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步和非同步的區別是什麼
同步和非同步的區別:
1、在計算機領域,同步就是指一個進程在執行某個請求的時候,若該請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返回信息,那麼這個進程將會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收到返回信息才繼續執行下去;非同步是指進程不需要一直等下去,而是繼續執行下面的操作,不管其他進程的狀態。當有消息返回時系統會通知進程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執行的效率。
2、而我們平時經常討論的同步問題多發生在多線程環境中的數據共享問題。即當多個線程需要訪問同一個資源時,它們需要以某種順序來確保該資源在某一特定時刻只能被一個線程所訪問,如果使用非同步,程序的運行結果將不可預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對數據進行同步,即限制只能有一個進程訪問資源,其他線程必須等待。
實現同步的機制主要有臨界區、互斥、信號量和事件
3、臨界區:通過對多線程的串列化來訪問公共資源或一段代碼,速度快,適合控制數據訪問。在任意時刻只允許一個線程對共享資源進行訪問,如果有多個線程試圖訪問公共資 源,那麼在有一個線程進入後,其他試圖訪問公共資源的線程將被掛起,並一直等到進入臨界區的線程離開,臨界區在被釋放後,其他線程才可以搶占。
4、互斥量:採用互斥對象機制。 只有擁有互斥對象的線程才有訪問公共資源的許可權,因為互斥對象只有一個,所以能保證公共資源不會同時被多個線程訪問。互斥不僅能實現同一應用程序的公共資源安全共享,還能實現不同應用程序的公共資源安全共享 .互斥量比臨界區復雜。因為使用互斥不僅僅能夠在同一應用程序不同線程中實現資源的安全共享,而且可以在不同應用程序的線程之間實現對資源的安全共享。
5、信號量:它允許多個線程在同一時刻訪問同一資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一時刻訪問此資源的最大線程數目 。信號量對象對線程的同步方式與前面幾種方法不同,信號允許多個線程同時使用共享資源,這與操作系統中的PV操作相同。它指出了同時訪問共享資源的線程最大數目。它允許多個線程在同一時刻訪問同一資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一時刻訪問此資源的最大線程數目。
6、事件:通過通知操作的方式來保持線程的同步,還可以方便實現對多個線程的優先順序比較的操作 。
㈡ 計算機網路,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困惑已久……
其實很好理解,同步是指發送/接收方都需要時鍾,數據的發送接受都是在時間上均勻的,比如每0.2秒發送/接受一個碼元,那麼每隔0.2秒必然需要發送/接收到一個碼元。因此用示波器觀察的話,每個碼元在時間軸上是均勻的,所以稱為「同步」。
而非同步不需要時間信號,所以下一個時間片里可以發送也可以不發送,可以想像,如果同步方式沒有時間控制,收到的必然是一串無法理解的亂碼,因此,同步,非同步是截然不同的2種
而同步正式因為處理的都是大塊的數據,所以區別數據單元的時間信號才非常重要。
㈢ 在計算機通訊錄中經常提到同步和非同步檢索什麼是同步什麼是一部各有什麼特點
同步檢索就是與現在的其他操作同時進行,也就是實時計算運行。
而非同步是非同時的,也就是分批次分時段,一次一次來計算運行,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
㈣ 什麼是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
你說完了,我才能說------同步。效率低
我們同時說(能說很多話,哈哈)------非同步。效率高
㈤ 關於非同步通信與同步通信的問題
慢慢的看一下,應該容易理解.
