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短距視頻信號無線通信網路原理

短距視頻信號無線通信網路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6-22 14:02:59

❶ 無線電通訊原理是什麼

1、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
2、無線電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s)是將需要傳送的聲音、文字、數據、圖像等電信號調制在無線電波上經空間和地面傳至對方的通信方式,利用無線電磁波在空間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

wifi數據傳輸原理

wifi在無線電技術中是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度)的縮寫。現在,WI-FI這個詞已經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電技術的代名詞了。
使用wifi 傳輸數據的原理是在有線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無線集線器、無線網橋天線和網卡等設備便可實現無線方式上網。它是將用戶發出的信息分組(包),然後轉換為微波信號,實現無線區域網的各種功能
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如需相關業務,可以直接通過電信網上營業廳或者實體營業廳查詢。安徽電信竭誠為您服務。

❸ 無線通信的工作原理

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

羅傑

摩托羅拉的雙向無線電通信系統於五十餘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軍方率先採用,讓軍人在行動時以無線電對講機彼此通話,當時的手機稱為步話機(walkie-talkies)。

雙向無線電在軍方使用非常普遍,在無電話線路的地區,軍方人員就採用無線電。在今天,無線電已經廣泛地用於保安、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以及商業和個人等用途。

雙向無線電的主要優點是直接點對點,不須任何基本設施,只要雙方調到相同的頻率,便可彼此通話。

雙向無線電通信的原理

雙向無線電對講機是用於發射和接收語音信息。每一部雙向無線電對講機包含一個發射器和一個接受器、一個麥克風和一個擴音器、一條天線和一組電源。手提式雙向無線通訊以電池為電源,而車裝式無線電可使用汽車的電源。

用戶對著麥克風說話,語音信號即轉換為電子信號。此信號經發射器處理放大為無線電信號,再傳送至天線,由天線把無線電信號發射至空中。

受信方的天線接收無線電信號,把此信號送到接收器。接收器將此無線電信號轉變為原來的語音,再由無線電對講機的擴音器放出來,此時就可聽見原來的信息。

簡單的雙向無線電系統

兩部以上的無線電對講機彼此「對話」時,它們必須在同一個頻率上運作。在單一頻率單工系統,每位無線電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發射或接收信息。這與電話系統不同,電話是雙工系統,可以同時發言和聆聽。

因而,用戶在發話前,必須注意無線電系統的頻道是否開放。

高效率雙向無線電通信步驟

如果所有無線電用戶都遵守下列規則,就可達成高效率的雙向無線電通信。

1.不打斷其它用戶的發言。隨時注意頻道上的通話情形。大部份雙向無線電對機上都有一個監聽按鈕。壓下此按鈕便可聽到頻道上的通話情形。發送前頻道必須是空白的。

2.把對講機維持在垂直位置,擴音器??麥克風維持在嘴巴正前方三寸處。

3.發話時,對著麥克風緩慢地、清楚地說話。長話短說,才不會霸佔語音頻道太久。

噪音抑制

噪音抑制是指降低、抑制或消除無用的無線電信號或雜訊,讓它們不會從擴音器傳出來。無線電對講機所出現的背景雜訊是未使用噪音抑制的結果。大部份無線電對講機都配備噪音抑制模式(載波抑制或編碼抑制)和抑制水準的選擇開關或按鈕。

載波抑制和編碼抑制

載波抑制在不發射時防止雜訊自擴音器出來,因而屬於安靜的備用作業。

編碼抑制讓無線電以編碼方式只聽到他們所要的信息。換言之,它過濾了轉往特定無線電用戶以外的所有其它信息,只有編碼相同的無線電對講機在編碼模式下才能聽到所發的信號。編碼抑制分為PL(Private Line專用線路)的單音編碼抑制和DPL(Digital Private Line 數字化專用線路)的數字化編碼抑制兩種。

大部份無線電對講機都配備一個監聽按鈕,讓客戶取消噪音抑制、解除編碼抑制模式。壓下此按鈕時,擴音器即傳出頻道上的所有語音通話。以相同的頻率而以不同的抑制編碼通話時,發話前必須先聆聽、確定頻道上無其它語音通話。否則,同時發話會破壞已經在進行中的通話。 PL和DPL編碼噪音抑制系統

單音編碼抑制系統使用次音頻,可使用42種不同的單音編碼。數字化編碼抑制系統的功能和單音編碼抑制系統相同,但可使用84種不同的數字編碼,不使用音頻來「開啟」擴音器。

