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潛艇作戰時在水下怎樣進行通信聯絡
潛艇在水下的通訊聯絡方式有兩種: 一、水中通訊——利用聲吶設備: 為了達到隱蔽的目的,潛艇大部分時間是在深水活動,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340米,而在水中高達每秒1435米。有一種水下通信聲吶,它能向水中發射長短不一的聲波信號,組成電報的密碼,或將語言和聲波相互轉換來通話,它的任務是保證潛艇的集群活動或配合其它兵力通訊聯絡需要。 敵我識別聲吶是在水下偶然發現水面或水下潛艇時,用對口令的方式判斷敵我,這種聲吶發出一個特殊的信號(口令)詢問對方,對方若是自己的潛艇,就回答一個信號,若不是就收不到信號,即使收到也不能正確回話。水中使用聲納是嚴格控制的,因為容易被敵方截獲。 二、在水中與外界通訊——利用無線電波 潛艇要遂行軍事任務必須要與外界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短波在水中不能使用,因為短波在水中衰減得太快,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採用浮標天線或浮力天線,即把天線通過一根長長的繩索施放到水面,這樣潛艇在水下也可發射信號。 實際上,這樣仍然存在一個潛艇自我暴露的問題,因為潛艇在遠距離用短波通信,其信號本身就不保密,可能被敵方截獲破譯,並測出潛艇的位置,而且露出水面的浮標天線也有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可能。 目前潛艇在水下如不施放通訊浮標,是無法主動與岸上聯絡的,所以核潛艇只能被動地單方面接收岸上的無線電超長波信號或極長波信號,這是岸上向潛艇通信的主要方式。超長波的波長為1萬到10萬米,它能從空中鑽入水裡,在水中的衰耗比較小,穿透海水的深度最大可達30米,使水下的潛艇接收到岸上發來的電波。 極長波的波長大於10萬米,幾乎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對潛通信,穿透水層的深度達200米以上,即使在最大距離上也可達到水下80米左右。美國海軍威斯康星州極長波通信試驗基地於1972年做發射試驗,一艘遠在4600千米以外的大西洋水下120米處的美國黑鰺號核潛艇接收到了該台的信號。 由於超長波和極長波發射設施非常龐大,佔地達數平方千米,在潛艇上不可能安裝,所以只能建在陸地,對潛艇來說,超長波通信和極長波通信只是單向廣播式的通信,如果潛艇要接收岸上指揮機構的指令,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和頻率接收。潛艇在水下接收這種長波信號的深度是依據岸上長波發射台的發射功率大小決定的。 由於極長波在單位時間內傳送的信息量少,所以通訊速度很慢。據試驗,發送20個英文字母需用幾十分鍾時間,只能給核潛艇發送一些預先規定好的簡單易懂的信號,如給彈道導彈核潛艇發送發射核彈的命令等。 隨著激光技術的發展,人們又把目光投向衛星對潛激光通信。激光是極高頻、頻段在10千千赫以上(波長3—30微米)的電磁波,通過衛星將信息發送或反射至潛艇。激光通信傳輸速率快,比極長波系統快幾十萬倍,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能量集中、保密性強和有很強的抗核破壞能力等特性。 激光通信設備可以做得輕便而經濟,尤其天線小,一般天線僅幾十厘米,重量不過幾千克。激光通信的這些特點,可使潛艇在水下最佳安全巡航狀態完成通訊任務。
『貳』 水下100米怎麼用無線電傳輸圖像
2.4ghz的圖像傳輸模塊就足夠。射頻0.5瓦特就足夠傳輸1公里。
『叄』 無線區域網怎樣組建
前言
隨著無線區域網(WLAN)、第三代互聯網技術(3G)等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產生和應用,一種新型的網路——無線網路使人們的網上生活變得更加自如,那種拿著筆記本電腦,在智能大廈的任意位置行走,隨時隨地下載資料、列印文件等早已不是電影中的情節了,在上海召開APEC會議期間,一些大型的賓館、酒店就已經實現了無線區域網。下面我們就將介紹一種常見的無線網路技術——無線區域網技術,來看看不受網線限制的網路是怎樣一番模樣。
無線網卡目前的價格
名稱:Intel Anypoint 無線網卡(USB介面)
功能:像網卡一樣使用,共享上網等。
