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
擴展閱讀
手機聲音調大軟體 2025-05-14 18:00:22
河北手機靚號軟體 2025-05-14 17:46:02
cf活動搶領軟體青蘋果 2025-05-14 17:43:19

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

發布時間: 2022-05-21 19:11:00

計算機網路狀態行包括哪幾項內容

計算機網路狀態行包括:HTTP版本 + 狀態碼 + 解釋狀態碼的簡單短語


狀態碼:


1xx表示通知信息的,如請求收到了或正在進行處理


2xx表示成功,如接受或知道了


3xx表示重定向,如要完成請求還必須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4xx表示客戶的差錯,如請求中有錯誤的語法或不能完成

5xx表示伺服器的差錯,如伺服器失效無法完成請求

(1)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⑵ 計算機網路的三大功能有哪些

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布處理。

1、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來快速傳送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各種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

2、資源共享 :「資源」指的是網路中所有的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路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

3、分布處理 :當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路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

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2)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下面簡要介紹這幾種計算機網路。

⑶ 網路系統的工作模式有哪幾種它們有什麼特點

號稱網路硬體三劍客的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網路界的活躍分子,但讓很多初入網路之門的菜鳥惱火的是,它們三者不僅外觀相似,而且經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誰是誰,感覺有點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吧!
三劍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線器
1.什麼是集線器
在認識集線器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中繼器。在我們接觸到的網路中,最簡單的就是兩台電腦通過兩塊網卡構成「雙機互連」,兩塊網卡之間一般是由非屏蔽雙絞線來充當信號線的。由於雙絞線在傳輸信號時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當信號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當兩台電腦之間的距離超過100米時,為了實現雙機互連,人們便在這兩台電腦之間安裝一個「中繼器」,它的作用就是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
中繼器就是普通集線器的前身,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介面,通過這些介面,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由於它在網路中處於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2.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以圖2為例,圖中是一個具備8個埠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台電腦。集線器處於網路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台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並不會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埠,當8個埠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於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台電腦看完信息後,會因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3.集線器的特點
1)共享帶寬
集線器的帶寬是指它通信時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於中小型區域網的集線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適應三種。
10Mb帶寬的集線器的傳輸速度最大為10Mbps,即使與它連接的計算機使用的是100Mbps網卡,在傳輸數據時速度仍然只有10Mbps。10/100Mbps自適應集線器能夠根據與埠相連的網卡速度自動調整帶寬,當與1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Mb;與10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0Mb,因此這種集線器也叫做「雙速集線器」。
集線器是一種「共享」設備,集線器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集線器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
由於集線器在一個時鍾周期中只能傳輸一組信息,如果一台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並且多台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發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打給比方,以圖2為例,當計算機1正在通過集線器發信息給計算機8時,如果此時計算機2也想通過集線器將信息發給計算機7,當它試圖與集線器聯系時,卻發現集線器正在忙計算機1的事情,於是計算機2便會「帶」著數據站在集線器的面前等待,並時時要求集線器停下計算機1的活來幫自己干。如果計算機2成功地將集線器「搶」過來了(由於集線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搶到手),此時正處於傳輸狀態的計算機1的數據便會停止,於是計算機1也會去「搶」集線器……
可見,集線器上每個埠的真實速度除了與集線器的帶寬有關外,與同時工作的設備數量也有關。比如說一個帶寬為10Mb的集線器上連接了8台計算機,當這8台計算機同時工作時,則每台計算機真正所擁有的帶寬是10/8=1.25Mb!
2 半雙工
先說說全雙工:兩台設備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或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而處於半雙工傳送方式的設備,當其中一台設備在發送數據時,另一台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時將自己的數據發送出去。
由於集線器採取的是「廣播」傳輸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線器傳送數據時只能工作在半雙工狀態下,比如說計算機1與計算機8需要相互傳送一些數據,當計算機1在發送數據時,計算機8隻能接收計算機1發過來的數據,只有等計算機1停止發送並做好了接收准備,它才能將自己的信息發送給計算機1或其它計算機。
二、交換機
1.什麼是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埠,具備自動定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和其他埠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採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麼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後,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樣以後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3.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獨享帶寬
由於交換機能夠智能化地根據地址信息將數據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會像集線器那樣在傳輸數據時「打擾」那些非收信人。這樣一來,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組之間的數據傳輸。並且每個埠都可視為是獨立的網段,相互通信的雙方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比如說,當A主機向D主機發送數據時,B主機可同時向C主機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假設此時它們使用的是10Mb的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此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20Mb。
2)全雙工
當交換機上的兩個埠在通信時,由於它們之間的通道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全雙工通信。
三、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區別
從兩者的工作原理來看,交換機和集線器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於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
其次,從工作方式來看,集線器採用一種「廣播」模式,因此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規模較大時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發出請求的埠和目的埠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他埠,因此交換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沖突域和有效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另外,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埠傳送數據,其他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埠工作時並不影響其他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區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網路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和傳輸的作用,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為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擁有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定址、交換、處理的功能。並且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送端與接受端獨立工作,不與其它埠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據丟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⑷ 計算機網路的工作模式有哪些各自的工作特徵是什麼