雖然這些系統都稱為「專用線路」,但實際上不具保密功能。如果用戶遵守規律,多少還有點隱密性,但任何用戶接聽時,都可以在頻率上聽見。因而,用戶必須了解編碼抑制的效益和限制。

頻率和頻道

頻率和頻道是無線電通信中常用的術語。每一部雙向無線電產品的規格上都會清楚地列出其作業頻率。同時,主管機構發出的使用執照上也列出其作業的特定頻率。 無線電用戶增加、頻譜愈來愈擁擠時,頻率使用管制愈為必要。

簡言而之,頻道就是無線電發射和接收信息的頻率。然而、頻道負載是指同一頻道所指定的用戶數目。在無線電使用頻繁的地區,頻道負載可能有效地限制了可使用的頻道數和客戶的通話能力。

無線電對講機可使用數條頻道時,用戶就可一條一條地測試,找到可以使用的空白頻道。同時、可使用的頻道較多時,用戶群組的組織更方便。

如無線電對講機具備PL/DPL編碼噪音抑制功能,如果用戶群組都具有相同的PL?DPL編碼,就可加以組合,從而在同一條頻道上作業。除非他們要轉換頻道,轉到其它頻率,他們就可設定在其通話小組的頻率上。

涵蓋范圍

無線電涵蓋范圍指它的可能通話距離。涵蓋范圍視許多因素定,諸如:

■無線電對講機的功率,即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強度:1W-5W

■無線電信號所必須經過的地形:郊外/市區

■作業頻率:VHF/UHF

低頻率無線電涵蓋的距離大於高頻率。一般而言,無線電信號受各種障礙物以及空氣中各種顆粒、例如水蒸氣和灰塵的影響。樹木、濃密的樹葉、 建築物和混凝土地板也會限制涵蓋范圍。總之,郊區的無線電通話距離比都市內遠。

戶外

一瓦特功率輸出的UHF無線電在戶外的涵蓋范圍、即在非常開闊的環境、山崗和樹木等障礙物非常少時,一般可達兩公里。如地形上的障礙增加,則涵蓋范圍縮短。

大樓建築

在大樓建築中,一瓦特功率輸出的UHF無線電的涵蓋范圍可達二至二十層樓,但涵蓋范圍會受建築物造形和建築材料的影響。

❹ 網路攝像頭視頻信號傳輸原理

網路攝像頭視頻信號傳輸原理有三大類:模擬信號傳輸原理、數字信號傳輸原理和綜合無線電傳輸原理。

  1. 模擬信號傳輸。屬於短距離傳輸方式。就是將攝像頭採集到的視頻信號直接通過線纜進行傳輸,模擬信號是隨時間變化的正玄波信號,其傳輸過程受導線的截面和線間電容影響,會隨著傳輸距離的越長,信號衰減越厲害,通常只能在千米級范圍內應用。

  2. 數字信號傳輸。屬於長距離方式。就是將攝像頭採集到的視頻信號(圖像信號),經過量化、採集、編碼而形成視頻數字編碼,區別於模擬信號是數字信號是不隨時間變化的脈沖編碼(視頻數字編碼)。其特點是抗干擾性強,由於數字信號不隨時間變化(數字化編碼),傳輸、存儲都變得簡單和高效。可以用於計算機網路傳輸,距離不受限制。

  3. 綜合無線電傳輸。是指模擬信號可以用無線電波為載體,不用導線直接從一個空間傳輸到所有空間或另一個空間。數字信號也是如此,可以使用無線電波為載體,將數字信號,從一個空間傳輸到所有空間或專門的空間。他們的傳輸距離視無線電波功率大小和頻率高低而定。

❺ 無線通信的原理是什麼

您好,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無線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微波是一種無線電波,它傳送的距離一般只有幾十千米。但微波的頻帶很寬,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幾十千米要建一個微波中繼站。衛星通信是利用通信衛星作為中繼站在地面上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或移動體之間建立微波通信聯系。謝謝。

❻ 短距離無線通信 1. 數字數據應該怎樣傳輸 2. 信道容量和什麼相關 3. 復用技術有哪些

一、數據信號數字傳輸的概念及特點

在數字信道中傳輸數據信號稱為數據信號的數字傳輸,簡稱位數字數據傳輸。所位數字信

道就是通過對語聲信號進行 PCM 處 理後的數字化語聲信號的多路復用信道。

數字數據傳輸主要有下述兩個優點:

(1)傳輸質量高,由於數據信號本身就是數字信號,直接或經過復用即可在數字信道上傳

輸,無需經過調制和解調變換,另外, 用數字傳輸的方法可以通過再生中繼傳輸,無雜訊積累

,這都是 將導致數據傳輸質量都大大提高。

(2)信道傳輸效率高,一個話路道傳輸速率可為 64 kbit/s 的數據,較低速率的數據可

通過時分復用到 64 kbit/s ,佔用一個話路的速率來傳輸,顯然這比採用調制解調的傳輸方式

的傳輸效率高。

二、數字數據傳輸的實現方式

1 、同步方式

這里的「同步」時值數據終端設備 DTE 發出的數據信號和待接入的 PCM 信道的始終是相

互同步的。採用這種方式可實現同步時分復用,能充分利用 PCM 信道的傳輸量,這種同步傳

輸方式的缺點是,由於所有的 DTE 都處於受控的從屬地位,數據傳輸系統的靈活性較差。

2 、非同步方式

如果 DTE 發出數據信號的始終與 PCM 信道時鍾是非同步的, 即沒有相互控制關系,則成

為非同步方式。非同步傳輸方式通常採用的方式是代碼變化的取樣法和脈沖塞入調整法。

這種實現方式較簡單、靈活,但出書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 PCM 信道的傳輸量,並會使傳

輸信號有較大的時間抖動。

三、數字數據的時分復用 —TDM

1 、時分復用的概念及復用方式

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在傳輸過程中一般拆用多路復用的傳輸方式。所位多路復用九十多

個信號在同一條信道上傳輸。所位時分就是用不同的時間段來去分布同信源的信號。

數字數據傳輸中的時分復用九十將多個低速的數據流合並成高速的數據流,而後在一條信

道上傳輸。

根據旋轉開關在低速信道上停留時間的長短 , 可以把 TDM 分為比特交織和字元交織兩種

方式。比特交織服用又稱按字復用。再高數數據信號集合幀里,沒送完一個低速信道的一個字

符,在送下一個低速信道的字元。

2 、數字數據傳輸的包封復用方式

在數字數據傳輸中, CCITT( 現為 ITU-T) 頒布了 X.50 建議和 X.51 建議來規范將用戶

數據流復用成 64bit/s 的復用信號包封方法。 其中 X.50 建議規定採用 6+2 的包封格式,

X.50 建議規范是採用 8+2 的包封格式,其兩種包封格式如圖 3-86 所示。

由於目前的 PCM 通信系統是以 8 比特位傳輸單位 , 因此 , 採用 6+2 包封格式形成的復

用幀更易於與現用的 PCM 數字通信系統配合 , 有利於實現 , 所以 , 當前國際上較多採用

X.50 的 6+2 包封復用。

四、數字數據傳輸的構成

數字數據傳輸系統構成示意圖如圖 3-87 所示。從信號傳輸等方面看主要包括本地傳輸系

統和交叉連接與服用兩個部分。

1 、本地傳輸系統

本地傳輸系統是指從用戶終端至本地句之間的數字傳輸系統, 即通常所稱的用戶環路傳輸

系統。

DSU 是 DTE 與用戶線路的介面設備。 DSU 完成數據信息的包封、線路信號的形成、發送

與接收、定時信號的提取與形成以及各項介面控制功能等。

經包封以後再降速率調整為 64bit/s 以下的四種承載速率中的一 種,及 3.2bit/s ,

64bit/s , 12.8bit/s 或 64bit/s 之一送往線路傳輸。

經線路傳輸後送與本地句內的用戶線路終結設備,圖中記作 OCU (局內信道單元)以及它

的公共控制部分 OCUCOM 。 OCU 完成與用戶新路的介面、發送與接收線路信號, OCUCOM 完成

用戶線路信號與局內信號的相互轉換。為了便於轉接,不論用戶線路的承載速率是 3.2bit/s

, 64bit/s , 12.8bit/s 或 64bit/s 中的哪一種速率,在局內經 OCUCOM 統一轉換成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圖 3-89 所示 12.8bit/s 的線路承載速率信號轉換成 64bit/s 的

通用信號 DSO 的示意圖。

2 、交叉連接和服用

由 OCUCOM 輸出的具有填充數據包封的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送入交叉連接系統,或

