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點知識,讓工作與生活更精彩
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信息技術教案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魔百盒必須移動網路嗎 2025-05-21 19:56:29

信息技術教案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5-23 04:50:24

⑴ 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第1課 電腦的本領與家史

教學目標 :
1、了解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及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作用。
2、了解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
3、了解電腦的發展史。
教學重點:
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
教學難點 :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建議:
信息(information):教師可以舉例來說明:如歐洲足球錦標賽的現場直播、我們學慣用的書、冬天大雪紛飛的情景……這些用文字、語言、聲音、圖像等表示的內容統稱為信息。
信息獲取的途徑可由學生來講述,讓他們自由發揮。電腦的應用廣泛教師難以一一講全,因此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有關資料,在課堂中分小組匯報。教師主要向學生介紹網際網路作用,教師也可以向學生簡單演示一下網際網路的神奇魅力。
電腦的發展史:從1946誕生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後,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的發展四個階段:1、1946至50年代後期,電子管時期。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晶體管時期。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4、70年代到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
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教材還安排了計算機的組成的閱讀材料。

第2課 常用軟體的安裝與刪除

教學目標 :
1、學會常用軟體的安裝。
2、學會把軟體從計算機的硬碟上刪除。
教學重點:
軟體的安裝與刪除。
教學難點 :
教學准備:
准備一些常用軟體的安裝程序。如:超級解霸、屏幕保護程序、Winamp。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建議:
軟體的安裝:應該讓學生明白要安裝軟體應先找到這個軟體的安裝程序,安裝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裝軟體時,只需雙擊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課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夠按照向導安裝就夠了。
安裝好軟體讓學生在開始程序上找一找,並用一用安裝好的軟體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軟體的刪除:教師可以選擇課文中兩種方法的其中一種進行詳細的解說,另一種可以介紹的簡單一些。在刪除軟體時,教師應強調,不能亂刪計算機中軟體,以免造成系統癱瘓。

第3課 走進多媒體世界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多媒體的含義,認識多媒體電腦。
2、認識文本、圖像、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文件。
3、學會媒體播放機的使用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多媒體文件:圖像和影像(配套光碟中的「圖片」、「電影」文件夾)
教學重點:
學會使用媒體播放機。
教學難點 :
理解多媒體的含義,認識多媒體文件。
教學建議:
1、多媒體是一個比較抽象又時時刻刻伴隨在人們左右的概念,要讓學生去理解多媒體這一概念是有難度的,教師可以通過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信息就在我們身邊,漂亮的廣告畫,悅耳的音樂,精彩紛騁的電視節目,情節感人的動畫片,夢幻般的游戲世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並不是多麼神秘,多麼難以理解的東本,它就在我們身邊,以激發進一步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電腦主要可以通過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教師也可以把機房裡現有的機器作為實例呈現給學生看,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把各部分配件拆下來供學生觀看,學習。
3、介紹多媒體文件時,可以結合圖標進行,以便於學生掌握。每種多媒體文件介紹以後要讓學生去找一找自己電腦上的這類多媒體文件,並去打開它們,看看裡面有些什麼信息。
4、媒體播放機在外形上和家用VCD很相似,因此學生在按鈕的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里的重點是想欣賞什麼媒體文件,就要選擇相應的文件類型,這里教師可以結合前面的講的多媒體文件,逐步引導學生這樣去做,先選擇想要欣賞的文件類型,再選擇想要欣賞的文件。

第4課 讓電腦幫你學習

教學目標 :
1、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用處。
2、學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教學重點:
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用處。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巨大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多媒體教學軟體的演示,來達到這個目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電腦以及用電腦進行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准備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種類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2、電腦在學習或教學中的應用一般稱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即CAI。計算機輔助教學有以下一些特點:
(1)便於突破學習中的難點:通過計算機的演示,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化,宏觀事物可以微觀化,微觀事物可以宏觀化,使傳統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的東西變得比較容易理解。
(2)突出個別化,實現因材施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軟體的交互性也越來越強,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難度,從而實現內容、進度和難度上的個別化,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3)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於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個別教學,每個學生在電腦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內容,能夠得到足夠多的來自電腦的肯定,能夠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加上現在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在製作上色彩明亮、畫面精製、情節生動、創意獨特、交互性強又富有動感,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可以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和介紹,讓學生全面了解計算機輔助教學。
3、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學生准備一些多媒體教學軟體,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巨大作用。

第5課 查看其他電腦上的信息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網路和網路的作用。
2、能使用網上鄰居查找其他電腦上的信息,並獲取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調試好WindowsNT或Windows對等網,為每台計算機設置好共享。
教學重點:
查找並獲取其他電腦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 :
了解網路和網路的作用。
教學建議:
1、凡將地理位置上分散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及附屬設備,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按不同的結構連接起來,配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能進行信息交換及資源共享的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學生只要知道把許多電腦連在一起,能進行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就形成了網路。
2、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網路的類型和特點:
網路在應用上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區域網絡(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另一種為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
網路具有以下特點:
(1)設備共享
網路中的外部設備可以共享,比如所有的用戶都可以使用網路中的一台列印機,這樣可以節省設備。
(2)資源共享
網路最大的特色是資源共享,在網路中只要有一個程序或數據文件,所有的用戶都能使用它。
(3)信息交換與傳遞
在網路上可以很方便的將信息發送給其他用戶,同時也能收到來自其他用戶的信息。
3、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路查找信息、獲取信息,體驗網路所帶來的極大便利,這個目的需要通過使用「網上鄰居」來實現。當網路上的每個用戶設置好電腦的共享以後,就可以通過網上鄰居來訪問其他用戶的電腦了。查看其他電腦上信息比較方便,獲以其他電腦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難度,這里老師可以通過演示讓學生看明白。先從其他用戶的電腦上找到看書需要的信息,然後將其選中,單擊「復制」,最後將其粘貼到自己電腦上的相應文件夾里。

