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電力無線專網網路運行分析報告
擴展閱讀
為什麼網站里有廣告 2025-07-21 03:26:18
做平板電腦的筆叫什麼 2025-07-21 03:19:20
網路安全家長群宣傳 2025-07-21 03:19:16

電力無線專網網路運行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6-14 04:38:36

如何保障電力行業無線辦公專網的安全性

銳捷網路電力能源安全辦公方案採用安全雷達無線入侵檢測與防禦技術,可以實現業務7x24小時、360度全方位掃描無線射頻環境,並對掃描結果進行智能分析,分類出不同安全威脅類型的信號,用以執行不同的威脅防禦策略,並且能夠定位到攻擊信號所處的位置和人,讓業務數據的安全可控。

Ⅱ 現在電力系統建設無線專網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了,無線專網布局中一般會遇到什麼問題

無線專網輸入的既有220V交流電,還有220V/110V直流操作電源的直流電。這在電源選擇上就要非常注意了,你可以聯系一下維諦技術,有一款專為電力無線專網建設研發的新型電源,把你們的實際情況說說,好好咨詢一下,聯系方式去他們官網找找。

無線網路 發展狀況的論文

無線網路發展狀況

計算機通信分兩種: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
無線通信包括衛星,微波,紅外等等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技術可以非常便捷地以無線方式連接網路設備,人們可隨時、隨地、隨意地訪問網路資源。在推動網路技術發展的同時,無線區域網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無線區域網的優缺點極其理論基礎,介紹了無線區域網的協議標准,闡述了無線區域網的體系結構,探討了無線區域網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 乙太網 無線區域網 擴頻 安全性 移動IP

一、引 言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區域網絡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應運而生,且發展迅速。盡管目前無線區域網還不能完全獨立於有線網路,但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的產品逐漸走向成熟,正以它優越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在網路應用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無線區域網是無線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從專業角度講,無線區域網就是通過無線信道來實現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並實現通信的移動化、個性化和寬頻化。通俗地講,無線區域網就是在不採用網線的情況下,提供乙太網互聯功能。

廣闊的應用前景、廣泛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上的可實現性,促進了無線區域網技術的完善和產業化,已經商用化的802.11b網路也正在證實這一點。隨著802.11a網路的商用和其他無線區域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區域網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二、無線區域網概述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採用無線電信號進行資料的傳輸。這項技術令許多學者產生了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建了第一個無線電通訊網路,稱作ALOHNET。這個網路包含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連接,橫跨夏威夷的四座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此,無線網路正式誕生。

1.無線區域網的優點

(1)靈活性和移動性。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位置的限制,而無線區域網在無線信號覆蓋區域內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無線區域網另一個最大的優點在於其移動性,連接到無線區域網的用戶可以移動且能同時與網路保持連接。

(2)安裝便捷。無線區域網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減少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區域網絡。

(3)易於進行網路規劃和調整。對於有線網路來說,辦公地點或網路拓撲的改變通常意味著重新建網。重新布線是一個昂貴、費時、浪費和瑣碎的過程,無線區域網可以避免或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線網路一旦出現物理故障,尤其是由於線路連接不良而造成的網路中斷,往往很難查明,而且檢修線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無線網路則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換故障設備即可恢復網路連接

(5)易於擴展。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很快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擴展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節點間"漫遊"等有線網路無法實現的特性。

由於無線區域網有以上諸多優點,因此其發展十分迅速。最近幾年,無線區域網已經在企業、醫院、商店、工廠和學校等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無線區域網的理論基礎

目前,無線區域網採用的傳輸媒體主要有兩種,即紅外線和無線電波。按照不同的調制方式,採用無線電波作為傳輸媒體的無線區域網又可分為擴頻方式與窄帶調制方式。

(1)紅外線(Infrared Rays,IR)區域網

採用紅外線通信方式與無線電波方式相比,可以提供極高的數據速率,有較高的安全性,且設備相對便宜而且簡單。但由於紅外線對障礙物的透射和繞射能力很差,使得傳輸距離和覆蓋范圍都受到很大限制,通常IR區域網的覆蓋范圍只限制在一間房屋內。

(2)擴頻(Spread Spectrum,SS)區域網

如果使用擴頻技術,網路可以在ISM(工業、科學和醫療)頻段內運行。其理論依據是,通過擴頻方式以寬頻傳輸信息來換取信噪比的提高。擴頻通信具有抗干擾能力和隱蔽性強、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強的特點。擴頻技術主要分為跳頻技術(FHSS)和直接序列擴頻(DSSS)兩種方式。

所謂直接序列擴頻,就是用高速率的擴頻序列在發射端擴展信號的頻譜,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進行解擴,把展開的擴頻信號還原成原來的信號。而跳頻技術與直序擴頻技術不同,跳頻的載頻受一個偽隨機碼的控制,其頻率按隨機規律不斷改變。接收端的頻率也按隨機規律變化,並保持與發射端的變化規律一致。跳頻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頻系統的性能,跳頻越高,抗干擾性能越好,軍用的跳頻系統可達到每秒上萬跳。

(3)窄帶微波區域網

這種區域網使用微波無線電頻帶來傳輸數據,其帶寬剛好能容納信號。但這種網路產品通常需要申請無線電頻譜執照,其它方式則可使用無需執照的ISM頻帶。

3.無線區域網的不足之處

無線區域網在能夠給網路用戶帶來便捷和實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無線區域網的不足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能。無線區域網是依靠無線電波進行傳輸的。這些電波通過無線發射裝置進行發射,而建築物、車輛、樹木和其它障礙物都可能阻礙電磁波的傳輸,所以會影響網路的性能。

(2)速率。無線信道的傳輸速率與有線信道相比要低得多。目前,無線區域網的最大傳輸速率為54Mbit/s,只適合於個人終端和小規模網路應用。

(3)安全性。本質上無線電波不要求建立物理的連接通道,無線信號是發散的。從理論上講,很容易監聽到無線電波廣播范圍內的任何信號,造成通信信息泄漏。

三、無線區域網協議標准

無線區域網技術(包括IEEE802.11、藍牙技術和HomeRF等)將是新世紀無線通信領域最有發展前景的重大技術之一。以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為代表的多個研究機構針對不同的應用場合,制定了一系列協議標准,推動了無線區域網的實用化。

