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線區域網的兩種網路結構是什麼
無中心拓撲結構(對等網路)和有中心拓撲結構(結構化網路)。
無線區域網的基本結構可歸為兩種:無中心拓撲和有中心拓撲。無中心拓撲又稱為沒有基礎設施
的無線區域網,有中心拓撲也稱為有基礎設施的無線區域網。
2. 什麼是無線網路什麼工作原理
也是使用tcp/ip協議通信傳輸網路,和有線網大同小異,只是傳輸介質不同,有線使用銅線介質傳輸,無線使用無線電波傳輸,這樣無線電有頻率和波段,大多數咱們使用的無線路由器WiFi都是2.4G或5G 波段的信號傳輸。
與有線傳輸相比,無線傳輸具有許多優點。或許最重要的是,它更靈活。無線信號可以從一個發射器發出到許多接收器而不需要電纜。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
在無線通信中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
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接收和發送信號都需要天線,天線分為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在信號的傳播中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形成多徑信號。
無線通信原理——基本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1,無線頻譜
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聲音和光是電磁波得兩個例子。無線頻譜(也就是說,用於廣播、蜂窩電話以及衛星傳輸的波)中的波是不可見也不可聽的——至少在接收器進行解碼之前是這樣的。
「無線頻譜」是用於遠程通信的電磁波連續體,這些波具有不同的頻率和波長。無線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 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例如,AM廣播涉及無線通信波譜的低端頻率,使用535到1605khz之間的頻率。
當然,通過空氣傳播的信號不一定會保留在一個國家內。因此,全世界的國家就無線遠程通信標准達成協議是非常重要的。ITU就是管理機構,它確定了國際無線服務的標准,包括頻率分配、無線電設備使用的信號傳輸和協議、無線傳輸及接收設備、衛星軌道等。如果政府和公司不遵守ITU標准,那麼在製造無線設備的國家之外就可能無法使用它們。
2,無線傳輸的特徵
雖然有線信號和無線信號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包括協議和編碼的使用——但是空氣的本質使得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有很大的不同。
正如有線信號一樣,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
3,天線
每一種無線服務都需要專門設計的天線。服務的規范決定了天線的功率輸出、頻率及輻射圖。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一個重要考慮是天線可以將信號傳輸的距離,同時還使信號能夠足夠強,能夠被接收機清晰地解釋。無線傳輸的一個簡單原則是,較強的信號將傳輸的比較弱的信號更遠。
正確的天線位置對於確保無線系統的最佳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於遠程信號傳輸的天線經常都安裝在塔上或者高層的頂部。從高處發射信號確保了更少的障礙和更好的信號接收。
4,信號傳播
在理想情況下,無線信號直接在從發射器到預期接收器的一條直線中傳播。這種傳播被稱為「視線」(Line Of Sight,LOS),它使用很少的能量,並且可以接收到非常清晰的信號。不過,因為空氣是無制導介質,而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路徑並不是很清晰,所以無線信號通常不會沿著一條直線傳播。當一個障礙物擋住了信號的路線時,信號可能會繞過該物體、被該物體吸收,也可能發生以下任何一種現象:發射、衍射或者散射。物體的幾何形狀決定了將發生這三種現象中的那一種。
(1)反射、衍射和散射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反射」與其他電磁波(如光或聲音)的反射沒有什麼不同。波遇到一個障礙物並反射——或者彈回——到其來源。對於尺寸大於信號平均波長的物體,無線信號將會彈回。例如,考慮一下微波爐。因為微波的平均波長小於1毫米,所以一旦發出微波,它們就會在微波爐的內壁(通常至少有15cm長)上反射。究竟哪些物體會導致無線信號反射取決於信號的波長。在無線LAN中,可能使用波長在1~10米之間的信號,因此這些物體包括牆壁、地板天花板及地面。
在「衍射」中,無線信號在遇到一個障礙物時將分解為次級波。次級波繼續在它們分解的方向上傳播。如果能夠看到衍射的無線電信號,則會發現它們在障礙物周圍彎曲。帶有銳邊的物體——包括牆壁和桌子的角——會導致衍射。
「散射」就是信號在許多不同方向上擴散或反射。散射發生在一個無線信號遇到尺寸比信號的波長更小的物體時。散射還與無線信號遇到的表面的粗糙度有關。表面也粗糙,信號在遇到該表面是就越容易散射。在戶外,樹木會路標都會導致行動電話信號的散射。
另外,環境狀況(如霧、雨、雪)也可能導致反射、散射和衍射
(2)多路徑信號
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這樣的信號被稱為「多路徑信號」。多路徑信號的產生並不取決於信號是如何發出的。它們可能從來源開始在許多方向上以相同的輻射強度,也可能從來源開始主要在一個方向上輻射。不過,一旦發出了信號,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它們就將沿著許多路徑傳播。
無線信號的多路徑性質既是一個優點又是一個缺點。一方面,因為信號在障礙物上反射,所以它們更可能到達目的地。在辦公樓這樣的環境中,無線服務依賴於信號在牆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傢具上的反射,這樣最終才能到達目的地。
多路徑信號傳輸的缺點是因為它的不同路徑,多路徑信號在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不同距離上傳播。因此,同一個信號的多個實例將在不同的時間到達接收器,導致衰落和延時。
5,固定和移動
每一種無線通信都屬於以下兩個類別之一:固定或移動。在「固定」無線系統中,發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是不變的。傳輸天線將它的能量直接對准接收器天線,因此,就有更多的能量用於該信號。對於必須跨越很長的距離或者復雜地形的情況,固定的無線連接比鋪設電纜更經濟。
不過,並非所有通信都適用固定無線。例如,移動用戶不能使用要求他們保留在一個位置來接收一個信號的服務。相反,行動電話、尋呼、無線LAN以及 其它許多服務都在使用「移動」無線系統。在移動無線系統中,接收器可以位於發射器特定范圍內部的任何地方。這就允許接收器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同時還繼續接受信號。
具體的數據傳輸原理是一樣的:數據是0和1 任何復雜的數據都是通過0和1表達出來的 比如說 發送 您好 兩個字 還原成最本質的數據就是一串0和1混在一起的數字 而0和1對於物理層來說 就是兩種狀態 所以理論上 任何能表示兩種狀態的物理現象並且可以傳播的都可以用於傳輸數據 包括光 電 電磁波等等