系統平台:支持Windows9X系列、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
聯網功能:最多同時聯網20台電腦。
聯網距離:有門或牆阻隔可達50米,空地120米,性能穩定。
外接電源:無須外接電源。
目前售價:350元人民幣一對(兩張網卡)
紅外區域網組建實戰
利用紅外線作為傳輸手段的區域網絡主要應用在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等便於移動的終端設備上,目前大部分的筆記本電腦和掌上電腦都裝有紅外線傳輸設備,其最高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5.2kbps,傳輸距離一般在5米以內。
我們現在有兩台筆記本電腦和一台掌上電腦,現在要在它們之間組建一個區域網絡:
第一步:安裝紅外設備
一般Windows中都帶有紅外設備的驅動程序,系統會自動為檢測到紅外設備安裝驅動程序,我們在控制面板中可以找到紅外線圖標。
第二步:設置紅外設備
在控制面板中打開紅外設備控制窗口,在選項標簽下勾選啟動紅外線通訊,這時可以看到在狀態欄里紅外線圖標開始紅綠交替閃爍,表示紅外設備已經開始工作。另外在選項標簽下可以設置紅外線搜索的速率和傳輸速率。
第三步:驗證連接
在啟動終端設備的紅外設備後,將兩台電腦的紅外設備相對(注意並不是緊貼在一起),這時紅外設備會提示發現新設備,並驗證連接。
第四步:發送和接受文件
進入「我的電腦」中的「紅外線接收者」,在這里顯示連接的計算機的名稱,我們可以在這里發送和接收文件。
由於紅外傳輸在方向性的傳輸速率上的限制,所以目前大多應用於一些移動設備的網路連接上,主要的應用類型也只是網路連接。
組建辦公室無線區域網
網路是現代辦公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有線網路在布線和改動方面存在弱點,使一些需要經常變動網路的辦公室感到不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以無線網路替代有線網路。下面將安裝一個具有多台PC機和筆記本電腦,通過ADSL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無線計算機區域網絡。
一、辦公無線區域網原理
建立無線區域網絡,實際上是把高速網際網路聯接到一個既能向終端發送無線電信號,又能聯接到其他單獨設備的設備上。無線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可分為兩類:無中心對等式結構和有中心結構。無中心無線區域網要求網中任意兩點均可直接通信。採用這種結構的網路一般使用公用廣播信道,而信道接入控制(MAC)協議多採用載波監測多址接入(CSMA)類型的多址接入協議。在有中心拓撲結構中,要求一個無線站點充當中心站,所有站點對網路的訪問均由中心站控制,也就是在網路中採取了橋接器。其中前者費用較低,而後者由於需要購買昂貴的中心控制設備,所以費用較高,但整個網路可以通過中心控制設備進行管理,諸如接入網路設備的身份驗證,內部流量和服務質量控制等。我們下面要建設的網路,採用無中心結構,利用一台PC機作為伺服器接入互聯網。
二、安裝步驟
第一步:安裝無線網路伺服器
安裝設置作為伺服器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給該計算機加裝兩塊網卡,其中一塊普通網卡用於連接ADSL設備,另一塊為無線網卡(帶寬為11M),用來連接區域網內的其他計算機,如果區域網的范圍比較大,可以為無線網卡加裝專門的天線,無線網卡的安裝方法與安裝其他硬體無異,你所做的就是把網卡插到PCI插槽內,然後重新啟動計算機。Windows將提示找到一個新硬體,提示你指出網卡驅動程序所在的位置。無線網路包中有一張光碟,上面有所需要的驅動程序和其他適用的工具。
第二步:配置網路服務
為該計算機配置NAT(網路地址轉換)服務、DHCP(自動定址)服務以及DNS(域名服務),具體設置在這里從略。
第三步:安裝聯網終端
在終端上安裝無線網卡和驅動程序。這些設備既可以是PC機、筆記本,也可以是網路列印機、PDA等。
第四步:登錄
啟動終端的操作系統,並選擇登錄網路,可以測試區域網是否暢通。
到這里,一個簡單的無線區域網就已經組建完成了。應該指出,網路技術的選擇並不限定於無線網路和常規網路之間。把一個節點聯接到有線網路中,或者把無線網路工作站增加到網路中,這兩種技術都是非常常見的。事實上,在中等規模企業中,多數可能是幾個無線節點添加到傳統網路里。一般無線網路所能涵蓋的范圍取決於環境的開放與否,若不加外接天線,其范圍約在視野所及之處250M,若屬半開放性空間,有障礙物,則為35~50M,當然若加上外接天線,則距離可更大。
