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計算網路內最大吞吐量
網路的吞吐量只要把單位時間內所有類型的包的數量都加起來就行。
IP協議被稱為是盡最大努力提供服務的協議,但它無法保障數據包一定能到達目的地。當丟棄數據包時,IP協議將發送一條ICMP報文,告訴發送端這個數據包已經被丟棄。
所以,丟包率(Packek Loss Rate)=單位時間內ICMP個數/單位時間內所有報文的個數。
㈡ 計算機網路 傳輸層 最大吞吐量問題
65535的單位是位元組(Byte),帶寬1G/s單位是bit,即1Gbps或1Gbit/s,為了統一單位,要把65535乘以8。因為1Byte=8bit
㈢ 是計算機網路中吞吐量是什麼意思
計算機網路中的吞吐量:
定義
防火牆吞吐量是指在沒有幀丟失的情況下,設備能夠接收並轉發的最大數據速率。[1]
相關知識
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對於像防火牆系統這樣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設備來說,演算法的低效率會使通信量大打折扣。因此,大多數防火牆雖號稱100M防火牆,由於其演算法依靠軟體實現,通信量遠遠沒有達到100M,實際只有10M-20M。純硬體防火牆,由於採用硬體進行運算,因此吞吐量可以接近線速,達到90-95M,是真正的100M防火牆。
吞吐量和報文轉發率是關系網路設備應用的主要指標,一般採用FDT(Full Duplex Throughput)來衡量,指64位元組數據包的全雙工吞吐量,該指標既包括吞吐量指標也涵蓋了報文轉發率指標。
吞吐量的測試方法是:在測試中以一定速率發送一定數量的幀,並計算待測設備傳輸的幀,如果發送的幀與接收的幀數量相等,那麼就將發送速率提高並重新測試;如果接收幀少於發送幀則降低發送速率重新測試,直至得出最終結果。吞吐量測試結果以比特/秒或位元組/秒錶示。
㈣ 什麼是吞吐量、帶寬、包轉發率
1.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對網路、設備、埠或其他設施在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位元組等測量單位),也就是說吞吐量是指在沒有幀丟失的情況下,設備能夠接收並轉發的最大數據速率。
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對於像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設備來說,演算法的低效率會使通信量大打折扣。
2.帶寬
吞吐量和帶寬是很容易搞混的一個詞。當討論通信鏈路的帶寬時,一般是指鏈路上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它取決於鏈路時鍾速率和信道編碼在計算機網路中又稱為線速,也就是可以說百兆乙太網的帶寬是100Mbps。
但是需要區分鏈路上的可用帶寬(帶寬)與實際鏈路中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吞吐量)。通常更傾向於用「吞吐量」一詞來表示一個網路的性能表現。因為現實受各種低效率因素的影響(比如通信雙發的網卡設備、鏈路狀態等),所以由一段帶寬為100Mbps的鏈路連接的一對節點可能只達到50Mbps的吞吐量。這樣就意味著,一個主機上的應用只能夠以50Mbps的速度向另外的一個主機發送數據。
3.包轉發率
對於網路設備而言,除了吞吐量這個重要指標外,還有一個主要指標是報文轉發率,也就是常說的包轉發率,包轉發率一般是指以64位元組數據包的全雙工吞吐量,該指標既包括吞吐量指標也涵蓋了報文轉發率指標。
線速埠的包轉發率衡量標準是以IEEE802.3中最短乙太網64byte的數據包 (第二層或第三層包) 作為計算基準,其公式如下:包轉發率(pps) = 吞吐量 / ( 84byte × 8bit )
所以:
對於百兆乙太網,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bps / 672bit = 0.148Mpps
對於千兆乙太網,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0bps / 672bit = 1.488Mpps
對於萬兆SFP口(乙太網口沒有萬兆的),一個線速埠的包轉發率 = 10,000,000,000bps / 672bit = 14.88Mpps
㈤ 網路吞吐率是什麼意思
吞吐率是一種關於計算機或數據通信系統(如網橋、路由器、網關或廣域網連接等)數據傳輸率的測度。吞吐率通常是對一個系統和它的部件處理傳輸數據請求能力的總體評價。例如,一個伺服器的吞吐率依賴於它的處理器類型、網路介面卡的類型、數據傳輸匯流排的大小、磁碟速度、內存緩沖器的體積,以及軟體對這些部件進行管理的有效程度。在通信系統中,這個測度通常基於每秒能處理的數據位數或分組的數目,它依賴於網路的帶寬和交換部件(如路由器或集線器)的速度。網路上兩個端點設備間的吞吐率依賴於計算機、網路介面卡和連接它們的網路。
吞吐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最主要應用在並行處理上,屬於系統結構中最重要的一個變數,它的定義是:單位時間的吞吐量。
㈥ 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中關於「吞吐量」計算的問題
就是把20毫秒變成0.02秒啊,10-3代表十的負三次方,就是除以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