者相互間進行交叉連接或一點到多點多分支聯接,即可送入道復用器 DO-MUX 的輸入端。經交

叉連接後送入 DO-MUX 輸入端的信號仍然是 64bit/s 的通用信號 DSO , DO-MUX 的作用時取

出填充的包封並實施多路復用,復用合成後 即為 PCM 的 64bit/s 的零次群數據流,即

64bit/s 的多路復用信號,其 DO-MUX 信號變換示意圖如圖 3-90 所示。從通用信號中取出 5

個吸 納共同的數據包封的一個,並與其他的信道取出的包封組合合成, 就能實現 5 個信道

的多路復用,如圖 3-87 所示,第二及服用就是將 DO-MUX 輸出的 64bit/s 的零次群信號送入

01-MUX 進行多路復用, 復用後即為一次群速率 2.048bit/s ,即可送於局間數字傳輸線路。

信道容量:根據信道的統計特性是否隨時間變化分為: ①恆參信道(平穩信道):信道的統計特性不隨時間變化。衛星通信信道在某種意義下可以近似為恆參信道。 ②隨參信道(非平穩信道):信道的統計特性隨時間變化。如短波通信中,其信道可看成隨參信道 信道容量是信道的一個參數,反映了信道所能傳輸的最大信息量,其大小與信源無關。對不同的輸入概率分布,互信息一定存在最大值。我們將這個最大值定義為信道的容量。一但轉移概率矩陣確定以後,信道容量也完全確定了。盡管信道容量的定義涉及到輸入概率分布,但信道容量的數值與輸入概率分布無關。我們將不同的輸入概率分布稱為試驗信源,對不同的試驗信源,互信息也不同。其中必有一個試驗信源使互信息達到最大。這個最大值就是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有時也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可傳輸的二進制位的位數(稱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簡記為bps。
復用技術:復用技術是指一種在傳輸路徑上綜合多路信道,然後恢復原機制或解除終端各信道復用技術的過程。復用技術基本實現過程如下所示: 頻分復用(FDM) ― 載波帶寬被劃分為多種不同頻帶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可以並行傳送一路信號。FDM 用於模擬傳輸過程。 時分復用(TDM) ― 在交互時間間隔內在同一信道上傳送多路信號。TDM 廣泛用於數字傳輸過程。 碼分復用(CDM) ― 每個信道作為編碼信道實現位傳輸(特定脈沖序列)。這種編碼傳輸方式通過傳輸唯一的時間系列短脈沖完成,但在較長的位時間中則採用時間片斷替代。每個信道,都有各自的代碼,並可以在同一光纖上進行傳輸以及非同步解除復用。 波分復用(WDM) ― 在一根光纖上使用不同的波長同時傳送多路光波信號。WDM 用於光纖信道。WDM 與 FDM 基於相同原理但是它應用於光纖信道上的光波傳輸過程。 粗波分復用(CWDM) - WDM 的擴張。每根光纖傳送4到8種波長,甚至更多。應用於中型網路系統(區域或城域網) 密集型波分復用(DWDM) - WDM 的擴展。典型的 DWDM 系統支持8種或以上波長。顯現系統支持上百種波長。

❼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概念

優點 :

「低功耗藍牙」模式下實現了低功耗,覆蓋范圍增強,最大范圍可超過100米。支持復雜網路:針對一對一連接最優化,並支持星形拓撲的一對多連接等。

智能連接:增加設置設備間連接頻率的支持,Ipv6網路支持。

較高安全性:使用AES-128 CCM加密演算法進行數據包加密和認證。藍牙模塊體積很小,便於集成。

可以建立臨時性的對等連接(Ad-hoc Connection):根據藍牙設備在網路中的角色,可分為主設備(Master)與從設備(Slave)。

缺點:

藍牙的各個版本不兼容,組網能力差;網路節點少,不適合多點布控。

(7)短距視頻信號無線通信網路原理擴展閱讀
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

其實質內容是為固定設備或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環境建立通用的無線電空中介面(Radio Air Interface),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結合起來,使各種3C設備在沒有電線或電纜相互連接的情況下,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相互通信或操作。

簡單的說,一種利用低功率無線電在各種3C設備間彼此傳輸數據的技術。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使用IEEE802.11協議。作為一種新興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正有力地推動著低速率無線個人區域網路的發展。