參考資料:http://arch.pconline.com.cn/pce/soft/lan/jywzj/10207/77118_2.html
『肆』 怎麼才能讓海上也有網路信號
簡單說,網路信號其實就是數字化的信號被規律的發送,而發送需要載體就有線傳輸,不需要載體而在所有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就是無線電。無線電的具體發現發明和管理情況請見網路的無線電詞條。
地球是一個赤道半徑稍微大一些兩極稍微小一些的球形,地球的尺寸很大,有線傳輸雖然也可以,穿越大洋的海底電纜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影響范圍太小成本太高。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有損耗,只能傳播到一定距離和范圍,無線電傳輸的時候是以發射源點為半徑進行傳播,傳播半徑是能量消耗到無法識別的距離。距離地面越近可以傳播的距離越短,所以要建立信號發射塔基站。基站的發射天線越高能量越大,發射半徑和信號傳播半徑越大。能建立一個通天高塔覆蓋地球嗎?目前成本上和技術上都很難實現,所以用衛星來作為網路數據信號的發射源點就成為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因此原來銥星計劃、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中國的北斗定位系統和那些同步軌道上大量數據通信衛星、軍事衛星等紛紛出現。為了避免信號源亂動需要固定衛星的位置,而位置又有限所以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定位點就成為稀奇資源,需要國際協調管理。
管理辦法具體參見 網路的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管理 詞條
其中,衛星頻率和軌道分配應遵守的國際法規,主要包括聯合國《外層空間宣言》、《外層空間條約》、《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國際電信聯盟公約》及ITU《無線電規則》、《程序規則》、《建議書》等。根據國際法規,各國擁有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動的權利;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是有限的自然資源,必須平等、合理、經濟、有效地使用;應採用有效的干擾控制機制以充分利用頻率和軌道資源。衛星資源管理法規是協調、分配和使用衛星資源的基本依據和准則,包括國際法規和國家法規兩大部分。遵循這些法規,是合理有序管理衛星資源的必要前提。
中國的衛星資源管理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衛星網路空間電台管理規定》、《建立衛星通信網和設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規定》等。
現在當我們和海上船舶、島嶼上的船員、親人通話或收發郵件、瀏覽對方的網頁微博的時候,覺得這一切都習以為常,但這是通過百年來大量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達到的。
簡單總結一下,先有人發現了無線電波,然後人們掌握並開始利用,進而發現傳輸距離的不足,找到初步的增高天線加大功率的辦法克服了一定距離的網路信號傳輸。再進一步找到大氣層的特殊電離層做反射面解決了斷續無穩定的傳輸,接下來技術突破實現衛星方式豎起足夠覆蓋半個地球的超級天線。然後找到使超級天線穩定的同步軌道。各國制定好天線使用頻率和位置。才能給大家通信。
『伍』 wifi信號能從水下傳出來么
wifi信號不能從水下傳出來。
1、水對無線電波衰減能力遠大於空氣,何況海水導電能力比水強,對無線電波衰減能力更強;
2、WiFi工作頻率為2.4GHz,屬特高頻微波范圍,波長為分米級。而水做為較高頻率的無線電波傳輸介質損耗很大。只有極低頻率的長波、超長波,才被水下無線通訊使用。如用它做為潛水艇之間的通訊工具;
3、若水下設備的通訊距離很短,可通過實地試驗測試結果,驗證是否滿足應用需求,再想法調整通訊距離,達到利用它的目的。
(5)水下無線電信號網路搭建擴展閱讀