比如說 可以用燈滅表示0 燈亮表示1 那我在遠處對著你恍恍手電筒就完成了一次無線傳輸。
而對於日常用到的無線傳輸 採用的是電磁波的方式
電磁波的傳輸原理大概是:電流流過導體時 會對周圍產生電磁波 而導體在電磁波環境中 會產生電流
這樣 我這邊用一根鐵棍 兩邊接上電 然後控制鐵棍中的電流 就會在空間中產生一定規律的電磁波 而對應的 另一方在我產生的電磁波的范圍內 放另一根鐵棍 這根鐵棍里就會產生有規律的電流 這樣就完成了物理層面上最基本的兩種狀態的表達 從而傳輸了數據。
3. 光纖接入網由哪幾部分組成
光纖接入網(OAN)是以光纖為傳輸介質,並利用光波作為光載波傳送信號的接入網,
泛指本地交換機或遠端交換模塊與用戶之間採用光纖通信的系統。
光纖接入網由:光網路單元ONU、光分配網 ODN及光線路終端OLT三部分組成。
其各自的功能如下:
(1)光網路單ONU提供用戶到接入網的介面(光電轉換、物理介面),
提供用戶業務適配功能(速率適配、信令轉換);
(2)ODN為OLT和ONU之間提供光傳輸技術,完成光信號功率的分配及光信號的分、復接功能;
(3)OLT提供與中心局設備的介面(光電轉換、物理介面),提供與ODN的光介面,分離不同的業務。
4. 無線通信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無線通信系統(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也稱為無線電通信系統,是由發送設備、接收設備、傳輸媒體(無線信道)三大部分組成的,利用無線電磁波,以實現信息和數據傳輸的系統。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1、發送設備
(1)變換器(換能器):將被發送的信息變換為電信號。例如話筒將聲音變為電信號。
(2)發射機:將換能器輸出的電信號變為強度足夠的高頻電振盪。
(3)天線:將高頻電振盪變成電磁波向傳輸媒質輻射。
2、傳輸媒體——電磁波
在自由空間中, 波長與頻率存在以下關系: c = f λ式中: c為光速, f 和λ分別為無線電波的頻率和波長, 因此, 無線電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頻率相對較低的電磁波。 對頻率或波長進行分段, 分別稱為頻段或波段。
不同頻段信號的產生、放大和接收的方法不同, 傳播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 因而它們的分析方法和應用范圍也不同。無線電波只是一種波長比較長的電磁波, 占據的頻率范圍很廣。
電磁波從發射機天線輻射後,不僅電波的能量會擴散,接收機只能收到其中極小的一 部分,而且在傳播過程中,電波的能量會被地面、建築物或高空的電離層吸收或反射;或在大氣層中產生折射或散射,從而造成強度的衰減。
根據無線電波在傳播過程所發生的現象 , 電波的傳播方主要有繞射(地波),反射和折射(天波),直射(空間波) 。決定傳播方式的關鍵因素是無線電信號的頻率。
沿大地與空氣的分界面傳播的電波叫地表面波,簡稱地波。繞射傳播。傳播途徑主要取決於地面的電特性。地波在傳播過程中,由於能量逐漸被大地吸收,很快減弱(波長越短,減弱越快),因而傳播距離不遠。但地波不受氣候影響,可靠性高。
超長波、長波、中波無線電信號,都是利用地波傳播的。短波近距離通信也利用地波傳播。
天波:利用天空的電離層折射和反射而傳播的電波,也叫天空波。電離層只對短波波段的電磁波產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傳播主要用於短波遠距離通信。
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傳播距離遠,同時產生中間靜區地帶,二是傳播不穩定,隨晝夜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短波通信要經黨更換波段,以保證質量。
空間波又稱為直射波,是由發射點從空間直線傳播到接收點的無線電波。直射波傳播距離一般限於視距范圍。在傳播過程中,它的強度衰減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傳播的。
在地面進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點的場強由兩路組成:一路由發射天線直達接收天線,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後到達接收天線,如果天線高度和方向架設不當,容易造成相互干擾(例如電視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離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樓房等障礙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線要求盡量高架。
3、接收設備
接收是發射的逆過程
(1)接收天線:將空間傳播到其上的電磁波→高頻電振盪。
(2)接收機:高頻電振盪 電信號。
(3)變換器(換能器):將電信號 所傳送信息。
(4)無線光網路的構成擴展閱讀
無線通信系統按照無線通信系統中關鍵部分的不同特性,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1、按照工作頻段或傳輸手段分類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所謂工作頻率,主要指發射與接收的射頻(RF)頻率。射頻實際上就是「高頻」 的廣義語,它是指適合無線電發射和傳播的頻率。無線通信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開辟更高的頻段。
2、按照通信方式來分類
主要有(全) 雙工、半雙工和單工方式。所謂單工通信,指的是只能發或只能收的方式;半雙工通信是一種既可以發也可以收但不能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而雙工通信是一種可以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第一個圖的例子是半雙工方式,將天線開關換成雙工器就成了雙工方式。
3、按照調制方式的不同來劃分
有調幅、調頻、調相以及混合調制等。
4、按照傳送的消息的類型分類
有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也可以分為話音通信、圖像通信、數據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等。
各種不同類型的通信系統,其系統組成和設備的復雜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組成設備的基本電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遵從同樣的規律。本書將以模擬通信為重點來研究這些基本電路,認識其規律。這些電路和規律完全可以推廣應用到其他類型的通信系統。
5. 什麼是無線網路運用了什麼工作原理
1、所謂無線網路,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區域網(WLAN),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2、常見標准有以下三種:
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
3、光有無線網卡無法連接無線網路,還必須有無線AP,相當於有線網路的集線器.只有在無線AP可以覆蓋的區域內,進行適當的設置,才能連接無線網路.
