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通信協議是組成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硬體組成部份。
不是什麼硬體組成部分,協議只是在各個硬體之間達到相互通信的一個手段或者說是通信標准,有了協議才能把硬體與硬體之間串聯起來
⑵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通信協議
你好!
從你的問題可以看出你對網路了解不多,那我就通俗一點給你講.
計算機通信協議和現實生活中相互通過郵局送信是一個道理.咱們寫信不是要寫郵編,地址,收信人嘛.計算機通信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叫法變了一下,叫通信協議,通信協議就是在計算機相互通信的內容中加入IP地址,MAC地址等一系列標識計算機位置,信息編碼等一些信息.便於信息在計算機間相互傳輸.
目前最常用的通信協議是TCP/IP,目前WINDOW系統都用的是這個協議.
要想詳細的了解,你可以找<<計算機網路>>這本書,很經典的一本書.謝希仁寫的.
祝你成功!
⑶ 什麼是通訊協議,網際網路上採用什麼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網際網路上採用TCP/IP協議,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3)通訊協議不是計算機網路所必須的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為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其中應用層的主要協議有Telnet、FTP、SMTP等,是用來接收來自傳輸層的數據或者按不同應用要求與方式將數據傳輸至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協議有UDP、TCP,是使用者使用平台和計算機信息網內部數據結合的通道,可以實現數據傳輸與數據共享。
網路層的主要協議有ICMP、IP、IGMP,主要負責網路中數據包的傳送等;而網路訪問層,也叫網路介面層或數據鏈路層,主要協議有ARP、RARP,主要功能是提供鏈路管理錯誤檢測、對不同通信媒介有關信息細節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等。
⑷ 什麼是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又稱通信規程,是指通信雙方對數據傳送控制的一種約定。
約定中包括對數據格式,同步方式,傳送速度,傳送步驟,檢糾錯方式以及控制字元定義等問題做出統一規定,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鏈路控制規程。
(4)通訊協議不是計算機網路所必須的擴展閱讀
電腦與電腦之間的溝通必須講述相同的語言,才能互相傳輸信息,自然資料在國際互聯網上傳遞,每一份都要符合一定的規格(即是相同的語言)。
這些規格(語言)的規定都是事先在會議上講好的,一般我們稱之為「協議」(英文稱為protocol),而這種在網路上負責定義資料傳輸規格的協議,我們就統稱為通訊協議。
其實每一種網路所使用的通訊協議都不太一樣,但就以我們最常用的Internet為例,當資料要送到Internet上時,就必須要使用Internet用的通訊協議。
其他協議
常用通信協議
常用協議編輯區域網中常用的通信協議主要包括TCP/IP、NETBEUI和IPX/SPX三種協議,每種協議都有其適用的應用環境。
TCP/IPTCP/IP(Transport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Internet協議)的歷史應當追溯到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時代。
為了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互連,美國國防部於1977年到1979年間制定了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
TCP/IP是由一組具有專業用途的多個子協議組合而成的,這些子協議包括TCP、IP、UDP、ARP、ICMP等。
TCP/IP憑借其實現成本低、在多平台間通信安全可靠以及可路由性等優勢迅速發展,並成為Internet中的標准協議。
在上世紀90年代,TCP/IP已經成為區域網中的首選協議,在最新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7、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等)中已經將TCP/IP作為其默認安裝的通信協議。
NetBEUI協議NetBEUI(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協議由NetBIOS(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發展完善而來,該協議只需進行簡單的配置和較少的網路資源消耗,並且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糾錯功能,是一種快速有效的協議。
IPX/SPX協議IPX/SPX(網際包交換/序列包交換)協議主要應用於基於NetWare操作系統的Novell區域網中,基於其他操作系統的區域網(如WindowsServer2003)能夠通過IPX/SPX協議與Novell網進行通信。
⑸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或約定,稱為
協議
協議,網路協議的簡稱,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如怎麼樣建立連接、怎麼樣互相識別等。只有遵守這個約定,計算機之間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時序。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protocol),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
協議往往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定義,分層定義是為了使某一層協議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次的協議。
來自網路網頁鏈接
⑹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通訊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通常簡稱為「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就是對計算機之間通信的信息格式、能被收/發雙方接受的傳送信息內容的一組定義。為了實現OSI七層參考模型功能,各層都有許多負責各個不同方面,解決不同問題的通信協議,如有物理層中的物理介面通信協議(如RS-232、RS-449和V.35等),數據鏈路層的數據鏈接協議(如CSMA/CD、SDLC和HDLC等),網路層則有許多路由層協議(如IP、RIP、OSPF和IGRP等),傳輸層則有許多傳輸控制協議(如TCP、FTP和TFFP等),同樣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都有許多相應的的網路協議(如應用層的POP3、SMTP、SNMP和DNS等)。就是在這些許許多多的通信協議的共同作用下,網路的七層模型才能全部正常工作,確保網路通信的正常。
⑺ 要組成計算機網路必須具備的三要素
計算機網路組成的三要素為:
1、計算機及輔助設備(HUB集線器);
2、通信介質(導線、無線);
3、網路軟體(Windows NT、Novell)。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需要有一套復雜的協議集合,組織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最好方式就是層次模型。而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組成結構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⑻ 計算機中的通訊協議是什麼 東西,幫忙具體解析一下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的交換數據,各計算機之間就必須遵守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約定在計算機網路中稱為網路協議。計算機網路協議通常採用高度民主結構化的分層設計方法,將網路劃分為一組功能分明、相對獨立和易於操作的層次,依靠各層次之間的功能組合提供網路的通信服務。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七層參考模型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目前Internet使用的標准協議是TCP/IP模型,包括網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⑼ 通信協議是計算機網路能正常運作的重要環節嗎
通訊協議是計算機網路能正常運行了重要環節了。確實是這樣的,通信如果不能夠正常運行,那麼怎麼才能給我傳遞信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