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第五代無線網路播放器
擴展閱讀
干工程的用蘋果電腦 2025-07-18 18:27:30
計算機網路的路由器 2025-07-18 18:27:28
手機學電腦打字軟體 2025-07-18 18:02:02

第五代無線網路播放器

發布時間: 2022-09-13 02:10:33

⑴ ipad第五代用wifi上網看虎牙一卡一卡的,怎麼解決

看其他app 是不是正常
如果都不正常的話可以重啟一下iPad和路由器
點擊設置-通用-還原-還原網路設置試試
如果只有這個app有問題 可以聯系app開發者反饋 然後等應用更新修復問題


⑵ 5gWIFI是路由器還是WIFI

5gwifi和2.4的區別 無線路由器5G和2.4G有什麼區別

2.4G 和 5G 究竟是什麼

我們的路由器一般會有標有一些類似 54Mbps , 150Mbps , 300Mbps 這樣的參數,要說明一下,這個參數不是指路由器的無線覆蓋范圍,而是指它的最高傳輸速率。

這個速率就相當於車道上的限速標志,當然也不能完全等同與限速標志,因為如果網路中多個設備同時傳輸要分流的。

而在我們的手機、電腦裡面其實有一個無線適配器,這個適配器也有一個最高速率。

而現時為止,主流手機的無線最高速率是 150M ,主流的筆記本電腦是 300M ,蘋果電腦是 450M ,而這個速率相當於你這輛車能在路上跑出的最快速度,所以你的設備在無線網路中最快能有快是取決於路由最高傳輸速率和手機無線最高速率中的慢者的。

⑶ IPAD5 和 IPAD air 有什麼區別呢,

一、上市時間不同

1、IPAD5:全新的iPad從2017年起正式上市。零售提供有銀色、深空灰兩種配色,分為 Wi-Fi 和 Wi-Fi+Cellular 兩個網路版本。

2、IPAD air:美國蘋果公司於北京時間2013年10月23日舉行發布會,正式公布了全新的iPad Air。

二、整體設計不同

1、IPAD5:電容式觸摸屏,多點式觸摸屏,LED背光,Multi?Touch顯示屏,IPS技術,防油漬防指紋塗層。

2、IPAD air:其整體設計,更偏向於iPad mini,使得iPad Air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纖薄輕巧。得益於鋁金屬Unibody一體成型設計,機身僅有 7.5毫米之薄。體積比上一代iPad減少近四分之一,重量不足500克。


三、配置不同

1、IPAD5:nano-SIM 卡托架位於 iPad(第 5 代)無線區域網 + 蜂窩網路機型的右側,800 萬像素攝像頭和 FaceTime 高清攝像頭。

2、IPAD air:搭載了Apple最新的A7的處理器+M7運動協處理器,意味著能以快達 2 倍的處理器速度和圖形處理速度來處理一切。GPU方面A7集成四核心PowerVR G6430,A7也是首款集成此核心的CPU,支持OPENGL3.0。

⑷ 2019將使用5G那現在的筆記本電腦能否明年能連上5G無線網路嗎那到時手機無線網卡是不是也要漲價

放心吧,手機網卡是內置的,要換也是換支持5G的手機。
兄台多慮了,你好好想想4G網路普及了多少年,5G明年就算出來了,又要普及多少年,
3大運營商強行更新4G,除非是政府推動,否則對他們來說又是無端的增加運營成本,並沒有什麼好處。移動說換4G的都是說免費升級送100塊話費,我才去辦的。之後過了半年移動就停止了3G業務。注意了移動沒有3G業務,所謂的3G還是2G速度
由此可見不是憋到不能拖延的時候,5G也沒有那麼快到來的。
至於筆記本,我寧願用WIFI也不要用流量。