網路的工作模式
它有兩種工作模式,1是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Client /Server),簡稱C/S模式

2是對等模式(Peer to peer),簡稱p2p模式

客戶伺服器模式,和對等模式也是區域網目前流行的兩種工作模式。

C/S模式
伺服器是指專門提供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和專用設備;客戶機是用戶計算機。這是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獲得服務的一種網路形式,多台客戶機可以共享伺服器提供的各種資源。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網路類型,不僅適合於同類計算機連網,也適用於不同類型計算機連網。這種網路的安全性容易得到保證,計算機的許可權,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監控容易實現,網路管理化,能夠規范化;但是這種網路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伺服器的性能和客戶機的數量。目前針對這類網路有很多優化性能的伺服器,專用伺服器。銀行,證券公司都採用這種

p2p模式
對等網不要求伺服器,每台客戶機都可以與其他對客戶機對話,共享彼此的信息資源和硬體資源,昨晚的計算機一般類型相同。這種網路方式靈活方便,但是較難實現集中管理與監控,安全性也低,較適合於部門內部協同工作的小型

我們都知道網路,它給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服務的功能,因此接下來我要介紹網路服務的小知識。

網路服務
什麼是網路服務呢?網路服務是指用戶通過計算機網路,在共享資源及數據通信等方面能夠得到的新增功能。

最常用的服務有下列幾個方面:

文件服務:它指的是網路用戶不僅可以使自己工作站上的程序數據,而且可以使用伺服器或者其他工作站中可共享的程序與數據用戶可以像使用本地的磁碟一樣,對其中的程序和數據進行存取。

列印服務:網路上的工作站一般都不再配置單獨的列印機,用戶需要列印輸出時,操作系統會自動把輸出的文件送到網路列印機去。對於每一個需要列印的文件,網路列印機按先來先服務的順序將其存放在列印隊列中,然後進行處理,用戶可以查看列印任務的情況。暫停或取消列印隊列中的列印任務。

消息服務:指的是網路能實現用戶之間的相互通信,在用戶之間傳遞文本,圖像和聲音所表示的消息,最典型的消息服務是電子郵件,其他如網上聊天、網路電話、短消息、網上直播、視頻會議等都是消息服務的普通型是他們已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應用服務:是一種為網路用戶運行軟體的服務,即工作站需要執行的某一項任務,部分甚至全部都是由網路上的另一台計算機(稱為應用伺服器)完成。應用伺服器允許網路上的計算機相互間共享處理能力協同完成特定的一項服務。

⑸ 計算機中S1,S3,S4,S5各自的狀態是什麼

S1--也稱為POS(Power on Suspend),這時除了通過CPU時鍾控制器將CPU關閉之外,其他的部件仍然正常工作,這時的功耗一般在30W以下;(其實有些CPU降溫軟體就是利用這種工作原理)

S2--這時CPU處於停止運作狀態,匯流排時鍾也被關閉,但其餘的設備仍然運轉;

S3--這就是我們熟悉的STR(Suspend to RAM),這時的功耗不超過10W;

S4--也稱為STD(Suspend to Disk),這時系統主電源關閉,硬碟存儲S4前數據信息,所以S4是比S3更省電狀態.

S5--這種狀態是最乾脆的,就是連電源在內的所有設備全部關閉,即關機(shutdown),功耗為0。

(5)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擴展閱讀:

節電方式

1、(suspend即掛起)顯示屏自動斷電;只是主機通電。這時敲任意鍵即可恢復原來狀態。

2、(save to ram 或suspend to ram 即掛起到內存)系統把當前信息儲存在內存中,只有內存等幾個關鍵部件通電,這時計算機處在高度節電狀態,按任意鍵後,計算機從內存中讀取信息很快恢復到原來狀態。

3、(save to disk或suspend to disk即掛起到硬碟)計算機自動關機,關機前將當前數據存儲在硬碟上,用戶下次按開關鍵開機時計算機將無須啟動系統,直接從硬碟讀取數據,恢復原來狀態。

⑹ 計算機中S1,S3,S4,S5各自的狀態是什麼

1、S1 =>Standby。即指說系統處於低電源供應狀態,在 windows or BIOS 中可設定螢幕訊號輸出關閉、 硬碟停止運轉進入待命狀態、電源燈號處於閃爍狀態。此時動一動滑鼠、按鍵盤任一鍵均可叫醒電腦。

