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華東理工研究生院信息學院搞雙控的哪個老師比較NB啊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上崗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排列不分先後,請在志願表中註明是否願意調劑)
1、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姚曉東 1)智能信息處理;2)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其應用;3)模式識別
張建正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技術在檢測中的應用;3)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趙樂軍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3)信號檢測與處理
阮建國 1)智能檢測與控制;2)信號處理;3)微機應用;4) FPGA應用
常青 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有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包括圖象匹配,圖象分割,運動圖像識別與處理,小目標檢測,復雜背景下目標檢測,基於形態學的目標檢測等;博士期間研究方向為精確制導、導航與控制,主要研究精確制導技術,包括GPS定位和雙星定位系統研究,低空突防中的地形匹配技術,下視景象匹配技術,復合多模製導技術,仿生技術在全方位成像制導中應用的探索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十數篇,參與多項基金項目和相關課題研究
朱宏擎 1)圖象處理;2)模式識別
2、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朱煜 1)數字圖像處理;2)數字信號檢測與處理
戴本祁 1)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2)圖像信號處理;3)電磁場數值計算
吳雪 1)網路圖論與通信網系統優化設計;2)計算智能及智能信息處理;3)無線感測器網路;4)現代電路理論
趙樂軍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3)信號檢測與處理
邵方明(校內跨專業) 優化理論應用性在信息領域的應用
陸中成 1)Electronic Technology Apllication; 2)Data Compress
姚曉東 1)智能信息處理;2)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其應用;3)模式識別
朱宏擎 1)圖象處理;2)模式識別
樊凌濤 1)短距無線通信網路;2)汽車電子技術
張雪芹 1)信息安全; 2)網路應用;3)模式識別
3、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顧幸生 1)復雜工業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2)控制理論與應用;3)系統工程;4)生產計劃與調度;5)工業過程故障檢測與故障診斷
王行愚 1)腦電信息處理與腦控技術;2)控制理論與應用;3)智能控制;4)網路控制和系統工程等
俞金壽 1)工業過程模型化與控制;2)計算機優化控制;3)先進控制技術;4)控制理論及應用
黃道 1)計算機在過程工業中的應用;2)綜合自動化的理論與應用;3)系統工程
錢鋒 1)復雜工業過程建模與控制;2)工業過程先進控制;3)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4)化工過程系統工程;5)流程工業過程模擬與優化操作
侍洪波 1)流程工業過程模型化與先進控制技術;2)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理論和方法;3) 工業過程工況監控與故障診斷
劉愛倫 1)過程模型化、優化與計算機控制;2)軟測量技術與先進控制;3)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
劉士榮(兼) 1)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2)智能機器人與智能系統;3)模糊系統與神經網路
黃河清 綜合自動化的理論與應用.具體研究方向為:先進控制、製造執行系統(ME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企業資源計劃(ERP)和專家系統等
李紹軍 1)過程系統工程;2)復雜過程的建模、優化與控制;3)工業過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牛玉剛 近期研究興趣包括:網路化控制系統,網路擁塞控制,隨機系統的控制與濾波,滑模控制,機器人路徑規劃等
劉漫丹 1)生產過程建模、控制及優化 2)生物特徵識別
郭丙君 先進控制技術
萬衡 1)電氣自動化與EDA 2)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顏學峰 1)石油化工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2)過程系統工程;3)高維復雜模式的分析與處理;4)計算機技術、智能計算技術及其應用
王振雷 1)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2)工業過程建模與優化;3)系統工程
張克進(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李振光(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彭亦功 1. Predic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for Energy System 2. Instrial Ecological System 3. Process Control, Dynamic Optimization 4.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5. Wireless Sensor Technique 6. Intelligent Sensing
羅健旭 1)過程式控制制;2)智能控制;3)數據挖掘
徐余法(兼) 電氣設備故障診斷,電機智能控制
焦斌(兼) 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應用
王建華(兼) 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為:先進控制、故障診斷、計算機控制系統和集散控制系統等。在上述領域與研究方向上,有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經驗。
杜文莉 主要從事石化過程建模、先進控制、與優化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研究計算智能與優化演算法、神經網路、模糊邏輯和專家系統等智能理論方法與技術以及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建模、控制、優化中的應用。
葉西寧 控制理論及其應用、信息融合、測控儀表
黎冰 最優化方法,控制理論與應用,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張凌波 控制理論,生產計劃與調度
劉軍(兼) 電機智能控制、電力電子技術
薛安克(兼) 先進控制、魯棒控制、信息融合、生產過程優化調度、企業綜合自動化、特種機器人等。
張建華 1)復雜系統的建模、分析、優化與控制;2)智能系統與智能控制;3)自適應與智能信號處理;4)智能化模式識別與數據挖掘
