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三級考試網路技術應用題填寫路由器RG的路由表問題,望大神幫忙。
兄弟,您好,仔細觀察後,給我的感覺是你對網路的子網掩碼劃分理解的不透徹,需要多加練習
其實上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每個路由器介面所使用地址都不是網路號以及廣播地址,什麼意思呢,
下面舉例說明
你肯定知道在IPv4地址裡面,有3個私有地址段,分為(我寫那麼詳細是有目的)
A類的10.0.0.0到10.255.255.255
按A類標準的子網掩碼(255.0.0.0)來說:
你說A類的第一個地址能不能用:也就是10.0.0.0能不能用到路由器上。
A類的最後一個地址能不能也用在路由器上:也就是10.255.255.255
也就是說IP地址:10.0.0.0子網掩碼為255.0.0.0是一個網路標識符,不能給任何設備使用,他是一個網路標識符
還有個廣播地址:10.255.255.255子網掩碼為255.0.0.0也不能使用
假如我們現在有一個需求,一個區域網內需要127台主機,也就是需要127個IP地址(假如沒有網關),以最省的IP地址方案去規劃,你說是用什麼地址比較劃算,
假如現在還不知道使用怎麼樣掩碼合適,那麼我們再說
假如子網掩碼255.0.0.0就可以容納256*256*256-2個地址,256是因為每個位元組可以表示256個十進制信息,去掉2個地址是因為有一個網路地址標識符和廣播地址
以此類推,假如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那麼 就可以容納256-2個地址,減2不再重復;
現在我們的需求是127個可用IP地址,假如我們使用可變長的子網掩碼
也就是255.255.255.128,注意,此時我們向最後一位借了一個2進制,也就是說,可用的IP地址進一步縮小,假如現在的地址是10.0.0.0,子網掩碼是255.255.255.128
你說你現在
對於這個10.0.0.0子網掩碼是255.255.255.128可用的IP地址是不是10.0.0.1到10.0.0.126是可用的
把最後一位子網掩碼和網路地址做對比:
1000 0000與
0000 0000
記住網路地址的第一個0不能使用,因為使用的話就改變了網路標識符,不再同一個網路下
結合現在舉的例子,我們需要127個地址,必須使用10.0.0.0/24個地址,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也就是可用的IP地址是256-2也就是254個,
回到本案例裡面:
/30下有4個IP地址,但是一個網路標識符(也說網路號)和一個廣播地址,只剩下2個地址了,可是現在的需求是3個路由器的介面在同一個網路下,怎麼辦呢?只能使用/29才能滿足需求
/29就可以使用2*2*2-2有6個可以用的IP地址在同一個網段內的地址
所以你現在應該明白/29的含義了吧
好評吧,不枉我手工敲這么多字,都累了
B. 基於路由器的網路技術
路由器在網路基礎中與交換機的最大區別就是路由器本身就是三層設備,隔離廣播域,使用路由表管理路徑選擇,使用路由協議來匹配連接。剛才我說的都是路由的基礎
看了下回帖,這句話是錯誤的:區域網的構建與傳輸都是基於路由的,
沒有路由(中繼)PC之間就不可能連接在一起!
在區域網內,基本的2層數據是基於地址轉發的,同網段內不需要走路由表,而是根據CAM表來定址,因為同網段是靠廣播來定址的。
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
C. 2、根據下面的網路拓撲圖,寫出三個路由器的路由表項(路由表表目包含:目的網路、下一條、出口)
由於看不見圖,自用將路由器的介面分別稱呼為:左、右、上、下,
靜態路由。
RTA
目的網路 介面模式 下一跳
192.168.3.0/24 RTC左邊介面 左邊介面的IP
192.168.2.0/24 RTB左邊介面 左邊介面的IP
RTB
192.168.1.0/24 RTA上邊介面 上邊介面的IP
192.1683.0/24 RTC右邊介面 上邊介面的IP
RTC
192.168.3.0/24 RTA右邊介面 右邊介面的IP
192.168.2.0/24 RTB右邊介面 右邊介面的IP
D. 計算機網路技術教程里的路由表是什麼意思
在計算機網路中,
路由表
或稱
路由擇域信息庫(RIB)
是一個存儲在路由器或者聯網計算機中的電子表格(文件)或類資料庫。路由表存儲著指向特定網路地址的路徑(在有些情況下,還記錄有路徑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網路周邊的拓撲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實現路由協議和靜態路由選擇。在現代路由器構造中,路由表不直接參與數據包的傳輸,而是用於生成一個小型指向表,這個指向表僅僅包含由路由演算法選擇的數據包傳輸優先路徑,這個表格通常為了優化硬體存儲和查找而被壓縮或提前編譯。本文將忽略這個執行的詳細情況而選擇整個路徑選擇/傳輸信息子系統作為路由表來說明。
轉自網路
E. 網路技術中 路由器是什麼概念
就是告訴IP數據包走哪條路最近,效率最高的設備。
他會把收的數據拆包,看看是從哪裡來的呀,要到哪裡去呀,他是一個智慧的傢伙,知道你該怎麼走。。。。
如有不明置信:[email protected]
F. 路由表中一般包括哪些信息
路由表中表項內容一般包括:
1、destination:目的地址,用來標識IP包的目的地址或者目的網路。
2、mask:網路掩碼,與目的地址一起標識目的主機或者路由器所在的網段的地址。
