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普贊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路易斯·普贊在分別位於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地點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創新性的連接數據網路。盡管這個網路只能連接幾十台電腦,但其簡單高效性為日後建立一個可以連接數百萬台電腦的網路指明了方向。普贊對於當今互聯網的建立功不可沒。如今他依然在為互聯網的進一步演變與提高振臂高呼。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嘉獎了五位計算機網路先驅者。他們將分享剛設立的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共計100萬英鎊(合16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四位獲獎者都聞名於世,他們是:互聯網協議的創始人溫特•瑟夫(Vint Cerf)和鮑勃•康恩(Bob Kahn),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成功發明首款網頁瀏覽器的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然而,獲獎的第五人就相對少為人知。他就是路易斯•普贊(Louis Pouzin),一個喋喋不休的法國人,他對這個領域做出的貢獻完全稱得上舉足輕重。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普贊在分別位於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地點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創新性的連接數據網路。盡管這個網路只能連接幾十台電腦,但其簡單高效性為日後建立一個可以連接數百萬台電腦的網路指明了方向。普贊的發明激發了瑟夫和康恩的想像力,他們兩位將普贊設計的許多方面都融入了他們的互聯網協議設計,而互聯網協議如今正驅動著整個互聯網的運行。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法國政府撤走了對普贊項目的資金支持。他眼看著互聯網席捲全球,最終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證明。「對於路易斯來說,這份認可實在來得太遲,太遲了,」瑟夫說道,「這不公平。」
1931年出生在法國中部一個小村莊的普贊是在父親開的鋸木廠長大的。他被廠里那些危險的機器——除了電鋸,還有發動電鋸的蒸汽機——深深地吸引了,但父親不許他碰,只給了他一個麥卡諾(Meccano,商標名,主要是鋼鐵組合的模型玩具)的建築工具箱用以修木。普贊的父母鼓勵他去法國最知名的理工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求學。畢業後,他為法國國營的郵政、電報和電信供應商(PTT)設計出了一套機械工具。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普贊在《世界報》(Le Monde,法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是法國在海外銷售量最大的日報。)上讀到了從辦公用品供應商的年度展覽會上發來的一篇報道,在其中美國技術公司IBM承諾不久後就會推出能夠處理各種官僚文書苦差的電腦產品。沉醉於電腦化的潛力,普贊跳槽去了IBM在法國的競爭對手布爾集團(Bull)。在那兒他手下有十幾位工程師,齊力為那台「在雙層兩室的空間中才能擺得下」而且時而抽風的計算機Gamma 60(譯者註:布爾公司於1960年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技術水平與歐美不相上下)打造應用軟體。然而這項工作的嚴密與苛刻——以及布爾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合作——暴露了普贊能力的局限。「我意識到,如果我不能學會編程或英語,就無法在計算機行業立足,」他回憶說。
隨後普贊利用兩年公休假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修,成功地完成了給自己定下的這兩大任務。20世紀60年代早期,普贊舉家移民美國,並加入了一個致力於分時系統研發的先鋒小組,分時系統旨在通過允許多個用戶同時在一台計算機上運行多個程序,以期使昂貴的大型主機達到更高的利用率。普贊設計出了一款叫作RUNCOM的程序,可以幫助用戶自動設定一些單調重復的指令。他本人將那款程序描述為包裹在電腦呼吸內臟外的一個「殼」,這既為一整類軟體工具「命令行介面」(command-line shells)的產生貢獻了靈感,也是其名稱的來源。如今,命令行介面仍在現代操作系統中發揮作用。
這個法國人的異議