幾乎所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都支持Wi-Fi上網,是當今使用最廣的一種無線網路傳輸技術。實際上就是把有線網路信號轉換成無線信號,就如在開頭為大家介紹的一樣。
使用無線路由器供支持其技術的相關電腦,手機,平板等接收。手機如果有Wi-Fi功能的話,在有Wi-Fi無線信號的時候就可以不通過移動聯通的網路上網,省掉了流量費。
『陸』 自製無線電信號塔
看你想在什麼地方架設了,如果是城區不太好辦,郊區沒問題啊,最好是在HAM的承包地里,或是取得無委會的支持。
祝玩得高興,vy 73!
『柒』 請問各位海底與地面之間的無線通信用什麼方式好有沒有現成的設備
超長波( 1萬公里到1千公里)極低頻ELF(30—300Hz)和特長波(1千公里到100公里)音頻VF(300—3KMz)由於波長頻率低,在地下和水中傳播衰減比其它波段都小,所以能夠在水下很好的傳播,在海上導航和水下通信中較常用,但缺點是需要大型天線,設備很昂貴。
甚長波(100公里到10公里 )甚低頻VLF(3KMz---30KMz)傳播衰減比音頻小,傳播穩定,且透入海水能力較強。
上述兩種無線信號收發設備,多用於潛艇通信、水下信號感測、遠洋導航等領域,在民用領域尚不多見。請您具體說明使用場所和目的,我將根據您的要求,為您推薦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請告知海區大概位置、測試深度,及基本海況和數據流量狀況。
哈哈,這樣的深度,不建議採用無線電數據傳輸,一是成本高,需要購買信號調制及收發設備,二是傳輸距離短,沒必要。採用傳統導線傳輸,布線方便,且在短距離內信號衰減更小,我相信應該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捌』 無線網組建問題
組建無線網路應注意的問題
現在,低預算的wi-fi網路已經是非常地流行了,但是它們並不是現在僅有的一種無線網路類型。實際上,如果從價格方面考慮的話,從不到100美元到幾百萬美元的無線網路有幾十種。為了能在無線網路中達到最佳性能,有必要了解一些在wi-fi和非wi-fi無線網路中都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設備太多
對於無線網路來說,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在一個非常小的范圍內通常會有非常多的無線設備。在安裝無線裝備之前,通過一個專業的站點調查就可以很容易的避免這個問題。不幸的是,好像大多數網路工程師都這樣認為:如果他們能夠安裝一個wi-fi網路,那麼其規則對於其他無線網路來說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就會試圖自己來安裝這些設備。 問題是在一個區域內可以放置多少個設備?這對於特定類型的無線設備來說是非常講究的。ds-11直接擴頻網路(direct spread spectrum networ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ds-11網路一共有11個可用的信道。因此,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彷彿就是只要各個網路不在同一個信道上,在這樣的一個區域內你就可以使用11個不同的網路而不會相互產生干擾。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在擴頻網路概念的背後,使用多個信道實際上是要盡可能地增加可用的帶寬,並且要增加其安全性。在一個ds-11網路中,因為每個ds-11設備都是使用多個信道, 所以為了避免在這些頻率相互干擾,只能形成3個無線網路。
但是,ds-11並不是唯一的受到這種限制的技術。也許你聽說過這種叫做fhss(跳頻擴頻——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的無線網路技術。fhss是一種和ds-11非常相似的擴頻技術,它的運行頻率范圍為2.4到2.483ghz 。在這個范圍內,總共有79個信道和78個不同的跳頻序列可以使用。即使是有這么多可以使用的信道,這種類型的網路仍然限制為只有15個。
在這里得到的教訓是,在安裝任何無線網路硬體之前,進行一次專業的站點調查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專業的站點調查將告訴你:在這個區域內是否有其他的設備,這些設備是否會對你准備安裝的設備產生干擾。 可視距離的網路