1.IEEE802.11系列協議

作為全球公認的區域網權威,IEEE 802工作組建立的標准在區域網領域內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協議包括802.3乙太網協議、802.5令牌環協議和802.3z100BASE-T快速乙太網協議等。IEEE於1997年發布了無線區域網領域第一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協議——802.11協議。1999年9月,IEEE提出802.11b協議,用於對802.11協議進行補充,之後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協議,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無線區域網規范。IEEE802.11工作組制訂的具體協議如下:

(1)802.11a

802.11a採用正交頻分(OFDM)技術調制數據,使用5GHz的頻帶。OFDM技術將無線信道分成以低數據速率並行傳輸的分頻率,然後再將這些頻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it/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DMA的空中介面。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傳輸速度,改進信號質量,克服干擾。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it/s,傳輸層可達25Mbit/s,能滿足室內及室外的應用。

(2)802.11b

802.11b也被稱為Wi-Fi技術,採用補碼鍵控(CCK)調制方式,使用2.4GHz頻帶,其對無線區域網通信的最大貢獻是可以支持兩種速率--5.5Mbit/s和11Mbit/s。多速率機制的介質訪問控制可確保當工作站之間距離過長或干擾太大、信噪比低於某個門限值時,傳輸速率能夠從11Mbit/s自動降到5.5Mbit/s,或根據直序擴頻技術調整到2Mbit/s和1Mbit/s。在不違反FCC規定的前提下,採用跳頻技術無法支持更高的速率,因此需要選擇DSSS作為該標準的惟一物理層技術。

(3)802.11g

2001年11月,在802.11 IEEE會議上形成了802.11g標准草案,目的是在2.4GHz頻段實現802.11a的速率要求。該標准將於2003年初獲得批准。802.11g採用PBCC或CCK/OFDM調制方式,使用2.4GHz頻段,對現有的802.11b系統向下兼容。它既能適應傳統的802.11b標准(在2.4GHz頻率下提供的數據傳輸率為11Mbit/s),也符合802.11a標准(在5GHz頻率下提供的數據傳輸率56Mbit/s),從而解決了對已有的802.11b設備的兼容。用戶還可以配置與802.11a、802.11b以及802.11g均相互兼容的多方式無線區域網,有利於促進無線網路市場的發展。

(4)其他相關協議

IEEE802工作組今後將繼續對802.11系列協議進行探討,並計劃推出一系列用於完善無線區域網應用的協議,其中主要包括802.11e(定義服務質量和服務類型)、802.11f(AP間協議)、802.11h(歐洲5GHz規范)、802.11i(增強的安全性&認證)、802.11j(日本的4.9GHz規范)、802.11k(高層無線/網路測量規范)以及高吞吐量研究工作組的相關協議。

2.藍牙規范(Bluetooth)

藍牙規范是由SIG(特別興趣小組)制定的一個公共的、無需許可證的規范,其目的是實現短距離無線語音和數據通信。藍牙技術工作於2.4GHz的ISM頻段,基帶部分的數據速率為1Mbit/s,有效無線通信距離為10~100m,採用時分雙工傳輸方案實現全雙工傳輸。藍牙技術採用自動尋道技術和快速跳頻技術保證傳輸的可靠性,具有全向傳輸能力,但不需對連接設備進行定向。其是一種改進的無線區域網技術,但其設備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在任意時間,只要藍牙技術產品進入彼此有效范圍之內,它們就會立即傳輸地址信息並組建成網,這一切工作都是設備自動完成的,無需用戶參與。

3.HomeRF標准

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正式批准HomeRF標准之前,HomeRF工作組於1998年為在家庭范圍內實現語音和數據的無線通信制訂出一個規范,即共享無線訪問協議(SWAP)。該協議主要針對家庭無線區域網,其數據通信採用簡化的IEEE802.11協議標准。之後,HomeRF工作組又制定了HomeRF標准,用於實現PC機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的無線數字通信,是IEEE802.11與泛歐數字無繩電話標准(DECT)相結合的一種開放標准。HomeRF標准採用擴頻技術,工作在2.4GHz頻帶,可同步支持4條高質量語音信道並且具有低功耗的優點,適合用於筆記本電腦。

4.HyperLAN/2標准

2002年2月,ETI的寬頻無線接入網路(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BRAN)小組公布了HiperLAN/2標准。HiperLAN/2標准由全球論壇(H2GF)開發並制定,在5GHz的頻段上運行,並採用OFDM調制方式,物理層最高速率可達54Mbit/s,是一種高性能的區域網標准。HyperLAN/2標準定義了動態頻率選擇、無線小區切換、鏈路適配、多波束天線和功率控制等多種信令和測量方法,用來支持無線網路的功能。基於HyperRF標準的網路有其特定的應用,可以用於企業區域網的最後一部分網段,支持用戶在子網之間的IP移動性。在熱點地區,為商業人士提供遠端高速接入網際網路的服務,以及作為W-CDMA系統的補充,用於3G的接入技術,使用戶可以在兩種網路之間移動或進行業務的自動切換,而不影響通信。

5.無線區域網標準的比較

802.11系列協議是由IEEE制定的,目前居於主導地位的無線區域網標准。HomeRF主要是為家庭網路設計的,是802.11與DECT的結合。HomeRF和藍牙都工作在2.4GHz ISM頻段,並且都採用跳頻擴頻(FHSS)技術。因此,HomeRF產品和藍牙產品之間幾乎沒有相互干擾。藍牙技術適用於鬆散型的網路,可以讓設備為一個單獨的數據建立一個連接,而HomeRF技術則不像藍牙技術那樣隨意。組建HomeRF網路前,必須為各網路成員事先確定一個惟一的識別代碼,因而比藍牙技術更安全。802.11使用的是TCP/IP協議,適用於功率更大的網路,有效工作距離比藍牙技術和HomeRF要長得多。

