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什麼層用來連接電源和地網路

什麼層用來連接電源和地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4-21 17:03:43

㈠ 4層PCB電源和地線布線問題

電源網路和地網路在建立了內電層後就被賦予了網路(如VCC和GND),布線時連接電源或地線的過孔和穿孔就會自動連到相應層上。
如果有多種電源,還要在布局確定後進行電源層分割,在主電源層分割出其他電源的區域,讓他們能覆蓋板上需要使用這些電源的器件引腳。

㈡ 接地線和電源線在那個層

請問你想知道是電線?電纜?還是印刷電路板?

以地線為例
電線---同樣一起;
電纜--外層
電路板---根據設計而定

計算機網路上邏輯上劃分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功能是什麼

七層: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功能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

2、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

3、網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4、傳輸層: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

5、會話層: 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 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6、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7、應用層: 負責對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程序能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 ,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㈣ PCB 4層板 中間兩層是電源和地。頂層和底層通過過孔連接嗎

中間層在過孔的周圍是不鋪銅的,所以過孔跟它連不上,當然同一網路的過孔除外。

㈤ PCB四層板的電源和地的內層到底怎麼布線

1、先設置底層和電源層。「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點擊左邊的「top layer」,再點擊「Add plane」,會在「top layer」的下面出現「InternalPlane3(no net)」,雙擊之,修改為「GND(GND)」。重復上述操作,添加另外一層「POWER(multiple nets)」。
2、一般來說底層最好不要做分割,這樣可以保證一個干凈和大面積的地平面;
3、電源層分割。確定分割為幾種電源,比如:5V,3.3V,1.8V等。先將布線層選擇POWER層,再對你想分割的電源進行高亮顯示,按住」ctrl「鍵,滑鼠左鍵點擊你想要分割的網路,再選「place」--「line」,沿著分割的網路進行畫線,且首尾相接,最好不要跨接到別的電源網路。以此方法分割所有電源網路。
4、雙擊你分割好的區域,選擇相應網路。

路由器由哪幾部分組成,簡要說明一下各部分的作用

路由器的組成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內部構件和外部構件

內部構件:

1、RAM(隨機存儲器)

功能:存放路由表;存放ARP告訴緩存;存放快速交換緩存;存放分組交換緩沖;存放解壓後的IOS;路由器加電後,存放running配置文件;

2、NVRAM(非易失性RAM)

功能:存儲路由器的startup配置文件;存儲路由器的備份。

3、FLASH(快速快閃記憶體)

功能:存放IOS和微代碼。

4、ROM(只讀存儲器)

功能:存放POST診斷所需的指令;存放mini-ios;存放ROM監控模式的代碼。

5、CPU(中央處理器)

衡量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標,負責路由計算,路由選擇等。

6、背板:

背板能力是一個重要參數,尤其在交換機中。

外部構件就是各種接線的介面。

(6)什麼層用來連接電源和地網路擴展閱讀:

路由器作用及功能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數據鏈路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有的路由器僅支持單一協議,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的傳輸。

㈦ 我是PADS2007的初學者想問下過孔是什麼意思假如一個四層板我在板上打一個過孔子,這個過孔會不會同四層

過孔分三種:通孔,埋孔,盲孔。通孔就是把所有層都貫穿的孔;而埋孔顧名思義就是被埋在中間的孔,其中top層和bottom層沒被貫穿;最後盲孔就是打通了top層或者bottom層的孔,注意這種孔只穿過top層或者bottom層這一層。
注意一點:pcb打孔,並不是想連接哪幾層就可以直接打成這樣的孔,比如說想連接四層板的一三層,並不能直接打連接一三層的孔,而是先打盲孔,該盲孔連接一二層,然後打埋孔連接二三四層,這樣兩個孔連接起來實現了連接一三層。

㈧ 論述網路中處於不同層次的網路連接設備的功能和特點

1、物理層:中繼器(Repeater)和集線器(Hub)。用於連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網段,這些網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Hub
的埠沒有物理和邏輯地址。

2、邏輯鏈路層:網橋(Bridge)和交換機(Switch)。用於連接同一邏輯網路中、物理層規范不同的網段,這些網段的拓撲結構和其上的數據幀格式,都可以不同。Bridge和Switch的埠具有物理地址,但沒有邏輯地址。

3、網路層:路由器(Router)。用於連接不同的邏輯網路。Router的每一個埠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

4、應用層:網關(Gateway)。用於互連網路上,使用不同協議的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通信,目前尚無硬體產品。