❽ 無線傳輸的方式及原理

也是使用tcp/ip協議通信傳輸網路,和有線網大同小異,只是傳輸介質不同,有線使用銅線介質傳輸,無線使用無線電波傳輸,這樣無線電有頻率和波段,大多數咱們使用的無線路由器WiFi都是2.4G或5G 波段的信號傳輸。

與有線傳輸相比,無線傳輸具有許多優點。或許最重要的是,它更靈活。無線信號可以從一個發射器發出到許多接收器而不需要電纜。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
在無線通信中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
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接收和發送信號都需要天線,天線分為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在信號的傳播中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形成多徑信號。
無線通信原理——基本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1,無線頻譜
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聲音和光是電磁波得兩個例子。無線頻譜(也就是說,用於廣播、蜂窩電話以及衛星傳輸的波)中的波是不可見也不可聽的——至少在接收器進行解碼之前是這樣的。
「無線頻譜」是用於遠程通信的電磁波連續體,這些波具有不同的頻率和波長。無線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 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例如,AM廣播涉及無線通信波譜的低端頻率,使用535到1605khz之間的頻率。
當然,通過空氣傳播的信號不一定會保留在一個國家內。因此,全世界的國家就無線遠程通信標准達成協議是非常重要的。ITU就是管理機構,它確定了國際無線服務的標准,包括頻率分配、無線電設備使用的信號傳輸和協議、無線傳輸及接收設備、衛星軌道等。如果政府和公司不遵守ITU標准,那麼在製造無線設備的國家之外就可能無法使用它們。
2,無線傳輸的特徵
雖然有線信號和無線信號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包括協議和編碼的使用——但是空氣的本質使得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有很大的不同。
正如有線信號一樣,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
3,天線
每一種無線服務都需要專門設計的天線。服務的規范決定了天線的功率輸出、頻率及輻射圖。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一個重要考慮是天線可以將信號傳輸的距離,同時還使信號能夠足夠強,能夠被接收機清晰地解釋。無線傳輸的一個簡單原則是,較強的信號將傳輸的比較弱的信號更遠。
正確的天線位置對於確保無線系統的最佳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於遠程信號傳輸的天線經常都安裝在塔上或者高層的頂部。從高處發射信號確保了更少的障礙和更好的信號接收。
4,信號傳播
在理想情況下,無線信號直接在從發射器到預期接收器的一條直線中傳播。這種傳播被稱為「視線」(Line Of Sight,LOS),它使用很少的能量,並且可以接收到非常清晰的信號。不過,因為空氣是無制導介質,而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路徑並不是很清晰,所以無線信號通常不會沿著一條直線傳播。當一個障礙物擋住了信號的路線時,信號可能會繞過該物體、被該物體吸收,也可能發生以下任何一種現象:發射、衍射或者散射。物體的幾何形狀決定了將發生這三種現象中的那一種。
(1)反射、衍射和散射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反射」與其他電磁波(如光或聲音)的反射沒有什麼不同。波遇到一個障礙物並反射——或者彈回——到其來源。對於尺寸大於信號平均波長的物體,無線信號將會彈回。例如,考慮一下微波爐。因為微波的平均波長小於1毫米,所以一旦發出微波,它們就會在微波爐的內壁(通常至少有15cm長)上反射。究竟哪些物體會導致無線信號反射取決於信號的波長。在無線LAN中,可能使用波長在1~10米之間的信號,因此這些物體包括牆壁、地板天花板及地面。
在「衍射」中,無線信號在遇到一個障礙物時將分解為次級波。次級波繼續在它們分解的方向上傳播。如果能夠看到衍射的無線電信號,則會發現它們在障礙物周圍彎曲。帶有銳邊的物體——包括牆壁和桌子的角——會導致衍射。
「散射」就是信號在許多不同方向上擴散或反射。散射發生在一個無線信號遇到尺寸比信號的波長更小的物體時。散射還與無線信號遇到的表面的粗糙度有關。表面也粗糙,信號在遇到該表面是就越容易散射。在戶外,樹木會路標都會導致行動電話信號的散射。
另外,環境狀況(如霧、雨、雪)也可能導致反射、散射和衍射
(2)多路徑信號
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這樣的信號被稱為「多路徑信號」。多路徑信號的產生並不取決於信號是如何發出的。它們可能從來源開始在許多方向上以相同的輻射強度,也可能從來源開始主要在一個方向上輻射。不過,一旦發出了信號,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它們就將沿著許多路徑傳播。
無線信號的多路徑性質既是一個優點又是一個缺點。一方面,因為信號在障礙物上反射,所以它們更可能到達目的地。在辦公樓這樣的環境中,無線服務依賴於信號在牆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傢具上的反射,這樣最終才能到達目的地。
多路徑信號傳輸的缺點是因為它的不同路徑,多路徑信號在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不同距離上傳播。因此,同一個信號的多個實例將在不同的時間到達接收器,導致衰落和延時。
5,固定和移動
每一種無線通信都屬於以下兩個類別之一:固定或移動。在「固定」無線系統中,發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是不變的。傳輸天線將它的能量直接對准接收器天線,因此,就有更多的能量用於該信號。對於必須跨越很長的距離或者復雜地形的情況,固定的無線連接比鋪設電纜更經濟。
不過,並非所有通信都適用固定無線。例如,移動用戶不能使用要求他們保留在一個位置來接收一個信號的服務。相反,行動電話、尋呼、無線LAN以及 其它許多服務都在使用「移動」無線系統。在移動無線系統中,接收器可以位於發射器特定范圍內部的任何地方。這就允許接收器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同時還繼續接受信號。
具體的數據傳輸原理是一樣的:數據是0和1 任何復雜的數據都是通過0和1表達出來的 比如說 發送 您好 兩個字 還原成最本質的數據就是一串0和1混在一起的數字 而0和1對於物理層來說 就是兩種狀態 所以理論上 任何能表示兩種狀態的物理現象並且可以傳播的都可以用於傳輸數據 包括光 電 電磁波等等