四、無線區域網的體系架構

1.無線區域網的主要組件

(1)無線網卡。提供與有線網卡一樣豐富的系統介面,包括PCMCIA、Cardbus、PCI和USB等。在有線區域網中,網卡是網路操作系統與網線之間的介面。在無線區域網中,它們是操作系統與天線之間的介面,用來創建透明的網路連接。

(2)接入點。接入點的作用相當於區域網集線器。它在無線區域網和有線網路之間接收、緩沖存儲和傳輸數據,以支持一組無線用戶設備。接入點通常是通過標准乙太網線連接到有線網路上,並通過天線與無線設備進行通信。在有多個接入點時,用戶可以在接入點之間漫遊切換。接入點的有效范圍是20~500m。根據技術、配置和使用情況,一個接入點可以支持15~250個用戶,通過添加更多的接入點,可以比較輕松地擴充無線區域網,從而減少網路擁塞並擴大網路的覆蓋范圍。

2.無線區域網的配置方式

(1)對等模式。Ad-hoc模式。這種應用包含多個無線終端和一個伺服器,均配有無線網卡,但不連接到接入點和有線網路,而是通過無線網卡進行相互通信。它主要用來在沒有基礎設施的地方快速而輕松地建無線區域網。

(2)基礎結構模式。Infrastructure模式。該模式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架構,這種架構包含一個接入點和多個無線終端,接入點通過電纜連線與有線網路連接,通過無線電波與無線終端連接,可以實現無線終端之間的通信,以及無線終端與有線網路之間的通信。通過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可以實現多個接入點相互連接的更大的無線網路。

五、未來的研究方向

如上所述,無線區域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興未艾,是目前無線通信領域乃至整個通信行業的研究熱點。從無線區域網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來看,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動漫遊、網路管理以及與3G等其他移動通信系統之間的關繫上。

1.安全性問題

IEEE802.11協議標准建議使用兩種安全解決方案。一種是IEEE 802.11安全任務組(TGi)構建的安全框架--魯棒型安全網路(RSN)。這種網路用IEEE 802.1x提供基於埠的接入控制、鑒權和密鑰管理。該標准用可擴展鑒權協議(EAP)實現對用戶的鑒權。鑒權伺服器和用戶之間使用遠程鑒權撥入用戶服務協議(RADIUS)進行通信,RADIUS協議在網路接入的鑒權、授權和計費(AAA)中得到廣泛採用。由於IEE802.1x主要是針對有線區域網設計的,在無線區域網中使用IEE802.1x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所以,盡管它對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能有很大改善,802.1x和802.11的結合仍然不能提供足夠的安全。

另一種方式則是目前廣泛應用於區域網絡及遠程接入等領域的虛擬專用網(VPN)安全技術。與802.11b標准所採用的安全技術不同,在IP網路中,VPN主要採用IPSec技術來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對於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用戶,將現有的VPN安全技術與802.11b安全技術結合起來,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無線區域網絡的安全解決方案。

2.漫遊切換問題

無線區域網的漫遊問題是繼安全問題之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無線網路中,如果一邊使用無線區域網接入服務,一邊移動接入位置,那麼一旦移動終端超越子網覆蓋范圍,IP數據包就無法到達移動終端,正在進行的通信將被中斷。為此,IETF制定了擴展IP網路移動性的系列標准。所謂移動IP,就是指在IP網路上的多個子網內均可使用同一IP地址的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使用被稱為本地代理(Home Agent)和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的特殊路由器對網路終端所處位置的網路進行管理來實現的。在移動IP系統中,可保證用戶的移動終端始終使用固定的IP地址進行網路通信,不管在怎樣的移動過程中皆可建立TCP連接並不會發生中斷。在無線區域網系統中,廣泛的應用移動IP技術可以突破網路的地域范圍限制,並可克服在跨網段時使用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方式所造成的通信中斷、許可權變化等問題。

3.無線網路管理問題

相對於有線網路,無線區域網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無線網路管理系統。除了系統結構、用戶需求和典型應用等模塊之外,一個好的無線網路管理系統還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1)標準的網管通信方式。網管子系統通常與中央主機相連。網管子系統必須基於工業標準的管理協議(比如SNMP),這樣才能監視主機和子系統之間每條鏈路上的狀態信息,並可根據狀態信息快速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

(2)網路監視和報告。主機必須能夠監視無線網路系統中所有單元。考慮到無線網路的連接性不如有線網路那樣穩定,無線網路管理系統必須監視和報告無線信號的變化以及接入點的業務類型和負載情況,還須能自動發現進入無線網路體系結構的新設備。

(3)有效地利用帶寬。盡管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無線網路的可用帶寬逐步增大,但還是遠遠小於有線區域網的帶寬。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必須考慮帶寬的合理使用。

4.無線區域網與3G

無線區域網不否會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構成威脅是近年來業界關心的一個問題。實際上,無線區域網與3G採用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技術,用於滿足不同的需要。與3G不同的是,無線區域網並不是一個完備的全網解決方案,而只用於滿足小型用戶群的需求。無線區域網與3G可以互補,因此不會對3G運營商造成威脅,運營商還可以從無線區域網和3G的共存中獲得好處。NorthStream的研究表明,無線區域網與3G和GPRS的結合可增加用戶的滿意程度和業務量,從而增加移動運營商的利潤。作為3G的一個重要補充,無線區域網可用於在諸如機場候機廳、賓館休息室和咖啡廳等地方建立無線Internet連接。

六、結束語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無線區域網在技術上已經日漸成熟,應用日趨廣泛,無線區域網將從小范圍應用進入主流應用。預計全球無線區域網接入點的銷售量將從2000年的50萬台穩步增長到450萬台,每年的漲幅為55%。無線網卡的銷售量將從2000年的約300萬塊增加到2005年的3400萬塊,每年的漲幅為53%。今後幾年,無線區域網技術將更加成熟,產品性能將更加穩定,市場將持續不斷地增長,價錢將持續降低,大型設備提供商將進入這個市場,大多數企業和公司將採用無線區域網進行內部網路建設。