凌志浩 1)現場匯流排與控制網路;2)嵌入式系統應用;3)檢測技術與儀表智能化;4)無線感測器網路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孫自強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自動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
王慧鋒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嵌入式系統應用
王華忠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嵌入式系統應用
范鎧(兼) 1)現場匯流排與控制網路;2)嵌入式系統應用;3)智能儀表;4)過程檢測
周政新(兼) 智能監測與故障診斷
鄒俊忠 1)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應用;2)腦電波信號處理與人性化護理機器人研究; 3)醫療電子與康復運動控制系統研究;4)機器人建模與高精度、高性能運動控制器開發;5)電動汽車電機驅動與控制系統開發;6)紡織機械電控系統開發;7)工業裝備高精度變頻伺服系統開發。
王如彬 1)認知神經動力學與仿腦計算模型;2)神經控制論與神經信息處理;3)隨機振動與隨機動力學
高大啟 1)模式識別;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陳智高(校內跨專業) 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知識管理與知識系統;3)技術管理與企業孵化器;4)企業信息化
田華(兼) 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自動化科學、復雜大系統科學、分布式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等。近20年,以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計算模型為其最具原創性的基本領域,將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的計算模型應用於分層遞階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知識基控制及智能控制、企業全范圍的系統集成及跨企業間的系統集成、以及近年來在國際上開創性地將其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的計算模型應用於計算機系統的自律控制和自組織管理控制。
陳國初(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祁榮賓 1)智能計算,多目標優化;2) 混沌系統的控制、同步和優化;3) 多智能體系統理論與應用;4) 復雜網路理論及應用
吳勝昔 1)系統模擬;2)設備監控;3)數據協調;4)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
徐震浩 1)生產計劃和調度; 2)優化演算法 ;3)圖像處理與識別
王學武 1)過程式控制制;2)智能控制3)軟測量技術;4)現場匯流排技術
曹萃文 1)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2)連續工業生產計劃與調度技術
孫京誥 主要從事故障診斷、智能控制、優化方法及應用、聚合反應控制等領域方向的研究與實踐。
王致傑(兼) 1)大型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策略研究;2)基於模糊理論、神經網路的工業過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3)基於網路的企業信息集成監控系統; 4)太陽能發電系統
楊富文 網路化控制,魯棒控制,迭代學習控制,工業控制,故障診斷和信息處理。
楊益群(兼) 1)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的大時滯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2)線性系統優化控制;3)非線性控制系統;4)工業計算機控制系統與開發應用
鍾偉民 主要從事機器學習、群智能優化演算法和復雜化工生產過程的建模與優化研究。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4、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虞慧群 軟體工程、可信計算與安全、形式化方法及應用
邵志清 1)網路計算及應用;2) 新型軟體設計技術;3)軟體工程和軟體自動化;4)軟體方法學
宋國新 1)軟體自動化;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金登男 1)模式識別; 2)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3)圖像處理
朱尚明 1)計算機網路理論及應用;2)多媒體通信;3)智能系統
郭衛斌 1)高性能計算;2)計算機應用;3)軟體工程
楊根興(兼) 1)軟體工程;2)智能系統與知識工程;3)軟體質量與測試
劉雲翔(兼) 主要從事人工智慧、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信息融合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模糊集合理論及應用,粗糙集合理論及應用,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數據融合系統測試技術,智能儀器研製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張歡歡 目前主要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形式化方法與驗證技術,主要是硬體電路的正確性驗證; 2)面向信息服務領域的智能代理技術
鄭紅 web服務,形式化方法,分布式計算
過弋 1)智能信息處理;2) 知識發現;3) Web服務架構設計;4) 語義網路技術;5) 本體技術應用研究
王佔全 1)資料庫;2)空間資料庫;3)空間數據挖掘
顧春華 1)計算機網路及應用;2)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性;3)軟體工程
阮彤 1)軟體工程 ;2)內容管理/中間件技術; 3)智能導航; 4)P2P計算
付相君 1)產品資料庫(PDM);2)人工智慧;3)軟體工程方面的研究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5、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高大啟 1)模式識別;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虞慧群 軟體工程、可信計算與安全、形式化方法及應用
邵志清 1)網路計算及應用;2) 新型軟體設計技術;3)軟體工程和軟體自動化;4)軟體方法學
宋國新 1)軟體自動化;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黃建華 網路與信息安全
黨齊民 1)信息工程;2)電子商務
謝曉玲 1)信息工程;2)構件技術;3)多媒體技術應用;4)圖形技術
顧春華 1)計算機網路及應用;2)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性;3)軟體工程
劉東林 人工智慧
丁玉章(兼) 商業自動化、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蔡笠(兼) 商業自動化
劉江 資料庫技術與應用,軟體開發技術與應用
程華 信息安全、網路行為學、流量工程
阮彤 1)軟體工程;2)內容管理/中間件技術;3)智能導航;4)P2P計算
馮翔 自然演化演算法,人工智慧,並行分布計算。 具體為:基於力的自然演化演算法,及其在網路、多感測器信息融合、超級並行計算機等方面的應用。
李建華 計算機輔助設計,包括MEMS CAD、產品建模、CNC、CAM等;計算機圖形學;圖象處理;信息檢索等
