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波特的概念
擴展閱讀
復讀機怎麼連無線網路 2025-09-24 03:08:19
平板電腦在哪裡修改密碼 2025-09-24 02:36:23

計算機網路波特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3-06-18 22:32:31

計算機網路中調制速率名詞解釋怎麼解釋

在電子通信領域,調制速率,指的是信號被調制以後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即單位時間內載波參數變化的次數。它是對符號傳輸速率的一種度量,1波特即指每秒傳輸1個符號。波特率(Baud
rate)一般小於等於調制速率。
波特率有時候會同比特率混淆,實際上後者是對信息傳輸速率(傳信率)的度量。波特率可以被理解為單位時間內傳輸碼元符號的個數(傳符號率),通過不同的調制方法可以在一個碼元上負載多個比特信息。

❷ 計算機網路-物理層-通信基礎

一個數據通信系統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即源系統(或發送端、發送方)、傳輸系統(或傳輸網路)和目的系統(或接收端、接收方)。

源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源點(source):源點設備產生要傳輸的數據,例如,從計算機的鍵盤輸入漢字,計算機產生輸出的數字比特流。源點又稱為源站,或 信源 。

發送器:通常源點生成的數字比特流要通過發送器編碼後才能夠在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典型的發送器就是 調制器 。現在很多計算機使用內置的數據機(包含調制器和解調器),用戶在計算機外面看不見數據機。

目的系統一般也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接收器:接收傳輸系統傳送過來的信號,並把它轉換為能夠被目的設備處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就是 解調器 ,它把來自傳輸線路上的模擬信號進行解調,提取出在發送端置入的消息,還原出發送端產生的數字比特流。

終點(destination):終點設備從接收器獲取傳送來的數字比特流,然後把信息輸出(例如,把漢字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來)。終點又稱為目的站,或 信宿 。

在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的傳輸系統可以是簡單的傳輸線,也可以是連接在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的復雜網路系統。

通信的目的是傳送消息(message)。 如話音、文字、圖像、視頻等都是消息。 數據(data)是運送消息的實體。 根據RFC4949給出的定義,數據是使用特定方式表示的信息,通常是有意義的符號序列。這種信息的表示可用計算機或其他機器(或人)處理或產生。 信號(signal)則是數據的電氣或電磁的表現。 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不同,信號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1) 模擬信號,或連續信號一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連續的。 例如在上圖中,用戶家中的數據機到電話端局之間的用戶線上傳送的就是模擬信號。

(2) 數字信號,或離散信號一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離散的。 例如在上圖中,用戶家中的計算機到數據機之間,或在電話網中繼線上傳送的就是數字信號。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就稱為 碼元① 。在使用二進制編碼時,只有兩種不同的碼元,一種代表0狀態而另一種代表1狀態。

① 碼元 是指用一個固定時長的信號波形(數字脈沖)表示一位k進制數字,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是數字通信中數字信號的計量單位,這個時長內的信號稱為k進制碼元,而該時長稱為碼元寬度。一個瑪元所攜帶的信息量是不固定的,而是由調制方式和編碼方式決定的。

信道按傳輸信號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傳送模擬信號的模擬信道和傳送數字信號的數字信道兩大類;信道按傳輸介質的不同可分為無線信道和有線信道。

信道上傳送的信號有基帶信號和寬頻信號之分。來自信源的信號常稱為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於基帶信號。基帶信號將數字信號1和0直接用兩種不同的電壓表示,然後送到數字信道上傳輸(稱為基帶傳輸);寬頻(帶通)信號將基帶信號進行調制後形成頻分復用模擬信號,然後送利模擬信道上傳輸(稱為寬頻傳輸)。

信道一般都是用來表示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因此, 一條通信電路往往包含一條發送信道和一條接收信道 。從通信的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來看,可以有以下三種基本方式:

(1) 單向通信 又稱為單工通信,即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無線電廣播或有線電廣播以及電視廣播就屬於這種類型。

(2) 雙向交替通信 又稱為半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就不能同時接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再反過來。

(3) 雙向同時通信 又稱為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單向通信只需要一條信道,而雙向交替通信或雙向同時通信則都需要兩條信道(每個方向各一條)。顯然,雙向同時通信的傳輸效率最高。

