3.3 備份密鑰
5.4 數據的備份和還原
5.4.1 數據的備份
5.4.2 數據的還原
5.4.3 網管心得——非常時期容災備份策略解析
5.4.4 網管心得——中小企業的遠程備份問題
5.5 分布式文件系統
5.5.1 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概述
5.5.2 配置DFS命名空間
5.5.3 在DFS命名空間中創建文件
5.6 操作實例
5.6.1 操作實例——安裝Windows Server Backup
第6章 配置與管理列印伺服器
6.1 列印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2 共享列印機的連接
6.1.3 網管心得——本地與遠程列印的理解
6.2 安裝列印伺服器
6.2.1 安裝本地列印機
6.2.2 安裝遠程列印機
6.2.3 安裝Internet列印機
6.2.4 網路介面列印機的安裝
6.2.5 網管心得——網路列印的要求
6.3 共享列印機的高級設置
6.3.1 設置列印優先順序
6.3.2 設置列印機的列印時間
6.3.3 設置列印機池
6.3.4 列印機的其他設置
6.4 設置列印機許可權
6.4.1 列印機許可權分配
6.4.2 列印機的所有權
6.5 使用分隔頁分隔列印文件
6.5.1 創建分隔頁文件
6.5.2 選擇分隔頁文件
6.6 列印機其他設置
6.6.1 管理列印隊列
6.6.2 送紙器設置
6.6.3 網管心得——列印與活動目錄
6.7 操作實例
6.7.1 操作實例——搭建小型公司網路列印服務
6.7.2 操作實例——安裝列印機客戶端 第7章 配置與管理DNS伺服器
7.1 DNS的基本概念與原理
7.1.1 DNS概述
7.1.2 域名空間結構
7.1.3 區域
7.1.4 DNS查詢模式
7.1.5 DNS規劃與域名申請
7.1.6 網管心得——主要省份城市的DNS伺服器地址
7.2 安裝和配置DNS客戶端
7.2.1 安裝DNS服務
7.2.2 指定DNS伺服器
7.3 創建和管理DNS區域
7.3.1 新建DNS區域
7.3.2 內建DNS資源記錄
7.3.3 創建DNS資源記錄
7.3.4 添加DNS的子域
7.3.5 創建輔助區域
7.3.6 創建反向搜索區域
7.4 操作實例
7.4.1 操作實例——配置DNS伺服器
7.4.2 操作實例——創建區域委派
7.4.3 操作實例——啟用DNS來使用
WINS解析
第8章 配置與管理DHCP伺服器
8.1 DHCP服務及其協議原理
8.1.1 DHCP協議原理
8.1.2 何時使用DHCP服務
8.2 DHCP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8.2.1 安裝DHCP伺服器
8.2.2 授權DHCP伺服器
8.2.3 創建DHCP作用域
8.2.4 保留特定的IP地址
8.2.5 DHCP配置選項
8.2.6 超級作用域
8.3 配置DHCP客戶端
8.4 復雜網路的DHCP伺服器的部署
8.4.1 安裝多個DHCP伺服器
8.4.2 多宿主DHCP伺服器
8.4.3 跨網段的DHCP中繼
8.5 操作實例
8.5.1 操作實例——資料庫的備份
8.5.2 操作實例——資料庫的還原
8.5.3 操作實例——資料庫的重整 第9章 遠程管理和終端服務
9.1 遠程桌面管理
9.1.1 遠程桌面管理概述
9.1.2 啟用遠程桌面
9.1.3 配置遠程桌面連接
9.2 配置終端服務
9.2.1 終端伺服器概述
9.2.2 安裝終端伺服器
9.2.3 授權終端伺服器
9.2.4 配置終端伺服器
9.2.5 管理終端伺服器
9.3 遠程協助
9.3.1 遠程協助概述
9.3.2 配置遠程協助
9.3.3 網路工具列表
9.4 Telnet服務
9.4.1 Telnet伺服器概述
9.4.2 配置Telnet服務並進行遠程登錄
9.5 操作實例
9.5.1 操作實例——為終端伺服器指定用戶登錄自啟動程序
9.5.2 操作實例——更改遠程桌面使用的默認埠
9.5.3 操作實例——配置及訪問RemoteApp程序
第10章 電子證書服務
10.1 數字證書簡介
10.1.1 數字證書
10.1.2 PKI
10.1.3 網管心得——PKI的組成部分