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法國政客就啟動了一項意在振興國家計算機產業的宏偉計劃。1971年,政府叫板國資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法國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RIA:Institut de Recherche d'Informatique et d'Automatique),開始了建立一個全國性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普贊被聘為項目負責人,這個項目也就是著名的CYCLADES。
在這期間,普贊訪問了美國多所大學去學習更多有關阿帕網(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知識。阿帕網由法國軍方注資,於兩年前接通,依靠一項前景廣闊的新技術「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在電腦間傳輸數據。將所有的通信切分成固定大小的數據包並且允許電腦間可以相互傳遞數據包,這就意味著沒有必要在網路上的一對電腦間建立一個直接的連接。即使兩台電腦關聯甚少,也能夠完成連接,這就減少了成本,並且加強了網路的彈性。即使一個網路的連接失敗了,數據包也可以通過其它網路傳輸。
但在普贊看來,阿帕網的設計仍很保守低效。每台計算機都要依賴復雜的硬體才能連接上網路,因為阿帕網的設計包含了一個連接建立階段,在這段時間一對電腦間可以建立起一條通信網路連接路徑。連接建立後,數據包就會在這條路徑中有序地進行傳輸。
普贊的團隊想出了一個更高效的辦法。他們提出每個數據包都該被標記並作為一個單獨信息「數據報」(datagram)進行傳輸,而不是為一串數據包預設好一條傳輸的路徑。在阿帕網中,成串的數據包都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傳輸,就像火車的車廂一樣。而在CYCLADES網路中,每個數據包就像一輛單獨的汽車,可以依據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傳輸。就像拋接雜耍一樣將數據包還原排序的應該是接收數據的電腦而並非網路,如果某個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丟失了,接收電腦還可以發出重新傳輸的指令。
這種包交換的「無連接」傳輸模式降低了網路中對那種復雜昂貴的為數據包預設路徑的設備
需求。同時,這種簡易的傳輸系統也使不同網路間的銜接更為容易。第一條CYCLADES網路連接在1973年首次面世,架構於巴黎和格勒諾布爾(法國東南部城市)之間,得到了瑟夫和康恩的密切關注,這兩位科學家那時正在為如何趕超阿帕網絞盡腦汁。基於普贊CYCLADES系統中的無連接式數據報傳輸模式,瑟夫和康恩設計的TCP/IP協議棧如今仍在現代互聯網中運行著。
連接中斷
盡管CYCLADES系統的創新性折服了瑟夫和康恩,但這一發明卻激起了法國PTT公司及縱貫歐洲的其它國營電信供應商的敵意。這些公司的工程師們認為普贊的設計根本不值得信賴,也不滿CYCLADES解決網路智能這一問題的方式。普贊心知他的網路設計威脅到了PTT等國營公司的傳統商業模式,卻無意平息對方的憤怒。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約翰•迪(John Day)回憶起1976年普贊做了一場尤其熱血沸騰的講座。「路易斯展示了一幅城堡的畫像,上面標著『PTT』,」他說,「從城堡的壁壘上垂下一條繩子,上面掛著PTT的用戶;其他人則一直在對城堡的高牆發動猛攻。」
在20世紀70年代,歐洲的國營電信運營商都在紛紛打造自己的數據網路,這些網路基於過去用在電話上的電路交換技術。「構造復雜,造價高昂,」普贊說道,「而這正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因素。」當時的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是支持IRIA的,但在蓬皮杜1974年去世後,法國政府轉而開始反對這一項目。1978年,政府將CYCLADES項目的預算大幅精簡。「他們說,『你此前的工作非常出色,現在是時候休息一下了,有空可以去逛逛公園放放風箏什麼的』,」普贊如是說道。
同年,PTT公司接通了TRANSPAC網路(法國遠程分組交換公用數據通信網),這是該公司自己設計的連接導向數據傳輸網路。「這簡直是大錯特錯,」普贊評價說,「就是一條死胡同。」但起初看來並非如此——TRANSPAC系統鞏固了Minitel的應用,Minitel是法國一家電話公司於1982年啟用的消費者-信息服務,其應用非常廣泛及成功。早在萬維網面世10年前,Minitel就能夠為法國市民提供網上銀行、旅遊預訂及色情聊天室服務。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它的用戶就達到了2500萬。然而,事實卻證明,Minitel無法與互聯網媲美,最終被停用。
即使是在法國政府丟棄了CYCLADES項目20年後,普贊的原上級以及盟友莫里斯•阿列格雷(Maurice Allègre)依然對此痛惜不已。「我們本可以成為互聯網的先驅,」他在1999年寫道,「如今我們卻也只是用戶之一而已,遠遠比不上那些可以決定互聯網未來的大人物。」在這一打擊後,普贊開始轉向其它項目研究,最終步入了學術界。「我們浪費了這個偉人的眾多心血,」約翰•迪說,「法國走向互聯網技術的步伐比較滯緩,而這部分正是因為這一段歷史。但如今,網路既成事實,普贊就成了法國人的英雄。」