無線上網是靠無線網卡,當然,配套的還需無線路由(無線貓)。
無線網卡相當於是接收器,無線路由(無線貓)相當於發射器。其實還是需要有線的Internet線路接入到無線貓上,再將信號轉化為無線的信號發射出去,由無線網卡接收。
一般無線路由可以拖2~4個無線網卡,工作距離在50米以內效果較好,遠了通信質量很差。這種無線方案嚴格的說,只是無線布網,工作環境必須緊挨著有線網路。
一套的售價在300~800不等。
另外一種就是純粹的無線了,這就需要通信器材,比如衛星接收器,或可以上網的手機等等,這些東西通過專用的數據線接入電腦,由他們接收來自衛星或無線網路服務的信號,但是速度不怎麼樣,通信費用超貴。並且衛星接收器和手機的價格也不菲,通常在3000~5000不等,優點就是,即使你在荒山野嶺也能上網(當然要有電腦)
這兩種方案都可以用在筆記本和台式機上,當然,台式機本來移動就不方便,無線就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了。
無線網卡的作用類似於乙太網中的網卡,作為無線網路的介面,實現與無線網路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和USB無線網卡.
PCMCIA無線網卡僅適用於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移動式無線接入.
PCI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普通的台式計算機使用.其實PCI介面的無線網卡只是在PCI轉接卡上插入一塊普通的PC卡.
USB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撥.不過,由於USB網卡對筆記本而言是個累贅,因此,USB網卡通常被用於台式機.
6. 無線接入的組成
伴隨著通信的飛速發展和電話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位置偏遠的山區安裝電話,在鋪設最後一段用戶線的時候面臨著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銅線和雙絞線的長度在4-5公里的時候出現高環阻問題,通信質量難以保證:山區、島嶼以及城市用戶密度較大而管線緊張的地區用戶線架設困難而導致耗時、費力、成本居高不下。為了解決這個所謂的「最後一英(公)里」的問題,達到安裝迅速、價格低廉的目的,作為接入網技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無線接入技術便應運而生了。無線接入是指從交換節點到用戶終端之間,部分或全部採用了無線手段。典型的無線接入系統主要由控制器、操作維護中心、基站、固定用戶單元和移動終端等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如下。 無線區域網可以在普通區域網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接入站(Access Point,AP,亦譯作網路橋通器)、無線網橋、無線Modem及無線網卡等來實現。在業內無線區域網多種標准並存,太多的IEEE 802.11標准極易引起混亂,應當減少標准。除了完整定義WLAN系統的三類主要規范(802.11a、802.11b及802.11g)外,IEEE目前正設法制定增強型標准,以減少現行協議存在的缺陷。這並非開發新的無線LAN系統,而是對原標准進行擴展,最終形成一類——最多是保留現行三類標准。
802.11a擴充了802.11標準的物理層,規定該層使用5G Hz 的頻帶。該標准採用OFDM(正交頻分)調制技術,傳輸速率范圍為6Mbps~54Mbps,共有1 2個不重疊的傳輸信道。這樣的速率既能滿足室內的應用,也能滿足室外的應用。
802.11b規定採用2.4GH z 頻帶,調制方法採用補償碼鍵控(CKK),共有3個不重疊的傳輸信道。傳輸速率能夠從11Mbps自動降到5.5Mbps,或者根據直接序列擴頻技術調整到2Mbps和1Mbps,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與穩定。
802.11g是第三個傳輸標准,共有3個不重疊的傳輸信道。它雖然同樣運行於2.4GHz,但由於該標准中使用了與802.11a標准相同的調制方式OFDM,使網路達到了54Mbps的高傳輸速率,而基於該標準的產品價格也只略高於802.11b標准產品。
802.11e將解決802.11網的QoS特性。它不像乙太網那樣,採用MAC層,而是代之以時分多路接入(TDMA)技術,並對重要通信增加額外糾錯功能。目前標准還沒有定案,原因在於對服務級別仍存在爭議,另外,如何具體實現特定服務級別也還是個問題。
802.11f 主要解決802. 11在網間互連方面存在的不足。用戶在兩個不同的交換網段(無線信道),或兩種不同類型無線網的接入點間進行漫遊時,如何更好地維護網路連接,無線LAN具備蜂窩電話那樣的靈活性顯得至關重要。
802.11h力圖在傳輸功率和無線信道選擇上比802.11a更勝一籌,它與802.11e一道將成為歐洲廣為接受的標准。 802.11i主要是克服802.11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像WEP,主管這個標準的工作組目前還未選定認證協議:一些成員想採用一種稱為「辦公化的電報密碼本(OCB)」的新系統,但它分屬三種不同的專利;它是一類基於AES加密演算法的完整新型標准。另一些成員則傾向於採用通用密碼。
802.11j尚在醞釀中,I EEE還沒正式成立專門任務組來討論,現在處於草擬階段,它將採用802.11a與HiperLAN2網共用的頻段。