10.2 證書認證機構
10.3 企業CA的安裝與證書申請
10.3.1 企業證書的意義與適用
10.3.2 CA模式
10.3.3 安裝證書服務並架設企業根CA
10.3.4 申請和使用證書
10.3.5 簽名與加密的電子郵件
10.3.6 企業從屬CA的安裝
10.3.7 網管心得——Web和證書服務
10.4 數字證書的管理
10.4.1 CA的備份與還原
10.4.2 自動或手動發放證書
10.4.3 吊銷證書和證書吊銷列表
10.4.4 導入與導出用戶的證書
10.4.5 更新證書
10.5 操作實例
10.5.1 操作實例——創建伺服器驗證字請求
10.5.2 操作實例——Web伺服器SSL雙向認證
第11章 路由和遠程策略
11.1 軟路由
11.1.1 路由概述
11.1.2 Windows Server 2008路由器的設置
11.1.3 網管心得——路由與遠程訪問服務特性
11.2 遠程訪問伺服器配置與管理
11.2.1 VPN概述
11.2.2 遠程訪問伺服器的配置
11.2.3 遠程訪問服務客戶端的設置
11.3 利用NPS策略實現安全訪問
11.3.1 NAP概述
11.3.2 配置VPN伺服器
11.3.3 配置NPS伺服器
11.3.4 利用組策略配置VPN客戶端
11.3.5 配置VPN客戶端
11.3.6 網管心得——VPN隧道技術
11.4 操作實例
11.4.1 操作實例——在運行Windows XP的計算機中設置及使用VPN連接
11.4.2 操作實例——創建撥號連接
『叄』 伺服器的配置
在WINDOWS平台下域的安裝配置:
把一台成員伺服器提升為域控制器(一)
目前很多公司的網路中的PC數量均超過10台:按照微軟的說法,一般網路中的PC數目低於10台,則建議建議采對等網的工作模式,而如果超過10台,則建議採用域的管理模式,因為域可以提供一種集中式的管理,這相比於對等網的分散管理有非常多的好處,那麼如何把一台成員伺服器提升為域控?我們現在就動手實踐一下:
本篇文章中所有的成員伺服器均採用微軟的Windows Server 2003,客戶端則採用Windows XP。
首先,當然是在成員伺服器上安裝上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成功後進入系統,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台成員伺服器指定一個固定的IP,在這里指定情況如下:
機器名:Server
IP:192.168.5.1
子網掩碼:255.255.255.0
DNS:192.168.5.1(因為我要把這台機器配置成DNS伺服器)
由於Windows Server 2003在默認的安裝過程中DNS是不被安裝的,所以我們需要手動去添加,添加方法如下:「開始—設置—控制面板—添加刪除程序」,然後再點擊「添加/刪除Windows組件」,則可以看到如下畫面:
向下搬運右邊的滾動條,找到「網路服務」,選中:
默認情況下所有的網路服務都會被添加,可以點擊下面的「詳細信息」進行自定義安裝,由於在這里只需要DNS,所以把其它的全都去掉了,以後需要的時候再安裝:
然後就是點「確定」,一直點「下一步」就可以完成整個DNS的安裝。在整個安裝過程中請保證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光碟位於光碟機中,否則會出現找不到文件的提示,那就需要手動定位了。
安裝完DNS以後,就可以進行提升操作了,先點擊「開始—運行」,輸入「Dcpromo」,然後回車就可以看到「Active Directory安裝向導」
在這里直接點擊「下一步」:
這里是一個兼容性的要求,Windows 95及NT 4 SP3以前的版本無法登陸運行到Windows Server 2003的域控制器,我建議大家盡量採用Windows 2000及以上的操作系統來做為客戶端。然後點擊「下一步」:
在這里由於這是第一台域控制器,所以選擇第一項:「新域的域控制器」,然後點「下一步」:
既然是第一台域控,那麼當然也是選擇「在新林中的域」:
在這里我們要指定一個域名,我在這里指定的是demo.com,
這里是指定NetBIOS名,注意千萬別和下面的客戶端沖突,也就是說整個網路里不能再有一台PC的計算機名叫「demo」,雖然這里可以修改,但個人建議還是採用默認的好,省得以後麻煩。