第6課 網上沖浪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網際網路的組成。
2.能啟動、退出網路瀏覽器。
3.掌握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①在地址欄中
輸入網址;②通過鏈接。
4.了解網站的概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安裝好網路協議及瀏覽器,使每台計算機都能順利地瀏覽網頁。
2.下載「中國科普博覽」網站(至少三層網頁)。
教學重點:
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
教學難點 :
1.網際網路的組成。
2.通過輸入網址進入指定網頁。
教學建議
1.網際網路的應用和組成,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在原來區域網的基礎上擴充到全世界范圍就行了,對於網際網路的應用,可以結合第4冊的第1課中「電腦的發展」部分引導。
2.由於這是第一次讓學生接觸網際網路,在講了兩種進入網頁的方法後,要讓學生多練習。
3.對於通過「鏈接」進入網頁,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在同一個網站中瀏覽,但在練習中提供了從一個網站鏈接到另一網站的例子。
4.在本課中,網頁的返回和轉移,使用返回鏈接或其他網頁的鏈接,而不用〖前進〗、〖後退〗按鈕。
5.教學中要具體提出兩種瀏覽指定網頁的方法。
6.考慮到學校里一般不會讓每位學生直接撥號上網,並且撥號前的網路設置也較復雜。但家庭里上網還是以撥號上網的居多,因此這部分內容還是要讓學生有所了解,只是難度不能太大。教材中將撥號上網作為閱讀材料來處理,由教師根據課時和學生實際情況,安排
課堂講解或學生自己學習。這里,不要求學生進行網路安裝和設置(如TCP/IP協議、撥號網路等),主要了解撥號准備、撥號過程和信號燈的使用。

第7課 使瀏覽更方便

教學目標 :
1.掌握〖前進〗、〖後退〗按鈕的使用。
2.了解「歷史記錄」的使用。
3.掌握網頁「收藏夾」的使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安裝好網路協議及瀏覽器,使每台計算機都能順利地瀏覽網頁。 2.下載「中國科普博覽」網站(至少三層網頁)。
教學重點:
〖前進〗、〖後退〗按鈕和「收藏夾」的使用。
教學難點 :
「前進」、「後退」的有效范圍。
教學建議:
1.本課與第6課瀏覽相同的網站。使學生清楚「前進」、「後退」是在從打開瀏覽器開始,已經瀏覽過的網頁范圍內進行的。如果已經到了最後(或最前)瀏覽的網頁,就〖前進〗按鈕(或〖後退〗按鈕)就無效了。
2.使用「歷史記錄」時,會佔用較大一塊窗口。因此,在平時實際使用中,「歷史記錄」用得不多。
3.使用「收藏夾」過程中,在做到第二步時,有時候對話框下面的「創建到」沒有出現。這時只要點擊〖創建到(C)>>〗按鈕,就能出現創建文件夾。
4.新建收藏文件夾可以使用〖新建文件夾〗按鈕。使用〖收藏〗菜單中的〖整理收藏夾〗可以刪除、移動、重新命名、新建收藏文件夾。
5.通過一些內容更新比較及時的網站,讓學生了解網站是有專人維護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
6.滑鼠右鍵在瀏覽網頁時會經常用到,要多引導、鼓勵學生使用右鍵。

第8課 網上游西湖

教學目標 :
1.通過門戶網站、學會採用分類目錄層層遞進找網站的方法。
2.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及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准備:
如果校園網採用虛擬伺服器,請在上課前瀏覽的要使用到的網頁。或下載至伺服器。
教學重點:
學會採用分類目錄層層遞進找網站的方法。
教學難點 :
事物的分類方法學生不了解。

教學建議:
1.本課與前兩課不同的主要地方是從這節課開始,學生是有目的搜索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獲取的信息的效率。
2.由於各個門戶網站編排的分類方法不同,希望教師使用貼近學生實際及學生能夠理解的分類方法,教師在這里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分類的一般規律。
3.通過鏈接一步一步瀏覽到的目的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知道事物分類的過程。

第9課 再游西湖

教學目標 :
1.學會在搜索引擎站點使用關鍵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2.學會設置主頁及使用收藏夾。
3.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及能力。
4.主頁的設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搜索引擎站點使用關鍵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教學難點 :
在找到的信息中挑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學建議:
1.本課與第8課相同,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搜索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獲取的信息的效率。
2.主頁的設置可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主頁。一般要求全班同學設置同一網站為主頁。
3.在搜索引擎站點中輸入關鍵字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但由於找到的各種信息較多,要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進行分類並找到自己需要的網站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這里一定要多加點拔。
4.收藏夾的使用主要是提高平常查找信息的效率,他的使用簡單,學生學會不難,要培養學生養成把經常用到且網址不太好記的網站添加到收藏夾。

第10課 寫西湖游記

教學目標 :
1.學會在網際網路上下載信息。
2.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網際網路上下載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教學難點 :
信息的整理。
教學建議:
1.本課與前幾課不同,主要目的是使用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信息加工及處理能力。
2.直接引用網上的資料是在網頁上通過復制、粘貼的方法來實現,這學生在Word 、PowerPoint 中已有使用經歷,在這課時里應該不會成為學習障礙。
3.把復制下來的資料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還是一個挑戰,在此課時中,我們應有計劃的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取捨,加工能力。
4.把網頁保存下來是一種比較快捷的方法。但「另存為」是,IE5.0以前版本不能保存圖片,只能保存網頁上的文字資料。

第11課 電子郵件連通你我他

教學目標 :
1.學會通過郵件工具收發電子郵件。
2.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發布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在學生機上安裝好FoxMail,建好賬戶,設置個人信息和郵件伺服器屬性(主要是接收郵件伺服器地址POP3和發送郵件伺服器地址SMTP)。
2.由於免費郵箱的申請是下一節課介紹,許多學生還沒有自己的郵箱,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公用信箱。
3.可以在NT下自己做一個郵件伺服器,再給每個學生分配一個郵箱。這樣,不用上Internet,在區域網環境下也可以進行郵件的收發了。
4.FoxMail的主頁地址是www.aerofox.com。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郵件工具來收發電子郵件即FoxMail的使用。

教學難點 :
收發帶附件的電子郵件
教學建議
1.此課時的課前准備較為重要,教師應作充分的准備。
2.郵件的收發與前幾課瀏覽網頁、搜索信息及下載信息不同的是在這課時里,信息發布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通過郵件工具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東西發送給別人。
3.郵件工具FoxMail的應用在此課時的重點,教師應該把FoxMail的界面及一些按鈕介紹清楚。
4.寫信時輸入收信人的時老師可以對介紹收件人的組成,讓學生有所了解。因為在現在的網路環境下,應讓學生養成先寫好信再上網發信的習慣, 5.收信的過程相對發信要簡單的多,教師稍加示範即可。
6.收發帶有附件的郵件,有一定的難度,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綜合能力。
7.由於郵箱的設置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材在此課時安排了一個閱讀材料,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
8.FoxMail如何通過Proxy(代理伺服器)收發郵件?
與HTTP不同,E-mail的協議POP3和SMTP沒有相應的代理機制,因此需根據不同的Proxy產品進行設置。
現以WinGate和Microsoft Proxy Server為例:
WinGate (version 2.1)
①在WinGate伺服器端,運行GateKeeper,查看POP3 Proxy Service和SMTP Mapping Service的設置,使其能對POP3和SMTP起Proxy的作用(事實上充當了FoxMail的郵件伺服器).例如,SMTP的Server項,填寫你的ISP的SMTP server名字,如mail.hz.zj.cn.其它默認選項一般不需改變.
②在FoxMail端設置假如你的Internet email地址是:yourname@mail.hz.zj.cn,你的WinGate伺服器的名字是Gate-server。打開FoxMail的"選項"對話框,在電子郵件地址項,填寫yourname#mail.hz.zj.cn, 發送和接收郵件伺服器填寫Gate-server,POP3郵箱帳號填寫yourname#mail.hz.zj.cn . 這樣你就可以通過WinGate伺服器收發Internet郵件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復地址項中,你需要填寫你真正的email地址
mailto:yourname@mail.hz.zj.cn.
Microsoft Proxy Server
與WinGate不同,MS Proxy server中, 你只需設置好Winsock Proxy工作, 再在FoxMail所在的客戶機上安裝MS Proxy Client即可. FoxMail中不需要做任何的另外設置.

