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器網路考試卷
擴展閱讀
電腦黑屏了就一直重啟 2025-07-18 21:52:10
卡機電腦黑屏 2025-07-18 21:26:15

無線感測器網路考試卷

發布時間: 2022-06-04 02:36:44

A. 試述無線電感測網路在某一領域的應用,與其他信息探測系統和網路比較,無線感測網路有哪些優勢

摘要 你好很榮幸幫你解答--

B. 物聯網無線感測網路怎樣定位試題

主要特點大規模為了獲取精確信息,在監測區域通常部署大量感測器節點,可能達到成千上萬,甚至更多。感測器網路的大規模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感測器節點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區域內,如在原始大森林採用感測器網路進行森林防火和環境監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測器節點;另一方面,感測器節點部署很密集,在面積較小的空間內,密集部署了大量的感測器節點。感測器網路的大規模性具有如下優點:通過不同空間視角獲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過分布式處理大量的採集信息能夠提高監測的精確度,降低對單個節點感測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餘節點的存在,使得系統具有很強的容錯性能;大量節點能夠增大覆蓋的監測區域,減少洞穴或者盲區。自組織在感測器網路應用中,通常情況下感測器節點被放置在沒有基礎結構的地方,感測器節點的位置不能預先精確設定,節點之間的相互鄰居關系預先也不知道,如通過飛機播撒大量感測器節點到面積廣闊的原始森林中,或隨意放置到人不可到達或危險的區域。這樣就要求感測器節點具有自組織的能力,能夠自動進行配置和管理,通過拓撲控制機制和網路協議自動形成轉發監測數據的多跳無線網路系統。在感測器網路使用過程中,部分感測器節點由於能量耗盡或環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節點為了彌補失效節點、增加監測精度而補充到網路中,這樣在感測器網路中的節點個數就動態地增加或減少,從而使網路的拓撲結構隨之動態地變化。感測器網路的自組織性要能夠適應這種網路拓撲結構的動態變化。動態性感測器網路的拓撲結構可能因為下列因素而改變:①環境因素或電能耗盡造成的感測器節點故障或失效;②環境條件變化可能造成無線通信鏈路帶寬變化,甚至時斷時通;③感測器網路的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動性;④新節點的加入。這就要求感測器網路系統要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具有動態的系統可重構性。可靠性WSN特別適合部署在惡劣環境或人類不宜到達的區域,節點可能工作在露天環境中,遭受日曬、風吹、雨淋,甚至遭到人或動物的破壞。感測器節點往往採用隨機部署,如通過飛機撒播或發射炮彈到指定區域進行部署。這些都要求感測器節點非常堅固,不易損壞,適應各種惡劣環境條件。

C. 什麼是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無線傳輸功能,常見的無線傳輸網路有RFID、ZigBee、紅外、藍牙、GPRS、4G、2G、Wi-Fi、NB-IoT。
與傳統有線網路相比,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特點,主要的要求有: 低能耗、低成本、通用性、網路拓撲、安全、實時性、以數據為中心等。

D. 關於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的描述,以下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1.第一階段:傳統的感測器系統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紀 70年代,這期間感測器節點只用於探測數據流,沒有計算能力,感測器節點之間不能通信。
2.第二階段:感測器節點集成化 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這期間微型化的感測器節點具備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
3.第三階段:多跳自由網 第三階段是21世紀初至今,這一階段網路傳輸自組織、多跳,節點設計低功耗。應用不僅局限於軍事領域,在其他領域更是獲得了很好的應用。