⑸ 有MP5播放器嗎

基本介紹
MP5播放器通俗地理解為能收看電視的MP4,隨著媒體播放器產品的不斷發展,MP3、MP4等下載視聽類產品早已無法滿足個性化以及在線消費的需要,因此在線直播及下載存儲等多功能播放器隨之異軍突起。新一代的攜帶型個人多媒體終端—MP5,其核心功能就是利用地面及衛星數字電視通道實現在線數字視頻直播收看和下載觀看等功能,同時,MP5內置40-100G硬碟,使用者可以將MP3、網路電影甚至DVD大片、電視連續劇、自己喜歡的照片統統納入其中。MP5播放器一說很大程度上是繼MP3和MP4之後由廠商自己弄出來的一個概念,事實上所說的MPEG-5格式並不存在,比如紐曼和愛國者廠商稱自己的某些播放器為「MP5」,最近新出的高清MP4能播放720P、1080P甚至1280P高清電影,完全秒殺所謂的「MP5」。
[編輯本段]MP5播放器特點

MP5播放器就是採用了軟硬協同多媒體處理技術,能夠用相對較低的功耗、技術難度、費用,使產品具有很高的協同性和擴展性,還第一個將ARM11平台應用於手持多媒體終端,其主頻最高可達1GHz,能夠播放更多的視頻格式,比如avi、asf、dat等,以及網路資源最豐富的rm、rmvb。聽歌聽得好。這就給消費者以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實在的好處,也使得行業發展的瓶頸得到了解決。

音樂方面
語音壓縮技術在目前的消費性產品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舉凡由網路電話到玩具等都可實現其應用,而且能根據不同的應用范圍發展出不同的技術。

視頻方面
MP5播放器的出現,從很大的方面解決了MP4遇到的問題,為解決片源限制與硬體產品支持格式的矛盾,MP5播放器產品正式浮出水面。MP5是隨身數碼娛樂領域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能夠支持更多的視頻,特別是網路視頻資源。在DRM數字版權保護方面,能夠進行同步傳輸,對於版權保護的正版事業是一個大的福音,迎合了國內、國際正版事業的大潮。目前網路視頻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real公司推出的RM和RMVB占據了80%以上的視頻資源,RMVB格式採用動態碼率編碼,根據畫面動態情況調整碼率。畫面動態越大,編碼的碼率越高。與其他格式相比,在同等文件大小的情況下,能更加清晰流暢地表現動態畫面,因此在網路視頻下載中,是最常被採用的一種視頻壓縮格式,因此,對RMVB格式的良好支持,是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解決片源問題最直接有效的一種方式。
[編輯本段]MP5主要功能和用途
1、具有目前市場上的MP4的通用功能;
2、通過接收地面移動數字電視信號,收看數字電視的直播;
3、通過紫荊神網平台能夠接收並保存視音頻、圖片、文本等多種文件,保存到內置的存儲區,用戶可以在本地隨時隨地進行觀看新聞、文本信息; 4、體積小,易於攜帶,功能豐富,適合於各類人士。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MPEG-4等於DIVX
不少人都以為DIVX即是MPEG-4,但其實DIVX是將影像部分以MPEG-4來壓縮、音效部分以MP3壓縮處理,再以AVI檔格式存在的製成品,故檔案較MPEG-2小,而畫質表現就介乎MPEG-1與MPEG-2之間。
MP3即是MPEG-3
正如前述,MPEG-3隻不過是被放棄的一種壓縮技術,至於大家熟悉的MP3其實是MPEG-1 Layer 3的音頻數據壓縮技術,簡稱MP3。
MP5的核心功能就是利用地面數字電視通道實現在線數字視頻直播收看和下載觀看等功能,此外,MP5內置40-100G硬碟,使用者可以將MP3、網路電影甚至DVD大片、電視連續劇、自己喜歡的照片統統納入其中,便在閑暇時拿出來與大家窒懟4送猓琈P5強大的內核處理能力可以支持現有的多款經典網路下載游戲。總之,無論在工作中還是閑暇的力合MP5,總能讓您置身於美妙的享樂之中。
傳說揭秘之一 托起MP5的巨手
MP5是一個攜帶型的多媒體終端,它的功能在紫荊神網大系統之下得以最大實現。即使在神網未覆蓋的區域,它也可以實現MP4+DTV功能。同時,力合公司資源整合了相關內容提供網站,這意味著MP5接收的信息,來源不僅是TV,還有.COM。豐富的節目源為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內容到傳輸到終端,力合完成了產業鏈上的關鍵點布局。這種整體發展的態勢, 猶如有隻無形的巨手,將MP5帶到具備強大競爭力的高度。
傳說揭秘之二 MP5什麼樣
套用一首流傳久遠的民歌: MP5什麼樣?身段不肥也不瘦。力合MP5,外觀尺寸為100*70*30MM,體重約166G,體積比一個普通筆記本還要小。可充電式鋰電池待機時間長達120小時,連續工作時間4個小時,保證可以欣賞二部以上的大片。
傳說揭秘之三 為什麼叫MP5
MP3、MP4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某類產品的總稱,但其本身都是專業技術名詞。如MP3是一種音頻文件壓縮格式,而MP4則是一種視頻格式壓縮格式。而這些名字之間並沒有繼承性,在人們約定俗成後,倒容易使人對這些產品產生關聯的想像。力合MP5也算是這個關聯想像延伸出來的吧。未來,力合還將推出加上通訊等功能的MP6,不斷續寫MPN的傳奇。
傳說揭秘之四 MP5的革命性突破在哪兒
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說明力合MP5的功能,就是MP5=MP4+無線IPTV+點播功能+下載功能。眾所周知,MP4產品升級的一個主要趁勢就是加上DTV功能,而DTV並不是IPTV。後者可以更高效和有擴展性地利用頻率資源。所以,MP5並不是現有存儲、播放等功能的簡單集成,其革命性突破在於而是運用新的技術。
傳說揭秘之五 給MP5一個成功的理由
一句 「Which ipod are you?」將iPod的品牌個性彰顯得淋漓盡致。這只Apple在中國大地上生長得格外豐茂鮮艷。 iPod的MP3以其現代感極強的流線型外觀、透著溫柔又酷畢的冷色調令人們愛不釋手。但究其成功之路,外表設計的美觀時尚,只是iPod品牌所倡導的文化的一個表現。iPod後台有一個強大的內容提供網站,可以供人們十分方便地下載並管理音樂。販賣服務和理念而不是產品,對於致力於打造品牌的企業來說,這絕不是一句口號。力合也將以此為原則將MP5帶入人們的生活。

