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人知道手機信號放大器那種八木天線應該豎放還是橫放都是什麼部位對准信號基站
一般情況是要垂直安裝,如圖片中所示。
2. 如何調基站天線的方位角
天線方位角的調整對移動通信的網路質量非常重要。一方面,准確的方位角能保證基站的實際覆蓋與所預期的相同,保證整個網路的運行質量;另一方面,依據話務量或網路存在的具體情況對方位角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更好地優化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
根據理想的蜂窩移動通信模型,一個小區的交界處,這樣信號相對互補。與此相對應,在現行的GSM系統(主要指ERICSSON設備)中,定向站一般被分為三個小區,即:
A小區:方位角度0度,天線指向正北;
B小區:方位角度120度,天線指向東南;
C小區:方位角度240度,天線指向西南。
在GSM建設及規劃中,我們一般嚴格按照上述的規定對GSM天線的方位角進行安裝及調整,這也是天線安裝的重要標准之一,如果方位角設置與之存在偏差,則易導致基站的實際覆蓋與所設計的不相符,導致基站的覆蓋范圍不合理,從而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同頻及鄰頻干擾。
但在實際的GSM網路中,一方面,由於地形的原因,如大樓、高山、水面等,往往引起信號的折射或反射,從而導致實際覆蓋與理想模型存在較大的出入,造成一些區域信號較強,一些區域信號較弱,這時我們可根據網路的實際情況,對所地應天線的方位角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信號較弱區域的信號強度,達到網路優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由於實際存在的人口密度不同,導致各基站天線所對應小區的話務不均衡,這時我們可通過調整天線的方位角,達到均衡話務量的目的。當然,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贊成對天線的方位角進行調整,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系統內干擾。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當地緊急會議或大型公眾活動等,導致某些小區話務量特別集中,這時我們可臨時對天線的方位角進行調整,以達到均衡話務,優化網路的目的;另外,針對郊區某些信號盲區或弱區,我們亦可通過調整天線的方位角達到優化網路的目的,這時我們應輔以場強測試車對周圍信號進行測試,以保證網路的運行質量
3. 天線的什麼決定了基站信號的覆蓋方向
天線的方向決定了基站信號的覆蓋方向,肯定是方向。還有功率。
4. 買了個手機信號放大器,八木室外天線,定向性好, 請問怎樣才能辨別信號塔(基站)的方向以及信號塔(基
首先要看天線的工作頻率,這個天線的工作頻率是否在824-960MHz之間,如果是那麼這個天線只能放大移動/聯通GSM(就是2G)以及電信2/3G網路的信號,其他網路的工作頻段不在這個范圍內;然後要看你使用哪個運營商的網路,如果是移動用戶就根據周圍的移動基站來確定天線朝向,同理根據電信或聯通的基站分布;如果你分不清這三個運營商的基站分布,也可以試著調整天線的朝向,然後在室內測試,從圖中可以看出你的住處建築物遮擋比較多,可以將天線調整一定的上傾角,另外室內的重發模塊最好放在中間樓層。最後提醒一下,如果天線安裝位置的信號如果很差,看手機信號格數,這個東西作用也有限,畢竟它只是一個信號放大工具,並不能產生信號
5. 手機的天線發射信號的方向是什麼啊是圓圈發射,還是對著基站定向發射
當然是圓形發射,GSM又稱蜂窩移動系統,就是保證終端在網路內每個方向都能收到基站發來的信號
6. 天線接收信號的原理
接收信號的原理:
電磁波從發射天線輻射出來以後,向四面傳播出去,若電磁波傳播的方向上放一對稱振子,則在電磁波的作用下,天線振子上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如此時天線與接收設備相連,則在接收設備輸入端就會產生高頻電流。
這樣天線就起著接收作用並將電磁波轉化為高頻電流,也就是說此時天線起著接收天線的作用,接收效果的好壞除了電波的強弱外還取決於天線的方向性和半邊對稱振子與接收設備的匹配。
電磁波的接收率又和這個振盪電路本身的頻率有關。