最終,在2003年,法國政府授予了普贊「榮譽軍團騎士級勛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這是法國最高的獎勵之一。普贊現年82歲,名義上已經退休了。但是,隨著設計高雅的互聯網遭受到越來越多來自商業和政治的壓力,如同許多互聯網的先驅人物一樣,普贊仍在利用自己的名望推動著互聯網向更開放和更透明的程度發展。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互聯網管理的隨意性,在這個管理體系中一些關鍵性決定居然是由公司、慈善機構和出身名門的笨蛋拼起來的一群雜燴來敲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紮根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用戶不用擔負任何責任。普贊尤其擔心某五、六個互聯網大公司的聲勢逐漸壯大,而這會造成用戶會止步於「圍起來的花園」這種封閉的體驗,固定使用與這幾個公司相關的站點和應用程序。在普贊看來,這已經觸犯了互聯網開放的傳統。「在某種形式上,他們又在重造Minitel,」他這樣評價道。
「在過去的30年,互聯網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在100年後,它理應有所不同。」
普贊提到,近年來有80%被採用的新技術標準是美國工程師或美國企業設計的。他嘗試過游說議員對互聯網體製做一些改變,以使其更易被非英語用戶所理解。這場互聯網改革運動在2009年獲得了重要的一次勝利,當時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這個管理著互聯網地址系統的慈善機構,破例地批准了一項發給用中文、阿拉伯語及其它非西方語言腳本編寫的域名(包括網址)。
盡管有了這項決議,ICANN卻是普贊最大的顧慮之一。ICANN駐於加利福利亞,對美國商務部也不怎麼負責,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提高其在國際互聯網領域的影響力。然而,某些政府卻覬覦ICANN手中的管理權——以及由網路專家組成的一個鬆散聯盟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的權利——政府希望把這些管理權轉給一個更傳統的國際組織如ITU(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一個落滿灰塵的聯合國組織,長期以來主要負責管理電話事務。一旦移權給ITU這樣的官僚機構,就可能阻礙新標準的發展與採用。因此,許多國家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引領的互聯網現狀才是最好的選擇。普贊在考慮,將現有的國際機構分解重組生成一個新的組織是否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普贊本是一個工程師而並非活動者,他關注的焦點卻是互聯網的運作支撐體系不該食古不化,而應繼續演變與提高。「互聯網只是作為一個實驗性網路被創建了出來,」他說,「現在也仍然是。」他對美國、愛爾蘭、西班牙以及世界各地在努力讓互聯網變得更加高效安全的研究者們給予了很大支持。「在過去的30年,互聯網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他評價說,「在100年後,它理應有所不同。」普贊對於當今互聯網的建立功不可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想互聯網的發展止步不前。
② 網路工程師的成功代表人物
宋展,1989年5月出生於中國·河北,擁有近乎於神話般的經歷。從8歲起跟隨祖輩、父輩系統地學習計算機;16歲獲得VUE國際考試中心與美國·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聯合授予的「CCIE—電信運營商類」互聯網路高級專家資格。
思科認證
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
Cisco Certified Design Associate
Cisco Certified Network Professional
Cisco Certified Design Professional
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ing Expert
CCIE—Service Provider(電信運營商類)
-
微軟認證
Microsoft Certified Professional
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Administrator
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Engineer
Microsoft Certified database administrator
(Windows 平台 Sever 2003系統)
-
紅帽linux認證
系統開發專家、系統維護專家、網路集成環境開發專家、軟體檢測專家、軟體開發專家、Linux系統高級工程師
CIW網路安全認證
互連網路安全策略工程師、策略專家;互連網路安全技術工程師、網路安全應急維護專家;互連網路安全高級工程師、高級網路安全專家
③ 張毅斌的人物生平
