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網路題
(1) 將IP 地址空間202.118.1.0/24 劃分為2 個子網,可以從主機位拿出1 位來劃分子網,剩餘的7 位用來表示主機號(27-2>120,滿足要求),所以兩個子網的子網掩碼都為: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即255.255.255.128;所劃分的兩個子網的網路地址分別為:
202.118.1.00000000 和202.118.1.10000000(為了理解方便我將最後一個位元組用二進製表示,這樣可以看清楚子網的劃分過程),即202.118.1. 0 和202.118.1.128。
綜上,劃分結果為:
子網1:202.118.1.0,子網掩碼為:255.255.255.128;
子網2:202.118.1.128,子網掩碼為:255.255.255.128。
或者寫成:
子網1:202.118.1.0/25;
子網2:202.118.1.128/25。
(2) 下面分2 種情況:
(a) 假設子網1 分配給區域網1,子網2 分配給區域網2;路由器R1 到區域網1 和區域網
2 是直接交付的,所以下一跳IP 地址可以不寫(打一橫即可),介面分別是從E1、E2轉發出去;路由器R1 到域名伺服器是屬於特定的路由,所以子網掩碼應該為255.255.255.255(只有和全1 的子網掩碼相與之後才能100%保證和目的網路地址一樣,從而選擇該特定路由),而路由器R1 到域名伺服器應該通過介面L0 轉發出去,下一跳IP 地址應該是路由器R2 的L0 介面,即IP 地址為202.118.2.2;路由器R1 到互聯網屬於默認路由(記住就好,課本127 頁),而前面我們已經提醒過,默認路由的目的網路IP 地址和子
網掩碼都是0.0.0.0,而路由器R1 到互聯網應該通過介面L0 轉發出去,下一跳IP 地址應該是路由器R2 的L0 介面,即IP 地址為202.118.2.2,故詳細答案見下表:
目的網路地址子網掩碼下一跳IP 地址介面
202.118.1.0 255.255.255.128 — E1
202.118.1.128 255.255.255.128 — E2
202.118.3.2 255.255.255.255 202.118.2.2 L0
0.0.0.0 0.0.0.0 202.118.2.2 L0
(b) 假設子網1 分配給區域網2,子網2 分配給區域網1;中間過程幾乎一樣,答案請看下錶:
目的網路地址子網掩碼下一跳IP 地址介面
202.118.1.128 255.255.255.128 — E1
202.118.1.0 255.255.255.128 — E2
202.118.3.2 255.255.255.255 202.118.2.2 L0
0.0.0.0 0.0.0.0 202.118.2.2 L0
(3) 首先將202.118.1.0/25 與202.118.1.128/25 聚合,聚合的地址為:202.118.1.0/24(只有前面24 位一樣),顯然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故路由器R2 經過介面L0,下一跳為路由器R1 的介面L0,IP 地址為:202.118.2.1,所以路由表項如下表所示:
目的網路地址子網掩碼下一跳IP 地址介面
202.118.1.0 255.255.255.0 202.118.2.1 L0
B. 幫忙解答下這個計算機網路的題目,謝了
方法:用對應分組的IP地址同上面每組路由表的子網掩碼按位作與運算,結果與每組的網路號相比較,匹配的,則分組從該路由表項對應的出口轉發;沒有匹配項,則走預設路由。
(1)128.96.39.10
128.96.39.10^255.255.255.128=128.96.39.0 所以,匹配第一項,分組走介面0轉發
(2)128.96.40.12
128.96.40.12^255.255.255.128=128.96.40.0 所以,匹配第三項,分組走R2轉發
(3)128.96.40.151
128.96.40.151^255.255.255.128=128.96.40.128 沒有匹配項,走預設路由,分組走R4轉發
(4)192.4.153.17
192.4.153.17^255.255.255.192=192.4.153.0 所以,匹配第三項,分組走R3轉發
(5)192.4.153.90
192.4.153.90^255.255.255.192=192.4.153.64 沒有匹配項,走預設路由,分組走R4轉發
C. 請教一道關於計算機網路RIP的題目
更新後的為:
目的網路 距離 下一跳路由器
NET1 3 R4
NET2 2 R2
NET3 2 R3
NET4 5 R8
NET5 1 直連
D. 關於一道【計算機網路】中路由器的題目,求助
(1)M0
(2)R2
(3)R4
(4)R3
(5)R4
解釋:
根據路由表得出:
網路范圍在:
開始IP地址: 結束IP地址:
128.96.39.0/25 128.96.39.127/25 下跳為M0
128.96.39.128/25 128.96.39.254/25 下跳為M1
128.96.40.0/25 128.96.40.127/25 下跳為R2
192.4.153.0/26 192.4.153.63/26 下跳為R3
默認 下跳為R4
128.96.39.10在128.96.39.0/25----128.96.39.127/25范圍內所以下跳為M0
128.96.40.12在128.96.40.0/25----128.96.40.127/25范圍內所以下跳為R2
128.96.40.151不在任何范圍內,所以只能走默認,下跳為R4