如果兩個頻率相同,達到「共振」,就會很強。 想吸收可見光,那要納米級的天線,還要光頻的震盪電路,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能用天線接收無線電波的方法接收光波。
天線的吸收率很明顯比較低,一般來講,比太陽能電池板低很多。
(6)無線網路天線怎樣對准基站信號擴展閱讀:
移動通信常用的基站天線、直放站天線與室內天線。
1、板狀天線
無論是GSM 還是CDMA, 板狀天線是用得最為普遍的一類極為重要的基站天線。這種天線的優點是:增益高、扇形區方向圖好、後瓣小、垂直面方向圖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 可靠以及使用壽命長。
板狀天線也常常被用作為直放站的用戶天線,根據作用扇形區的范圍大小,應選擇相應的天線型號。
2、天線指標
頻率范圍: 824-960 MHz
頻帶寬度: 70MHz
增益: 14 ~ 17 dBi
極化: 垂直
標稱阻抗: 50 Ohm
電壓駐波比≤ 1.4
前後比 >25dB
3、板狀天線
(1)採用多個半波振子排成一個垂直放置的直線陣
(2)在直線陣的一側加一塊反射板 (以帶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陣為例)
增益為 G = 11 ~ 14 dBi
(3)為提高板狀天線的增益,還可以進一步採用八個半波振子排陣
前面已指出,四個半波振子排成一個垂直放置的直線陣的增益約為 8 dBi;一側加有一個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線陣,即常規板狀天線,其增益約為 14 ~ 17 dBi。
一側加有一個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線陣,即加長型板狀天線,其增益約為 16 ~ 19 dBi。 不言而喻,加長型板狀天線的長度,為常規板狀天線的一倍,達 2.4 m 左右。
4、 高增益柵狀
從性能價格比出發,人們常常選用柵狀拋物面天線作為直放站施主天線。由於拋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拋物面天線集射能力強,直徑為 1.5 m 的柵狀拋物面天線,在900兆頻段,其增益即可達 G = 20dBi。它特別適用於點對點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選用為直放站的施主天線。
拋物面採用柵狀結構,一是為了減輕天線的重量,二是為了減少風的阻力。
拋物面天線一般都能給出 不低於 30 dB 的前後比 ,這也正是直放站系統防自激而對接收天線所提出的必須滿足的技術指標。
5、 八木定向天線
八木定向天線,具有增益較高、結構輕巧、架設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因此,它特別適用於點對點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內分布系統的室外接收天線的首選天線類型。
八木定向天線的單元數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採用 6 - 12 單元的八木定向天線,其增益可達 10-15dBi。
6、 室內吸頂天線
室內吸頂天線必須具有結構輕巧、外型美觀、安裝方便等優點。
現今市場上見到的室內吸頂天線,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內芯的構造幾乎都是一樣的。這種吸頂天線的內部結構,雖然尺寸很小,但由於是在天線寬頻理論的基礎上,藉助計算機的輔助設計,以及使用網路分析儀進行調試。
所以能很好地滿足在非常寬的工作頻帶內的駐波比要求,按照國家標准,在很寬的頻帶內工作的天線其駐波比指標為VSWR ≤ 2 。當然,能達到VSWR ≤ 1.5 更好。順便指出,室內吸頂天線屬於低增益天線, 一般為G = 2 dBi。
7、 環形天線
環形天線和人體非常相似, 有普通的單極或多級 [1] 天線功能。再加上小型環形天線的體積小、高可靠性和低成本,使其成為微小型通信產品的理想天線。典型的環形天線由電路板上的銅走線組成的電迴路構成,也可能是一段製作成環形的導線。其等效電路相當於兩個串連電阻與一個電感的串連( 如圖1 所示) 。Rrad 是環形天線實際發射能量的電阻模型,它消耗的功率就是電路的發射功率。