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無線網路是可視距離的網路(line-of-sight networks )。可視距離的網路既可以使用無線電信號也可以使用激光在兩點之間傳輸數據。顧名思義,可視距離的技術要求在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必須沒有障礙,能夠相互看得見。
在使用可視距離的網路時還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視距離的網路的天線難以調整是非常出名的。當然,通過專業人士來安裝這個網路或通過購買具有自矯正機制的硬體,你可以很容易的解決這個問題。
我比較喜歡具有自矯正機制的硬體,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比較容易安裝。可視距離的網路常常用於在兩個建築之間發射信號。這種網路的問題是:在有風的天氣中,高層建築上的天線有可能會有點擺動。雖然在每個方向上的擺動可能只有幾英寸,但是這種移動足以中斷無線網路的信號。但即使是建築發生了移動,自矯正的硬體也能夠保證天線能夠自動對准。 記住,建築能夠移動這是眾人皆知的,發射塔也能夠移動。大約在九年或者十年前,我進行了一個衛星互聯網接入試驗。我在其他州購買了一個碟型天線。通過長時間的調試之後,我認識到無法與衛星實現清晰的無障礙的可視距離通信。為了補救此事,一個朋友從外地趕來並幫助我構建了一個大約有20英尺高的鋁制發射塔。在一開始的幾天中,信號工作的很正常,但是,很快就颳起了大風。雖然肉眼感覺不到天線有太多的擺動,但是隨著發射塔在風中來回的擺動,信號也隨著減弱。
在可視距離的網路中,維護天線之間的矯正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這只是這場戰爭中的一部分。考慮菲涅耳區(fresnel zone)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像一下,如果你站在一片原野的一端,試圖使用一個很大的手電筒來照亮在原野另一端的一個目標的情形。在原野另一端的光束將比手電筒寬廣得多。這個例子說明了光的散射原理,也就是說光隨著它的傳播在不斷的擴散。但是激光就不會象手電筒中的光那樣有很高的散射率,但是它仍然存在這種現象。無線電信號也遵守這種規律,將隨著它的傳播而不斷擴散。
對於可視距離的網路而言,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沒有考慮到這種散射現象。我曾看見許多人看著窗外,如果他們能夠看到目標就認為他們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可視距離的網路。然而,隨著信號的擴散,信號的力度在減弱。如果想要接收全部信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接收天線要有一個清晰的可視距離的網路來接收全部的進站信號,而不只是部分信號。包含信號的區域就叫做菲涅耳區(fresnel zone)。
如果在這個區域內,有一個物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號的模糊,那麼將會由於這個物體在中間而導致部分信號力度丟失。大多數可視距離的網路信號缺少穿透這些物體的力度。這也證明了進行站點調查的重要性。 不恰當的裝備
另一個導致無線網路問題的原因在於使用了不恰當的裝備。在此之前,我曾經說過目前
有幾十種不同的無線網路。有這么多不同類型的網路的一個原因在於不同的安裝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象期望的帶寬、氣候、距離以及障礙物等這些東西在裝備的要求中都會起作用。如果你選擇了錯誤的准備,你的網路將不能充分地運行。
在所有裝備中,最需要你考慮的一個主要部件是天線。即使你購買了恰當的無線電發射裝置,並且你有一個很好的網路規劃,選擇很差的天線將會破壞你的所有努力。雖然本文不準備成為一個全面的指導如何選擇天線的文章,但是我想在此花一點時間來稍稍討論一下比較常見的天線類型,這只是想讓你知道為什麼天線的選擇非常重要。