面對如此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國應大力推動無線區域網技術的研究和實用化,抓住無線區域網發展的契機。這樣,不但可極大地推動國家信息化的發展進程,還將為我國信息產業和通信市場步入國際市場提供大好機遇。

Ⅳ 電力無線網路

無線網路在電力企業的應用
2.1企業區域網
南京供電公司在2002年進行了市公司生產調度大樓的改造,採用了大開間的辦公格局,將各部室的辦公地點進行了重新安排。同時在綜合布線的基礎上,使用了無線組網的技術,通過安裝AP和PCMCIA無線網卡或USB無線網卡,在公司內部架構起無線區域網,使得辦公區、會議室、會客室、展示廳及休息區都可以移動上網,為移動辦公創造了條件。
一開始南京供電公司無線網路是在11M AP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經過勘察和測試後發現在每個樓層只需要部署2個無線AP,就可以把無線信號覆蓋到整個樓層。
由於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廣,而且用戶不需要雙絞線等其他輔助設備就可以進行網路接入,因此在網路的安全管理方面尤為重要。對於南京供電公司的無線網路,我們採取了以下的安全管理方案:
· 用戶許可權和網路訪問控制
根據實際的業務需要,採用了MAC地址綁定方式,只有指定的MAC地址,並通過對應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認證,才能合法接入網路,對南京供電公司的網路資源進行訪問。
· 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是一個基於WEB方式的管理員界面,在其中可以添加新用戶,添加新的用戶組別,修改用戶屬性以及修改用戶組的屬性,另外,可以對每個用戶是否允許使用VPN、是否需要進行MAC地址的驗證等內容進行設置。
同時我們還記錄用戶上網日誌,日誌包括用戶名、目的IP地址、訪問時間、用戶的主機IP地址、MAC地址、VLAN接入位置等信息。用戶訪問日誌可以記錄用戶的整個網上活動過程,便於追查惡意用戶的物理位置,實現網路的安全控制。
· 無線網路設備管理
為了便於對整個無線網路進行有效的管理,我們建立了一個管理平台,提供對無線接入控制伺服器(AC)和無線接入點(AP)的管理。對AC的管理包括對AC運行等參數的配置,各模塊運行狀況監控等;對無線接入點的管理包括掃描指定網段的所有AP,實時報告所有AP運行狀態,發現非法AP立即報警,群組更改AP的設置,如ESSID等,以便對所有AP進行集中化的管理。
在南京供電公司區域網採用無線網路技術之後,由於貫徹國家電網公司的改革方案,南京供電公司進行了多次的部室改建、部室辦公地點的搬遷、人員的變動等。而由於採用了無線網路技術,我們很好了解決了由於上述變動而造成的網路結構和接入點的更改。
2.2無人值班變電站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技術以及電力系統保護及自控技術的發展,變電站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大減少了人為操作事故,使變電站的無人值守逐步變成了可能,並已成為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南京供電公司無人值守變電站技術改造的不斷發展,各變電站都配備了變電運行管理系統、遠程圖像監控系統和電能量採集系統等。這些系統都需要聯接電力信息網,實現聯網運行、遠程數據採集與實時控制等功能。
無人值守變電站的網路建設的關鍵在於是站內的網路敷設,目前南京供電公司的35kV以上的變電站都已實現了光纖聯網,但在變電站內部的綜合布線上則有所欠缺。加之老變電站重新布線的施工難度較大,存在不安全因數,因此,在變電站採用無線網路技術,可大大方便變電站網路的接入。
南京供電公司變電站採用的無線接入設備提供11Mbps/54Mbps的可用帶寬,可以滿足變電站遠程監控、電能數據採集以及MIS應用的需求。
系統特點:
1、替代了雙絞線和同軸細纜布線,降低了網路建設成本; 2、工程建設難度大大降低,工期也大為縮短; 3、擴展性好,可方便的隨時增加網路接入點; 4、可靈活方便地進行安裝部署;

Ⅳ 你對泛電力物聯網怎麼

什麼是「泛在電力物聯網」?要建一個什麼樣的泛在電力物聯網?

01.

為什麼要建泛在電力物聯網?

國家電網公司在2019年兩會報告中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要建設運營好「兩網」,這里所說「兩網」分別是「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兩會報告中,成為和堅強智能電網相提並論的重點工作。

首先來看國網2019年1號文件是怎麼說的:在2019年1月13日發布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19年1號文件中,排在年度重點工作首位的就是:推動電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著力構建能源互聯網。具體內容是:「持之以恆地建設運營好以特高壓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為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提高經營績效、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數據資源支撐。承載電力流的堅強智能電網與承載數據流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相輔相成、融合發展,形成強大的價值創造平台,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可以認為一號文件中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定義以及在能源換聯網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明確地官方解釋。一號文件的重點工作之二是: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創新能源互聯網業態。其具體內容是:研究探索利用變電站資源建設運營充換電(儲能)站和數據中心站的新模式,積極推動公司通信光纖網路、無線專網和電力桿塔商業化運營,拓展服務客戶新空間。大力開拓電動汽車、電子商務、智能晶元、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務,促進新興業務和電網業務互利共生、協同發展。一號文件的重點工作之三是:擴大開放合作共享,打造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具體內容是:充分利用電網數據、技術、標准優勢,加強與新經濟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積極參與新能源、智能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領域的開拓建設,加快構建圍繞能源互聯網發展的產業鏈、生態圈。