第12課 沖浪小能手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網際網路上申請免費郵箱,進行注冊登記。
2.充分利用網路功能,培養學生網路應用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網際網路上網路上注冊登記。
教學難點 :
注冊失敗原因的分析。
教學建議:
1.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在網路上進行注冊登記、申請免費資源,免費郵箱的申請和電子商務的登記是網上注冊用的比較多的兩種功能。
2.申請免費郵箱時常常會碰到名字已被使用的情況,在取名時可讓學生在名字後加一些數字,可以避免名字重疊的情況。
3.申請時需要填入的表格老師應一項一項給予指導。
4.在網上超市進行購物時,可能因為學生沒有信用卡,不能完成整個過程,教師可以示範一個完整的購物環節。有條件的學生可在家裡實現。

第13課 網上交談

教學目標 :
1.了解網路交流的優勢和互動式學習的方法。
2.掌握在NetMeeting中通過呼叫與其他人聯系。
3.在網路上,通過鍵盤輸入進行討論。
4.掌握「白板」的使用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NetMeeting軟體的安裝、連接。
教學重點:
1.網上交談。
2.電子白板討論。
教學難點
1.網路呼叫。
2.白板的使用。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通過網路進行交流的優勢,初步掌握通過NetMeeting軟體進行網路交流的方法。
2.NetMeeting軟體不一定要求在網際網路上使用,實際教學中可以在WindowsNT環境下使用,但最好在同一個區域網域內。
3.在區域網環境使用時,連接的「用戶定位伺服器」不起作用,選擇系統預設uls.microsoft.com就可以了。
如果系統出現找不到「用戶定位伺服器」錯誤時,可以按[確定]按鈕忽略。
4.連接時,通過呼叫對方的計算機名(在「網路屬性」中的「標識」下可以看到)或計算機IP地址來連接,但一般採用計算機名呼叫。
5.不同版本的NetMeeting可以進行連接、交談、白板共享,但是在進行「私人」方式交談時,只能對採用相同版本軟體的用戶進行交談。
6.電子白板中的工具與畫圖軟體很相似,只是在白板中大家可以同時寫。
7. 在課文中,白板中的西湖圖片是通過粘貼進去的。
8.通過網路交流進行互動式學習,是網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主要應用,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現在一些學校都使用了「電子教室」,但在教學上只強調了教師的監控,學生之間的交互用得很少。
所以,這一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NetMeeting軟體的學習,掌握網路互動式教學的方法,並將這種教學方法逐漸使用到其他學科中。

第14課 在網上安個家

教學目標 :
1、會將Word文檔轉換成HTML。
2、會利用Word製作簡單的網頁。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個人網頁範例,個人網頁素材(配套光碟的「圖片」文件夾)。
教學重點: 用Word製作網頁。
教學難點 : 插入書簽並製作超級鏈接。
六、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網頁製作,相關的知識點有將Word文檔轉化成HTML,在Word文檔中插入書簽,製作超級鏈接。
2、製作一個成功的網頁關鍵是有一個好的創意和豐富的內容,因此製作網頁之前要引導學生想好內容,並整理好相關資料,分類存放在相應的文件夾里,便於作用,而且要養成這樣一種良好習慣。
3、用Word製作網頁時,文本的編輯排版以及插入圖片的方法與原來相似,只是在形式上和原來的普通文檔有所不同。一個個人網頁一般分為網頁名稱、標題,與標題相關的內容,圖片等,因此先要將這些內容輸入網頁中。
4、相關內容輸入網頁中以後,就可以在每塊內容的開頭插入一個書簽,書簽名一定要以英文字母開頭,然後給每一個標題製作一個超級鏈接,鏈接到與之相對應的內容上。這樣每次單擊這些標題時,就會出現相對應的內容。

第15課 宇宙探秘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在網上查找信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鞏固網頁製作的技巧,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宇宙探秘網頁範例。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節綜合訓練課,主要任務是通過《宇宙探秘》這一網頁的製作,鞏固學生網上查找信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宇宙探秘這樣一個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製作《宇宙探秘》這一網頁的關鍵是找到相關的信息,其中包括文字和圖片,這里就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以此來鞏固以前學的知識技能。找到需要的信息以後還應該對它們進行整理、分類,保存在相應的文件夾里,以便於使用。
3、製作這個網頁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創意,因此教師可以准備一些相關的網頁讓學生瀏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感。
4、製作過程與上節課的個人網頁相似,教師需要加強個別指導。

⑵ 初一年級信息技術

第一學期:

第一章:走近信息技術

第二章:認識計算機世界

第三章:Word 2003

第四章:FrontPage 2003

第二學期:

第五章:遨遊網際網路

第六章:走近多媒體世界

第七章:PowerPoint 2000

第八章:FrontPage 2000

第一章 走近信息技術(5節)

第一節:機房守則

第二節:信息及其特徵

知識點:1、「信息」與「信息技術」

2、信息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信息技術及其發展

知識點:1、什麼是信息技術

2、信息技術的應用

3、信息技術的發展

第四節:計算機的發展

第五節:計算機風雲人物和公司

第二章:認識計算機世界(10節)

第一節: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知識點: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馮.諾依曼)

2、計算機主要硬體的功能(自學課件)

第二節:計算機的心臟——CPU

知識點:1、CPU的功能 2、CPU的發展歷程

3、主要的CPU生產商 4、我國CPU的發展

第三、四節:觀摩計算機的主機箱

第五節:計算機的軟體系統

知識點:1、計算機軟體的定義 2、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3、操作系統的發展

第六節:計算機軟體的基本操作

知識點:1、軟體的安裝 2、軟體的卸載

第七節: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知識點:1、.什麼是計算機病毒 2、計算機病毒的攻擊原理