802.11n,下一個無線新規范,這一新規范的數據傳輸速率尚未確定,但至少將在100MBps以上。
無線區域網由於可移動及高速的數據傳輸,使其實際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① 大樓之間
大樓之間建構網路的連結,取代專線,簡單又便宜。 餐飲及零售餐飲服務業可使用無線區域網絡產品,直接從餐桌即可輸入並傳送客人點菜內容至廚房、櫃台。零售商促銷時,可使用無線區域網絡產品設置臨時收銀櫃台。
② 醫療
使用附無線區域網絡產品的手提式計算機取得實時信息,醫護人員可藉此避免對傷患救治的遲延、不必要的紙上作業、單據循環的遲延及誤診等,而提升對傷患照顧的品質。
③ 企業
當企業內的員工使用無線區域網絡產品時,不管他們在辦公室的任何一個角落,有無線區域網絡產品,就能隨意地發電子郵件、分享檔案及上網路瀏覽。
④ 倉儲管理
一般倉儲人員的盤點事宜,透過無線網路的應用,能立即將最新的資料輸入計算機倉儲系統。
⑤ 貨櫃集散場
一般貨櫃集散場的橋式起重車,可於調動貨櫃時,將實時信息傳回office,以利相關作業之逐行。
⑥ 監視系統
一般位於遠方且需受監控現場之場所,由於布線之困難,可藉由無線網路將遠方之影像傳回主控站。
⑦ 展示會場
諸如一般的電子展,計算機展,由於網路需求極高,而且布線又會讓會場顯得凌亂,因此若能使用無線網路,則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屬於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以點對多點的傳送方式提供高速、雙向的數據、語音或視頻業務,可作為DDN專線、幀中繼或E1傳輸、高速Internet接入、區域網和城域網互聯等應用的有力手段。寬頻無線接入系統可以按使用頻段的不同劃分為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和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兩大系列。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由基站和遠端站構成,一個基站可在自己的無線覆蓋范圍內同時與多個遠端站通信。基站將遠端站的數據進行匯聚,然後通過光線環路或微波SDH環路接入骨幹數據網路。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的優勢有:
1) 網路構成非常靈活,可擴容和可重用性好
2) 網路建設快、開通迅速
3) 初期投資少,資金回報周期短
4) 業務介面豐富
5) 高質量、高可靠性、容量大、價格低、技術成熟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提供的業務有:
1) 面向無連接業務
2) 網際網路接入(WWW瀏覽,E-mail,高速文件傳輸等)
3) 區域網、城域網互聯 VOD、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增值業務
4) 面向連接業務(電路或電路模擬方式)
5) 普通電話業務
6) 低於E1的電路承載業務,如n×64kbit/s等
7) 幀中繼
8) E1或高於E1的數字電路承載業務
系統的典型用戶群為
1) 商務樓
2) 集團用戶(主要指集團公司、工礦企業、銀行、政府機關)
3) 賓館
4) 商業用戶(網吧等娛樂性場所)
5) 小區用戶
6) 專網用戶 FSO技術是一種基於光傳輸方式、採用紅外激光承載高速信號的無線傳輸技術,它以激光為載體、以空氣為介質,用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方式實現連接,由於其設備也以發光二極體或激光二極體為光源,因此又有虛擬光纖之稱。FSO技術利用小功率的紅外激光束為載體在位於樓頂或窗外的收發器間傳輸數據,紅外波段比微波波段更小,更加靈活和方便。FSO系統的工作頻段在300GHz以上,該頻段的應用在全球不受管制,而且可以免費使用。FSO技術具有與光纖相同的帶寬傳輸能力,使用相似的光學發射器和接收器,甚至還可以在自由空間實現波分復用(WDM)技術,具備低雨衰、無需申請頻段、設備易升級等微波不可比擬的優勢,而且其開放的介面支持來自多種廠商的儀器。目前市場上的產品最高支持2.5Gbps的傳輸速率,最大傳輸距離為4公里。不過FSO技術在理論上沒有帶寬上限,160Gbps的設備正在研製當中。
FSO技術可以傳輸數據、語音和影像等內容,具有高帶寬、部署迅捷、費用合理、體積小、開通方便的特點,在諸如大型集會通信、緊急業務開通、路由備份等應急通信中具有開通迅速、拆遷方便等優勢。而且,FSO設備相對需要天線的微波設備而言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屋頂權,也可以隔窗安裝於戶內,這對於國內大中城市的運營者來說有時極為關鍵。
FSO產品安裝快速簡易,目前最高速率可達2.5G,最遠可傳送4km,在本地網和邊緣網等近距離高速網的建設中大有用武之地,目前FSO主要應用於一些不宜布線或是布線成本高、施工難度大、經市政部門審批困難的地方,如市區高層建築物之間、公路(鐵路)兩側的建築物之間、不易架橋的河流兩岸之間、古建築、高山、島嶼以及沙漠地帶等。另外,FSO設備也可用於移動基站的環路建設、場所比較分散的企業區域網子網之間的連接和應急通信。對於銀行、證券、政府機關等需要穩定服務的商業應用來說,FSO產品可以作為預防服務中斷的光纖備份設備。鑒於FSO產品安裝快速簡易,因此可在展覽會、短期租用的建築、野外的臨時工作場所或地震等突發事件的現場作為一種臨時的通信連接。
7. 光纖網路的詳細結構!