假設流過天線迴路的電流為I,那麼Rrad 的消耗功率,即RF 功率為Pradiate=I2·Rrad。電阻Rloss 是環形天線因發熱而消耗能量的電阻模型,它消耗的功率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能量損耗,其大小為Ploss=I2·Rloss。
如果Rloss>Rrad,那麼損耗的功率比實際發射的功率大,因此這個天線是低效的。天線消耗的功率就是發射功率和損耗功率之和。實際上,環形天線的設計幾乎無法控制Ploss 和Prad,因為Ploss 是由製作天線的導體的導電能力和導線的大小決定的,而Prad 是由天線所圍成的面積大小決定的。
8、 室內壁掛天線
室內壁掛天線同樣必須具有結構輕巧、外型美觀、安裝方便等優點。
現今市場上見到的室內壁掛天線,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內芯的購造幾乎也都是一樣的。這種壁掛天線的內部結構,屬於空氣介質型微帶天線。由於採用了展寬天線頻寬的輔助結構,藉助計算機的輔助設計,以及使用網路分析儀進行調試,所以能較好地滿足了工作寬頻帶的要求。順便指出,室內壁掛天線具有一定的增益,約為G = 7 dBi。
參考資料:網路-天線
7. 基站天線的基站天線設置
基站天線設置需要重點考慮下傾角、方向角、天線掛高、天線分集距離和隔離距離等參數。
1、下傾角設置 合理設置天線下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頻干擾的影響,有效控制基站的覆蓋范圍和整網的軟切換比例(對CDMA網路而言),而且可以加強本基站覆蓋區內的信號強度。通常天線下傾角的設定有兩方面側重,即側重於干擾抑制和側重於加強覆蓋。這兩方面側重分別對應不同的下傾角演算法。一般而言,對基站分布密集的地區應側重於考慮干擾抑制,而基站分布較稀疏的地區則側重於考慮加強覆蓋。
1.1 考慮干擾抑制時的下傾角 在基站天線半功率角范圍內,天線增益下降緩慢,超過半功率角後,天線增益(尤其是上波瓣)衰減很快。因此從控制干擾的角度考慮,可認為半功率角的延長線到地面的交點(B點)為該基站的實際覆蓋邊緣。在基站周圍環境理想情況下,下傾角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α=actan(H/R)+β/2 公式一 公式一含義如下圖所示。 下傾角計算示意圖1 圖中α為天線的下傾角,H為天線有效高度,β為天線的垂直半功率角。R為該小區最遠的覆蓋距離,即覆蓋長徑R,如下圖所示。 定向基站天線覆蓋長徑示意圖 在理想情況下R=2D/3。實際上天線的輻射方向圖不可能完全適配三葉草型蜂窩結構。水平半功率角為60度左右的天線與之比較接近,而水平半功率角為90度的天線則相差較大。因此對於使用水平半功率角為90度天線的基站,取R=D/2。
1.2 考慮加強覆蓋時的下傾角 在基站分布較稀疏的地區,天線下傾角設定無需考慮垂直半功率角等因素的影響。為保證覆蓋區邊緣有足夠強的信號,可認為天線主瓣方向延長線到地面的交點(B點)為該基站的實際覆蓋邊緣。在基站周圍環境理想情況下,下傾角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α=actan(H/R) 公式二 公式二含義如下圖所示。
1.3 傾角設定的實際應用 由於基站周圍環境十分復雜,天線下傾角設定還必須考慮附近山體、水面和高大玻璃幕牆的反射和阻擋。因此具體基站的下傾角可利用上述方法,同時結合具體環境最終取定。
8. 基站天線可以調整的參數
基站天線可以調整的參數:壓天線、降低天線高度、調整ACCMIN、調整切換參數、降低功率等級和功率。
基站天線核心網側的控制信令、語音呼叫或數據業務信息通過傳輸網路發送到基站。信號在基站側經過基帶和射頻處理,然後通過射頻饋線送到天線上進行發射。終端通過無線信道接收天線所發射的無線電波,然後解調出屬於自己的信號。
基站天線設置:
基站天線設置需要重點考慮下傾角、方向角、天線掛高、天線分集距離和隔離距離等參數。
基站天線下傾角設置 合理設置天線下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頻干擾的影響,有效控制基站的覆蓋范圍和整網的軟切換比例(對CDMA網路而言),而且可以加強本基站覆蓋區內的信號強度。通常天線下傾角的設定有兩方面側重,即側重於干擾抑制和側重於加強覆蓋。
基站天線這兩方面側重分別對應不同的下傾角演算法。一般而言,對基站分布密集的地區應側重於考慮干擾抑制,而基站分布較稀疏的地區則側重於考慮加強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