李洪林(校內跨專業) 1)計算生物學和葯物分子設計相關演算法及程序設計; 2)葯物信息學研究; 3)Drug-Target網路研究; 4)葯物及靶標相關資料庫建設;5)優化演算法及並行計算; 6)化學信息學及生物信息學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B. 華東理工大學的安全工程的詳細資料
安全工程領域(430125)
安全工程是一門涉及理、工、文、管、法、醫等大跨度、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綜合學科。華東理工大學的安全工程領域以國家需求和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為依託,結合我國安全工程學科的實際,體現了學校化工背景優勢,具有與「化工過程機械」、「環境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專業點交叉滲透的顯著特色,這些專業點均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工程領域現承擔了多項國家863、國家攻關以及部委和各大中型企業的科研項目,在化工生產安全和環境安全科學領域具有良好聲譽和社會影響。安全工程學科旨在培養從事安全評價、安全管理和安全理論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可在管理、流通、檢測、航空航天、電力、石油化工等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等工作,華東理工大學可為安全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進一步深造提供後續服務。
在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課程設置兼顧到理論性與應用性的統一。為了拓寬知識面,除必修課外,還開設了一系列的選修課。論文階段的選題既注意學術上的前沿性、技術上的先進性,也重視實際應用價值。絕大多數論文的選題與學生所在單位的科研項目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地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研究生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不但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而且致力於使研究成果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華東理工大學在安全工程領域擁有承壓系統安全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工機械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危險化學品風險評價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上海設備失效分析與預防研究中心、上海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安全保障聯合研究中心,是國家「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方向,研究基礎扎實,在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安全、防火防爆技術與安全裝備、化工過程安全評價與事故預防、危險化學物質風險評價與處置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社會影響。該工程領域現有教授19名、副教授23名,並由專業理論基礎功底扎實和工程研發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導師組,為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較寬知識面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充分保障。
一、研究方向
1、特種設備安全評價技術
2、危險物質風險評價與處置技術
3、失效分析與控制
4、環境安全
5、安全監控技術
6、化工工藝安全
7、系統安全管理
8、風險工程
二、考試科目
1、全國聯考GCT
2、安全原理
3、專業綜合(口試)
計算機技術領域(430112)
華東理工大學計算機技術領域與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軟體工程領域等專業點交叉滲透,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具有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點具有工學碩士授予權,軟體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本工程領域承擔或承擔過許多國家、部委、大中型企業、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的獎勵。
在培養工程型研究生的教學過程中,課程設置考慮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統一,為拓寬知識面,除必修課外,還開設了一系列的選修課和技術前沿講座。論文階段的選題既注意學術上的前沿性,也重視實際應用價值。絕大多數論文與科研項目密切結合在一起,許多選題來自國家、部委或省市項目,還有相當多的論文課題是企業急需的實際項目。研究生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這些實際項目投運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計算機技術領域繼承了計算機軟體、計算機應用、網路與通信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復合型人才。已在上海、深圳、寧夏、山東、河南、江蘇等省市開設工程碩士班。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企業對高水平人才的強烈要求,我校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參與計算機工程技術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師資是一支學術水平高、素質好、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
一、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技術
計算機應用工程
資料庫技術
人工智慧應用
海量信息處理方法
網路與通信工程
二、指導教師
高大啟教授、邵志清教授、虞慧群教授、宋國新教授、顧春華教授等20多名正、副教授。
三、考試科目
1、全國聯考GCT
2、高等數學或計算機基礎(含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軟硬體基礎)
3、專業綜合(口試)
軟體工程領域(430113)