【首先從局端機房的數據設備(比如路由器交換機)】
------超五類雙絞線------
【局端機房集中式光貓或者光端機】
-------跳纖-----
【局端ODF(光纖終端盒或者熔纖盤)】
------主幹光纜---------
【外部光纜交接箱】
--------分支光纜------
【終端盒】
---尾纖---
【桌面式光貓或者光端機】
-----乙太網線----
【用戶電腦】
【首先從局端機房的數據設備(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為電信部門數據傳輸設備
【局端機房集中式光貓或者光端機】傳輸設備(也可以理解為光電轉換設備)
【局端ODF(光纖終端盒或者熔纖盤)】光纜成端的必須物品,法蘭盤只是裡面的一個小小部件
【外部光纜交接箱】負責主幹光纜與分支光纜互聯
【終端盒】光纜成端物品,一般根據光纜芯數而定
【桌面式光貓或者光端機】與局端設備對應負責接收轉換光電信號
-------
---------
為各設備之間連接線路,空白處註明的是類型。
8. 電信的光纖網路結構
高速電信網路系統的結構
隨著數據網路的商業用戶和Internet用戶的飛速發展,網路運營商試圖構建一種在公共平台上支持多種業務的網路,即在單一網路平台上集成話音、視頻和數據業務,此外,目前許多企業還希望在公共承載網路上開設虛擬專用網路。
任何網路均由接入、交換、傳輸和網路控制/管理四部分組成,這四個部分的綜合是構建綜合平台的基礎,這是一個理想化和最終發展目標。就目前而言,一個以支持數據業務為核心的網路如圖1所示,網路可由以下設備構成:
接入層:在用戶端支持多種業務的接入,由於接入環路成本昂貴以及期望局端/用戶業務接入介面的單一化,接入設備應能向上連接高速傳輸線路,向下支持多種業務的介面。這樣的接入設備具體有支持PPP協議的綜合接入設備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通過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的ASDL接入設備以及第3代無線接入設備。
傳輸層:面向用戶端支持透明的TDM線路的接入,在網路核心提供大帶寬的數據傳輸能力,並替代傳統的配線架,構建靈活和可重用的長途傳輸網路。傳輸層設備包括用於低速率接入和會聚的非同步分叉設備(ADM-Asynchronous De-Multiplexer)和用於速率靜態交換的數字交叉連接設備(DCS-Digital Cross System)。
媒體層:這里採用媒體層,而不是綜合網路體系中的「交換層」,是因為IP數據網路的核心設備採用路由器,雖然逐步引入第2層交換能力,但畢竟和交換機是有區別的,故不擬採用交換機的提法。 這里媒體層主要指網路為完成端到端的數據傳輸進行的路由判決和數據轉發的功能。它是網路的交換核心,目的是在傳輸層基礎上構建端到端的通信過程,這里可能包括的技術有ATM和IP。具體設備分成網路核心單元(交換機)和異種網路互連單元(網關)。其中,交換設備又可細分為支持各種媒體接入的媒體交換機(MSW-Media switch)和用於長途傳輸的骨幹交換機(CSW-Core switch),實際網路中交換機也可由直接支持第3層功能的路由器或具有2/3層功能的交換路由設備替代;網關則又劃分成完成相應功能的各種設備,如數據網關(DGW-Data gateway)、接入網關(AGW-Access gateway)、中繼網關(TGW-Trunk gateway)和無線網關(wireless gateway)。
控制層:用於媒體層的網路設備的控制,在傳統電信網路中由No.7信令支持網路控制操作;但在IP網路中,協議框架中控制能力比較弱,因此需要額外的設備完成類似信令網路的功能,這里包括支持不同網路信令互通的信令網關(SGW-Signaling gateway)、用於控制媒體交換機的媒體網關控制器(MGC-Media Gateway Control)以及用於加強廣域網中基於QoS路由選擇的路由控制器(RC(Routing Controller)。
業務層:在電信網路環境中,通過智能網路平台提供各種增值服務;而在多媒體網路環境中,也需要相應的業務生成和維護環境,即業務執行節點(SEN-Service Execution Node)。
注意,圖1中傳統網路和數據網路互聯互通時,信息傳輸和信令傳輸分別在不同層次上進行交流,這和網路分層概念是相符合的。
現有高速數據網路的構建尚處於傳輸層和媒體層,主要完成網路物理平台的構建,側重於高速網路的傳輸和交換平台。高速網路的構建包括骨幹網路和邊緣接入,其中骨幹網路包括網路高速自愈能力和端到端交換能力,而接入網路則需支持多種媒體接入。接入網部分除了直接用戶的接入,另外還可作為與其他網路的網關接入。隨著Internet網路的普及並逐步過渡到其他網路的匯接網路,網關接入其他網路的功效將引起人們的重視。
控制層和網路業務層作為網路的邏輯控制體系,應能支持新業務的引入和構成,但目前這方面尚處於非常薄弱狀態,只能實現如何與其他網路的互聯互通的功能。這是因為傳統的IP網路主要支持基於站點的各種服務,如WWW、FTP和電子郵件等,但隨著人們對Internet業務的期望以及高速IP網路的建設,將引入諸如話音和視頻等信息服務,Internet網路也將逐步轉化成一個電信級的運營網路,這就要求網路逐步從「無政府」狀態向可控制、保證質量的狀態轉化,這就要求網路在不同層次上作相應的改進。特別是在控制層和網路業務層,應在網路控制體系增加各種網路設備的環境中,能夠更方便地提供各種策略服務、完備的用戶管理,而這些服務和管理本身的工作難度和復雜度可能會超過網路本身支持業務的復雜度,對應網路的開銷也是如此,有關這方面的許多問題還處於研究階段。在IP網路協議並不完善的今天,為滿足這方面的需求,不同的廠商也提出了有限解決方案。我們認為,傳統電信網路雖然在其媒體層上運作方式和高速IP網路有所不同,但在網路管理和業務實現,甚至許多控制方法方面值得高速IP網路平台借鑒。
媒體層和傳輸層網路結構
數據網路的媒體層和傳輸層作為物理骨幹平台,20年前產業界就期望將多種類型的業務合成,可在單一平台上傳輸單一流,人們提出基於ATM的綜合業務數字網路(B-ISDN),將音頻、視頻和數據信息轉化成ATM信元承載格式,以便通過SDH網路傳輸。時至今日,網路期望的業務種類和運作模型均有所不同,應重新評估基於ATM的B-ISDN網路。與此同時,幾乎所有桌面的計算機均支持乙太網絡和IP協議,而在企業網路環境中,ATM技術並不支持端到端通信過程,另外,幀中繼技術仍然是目前支持廣域數據的主要接入方式。因此,在新的網路體系構架中必須考慮到IP業務的支持,圖2給出了目前可能的,由若干種網路組成的技術方案。
圖2給出的若干功能設備和實際產業界推出的設備可能有所不同,如有些廠商推出的ATM交換機是ATM傳輸設備,而有些廠商的IP設備實際上是ATM和IP的混合設備。圖2中給出不同層次的網路設備的功能和相應局限性。
網路層提供端到端的傳輸路由,在多跳通信網路中,為實現從發送端將信息傳送到接收端,網路層的路由設備必須能夠在網路中根據通信過程的需求,建立一條傳輸路由。IP路由器充分體現了現有Internet網路工作準則:網路協議可自動適配網路拓撲的變化、網路協議開銷比較大,適合中低速數據傳遞、無連接工作方式限制了Internet支持連續媒體信息的傳輸。1997年後,IETF提出了一系列協議用於改善Internet網路的服務質量問題,但是無連接的工作模式導致通信過程中信息傳輸路由根據網路拓撲狀態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在網路中很難進行資源預留、流量控制以及接入控制等操作。Internet網路若想支持實時連續媒體通信必須改變整個運作框架。可以看到,Internet協議的最大優勢在於廣泛的互聯性,這意味著基於現有的IP路由設備無法建立多業務傳輸平台。