3、pre:標識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優先順序。可能到達一個目的地有多條路由,但是優先順序的存在讓他們先選擇優先順序高的路由進行利用。
4、nexthop:下一跳IP地址,說明IP包所經過的下一個路由器。
5、interface:輸出介面,說明IP包將從該路由器哪個介面轉發。
6、cost:路由開銷,當到達一個目的地的多個路由優先順序相同時,路由開銷最小的將成為最優路由。
(6)網路技術路由器報表擴展閱讀:
路由表的分類
1、靜態路由表
由管理員在路由器中手動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確地指定了包到達目的地必須經過的路徑。靜態路由用於網路規模不大、拓撲結構相對固定的網路。它允許對路由的行為進行精確的控制,減少了網路流量。
2、動態路由表
動態路由協議自動建立路由表,當你去掉一條連線時,它會自動去掉其路由。路由器的每一個介面對應不同網路,而一條連接兩個路由器連線的兩個端點IP應該屬於同一網路。 網路拓撲變化,協議自動調整,對網路擴容性好。
G. 知道網路中路由器B的路由表,注意,是在RIP(路由信息)協議下,求路由更新表,謝謝
感覺給的信息不足,最少給個拓撲圖吧,題有問題也就隨著做吧。試著回答下
當收到從c發來的第一條路由 一個距離為4的到N2的路由
路由距離比原來路由表中的路由距離遠,該條路由不會寫到路由表中 路由表不做改變
第二條 到N3的一條距離為8的路由
由於原來路由表中沒有到N3的路由 所以這條路由會加入到原來的路由表中
第三條到N6的距離為4的路由
由於距離比原來的路由近,所以會替換掉原來的路由
第四條原因同上
- -! 寫到最後越來越感覺自己胡扯,,,出題的老師自己估計都矛盾。。。
H. 路由器的狀態界面用戶側信息下面的表格什麼意思,如圖
測速需要光貓出來的網線直接接電腦測速,表格表示有四台電腦在IP地址自動獲取上網,如果有WIFI還可以查看無線連接用戶,確定是否有盜用你寬頻網路的,把不明來歷用戶禁言防止帶寬丟失,你可以可以更換一個好的路由器也可以提升帶寬
I. 路由器的主要技術參數有哪些這些技術參數說明了什麼
路由器的主要參數:
1、 CPU
CPU是路由器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不同系列、不同型號的路由器,其中的CPU也不盡相同。處理器的好壞直接影響路由器的吞吐量(路由表查找時間)和路由計算能力(影響網路路由收斂時間)。
一般來說,處理器主頻在100M或以下的屬於較低主頻,這樣的低端路由器適合普通家庭和SOHO用戶的使用。100M到200M屬於中等主頻,200M以上則屬於較高主頻,適合網吧、中小企業用戶以及大型企業的分支機構。
2、內存
內存可以用Byte(位元組)做單位,也可以用Bit(位)做單位,兩者一音之差,容量卻相差8倍(1Byte = 8 Bit)。目前的路由器內存中,1M到4MB屬於低等,8MB屬於中等,16MB或以上就屬於較大內存了。
3、吞吐量
網路中的數據是由一個個數據包組成,對每個數據包的處理都要耗費資源。吞吐量是指在不丟包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數據包數量,也就是指設備整機數據包轉發的能力,是設備性能的重要指標。路由器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處理的數據量,是路由器性能的一個直觀上的反映。
4、支持網路協議
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共同遵守一個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就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5、 線速轉發能力
線速轉發能力,指在達到埠最大速率的時候,路由器傳輸的數據沒有丟包。路由器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數據包轉發,在同樣埠速率下轉發小包是對路由器包轉發能力的最大考驗,全雙工線速轉發能力是指以最小包長(乙太網64位元組、POS口40位元組)和最小包間隔(符合協議規定)在路由器埠上雙向傳輸同時不引起丟包。
線速轉發是路由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簡單的說就是進來多大的流量,就出去多大的流量,不會因為設備處理能力的問題而造成吞吐量下降。
6、帶機數量
帶機數量就是路由器能負載的計算機數量。在廠商介紹的性能參數表上經常可以看到標稱自己的路由器能帶200台PC、300台PC的,但是很多時候路由器的表現與標稱的值都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路由器的帶機數量直接受實際使用環境的網路繁忙程度影響,不同的網路環境帶機數量相差很大。
(9)網路技術路由器報表擴展閱讀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
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J. 計算機網路:路由器是ip數據包的轉發設備,假如它的路由表是一張表格,表格中的每一項如下:
路由器,可以把路由器的埠設置為中繼模式,或者配置靜態路由,如果網路拓撲較大的話設置為動態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