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通信網路有哪些技術
擴展閱讀
為什麼網站里有廣告 2025-07-21 03:26:18
做平板電腦的筆叫什麼 2025-07-21 03:19:20
網路安全家長群宣傳 2025-07-21 03:19:16

無線通信網路有哪些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6-13 21:43:47

㈠ 目前最常見的」無線通信傳輸技術「有哪些

有WiDi,WHDI,WiHD,UWB,SmartAir等SmartAir技術是目前通信業界唯一的單天線模式千兆級無線高速傳輸技術。其採用多頻帶OFDM空口技術,TDMA的低延時調度技術,以及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自適應調制編碼AMC和混合自動重傳HARQ等高級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到達1Gbps的傳輸速率。工作在3.1GHz~10.6GHz頻段,500MHz帶寬通道,符合FCC頻譜規定,范圍是20米之內,可穿透空心牆,並且延遲小於1ms。SmartAir具有高帶寬,低成本,低功耗,低延時,低輻射等顯著優勢,適合無線高清視頻,多媒體網路和手持設備的高速互聯。SmartAir可以實現和USB3.0匹配的高速傳輸,用單天線和單晶元便可實現千兆傳輸。作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一個突破口,高清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三屏合一」的需求代表了未來家庭無線互聯的趨勢。各便攜設備之間的高速信息共享也正成為用戶的緊迫需求。速率高達1Gbps的SmartAir技術支持消費者輕松構建家庭多媒體無線互連娛樂中心,即通過無線的方式將各種高清信源終端(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機頂盒等)的視頻內容呈現到投影儀或高清電視等設備上

㈡ 無線通信有哪些技術

有WiDi ,WHDI,WiHD,UWB,SmartAir等

SmartAir技術是目前通信業界唯一的單天線模式千兆級無線高速傳輸技術。其採用多頻帶OFDM空口技術,TDMA的低延時調度技術,以及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自適應調制編碼AMC和混合自動重傳HARQ等高級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到達1Gbps的傳輸速率。工作在3.1GHz~10.6GHz頻段,500MHz帶寬通道,符合FCC頻譜規定,范圍是20米之內,可穿透空心牆,並且延遲小於1ms。

SmartAir具有高帶寬,低成本,低功耗,低延時,低輻射等顯著優勢,適合無線高清視頻,多媒體網路和手持設備的高速互聯。SmartAir可以實現和USB3.0 匹配的高速傳輸,用單天線和單晶元便可實現千兆傳輸。
作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一個突破口,高清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 「三屏合一」的需求代表了未來家庭無線互聯的趨勢。各便攜設備之間的高速信息共享也正成為用戶的緊迫需求。

速率高達1Gbps的SmartAir技術支持消費者輕松構建家庭多媒體無線互連娛樂中心,即通過無線的方式將各種高清信源終端(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機頂盒等)的視頻內容呈現到投影儀或高清電視等設備上

㈢ 無線通信網路有哪些技術

當前流行的無線通信技術有Bluetooth、CDMA2000、GSM、Infrared(IR)、ISM、RFID、UMTS/3GPPw/HSDPA、UWB、WiMAXWi-Fi和ZigBee。
各種無線通信技術的適用頻段、調制方式、最大作用距離、數據率和應用領域。這些無線通信技術的作用距離與數據率的關系,數據率越高,作用距離就越短。可用網路技術擴展作用距離而仍然保持數據率。

㈣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關鍵技術1:高頻段傳輸。
移動通信傳統工作頻段主要集中在 3GHz 以下,這使得頻譜資源十分擁擠,而在高頻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頻段)可用頻譜資源豐富,能夠有效緩解頻譜資源緊張的現狀,可以實現極高速短距離通信,支持 5G 容量和傳輸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關鍵技術2:新型多天線傳輸。
多天線技術經歷了從無源到有源,從二維(2D)到三維(3D),從高階 MIMO 到大規模陣列的發展,將有望實現頻譜效率提升數十倍甚至更高,是目前 5G 技術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關鍵技術3:同時同頻全雙工。
最近幾年,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吸引了業界的注意力。利用該技術,在相同的頻譜上,通信的收發雙方同時發射和接收信號,與傳統的 TDD 和 FDD 雙工方式相比,從理論上可使空口頻譜效率提高1倍。
關鍵技術4:D2D。
傳統的蜂窩通信系統的組網方式是以基站為中心實現小區覆蓋,而基站及中繼站無法移動,其網路結構在靈活度上有一定的限制。
關鍵技術5:密集網路。
在未來的 5G 通信中,無線通信網路正朝著網路多元化、寬頻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演進。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數據流量將出現井噴式的增長。
關鍵技術6:新型網路架構。
目前,LTE 接入網採用網路扁平化架構,減小了系統時延,降低了建網成本和維護成本。未來5G 可能採用 C-RAN 接入網架構。

