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網路軟體支持;
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常見的有adsl信號,光信號,wifi信號,行動電話無線信號,
⑵ 中國電信的網路信號如何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啊寬頻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啊
您好
中國電信的網路信號是非常不錯的,網路更穩定、網速更快,另外中國電信是最早運營寬頻的基礎運營商,技術更成熟。
⑶ 聯通寬頻信號怎麼樣
拿聯通寬頻跟電信的寬頻做對比,你就能比較直觀的了解到兩個運營商的寬頻差別。單就寬頻來看,一般說到寬頻網路、網速,我們都是通過兩個方面比較,一個是下載速度、一個是玩游戲的體驗。從下載速度比較:單純下載數據,聯通的一般下載峰值高於電信的,也就是說聯通下載東西的速度總體比電信快,電信在穩定性上要優於聯通,雖然在相同帶寬的情況下,平均網速低於聯通但勝在穩定,波動小;從游戲體驗比較:由於電信做寬頻要早於聯通(網通寬頻),各類網路游戲使用電信的伺服器要多於使用網通的伺服器,所以如果聯通的寬頻玩電信的伺服器,會有延遲,這個可以使用網游加速器提速,但多少還是會有些影響。光纖則是普通寬頻的升級,其實就是傳輸技術的不同,損耗更低、傳輸速率更快、更穩定、保真度高,理論上兩大運營商的光纖都延續了自身寬頻業務的特點,但由於光纖的特性,差距會有所縮小,最重要的是光纖可以達到上下行速率對等,不過光纖也更貴就是了。
⑷ TD-LTE下行參考信號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R8/R9版本支持三種下行參考信號:
(1)小區公共參考信號(CRS):所有子幀內發送相同的公共參考信號,用於下行信道估計、下行測量(RSRP和RSRQ等)和TM1/2/3/4/6傳輸模式下的數據解調。
(2)MBSFN參考信號:只在MBSFN子幀內發送,用於MBSFN子幀的解調。
(3)用戶專用參考信號(DRS):僅在使用波束賦形天線模式(TM7/8)用戶所佔用的物理資源上發送,用於TM7/8傳輸模式下的數據解調。
⑸ 5G信號是什麼將會怎樣改變生活
5G信號是可以檢測到的一種網路信號,相對4G網速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提到5G信號,就可以談談5G了,也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可以追溯到第一代通訊技術。
那麼可能會有人問,看起來好像只是多了一些功能,那麼它實實在在的,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呢?那當然最根本的就是網速的提升。3G網路比2G網路快了130倍;到了4G時代,它比3G提升了3.3倍;但是在5G,就是一個質的飛躍,它比4G快了825倍。可能這樣的形容還是很難把握真是的速度,就好比我們下載電影,在原來可能需要幾十分鍾,在5G時代只需要幾秒、幾毫秒的速度,這樣的速度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⑹ 4G網路移動、聯通和電信哪個好
4G網路:4rd Generation,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在4G國際技術標准選擇上,中國採用了LTE-Advanced,這一標准有TD-LTE和FDD-LTE兩種通訊模式。中國聯通目前採用的是TD-LTE網路模式。
4G頻譜資源: 聯通目前TD LTE的頻率是2555-2575 MHz,2300-2320 MHz(僅限室內使用)。MHz中文讀為:兆赫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分配了TD-LTE頻率資源。其中,中國移動獲得130MHz,分別為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國電信獲得40MHz,分別為2370-2390MHz、2635-2655MHz;中國聯通也獲得40MHz,分別為2300-2320MHz、2555-2575MHz。
聯通4G具有上網速度快、延遲時間短、流量價格更低等特點,能夠有效的實現移動狀態下的高速數據業務。在4G網路覆蓋范圍內,4G業務速率最高能達到150Mbps(每秒兆比特),具體以當地實際網路覆蓋為准。
⑺ 現代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基礎有哪些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2 計算機網路概述
1.2.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
1.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拓撲結構
1.4.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5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小結
習題1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數據與信號
2.1.2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2.1.3 基帶信號與寬頻信號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類
2.1.5 數據通信的技術指標
2.1.6 通信方式
2.2 傳輸介質的主要特性和應用
2.2.1 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
2.2.2 雙絞線
2.2.3 同軸電纜
2.2.4 光纖
2.2.5 雙絞線、同軸電纜與光纖的性能比較
2.3 無線與衛星通信技術
2.3.1 電磁波譜
2.3.2 無線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衛星通信
2.4 數據交換技術
2.4.1 電路交換
2.4.2 存儲轉發交換
2.5 數據傳輸技術
2.5.1 基帶傳輸技術
2.5.2 頻帶傳輸技術
2.5.3 多路復用技術
2.6 數據編碼技術
2.6.1 數據編碼的類型
2.6.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2.6.3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6.4 脈沖編碼調制
2.7 差錯控制技術
2.7.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