3、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

第八節、第九節:看《開天闢地》教學光碟

知識點:1、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 2、了解計算機的日常維護

3、了解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第三章:Word 2003(9節)

第一節: Word 2000概述

知識點:1、Word 2000簡介 2、文字的輸入

3、文件的保存

第二節:輸入法及其操作

知識點:1、什麼是輸入法 2、輸入法的管理

3、智能ABC輸入法的使用

FTP伺服器的使用

第三節:文檔編輯(一)

知識點:1、文字的格式設置 2、 剪貼畫、藝術字的使用

第四節:文檔編輯(二)

知識點:1、圖片的獲取和使用 2、文檔邊框的設置

3、自選圖形的使用

第五節:製作作品(一)

知識點:用所學知識製作一張海報

第六節:製作作品(二)

知識點:用所學知識製作一張電子賀卡

第七節:製作作品(三)

知識點:用所學知識製作一張電子板報

第八、第九節:完善作品

第五章:遨遊網際網路

第一節:神奇的網路

知識點: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2、計算機網路的種類

3、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4、互聯網的幾個概念(瀏覽器,網站、網頁與網址,超級鏈接)

域名

知識點:1、瀏覽器的種類 2、瀏覽器的發展

3、IE瀏覽器的基本設置

第二節:獲取有用的信息

知識點:1、搜索引擎 2、如何在Bai網中搜索信息

3、如何保存搜索到的信息

第三節:做合格的網路公民

知識點:1、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2、危險的木馬程序

3、提高上網安全意識

第四章:FrontPage 2003

第一節:網頁製作概述

知識點:1、觀賞幾個網頁作品 2、了解網頁製作的工具軟體

3、了解本章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 3、了解本章的作品要求

第二節:設置網頁的背景和文本

第三節:在網頁中使用表格

第四節:在網頁中使用圖片和動畫

第五節:在網頁中使用字幕

第六節:設置網頁中的HTML效果

第七節:設置網頁的超級鏈接

第八、九節:綜合演練

⑶ 網路技術的教案

《計算機網路簡介》教案

所用教材:《信息技術》,陳純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所教章節:第四章《計算機網路基礎》第一節《計算機網路簡介》
一、教材分析:
第四章《計算機網路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內容,而網路的簡介又是學生進入網路世界的門檻,學好這一節內容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有整體性的認識,在前兩節上網操作的實踐經驗上進行理論小結,由對網路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其「知所以然」,在以後更深入地實踐操作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本節主要從計算機網路的含義、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等三個方面對計算機網路進行簡介,其間安排了兩個有關伺服器與工作站、傳輸速率的「小知識」以進一步擴寬學生的視野。其重點在於網路的作用與分類,難點在於通信協議、伺服器、工作站專業術語的理解等。另外,由於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材上的個別表述已經欠妥,有待商榷。如講通信設備時提到 「常見的網路設備有網卡、網橋、網關、路由器等」,其中的網橋與網關功能已經逐步被交換機、路由器所取代;又如講廣域網時提到「廣域網的速度要比區域網低得多」,但隨著千兆位乙太網、ATM以及10G乙太網的出現,廣域網的速度已經可以超過區域網。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網路的定義、作用和分類
能力目標:能夠區分不同的網路類型、估算100Base-T的實際傳輸速度
情感目標:從網路的發展感受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使用網路的熱情
三、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以理論性為主,其中又不乏實踐成份,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除結合校園網路實例講解基礎概念外,還可以利用Internet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用任務驅動方式,讓學生自行查找有關交換機、路由器的資料,培養他們利用網路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中的有關以前成立但現在已經不合時宜的表述,讓學生充分感受網路的發展速度,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
本節課以學校的網路機房就地取材,結合平時的上網實踐和常見的計算機設備逐步引入構成網路的三個要素:通信主體、通信設備、通信協議,引導學生歸納出計算風網路的一般定義。在其間補充有關交換機跟路由器的簡單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推薦www.google.com)查找有關設備的圖片信息,並協助對所查出的圖片進行辨別。在介紹網路的作用和分類時,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熟悉的一些應用,如我校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我校校園網結構等,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後通過對「傳輸速率」小知識的擴展,以我校校園網為例,設計一材料解答題,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時間分配如下:

3分鍾 5分鍾 10分鍾 12分鍾 12分鍾 3分鍾
四、教學准備:
1、硬體:賽揚466/32M/10G學生機器,一人一機,優派液晶投影機(1700流明),以100M交換機構建區域網,通過共享ISDN方式訪問Internet。
2、軟體:Win98、IE5、Office2000、Acdsee4.0,另外利用PowerPoint製作教學幻燈片代替板書,加強視覺效果。
3、資源:高中信息技術課本、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學生在本課時之前已經能夠使用IE訪問Internet,並能夠保存網頁和圖片,會使用搜索引擎。
五、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通過我們前幾次課的上網實踐,我們已經初上領略了網際網路的魅力以及網路給我們所帶來的便利,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它又有哪些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計算機網路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
1、 計算機網路的含義
1 通信主體 ——計算機
2 通信設備3 ——網卡、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以及雙絞線、同4 軸電纜、光纖等
(任務一:通過Internet搜集有關交換機、路由器的圖片,並對搜索結果進行辨別。)
5 通信協議——TCP/IP協議簇6
定義: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系統,遵照一定的協議,通過通信介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資源共享的系統。
2、 網路的作用
1 資源共享
2 集中管理和分布處理
3 遠程通信
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根據通訊范圍和距離)
1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2 LAN)
特點:范圍小、速度快,如一所學校,一座工廠等
3 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4 MAN)
特點:一個城市聯網
③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
特點:一個省、國家、國際聯網,速度快
4、材料:傳輸速率
又稱帶寬,是衡量網路性能優劣的重要指標,它是指網路傳輸信號的速度,其單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網路每秒能傳輸大小為1024個二進制位的信息。根據傳輸速率的不同,同一類型的網路又可以分為10M、100M、1000M網路等。在通常的快速乙太網(即100M乙太網),由於各種原因,其有效傳輸效率約為20-30%。
(任務二:根據以上材料,請通過計算回答下題)
我校採用的是快速乙太網,請問在通常情況下,通過網路在兩台機器之傳輸大小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時間與下列選項中的哪項最接近?(D)
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
解題思路:
第一步:快速乙太網每秒能傳輸100M二進制位信息;
第二步:其有效傳輸效率為20-30%即20-30M二進制位信息;
第三步:一個位元組有8個二進制位,則20-30M二進制位可摺合成2.5-3.75M位元組,即每秒傳輸約3Mp位元組;
第四步:100M位元組需30幾秒;D選項最為接近。
第五步:驗正。製作一個123M的大文件(WINZIP格式),通過區域網的兩台機器進行實時拷貝,利用計算機自帶的時鍾進行計時,所花時間是45秒。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網路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網路的一般作用以及常見分類方法,最後通過計算了解了有關傳輸速率的問題。課後大家要做好復習,注意區分幾個概念的區別。
(任務三——課外完成)
利用Internet,搜索有關資料,整理一篇有關計算機網路發展歷程的小論文。