華東理工大學軟體工程領域與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技術領域等專業點交叉滲透,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具有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軟體工程領域繼承了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優勢,可以更好地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軟體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為我國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的具有系統分析、系統設計、項目管理、軟體質量保證等專門知識和經驗的軟體工程技術和具有工程項目組織和管理、團隊協作能力的軟體工程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本工程領域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承擔許多國家、部委和各大中型企業的科研項目,獲得3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進步獎。本領域研究生的培養,對於研究生指導,採用校企雙導師制度,校內導師定期與學生一起進行學術討論和研究,鼓勵學生將研究成果撰寫成學術論文發表,並組織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活躍學術氣氛;企業導師結合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研究生中,絕大多數已經稱為科研機構或企業的業務骨乾和技術帶頭人,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工程領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統一。培養學生具有寬廣的計算機領域特別是軟體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展動向,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項目組織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並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論文選題既注意理論價值,更重視實際應用價值,注重選取與實際應用意義的課題。大多數學生的畢業論文與實際科研項目結合在一起,許多選題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科研項目,以及部委或省市項目,還有相當的論文課題是企業實際項目。本工程領域與許多大中型企業有密切聯系,共同承擔科研項目,進行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合作。
一、研究方向
軟體開發方法
軟體項目管理
軟體質量保證
軟體工程環境
系統工程
二、指導教師
虞慧群教授、邵志清教授、高大啟教授、宋國新教授、顧春華教授等20多名正、副教授。
三、考試科目
1、全國聯考GCT
2、高等數學或計算機基礎(含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軟硬體基礎)
3、專業綜合(口試)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430109)
電子信息技術是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尖端學科,是國家重點建設與發展的一個領域,是現代科學的前沿專業之一。華東理工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就是為適應新世紀國家建設與發展而設置的一個厚基礎、寬口徑、適應性強的大電子信息類專業。涉及領域有電子、通信、信號信息處理、模式識別、智能控制、測試計量技術、儀器儀表及自動化裝置等。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電子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為我國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從事電子設備、智能控制設備、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系統的研究、設計、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工程領域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經驗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共有教授5名、副教授12名。有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多個博士/碩士點支撐,承擔許多部委、國防和大中型企業的科研項目。師資力量雄厚,導師組中有多名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指導教師;科研裝備先進,實驗設施優良,有電子與信息實驗中心以及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設立的大學實驗室作為專業領域實驗基地。本領域的研究生培養與企業需求密切結合,與大型國企中國紡織機械集團有合作培養人才計劃,為集團面向社會招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
本工程領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統一。培養學生獲得寬廣的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在工程應用中的最新發展動向,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項目組織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並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學生論文選題重視實際應用價值,注重選取具有應用背景的課題。大多數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與實際科研項目結合在一起。既有國家、部委和省市項目,還有企業實際項目。
一、研究方向:
1、信號與信息處理
2、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3、語音處理及人機交互
4、計算機通信網路及其安全技術
5、通信與測量系統
二、考試科目
1、全國聯考GCT
2、高等數學或計算機基礎(含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軟硬體基礎)
3、專業綜合(口試)
控制工程領域(430111)
華東理工大學控制工程領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批批准設立的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為企業培養高層次工程型、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從我國控制工程學科的實際出發,結合本校優勢,該領域包括了計算機控制、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系統工程等專業。
華東理工大學控制工程領域具有很強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工程開發實力。在本學科中建有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部)、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等,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包括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可以為控制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進一步深造提供後續服務。
幾十年來,我校堅持工程特色,發揮各學科交叉的優勢,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內化工、輕工、冶金、石油、能源、制葯等行業輸送了大量的技術人才。我校控制工程領域導師力量雄厚,有16名博士生導師,30多名碩士生導師,科研裝備先進,實驗設施優良,現承擔大量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及企業委託開發項目。我校控制工程領域為石油、化工、冶金等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近幾年獲得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多項。