比如說 可以用燈滅表示0 燈亮表示1 那我在遠處對著你恍恍手電筒就完成了一次無線傳輸。
而對於日常用到的無線傳輸 採用的是電磁波的方式
電磁波的傳輸原理大概是:電流流過導體時 會對周圍產生電磁波 而導體在電磁波環境中 會產生電流
這樣 我這邊用一根鐵棍 兩邊接上電 然後控制鐵棍中的電流 就會在空間中產生一定規律的電磁波 而對應的 另一方在我產生的電磁波的范圍內 放另一根鐵棍 這根鐵棍里就會產生有規律的電流 這樣就完成了物理層面上最基本的兩種狀態的表達 從而傳輸了數據。
通常我們管這樣的鐵棍叫做天線

❾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華為Hlilink協議、WIFI(IEEE802.11協議)、Mesh、藍牙、ZigBee/802.15.4協議、Thread/802.15.4協議、Z—Wave、NFC、UWB、LiFi等10大類。

各自特點如下:

1、華為Hlilink協議

兼容性好,能自動發現設備並一鍵鏈接。

2、WIFI(IEEE802.11協議)

IEEE802.11適用在區域環境下,如需要自由行動支援的辦公室,能使用無線傳輸節省辦公室成本;只需要架設一個基地台,以及在這個區域內的電子產品都安裝網路卡,利用IEEE802.11無線傳輸技術,在沒有任何連接線的情況下,資料在室內傳輸距離可達100公尺(無障礙可達300公尺)。

3、Mesh

網路部署快,穩定性好,但有一定延遲性,網路容量有限。

4、藍牙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低功率、低成本的無線通訊標准,以取代紅外線傳輸距離過短、不具穿透性等問題。藍牙的發展計劃中,是將其定位為低功率、涵蓋范圍小的跳頻RF系統,其設計適用於連結電腦與電腦、電腦與周邊以及電腦與其他行動數據裝置,如行動電話、呼叫器、PDA等。

5、ZigBee/802.15.4協議

安全性高,功耗低,組網能力強,容量大,但成本高,抗干擾性差,通信距離短。

6、Thread/802.15.4協議

傳輸安全,可靠性高,兼容性好,未來發展潛力很大。

7、Z—Wave協議

結構簡單,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但標准不開放。

8、NFC

近場通信,與藍牙技術類似,但傳輸速率和距離沒有藍牙快和遠,功耗和成本低,保密性好,適用於移動支付和消費類電子。

9、UWB

抗干擾性強,速率高,帶寬大,功率小,功耗低,但目前標准化爭議大,發展也因此收到限制。

10、LiFi

LiFi是用可見光來實現無線通信,即利用電信號控制發光二極體(LED)發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閃爍信號來傳輸信息。且不會產生電磁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