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開展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經驗做法
擴展閱讀
電腦軟體遠程需要網路嗎 2025-09-26 00:43:15
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心得 2025-09-26 00:03:11

開展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經驗做法

發布時間: 2023-06-03 17:00:07

Ⅰ 你認為應該怎樣才能抑制計算機網路犯罪,保證電子商務安全

答:1、加強技術研究,完善技術管理、堵塞漏洞。2、完善安全管理機制昌行,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章。3、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做到嚴格執法。4、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環境。
在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中,要在打擊計算機犯罪活動中佔得先機,要想在預防打擊計算機犯罪的活動中取得勝利,就必須從道德、法制、科技、合作等多方面全線出擊,嚴格執法、發展科技、注重預防、加強合作,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做到「未雨綢繆,犯則必懲」積極主動的耐轎嘩開展計算機犯罪的預防活動,增強對網路破壞者的打擊處罰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護計算機網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保證計算機帆肢網路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Ⅱ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預防措施

1、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開展青少年「網德」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增強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覺性和免疫力,規范網路行為。在無序的網上世界,網路安全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網路道德尤其必要。同時,加強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矯正不良心理,增強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覺性和免疫力,規范網路行為,做有正義感、責任心的合格網民。
2、加強網路安全管理
加強對網路的管理,網路信息污染的過濾和自身安全的防範也不容忽視。建立健全的網路管理組織是堵塞不良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公安機關必須建立高素質的「網路警察」隊伍,強化網吧日常監督和安全管理,加強計算機安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網路安全。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制定統一的網路信息技術安全標准,採用最新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牆、身份識別、訪問限制、網上監控、安全審計、入侵檢測、案件跟蹤、災難恢復等網路安全技術。對一些有可能成為犯罪目標的網路系統,還可以利用黑客技術對自己的網路系統進行測試,找出漏洞盡快修補,進一步完善系統的安全性。同時,政府應該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宣傳工作,鼓勵成立防控青少年網路犯罪的民間公益性團體。
3、依法規范網路經營、完善網路法律體系
加強網路安全管理,依法規范經營。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對針對軟體的犯罪行為追究刑事責任。此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工作暫行規定》等行政法規和規章都對計算機領域的犯罪行為予以追究。1997年通過的新刑法也在第286、第287等條增加了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和利用計算機犯罪的條款。
4、嚴厲打擊計算機網路犯罪行為
嚴厲打擊計算機網路犯罪行為,由於互聯網作為全球信息交流的紐帶,日益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設施,許多資料庫連接在網上,很大部分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民財產安全,因此,對於計算機網路犯罪行為因予以嚴厲的處罰,從而提高犯罪行為的成本。
通過對正確認識和理解網路犯罪及懲治網路犯罪的策略分析和論述,目的在於減少或避免網路犯罪的發生,並懲罰和防治各種網路犯罪行為,推動網路犯罪相關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聯網的推廣及應用,掃除中國網路發展過程中的犯罪障礙,促進網路健康有序地發展。中國缺乏健全的網路犯罪法律體系,對網路犯罪的打擊也很被動。相關法律又往往過於概括與宏觀,可操作性不強,難以對網路犯罪形成真正的制度化打擊與防範。中國刑法對網路犯罪的對象過於限制,未對侵入網路系統的犯罪進行立法規制,不利於打擊入侵、破壞網路系統的犯罪。中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與電子商務犯罪行為人低齡化之間有較大沖突。因此,極須建立和完善網路法律系統,切實保護青少年不受網路犯罪的侵害,並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

Ⅲ 關於國內外的計算機犯罪的案例,以及它們的相關情況分析

1.2003年金融計算機網路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報 (2003年12月8日)
[人民日報]
一名普通的系統維護人員,輕松破解數道密碼,進入郵政儲蓄網路,盜走83.5萬元。這起利用網路進行金融盜竊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肅省定西地區公安機關破獲———

2003年11月14日,甘肅省破獲首例利用郵政儲蓄專用網路,進行遠程金融盜竊的案件。這起發生在定西一個鄉鎮的黑客案件,值得我們多方面關注。

他將犯罪的目光瞄準了郵政儲蓄,利用網路竊取了83萬余元,最終難逃法網……

10月5日13時12分,定西地區臨洮縣太石鎮郵政儲蓄所的營業電腦一陣黑屏,隨即死機。營業員不知何故,急忙將剛剛下班尚未走遠的所長叫了回來。所長以為電腦出現了故障,向上級報告之後,沒太放在心上。17日,電腦經過修復重新安裝之後,工作人員發現列印出的報表儲蓄余額與實際不符。經過對賬發現,5日13時發生了11筆交易、總計金額達83.5萬元的異地賬戶系虛存(有交易記錄但無實際現金)。當儲蓄所幾天之後進一步與開戶行聯系時,發現存款已經分別於6日、11日被人從蘭州、西安兩地取走37.81萬元,他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10月28日向臨洮縣公安局報了案。

縣公安局經過初步調查,基本認定這是一起數額巨大的金融盜竊案,隨即向定西公安處匯報。公安處十分重視,立即制定了詳細的偵查計劃,組成專案組,全力偵查此案,並上報省公安廳。

面對特殊的偵破任務,專案組兵分兩路,一方面在省、市郵政局業務領導和計算機專家的協助下,從技術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徑;另一方面,使用傳統的刑偵方法,大范圍調查取證。