㈤ 無線通信技術分為哪些種類

,一點到多點微波通信系統,微波蜂窩的無線本地接入系統(phs、pas、pacs、dect)等。短距離之內的接入技術主要有藍牙(blue tooth)、紅外線、dect、ieee802.11和共享無線接入協議(swap)/homerf等系統。繼廣域網(wan、wind、area network或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之後,最近人們又提出了「無線個域網」(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這一新概念將小范圍應用提升至網路理論的高度。在短短的時間,wpan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新熱點,wpan的研究組成立不到1上,就演變為ieee的專門工作組ieee802.5(即wpan working group,於1999年3月成立),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

比較而言,blue tooth系統更具有代表性,它正根據wpan的概念向前發展。事實上,blue tooth和wpan的概念相輔相成,blue tooth已經是wpan的一個雛形。從它最初由ericsson,ibm,inter,nokia和toshiba公司作為原始發起組織而推出,1年多時間已吸引了近2000個國際上有影響的公司參與。1999年底,美國的4家公司3com,lucent,microsoft和motorola,與上述5公司一樣作為blue tooth的發起組織,使它在與swap、ieee802.11等類似應用標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前景更加明朗。為了推動blue tooth的發展,blue tooth的標準是非專利的,blue tooth已成為目前通信領域的一個新熱點,預計不遠的將來就可成為小范圍無線多媒體通信的國際標准。總之,無線通信技術前景一片光明。

㈥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華為Hlilink協議、wifi(IEEE802.11協議)、Mesh、藍牙、ZigBee/802.15.4協議、Thread/802.15.4協議、Z—Wave、NFC、UWB、LiFi等10大類。

各自特點如下:

1、華為Hlilink協議

兼容性好,能自動發現設備並一鍵鏈接。

2、WIFI(IEEE802.11協議)

IEEE802.11適用在區域環境下,如需要自由行動支援的辦公室,能使用無線傳輸節省辦公室成本;只需要架設一個基地台,以及在這個區域內的電子產品都安裝網路卡,利用IEEE802.11無線傳輸技術,在沒有任何連接線的情況下,資料在室內傳輸距離可達100公尺(無障礙可達300公尺)。

3、Mesh

網路部署快,穩定性好,但有一定延遲性,網路容量有限。

4、藍牙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低功率、低成本的無線通訊標准,以取代紅外線傳輸距離過短、不具穿透性等問題。藍牙的發展計劃中,是將其定位為低功率、涵蓋范圍小的跳頻RF系統,其設計適用於連結電腦與電腦、電腦與周邊以及電腦與其他行動數據裝置,如行動電話、呼叫器、PDA等。

5、ZigBee/802.15.4協議

安全性高,功耗低,組網能力強,容量大,但成本高,抗干擾性差,通信距離短。

6、Thread/802.15.4協議

傳輸安全,可靠性高,兼容性好,未來發展潛力很大。

7、Z—Wave協議

結構簡單,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但標准不開放。

8、NFC

近場通信,與藍牙技術類似,但傳輸速率和距離沒有藍牙快和遠,功耗和成本低,保密性好,適用於移動支付和消費類電子。

9、UWB

抗干擾性強,速率高,帶寬大,功率小,功耗低,但目前標准化爭議大,發展也因此收到限制。

10、LiFi

LiFi是用可見光來實現無線通信,即利用電信號控制發光二極體(LED)發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閃爍信號來傳輸信息。且不會產生電磁干擾。