從一號文件中可以看出國網未來將通過建設電力互聯網發展與互聯網經濟相關的新業態,包括新能源、智能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業務。非傳統領域的新業態已經和傳統電網業務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實際上,所謂所謂新能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都可以被囊括進「泛在電力物聯網」。總地來看,「堅強智能電網」仍是國網業務的基本盤,坐穩輸-變-配-用-售環節的既定業務范圍,在增量配網試點和配售電側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堅守傳統陣地,抵禦「外部的野蠻人」,是國網今後工作的「拿分項」;而在國有企業改革走向深水區,電改大勢倒逼,國網新一代領導層逐步穩定之際,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則是主動出擊開拓新方向的求變之舉,是國網今後工作的「發力點」。

國網內部對於公司發展和業務調整,有一定的共識和緊迫感,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隨著新能源發電佔比升高,電網形態日趨復雜,電力潮流和電網故障演化機理不斷由可預見向難以預見演變,這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電改推進、政府及社會對電價下調的要求,導致企業經營面臨瓶頸;三是在互聯網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下,社會經濟形態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改革即將進入深水區之際,如果沒有做好未來這幾年的發展轉型,通信運營商現在面臨的困境可能就是國網的明天。而借著「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東風,繼續在傳統強電部門深耕,加強信息化,還是著力發展電動汽車、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業務,需要一個有力的規劃綱領作為指導。

02.

什麼是「泛在電力物聯網」?要建一個什麼樣的泛在電力物聯網?

物聯網的概念由 MIT 的 Kevin Ashton在1998年首次提及,他指出將
RFID技術和其他感測器技術應用到日常物品中構造一個物聯網。緊接著的第二年由 Kevin Ashton 帶頭建立的 Auto-ID center
對物聯網的應用進行了更為清晰的描述:依靠全球 RFID 標簽無線接入互聯網,使得從剃須刀到歐元紙幣再到汽車輪胎等數百萬計的物品能夠被持續地跟蹤和審計。

電力行業對「物聯網」的理解是:物聯網是一個實現電網基礎設施、人員及所在環境識別、感知、互聯與控制的網路系統。其實質是實現各種信息感測設備與通信信息資源的(互聯網、電信網甚至電力通信專網)結合,從而形成具有自我標識、感知和智能處理的物理實體。實體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使得有關物體相互感知和反饋控制,形成一個更加智能的電力生產、生活體系。從而衍生出泛在智能電網——基於通信技術的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

各國在建設現代電網的過程中都用到了物聯網,但對其應用的側重點則各有不同。在歐洲,提升供電安全性、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是各國積極發展智能電網的主要原因,在這種驅動力下,歐洲電力行業對物聯網的應用更傾向於清潔能源和環保方向;在日本,可再生能源接入、節能降耗和需求響應是日本發展智能電網的主要驅動力,日本電力行業對於物聯網的應用主要在於對新能源發電監控和預測、智能電表計量、微網系統監控等領域;在中國,物聯網技術為提高電網效率、供電可靠性提供了技術支撐,RFID技術、各類感測器、定位技術、圖像獲取技術等使倉庫管理、變電站監控、搶修定位與調度、巡檢定位、故障識別等業務實現靈活、高效、可靠的智能化應用。

目前國網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具體定義還未形成,將傳統電力生產、傳輸、消費的所有環節信息化,都可以稱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就目前國網的技術儲備而言,增強電網的感知、通信、計算和分析能力,是其可預見的發展方向。2018年的國網信通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了「打造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智慧企業,引領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建設」的工作目標,並提出了建設國網-電力物聯網SG-eIoT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的技術規劃。預計將綜合運用「大雲物移智」等信通新技術,與新一代電力系統相
互滲透和深度融合,實時在線連接能源電力生產和消費各環節的人、機、物,全面承載並貫通電網生產運行、企業經營管理和對外客服服務等業務。在終端層表現為萬物互聯的連接能力,在網路層表現為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通信能力,在平台層表現為對全景設備和數據的管控能力。在2018年國網信通工作會議上制定的規劃來看,整個「SG-eIoT」系統在技術上將分為終端、網路、平台、運維、安全等五大體系,打通輸電業務、變電業務、配電業務、用電業務、經營管理等五大業務場景,通過統一的物聯網平台來接入各業務板塊的智能物聯設備,制訂各類電力終端接入系統的統一信道、數據模型、接入方式,以實現各類終端設備的即插即用。

有意思的是,國網一直以來雖然沒有明確喊出電力物聯網的口號,卻已經有了相當的技術積累。國網的信息化水平近年來也不斷提升,目前國網系統接入的終端設備超過5億只(其中4.7億只電表,各類保護、採集、控制設備幾千萬台),規劃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到20億,整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是接入設備最大的物聯網生態圈;經過D5000、調控雲等系統改造和升級,國調中心在電網觀測、控制水平已經稱得上世界先進,輸電網基本做到可觀、可控、能控、在控;各地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也在推進當中,規劃到2020年完成全網95%的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各種在線監測、智能預警系統比比皆是;基於PMS2.0系統,主要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近兩年內也能基本完成;通信網路建設如火如荼,無線專網、保護專網陸續上馬;國網智慧車聯網平台目前已經連接全社會80%的公共充電樁以及4萬多輛電動汽車。想要在近年內交一份能夠寫出足夠多亮點的成績單,問題應該不大。

一般情況下,拋出一個戰略性概念後,國網公司會在組織機構、科技研發、重點工程等方面共同發力,並使之成為今後3-5年的主要方向。按以往規律,國網的新概念往往由相關利益部門主張並提出,上升形成公司戰略後由原提出部門出主力班底進行戰略規劃、科研投入和工程運作。新戰略的實施情況,有時受制於公司其他利益部門對該戰略的支持和配合力度。國網領導班子對新成立部門的支持力度、其他利益部門對新成立部門的配合力度往往關系著新戰略的整體推進效果。相對於我國政府和企業過往一些實施相對成功的戰略,國網的風格還有些遵循叢林法則,主要由強勢部門和地方公司利益驅動,在領導層取得首肯後立即上馬項目,一定程度上缺乏規劃引領的頂層設計,導致重復建設、技術路線多樣,雖然每年都涌現出數量眾多「世界一流」的技術或工程,卻難以形成合力,在國際上和社會上缺乏「中國高鐵」這樣的名片技術。