鏈路層支持網路中相鄰節點間信息的可靠傳輸,鏈路層的網路設備是交換機,如ATM交換機和幀中繼交換機。但是,ATM技術的定位主要來自其運作的機制,ATM技術綜合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迄今為止,還沒有比ATM在傳輸、交換和復用等方面更先進的技術。雖然廣域網路中的分組交換、DDN網和幀中繼網路在不同層次上可以支持不同數據率的通信業務,但實際上各種網路目前都已經不堪重負,市場迫切需要更強大的通信網路支持計算機通信。
物理層主要支持比特流的傳輸,在大容量數據傳輸中保證傳輸的可靠性,網路出現線路和設備故障時,能夠在50ms范圍內實現無中斷的線路切換。這和OSI協議層的物理層的功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另外在物理層還需支持豐富的網路管理和控制信令傳送通道。在目前環境下, SDH是在物理層提供可靠通信的設備。
光纖層用於實現以往常規光纜/電纜所不能提供的高速傳輸能力,例如,目前在光纖上採用多波長復用方式提供多達400Gb/s傳輸能力,甚至太比特級傳輸速率。但是,目前DWDM傳輸還只限於點到點的傳輸,在光層上未能實現強有力的自愈網路和未能提供強大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根據以上的分層網路分析,重新估計圖2給出的6種組網方式,如表1所示。
顯然,越來越多的新興網路運營商更看重IP市場,IP市場包括了Internet上網訪問業務以及基於傳統數據網路的IP業務互聯。其中,前者面向將來的業務服務市場,而後者則占現有數據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代表了商業社會的網路應用。因此,網路運營商期望能在IP路由設備增加ATM的QoS機制和SDH的自愈保護功能,大幅度降低網路構建和運維成本,從而增加其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業務層和控制層網路
隨著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營運的費用和設備的投資同樣受到網路運營者的關注。傳統的數據網路未能支持類似於電話網路完備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在新興的綜合網路中有關控制和業務生成/管理的功能層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網路運營商和設備提供商正在協同制定有關的標准,期望在水平方向將原有的集中交換機功能擴展到數據網路核心的交換和路由設備,從網路分層的垂直方向將相應的業務功能生成環境控制操作分布於媒體層和業務層相應設備中。從而可簡化業務流量控制並優化網路中的用戶操作。圖3給出了在PSTN和IP網路間的網路視圖。基於分組的高速IP網路可提供網路、傳輸和終端用戶間的協議轉換、網路和業務的管理以及與傳統通信網路的互聯互通。
在媒體層和傳輸層將融入更多的現有網路結構,同時逐步過渡到統一的交換和傳輸平台;特別在媒體控制層和業務生成層將引入更多的網路控制單元和業務生成單元,並能和現有的智能網路平台更好地融為一體,以提供電信的管理和服務。圖中的網關完成IP網路和PSTN網路的信息傳輸轉換功能,關口設備通過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GCP)完成多個網關的管理,並支持點到點的呼叫控制過程,關口的業務管理中心(SMC)模塊完成各種網路增值業務,並通過信令網關(SGW)和智能網路平台連接,提供功能更強大的附加業務。業務控制點(SCP)和信令交換點(SSP)均歸屬於電信的智能網路平台,其中SCP執行由業務生成環境(SCE)生成的數據驅動的代碼程序,這些程序將完成特定業務流程;SSP實現對具體交換設備的業務控制和操作以及信令採集。所有網路中各種設備的控制均可由SMC和網管中心(NMC)通過SNMP協議予以完成。另外,網路整體的安全性可通過各個平台的防火牆予以保證。
高速電信級數據網路體系結構主要是以電信級IP網路為主要目標,有關各層次的技術正在逐步成熟,許多標准化組織正在推出相應信令和業務生成環境的協議。可以預測,將來的通信網路不是一個完全脫離於現有技術的實體,而是能夠很好地融合現有各種技術和各種網路的綜合性網路
資料引用:http://www.knowsky.com/8639.html
9. 什麼是無線網
1、所謂無線網路,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區域網(WLAN),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2、常見標准有以下幾種:
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主要有54Mbps、108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IEEE 802.11n草案: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可達300Mbps,目前標准尚為草案,但產品已層出不窮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802.11n也在快速發展中。
3、光有無線網卡無法連接無線網路,還必須有無線AP,相當於有線網路的集線器.只有在無線AP可以覆蓋的區域內,進行適當的設置,才能連接無線網路.
無線上網是靠無線網卡,當然,配套的還需無線路由(無線貓)。
無線網卡相當於是接收器,無線路由(無線貓)相當於發射器。其實還是需要有線的Internet線路接入到無線貓上,再將信號轉化為無線的信號發射出去,由無線網卡接收。
一般無線路由可以拖2~4個無線網卡,工作距離在50米以內效果較好,遠了通信質量很差。這種無線方案嚴格的說,只是無線布網,工作環境必須緊挨著有線網路。
一套的售價在300~800不等。
另外一種就是純粹的無線了,這就需要通信器材,比如衛星接收器,或可以上網的手機等等,這些東西通過專用的數據線接入電腦,由他們接收來自衛星或無線網路服務的信號,但是速度不怎麼樣,通信費用超貴。並且衛星接收器和手機的價格也不菲,通常在3000~5000不等,優點就是,即使你在荒山野嶺也能上網(當然要有電腦)
這兩種方案都可以用在筆記本和台式機上,當然,台式機本來移動就不方便,無線就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了。
無線網卡的作用類似於乙太網中的網卡,作為無線網路的介面,實現與無線網路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和USB無線網卡.
