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結構包括(多選)
我認為選AB.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由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演變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的過程。其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聯機系統階段、互聯網路階段、標准化網路階段、網路互連與高速網路階段。
1.1.1 聯機系統階段
計算機與通信的結合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4年,人們製造出了一種終端設備,它能夠將穿孔卡片上的數據從電話線上發送到遠地計算機上,這種終端設備被稱為收發器(Transceiver)。此後,電傳打字機開始作為遠程終端和計算機相連,用戶可在遠地的電傳打字機上將自己的程序鍵入到計算機中,計算機算出的結果又可從計算機傳送到電傳打字機上列印出來。這種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即計算機網路的第一階段。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結構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物理位置上處於分散的終端設備構成的系統,系統中除主計算機具有獨立的處理數據的功能外,系統中所連接的終端設備均無獨立處理數據的功能。第一階段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實質上就是聯機多用戶系統,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
Ⅱ 計算機網路演進的三個階段有哪些
第一階段是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1969年)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從1985年起)
第.三階段的特點是逐漸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的網際網路。(從1993年開始)
Ⅲ 計算機網路發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什麼
計算機對終端的網路系統。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
Ⅳ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特點: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計算機主機相當昂貴,而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相對便宜,為了共享計算機主機資源和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單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所以使得線路利用率低,而且因為主機既要負責通信又要負責數據處理,因此主機的效率低,而且這種網路組織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較低,如果主機出問題,所有終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這樣的改進方法,就是在遠程終端聚集的地方設置一個終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終端聚集到終端集中器,而且終端到集中器之間是低速線路,而終端到主機是高速線路,這樣使得主機只要負責數據處理而不要負責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利用率.
第二階段(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特點: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極限於單計算機網路,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這樣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體系有兩個特點:
①多個終端聯機系統互聯,形成了多主機互聯網路
②網路結構體系由主機到終端變為主機到主機
後來這樣的計算機網路體系在慢慢演變,向兩種形式演變,第一種就是把主機的通信任務從主機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CCP(通信控制處理機)來完成,CCP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網路體系,我們稱它為通信子網,而在通信子網連基礎上接起來的計算機主機和終端則形成了資源子網,導致兩層結構體現出現.第二種就是通信子網逐規模漸擴大成為社會公用的計算機網路,原來的CCP成為了公共數據通用網.
第三階段(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特點: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及,各種計算機網路怎麼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路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使之更好的連接,因為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為什麼要使計算機結構標准化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為了使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緊密.第二個就是因為體系結構標准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所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Ⅳ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5)計算機網路第一階段操作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在日益改變著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推動著社會的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領域,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提出的數值計算問題。在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科學計算的任務是大量的和復雜的。
利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高、存儲容量大和連續運算的能力,可以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各種科學計算問題。例如,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火箭發射等都需要由計算機承擔龐大而復雜的計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