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固網設備網路無線基站移動終端
擴展閱讀
xr熱點無網路連接 2025-07-21 04:33:07

固網設備網路無線基站移動終端

發布時間: 2022-07-18 23:55:53

1. 中國移動的傳輸網路設備及基站設備分別有哪些

GSM網路主要有BTS、BSC和MSC。TD-SCDMA網路主要有Node-B、RNC、CN。

2. 請教通信人:移動網路和固網的區別運營商有固網和移動網,這兩個網路的拓撲、管理對象、范圍、設備類型等

移動網路的用戶是移動的,如gsm,cdma等,固網的用戶d是固定終端用戶,如固定電話,fax,adsl等。
他們之間已經沒什麼本質區別了,移動網一般可以模擬固網業務,移動網比固網增加的就是用戶的移動性管理。

3. 什麼是無線網路終端

通俗點的說法就是:無線發射基站,簡稱:AP
AP很少生產了,可以買個無線的路由器來使用。功能比AP強多了。您可以使用TP-LINK的340G或者541G+都是100元左右,穩定性不錯而且不貴

4. 河南移動固網終端設備是用協議啥意思這是剛剛有人找我開的,我不太明白

看著像是 附加收款協議呢

5. 固網終端是什麼

固網簡訊
無論"簡訊"概念短線是起是落,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誰也不敢小看簡訊概念的潛力。基於手機的簡訊概念,投資者已經很熟悉了,這也是"拇指一族"稱呼的由來,但近幾日我們經常能在股評文章中見到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固網簡訊,例如:深信泰豐開發的"家家e"簡訊息電話、上海科技開發的"固話簡訊專用晶元",這些又是什麼呢?本文來做一次"固網簡訊"科普知識介紹:

一、"固網簡訊"是什麼?

固網短消息業務是中國電信新推出的一項基於固定電話網的非話類增值業務,普通固定電話用戶只需到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屬的各個營業窗口申請此業務,並購買專用的信息電話後,用戶不僅可以打電話,而且還可通過簡單的菜單式操作,獲得短消息互發、短消息點播和短消息訂閱等服務。2001年11月,中國電信在全國推出"家家E固話短消息業務",據悉從2002年10月起至2003年2月20日,中國電信將聯合5家設備供應商、6家話機終端廠商、8家內容提供商,在江蘇、上海、廣東、浙江等8個省市開展"家庭e生活"系列市場推廣活動。中國電信在國內上述8省市已擁有21萬"家家e"用戶,其中江蘇已率先突破10萬戶,在廣東,"家家e"用戶數已超過4萬戶。

" 固網短消息業務"業務資費如下:開戶費10元,月使用費10元(其中含來電顯示使用費6元)。用戶可免費開放來電顯示功能,不另收來電顯示的開戶費和月使用費。短消息發送每條0.08元,信息訂閱和信息點播每條0.05元。

6. 怎麼區分固網.傳輸.無線基站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我從三個方面闡述。
1、三者的分類:固網,傳輸、無線基站都是通信系統的一份子,即通信系統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只不過功能不同,用途不同而已。固網是用於家庭座機、寬頻上網用的。傳輸是用於連接座機、寬頻的銅芯線或光纖的一系列產品。無線基站是用於手機打電話使用的。
2、三者的構成:
固話的構成,從後台到前端:伺服器——接入網——交接箱——分線盒——座機或貓,兩兩設備之間的連接一般採用光纖。
傳輸的構成:舉例說明,從A接入網到A交接箱。A接入網機房內,有一套設備,而該設備一般叫傳輸設備,同時有熔纖盤,用來熔接光纖的,傳輸設備和熔纖盤是用尾纖連接的,熔纖盤到交接箱是光纖,即:傳輸設備——(尾纖連接)——熔纖盤——(光纜連接)——交接箱,向這種一系列的連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傳輸系統。
無線基站:這個面比較廣,簡單的說,就是由BTS主設備、傳輸設備、移動前端三個構成,一般BTS和傳輸設備都放置在基站機房內,移動前端即用戶手機。
3、三者的應用:固網一般都很直觀,比如,座機等都能看到。傳輸是看不到的,可見的部分僅僅只有光纜或一些設備,但任何網路要應用的話,傳輸必不可少。基站,現在的手機這么多,都是他的功勞,有時候,在一些樓頂或山頂上,可以看見一個很高的鐵塔,鐵塔下還有一件小房子,那這個就是無線基站。
希望有用。