E. 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綜合了感測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採集網路分布區域內的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獲得詳盡而准確的信息。傳送到需要這些信息的用戶。它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路系統。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感測器網路的三要素。
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為當今信息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涉及到許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很多,比如:網路拓撲控制、網路協議、網路安全、時間同步、定位技術、數據融合、數據管理、無線通信技術等方面,同時還要考慮感測器的電源和節能等問題。
所謂部署問題,就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適當的策略布置感測器節點以滿足某種特定的需求。優化節點數目和節點分布形式,高效利用有限的感測器網路資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網路能耗,均是節點部署時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路的覆蓋問題、連通問題和能耗問題3個方面。
基於節點部署方式的覆蓋:1)確定性覆蓋2)自組織覆蓋
基於網格的覆蓋:1)方形網格2)菱形網格
被監測目標狀態的覆蓋:1)靜態目標覆蓋2)動態目標覆蓋
連通問題可描述為在感測器節點能量有限,感知、通信和計算能力受限的情況下,採用一定的策略(通常設計有效的演算法)在目標區域中部署感測器節點,使得網路中的各個活躍節點之間能夠通過一跳或多跳方式進行通信。連通問題涉及到節點通信距離和通信范圍的概念。連通問題分為兩類:純連通與路由連通。
覆蓋中的節能對於覆蓋問題,通常採用節點集輪換機制來調度節點的活躍/休眠時間。連通中的節能針對連通問題,也可採用節點集輪換機制與調整節點通信距離的方法。而文獻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從節約網路能量和平衡節點剩餘能量的角度進行路由協議的研究。

F. 無線感測器網路 畢業設計求助

基於農業環境無線感測器網路性能評估
[摘要]隨著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通過實際感測器節點建立網路進行網路測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綜合大量無線感測器網路性能研究的技術文獻和最新研究結果,提出對農業環境WSN網路性能參數。
[關鍵詞]無線感測器網路 性能測試 部署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技術的成熟,以應用為背景,基於WSN的試驗越來越多地涌現出來,WSN正處於從研究到應用的過渡階段。對WSN網路性能的分析與評價是網路節點與部署的前提,對WSN網路性能進行分析,評價,獲得網路性能的總體情況,可以評估,鑒定和驗收一個現有網路;對一個新的待建設網路,其方案的論證也極大地依賴於如何分析和評價網路的性能。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tongxixue/144844137.html

基於TinyOS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農業環境監測系統設計
摘要:針對傳統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的局限性,設計了一種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給出了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的體系結構,重點設計了使用MSP4300和CC2420晶元的感測器節點硬體結構和基於TinyOS操作系統構架的軟體流程,系統可以對目標監測區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農業環境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可靠傳輸。解決了傳統農業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為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於農業環境監測做出探索性研究。
關鍵詞:無線感測器網路;TinyOS;精準農業;環境監測
准確實時的信息供給是精準農業的必須前提,精準農業的實現首先在於認識農田內農作物生長環境和生長情況的差異,而這必須依賴於各種先進的感測器,如大氣溫度、大氣濕度、風速、太陽輻射、作物生長情況、作物產量等各種類型感測器。如何將這些感測器採集的信息及時准確地收集,為農業專家提供決策並制定農田變數作業處方的主要數據源和參數,一直是一個難題。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採用無線公共網路和無線網路等無線通訊方式進行農、林、牧業的遠程監測的研究。這些無線通信技術的優勢是傳輸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遠距離傳輸,但都存在功耗高、時延長、通信費用高等因素制約,使其很難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環境監測中。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tongxixue/144720547.html

無線感測器網路在農作物環境信息監測中的應用
摘 要:感測器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工業、軍事等方面。由感測器節點構成的無線網路也已經成為現今研究的熱門問題。無線感測器網路在農業中尤其是在農作物信息檢測中的運用是將智能化、自動化應用於農業中的最好的手段之一,而選擇良好的協議標准也將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協議;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物信息
1 引言
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對於網路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寬廣,而集感測器技術、微機電系統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於一體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就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科學研究領域,對於其網路所分布的區域內的各種環境和檢測對象的信息能夠進行實吋的監控、感知和採集,並且將這些信息先進行處理,然後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給監控主機或者需要使用這些信息的用戶。正是因為這種廣泛的用途,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在眾多領域如農業、軍事、智能家居、森林保護等方面有著實際的用途和研究價值。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tongxixue/14454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