在這里志要指定AD資料庫和日的存放位置,如果不是C盤的空間有問題的話,建議採用默認。
這里是指定SYSVOL文件夾的位置,還是那句話,沒有特殊情況,不建議修改:
第一次部署時總會出現上面那個DNS注冊診斷出錯的畫面,主要是因為雖然安裝了DNS,但由於並沒有配置它,網路上還沒有可用的DNS伺服器,所以才會出現響應超時的現像,所以在這里要選擇:「在這台計算機上安裝並配置DNS,並將這台DNS伺服器設為這台計算機的首選DNS伺服器」。
「這是一個許可權的選擇項,在這里,我選擇第二項:「只與Windows 2000或Window 2003操作系統兼容的許可權」,因為在我做實驗的整個環境里,並沒有Windows 2000以前的操作系統存在」
這里是一個重點,還原密碼,希望大家設置好以後一定要記住這個密碼,千萬別忘記了,因為在後面的關於活動目錄恢復的文章上要用到這個密碼的。
這是確認畫面,請仔細檢查剛剛輸入的信息是否有誤,尤其是域名書寫是否正確,因為改域名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有的話可以點上一步進入重輸,如果確認無誤的話,那麼點「下一步」就正式開安裝了:
幾分鍾後,安裝完成:
點完成:
點「立即重新啟動」。
然後來看一下安裝了AD後和沒有安裝的時候有些什麼區別,首先第一感覺就是關機和開機的速度明顯變慢了,再看一下登陸界面:
多出了一個「登陸到」的選擇框:
進入系統後,右鍵點擊「我的電腦」選「屬性」,點「計算機」
怎麼樣?和安裝AD以前不一樣吧,其它的比如沒有本地用戶了,在管理工具里多出么多圖標什麼的,這些將在以後的文章里講述,這里就不再詳談了。
把一台成員伺服器提升為域控制器(二)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把一台名為Server的成員伺服器提升為了域控制器,那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如何把下面的工作站加入到域。
由於從網路安全性考慮,盡量少的使用域管理員帳號,所以先在域控制器上建立一個委派帳號,登陸到域控制器,運行「dsa.msc」,出現「AD用戶和計算機」管理控制台:
先來新建一個用戶,展開「demo.com」,在「Users」上擊右鍵,點「新建」-「用戶」:
然後出現一個新建用戶的向導,在這里,我新建了一個名為「swg」的用戶,並且把密碼設為「永不過期」。
這樣點「下一步」,直到完成,就可以完成用戶的創建。然後在「demo.com」上點擊右鍵,先擇「委派控制」:
就會出現一個「委派控制向導」:
點擊「下一步」:
點擊中間的「添加」按鈕,並輸入剛剛創建的「swg」帳號:
然後點「確定」:
再點「下一步」:
在上面的畫面中,暫時不需要讓該用戶去「管理組策略鏈接」,所以在這里,僅僅選擇「將計算機加入到域」,然後點「下一步」:
最後是一個信息核對畫面,要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話,直接點「完成」就可以了。
接下來轉到客戶端,看看怎麼把XP進來,在實驗中採用的客戶端操作系統是Windows XP專業版,需要大家注意的是Windows XP 的Home版由於針對的是家庭用戶,所以不能加入域,大家別弄錯了喲,我們先來設置一下這台XP的網路:
計算機名:TestXP
IP:192.168.5.5
子網掩碼:255.255.225.0
DNS伺服器:192.168.5.1,
設置完網路以後,在「我的電腦」上擊右鍵,選「屬性」,點「計算機名」。
在這里把「隸屬於」改成域,並輸入:「demo.com」,並點確定,這是會出現如下畫面:
輸入剛剛在域控上建的那個「swg」的帳號,點確定:
出現上述畫面就表示成功加入了,然後點確定,點重啟就算OK了。來看一下登陸畫面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看到那個「登陸到」了吧,可以選擇域登陸還是本機登陸了,在這里選擇域「DEMO」,這樣就可以用域用戶進行登陸了。進入系統後,在「我的電腦」上擊右鍵,選「屬性」,點「計算機名」:
看到用黑框標出來的地方和沒有加入到域的時候的區別的吧?