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風雲時刻:專注於無線市場 作為一直致力於中國無線網路市場的美國AboveCable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上海寬訊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在張毅斌的領導下,也一直專注於無線網路市場,並已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擁有大量用戶,推動著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寬訊時代的辦公室已經全部實現了無線上網辦公,同時,倡導員工在外出差旅的過程中能更多地使用無線方面的技術。張毅斌認為這樣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用戶的感受,貼近用戶的最佳途徑就是自己先做用戶,先在自己身上應用。員工在應用的過程中就會對整個無線市場具有更整體更直觀的感受和設想,對公司具體業務就能認同一致,同時更加充滿熱情和激情。幸好,張毅斌明白WAPI的最終實施是會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當時在做好一切迎接准備工作的同時,寬訊依然加緊了在電信、金融等領域的業務拓展工作,因此在企業市場的營業收入不降反升。 寬訊正與越來越多的渠道合作夥伴進行全方位合作,通過與代理商、系統集成商密切的配合,推廣無線的理念,加強新技術的培訓,以無線解決方案的形式,幫助行業客戶解決更多實際面臨的問題。 對無線市場充滿信心 盡管希望市場能有很大很快的增長,數據上並沒有騰飛的現象。 但是,很多的合作夥伴開始將其作為一個主要的業務來進行運作,而運營商也考慮開發更多的相關內容和服務。把全部精力專注於無線網路市場的寬訊,看到了其內在蘊涵的巨大潛力,一方面是客戶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長,另一方面客戶相關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和延伸。 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張毅斌看著很多的廠商進進出出,但不管市場是溫是火,他都一直非常有信心,因為他非常理解這個市場。 令張毅斌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在IT其他領域發展的朋友,主動找到他聊有關無線網路方面的內容,包括無線的應用系統以及隱性的、增值上的相關內容。朋友談到他們公司也有很多專家在分析無線網路這塊市場,進行著相關產品及戰略上的研究,並認為無線在國內還屬於剛起步,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張毅斌認為市場的契機並不僅僅在產品設備方面,隨著用戶的增加及逐漸地成熟,無線網路發展起來以後將會產生更多的內容及有關的增值服務,形成一個非常廣泛的產業環境。 張毅斌認為,未來無線網路的發展方向將是語音在無線環境的應用、語音與數據的合作融合。同時市場的發展將會產生很多的周邊業務,因此必須把整個無線市場看作一個產業來對待。同時對現有的業務增強服務的力度。
④ 趙宇的人物簡介
職稱: 副教授,碩導
單位: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系
研究方向1: 通信網/計算機網路
研究方向2: 無線通信新技術研究
研究方向3: 數字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簡介:
1975 - 1977年 天津通信廣播公司(國營712廠)工作
1977 - 1981年 天津大學 無線電技術專業 學士
1984 - 1987年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 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 通信專業 碩士
1988 - 中國通信學會 會員
1991 - 1994年 天津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 博士生
1994 - 天津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副教授
1999 - 天津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 碩士生導師
2001 - IEEE 會員
2001 - IEEE ComSoc 會員
⑤ 通訊技術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如何在各種通信技術紛繁演變中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如何在市場不斷變革環境下駕馭產業發展方向,如何更好開展通信技術創新,這是通信產業領先企業、優秀研究機構、大學通信研究者等共同關心的話題。特別是在當前通信產業轉型、重組、融合大背景下,選擇方向、做出判斷尤為重要。
為期兩天的論壇內容十分豐富。內容涵蓋了無線互聯網、中國3G、重組對移動通信的影響、網路融合與發展、電信核心網演進、寬頻接入技術與承載網、ICT與生態社會建設等。曹淑敏、李進良、侯自強、趙慧玲、鍾義信等業界專家以及中興通訊的代表作了主題報告,與會專家還作了分組專題研討。議題既著眼當前,又前瞻未來;既考慮技術先進性,又考慮運營商現實需求。