天線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拋物柱面反射器天線(parabolic dish)。這種天線看起來象一個圓盤式衛星電視天線(satellite dish),常常應用於可視距離的無線網路。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這種天線的網路信號力度雖然不能穿透障礙物,但是卻可以進行長距離通信。這種天線的一種變異是柵格拋物面天線(parabolic grid)。柵格拋物面天線的工作原理類似於拋物柱面反射器天線,但是這種天線更適合於多風的環境。
另一種類型的天線是板狀天線(panel)或者扇形天線(sector antenna)。這種天線的功能和拋物柱面反射器天線的功能很相似,但是看起來更象一個比薩餅的盒子。這些類型的天線接收信號的范圍可以從60度變化到180度,適合於廣域范圍的廣播。
當然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天線是全向天線(omni)。全向天線看起來象一個cb天線或者象一個在小船上使用的無線電天線。全向天線可以360度覆蓋整個區域,但是所覆蓋的范圍只能是一個平面。這意味著信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傳播過來,但是卻不能上下傳播。 對於全向天線這種類型來說,可供選擇的天線還有平板天線(patch antenna)。平板天線是一種小的環形天線,也能夠從360度進行覆蓋。但是和全向天線不同的是,平板天線並沒有實現完全的平面范圍內的覆蓋。平板天線主要用於室內網路。 天線連接問題
但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天線的連接問題。在離開接收器之前無線信號的力度是最強的。然而,在天線電纜和接收器之間有一個圓柱形連接器(barrel connectors),並且在天線和天線電纜之間有另外一個圓柱形連接器。這種圓柱形連接器將大大減弱信號的力度,當然天線電纜甚至是天線本身都會減弱信號。
你的安裝目標應該是減少信號的損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在絕對需要的時候不要使用圓柱形連接器,天線電纜的長度也要盡可能最短。在此,我還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說來,使用放大器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想法。因為放大器不僅放大了信號,同時也放大了雜訊。更重要的一點是,通常情況下,與直接連接天線相比較而言,使用放大器的方法會要求你使用
多的圓柱形連接器和更長的的電纜,因而這樣也將逐漸減小信號的質量。即使信號失真不是問題,一個放大的信號也常常會超出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所能夠管理的信號強度的范圍。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曾經遇到這樣一個網路,其信號質量很差。整個網路的連接如下:無線電發射裝置連接了一個放大器,在放大器的另一端連接著一個分離器和兩個天線電纜,它們將信號反饋到兩個很大的天線。由於這三根天線電纜、六個圓柱形連接器、兩個天線以及分離器的電阻的存在,實質上這個網路並沒有產生信號。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朋友只是簡單的將無線電發射裝置通過一根電纜和兩個圓柱形連接器直接連接到天線上。這樣一來,無線電發射裝置的工作情況與最初設計要求的性能相同。
『玖』 怎麼組建無線區域網
條件1;均有無線網卡(推薦買無線USB網卡,便宜方便,)
條件2;無線路由器一個(市場價大概100多一點。)
方法;
1、打開你的無線網路連接屬性--點擊"無線網路配置"--再點右下角的"高級"--選中下面的「僅計算機到計算機」 和最下面的「自動連接到非首選的網路」。
2 、關閉後回到"無線網路配置"中--點擊"添加"輸入SSID名(你的區域網名)如"HOME",再把"數據加密"改為"已禁用"再確定。
3、進入無線網卡的屬性中將IP設為192.168.0.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其他不用輸入。
(其他的計算機只須按上面的一樣設置就行了,只是要將IP設為其他的,或者自動獲取IP也行。)
4、在主機再右擊有線網卡選「屬性」,點「高級」,勾選「允許其他網路用戶通過此計算機的INTERNET連接來連接」。
OK了,呵呵。
(本人手打,嚴禁復制!否則黑你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