當把下面的客戶端加入到域後,如果域控制器處於關閉狀態或者死機的話,那麼,會發現下面的客戶機無法登陸到域,所以再建立一台域控制器,用來防止其中一台出現意外損壞的情況是很有必要的。後來建立的那台域控制器叫額外域控制器。來看看額外域控制器的建立過程吧:
當然網路設置永遠是在第一步的:
計算機名:Bserver
IP:192.168.5.2
子網掩碼:255.255.255.0
DNS:192.168.5.1
既然是提升為域控制器,那麼DNS組件也是要添加的,添加方法和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所定的一樣,這里就不再重復了。添加完成後,同樣是點擊「開始」-「運行」-「dcpromo」:
出現的向導和操作系統兼容性同安裝第一台域控時是一樣的,唯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那個畫面:
安裝第一台時選擇的是「新域的域控制器」,這里要選擇的是「現有域的額外域控制器」,然後點「下一步」:
在這里,輸入域的管理員帳號的密碼,在「域」里填入相應域的DNS全名或NetBios名,點「下一步」:
在這里一定要填入現有域的DNS全名,然後再點「下一步」,接下去的操作和安裝第一台域控制器時是一樣的,所以就不再寫下去了,直到完成就可以了。至於在兩台域控制器的域環境下,其中一台損壞,如何讓另一台接替工作,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一一詳解。如果大家在前面的配置中碰到什麼問題,歡迎大家給我發來E-Mail,,我的E-Mail地址是:[email protected]。如果本人的文章中有什麼錯誤之處,也請大家來信指正,謝謝!
活動目錄之用戶配置文件
關於域用戶的開設在前面的文章中(如何把一台成員伺服器提升為域控制器(一)、(二))已經涉及過了,所以在這里開設用戶的方法就不再重復了,本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下用戶配置文件。
首先,什麼是用戶配置文件?根據微軟的官方解釋:用戶配置文件就是在用戶登陸時定義系統載入所需環境的設置和文件和集合,它包括所有用戶專用的配置設置。用戶配置文件存在於系統的什麼位置呢?那麼用戶配置文件包括哪些內容呢?來給大家看一副截圖:
用戶配置文件的保存位置在:系統盤(一般是C盤)下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夾下,有一個和你的登陸用戶名相同的文件夾,該用戶配置文件就保存在這里,順便提示一下,如果本機和域上有一個同名用戶,並且都登陸過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在同名文件夾後面拖後綴的情況,舉個例子:比如在一個域(demo.com)裡面有一台計算機(testxp),本地有一個swg的帳號,域上也有一個swg的帳號,並且都登陸過這台計算機,那麼會發生如下情況:
本地帳號先登陸:那麼本地的swg的用戶配置文件夾為swg,而域用戶的用戶配置文件夾為swg.demo。
域帳號先登陸:那麼域用戶的用戶配置文件夾為swg,本地用戶的配置文件夾為swg.testxp。
通過上面的截圖,我們可看出,用戶配置文件包括桌面設置、我的文檔、收藏夾、IE設置等一些個性化的配置。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夾下有一個名為「All Users」的文件夾,如果你在這個文件夾下的「桌面」文件夾下新建一個文件的話,你會發現所有用戶在登陸時的桌面上都有這個文件,所以這個文件夾里的配置是對這台計算機的每個用戶均起作用的。
當網路變成域構架後,所有的域用戶可以在任意一台域內的計算機登陸,當你在一台計算機上的用戶配置文件修改後,你會發現到另一台計算機上登陸時,所有的設置還是原來的,並沒有發生修改,這是因為用戶的配置文件是保存在本地的,不管是域用戶還是本地用戶,都是保存在那台登陸的計算機上。我們可以在「我的電腦」上擊「右鍵」,選「屬性」,點「高級」,然後在「用戶配置文件」里點「設置」:
請注意「類型」里用紅框標出的部分,全部是「本地」,這就說明用戶配置文件保存在本地,那麼如何才能讓用戶的配置文件隨著帳號走,也就是不管用戶在哪台計算機上登陸都能保持用戶配置文件一致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漫遊用戶配置文件,原理就是把用戶配置文件保存在一個網路的公共位置,當用戶在計算機上登陸里,會從網路公共位置把用戶配置文件下載到本地並加以應用,然後當用戶注銷時,會把本地的用戶配置文件同步到網路公共位置,以保證公共位置用戶配置文件的有效性,以便下一次使用。那麼如何來實現這個功能呢?現在就來實踐一下:
首先,要在一個網路的公共位置開設一個共享文件夾,用來存放用戶配置文件,在個實驗里,就在域控制器上開設一個為share的共享文件夾,並開放許可權:
然後,點擊「開始-設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雙擊「AD用戶和計算機」,並選中相應的用戶,這里以「swg」帳號為例:
在「swg」帳號上雙擊,然後選「配置文件」,在「用戶配置文件-配置文件路徑」里輸入:\\192.168.5.1\share\%username%,「192.168.5.1」是域控制器的IP地址,如下圖所示:
然後點確定,接下去就到客戶端去,用「swg」帳號登陸一下,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上圖所示,DEMO\swg的狀態由剛剛的「本地」變成了「漫遊」,此時注銷一下用戶,那麼就會自動的將該用戶的本地用戶配置文件同步到網路公共位置,如果再用「swg」到另外的域內計算機上去登陸的話,會發現所有的用戶配置文件和這台計算機上是一樣的。那麼伺服器上發生了些什麼變化呢?
如上圖所示,伺服器的「share」文件夾里會自動創建一個和用戶名一樣的「swg」文件夾,默認情況下這個文件夾只允許對應的用戶打開:
畫面很熟悉吧?
目前很多公司的IT Pro都有共同的感嘆,就是用戶喜歡把自己的桌面什麼的搞得亂七八糟,雖然通過組策略可以限制掉一部份,但總覺得不是很完善,在這里,向大家推薦使用強制用戶配置文件,用戶可以對自己個人配置文件任意修改,但是一旦注銷後,這些修改將不會被保存,這樣用戶下次登陸里,用戶的配置文件還是保持和原來一樣,那麼如何實現這個功能呢?其實只要將用戶配置文件夾下的「Ntuser.dat」改成「Ntuser.man」就可以了,來看一下修改過程:
首先,在顯示隱藏文件和已知文件的擴展名,可以在「工具-文件夾選項-查看」里進行修改:
~
點「確定」後,就可以在看到那個「Ntuser.dat」文件了,但此時會有一個問題,如果去修改C:\Documents and Settings\swg下的「Ntuser.dat」,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修改這個文件,因為文件在使用中,無法修改;如果去修改網路公共位置的「Ntuser.dat」,也就是\\192.168.5.1\share\swg下的「Ntuser.dat」,修改當然可以修改,但是由於在「swg」用戶注銷的時候,本地的「Ntuser.dat」會把網路公共位置的「Ntuser.man」覆蓋掉,也就是等於沒有修改。很多人都想直接在伺服器上更改 「swg」文件夾的所有者,然後給管理員帳號添加許可權,這樣就可以直接在伺服器上把「Ntuser.dat」改掉,但本人實踐過幾次,都發現這樣的操作會引起一些許可權無法繼承,而導致出錯的情況,所以不建議大家使用,這里推薦一種方法:
先把「swg」帳號注銷掉,然後用另外一個帳號登陸,比如管理員,當然,如果在登陸成功後直接去訪問\\192.168..5.1\share\swg以試圖修改的話,那麼你將會感到失望,因為還是拒絕訪問的,那麼如何訪問並修改呢,可以這樣操作,「開始-運行-cmd」然後回車,這樣就啟動了命令行,在命令行下輸入:net use \\192.168.5.1 password /user:swg,顯示「命令成功完成」,這樣就利用「swg」和伺服器建立一個連接,此時就可以\\192.168.5.1\share\swg,里進行修改了,