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表示,中興通訊十分注重技術創新,注重對通信技術趨勢的研究和把握,也十分注重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⑥ 網路技術的發展歷史中的重要人物極其貢獻。。求全的。。計算機考試
你可以去看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第三單元,READING是專門講了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希望有幫助
⑦ 無線網路原理與應用的作者簡介
RonPrice是美國華盛頓州ITTTechnicalInstitute學院信息技術和商業學校的校長。在設計和實現無線網路方面,Price不僅見解獨到,而且實踐經驗豐富。另外,他還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在計算、聯網和信息技術領域有將近30年的教學和課程編制經驗。除了教學之外,他還在電信、多媒體和在線教育領域擔任公司經理和顧問。
⑧ 無線技術的起源。無線技術的應用范圍。 無線技術的發展趨勢
1895年義大利的馬可尼和俄國的波波夫幾乎同時發明了無線電,但馬可尼首先取得了國際專利
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擁有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技術的專利,英國專利12039號,「電脈沖及信號傳輸技術的改進以及所需設備」。
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然而,美國專利局於1904年將其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湯瑪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1909年,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於「發明無線電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後不久,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認為作出這一決定明顯是出於經濟原因。這樣二戰中的美國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給馬可尼公司專利使用費。
1898年,馬可尼在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霍爾街開辦了世界上首家無線電工廠,僱傭了大約50人。
現在無線電用的范圍就很廣了 主要還是進行數據的傳輸
無線電未來會沿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基本理論和相關應用的研究,為大規模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比較重要的包括:認知無線電的資訊理論基礎和認知無線電網路相關技術,例如:頻譜資源的管理、跨層聯合優化等等。
試驗驗證系統開發。目前,已經有多個試驗驗證系統正在開發中,這些系統的開發成功,將為驗證認知無線電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提供測試床,推動其大規模應用。
與現有系統的融合。雖然目前認為認知無線電的應用應該不要求授權用戶作任何改變,但如果授權用戶和認知無線電用戶協同工作,將會便於實現並提高效率。目前,已經有一些研究工作在考慮將認知無線電集成到現有無線通信系統的方法,並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預計未來這方面將會有大量的需求。
⑨ wifi技術的發明人是誰啊具體點最好給資料和圖片
WIFI是一個Wi-Fi聯盟一起研發的·不是個人研究的·所以具體是發明人我也不知道哦!呵呵~我想應該是一Wi-Fi聯盟聯盟的一大群人把!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標志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由於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免費頻段,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介面。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而其它一些基於WLAN的寬頻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路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 WiFi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於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目前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現在WiFi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了,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介面。