㈦ 無線個域網、無線區域網和無線廣域網分別包含哪些無線通信技術

摘要:無線通信技術自身有很多優點,成本較低,無線通信技術不必建立物理線路,更不用大量的人力去鋪設電纜,而且無線通信技術不受工業環境的限制,對抗環境的變化能力較強,故障診斷也較為容易,相對於傳統的有線通信的設置與維修,無線網路的維修可以通過遠程診斷完成,更加便捷;擴展性強,當網路需要擴展時,無線通信不需要擴展布線;靈活性強,無線網路不受環境地形等限制,而且在使用環境發生變化時,無線網路只需要做很少的調整,就能適應新環境的要求。

無線通信(數據)傳輸方式及技術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無線通信技術自身有很多優點,成本較低,無線通信技術不必建立物理線路,更不用大量的人力去鋪設電纜,而且無線通信技術不受工業環境的限制,對抗環境的變化能力較強,故障診斷也較為容易,相對於傳統的有線通信的設置與維修,無線網路的維修可以通過遠程診斷完成,更加便捷;擴展性強,當網路需要擴展時,無線通信不需要擴展布線;靈活性強,無線網路不受環境地形等限制,而且在使用環境發生變化時,無線網路只需要做很少的調整,就能適應新環境的要求。

各種主流無線通信技術
常見的無線通信(數據)傳輸方式及技術分為兩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和「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

1、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短(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指通信雙方通過無線電波傳輸數據,並且傳輸距離在較近的范圍內,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及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標准有:Zig-Bee、藍牙(Bluetooth)、無線寬頻(Wi-Fi)、超寬頻(UWB)和近場通信(NFC)。

(1)Zig-Bee:Zig-Bee是基於IEEE802.15.4標准而建立的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Zig-Bee來源於蜜蜂群的通信方式,由於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來與同伴確定食物源的方向、位置和距離等信息,從而構成了蜂群的通信網路。其特點是距離近,其通常傳輸距離是10-100m;低功耗,在低耗電待機模式下,2節5號干電池可支持1個終端工作6-24個月,甚至更長;其成本,Zig-Bee免協議費,晶元價格便宜;低速率,通Zig-Bee常工作在20-250kbps的較低速率;短時延,Zig-Bee的響應速度較快等。主要適用於家庭和樓宇控制、工業現場自動化控制、農業信息收集與控制、公共場所信息檢測與控制、智能型標簽等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

(2)藍牙(Bluetooth):能夠在10米的半徑范圍內實現點對點或一點對多點的無線數據和聲音傳輸,其數據傳輸帶寬可達1Mbps通訊介質為頻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間的電磁波。藍牙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區域網絡中各類數據及語音設備,如PC、撥號網路、筆記本電腦、列印機、傳真機、數碼相機、行動電話和高品質耳機等,實現各類設備之間隨時隨地進行通信。

藍牙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無線辦公環境、汽車工業、信息家電、醫療設備以及學校教育和工廠自動控制等領域,藍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晶元大小和價格較高;抗干擾能力較弱。

(3)無線寬頻(Wi-Fi):它是一種基於802.11協議的無線區域網接入技術。(Wi-Fi)技術突出的優勢在於它有較廣的區域網覆蓋范圍,其覆蓋半徑可達100米左右,相比於藍牙技術,(Wi-Fi)覆蓋范圍較廣;傳輸速度非常快,其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mbps(802.11b)或者54mbps(802.11.a),適合高速數據傳輸的業務;無須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在一些人員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車站、汽車站、商場、機場、圖書館、校園等地方設置『熱點』,可以通過高速線路將網際網路接入上述場所。用戶只需要將支持無線網路的終端設備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網際網路;健康安全,具有WiFi功能的產品發射功率不超過100毫瓦,實際發射功率約60-70毫瓦,與手機、手持式對講機等通訊設備相比,WiFi產品的輻射更小。

(4)超寬頻(UWB):UWB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其傳輸距離通常在10M以內,使用1GHz以上帶寬,通信速度可以達到幾百兆bit/s以上,UWB的工作頻段范圍從3.1GHz到10.6GHz,最小工作頻寬為500MHz。