討論計算機網路的構成要素

利用Internet獨立或分小組完成任務一

歸納出網路的一般定義

結合校園網的應用實際,討論網路的作用與好處

討論幾種網路的不同特點,辨別不同類型的網路

根據幻燈片上的材料,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回答問題,並由一個學生通過實際傳輸大文件進行驗證。

⑷ 急求山東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四冊下、第六冊下教案

《泰山2012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六冊全)》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HF1Yd8owqwgRL2_tqsGXzg

提取碼:qim1

泰山2012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六冊全)|第一冊|第三冊|第二冊|下冊|上冊|第一單元 描繪美好生活|第三單元 給文章配插圖|第二單元 用電腦寫文章|第9課 試看作品俏模樣|第8課 規範文章看家功|第7課 啰嗦大王改游記|第6課 成語大師寫日記|視頻:文字方向,插入文本框h264_720x576_800k.mp4|視頻:輸入與保存h264_720x576_800k.mp4

⑸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青島版)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



一 教學目標:

具體要求:

1.知識方面: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徵;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了解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

2.能力方面: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進行辯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重點: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際。

三 教學難點: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涉及到的有關概念及其具體的應用。

四 教學准備:該課在多媒體教室上.

五 教學方法:閱讀法 講授法 提問法討論法 比喻法

六 教學安排:一課時

七 教學過程: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 (板書)

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

在初中我們學了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從現在起我們要繼續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請看(藍底白字投影)

(教師)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世紀之交,千年更迭,人類進入了以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的時代,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

哪我們看一下今天所要講的內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內容的說明如下)談到信息技術那我們就要談「信息」

一:什麼是信息?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從上到下打開)

1、什麼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個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語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條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它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或經濟效益。信息是一種資源。物質、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與物質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質和能源使用後減少,信息使用以後卻不會減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設問)。不論你說不說話,睡不睡覺,你都給別人一個信息。由於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信息是事物運的狀態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C:信息也會過時

(提問)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總結:信息的時效性要求及時獲得和利用信息,這樣才能體現信息的價值。

D:信息離不開載體

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獨立存在,必須藉助某種符號和物體才能表現出來,而且同一信息還可以藉助不同的載體來表現。比如新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來表現。信息離開載體就不能存儲和傳遞。掌握了信息的定義和特徵,對信息進行觀察、了解和利用這就是信息活動,它與我們的是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二:信息活動(板書)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儲--------------------信息傳遞(板書)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以百葉窗形式打開)

在此可以讓一位同學上來指出計算機的各個部位。(檢測一下學生的掌握情況)

計算機從只能處理數值到能處理各種聲音及影像信息,從孤立的到相互之間的網路聯系,計算機向網路化和多媒體化方向發展。

3:計算機網路��請看(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同時配解說)

可通過作圖加比喻法。講述此內容

4:多媒體計算機向多媒體方向發展,那什麼是多媒體呢?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出現同時配解說)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在信息革命處已提及,此處重提,強調一下)

網路及多媒體化: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網路正迅速將全球聯成一個整體,「地球村」不再是夢,信息的交流及傳播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計算機從處理文字和數值,擴展到處理聲音、圖像、影像等。(討論)

簡單提及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及現有水平,指出我國信息技術同世界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印度及美國),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操,鼓勵他們學好知識,報效國家。

五:回顧所學的內容:

通過投影回顧(總結性的)

六:作業:(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旋轉出現)

課後練習

書面練習:課後作業1-4,課後完成,下一次課抽查完成情況。

2.查找有關的資料:電腦報、上網、十萬個為什麼之等信息學科,培養自己的課外閱讀和自習的能力。

計算機病毒

[教材分析]
��鑒於初中學生對計算機病毒已有耳聞,而且如今家庭電腦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計算機病毒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識地介紹有關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常識和殺毒軟體的使用,對於樂此不疲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課,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尊重知識產權,在使用電腦過程中時刻關注計算機安全,學會防治病毒。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什麼是計算機病毒及病毒的來源;
��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危害性;
��3、了解計算機病毒感染後的常見症狀;
��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應用殺毒軟體進行查、殺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樹立防範病毒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
[教學重點]
��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和清除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課前准備]
��課前作業:讓學生通過上網、圖書館、報刊雜志等渠道查閱有關計算機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學可以從其特點、危害或具體實例來介紹自己對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在課堂上交流。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
[教學過程設計]
��1、前言:
��(引課)教師點題:與計算機打交道,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個名詞——病毒,許多同學是早有耳聞,因為她已讓許多用戶談「毒」色變,只不過有些同學和她碰過面,也有的同學還未曾「謀面」。到底,病毒來了會怎樣?她有什麼危害呢?先來聽聽大家的「聲音」吧!
��(啟發)學生匯報:學生根據自己收集有關病毒信息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目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長知識,對病毒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2、講解:
��師:剛才大家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自己對病毒的認識。究竟病毒是怎麼回事?請看下面一段「計算機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軟體公司的《賽博韋爾教育軟體》)。
��提示:注意病毒的「獨白」。
��①什麼是計算機的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是人為編寫的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並危害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特殊計算機程序稱之。
��(解釋概念)特別指出以下幾個方面,目的:啟發學生對病毒的正確認識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編寫的特殊程序;
��為何稱為「病毒」?由於她像生物病毒一樣是有復制和破壞能力故而形象稱之;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發作?
��計算機病毒出現時有何「徵兆」呢?
��(層層深入)什麼情況下,你要警惕自己電腦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師: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突然不能使用了;運行速度明顯變慢了;昨天還使用的文件,今天卻無法運行……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禍」。
��師:大家有沒有見過「病毒」發作時的樣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著演示幾種病毒發作的現象)
演示後,指出危害最大病毒發作時沒有這些直觀的現象,例如CIH病毒是 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硬體的病毒。
��師: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影響呢?
��(繼續播放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
��②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
��a、經常無故地「死機」;b、運行速度明顯下降;c、屏幕上顯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壞或刪除;e、破壞整個硬碟或軟盤上的數據。
��師: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現象」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③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a、破壞性 b、隱蔽性 c、潛伏性 d、傳染性 e、激發性 f、廣泛性
��以CIH和殺手13病毒為例簡要介紹病毒的特點。
��師:這些病毒是從什麼地方「進口」來的呢?
��軟盤、盜版光碟、網路、硬碟
��師:可萬一你的計算機染上「病毒」後,該怎麼辦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軟盤:對於來歷不明的外來軟盤要先查、殺病毒再使用;
��b、光碟:建議使用正版光碟軟體;
��c、網路:安裝實時監控軟體;
��d、硬碟:安裝病毒防火牆。
��(介紹瑞星殺毒軟體的使用方法,通過電腦演示操作方法)
��3、總結:我們要用安全防範的眼光來看待計算機病毒,時時處處關心計算機安全,並沒有哪一種殺毒軟體可以「一夫當關」對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計算機病毒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使用電腦時就更應該樹立安全防範意識,讓「病毒」遠離我們。
��4、作業:給學生提供「病毒知識網站」,讓學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幾種著名的殺毒軟體和最新的病毒,並記錄下來。