專案組首先對有異常情況的8個活期賬戶進行了調查,發現都屬假身份證儲戶。此時,技術分析的結果也出來了,經過大量網路數據資料的分析,發現作案人首先是以會寧郵政局的身份登錄到了永登郵政局,然後再以永登郵政局的名義登入了臨洮太石郵政儲蓄所。專案組對會寧郵政局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局系統維護人員張少強最近活動異常。暗查發現,其辦公桌上有一條電纜線連接在了不遠處的郵政儲蓄專用網路上。專案組基本確認,張少強正是這起金融盜竊案的主謀。11月14日22時,張少強在其住所被專案組抓獲。

經過審問,張少強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實。10月5日,張少強在會寧利用筆記本電腦侵入郵政儲蓄網路後,非法遠程登錄訪問臨洮太石郵政儲蓄所的計算機,破譯對方密碼之後進入操作系統,以營業員身份向自己8月末預先在蘭州利用假身份證開設的8個活期賬戶存入了11筆共計83.5萬元的現金,並在退出系統前,刪除了營業計算機的列印操作系統,造成機器故障。第二天,他在蘭州10個儲蓄網點提取現金5.5萬元,並將30.5萬元再次轉存到他所開設的虛假賬戶上。10月11日,張少強乘車到西安,利用6張儲蓄卡又提取現金1.8萬元。

至此,這件遠程金融盜竊案告破,83.5萬元完璧歸趙。

什麼一名普通的系統維護人員,竟然能夠闖入郵政儲蓄專用網路,從容地實施犯罪……

案子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索沒有結束。

從5日案發,到向公安機關報案,這中間有整整23天的時間,足以讓一名有準備的罪犯逃之夭夭。在這段時間內,郵政儲蓄專用網路依然處在門戶大開狀態,如果張少強再起賊心,很有可能損失會更大。

張少強今年29歲,畢業於郵電學院,案發前僅是會寧縣郵政局的系統維護人員,談不上精通電腦和計算機網路技術。而郵政儲蓄網路的防範措施不可謂不嚴:郵政儲蓄使用的是專用的網路,和互聯網物理隔絕;網路使用了安全防火牆系統;從前台分機到主機,其中有數道密碼保護。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張少強如此輕易得手。

分析整個案例,不難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局面。案發前,張少強私搭電纜,從來沒有人過問,更沒有人阻止,讓他輕易地將郵政儲蓄專用網路置於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臨洮縣太石鎮的郵政儲蓄網點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碼,不僅沒有定期更改,也沒有在工作人員之間互相保密,於是張少強很輕松地就突破了數道密碼關,直接進入了操作系統,盜走了83.5萬元。而且,當工作人員發現已經出了問題時,還認為是內部網路系統出了故障,根本沒有想到會有網路犯罪的情況發生。

這件案子讓我們警覺,使用網路的工作人員,甚至包括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員在內,缺乏基本的網路安全防範意識,才讓黑客有機可乘。

甘肅省今年已立案查處了51起網路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須強化網路安全意識……

當前,網路的應用在社會生活中已顯得舉足輕重。與此同時,從1986年我國發現首例利用計算機犯罪案件以來,涉及計算機網路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據甘肅省公安廳網監處的馬電行處長介紹,甘肅省近年來網路犯罪的數量幾乎是成倍增長,今年已經立案查處了51起相關案件,而且據他估計,還有相當數量的案件當事人並沒有報案。

在這些網路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造成的。在張少強案結案之後,甘肅省公安廳網監處的葉弘副處長曾經感嘆道:「我們處總共只有60多個網路警察,負責全省的網路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費在抓一些簡單的案子上面。」公眾缺乏網路安全防範意識,重應用輕管理,尤其不重視網路安全問題。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業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規章制度不執行,負責的管理人員保密意識不強,普通的工作人員又缺乏專門的安全防範知識,當犯罪發生時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這些都造成了網路領域內犯罪現象的急劇增長。

網路安全專家把網路犯罪歸納為五性:隱蔽性、智能性、連續性、無國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張少強案也告訴我們,網路聯結的廣闊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點,即使這種管理不善是在一個偏僻鄉村的網點,它也可能成為黑客進入網路核心的一條捷徑。

如果網路是無處不在的,那麼,它的安全管理也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計算機犯罪案例於1958年發生於美國的矽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發現。1中國第一例涉及計算機的犯罪(利用計算機貪污)發生於1986年,而被破獲的第一例純粹的計算機犯罪(該案為製造計算機病毒案)則是發生在1996年11月2。從首例計算機犯罪被發現至今,涉及計算機的犯罪無論從犯罪類型還是發案率來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類型成倍增加,逐漸開始由以計算機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犯罪對象的犯罪發展,並呈愈演愈烈之勢,而後者無論是在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還是犯罪後果的嚴重性等方面都遠遠大於前者。正如國外有的犯罪學家所言,「未來信息化社會犯罪的形式將主要是計算機犯罪,」同時,計算機犯罪「也將是未來國際恐怖活動的一種主要手段

其他相關文章:http://hi..com/souwen/blog/item/f93d343ff56b1dec54e723c6.html

http://kajaa.bbs.us/docs/Computer/System/%E5%B0%8F%E5%87%A4%E5%B1%85-%E5%AE%89%E5%85%A8%E6%96%87%E7%8C%AE/1799.html

http://xx.1tb.cn/n/2005-4/18130017477.shtml

http://www.yhxx.com/slblog/ViewLog.asp?BlogID=45&LogID=943

....................................................................
朋友就跟你找了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給分吧.

Ⅳ 論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犯罪情報工作中的應用

可以網路 計算機和網路技術 的危害之類的,相信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