速率也稱數據率,指的是數據傳輸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數據量。可以用碼元傳輸速率和信息傳輸速率表示。

1)碼元傳輸速率。又稱波特率,它表示單位時間內數字通信系統所傳輸的碼元個數(也可稱為脈沖個數或信號變化的次數),單位是波特(Bud)。1波特表示數字通信系統每秒傳輸一個碼元。碼元可以是多進制的,也可以是二進制的,碼元速率與進制數無關。

2)信息傳輸速率。又稱信息速率、比特率等,它表示單位時間內數字通信系統傳輸的二進制碼元個數(即比特數),單位是比特/秒(b/s)。

注意:波特和比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碼元傳輸速率也稱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但碼元傳輸速率與信息傳輸速率在數量上卻又有一定的關系。若一個碼元攜帶比特的信息量,則M波特率的碼元傳輸速率所對應的信息傳輸速率為Mn比特/秒。

❸ 計算機網路術語

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指作用范圍為幾十公里以內的網路及網路相關技術。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指作用范圍為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的網路及網路相關技術。
數據(Data)傳遞(攜帶)信息的實體。
信息(Information)是數據的內容或解釋。
信號(Signal)數據的物理量編碼(通常為電編碼),數據以信號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信道(Channel)傳送信息的線路(或通路)。
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比特率為每秒傳輸的比特數(即數據傳送速率)。
碼元(Code cell)時間軸上的一個信號編碼單元。
波特(Baud)碼元傳輸的速率單位。波特率為每秒傳送的碼元數(即信號傳送速率)。
帶寬(Band width,BW)信道傳輸能力的度量。在傳統的通信工程中它指頻率的范圍;在計算機網路中,一般用每秒允許傳輸的二進制位數作為帶寬的計量單位。
Modem在模擬傳輸方式中,調制,將數字數據變換為模擬的調制信號;解調,將模擬信號重新還原為數字數據。調制器和解調器組合在一起就稱為數據機Modem
PCM脈沖編碼調制,也稱為脈沖調制,這是一個把模擬信號轉換為二進制數字序列的過程,包括三個步驟:采樣、量化和編碼。
TDM時分多路復用,是多路復用的一種方法。信號分割的參量是信號佔用的時間,故要使復用的各路信號在時間上互不重疊。在傳輸時把時間分成小的時間片,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佔用,每一瞬時只有一個信號佔用信道
虛電路分組交換技術的一種方式,兩個端用戶相互通信前必須建立一條邏輯連接,即虛電路。這條虛電路可以事先建立,也可以臨時建立。
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通信)而建立

❹ 計算機網路中信息傳輸速率的單位是位/秒對不對bps到底什麼意思

計算機網路中信息傳輸速率的單位是位/秒。、

信號速率:指單位時間內所傳送的二進制代碼的有效位數,以每秒多少比特(Bit)數計,即BPS。常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有:Kbps、Mbps、Gbps與Tb/s,最快的以太區域網理論傳輸速率(也就是所說的「帶寬」)為10Gbit/s。



(4)計算機網路波特的概念擴展閱讀:

據傳輸速率(DataTransferRate)也是人們常說的「倍速」數。單倍數傳輸時,每秒可以傳輸150KB數據;四倍速傳輸時,每秒可以傳輸600KB數據;40倍速傳輸時,每秒可以傳輸6MB數據(Internet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0Mbps)......以此類推。

市場上常見的光碟光碟機動器多為40倍速到50倍速。但要注意在實際使用中,受光碟讀速度和CPU傳輸本身的影響,上述速率會大打折扣,而且倍速越高,所打折扣越大。通常,平均傳輸速率能達到3~4MB就不錯了。

數據傳輸速率是單位時間內傳送數據碼元的個數。它是衡量系統傳輸能力的主要指標,通常使用下列幾種不同的定義:

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鍾傳輸二進制碼元的個數,又稱為比特率。單位為比特/秒(bit/s)。

調制速率為每秒鍾傳輸信號碼元的個數,又稱波特率,單位為波特(Bd)。

數據傳送速率為單位時間內在數據傳輸系統中的相應設備之間傳送的比特、字元或碼組平均數。在該定義中,相應設備常指數據機、中間設備或數據源與數據宿。單位為比特/秒(bit/s)、字元/秒或碼組/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傳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