當我們去旅遊,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手機WiFi是潮流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的縮寫,它是一種基於802.11n/b/g/a標准,利用WiFi無線通信技術將PC等設備連接起來,構成可以互相通信、實現資源共享的網路。 近兩年,市場上支持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非授權移動接入)等技術,具備WLAN連接功能的智能手機越來越多。它們除了可以藉助GSM/CDMA移動通信網路通話外,還能在WiFi無線區域網覆蓋的區域內,共享PC上網或VoIP通話。下面,我們就以採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WiFi手機為例,為大家介紹手機如何通過WLAN上網。 擁有WiFi功能的手機一覽:諾基亞N97mini 、諾基亞N80、諾基亞5800XM、諾基亞C5 03、諾基亞5730XM、諾基亞E66(大陸行貨不支持)諾基亞5800w、諾基亞5530、諾基亞C6-00、諾基亞C6-01、諾基亞C7、諾基亞N8、諾基亞N79、諾基亞N78、諾基亞E52、諾基亞E71、諾基亞E72i、諾基亞E6、 諾基亞X6、索愛W960、索愛J20、三星i8320(Vodafone360 H1)、三星Galaxy Ace S5830、三星SGH-T709、三星i5508、三星i5800、i5801,摩托羅拉XT3、、摩托羅拉A3100 、多普達838、蘋果Iphone4、魅族M9等。通過無線路由器上網 為了能用手機躺在床上上網,開通GPRS。無奈GPRS上網不但速度難以讓人滿意,資費也不便宜。總不能為了懶而去買台筆記本電腦吧?當然不用。其實,只需一台無線路由器,我們就能讓手機和PC共享寬頻上網。 目前通過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上網,已經成為很多上網用戶的選擇。通過無線路由器、LAN或WLAN,PC可以輕松的利用ADSL、Cable、FTTX等寬頻接入Internet。 WiFi手機通過無線路由器共享上網也非常方便,多數WiFi手機不需要做任何設置,在無線路由器的信號覆蓋范圍內,WiFi手機和無線路由器的默認設置下,WiFi手機就能自動獲取IP地址進行無線連接,並利用手機自帶的IE、MSN等軟體無線上網。當然,如果在WiFi手機和無線路由器都正常開啟的情況下,WiFi手機無法通過無線路由器共享上網,我們就需要檢查一下設備的設置。 無線路由器的設置 首先,確定PC能通過無線路由器正常上網,如不能,則檢查無線路由器是否正常開啟並設置正確。其次,在能正常接入無線網路的任一台PC的IE地址欄中,輸入無線路由器的IP地址,登錄無線路由器的管理頁面進行檢查。重點檢查以下幾方面:確保DHCP伺服器啟用,並有足夠的地址池;允許SSID廣播;取消任何非必須的安全認證及密鑰;關閉無線路由器的防火牆功能。如果有必要,還可重啟無線路由器,或在設置界面中將它恢復出廠設置,再重新設置寬頻網路 WiFi手機的設置 首先,依次打開「開始→設置→連接」,在「高級→選擇網路」選項中,確保將「在程序自動連接到Internet時,使用:」設置為「Internet設置」。其次,在「連接→網卡(網路適配器、網路介面卡)」選項中,進入「配置網路適配器」,確保「我的網卡連接到:」被選擇為「默認單位設置」或「預設的工作設定」。最後,在「連接→網卡」選項中,選中本手機的網卡(一般有WLAN或WiFi Wireless Adapter等字樣),然後在配置界面中選擇「使用伺服器分配的IP地址」或「自動獲得IP地址」。此外,如果出於安全考慮,無線路由器沒有廣播SSID,則需在WiFi手機的「無線網路」配置項中找到SSID欄,填入對應的SSID名。如果連接過程中提示輸入密鑰,可選擇「自動填入密鑰」或手工輸入。 如今是一個技術進步神速的時代,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各種提供WiFi服務的熱點早已融入大家的生活。現在就算一個路邊餛飩攤,不裝個WiFi也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不過面對各式如雨後春筍般繁雜WiFi熱點,各位蹭網族們往往一打開設備,就變成森林裡迷路的小白兔了。看起來像一根枯樹枝的它其實是一根WiFi信號強度探測器。它在造型上和前些日子的電視遙控裝置有異曲同工之妙,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進舊的無線網路探測器技術。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雙手握著末端的分叉,然後四處尋找WiFi信號即可,信號的強弱會在棒上用指示燈來顯示,這與電腦上無線管理軟體的信號強弱顯示類似。
編輯本段市場分析