為了加強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學校從各相關專業選擇了一批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功底和豐富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實踐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組成了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導師組,從而為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較寬知識面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本工程領域已在上海、江蘇、山東、廣東、遼寧、寧夏等地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培養了200餘名工程碩士。
一、研究方向:
1、工業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
2、企業綜合自動化
3、先進控制系統
4、系統工程(生產計劃與調度、現代物流工程、過程系統工程等)
5、工業過程狀態監測、故障檢測與診斷
6、 電氣自動化
7、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處理
8、計算機應用技術
二、指導教師
王行愚教授、黃道教授、俞金壽教授、顧幸生教授、錢鋒教授、侍洪波教授、凌志浩教授、牛玉剛教授、孫自強教授、鄒俊忠教授等30多名正、副教授
三、考試科目
1、全國聯考GCT
2、高等數學或自動控制技術基礎
3、專業綜合(口試)
C.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12月,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系、機電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市政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資源與環境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8個系以及基礎部、繼續教育學院和本科教學部。
專業設置 序號專業名稱學制科類1應用電子技術3理工2計算機應用技術3理工3計算機網路技術3文科4動漫設計與製作3藝術類5計算機多媒體技術3文科6通信技術3理工7市政工程技術3理科8道路橋梁工程技術3理科9工程造價3理科10工程監理3理科11給排水工程技術3理科12城市軌道交通技術3理科13港口與航道工程技術3理科14城市水利3理科15水文與水資源3文科16應用化工技術3理科17工業分析與檢驗3理科18城市水凈化技術3理科19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3理科20水利水電工程管理3文科/理科21建築裝飾工程技術3文科22建築工程技術3理科23建築鋼結構工程技術3理科24建築設備工程技術3理科25建築工程管理3文科/中職26藝術設計3藝術類27水利水電建築工程3理科28水利工程3理科29基礎工程技術3理科30工程測量與監理3理科31水利工程施工技術3理科32人力資源管理3文科33物流管理3文科34連鎖經營管理3文科35電子商務3文科36經濟管理3文科37物業管理3文科38房地產經營與估價3文科39輸變電工程技術3理科40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3理科41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3理科42電氣自動化技術3理科43新能源應用技術(光伏風能發電方向)3理科44機電一體化技術3理科45機械設計與製造3理科46機械製造與自動化3理科47數控技術3理科48模具設計與製造3理科49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3理科50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3文科51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3理科52水務管理3理科53物聯網應用技術3理科54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3理科 截至2015年12月,學院共有教師823人,其中專任教師590人,高級職稱195人,占教師總數的33.05%;專任中青年教師中接受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的307人,占專任教師的52.04%;「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的55.59%。 截至2014年,學院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專業帶頭人25人,省級教壇新秀6人;院級教學名師19人,院級教壇新秀19人,院級專業(學科)帶頭人60人,院級骨幹教師100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孫敬華
省級教學名師:李宗堯、陶有抗、趙向軍、張思梅
省級專業帶頭人:李興旺、孫敬華、宋天武、陳送財、丁亞明、畢守一、李宗堯、滿廣生、戴崇、汪永華、余承輝、張思梅、張勝峰、錢鋒、閆超君、藍旺英、曲恆緒、潘孝兵、何俊、陶家俊、魯雅琴、趙艷平、單啟兵賈芸、胡慨
省級教壇新秀:張思梅、戴崇、郭微、徐娜、張延、程玉 教學成果 截至2015年,學校建成國家級精品專業 1 個;國家級示範專業、教改試點專業、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項目共計 12個;省部級特色專業、示範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30 個,工程技術應用類專業達 90%以上;省級示範實訓中心2個。學校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1 門、省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21 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及 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3 門、校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85 門。
國家高職精品專業:水利水電建築工程
國家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國家級示範學院重點建設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利水電建築工程 、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 、物流管理、應用電子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電氣自動化 、工程造價 、應用電子技術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輸變電工程技術 、建築工程技術、工程監理