⑹ 家裡無線網路後面一個5G的後綴是5G網的意思嗎

不是,無線網路的5G是工作於5ghz,工作頻率是5G赫茲,較早的無線工作於2.4ghz,5G網是第五代無線通信標准,4G和3G就是第4代和第3代的標准。

⑺ 5G是真正的無線網路嗎

5G不是橫空出世個令人驚異的新技能,5G技能是現有技能的新組合,是4G技能的再演進。

在3G、4G和5G等名詞中,G是英文單詞「generation」(第x代)的縮寫。因而,5G即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能。
一、5G的開展進程要害點
在移動通訊范疇:
第一代是模仿技能;第二代完成了數字化語音通訊;第三代是大家熟知的3g技能,以多媒體通訊為特徵;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能,其通訊速率大大進步,標志著進入無線寬頻年代。

簡略來看,5G的速度將會更快,而功耗將低於4G,然後帶來一系列新的無線商品。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從前發言請求5G年代的電信設備大幅度降價:「4G到5G年代,單位比特的傳輸本錢下降了1000倍,那麼咱們也期望電信設備價格也下降1000倍,本錢是決議運營商在數據年代能否盈餘的要害。」
5G本來並不是全新科技
關於5G的兩種不一樣觀念:
有一種觀念以為,5G將會是全新技能。這個觀念的代表者為華為無線網路商品線CMO楊超斌,在他看來,4G再怎樣演化也不會變成5G,5G將會是一個全新技能。
5G不只是一次技能的更新,更是非常大的跳動性開展、是一個革新,這也意味著網路架構有必要進步,5G對網路的需求將與4G截然不一樣;雖然如今運用的4G LTE技能仍會不斷演進,但4G再怎樣演化也不會變成5G,5G將會是全新技能。
但大多數技能專家更傾向於以下觀念:5G即是4G技能的必定演進——既要演進也要革命。
雖 然任何一代技能開展,都不也許是上一代技能的重復,假如新一代的技能和上一代技能是一樣,那還啥新一代,所以3G技能不一樣於2G,4G不一樣於3G,它的技能原理、處理疑問的辦法、布置的辦法,完成的才幹都不一樣,可是沒有上一代技能的根基,或許說下一代沒有對上一代的技能傳承,完成革命性的晉級也是海市蜃樓。