前兩者屬於OSI和TCP/IP模型的最低層,即物理層,起到數字信號放大和中轉的作用。

中繼器(REPEATER),用來延長網路距離的互連設備。(區域網絡互連長度是有限制,不是無限,例如在10M乙太網中,任何兩個數據終端設備允許的傳輸通路最多為5個中繼器、4個中繼器組成)。REPEATER可以增強線路上衰減的信號,它兩端即可以連接相同的傳輸媒體,也可以連接不同的媒體,如一頭是同軸電纜另一頭是雙絞線。

集線器(HUB)實際上就是一個多埠的中繼器,它有一個埠與主幹網相連,並有多個埠連接一組工作站。它應用於使用星型拓撲結構的網路中,連接多個計算機或網路設備。集線器又分成:1
能動式,2 被動式,3 混合式。1
動能式:對所連接的網路介質上的信號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連接的介質長度達到最大有效長度,需要有電源才能工作,目前多數HUB為此類型。2
被動式只充當連接器,其不需要電源就可以工作,市場上已經不多見。3 混合式:可以連接多種類型線纜,如同軸和雙絞線。

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

網橋和交換機屬於OSI和TCP/IP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包括數據鏈路的建立、維護和拆除、幀包裝、幀傳輸、幀同步、幀差錯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網橋(BRIDGE)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區域網(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物理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它可以有效地聯接兩個LAN,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網段內,並轉發相應的信號至另一網段,網橋通常用於聯接數量不多的、同一類型的網段。

網橋通常有透明網橋和源路由選擇網橋兩大類。 1、透明網橋

簡單的講,使用這種網橋,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只須插入電纜就可以,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響。

2、源路由選擇網橋

源路由選擇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個幀的發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區域網(LAN)上。當發送一幀到另外的網段時,源機器將目的地址的高位設置成1作為標記。另外,它還在幀頭加進此幀應走的實際路徑。

交換機(SWITCH)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其實SWITCH的前身就是網橋。交換機是使用硬體來完成以往網橋使用軟體來完成過濾、學習和轉發過程的任務。SWITCH速度比HUB快,這是由於HUB不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發送數據到所有的埠。而SWITCH中有一張路由表,如果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就把數據發送到指定地點,如果它不知道就發送到所有的埠。這樣過濾可以幫助降低整個網路的數據傳輸量,提高效率。但是交換機的功能還不止如此,它可以把網路拆解成網路分支、分割網路數據流,隔離分支中發生的故障,這樣就可以減少每個網路分支的數據信息流量而使每個網路更有效,提高整個網路效率。目前有使用SWITCH代替HUB的趨勢。

路由器(ROUTER)位於網路層,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幾個使用不同協議和體系結構的網路。當一個子網傳輸到另外一個子網時,可以用路由器完成。它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過濾和分隔網路信息流。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

對於不同規模的網路,路由器作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1、在主幹網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選擇。主幹網上的路由器,必須知道到達所有下層網路的路徑。這需要維護龐大的路由表,並對連接狀態的變化作
出盡可能迅速的反應。路由器的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傳輸問題。

2、在地區網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網路連接和路由選擇,即連接下層各個基層網路單位——園區網,同時,負責下層網路之間的數據轉發。

3、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網。早期的互連網基層單位是區域網(LAN),其中所有主機處於同一個邏輯網路中。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網演變成以高速主幹和路由器連接的多個子網所組成的園區網。在其中,各個子網在邏輯上獨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夠分隔它們的設備,它負責子網間的報文轉發和廣播隔離,在邊界上的路由器則負責與上層網路的連接

㈨ Altium問題,為什麼有時候已經有單獨的地層和電源層,還要在信號層敷銅連接地或電源呢求解答

為了讓整個平面更加完整,使得信號迴路能進一步地減小。
單獨的地層和電源層是依賴於過孔來實現連通的,而過孔與PCB的機械強度又互相掣肘、不可能打得太密;部分布線布件高密的區域根本沒空間打過孔(最典型的就是高速並行匯流排)——有時候一個完整的迴路比預期的要繞遠很多。所以需要在信號層也進行大面積覆銅,這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另外從機械方面來講,每個層的銅箔面積如果相差太大,其熱膨脹系數也會差異較大。當層數多、層厚度小的時候,熱膨脹系數差異可能會對PCB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信號層進行大面積覆銅也有利於減小各層熱膨脹系數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