省級高職高專教育教改示範專業(精品專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省級示範實訓中心:網路技術實訓中心、數字媒體實訓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主持人級別1機械設計基礎孫敬華省級2工程CAD孫敬華省級3VB程序設計丁亞明省級4工程力學陳送財省級5高等數學潘凱省級6電工基礎宋天武省級7土力學畢守一省級8建築材料張思梅省級9給排水工程施工滿廣生省級10溝通與演講陳彪省級11數字電子產品的分析與製作曾獻芳省級12水工混凝土結構施工畢守一省級13水利工程概預算畢守一省級 14道路工程施工技術省級15 機械制圖省級16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省級17水利工程施工省級18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省級19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省級20職場綜合英語省級21結構與平法鋼筋算量省級22形象塑造與自我展示省級23JAVA 語言程序設計省級24辦公軟體實用技巧省級25信息安全基礎省級 學校榮譽
2004年在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首家獲得優秀等次,同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2005年、2006、2007年連續三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稱號。2010年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財政部 「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 項目建設驗收,成為全國 100 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
D. 網站建設與學會工作信息化——以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建設為例
錢鋒1 楊征2
(1.中國土地學會辦公室,北京,100035;2.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學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學會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學會的工作效率和生存能力也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本文以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建設為例,對如何利用網站建設促進學會工作信息化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網站建設;學會工作;會員管理;信息化
在Internet時代,學會向公眾展示的最迅捷渠道是互聯網,學會應在互聯網上有位置、有形象、有信息。因此,建立學會網站,利用網站發布學會活動信息,開展學會活動;通過網站加強與廣大會員的聯系與溝通,將大大有利於提高學會服務廣大會員的能力,擴大學會的社會影響,增加學會的吸引力。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建設的經驗就證明了這一點。
1 中國土地學會的網站建設
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從2004年11月開始籌備,2005年6月25日,也就是第15個全國土地日開通試運行。
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建設得到了國土資源系統有關領導、各省級土地學會、團體會員單位以及土地方面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首先制定出網站建設的規劃方案,對網站的目標、內容、功能、作用、使用方式進行了設計,力求做到定位準確、功能架構合理、內容充實。網站開通後,經過不斷發展和改進,內容越來越豐富,功能也不斷完善,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在中國土地學會領導和網站相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已初具規模,並不斷收到專家學者的稿件及網友留言,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平台。
網站現有數據1400餘條,其中,網站開通前存量信息有300 條,開通後一年半的時間里更新信息1100餘條。網站自2005年6月25日開通至2006年10月31日,共有25萬人次訪問了網站的96萬次頁面,其中2006年6月27日訪問數最多,達到1046人次;平均每天551人次訪問;平均每天2201個頁面被訪問(圖1)。做為一個專業的學術網站,中國土地學會網站對學會提高為會員服務水平、擴大學會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已取得可喜成績。
1.1 中國土地學會網站主要欄目及內容
網站共設置一級欄目19個,如:學會動態、學術交流、媒體熱點、學科建設、土地科普、教育培訓等;二級欄目有14個。
圖1 網站綜合分析圖
在中國土地學會網站中,除匯集學會以往活動的歷史資料外,還及時發布學會活動的即時信息,宣傳土地管理中的新觀點及有關土地科學方面的知識。通過網站實現學會的成果展示、會刊聯系,優化信息的流通渠道。與此相關欄目包括學會動態、媒體熱點、土地科普等。
(1)學會動態欄目:主要發布學會近期開展的各項活動的信息,目前已發布動態圖文信息70條;約1萬1千人訪問近2萬次頁面;平均每天有16人訪問。
(2)媒體熱點欄目:主要發布各處轉載的有關土地方面熱點問題,目前已發布動態信息400餘條;約3千人訪問近5 000次頁面。
(3)土地科普欄目:學會開展科普活動的內容及土地科普知識和小常識,目的在於提高公眾對土地科學的了解和關心程度。參與了「中國科協國際性全國性紀念日推廣宣傳活動」,與搜狐網科學頻道共同完成「全國土地日」專題製作,在搜狐網科學頻道和中國土地學會網上同時播出。
(4)學術交流欄目:主要發布學會舉辦的各種學術會議綜述;專家觀點,國內、國際間學術交流情況等。目前已發布動態圖文信息88 條,約4 萬人訪問了近8 萬次頁面;平均每天有62人訪問。
1.2 專題論壇
圍繞國土資源部的中心工作,以及社會上與土地管理有關的熱點問題,網站專門開辟了一些專題論壇,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發表觀點和看法,並開辟留言箱,反饋網民的意見和問題,由專家解答,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相關專題論壇包括如下內容。
(1)《物權法》論壇:為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徵求對《物權法(草案)》的意見和建議,學會於2005年7月18日起開設了物權法論壇,設置了網上調查、物權法(草案)摘要、名詞解釋、媒體聚焦、留言反饋等欄目。近300餘人參與了物權法的網上調查,效果良好。
(2)土地規劃論壇:為了配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學會開設了「土地規劃論壇」。對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有關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網上調查,同時就如何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問題,如何促進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問題,如何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問題,如何統籌區域土地利用問題,如何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問題,如何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中實現公眾參與問題,如何強化規劃管理保障措施問題等開展了網上討論。專題設置了領導講話和文件精神,網上調查,專家觀點、意見與建議,會議綜述,媒體聚焦,請您留言等欄目。論壇發布專家論文20餘篇,近200餘人參與了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網上調查。