物聯網技術雖然在電網有著廣闊的應用和前景,但也面臨一些發展問題。從技術上來看,感知層的感測器數據准確性、感測器在復雜環境下的故障率、數據傳輸的及時性、無線傳輸的安全性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受到可靠性、成本、原有管理制度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物聯網產業一直推進緩慢。制定合理的長期規劃,對指導物聯網在電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國網應組織科研單位牽頭,遵循目標導向,按照我國不同地區電網技術基礎及資源稟賦,設定泛在電力物聯網近期目標及中長期技術規劃,盡快明確重點項目及技術攻關方向,集中力量突破既定關鍵技術。此外,利用好自身科研人才和科研力量,必要時與外部企業及科研力量聯合,突破傳統電力生產-科研-設備研發利益窠臼,走出電網成熟技術的舒適區,從微創新轉變為模式創新,真正成長為具備全球影響、全民感受的科技巨頭。

Ⅵ 分析電力系統網路結構對系統運行方式的影響

雖然在電力系統工作,也不知道怎麼簡單回答。好像要說很多才能說清楚,還是以教材為主吧。

Ⅶ 以智能電網為主要內容的調查報告

引 言
本報告是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海關總署、電力行業相關協會、以及電網專 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查資料,立足於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整體發展局勢,總結出金融危機的一般規律,進而分析了當前金融危機對 全球及中國經濟、政策、主要行業的影響。報告重點探討了當前金融危機對電網行業的影響,並對未來智能電網行業發展的整體環境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和研判,在 大量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智能電網行業今後的應對策略,為智能電網企業在當前環境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行業環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 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
2006年,美國IBM公司曾與全球電力專業研究機構、電力企業合作開發了「智能電網」解決方案。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為電力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電力 公司可以通過使用感測器、計量表、數字控制項和分析工具,自動監控電網,優化電網性能、防止斷電、更快地恢復供電,消費者對電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細化到每個聯 網的裝置。這個可以看作智能電網最完整的一個解決方案,標志著智能電網概念的正式誕生。
2009年1月,奧巴馬發布了《復甦計劃尺度報告》,宣布將鋪設或更新3000英里輸電線路,並為4000萬美國家庭安裝智能電表。美國推出了自己的智能 電網改造計劃,中國將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施此戰略的國家。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 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徵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中國發展智能電網應該具有中國式的特點,我國的智能電網將主要以特高壓電網為 主幹電網,中國式智能電網將定義為堅強的智能的電網。
國家電網首次公布了智能電網的規劃:2009年-2010年是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理標准,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 研製,開展各環節的試點;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 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年-2020年是引領提升階段,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智能電網將在地 區實行試點,然後在全國實行推廣。目前我國政府正在研究中國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和投資規劃,國家電網也在積極准備建設智能電網。預計2009年7月將會出 台我國未來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
從發展智能電網的深度和廣度考慮,兩大電網公司未來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總投資將不低於2000億,2015年之前將完成主要框架建設。投資構成上,結合中國 式電網的幾大部分目前的狀態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預計,智能電網的投資構成上,不考慮大規模儲能裝置,配網自動化和用戶側系統將佔40%,智能變電站占 20%、智能調度佔15%、柔性輸電系統(含清潔能源接入側設備)佔10%,其他投資佔15%。智能電網是未來中國電網新的投資方向,將成為新能源、新技 術、新材料的綜合應用平台,拉動相關產業需求。
這份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智能電網的定義、優點、構成及應用,接著分析了中國電力工業和電網建設發展情況,然後具體介紹了世界及中國智能電網發展現 狀、智能電網產業鏈的發展情況,並對中國智能電網相關企業進行了分析,最後分析了智能電網未來發展前景。本報告內容嚴謹、數據翔實,更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 幫助智能電網企業准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本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和國家信息中心等渠道發布的權威數據,以及我中 心對智能電網產業的實地調研,結合了行業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它是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准確把握 行業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報告目錄
目 錄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分析與投資規劃預測報告 1
第一章 智能電網的相關概述 1
第一節 智能電網介紹 1
第二節 智能電網的特徵 1
一、智能電網是自愈電網 1
二、智能電網激勵和包括用戶 2
三、智能電網將抵禦攻擊 2
四、智能電網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 2
五、智能電網將減輕來自輸電和配電系統中的電能質量事件 3
六、智能電網將容許各種不同類型發電和儲能系統的接入 3
七、智能電網將使電力市場蓬勃發展 3
八、智能電網優化其資產應用,使運行更加高效 4
第三節 智能電網概念的發展有3個里程碑 4
一、美國IBM公司提出的「智能電網」解決方案 4
二、美國提出的能源計劃 4
三、中國能源專家武建生提出的「互動電網」 5
第四節 智能電網的技術特徵及標准體系分析 5
一、通信技術 5
二、測量技術 6
三、設備技術 6
四、控制技術 7
五、支持技術 8
六、智能電網的標准體系特徵分析 9
第二章 2009-2010年世界智能電網行業整體運營狀況分析 10
第一節 2009-2010年世界智能電網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10
一、歐盟委員會推動智能電網技術 10
二、歐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情況及相關法規指令 11
第二節 2009-2010年世界智能電網行業市場發展格局 11
一、國外智能電網政策演進歷程 11
二、國外智能電網技術研究近況 12
三、國外智能電網建設應用介紹 12
四、「電網2.0」開始在全球預熱 13
五、谷歌將進軍智能電網業務 15
六、MicroPlanet獲得新一代智能電網技術訂單 16
第三節 美國 16
一、奧巴馬政府施政計劃 16
二、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2007 17
三、美國大力推動智能電網發展 17
四、電網2030規劃 17
第四節 日本 17
一、日本構建智能電網 以新能源為主 17
二、日本政府關於智能電網的看法 17
第五節 歐洲 18
歐洲電網技術 18
二、 歐美智能電網戰略計劃 18
第六節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9
一、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研究走在世界前面 19
二、新能源革命倒逼電網智能化 20
三、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規劃的堅強智能電網大功告 21
四、特高壓技術助推智能電網建設 21
第三章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解析 22
第一節 2009年6月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22
一、國內生產總值 22
二、工業生產 23
三、社會消費 26
四、固定資產投資 29
五、對外貿易 30
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31
七、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32
八、貨幣供應量 33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政策環境分析 36
一、全面推動互動電網革命拉動中國經濟創新轉型 36
二、智能電網規劃有望7月出台 39
三、《中國新能源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制定並將擇機出台 41
四、電網運行規則(試行) 41
五、電網調度管理條例 47
第三節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社會環境分析 50
一、智能電網 「堅強」政策扶持 設備業最受益 50
二、智能電網助力新能源發展 51
三、金融危機下拉動內需求發展 智能電網規劃浮出水面 52
四、2020年提前10年建成中國式智能電網 54
第四章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剖析 58
第一節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動態分析 58
一、國家電網首次公布智能電網計劃:2020年全面建成 58
二、國網電科院通過智能電網總體技術方案研究立項評審 59
三、2008年我國西電東送北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60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61
一、解讀國家電網公司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攻略 61
二、智能電網和特高壓可協調發展 61
三、華東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的戰略構思和行動計劃 63
四、華北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全面啟動 63
第三節 發展中國智能互動電網技術流程要素 64
一、發展中國智能互動電網技術流程要素 64
二、我國發展互動電網的技術流程 64
三、構建基於全網的智能測量系統 64
第四節 2009-2020年我國智能電網發展三階段 66
一、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 66
二、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 67
三、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 67
第五章2009年1-6月份中國電力行業指標監測分析 67
第一節 2009年1-6月份中國電力行業數據統計與監測分析 67
一、2009年1-5月電力供應業虧損分析 67
二、2009年1-5月電力供應業收入和利潤分析 68
三、2009年1-5月電力生產業虧損分析 69
四、2009年1-5月電力生產業收入和利潤分析 69