然後再注銷管理員帳號,用「swg」登陸,看看有沒有成功:
看到了吧,類型由「漫遊」變成了「強制」,現在可以在桌面這些地方進行任意的修改,你會發現注銷再登陸,又恢復到了原樣。這種設置在多人使用同一個帳號的情況下非常有用。
最後再請大家注意兩個問題:
1、 在配置強制用戶配置文件時,當用其它用戶登陸修改時,請保證被修改的用戶處於注銷狀態,為什麼?大家不妨自己想一想!
2、 當使用漫遊用戶配置文件時,請不要在桌面等地方存放一些大型的程序或文件,因為用戶在登陸和注銷過程中會下載和上傳配置文件,如果文件過大,會影響登陸和注銷的速度。
『肆』 聯想伺服器bmc網路通用設置,方式區別
BMC是智能平台管理介面(IPMI)的組成部分。IPMI是通常在企業網路上部署的伺服器和工作站上找到的標准和工具集合。IPMI允許系統管理員從較低級別並獨立於操作系統的遠程位置管理系統。
IPMI工具可以允許遠程管理員連接或向PC /伺服器發送指令並執行各種操作,例如修改操作系統設置,重新安裝操作系統或更新驅動程序。
所有IPMI遠程管理解決方案的核心都是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是嵌入主板的微控制器,它們帶有自己的CPU,存儲系統和LAN介面,
BMC充當伺服器/工作站硬體和遠程系統管理員之間的介面。它們是將所有IPMI命令轉換為本地硬體指令的組件,因此可以完全控制計算機。
由於它們具有訪問許可權,因此對BMC介面的訪問受到嚴格限制,並且使用密碼進行保護,通常只有公
2. bmc 設置
你可以點擊設置,然後清理掉數據就可以了
3. bmc默認地址
開機啟動-按【F1】進入BIOS-選擇【Server Management】-選擇【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配置好IP、網關、子網掩碼後保存退出即可。配置好後默認密碼為:lenovo lenovo 或者 Username=lenovo Password = len0vO
4. bmc如何使用
BMC如何操作
BMC 是獨立於伺服器系統之外的小型操作系統,是一個集成在主板上的晶元,也有產品是通過 PCIE 等形式插在主板上,對外表現形式只是一個標準的 RJ45 網口,擁有獨立 IP 的固件系統。伺服器集群一般使用 BMC 指令進行大規模無人值守操作,包括伺服器的遠程管理、監控、安裝、重啟等。
5. xbmc設置
第一步打開KODI進入插件下載標簽;
進行下載plex插件,然後安裝;
安裝完成進入插件設置,進行設置源文件地址;
設置完插件重啟KODI 就可以了;
kodi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媒體播放器軟體,以前稱之為xbmc,kodi已被廣泛應用在多種操作系統和硬體產品上。特色是具有高度的可定製性,可更改器外觀皮膚,也可通過在線服務訪問流媒體內容。
6. 伺服器bmc設置
默認ip:192.168.70.125
問題有一點小錯誤,對於ibm x3650一代機器,服務管理叫BMC,刀片中心上的高級管理模塊,簡稱AMM,對於M2M3M4的機型,IMM。
相關問題可以在官網下載到詳細的說明文檔。
操作方法:管理機網線連接imm口,設置本地ip為192.168.70.xxx網段,ping 192.168.70.125,如果通,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192.168.70.125 回車,在出現的頁面輸入賬號:USERID,口令:PASSW0RD,注意是零不是哦,確定即可。
如果地值已修改,麻煩點,可根據機型下手冊按指示開蓋操作。
7. bmc模式是什麼
洋老闆這個平台是根據當前國內電商經濟的發展狀況,結合B2C模式在不同業務狀態下的優缺點,推陳出新,開創出一種新的跨境電商經營模式平台——BMC模式。