第二章 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第一節計算機工作原理

第二節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教學內容 計算機系統
教學目的 1、知道計算機系統構成,建立軟體、硬體的概念
2、掌握計算機硬體構成,了解計算機基本配置
3、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 計算機硬體構成及相關概念
教學難點 存儲器的相關概念
教學方法 注意根據高中學生自身特點,倡導探究自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 電子板書、多媒體網路
教學過程
[板書] 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和配置
計算機軟體系統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板書] 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和配置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計算機硬體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其中:
中央處理器(CPU) 由控制器、運算器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存儲器 存放二進製表示的數據和指令,計算機性能與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有關
存儲容量用存儲器包含的位元組(byte)數表示,單位為B
1B = 8位(bit) 1KB = 1024B 1MB = 1024 KB 1GB =1024MB
存儲器又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
一是隨機存儲器(RAM),可讀可寫,斷電後信息丟失
一是只讀存儲器(ROM),只讀不寫,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外存儲器
主要包含磁碟和光碟,其中磁碟分為 軟盤、硬碟和U盤,相對內存的存儲容量要大得多,價格低,速度慢,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常用軟盤規格為 3.5 英寸,容量為 1.44 MB
常用硬碟一般容量為幾十GB
常用光碟分為只讀光碟CD-ROM和可改寫光碟,容量640MB
輸入和輸出設備
將人們使用的各種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二進制代碼存入內存
(一般介紹計算機基本配置,要求學生寫出自己計算機的硬體配置)

第三節計算機軟體系統
計算機軟體系統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用戶能夠使用計算機所必須的基本軟體,用於計算機的管理,維護,控制,運行及語言翻譯處理,是用戶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包括操作系統(如Win98),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體——為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設計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軟體,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 office,kv300)的軟體。
小結:計算機系統組成圖(略)
1.4.3,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匯流排(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間的數據、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傳輸通道包含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地址匯流排的位數決定內存的定址范圍。
2,數據的存儲
美籍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早在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提出「存儲程序」並使程序能連續自動執行的設計思想。目前使用的計算機仍採用這一原理。
3,指令及其執行
閱讀理解p16-17
[完成補充習題] (第二部分)
[重點小結]
[課後復習和預習] 復習計算機系統

⑹ 七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46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上冊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網路與生活第一課我看網路第二課上網准備第三課我的E世界第四課網際網路探源第五課網際網路的未來第二單元網上交流第六課電子郵件第七課e鴿傳書第八課郵件好管家第九課 各抒己見第十課直面你我第三單元網上安家第十一課我看網站第十二課制定建站計劃第十三課為網站搜集素材第十四課建立網站站點第十五課用表格定位網頁第十六課充實主頁第十七課建立分頁面第十八課建立超鏈接第十九...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8:58:28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1-11課[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省七年級信息技術1-11課教案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電腦的外觀。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技能目標1.掌握開機的方法。2.掌握滑鼠的基本操作:單擊和右擊。3.通過設置桌面背景,來熟練滑鼠的操作。4.會安全關機。•情感目標通過始學教育,了解有關進入網路教室紀...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7:18:15 初中信息基礎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省初中信息基礎教案目錄第一單元相聚「網上鄰居」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第2課我的老師第3課個人小檔案第4課介紹我自己第5課認識新同學第6課網上交個好朋友第7課我的學習體會第二單元遨遊Internet第8課神奇的網路第9課網上諾貝爾第10課浙江旅遊第11課生物圈二號第12課網上圖書館第13課網路與道德第14課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課江南風情游第三單元構建資源庫第1...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6 09:16:41 華師大版初中信息科技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中信息科技華師大版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課時安排建議:第一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3課時第二章使用視窗操作系統5課時第三章網上信息資源的獲取10課時第四章電子表格16課時第五章學建網頁14課時第六章探究性學習案例8課時全學年共56課時,建議第一學期完成: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共32課時第二學期完成:第四章、第六章共24課時第一章使用視窗操作系統總目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28 16:18:35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全集[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全集第1課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信息教案)教學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麼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獲取、傳遞、處理的各種技術;3、知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心態及其本質含義。教學方法: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2、電腦動畫課件教學。教學准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28 14:56:26 河北版七年級上信息技術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第一課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第二課計算機--信息處理工具第三課計算機操作系統第四課計算機互聯網路第五課訪問網際網路第二單元多媒體世界第六課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第七課圖形圖像第八課聲音第九課動態圖像第十課圖文處理第十一課製作多媒體演示文稿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0 17:43:09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第2課我的老師3課個人小檔案第4節介紹我自已第5課認識新同學第6課網上交個好朋友第7課我的學習體會第8課神奇的網路第9課網上諾貝爾第10課浙江旅遊第11課生物圈二號第12課網上圖書館第13課網路與道德第14課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課江南風情游第16課准備構建資料第17課建立素材資料庫第18課建立學習資料庫第19課建立軟體資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3 15:54:14 河北版初一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及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一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第一學期:第一冊第1章、第2章、第3章(約14課時)第二學期:第一冊第4章、第5章、第6章(約14課時)第一學期第1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2課時)第1節信息與信息技術(1課時)教學目的:1、了解什麼是信息及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能力。教學重點: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及應用,能合理地使用...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3 15:40:34 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上冊)[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網路與生活第一課我看網路第二課上網准備第三課我的E世界第四課網際網路探源第五課網際網路的未來第二單元網上交流第六課電子郵件第七課e鴿傳書第八課郵件好管家第九課 各抒己見第十課直面你我第三單元網上安家第十一課我看網站第十二課制定建站計劃第十三課為網站搜集素材第十四課建立網站站點第十五課用表格定位網頁第十六課充實主頁第十七課建立分頁面第十八課建立超鏈接第十九...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2-24 16:37:07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課題: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目的要求:1、使學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含義。2、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以及信息處理的過程。3、使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重、難點:1、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2、信息技術的處理過程及發展。教法與教具: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計算機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4:49:59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第一單元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一單元 網路與生活第一課 我看網路 & 第二課 上網准備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網路和結構,加深對計算機網路的了解;了解幾種常見的上網方式;認識常用的網路連接設備;了解網路協議。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和了解,打破學生對計算機網路的神秘感,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計算機網...