192.4.153.17在192.4.153.0/26----192.4.153.63/26范圍內所以下跳為R3
192.4.163.90不在任何范圍內,所以只能走默認,下跳為R4
全部手工輸出,請參考。
E. 2016年4月《計算機網路原理》試卷解釋49題的答案n2、n9的距離和下一個路由器是c的原因
收到C發來的路由表後:
新路由表不包含N1項,所以N1項不變;
包含N2項,且下一跳路由器相同,所以按新參數項更新距離;
舊路由表沒有N3項,所以新建N3項;
包含N6項,下一跳路由器不同且新距離+1小於舊距離,則更新N6項,下一跳到C,距離為4+1=5;
包含N8項,下一跳路由器不同且新距離+1大於等於舊距離,則不更新N8項;
包含N9項,下一跳路由器不同且新距離+1大於舊距離,則不更新N9項;
F. 計算機網路的一道題目,蠻急的
答案
A的路由表中的目的網路N2、N3都要經過C,而C中的路由信息N2距離5,N3無法到達,因此A中路由表修改目的網路N2的距離為6,網路N3不可達,刪除N3;由於c中路由信息N1距離為2,N4為6,即A經C到達N1/N4的距離為3/7,比較A中N1/N4的距離5/5,更新A的路由表 N1 3 C,保留N4項,N5無更新也保留
G. 計算機網路原理怎麼由路由表計算下一跳
N1 6 E 原路由表不存在該路由條目,收到更新,需添加進去,跳數+1
N2 3 D 原路由表存在去往N2網段的路由條目,但原距離3=2+1現路由距離,距離相等,不更新
N4 4 E 原路由表存在去往N4網段的路由條目,且原距離4<16+1現路由距離,不更新路由條目
N5 3 E 原路由表不存在該路由條目,收到更新,需添加進去,跳數+1
N6 4 E 原路由表存在去往N6網段的路由條目,但原距離5>3+1現路由距離,我們選近的走,因此替換原路由條目,跳數+1
跳數+1是因為,我們路由器收到鄰居路由器更新後,需要加上到鄰居路由器這一跳的距離,且下一跳為鄰居路由器。
H. 計算機網路題目:在互聯網的路由器中,其路由表
1、
路由表中的條目是以一個網段為目的的,也就是說多個地址可能只對應一個條目,所以A不對。
現在互聯網中各種路由協議選路方法不同,但都是自己選擇將數據包/幀傳給哪個下一條路由器,由下一跳路由器再去做路由決策,所以B不對。
C的說法也有問題,但已經是最好的答案了。因為路徑肯定是下一跳路由器某個介面的IP地址。
D說法含糊不清。
綜述,選C。
2、
TCP是可靠的傳輸機制,主要特點就是面向連接,也是端到端的傳輸層協議,所以A對。
IP用來傳輸數據,設計它的特點就是效率高,轉發快,而不考慮可靠性,可靠性一般由上層保證,IP只對自己的報頭進行校驗。所以B錯。
UDP是傳輸層協議,和TCP一樣屬於端到端協議,只是無連接沒有可靠性。
D錯。
綜述,選A。
3、
典型的電路交換就是傳統電話網,一條會話會獨佔一條物理鏈路,所以一定是從源到目的的同一路經。A錯。
使用數據報的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逐個發送出去,到達目的地時需要進行排序重組,也就是說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可以由不同的傳輸路徑通過通信子網。所以B對。
報文交換也是數據報的儲存轉發,但不分組,對比數據報分組交換可知,C錯。
而虛電路的分組交換顧名思義就是通信前預先建立一條虛電路,分組後的數據報會沿此虛電路傳輸,因此不會走其他路徑。D錯。
綜述,選B。
I. 計算機網路題目,急求過程
首先,B的路由條目N2 2 C和C的路由條目N2 1,即B->C->N2=2,C->N2=1。可以推出B->C=1;
則B路由表更新為:
目的網路 距離 下一跳路由器
N1 3 C
N2 2 C
N3 1 F
N4 5 G
N5 3 C
N6 1 C
N7 4 C
J. 2011年4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 路由表更新題目解答
分析:
路由器B的新學習到的路由項為:
網路 距離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1、我們從這題無法判斷哪些網路跟路由器B直接連接,但是如果學習到的路由表項目如果有B直接連接的,那麼就直接跳過。
2、根據最短距離的原則,在原來B的路由表中,出現重復的網路有:
N2 、N6 、 N8 、N9那麼比原來短的,或者差不多的有:
N6、N8
3、根據學習的原則沒有的項目為:N3,N3直接加入到B的路由表項
4、路徑更新:因為N6在原來的項目中距離為8,下一條為F路由器,現在C通告的為4,比原來的好,那麼實際B經過C到達N6的路徑為4+1=5(需要經過C為一跳)所以N6 更新為 N6 5 C
同理,N8計算過後,發現跟原來的一樣3+1 =4 所以不需要更新這個項目。
最後N3 新增 距離為8+1=9 最後的路由項為 N3 9 C
是否完了?還沒,我們看看原來B的路由表:其中: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2 2 C
N7 5 C
這個時候發現N2、N7原來是從C學習的,而C新發來的數據沒有N7,表示這時候可能N7已經不可達了,那麼需要從B中將N7刪除掉,另外N2的網路通告盡管比舊表的路徑低(差),但是因為發生了變化,所以只能更新(刷新)此時N2 的路徑為:4+1=5
所以最後的表項為: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1 7 A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E
N9 4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