7. 固網資源的管理在通信方面的應用

1 固網接入層資源十分豐富

由於我國固定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歷史較久,固定網路投資建設多年,目前形成的固網接入層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反映在接入層機房、管道、桿路、光纜、銅纜等物理基礎網路以及接入層SDH電路等方面。目前我國固網接入層網路結構基本示意參見與圖1。

圖1 固網接入層網路結構示意圖

由於找國地域廣泛,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網路結構略有差異,農村地區用戶銅纜距離更長,且採用小容量SDH組網的光纖接入網建設也相對較多。由圖中可以看出固網資源中端局到用戶的可通達性較好,但在用戶末端基本均存在一定距離的銅纜,此外模塊局的使用也使得用戶端光纜較欠缺。

光纖接入網所使用的SDH環路一般均為155M系統.155M系統既有集成型設備,也有機架式設備。DSLAM除了放置在端局利模塊局內以外,還有少量DSLAM下移放在ONU接入機房內。

2 移動基站接入特性較強

移動通信網路和固定通信網路在網路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移動通信網路有線接入層以基站、營業廳、集團大客戶為目標終結點。接入層面以目標節點進行環網組織,由於移動通信利潤較高,因此基站組網安全性要求較高。一般以環網雙節點上連到2個不同匯聚節點上。並且隨著無線數據業務的逐步興起,基站節點帶寬需求也較高(參見圖2)。

圖2 移動基站接入網網路結構示意圖

而固定通信網路以用戶為終結點。其接入層末端通常為星型接入,依靠端局為中心的光纖接入網ONU節點進星型輻射。

總體而言,移動通信網路傳輸、接入資源完全是以基站為中心組建的,其組網特性直接反映了移動通信網路的特性:

(1)基站帶寬需求較大

目前在中心城區,由於話務量較集中,許多基站均已采買用10/10/10的載頻設置,其需求帶寬一般為4-6個E1,在3G建設初期,考慮到無線數據需求的影帆,HSDPA等高速率技術將逐步載入在基站電中,HSDPA主要分為共用載頻利非共用載頻兩種方式。表1為3G建設初期3G基站帶寬需求表。

表1 3G基站帶寬需求表

(2)基站機房要求較高

基站機房由於涉及到天線放置以及饋線長度(饋線越長信號損耗越大),一般基站機房均設置在樓層較高位置,同時針對基站機房內的環境要求較高,電源、蓄電池、溫度、濕度、消防、安防等均要進行系統配置。因此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基站機房選址方面經受過長期的困擾和磨礪。

(3)基站安全性要求較高

目前移動通信業務利潤最高,因此針對基站組網安全性要求也相應獲得了提升。移動通信運營商基站組網安全性逐步得到重視。基站組網骨幹層、匯聚層、接入層均朝著物理環路、雙節點上連為中心進行優化改造。在一個接入環中同一節點的業務將會有不同的流向通達兩個不同匯聚節點。由此最大限度的提升網路的交全性。並且考慮到末來的可擴展性接入環路節點數量一般均控制在4-6個節點(郊區、農村略多)。

(4)基站設備井級較頻繁

無線基站由於是以話務量和話務分布為中心進行的站址設置,因此隨著移動通信的逐步發展,用戶數量增加、話務量增加、移動性變化等因素都將影響基站設備的升級和擴容。其中表現最明顯的是基站載頻容量升級以及基站站點新建兩方面,此外還包括基站一BSC歸屬關系的調整。因此基站頻繁的變動對基站業務基礎承載網——傳輸、接入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站接入網具備更強的可擴展能力。