Wi-Fi的規模商業化應用,在世界范圍內罕見成功先例。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型運營商對這一模式的不認可:二是本身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但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區域網已經日趨普及。這將意味將來可以十分方便的應用。一旦存在Wi-Fi網路的公眾場合,解決了運營商的互聯互通,高收費,漫遊性的問題,Wi-Fi將來從一個成功的技術轉化為成功的商業。 諸多運營商先後涉足這一領域,且許多國家政府和城市使用該項技術打造無線化的國家和城市。且隨著數碼娛樂設備的普及,Wi-Fi在玩家中的熱度再次高起來。據d-link等廠商提供的信息說,在過去一年內,無線路由器的銷量以100%的幅度增長。 對於公共無線區域網,在歐洲,僅BT最近宣布已在全英建設了50萬余熱區,在美國AT&T繼續發力WI-FI市場,通過歐洲大部分地區及中國新部署25000個Wi-Fi熱區,意欲為那些商業先行者,遠程工作的員工和移動用戶提供更方便,更廣泛的WIFI接入,這樣一來,ATT在全球范圍的Wi-Fi熱區總數將達到12.5萬個。
Wi-Fi 俗稱無線寬頻(中國電信將CDMA 1X/3G也稱為無線寬頻) 支持Wi-Fi的手機
所謂Wi-Fi,是由一個名為「無線乙太網相容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的組織所發布的業界術語,中文譯為「無線相容認證」。它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無線電信號。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及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現在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Wi-Fi。從應用層面來說,要使用Wi-Fi,用戶首先要有Wi-Fi 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Wi-Fi是一種幫助用戶訪問電子郵件、Web和流式媒體的互聯網技術。它為用戶提供了無線的寬頻互聯網訪問。同時,它也是在家裡、辦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網的快速、便捷的途徑。能夠訪問Wi-Fi 網路的地方被稱為熱點。Wi-Fi或802.11G在2.4Ghz頻段工作,所支持的速度最高達54Mbps(802.11N工作在2.4Ghz或者5.0Ghz,最高速度600Mbps)。另外還有兩種802.11空間的協議,包括(a)和(b)。它們也是公開使用的,但802.11G/N在世界上最為常用。 Wi-Fi 熱點是通過在互聯網連接上安裝訪問點來創建的。這個訪問點將無線信號通過短程進行傳輸- 一般覆蓋300英尺。當一台支持Wi-Fi 的設備(例如Pocket PC)遇到一個熱點時,這個設備可以用無線方式連接到那個網路。大部分熱點都位於供大眾訪問的地方,例如機場、咖啡店、旅館、書店以及校園等等。許多家庭和辦公室也擁有Wi-Fi 網路。雖然有些熱點是免費的,但是大部分穩定的公共Wi-Fi 網路是由私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提供的,因此會在用戶連接到互聯網時收取一定費用。 支持Wi-Fi的筆記本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IEEE([美國]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802.11b無線網路規范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的擴展,最高帶寬為11 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開放性區域,通訊距離可達305米,在封閉性區域,通訊距離為76米到122米,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乙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相容性認證)的正式名稱是「IEEE802.11b」,與藍牙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雖然在數據安全性方面,該技術比藍牙技術要差一些,但是在電波的覆蓋范圍方面則要略勝一籌。Wi-Fi的覆蓋范圍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90米),辦公室自不用說,就是在小一點的整棟大樓中也可使用。因此,Wi-Fi一直是企業實現自己無線區域網所青睞的技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與代價昂貴的3G企業網路相比,Wi-Fi似乎更勝一籌。關於Wi-Fi 的熱點都誕生在2002年,在美國,Wi-Fi就像早期的網際網路一樣,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在2003年它註定要在世界范圍內有著美好的前景。 Wi-Fi帶來的高速無線上網將像今天人們打手機一樣平常。各廠商目前都積極將該技術應用於從掌上電腦到桌面計算機的各種設備中,製造新的賣點。隨著Wi-Fi設備數量的增加,其價格將會下降。Wi-Fi設備的全球年產量在2006年將達到3300萬台。
⑩ 無線網路技術
可能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應用於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