(3)6.25論壇:連續開辦了4屆土地日論壇,發布土地專家論文81篇,其餘未發布的文章也在其他媒體上有刊登,論壇還開設了網民留言信箱,並及時反饋網民信息,同時發布各大媒體的相關信息。
(4)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系列活動:為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由中國土地學會和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發起,在6.25 前後開展了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系列活動,總結土地管理經驗,宣傳土地管理法規和政策,促進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活動期間學會網站與人民網房產頻道、國土資源新聞網等12家網站聯合全程直播了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座談會,並開設網上訪談、網上論壇、網上報道、圖片新聞等欄目,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5)網上直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土地節約利用:2006年9月17日,學會在2006中國科協年會12分會場舉辦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土地節約利用」為主題的第4單元會場。配合此次會議,學會網站做了網上直播,及時發布會議內容和相關視頻、圖片。
1.3 會員網上登記和管理系統
為了進一步提高會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為會員服務的能力,中國土地學會開發了中國土地學會會員登記和管理系統,以及中國土地學會個人會員資料庫,鏈接在網站會員天地欄目。中國土地學會會員登記和管理系統採用了B/S 結構,開發環境採用的是IIS+SQL SERVER+ASP,該系統基於角色許可權管理,具備了申請、統計、查詢、列印、修改個人資料等功能。通過網站進行會員登記、管理和服務,藉助互聯網開展會員登記和新會員發展工作,有效提高了資料庫中會員資料的准確性和實效性。
2 網站建設對學會工作的影響
根據中國土地學會的經驗,網站建設對學會工作有以下影響。
2.1 網站是宣傳學會形象、發布學會信息的窗口
學會網站的功能之一是能夠建立有效的學會形象宣傳、風采展示、會刊宣傳,打造學會形象。作為學會的網站,需要面向社會,服務於我國科技創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網站的建立可以使學會充分利用網路快捷、跨地域優勢進行信息傳遞,對學會的活動情況進行及時的報道,對促進學會開展學術研討、科普宣傳、教育培訓等活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學會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又為網站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2 網站是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廣闊平台
在網上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具有范圍廣、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並且不受時間、地點、人員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專題論壇、網上調查,通過與公眾和廣大會員的互動,形成學術沙龍。一方面增加了學會為會員服務的手段;另一方面增加學會網站的吸引力,擴大了學會的社會影響。
2.3 網站是學會進行組織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隨著學會網站的發展,網站的功能逐漸從樹立形象、發布信息過渡到使用網站來開展學會工作。建設工作型網站已經成為學會開展學術活動、組織建設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學會信息化工作的基礎。
通過在網站開展個人會員網上重新登記工作,將使會員資料庫的內容准確、完整,並可由會員本人及時更新、補充,具有一定時效性。而個人會員登記和管理系統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高效,將極大地提高會員組織管理的工作效率。利用網站中的個人會員登記和管理系統,可以初步實現會員登記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3 加強學會網站建設,促進學會工作信息化
學會工作的信息化,就是指在學會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學會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不斷地推廣和應用計算機、通信、網路等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智能技術,達到全面提高學會運行效率和生存發展能力的過程,也就是學會工作的計算機網路化。
實現學會工作信息化,要進一步加強學會網站的建設,提高學會網站的技術含量,不斷改善網站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就中國土地學會網站而言,還需對以下幾個方面功能進行改進和完善。
3.1 會員及組織工作管理功能
在基本完成個人會員網上重新登記工作和完善學會網站功能的基礎上,落實個人會員登記號制度,使學會能夠根據個人會員登記號對會員參加學術活動的情況、獲獎情況、參加分支機構活動情況以及個人會費繳納狀況進行統計和查詢,並通過獎勵積極參加學術活動的會員,提高會員參與學會活動的積極性。在健全會員資料庫的基礎上,創建學會的專家庫,逐步建立會員的多元結構,實現會員的分級管理。
3.2 作為信息交流和學術交流平台的功能
在網上發布的所有信息,其電子版存入網站信息庫,隨著時間推移,內容不斷增加,成為學會日常主要工作的資料庫,對學會檔案管理、數據統計、資料檢索等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網站將開發會議報名系統、論文提交系統、學會書刊發行系統等其他功能,進一步提高學會工作信息化水平。
3.3 網站互動功能
進一步開發網站的留言等互動功能,在服務會員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會員參與學會網站的建設,同時為土地科學的發展進言獻策。
3.4 會員服務功能
學會可通過網站向會員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並及時征詢會員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在學會網站上設立會員服務區,會員個人憑會員登記號登陸,該區能夠為會員提供豐富的信息和資料,為會員提供相互聯系和溝通的平台。此外,在會員登記和管理系統中增加對會員的留言查看功能、通知功能、文章著作檢索功能,提高為會員服務的能力。同時還為個人會員設置網頁、與團體會員單位網站建立鏈接,使網站真正成為網上土地科技工作者之家。
E. 錢鋒的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2006年,物理實驗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第1獲獎人。
2005年,《大學物理實驗》,國家精品課程,第1獲獎人。
2004年,《大學物理》,國家精品課程,第2獲獎人。
2005年,創建立體化、網路化、精品化的大學物理教學體系,
江蘇省高校教學成果特等獎,第2獲獎人。
2001年,創新實踐,構建工科大學物理(含實驗)課程新體系,