3 固網接入資源接入基站帶來的問題

固網由於網路一開始並不是圍繞基站組網進行的建設,因此採用現有的固網接入資源進行基站接入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1)ONU接入機房存在一定局限

目前固網ONU接入機房一般以租用低樓層(l樓)民房為主。但低樓層民房用來進行基站接入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天線架設問題、饋線過長引起衰耗過大問題。並且由於基站機房需要進行一系列配套系統的建設,其機房面租一般以50平米為佳。

(2)現有先纖接入網傳輸容量不足

目前光纖接入網基本上均以155M環路進行組織,並且還有一定的設備採用了集成型設備。由於光纖接入網承載的固網業務帶寬較小,因此目前光纖接入網環路利用率一般均維持在5成左右。此時如果用現有的光纖接入網環路進行基站接入,在容量上將存在嚴重的不足,除了日常的載頻擴容以外,尤其是 HSDPA高速率業務的使用對帶寬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因此現有155M環路光纖接入網接入能力存在不足。

(3)現有光纖接入網安全性考慮不足

目前光纖接入網環路光纖基本沿主幹道進行鋪設,接入周邊基站只能依靠接入機房進行星型輻射,此時組網將出現環帶鏈、環帶樹情沉,由此 對基站接入環路安全性造成一定的隱患。此外由於目前光纖接入網均以端局為中心進行組網,單節點上連也同樣造成業務的單一上連路由,安全性考慮不足。

(4)端局與端局間距離過於遙遠

目前固網接入網均圍繞端局進行組建,如果接入基站以後,考慮到安全性接入環路將接入到兩個不同的匯聚節點上,但目前端局之間間距一把在5-6公里左右,因此造成接入環路過大。

(5)目前固網發展較穩定,頻繁割接將對現網造成一定影響。

光纖接入網、模塊局對用戶實現的固網接入業務目前較穩定,主要是因為固網發展已經趨於飽機,如果採用現有電路對基站進行承載,混合組網、頻繁割接將對現有固網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利用現有光纖接入環路進行基站承載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固網業務的穩定。

4 固網接入資源接入基站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知,利用現有固網資源接入基站存在一定的問題。考慮到末來運營商重組以及固定資源利用的現實意義,採用固網資源接入基站需要做相應的建設調整:

(1)建議基站環路獨立組網

建議針對基站單獨進行環路組網,一方面不會對現有光纖接入網業務造成影響。另外一方面,基站單獨組網也便於維護和管理。此外基站接入環路應當能夠通達兩個匯聚節點機房。

(2)增加匯聚節點機房

固網資源中區域接入網基本是以端局為中心組建的,由於固網的特點,端局一般平均覆蓋半徑在3公里左右,將端局作為匯聚節點機房距離過遠。因此在融合了移動通信以後,移動通信傳輸網匯聚節點除了放置在端局機房內以外,還應適當增加匯聚節點機房。新匯聚節點機房可以重新選擇地點或者選擇面積較大、地理位置較合理的現有接入機房。

(3)清理管孔資源,鋪設光纖

對基站接入而言,固網接入資源中最豐富、最可依靠的資源就是管道、桿路等物理基礎資源,但由於固網的特點,固網末端管道、桿路中鋪設了大量大芯數銅纜。因此逐步清理管孔資源,鋪設光纜成為基站環路組網的關鍵。

5 採用大容量SDH設備

3G基站由干帶寬容量需求較大,因此在基站獨立組網中應採用大容量SDH設備,在城區可採用622M設備。郊區和農村可採用155M設備。並且需要嚴格控制環路支鏈和環上節點數量,節點數量控制在4-6個為宜。