其主要特點是:傳輸速率高;發射功率低,功耗小;保密性強;UWB通信採用調時序列,能夠抗多徑衰落;UWB所需要的射頻和微波器件很少,可以減小系統的復雜性。由於系UWB統佔用的帶寬很高,UWB系統可能會干擾現有其他無線通信系統。UWB主要應用在高解析度"較小范圍"能夠穿透牆壁"地面等障礙物的雷達和圖像系統中。

這種裝置可以用來檢查樓房、橋梁、道路等工程的混凝土和瀝青結構中的缺陷,以及定位地下電纜及其它管線的故障位置,也可用於疾病診斷。另外,在救援、治安防範、消防及醫療、醫學圖像處理等領域都大有用途。

㈧ 物聯網的無線通信技術根據距離可以分為哪四個網路

你好,首先物聯網的特性決定了其必須採用自組網的模式,也就是mesh或者ad hoc、zigbee,其中zigbee傳輸速率低,耗電低、傳輸距離短(100米左右,大功率可達500-1000米)主要用於終端感測器數據傳輸,mesh和ad hoc主要用於大數據傳輸,區別在於mesh偏向臨時固定,adhoc偏向移動

mesh和ad hoc 根據無線調制方式來看,國內目前主要用的是wifi mesh(例如strix的mesh設備)和cofdm mesh(例如winet無線智能寬頻網路),前者利用的是wifi技術速率可達幾百兆,頻率主要用2.4G和5.8G,使用全向天線距離大概3-5公里。cofdm調制的mesh速率大概幾十兆,特點是傳輸速率比較穩定、延遲小,適合傳輸視頻以及實時性較高的數據,使用全向天線距離大概5-10km

除了以上無線通信技術以外,還有gps定位、rfid射頻識別等無線通信技術

㈨ 無線通信有哪些方向

目前在物聯網應用服務中使用較廣泛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藍牙(Bluetooth),無線區域網802.11(Wi-Fi)和ZigBee技術。同時也誕生出還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近距無線技術標准,它們分別是:短距通信(NFC)、超寬頻(Ultra WideBand)、GPS、WiMedia、無線1394與DECT等。

藍牙技術: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結合起來,使各種設備在沒有電線或電纜相互連接的情況下,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相互連接通信或功能性操作。其傳輸頻段為全球公眾通用的2.4GHz ISM頻段,提供最高24Mbps的傳輸速率和300m的傳輸離。

Wi-Fi技術:一種無線通信協議,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於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Wi-Fi速率最高可達11Mb/s。雖然在數據安全性方面比藍牙技術要差一些,但在普通用戶的覆蓋范圍方面卻略勝一籌,因為wifi無線通信技術可以接入互聯網路。

ZigBee技術:主要應用在近距離范圍之內並且數據傳輸速率不高的各種電子設備之間。 ZigBee可以說是藍牙的同宗兄弟,應用跳頻技術,也使用2.4 GHz波段。與藍牙技術相比較,ZigBee傳輸速率較慢、使用更簡單、它所具有的優勢是可以比藍牙更好地支持消費電子、游戲、儀器和家庭樓宇自動化應用。人們將ZigBee技術用於感測器網路、工業監控、家庭監控、安全系統和玩具等領域。

IrDA技術:一種利用紅外線進行點對點通信的技術,是第一個實現無線個人區域網(PAN)的技術。 IrDA的優點主要集中在無需申請頻率的使用權,所以紅外通信成本費用較低。並且還具有移動通信所需的小體積、低功耗、連接更方便、簡單易用的特點。另外,紅外線發射角度幅度較小,傳輸安全性相對較高。

NFC技術:由NOKIA、Philips、和Sony主推的一種類似於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的近距離無線通訊的技術標准。和RFID不同,NFC則採用了雙向的識別和連接。在20cm以內工作於13.56MHz頻率范圍。

UWB技術:超寬頻技術UWB(Ultra Wideband)是一種無線載波通信技術,它不採用正弦載波,而是利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因此其所佔的頻譜范圍較寬。 UWB可以利用低復雜度、低功耗發射/接收機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