軟體大小: 22.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1:03:37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及說課 認識新同學[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說課稿及教案第5課:認識新同學說課稿教材及學生分析:本課是新版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在整個教材的編排上,屬於基礎操作部分。由於教材起點較高,以計算機網路為學習基礎。第一章既是「相聚網上鄰居」,因此在基礎操作的過程中就以網路作為教與學的環境。本課的基本內容有三個:記事本編輯文本、復制文件(網路環境中則是上傳文件)、下載文件,是通過上傳...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1:00:55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網上交個好朋友》教學設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網上交個好朋友》【教材新亮點】《網上交個好朋友》出自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試用)第一冊第一單元第六課。本課承接前課的任務成果,以圍繞「網上交個好朋友」的任務展開。在完成此項任務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新建文件夾」、「設置共享文件夾」等知識點。同時這個過程又一次教會學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問題;體現了這冊新教材「學...

軟體大小: 9.0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9:29:16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網路與道德[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13課網路與道德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指導學生學習《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2、了解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意義;技能目標:通過網上搜索,進一步鞏固搜索引擎的使用;情感目標:通過網路與道德案例分析,認識為什麼要注意網路文明,懂得什麼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好《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了解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意義。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9:27:49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網上圖書館》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12課網上圖書館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圖書的分類方法;技能目標:學會在網上查找圖書資料;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存放的良好習慣,學會對資料分類的基本方法。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在網上查找圖書資料。2、難點分析:本課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對資料的分類方法。資料的分類問題看似簡單,但卻是學生在操作上...

軟體大小: 7.0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1 08:17:25 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說案、教案選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說案、教案選編第2課《我的老師》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教材,第二課《我的老師》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基礎單元,做為第一課《網路教室》的延續,為以後信息技術學習奠定基礎,並為網路教學做好准備。是學習信息技術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學生這一單元掌握好壞,直接影響以後的學習。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前後的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從學生實...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5:01:58 自然界的災害 閔行版初中信息科技[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活動「自然界的災害」的教學設計本案例是上海市(閔行版)《初中信息科技(試驗本)》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中的一個活動,四個課時完成。教材通過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活動和網路專題探究活動,著重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本活動是通過對自然界災害的研究,利用文字處理軟體設計製作有關防災抗災的宣傳網頁,讓所有人都關愛我們的地球和家園,學會保護生命...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6 12:22:12 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一信息技術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探索計算機的奧秘導言作為初中階段的初始內容,本單元的信息技術簡介和操作系統簡介是必不可少、尤為關鍵的基礎知識。根據人教版教材以為活動為主線的知識結構,教學中設計大小不同的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知識、深化概念、發展技能、運用創新。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特點,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及展望。了解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26 13:31:21 製作課程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美麗的課程表教學目的:知識目標:學會使用「設置單元格」對話框來美化表格能力目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美化表格情感目標:激發興趣,培養美感和推移思維。重點:表格布局的調整難點:表格整體美感的把握教學方法:分析法、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上節課學習了做作表格,並且都動手製作了一個課程表,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嗎?(廣播演示2-3個做作相對完整的課程表)上節課...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24 13:27:02 《圖像處理》教學設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圖像處理⒈理論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一定的情境(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問題設置和師生、生生間共同協作、交流來實現對有關知識意義建構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夥伴,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知心理學認為:通過實踐操作習得...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⑺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 ,因而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將隨之而改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網路、多媒體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我們職業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顯得陳舊落後;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於教師課堂授課,依賴於教科書,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匹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設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學生不能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網路來學習知識,而容易沉迷於電腦游戲及網上聊天,不僅沒有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耽誤了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及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現代教育是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的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的新型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職業教育要想辦出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之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 、網路、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成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讓教師如何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將來的教師隨著學校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裝備的改善,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無法勝任。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對學與教的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是一個有待於開發和探討的課題。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理論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
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護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
(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
(四)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設計。
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
1、學習活動的設計。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學習內部的認識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2、學習環境的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
3、媒體傳遞的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
以上將教學設計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資源的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
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設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當前,在許多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通,建設了教學資源庫,還建設了不少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室,這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平台。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教師、媒體、學生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目前應用的有三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製作CAI教學課件,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里指的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也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化視聽媒體。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大了教學的信息量,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學生接受來自教師、計算機和各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轉換為知識。盡管教學內容的呈現圖文並茂、聲形結合、生動活潑,而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與作用極為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僅在於教學內容的圖文並茂、生動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來激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網條件的地方,利用聯網的計算機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上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向教師咨詢,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只是間接地輔導學生。這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為特徵的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才可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學習,其效果甚微。
(三)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校園網路及資源庫支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網上或面對面的指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個別學習,也可以分組合作學習,或者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與技術等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貧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的技術開發及其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應用和有機的結合。
通過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每種教學模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將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
(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觀念:
一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原來處於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構建的主體。
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由原來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於歸納或演繹的「教師一言堂」的講解轉變為基於「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的根本轉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徵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 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這與我們真正意義上要達到的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須開發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質的習躍。
在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將會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
1、教學形式的變化。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協作學習並存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網路的學生論壇。

2、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校園網路,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協作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有圖文並茂、聲像俱佳構成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可將音像教材、基於網路特性的CAI課件置於校園 網上,供學生自學。這樣,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4、教師作用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上,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⑻ 小學信息技術優秀教案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給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它的發展沖擊著傳統的「以教室為環境、以教師為中心、以紙介教材為工具」的封閉式、單向傳輸的課程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與各學科的教學過程密切結合時,可為新型的教學結構創建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近年來,自己將信息技術運用於數學教學過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新穎、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台。那麼,如何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整合,下面談一些我的嘗試與探索。

一、 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形象思維。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生活問題又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生活的經驗,他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所以在數學探究學習之始,我們應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潛力。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數學教師一個大忙,它寓教育教學於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和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交替進行,從而在大腦皮層產生較強的反射,留下較深的印象。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可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們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媒體信息。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些演示實驗學生難以看清,或只能看到某一側面,因而達不到應有的演示效果,影響了教學效果。CAI課件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通過這些載體,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多媒體以及網路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同時新《標准》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學習「時、分的認識」,用課件把每天清晨起床,到學校上課,中午吃飯,下午放學,晚上看電視,上床睡覺等等的情景與鍾表的時刻,再現生活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入手,讓學生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進而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知識的傳遞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灌輸,而教學內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補充說明的圖片、圖表,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至終處於被動狀態,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以知識為關鍵要素的信息時代,傳統教學模式里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的介入,為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帶來了活力。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原理公式,微觀的數學思想具體化,並宏觀地展現出來,使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如:《射線與直線》,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以其奇特的視角、逼真的效果既強化了學生的感知,極好地渲染了教學情境,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優化了教學過程,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我們只是才剛剛開始,就已經顯示出了它的極大的與從不同的優越性,隨著它的深入和加強,它的更大更優越的作用必將得到更淋漓盡致的開發,這對於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及教師負擔過重問題的解決,誰說不是一項有著重要意義的大事呢?