2.7.2 誤碼率的定義
2.7.3 差錯的控制
小結
習題2
第3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3.1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概述
3.1.1 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
3.1.2 網路協議的概念
3.1.3 網路協議的分層
3.1.4 其他相關概念
3.2 OSI參考模型
3.2.1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3.2.3 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
3.3 TCP/IP參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
3.4.1 兩種模型的比較
3.4.2 OSI參考模型的缺點
3.4.3 TCP/IP參考模型的缺點
3.4.4 網路參考模型的建議
小結
習題3
第4章 區域網
4.1 區域網概述
4.2 區域網的特點及其基本組成
4.3 區域網的主要技術
4.3.1 區域網的傳輸介質
4.3.2 區域網的拓撲結構
4.3.3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4.4 區域網體系結構與IEEE 802標准
4.4.1 區域網參考模型
4.4.2 IEEE 802區域網標准
4.5 區域網組網技術
4.5.1 傳統乙太網
4.5.2 IBM令牌環網
4.5.3 交換式乙太網
4.6 快速網路技術
4.6.1 快速乙太網組網技術
4.6.2 吉比特乙太網組網技術
4.6.3 ATM技術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組網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實現
4.8.3 WLAN組網實例——家庭無線區域網的組建
小結
習題4
第5章 廣域網接入技術
5.1 廣域網概述
5.2 常見的廣域網接入技術
5.2.1 數字數據網(DDN)
5.2.2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5.2.3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
5.2.4 分組交換數據網(PSDN)
5.2.5 幀中繼(Frame Relay)
5.2.6 數字用戶線路xDSL
小結
習題5
第6章 網路互聯技術
6.1 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
6.1.1 網路互聯概述
6.1.2 網路互聯的要求
6.2 網路互聯的類型和層次
6.2.1 網路互聯的類型
6.2.2 網路互聯的層次
6.3 典型網路互連設備
6.3.1 中繼器
6.3.2 網橋
6.3.3 網關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協議
6.4.1 路由信息協議(RIP)
6.4.2 內部路由協議(OSPF)
6.4.3 外部路由協議(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介面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結
習題6
第7章 Inter基礎知識
7.1 Inter的產生和發展
7.1.1 ARPANET的誕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圍Inter的形成與發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點
7.3 Inter的主要功能與服務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務
7.4 Inter的結構
7.4.1 Inter的物理結構
7.4.2 Inter協議結構與TCP/IP
7.4.3 客戶機/伺服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結構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組成與分類
7.5.3 特殊類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轉換
7.6 子網和子網掩碼
7.6.1 子網
7.6.2 子網掩碼
7.6.3 A類、B類、C類IP地址的標准子網掩碼
7.6.4 子網掩碼的確定
7.7 域名系統
7.7.1 域名系統的層次命名機構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伺服器和域名的解析過程
7.8 IPv4的應用極其局限性
7.8.1 什麼是IPv4
7.8.2 IPv4的應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簡介
7.9.1 IPv6的發展歷史
7.9.2 IPv4的缺點及IPv6的技術新特性
7.9.3 IPv4與IPv6的共存局面
7.9.4 從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應用前景
小結
習題7
第8章 Inter接入技術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電話撥號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區域網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術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點
8.4.3 ADSL的安裝
8.4.4 PPP與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術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點
8.6 光纖接入技術
8.6.1 光纖接入技術概述
8.6.2 光纖接入的主要特點
8.7 無線接入技術
8.7.1 無線接入概述
8.7.2 WAP簡介
8.7.3 當今流行的無線接入技術
8.8 連通測試
小結
習題8
第9章 Inter的應用
9.1 Inter應用於家庭
9.1.1 家庭用戶連入Inter
9.1.2 使用瀏覽器瀏覽Inter
9.1.3 家庭娛樂
9.2 Inter應用於電子商務
9.2.1 電子商務及其起源
9.2.2 電子商務的特點
9.2.3 電子商務的內容