在網路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要交換數據,需要高度的協同工作。為了正確的解釋信號,接收方必須確切地知道信號應當何時接收和處理,因此定時是至關重要的。在計算機網路中,定時的因素稱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發送方發送的每個位的起止時刻和速率來接收數據,否則會產生誤差。通常可以採用同步或非同步的傳輸方式對位進行同步處理。
1. 非同步傳輸(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非同步傳輸將比特分成小組進行傳送,小組可以是8位的1個字元或更長。發送方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這些比特組,而接收方從不知道它們會在什麼時候到達。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計算機鍵盤與主機的通信。按下一個字母鍵、數字鍵或特殊字元鍵,就發送一個8比特位的ASCII代碼。鍵盤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代碼,這取決於用戶的輸入速度,內部的硬體必須能夠在任何時刻接收一個鍵入的字元。
非同步傳輸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即接收方並不知道數據會在什麼時候到達。在它檢測到數據並做出響應之前,第一個比特已經過去了。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從後面走上來跟你說話,而你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漏掉了最前面的幾個詞。因此,每次非同步傳輸的信息都以一個起始位開頭,它通知接收方數據已經到達了,這就給了接收方響應、接收和緩存數據比特的時間;在傳輸結束時,一個停止位表示該次傳輸信息的終止。按照慣例,空閑(沒有傳送數據)的線路實際攜帶著一個代表二進制1的信號,非同步傳輸的開始位使信號變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號隨傳輸的數據信息而變化。最後,停止位使信號重新變回1,該信號一直保持到下一個開始位到達。例如在鍵盤上數字「1」,按照8比特位的擴展ASCII編碼,將發送「00110001」,同時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個起始位,後面一個停止位。
非同步傳輸的實現比較容易,由於每個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計時的漂移不會產生大的積累,但卻產生了較多的開銷。在上面的例子,每8個比特要多傳送兩個比特,總的傳輸負載就增加25%。對於數據傳輸量很小的低速設備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那些數據傳輸量很大的高速設備來說,25%的負載增值就相當嚴重了。因此,非同步傳輸常用於低速設備。
2. 同步傳輸(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傳輸的比特分組要大得多。它不是獨立地發送每個字元,每個字元都有自己的開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們組合起來一起發送。我們將這些組合稱為數據幀,或簡稱為幀。
數據幀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組同步字元,它是一個獨特的比特組合,類似於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於通知接收方一個幀已經到達,但它同時還能確保接收方的采樣速度和比特的到達速度保持一致,使收發雙方進入同步。
幀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個幀結束標記。與同步字元一樣,它也是一個獨特的比特串,類似於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於表示在下一幀開始之前沒有別的即將到達的數據了。
同步傳輸通常要比非同步傳輸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對每個字元進行開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檢測到幀同步字元,它就在接下來的數據到達時接收它們。另外,同步傳輸的開銷也比較少。例如,一個典型的幀可能有500位元組(即4000比特)的數據,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開銷。這時,增加的比特位使傳輸的比特總數增加2.5%,這與非同步傳輸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隨著數據幀中實際數據比特位的增加,開銷比特所佔的百分比將相應地減少。但是,數據比特位越長,緩存數據所需要的緩沖區也越大,這就限制了一個幀的大小。另外,幀越大,它占據傳輸媒體的連續時間也越長。在極端的情況下,這將導致其他用戶等得太久。
同步傳輸方式中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是統一的、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同步無間隔的。
非同步傳輸方式並不要求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完全一樣,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非同步的。
同步與非同步傳輸的區別
1,非同步傳輸是面向字元的傳輸,而同步傳輸是面向比特的傳輸。
2,非同步傳輸的單位是字元而同步傳輸的單位是楨。
3,非同步傳輸通過字元起止的開始和停止碼抓住再同步的機會,而同步傳輸則是以數據中抽取同步信息。
4,非同步傳輸對時序的要求較低,同步傳輸往往通過特定的時鍾線路協調時序。
5,非同步傳輸相對於同步傳輸效率較低。
㈥ 網路編程里的同步和非同步有啥區別的
網路編程中,同步的意思是說,進行收發數據,等到數據真正發送出去或者接受到,才返回;而非同步的意思是,可以把數據發送到緩沖區立即返回,而發送成功的消息是通過事件通知的。非同步可以騰出更多的CPU來處理其他事情,所以非同步的方式比較靈活。 線程同步是指,多個線程協同完成一件工作,一個線程需要等待其他線程完成相關的工作,才能接著往下運行。線程同步一般採用互斥體,信號量,消息等方式。
㈦ 計算機網路的傳輸方式 (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分別是什麼意思)
非同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前者傳輸的每個字元內有附加的起位與停位,收發雙方時鍾不同步;
後者以若干個字元構成的數據塊為單位,每塊前後特設保留字元作為數據塊的邊界.收發雙方時鍾同步(發方時鍾載入信號)
㈧ 在計算機網路的物理層中,同步通信與非同步通信的區別是什麼
串口通信的分類