(4)城區接入層可布放大芯數光纜

城區接入層組網可利用固網光交接箱設置現狀,在城區主幹路段上進行大芯數接入層主幹光纜的鋪設,基站接入環路可以因網交接箱為依託進行環路組建。這樣不僅對光纖使用進行規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纖利用率。

8. 什麼是移網什麼是固網

移網一般指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的總稱。4G時代的開啟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凸顯必將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動互聯網產業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飛躍。


固網是指的固定電話網路,一般指在固定電話公司。也是相對於行動電話網路而言。目前,中國的固網公司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9. 什麼叫固網

固網指的是固定點與點之間的通信網路系統,屬於第一類電信事業。依照「電信法」第十一條之定義,第一類電信事業是指經營以設施(facilities-based)為基礎之電信事業,亦即經營者本身投資設置基本交換與傳輸之電信設施,以提供基本電信服務(basi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之事業。

放在實際的市場經營來說,固網業務主要包括了市內網路業務、長途網路業務、國際網路業務、綜合網路業務以及電路出租業務等,這些電信業務目前皆由中華電信獨占經營。在電信三法於1996年二月修正公布後,目前交通部業已開放屬第二類電信的行動通信業務,為台灣民眾帶來人手一機的便利性。固網除了能提供個人性的通訊服務外,還能從事大區域、長距離以及多樣性(不再僅限於通訊)的經營內容,成為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重要環節。

固網開放的經過

為了配合電信自由化與加入WTO的准備,交通部在前(1998)年1月成立固網規劃小組,並於去(1999)年5月公布「固定通信網路業務管理規則」,同年7月20日公告受理申請經營固網的相關事項,為固網的開放正式拉開序幕。

各界對於這次固網開放的一個主要疑惑,在於對政府於發出固網執照的張數一直眾說紛紜,有主張初期只開放二張者,亦有不限張數的說法。就在總統大選隔天的3月19日,交通部固定通信綜合網路業務審查委員會在經過漫長的審查與口試之後,最後核准台灣固網(以太平洋電纜為主)、東森寬頻(以力霸關系企業結合國民黨營事業為主)和新世紀資通(以遠紡和亞泥二大企業為主要股東)等三家業者進行籌設,另一家參與競標的全民電信則告落選,交通部預計在民國九十年核發網路建設許可。

固網之路既長且遠

根據「固定網路通信管理規則」第八條規定,經營固網綜合業務實收資本額最低為新台幣400億元,業者在提出申請時就必須將其中100億元存入資本額專戶;另外,經評審合格的業者,在取得交通部籌設許可之後的60天之內,再存入資本額專戶100億元,同時向電信總局繳交履行保證金40億元,而在取得籌設同意書之後的六個月內,要補足剩下的金額並完成公司登記,之後還必須依序取得網路建設許可還有特許執照,才能開始營業,最後還得按照交通部規定的時程完成網路建設的進度。

從上列敘述可以想見,固網業務在本質上屬於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業,這三家獲得籌設許可的業者,一方面要面對其他二家業者的競爭,另一方面還必須設法從占據固網市場已久的中華電信手中,搶奪相當的用戶,未來還必須應付其他進入市場的新業者。換言之,盡管有人預估我國固網業務的市場規模,在西元2011年將有5200億元之多,但這不代表業者通通有獎,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市場大餅,而是必須先承受資金與市場二方面的風險,才有未來的豐收可言。

開放固網的正面意義

綜結部分討論開放固網的論述發現,開放固網的正面意義可以展現在消費者、固網業者以及相關產業三個層面。就消費者而言。開放固網可以提供高品質、多樣化、多選擇,以及價格低廉之電信服務。就固網業者而言,透過打破中華電信的獨占局面,開放固網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透過競爭促進業者的技術進步與改善經營效率。