五、2009年1-6月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 70
六、2009年5月總發電量分析 71
第二節 2009年中國電力行業最新數據統計與監測分析 73
一、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企業盈虧個數分析 73
二、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工業生產總值分析 73
三、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新品產值分析 74
四、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出口交易值分析 74
五、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企業個數及利潤稅收分析 74
六、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資產負債分析 75
七、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及成本分析 75
八、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費用分析 76
第三節 2009年1-6月份電力行業運行分析 76
一、電力行業整體運行分析 76
二、電力生產情況 77
三、電力消費情況 81
四、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83
五、電力行業經營情況 85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國城鄉電網建設動態分析 85
第一節 重點城市電網 85
一、中國重點城市電網建設情況 85
二、加強重點城市電網建設的措施 86
三、城市電網的規劃方法 86
四、重點城市電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87
五、發展重點城市電網的政策建議 89
第二節 縣級電網 90
一、中國縣級電網建設與改造概況 90
二、縣級電網建設中應重點考慮的技術措施 90
三、縣城電網建設改造中要注意的四個問題 93
四、縣級電網面臨外部安全環境矛盾及對策分析 94
五、縣級電網電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革走向 95
第三節 農村電網 98
一、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進入快車道 98
二、中國農村電網在邊遠鄉村迅速延伸 99
三、農村電網科技發展分析 99
第七章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競爭格局透析 100
第一節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競爭格局 100
一、智能電網VS互動電網 100
二、智能電網技術競爭分析 102
三、發展智能互動電網面臨諸多挑戰 104
四、電力設備競爭情況分析 105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產業項目分析 105
一、IEEE啟動智能電網標准項目 105
二、IBM智能電網建設項目 106
三、科工將收購兩電子公司進軍智能電網 107
四、國電南瑞自導自演智能電網細分 108
五、福建120億加速打造海峽西岸智能電網 110
第三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競爭趨勢分析 110
一、智能電網電力行業發展目標與組建模式 110
二、智能電網經濟創新增長的超級引擎 113
三、智能電網電網未來發展的方向 115
四、我國智能電網發展前景 116
第八章 2009-2010年中國智能電網相關優勢企業關鍵性數據分析(企業可自選) 117
第一節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406) 117
一、企業概況 117
二、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120
第二節 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000682) 123
一、企業概況 123
二、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124
第三節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121) 127
一、企業概況 127
二、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129
第四節 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002028) 132
一、企業概況 132
二、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135
第五節 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600268) 138
一、企業概況 138
二、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140
第九章2009-201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走勢分析 143
第一節2009-2010年中國電力發展狀況分析 143
一、2009年2季度電力行業運行分析 143
二、2009年上半年電力行業政策 150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55
一、電力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八大問題 155
二、電力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增加 158
三、電力工業存在四個深層次矛盾 159
四、我國電力行業亟待整體改革 159
第三節 2009-201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對策分析 160
一、中國電力工業發展戰略 160
二、電力工業優化布局調整結構 161
三、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161
四、中國電力行業重組模式比較分析 162
五、電力行業發展與改革關鍵在於增強政策確定性 167
第四節 2009年下半年及全年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169
一、2009年下半年電力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69
二、清潔能源發電逐漸成為行業投資熱點 171
三、「同網同價」有望提升水電業績 172
第十章 2009-2010年中國特高壓電網產業運行局勢分析 173
第一節 中國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73
一、發展特高壓電網的必然性 173
二、中國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的各種必要性 174
三、特高壓輸電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174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特高壓輸電發展現狀和趨勢 176
一、中國特高壓輸電發展現狀 176
二、中國特高壓輸電發展新情況 177
三、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前景和展望 177
四、中國特高壓輸電發展趨勢探討 178
第三節2009-2010年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發展分析 178
一、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與歷程 178
二、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主要特點 180
三、中國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突出點 180
四、2009-2010年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發展新情況 181
五、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前景 181
第四節2009-2010年中國特高壓輸電投資建設探討 182
一、國家電網首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規劃 182
二、中國雲廣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情況 183
三、中國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發展進程 183
四、未來福建電網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規劃探討 184
五、特高壓輸電線路湖北段建設情況 184
第十一章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 185
第一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85
一、電力設備智能電網前景美好 185
二、智能電網規劃未來前景 185
三、電網設備製造業發展前景分析 186
第二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87
一、智能電網的未來發展目標 187
二、智能電網是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 188
三、現有電網將不斷走向智能化 191
第三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產業市場預測分析 193
一、電力設備產業供給預測分析 193
二、智能電網需求預測分析 194
第四節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盈利預測分析 196
一、智能電網出世 196
二、2000億元的「智能」蛋糕 197
三、「後來居上」的風險 197
第十二章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規避指引 198
第一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投資周期分析 198
第二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200
一、智能電網投資機會正在發酵 200
二、智能電網概念機會突出 201
第三節 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201
一、政策和體制風險 201
二、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206
三、市場競爭風險 208
四、原材料壓力風險分析 210
五、政策風險分析 210
第四節2009-2013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投資規劃指引 210
一、初步計劃出爐 210
二、搶籌智能電網 211
圖表目錄
圖表 2009年5月份首批16個智能電網行業標准 9
圖表 2009年6月財政收支 22
圖表 2009年Ⅱ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季度累計同比增長率(%) 22
圖表 2009年6月工業經濟分析 23
圖表 2009年1-6月份工業生產總值變化 24
圖表 2009年1-6月份輕重工業增長趨勢 24
圖表 2009年1-6月份工業產品銷售率分析 25
圖表 2009年6月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長率(%) 25
圖表 2009年6月卡斯特景氣指數 26
圖表 2009年1-6月消費者景氣指數分析 26
圖表 2009年6月社會消費分析 27
圖表 2009年6月社會消費圖例分析 28
圖表 2009年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 28
圖表 2009年1-6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月度累計同比增長率(%) 29
圖表 2009年6月出口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與進口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 30