串口通信可以分為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兩類。同步通信是按照軟體識別同步字元來實現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非同步通信是一種利用字元的再同步技術的通信方式。
2.1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種連續串列傳送數據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傳送一幀信息。這里的信息幀與非同步通信中的字元幀不同,通常含有若干個數據字元。如圖:
單同步字元幀結構
+-----+------+-------+------+-----+--------+-------+-------+
|同步|數據 |數據 |數據 | ... |數據 |CRC1|CRC2|
|字元|字元1|字元2|字元3| |字元N| | |
+-----+------+-------+------+-----+--------+-------+-------+
雙同步字元幀結構
+-----+--------+------+-------+---+-------+-------+--------+
|同步 |同步 |數據 |數據 | ... |數據 |CRC1|CRC2|
|字元1|字元2|字元1|字元2| |字元N| | |
+-----+--------+------+-------+---+-------+-------+--------+
它們均由同步字元、數據字元和校驗字元(CRC)組成。其中同步字元位於幀開頭,用於確認數據字元的開始。數據字元在同步字元之後,個數沒有限制,由所需傳輸的數據塊長度來決定;校驗字元有1到2個,用於接收端對接收到的字元序列進行正確性的校驗。
同步通信的缺點是要求發送時鍾和接收時鍾保持嚴格的同步。
2.2非同步通信
非同步通信中,數據通常以字元或者位元組為單位組成字元幀傳送。字元幀由發送端逐幀發送,通過傳輸線被接收設備逐幀接收。發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由各自的時鍾來控制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這兩個時鍾源彼此獨立,互不同步。
接收端檢測到傳輸線上發送過來的低電平邏輯"0"(即字元幀起始位)時,確定發送端已開始發送數據,每當接收端收到字元幀中的停止位時,就知道一幀字元已經發送完畢。
在非同步通行中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字元幀格式和波特率。
(1)字元幀,由起始位、數據位、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組成。如圖:
無空閑位字元幀
+--+---+---+---+---+--+--+--+--+--+--+--+---+---+---+--+--+
|D7|0/1|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0 |D0|D1|
+--+---+---+---+--+--+--+--+--+--+--+--+---+---+---+--+--+
奇偶 停 起 奇偶 停 起
校驗 止 始 校驗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有空閑位字元幀
+---+---+--+--+--+--+--+--+--+--+---+---+---+---+---+---+--+
|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1 | 1 | 1 | 0 |D0|
+---+---+--+--+--+--+--+--+--+--+---+---+---+---+---+---+--+
空 起 奇偶 停 空 閑 位 起
閑 始 校驗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1.起始位:位於字元幀開頭,佔1位,始終為邏輯0電平,用於向接收設備表示發送端開始發送一幀信息。
2.數據位:緊跟在起始位之後,可以設置為5位、6位、7位、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後。
3.奇偶校驗位:位於數據位之後,僅佔一位,用於表示串列通信中採用奇校驗還是偶校驗。
(2)波特率,波特率是每秒鍾傳送二進制數碼的位數,單位是b/s。
非同步通信的優點是不需要傳送同步脈沖,字元幀長度也不受到限制。缺點是字元幀中因為包含了起始位和停止位,因此降低了有效數據的傳輸速率。
幫你查的,我不知道是嗎,希望對你有用
㈨ 在網路中常提到的「同步」、「非同步」,通常是指什麼
同步」- 由同步方法調用的業務流程。換言之,使用「要求返回的客戶端請求」節點或「同步訂閱」節點來表示「Starting Event」。 在不同的場合,同步和非同步有不同的理解。在通信領域,同步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是狀態同步,與二樓的解釋大體吻合;另一個是指時鍾同步,指通信雙方在時鍾頻率上(甚至相位)保持相同。非同步是對應的狀態。
㈩ 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網路上的概念是什麼
1.非同步傳輸
通常,非同步傳輸是以字元為傳輸單位,每個字元都要附加
1
位起始位和
1
位停止位,以標記一個字元的開始和結束,並以此實現數據傳輸同步。所謂非同步傳輸是指字元與字元(一個字元結束到下一個字元開始)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可變的,並不需要嚴格地限制它們的時間關系。起始位對應於二進制值
0,以低電平表示,佔用
1
位寬度。停止位對應於二進制值
1,以高電平表示,佔用
1~2
位寬度。一個字元佔用
5~8位,具體取決於數據所採用的字元集。例如,電報碼字元為
5
位、ASCII碼字元為
7
位、漢字碼則為8
位。此外,還要附加
1
位奇偶校驗位,可以選擇奇校驗或偶校驗方式對該字元實施簡單的差錯控制。發送端與接收端除了採用相同的數據格式(字元的位數、停止位的位數、有無校驗位及校驗方式等)外,還應當採用相同的傳輸速率。典型的速率有:9
600
b/s、19.2kb/s、56kb/s等。
非同步傳輸又稱為起止式非同步通信方式,其優點是簡單、可靠,適用於面向字元的、低速的非同步通信場合。例如,計算機與Modem之間的通信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它的缺點是通信開銷大,每傳輸一個字元都要額外附加2~3位,通信效率比較低。例如,在使用Modem上網時,普遍感覺速度很慢,除了傳輸速率低之外,與通信開銷大、通信效率低也密切相關。
--------------------------------------------------------------------------------
2.
同步傳輸
通常,同步傳輸是以數據塊為傳輸單位。每個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個特殊的字元或比特序列,標記一個數據塊的開始和結束,一般還要附加一個校驗序列(如16位或32位CRC校驗碼),以便對數據塊進行差錯控制。所謂同步傳輸是指數據塊與數據塊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固定的,必須嚴格地規定它們的時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