江蘇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第2獲獎人
1999年,寶鋼優秀教師獎。
1999年,物理實驗,江蘇省高校一類優秀課程獎,第2獲獎人。
1997年,流動亞相LB膜技術及裝置,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獲獎人
1997年,高分辨超薄有序抗蝕層及其刻蝕技術及裝置,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獲獎人
F. 錢鋒的主要成就
一直從事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先後主持完成了四十餘項國家、省部級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取得了多項創新性顯著、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在許多大型石化裝置上應用後,每年累計為企業創造了數億元直接經濟效益。
⒈ 2002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9篇,ISTP收錄14篇;
⒉ 作為第一發明人,已經授權9項、公開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了10項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⒊ 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40餘項科研成果,有23項研究成果通過了省部級鑒定(驗收),技術水平均達到國際先進(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每年為企業創造了2.8億余元利稅的直接經濟效益;
⒋ 先後獲得如下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5年中國專利優秀獎(第一發明人)
2006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4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4年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發明專利一等獎(第一發明人)
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1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4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4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4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⑴ Develop A Kinetic Model for Instrial Oxidation of P-xylene by RBF-PLS and CGA. AIChE J,2004,50⑹: 1169-1176.
⑵ The Feature-Preserving Map of High-Dimensional Complex Chemical Objects Using Non-Linear Map Integrated with Correlative Component Analysis.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2005,75⑴: 13-22.
⑶ 4-CBA Soft Sensor Based on Fuzzy CMAC Neural Network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5,13⑶: 437-440.
⑷ Optimization of PTA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Fuzzy GMDH Networks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611: 631-635 2005.
⑸ A Dissimil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sed Elman Network and Applications for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Ultrasonic Motor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telligent Systems Using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Advances in Soft Computing 41,2007,397-407.
⑹ Online Wavelet De-Nosing via a Moving Window,Acta Automatica Sinica,2007,33⑼: 897-901.
⑺ Fuzzy Fault Diagnosis System of MCFC. 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5,11⑴:72-74.
⑻ Robust tuning method for modified smith predictor.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7,18⑴:89-94.
⑼ 基於證據框架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在PTA生產中的應用. 化工學報. 2006,57⑺:1612-1616.
⑽ 基於自適應偏最小二乘回歸的初頂石腦油干點軟測量. 化工學報,2005,56⑻:1511-1515.
⑾ 基於徑向基函數的非線性嶺回歸方法及模擬研究. 系統模擬學報. 2006,18⑽:2738-2741.
⑿ Adaptive 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Based on Immune Network Regulatory Mechanism. Journal of Dong Hua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7,l24⑴:142-146.
⒀ The Applications of Prior-knowledge-bas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in PTA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5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Hangzhou,2004,vol⑷:3466-3470.
⒁ Fuzzy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 of Mcfc.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ICMLC 2005,Guangzhou,1493-1497.
⒂ An Expert System for Real-time Fault Diagno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TA Process,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Dalian,2006,vol⑺: 5623-5627.
⒃ Chaos-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Dalian,2006. vol⑵: 1563-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