就相關產業而言,隨著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以網路為主體的電子商務儼然已成為下一代的經濟型態,伴隨而來的是以建設高頻寬網路為主的資訊基礎建設(例如我國的NII)。另一方面,寬頻網路的普及率已成為判斷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為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固網業務在未來可預期的將會擴及到像是個人電腦、網際網路配備、有線電視視訊轉換器、智慧型電視與視訊游戲機等硬體產業,以及網路服務與資訊商品等軟體產業的發展。

這也就是說,配合資訊社會的發展,固網業務可以做為一個火車頭產業,透過與上述產業的關連性產生連鎖效果,帶動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

開放固網的疑慮

盡管開放固網的好處多多,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對於在推動固網時,所可能產生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提出了若干疑慮。首先是過去對於傳播媒介的管理,一直都是依循廣播者(broadcaster)與共同載具(common carrier)二大類別進行,所謂的「廣播者」,指的是業者既生產媒介內容,又擁有傳送內容的管道,一般的廣播電視業者即屬於此類;至於「共同載具」則是業者雖然擁有傳送媒介內容的管道,但不負責媒介內容的產制,像是電話業者即是共同載具。換言之,當傳播媒介傳送所謂「不當內容」而觸犯相關法律規定時,主管機關得視其屬於廣播者或共同載具,進行相應的管制,屬於廣播者則須為其內容負責,若為共同載具則不需要。

盡管固網業務目前在本質上屬於共同載具,不過隨著科技發展造成廣播者與共同載具之間的界線模糊,像是電信事業與有線電視產業合並經營,或是電信業者提供像是隨選視訊(VOD)等服務,都會造成主管機關未來在管理上的困難。因此,現行對於電子媒介的管理規范,在架構上有必要先行檢討。

其次,為了保障新進固網業者能夠與既有業者進行公平競爭,以免既有業者因為掌握了廣大的市場資源(用戶、設備),造成新進業者難以生存,而有非對稱管制(asymmetric regulation)的構想提出。所謂「非對稱管制」,是指針對於市場開放前以預先就定位,具有先天競爭優勢的業者(中華電信),加諸以較其他新進業者更多經營上的限制,其原理類似於龜兔賽跑時,讓兔子(既有業者)先睡一覺,以待烏龜(新進業者)隨後趕上。

對既有業者施加較新進業者更多的限制,雖然有助於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最後不管是新舊業者,讓大家都變成兔子,這雖然是採取非對稱管制的正面目的,不過卻也有可能會讓新進業者眼見既有業者受到重重束縛,而有恃無恐,不積極進行市場的爭取與經營,造成最後大家都變成烏龜的結局。

第三,對於固網開放的另一個憂慮,就是「吸脂效應」的產生,所謂吸脂效應,是固網業者的服務偏重於企業或大型用戶,而忽略了一般用戶與特殊用戶(偏遠地區、清寒家庭)的需求。盡管普遍化服務是社會對於電信業者的基本要求,也是電信業者的義務,然而就整體市場而言,絕大多數的通信集中於企業與大型用戶之間,一般用戶與特殊用戶的數量雖多,然而通信量卻遠不及企業與大型用戶,而在線路的鋪設成本上,一般與特殊用戶也是高於企業與大型用戶,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固網業者只看重油水最為豐厚的部分,而忽略了大多數人的通信需求,形成要魚不要蝦的結果,將使得電信事業失去其公共性的本質[1]。

第四,社會決定的缺乏,也是這次開放固網為人疵議的一點,電信事業關乎公共利益,在政策制訂時本當納入社會各界的意見,然而在這次開放固網的過程中,卻鮮見社會團體或消費者組織進行意見或意願的表達。在新傳播媒介的推動或傳播政策的制訂中,要是缺乏來自於社會的發言,則將成為官方與產業界自彈自唱的局面,而這種社會決定的缺乏,有可能造成政府與業者忽視人民對於通訊媒體的服務需求,甚至聯合強迫推銷我們實際上沒有需要的服務,而因為收費造成人們使用固網條件的不平等,最後也將導致人們媒體公民權的喪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