9.3 Inter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9.4 Inter應用的發展趨勢與研究熱點
小結
習題9
第10章 移動IP與下一代Inter
10.1 移動IP技術
10.1.1 移動IP技術的概念
10.1.2 與移動IP技術相關的幾個重要術語
10.1.3 移動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動IP技術發展的3個階段
10.2 第三代Inter與中國
10.2.1 什麼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點
10.2.3 中國的下一代互聯網
小結
習題10
第11章 網路操作系統
11.1 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11.1.1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11.1.2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11.1.3 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統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發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點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簡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點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簡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點
11.5 NetWare操作系統
11.5.1 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與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
11.6 UNIX操作系統
11.6.1 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
11.6.2 UNIX操作系統的特點
11.7 Linux操作系統
11.7.1 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
11.7.2 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
小結
習題11
第12章 網路安全
12.1 網路安全的現狀與重要性
12.2 防火牆技術
12.2.1 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牆的主要類型
12.2.3 防火牆的主要產品
12.3 網路加密技術
12.3.1 網路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網路加密演算法
12.4 數字證書和數字簽名
12.4.1 電子商務安全的現狀
12.4.2 數字證書
12.4.3 數字簽名
12.5 入侵檢測技術
12.5.1 入侵檢測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檢測的分類
12.6 網路防病毒技術
12.6.1 計算機病毒
12.6.2 網路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網路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網路防病毒軟體的應用
12.6.4 網路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前景
12.7.1 網路加密技術的發展前景
12.7.2 入侵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12.7.3 IDS的應用前景
小結
習題12
第13章 網路管理
13.1 網路管理概述
13.1.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網路管理體系結構
13.2 網路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結構形式
13.3.2 MIB的訪問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發展
13.4.2 SNMP的設計目標
13.4.3 SNMP的工作機制
13.5 網路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網路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小結
習題13
第14章 網路實驗
14.1 實驗1 理解網路的基本要素
14.2 實驗2 雙絞線的製作與應用
14.3 實驗3 使用「超級終端」進行串列通信
14.4 實驗4 網路連接性能的測試
14.5 實驗5 組建一個小型對等網
14.6 實驗6 服務
14.7 實驗7 使用電子郵件
14.8 實驗8 DHCP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
14.9 實驗9 DNS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
⑻ 網路信號有哪些
無線和有線啊,
⑼ 計算機網路信號分為
計算機網路信號,現有很多種,有有線信號、無線信號,就帶寬和信噪比來說必然是有線信號要優於無線信號,有線信號又分為:光纖信號、同軸電纜,光纖的帶寬和信噪比是最好的,且其受干擾可能比較小。
網路信號的最新動態是帶寬再不斷增加,帶寬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光纖的帶寬正在研究超越50t。
⑽ 通信網路:網線在什麼地方
互聯網的信號哪裡來的你肯定好奇對吧。
1,WIFI信號來源,是來自路由器發射的,路由器的信號是來自網線的,網線又鏈接了上網的路由器。換句話說,在路由器信號輸入端和輸出端,都是有信號的。
2,網線輸入給路由器的信號,是來自光纖傳輸的,當然也有類似有線通這樣的有線電視線同時搭載網路信號的情況。
3,4G信號這種,是通過無線發送基站發送的信號過來的。
4,基站和網線的另外一端,就是光纖網路負責傳輸的了。這樣說能明白么。光纜鏈接了基礎網路,基礎網路負責網路信號增強和發送到網線上或者直接倒終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