PCMCIA無線網卡僅適用於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移動式無線接入.
PCI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普通的台式計算機使用.其實PCI介面的無線網卡只是在PCI轉接卡上插入一塊普通的PC卡.
USB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撥.不過,由於USB網卡對筆記本而言是個累贅,因此,USB網卡通常被用於台式機.
要想使用無線網路,自然要首先了解什麼是無線網路。
目前主流應用的無線網路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上網和無線區域網兩種方式。應該說,GPRS手機上網方式是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一種無線網路,它是一種藉助行動電話網路接入Internet的無線上網方式,因此只要你所在城市開通了GPRS上網業務,你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上網。不過,由於目前GPRS上網資費過高,速率較慢(最快僅相當於56Kbps Modem),所以用戶群很小。本文也不將這種無線上網方式作為重點,而僅是圍繞第二種無線區域網方式來展開。
首先說,無線網路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它是相對於我們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線網路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路組建方式。很多人稱無線網路是一種甩開辮子的全新上網方式,無線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路必須依賴的網線。這樣一來,你可以坐在家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抱著你的筆記本電腦,享受網路的樂趣,而不像從前那樣必須要遷就於網路介面的布線位置。這樣你的家裡也不會被一根根的網線弄得亂七八糟了。
無線上網需要哪些設備?
既然沒有了網線而改用信號方式進行連接,那麼起到信號接收作用的無線網卡顯然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主要分為MINI-PCI、PC卡和USB三種規格,前兩種規格在筆記本電腦中應用比較廣泛。其中MINI-PCI為內置型無線網卡,迅馳機型和非迅馳的無線網卡標配機型均使用這種無線網卡。其優點是無需佔用PC卡插槽,並且免去了隨時身攜一張PC卡的麻煩,更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此類機型的信號天線大都放置在LCD的兩側,相對位置較高,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信號接收質量,因此信號上要好於自身集成天線的PC卡無線網卡。
如果你的筆記本電腦購買時並沒有標配無線網卡,並且還預留了MINI-PCI插槽和信號天線,那麼你可以購買一塊本機BIOS支持的MINI-PCI型的無線網卡安裝於機器中,並經過簡單的天線連接就可以使用了;否則就只能考慮PC卡無線網卡了。
有了信號的接收設備,自然還要有無線信號的發射源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網路環境。如果你居住和工作的環境已經提供無線網路信號,比如北京大學校園內、一些科技園區等等,那麼一張無線網卡就已足夠。否則,你還需要購置一個設備,那就是無線接入點(Wireless Access Point,簡稱AP),AP所起的作用就是給無線網卡提供網路信號。目前銷售的AP主要分不帶路由功能的普通AP和帶路由功能的AP兩種。簡單地說,前者可以說是最基本的AP,僅僅是提供一個無線信號發射的功能;而路由AP可以實現為撥號接入Internet的ADSL等提供自動撥號功能,也就是當客戶機開機,網路實際上就自動接通了,而不再需要手動撥號了,另外路由AP具備相對更完善的安全防護功能。
如何來實現?
設備齊了,接下來就該說說如何實現了。
如果你屬於我剛才提到的已經身處無線環境的一類用戶,那麼向網管申請必要的手續和進行相應的設置之後,就可以使用無線網路了。究竟該如何設置視所處的網路環境不同而不同,而接下來我將重點的講解一下自行組建無線網路環境的問題。
如果你是屬於自行組建無線環境的用戶,首先你需要將無線AP通過網線與網路介面相連(ADSL or LAN……),然後為配置了無線網卡的筆記本電腦提供無線網路信號,在進行相關設置之後,搭載無線網卡的筆記本電腦就可以在有效的信號覆蓋范圍內登陸Internet或區域網絡了。這也是很多人一直無法理解的地方之一,在他們眼中,似乎無線就應該像手機那樣走到哪裡都能用。實際不然,由於目前高速無線網路還無法像手機信號那樣進行普及性公共發射,它只屬於一種小范圍的發射行為,比如一個公司、一個校園、一個家庭……因此你只能在信號的有效覆蓋范圍內實現無線上網,實現從信號發射端到電腦的無線,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文說是一定程度上的甩掉網線的困擾。為此,我將通過上面這張圖來說明這種聽起來可能有點費解的實現方式:
現在換句話解釋一下這個問題,以前你使用網線直接連接電腦和網路埠或者使用網線將多台電腦聯結在與網路埠相連的HUB/Switch上。那麼在無線環境里,實際網線連接的是AP和網路埠,而電腦則是通過無線網卡接收AP發射的信號來上網的,AP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將連接HUB/Switch和電腦之間的網線「虛化」成無線信號的作用。因此在費用上,相對於傳統有線網路來說,只是追加了無線網路設備的投資而已,網路費依舊是你交給網路服務商的寬頻網路使用費。現在在上海等城市,已經推出了天翼通無線網路服務,用戶只需要在原有的月租費基礎上每月多交10元就可以獲得服務商提供的無線網卡和AP租賃服務,這樣連網路設備的投資都節省了。
無線網路的工作原理圖
存在的問題
廠商每每在給我們帶來新的技術的同時,往往也同時送來了新的問題讓我們去面對。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安全可以說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除存在有線網路存在的網路間黑客攻擊和病毒侵襲以外,無線網路還存在著未授權用戶的非法共享問題。AP發射出來的信號既然你能接收到,那麼你的鄰居用他的筆記本電腦同樣也可以接收到,實際上他也成為了你家的無線網路用戶。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對WEP密碼和IP訪問控制等相關的AP設置選項進行設定來防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我在《中國計算機報·電腦工程師》第42期發表的相關文章,在此就不贅述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信號的接收問題,雖然無線網路免去了布線的煩惱,但是它同樣也給用戶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AP究竟該放在哪裡才能保證更穩定的信號接收。我建議大家盡可能的將AP放置在房間之間的過廊上,如果有條件,最好是將AP吊在天花板上,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每個房間都能被信號覆蓋。另外盡量選擇質量好的AP和無線網卡,這也是良好信號的保證。如果是新購機的用戶,則建議盡可能地選擇標配無線網卡的機型,至於為什麼,前面已經提到了,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很推崇內置無線網卡的原因之一了。
到這里,我的講述也要將告一段落,想必大家也已經對無線網路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我們經歷了從慢速Modem網路到高速寬頻網路,再從有線網路到無線網路,科技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更舒適、更方便的上網方式。在享受無線網路的同時,我們也期望著有一天,高速無線網路信號能普及到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使網路真正的無線!