信息技術能向學習者提供在當時當地無法看見和看清的事物,現象和過程或者無法聽到和聽清的各種音響效果,使學生直接從感官上認識,體會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強化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現代教學媒體面前,學生不僅可以從容不迫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學習,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學習模式轉變成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多種學習模式。

二、 信息技術加強課堂練習,及時反饋並糾正錯誤。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

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1、學生互相挑錯,解決計算中的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中,計算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老師強調多次,學生還在出錯。在教學解方程中,我把學生自己在解題中出現的錯誤,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學生進行判斷並改正。通過演示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挑錯,達到全體學生友引以為戒的目的。

別看學生在檢查自己錯誤的時候查不出來,但檢查別人錯誤時眼睛確是雪亮的,如(1)沒有寫「解」(2)等號上下沒有對齊(3)等號沒用尺子(4)計算錯誤(5)沒有正確判斷加減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出??……等等問題找的極准確。出錯的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印象很深,再做題時就不容易出錯了。批改學生的作業本時,我發現解方程這部分學生出錯較少,尤其是原來在教學中令人頭疼的不寫「解」和「=」 上下對不齊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2、增強練習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練習課上操作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 「年、月、日」中,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創設協作和自主性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進行隨機觀察年歷。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觀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學生還可以打開資料庫進行知識查詢,自己去自主探索,發現規律。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計算機進行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從而可以探索出閏年和平年的概念。學生還可以嘗試探索閏年的計算公式,還可以根據隨機題來驗證自己總結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學生可根據需要在「知識擴展中了解到我國農歷知識和世界上關於年、月、日劃分的一些知識」。這樣,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構建過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確能給人一種鮮明奪目的視覺效果,尤其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現教學難點,傳統手段達不到或解決得不好等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習題處理更是靈活自如,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尤其是各種教學軟體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圓柱、球》一課後,讓學生打開金山畫筆王的素材庫,從中挑出圓、球圖形,又要求學生把這些圖形組合成一幅美好的圖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網上學習,鞏固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又調動了學生數學實踐和探索的積極性。

我們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隨時從網上截取有用的信息,開拓視野。

上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著名的研究報告《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對現代勞動者的素質描述為: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許多發達國家也在人才素質結構內涵的總結中提出,要培養人的繼續發展能力、學習能力、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迅速反應能力、新知識的及時吸取能力、以及知識的更新和創造能力。根據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認識到:要把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藉助各種類型的媒體教材,把獲得自主學習、自我提高之能力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

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Internet上發布的信息包羅萬象、充滿時代氣息,幾乎囊括各領域、各學科的最新內容和成果。在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秀教案等內容,它們都是由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和計算機人員共同開發的。學生在網上學習可以得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任何一門學科和領域的知識信息,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位專家學者的指導,使之不受學校水平、教材和教師能力的限制。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進入網路的學生數量激增,他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國內、國際新聞;查看國內外文學名著;利用「搜索」功能,到網上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或用E-mail和老師、同學討論、交流學習上的問題;網際網路也給學生提供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的機會,他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討論各種主題和收集資料,還可以通過經濟和文化的全球交流來學習讀、寫、算等技能。從Internet上,學生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經驗和教訓。每一位學習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的難度和學習的科目。通過網上的學習,學生還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觀測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及時地調整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由過去的被迫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實現了學習的徹底革命,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 發揮遠程教育網的優勢,實現教育資源優勢互補。

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現代信息科學與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新學科、新專業、新領域的不斷涌現,迫使人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終身學習,而快節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們將遠程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第一選擇。近年來我校遠程教育進行著「跨越式」的發展,現在的遠程教育課程是多種多樣的,學習者在技術的支持下,豐富和擴充了他們參與遠程教育的經驗。

在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中又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培養呢?著名國際遠程教育學者德斯蒙德?基更認為,面向21世紀終身教育的遠程教育有兩種模式:即以群體為基礎的遠程教育模式和以個別為基礎的遠程教育模式。

在多媒體計算機所提供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使學生有了主動參與學習的可能。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的主體作用。

我校網校設置的同步教學課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各科均由學科帶頭人負責組織編寫教材,學生可以利用同步教學課程預習、學習和復習所學的知識;並且學生對哪一學科感興趣,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超前學習,在網上在線答疑時與老師對話,提出問題。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課程教學製作成課件,通過網路技術進行傳輸或鏡像在各教學中心伺服器,將多媒體信息表現和處理技術運用於課程教學和知識點闡述的各個環節,較傳統教學具有信息量大、教學內容更豐富和生動活潑、易於理解的特點,尤其是在講授抽象和用語言不易描述的理論和現象時更具優勢,使學習不再枯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

其次,在網上虛擬的校園,與分布在全國各地許多素未謀面的同學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或實時全交互的遠程教育方式交流,需要耐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協作精神和交際能力,在網上虛擬的校園,與分布在全國各地許多素未謀面的同學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或實時全交互的遠程教育方式交流,需要耐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再者,我校國際互聯網的開通,極大地將思維引入了一個更廣泛的領域,將現代教學技術的概念進一步擴大至整個互聯網這一龐大載體,使得我們能夠做到隨時從網上截取及時有用的信息用於教學和研究,從而更大范圍地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通過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信息技術教育並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它滲透在其它學科之中,沒有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種工具能像信息技術這樣和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把現代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教學服務,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不同於傳統課堂教育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其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必然會與自身產生的必要性相關聯。

在新時代,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他社會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現。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當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時,不僅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容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正在使教育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它將改變教學資源的形式和內容,擴展教學的空間,更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管理的現代化,完全改變了單純依靠教材、黑板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將書本知識與社會信息相結合,教師傳授與自我探索相結合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這就是「課程整合」――技術手段永遠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科教學內在的需求而存在的。我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驗的深入進行,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將改變,必將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進程。

21世紀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整合,還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