2、S2 =>Power Standby,和 S1 幾乎是一樣,這時只剩下電源燈號一閃一閃的,其它和關機沒什麼兩樣。

3、S3 =>Suspend to RAM。即是把 windows 現在存在記憶體中的所有資料保存不動,然後進入「假關機」。此時除了記憶體需要電源來保持資料以外,其它的設備、裝置全部停止供電。也就是說,理論上可以把 CPU, PCI, AGP device 拿掉又插回去,電腦也可能正常完成開機及運作,只要不動到記憶體和電源的部份。

4、S4 =>Suspend to Disk。即是把 windows 記憶體中的資料完整的存在硬碟中。等開機時就直接從存這些資料的地方直接完整的讀到記憶體,不需要跑一堆應用程式。使用這種模式的話,硬碟一定要騰出一個完整的連續空間。Windows 98/SE 必需要用軟體去製作一個大檔案或是一個磁區來提供 win98/SE 執行 S4 這功能,WinME/2000/XP 本身就有製作一個大檔案來給 S4 功能用(在電源管理中有一個啟動休眠,就是這個啦) 。在啟動後,在 C: 下會看到一個和你電腦現有記憶體大小一樣的大檔案。

5、S5 =>Shutdown,電源供應器的風扇也停止運轉喔)重新開新後,電腦只是把記憶體的資料完整性確認後,即立刻會回到你進 S3 前的畫面。記得有人試過,在燒錄中啟動 S3 ,CDRW 還會自動啟動 Just-Link ,等你回復後它又自動繼續燒。

⑺ 計算機網路中,有狀態與無狀態指的是什麼

有狀態說明下一次會記住上一次的狀態
無狀態意味著不記住任何狀態

⑻ 計算機網路分為哪幾種

計算機按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一、區域網:

1、通常我們常見的「LAN」就是指區域網,這是我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路。區域網隨著整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普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區域網,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區域網。

二、城域網:

2、 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這種網路的連接距離可以在10 ̄100公里,它採用的是IEEE802.6標准。MAN與LAN相比擴展的距離更長,連接的計算機數量更多,在地理范圍上可以說是LAN網路的延伸。

三、廣域網: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因為距離較遠,信息衰減比較嚴重,所以這種網路一般是要租用專線,通過IMP(介面信息處理)協議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

四、無線網:

隨著筆記本電腦和個人數字助理等攜帶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發展,人們經常要在路途中接聽電話、發送傳真和電子郵件閱讀網上信息以及登錄到遠程機器等。


(8)計算機網路中三種狀態擴展閱讀:

無線區域網(WLAN);

1、無線區域網提供了移動接入的功能,這就給許多需要發送數據但又不能坐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提供了方便。當大量持有攜帶型電腦的用戶都在同一個地方同時要求上網時,若用電纜連網,那麼布線就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時若採用無線區域網則比較容易。

2、無線區域網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第二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的。所謂「固定基礎設施」是預先建立起來的、能夠覆蓋一定地理范圍的一批固定基礎。大家經常使用的蜂窩行動電話就是利用電信公司預先建立的、覆蓋全國的大量固定基站來接通用戶手機撥打的電話。

3、另一類無線區域網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區域網,它又叫做自組網路。這種自組網路沒有上述基本服務集中的接入點(AP),而是由一些處於平等狀態的移動站之間相互通信組成的臨時網路。

⑼ 計算機網路按其物理結構可劃分為哪三種

計算機網路按其物理結構可劃分為哪三種?第3種的3種:星型網路、環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另外的2種是這3種的混合,如樹形就是匯流排和星型的組合。按覆蓋范圍分: 區域網L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米到幾十公里) 城域網MAN(界於WAN與LAN之間) 廣域網W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十到幾千公里) 按拓撲結構分類: 匯流排型 環型 星型 網狀 按信息的交換方式來分: 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報文分組交換 按傳輸介質分類: 有線網 光纖網 無線網 區域網通常採用單一的傳輸介質,而城域網和廣域網採用多種傳輸介質。 按通信方式分類: 點對點傳輸網路 廣播式傳輸網路 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 共享資源網 數據處理網 數據傳輸網 目前網路使用目的都否是唯一的。 按服務方式分類: 客戶機/伺服器網路 對等網。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即是指網上計算機或設備與傳輸媒介形成的結點與線的物理構成模式。網路的結點有兩類:一類是轉換和交換信息的轉接結點,包括結點交換機、集線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另一類是訪問結點,包括計算機主機和終端等。線則代表各種傳輸媒介,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