無線區域網名詞解析
調制方式:
11MbpsDSSS物理層採用補碼鍵控(CCK)調制模式。CCK與現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頻段上有三個互不幹擾的獨立信道,每個信道約佔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
PCI插槽無線網卡(NIC):
可以不需要電纜而使你的微機和別的電腦在網路上通信。無線NIC與其他的網卡相似,不同的是,它通過無線電波而不是物理電纜收發數據。無線NIC為了擴大它們的有效范圍需要加上外部天線。
PCMCIANIC:
同上面提到的無線NIC一樣,只是它們適合筆記本型電腦的PC卡插槽。同桌面計算機相似,你可以使用外部天線來加強PCMCIA無線網卡。
AP接入點(ACCESSPOINT,又稱無線區域網收發器):
用於無線網路的無線HUB,是無線網路的核心。它是移動計算機用戶進入有線乙太網骨乾的接入點,AP可以簡便地安裝在天花板或牆壁上,它在開放空間最大覆蓋范圍可達300米,無線傳輸速率可以高達11Mbps。
天線:
無線區域網天線可以擴展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把不同的辦公大樓連接起來。這樣,用戶可以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在大樓之間或在房間之間移動
動態速率轉換:
當射頻情況變差時,可將數據傳輸速率從11Mbps降低為5.5Mbps、2Mbps和1Mbps。
漫遊支持:
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允許無線網路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無線網橋網段中使用相同的信道或在不同的信道之間互相漫遊。
負載均衡:
當AP變得負載過大或信號減弱時,NIC能更改與之連接的訪問點AP,自動轉換到最佳可用的AP,以提高性能。
擴譜技術:
是一種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調制技術,它在無線電頻率的寬頻帶上發送傳輸信號。包括跳頻擴譜(FHSS)和直接順序擴譜(DSSS)兩種。跳頻擴譜被限制在2Mb/s數據傳輸率,並建議用在特定的應用中。對於其他所有的無線區域網服務,直接順序擴譜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在IEEE802.11b標准中,允許採用DSSS的乙太網速率達到11Mb/s。
自動速率選擇功能:
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允許移動用戶設置在自動速率選擇(ARS)模式下,ARS功能會根據信號的質量及與網橋接入點的距離自動為每個傳輸路徑選擇最佳的傳輸速率,該功能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應用環境設置成不同的固定應用速率。
電源消耗管理功能:
IEEE802.11還定義了MAC層的信令方式,通過電源管理軟體的控制,使得移動用戶能具有最長的電池壽命。電源管理會在無數據傳輸時使網路處於休眠(低電源或斷電)狀態,這樣就可能會丟失數據包。為解決這一問題,IEEE802.11規定了AP應具有緩沖區去儲存信息,處於休眠的移動用戶會定期醒來恢復該信息。
保密功能:
僅僅靠普通的直序列擴頻編碼調制技術不夠可靠,如使用無線寬頻掃描儀,其信息又容易被竊取。最新的WLAN標准採用了一種載入保密位元組的方法,使得無線網路具有同有線乙太網相同等級的保密性。此密碼編碼技術早期應用於美國軍方無線電機密通信中,無線網路設備的另一端必須使用同樣的密碼編碼方式才可以互相通信,當無線用戶利用AP接入點連入有線網路時還必須通過AP接入點的安全認證。該技術不但可以防止空中****,而且也是無線網路認證有效移動用戶的一種方法。
CSMA/CA協議:
有線以太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檢測。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IEEE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避免(CSMA/CA)。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則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使系統更加穩固,IEEE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協議。
信息包重整:
當傳送幀受到嚴重干擾時,必定要重傳。因此若一個信息包越大,所需重傳的耗費也就越大;這時,若減小幀尺寸,把大信息包分割為若干小信息包,即使重傳,也只是重傳一個小信息包,耗費相對小的多。這樣就能大大提高無線網在雜訊干擾地區的抗干擾能力。
DHCP支持: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自動從DHCP伺服器中獲取租用IP地址,使筆記本電腦用戶在網路中斷時自動獲得新的IP地址以便繼續工作,從而享受無縫漫遊。
10. 光纖接入網由哪幾部分組成
光纖接入網(OAN)是以光纖為傳輸介質,並利用光波作為光載波傳送信號的接入網,泛指本地交換機或遠端交換模塊與用戶之間採用光纖通信的系統。 光纖接入網由:光網路單元ONU、光分配網 ODN及光線路終端OLT三部分組成。其各自的功能如下: (1)光網路單ONU提供用戶到接入網的介面(光電轉換、物理介面),提供用戶業務適配功能(速率適配、信令轉換); (2)ODN為OLT和ONU之間提供光傳輸技術,完成光信號功率的分配及光信號的分、復接功能; (3)OLT提供與中心局設備的介面(光電轉換、物理介面),提供與ODN的光介面,分離不同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