圖表 2009年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同月=100) 32
圖表 2009年6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年同月=100) 33
圖表 2009年6月貨幣金融 34
圖表 2009年6月貨幣供應量增長變化趨勢 34
圖表 2009年6月貨幣供應量月度同比增長率(%) 35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供應業虧損企業虧損分析 67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供應業累計虧損企業比重及虧損總額增長趨勢 67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供應業收入及利潤分析 68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供應業產品銷售收入及利潤總額增長趨勢 68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生產業虧損企業虧損分析 69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生產業虧損企業比重及虧損額變化趨勢 69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生產業收入與利潤分析 69
圖表 2009年5月電力生產業產品銷售收入及利潤總額增長趨勢 70
圖表 2009年5月累計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70
圖表 2009年電力行業各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增速 70
圖表 2009年電力行業各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占總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71
圖表 2009年5月總發電量及增長情況 71
圖表 2009年各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2
圖表 2009年各月累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2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企業盈虧個數分析 73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工業生產總值分析 73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新品產值分析 74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出口交易值分析 74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企業個數及利潤稅收分析 74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資產負債分析 75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及成本分析 75
圖表 2009年1-5月份電力行業費用分析 76
圖表 2009年6月總發電量及增長分析 77
圖表 2009年6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7
圖表 2009年6月累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8
圖表 2009年6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 78
圖表 2009年6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8
圖表 2009年6月累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79
圖表 2009年6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 79
圖表 2009年6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80
圖表 2009年6月累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80
圖表 2009年1-6月電力結構中各種電源發電比重 81
圖表 2009年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情況 81
圖表 2009年上半年用電結構分析 82
圖表 2009年1-6月全國各省用電量增長分析 83
圖表 2009年各月累計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84
圖表 2009年電力行業各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增速 84
圖表 2009年電力行業各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占總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84
圖表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17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財務數據 120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21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財務數據 121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效率分析 12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2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能力分析 12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結構分析 122
圖表 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23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財務數據 124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25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財務數據 125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效率分析 126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26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能力分析 126
圖表 2009年6月份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結構分析 127
圖表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27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財務數據 129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30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財務數據 131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效率分析 131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31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能力分析 132
圖表 2009年6月份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結構分析 132
圖表 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32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財務數據 135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36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財務數據 136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效率分析 137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37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能力分析 138
圖表 2009年6月份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結構分析 138
圖表 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38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財務數據 140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41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財務數據 141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效率分析 14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4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能力分析 142
圖表 2009年6月份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結構分析 142
圖表 2004-2009年各季度電力行業企業景氣指數走勢 143
圖表 2009年1-5月新增裝機容量及同期比較 144
圖表 2008年至2009年各月總發電量及增長情況 145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5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累計總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5
圖表 2008年至2009年各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 146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6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累計火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7
圖表 2008年-2009年各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 147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8
圖表 2007-2009年各月累計水電發電量及增長趨勢 148
圖表 2009年上半年電力結構中各種電源發電比重 149
圖表 2007年至2009年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情況 149
圖表 2009年上半年電力行業監管政策和重要監管動態匯總 152
圖表 2009年發電利用小時預測 170
圖表 水利開發重點項目分布 171
圖表 智能電網的主要流程 195
圖表 2009-2012年智能電網行業投資環境分析 205

Ⅷ 電力系統潮流分布和線損分析總結

綜述:電力系統在運行時,在電源電勢激勵作用下,電流或功率從電源通過系統各元件流入負荷,分布於電力網各處,稱為電力潮流。

電力系統是把很多的發電站、變電站、配電站、用戶等由輸電和配電線路連接起來形成的系統。電力(電能)是在發電站產生的,其中一部分在經過輸配電線、變電站和配電站時損失掉,剩下的絕大部分最終被負荷所消耗。

這樣,從電的產生到被負荷消耗,流過哪一路輸配電線,各節點電壓是多少,這種計算就叫電力潮流計算或簡稱潮流計算。

主體結構:

電力系統的主體結構有電源(水電站、火電廠、核電站等發電廠),變電所(升壓變電所、負荷中心變電所等),輸電、配電線路和負荷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