8. bmc命令
2. 使用Ctrl+E 進入IPMI Serv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3. 設置IPMI Serv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1).設置 IPMI Over LAN 為 On(2).進入IPMI LAN Channel設置Ethernet Ip Address : 192.168.1.100設置 Subnet Mask : 255.255.255.0配置完成,保存設置4. 伺服器設置完成。設置你的客戶端, 例如筆記本電腦的IP5. 客戶端通過網路連接伺服器NIC1 介面,在客戶機上配置網卡(確保BMC IP 地址與客戶端IP 地址在同一網段。處於安全考慮BMC IP 地址被禁止Ping 測試。)設置Ethernet Ip Address : 192.168.1.2設置 Subnet Mask : 255.255.255.0下載這個軟體, 到你的筆記本裡面(解壓密碼dell)6. 進入開始菜單,點擊運行(cmd),目錄指向ipmish 命令所在目錄1) 使用 ipmish –ip 192.168.1.100 –u root –p calvin sel get >delllog.txt 將日誌保存到delllog.txt 文件中。2) 可以使用 ipmish –ip 192.168.1.100 –u root –p calvin sel clear 將BMC日誌清空3) 開/關機/重啟, 命令單個單個輸入, 不要一起來impish -ip 192.168.0.100 -u root -p calvin power on/off/cycle4) 收集日誌的圖例如下
9. 設置bmc地址
安裝位置10個BIC分別位於10個動力電池模組的前端,BMC位於行李箱車身右C柱內板後段。功用:BIC的主要功能是電壓采樣、溫度采樣、電池均衡、采樣線異常檢測等;BMC的主要功能是總電壓監測、總電流監測、 SOC計算、充放電管理、接觸器控制、功率控制、電池異常狀態報警和保護、漏電報警、碰撞保護、自檢以及通訊功能等。
10. BMC的功能
答:汽車配件upr是不飽和聚酯樹脂
的意思。
不飽和聚酯樹脂(UPR):是熱固型樹脂的主要品種之一,由於其優良的機械性能、電性能和耐化學腐蝕性能,且加工工藝簡便,因此應用廣泛。目前中國可以生產400餘個牌號的UPR,主要品種包括鄰苯型、間苯型、對苯型、雙酚A型等,按用途和功能分類包括通用樹脂、耐化學品樹脂、阻燃樹脂、澆注樹脂、柔性樹脂、人造大理石、BMC與DMC樹脂、裝飾類樹脂和特種樹脂等。
上一篇:設置近義詞(設置近義詞是什麼詞)
下一篇:已經是最新一篇了
相關推薦
汽車電腦解碼儀報價(汽車手機版汽車電腦解碼儀)
excel中填充的快捷鍵(excel快速填充的快捷鍵)
wifl設置密碼(wifl密碼咋改)
聯想g450快捷鍵(聯想g450按鍵的功能)
發表評論
提交評論
評論列表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麼吧~
電腦知識網 電腦配置 電腦故障 電腦資訊 電腦技巧 數碼資訊 Windows10 電腦CPU
電腦知識網的資料均為作者提供或者網友推薦收集整理的,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不得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您發現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權,請立即聯系我們,本站將第一時間進行相關處理。
Copyright by 2017-2018 電腦知識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滇ICP備2021006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