5G不是橫空出世個令人驚異的新技能,5G技能是現有技能的新組合,是4G技能的再演進。
為啥要著重「再」?由於4G LTE的後三個字母即是長時刻演進的意思,5G應是在4G根底上的再演進。關於技能演進的觀念,科學松鼠會會員通訊專業老師奧卡姆剃刀有個淺顯的雙駝峰理論,能很明晰解釋5G只是是一種技能演進的觀念。
奧卡姆剃刀的雙駝峰理論:
奧卡姆剃刀以為,一項新技能概念呈現後,在業界會呈現一個研討討論的高潮,這是第一個駝峰。
有關的學術論文會產為熱點,成堆的博士碩士依託這項新技能完成了畢業論文,雖然很熱烈,但這只是限制在學術研討層面上,而在詳細的技能完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疑問,或許因本錢原因而底子無法量產。
研討討論高潮逐步降溫,這是第一個駝峰的下落期,接下來是低沉務實的技能攻關,這個渠道期也許幾年也也許一二十年,當技能疑問都處理後,就會迎來商家量產和投入市場的熱潮,這即是第二個駝峰。
依照世界電信聯盟關於2020年的計劃,5年後就要全部進入5G了,而到如今中心技能體系還沒有建立。回憶3G技能開展史,世界電信聯盟於1998年6月30日接納了3G技能提案,並迎來了第一個駝峰期,直到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了三張3G車牌,這才進入到第二個駝峰, 渠道期持續了11年,特別是三張車牌之一的TD-SCDMA,直到2013年才真實老練,渠道期長達15年,可剛老練4G年代就來臨了。依照「雙駝峰規 律」,5年後將在全球推行運用的技能,應在2010年擺布就迎來第一個駝峰,而不會在2020前的兩三年橫空出世,然後敏捷被世界電信聯盟確定為全球的 5G規范,這違反了通常的技能開展規律,不太也許成真。
沒有3G、4G技能的開展就沒有5G
實質上,在5G研討上大部分研製組織選擇的路途也是如此,兩條腿走路。
5G研製中提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持續推動依據4G技能的演進,一方面研製5G新技能,兩者統籌。
在 5G年代的千倍提速請求面前,經過4G技能的演進,只要經過大幅度的加大帶寬才有也許。加大帶寬是起點,由此而發生的毫米波、微基站、高階MIMO、波束 賦型等都是順理成章的技能趨勢。5G年代對大規模天線陣列、毫米波技能、新式網路架構、新式空口規劃的要害技能中心也大都是依據4G網路技能延伸而來,大 都能成倍進步功能。以軟空口技能為例,這個技能聯系Pre5G的硬體處理才幹,讓運營商具有了從4G到5G的滑潤晉級才幹,4G到Pre5G這個期間,終 端不必替換,而從Pre5G到5G,基站設備也能夠持續運用。

毫米波技能下的微基站
理解了5G即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能的根本界說就理解是從3G、4G晉級而來,天然也是一種技能的堆集和演進,也能夠說沒有3G、4G技能的開展就沒有5G的發生。5G技能的演進一方面是技能堆集的必定結果,當然也請求有革命性立異才幹完成演進的方針,另一方面也是人類通訊需求迅速進步的必定請求。
反過來說,之前5G遲遲沒遍及,一是技能達不到,二是還沒有運用的需求呈現。如今有了需求,才有了5G。啥需求?將來的網路將會面臨:1000倍的數據容量添加,10到100倍的無線設備銜接,10到100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倍長的電池續航時刻需求等等。坦白地講,也許將來五六年4G網路或許將無法滿意這些需求,所以5G就有必要提早上台。

依據技能演進的判斷,回憶我國經過3G和4G年代的艱苦奮斗,咱們有理由信任我國的工業和技能的進步也為5G規劃打下堅實的根底,我國從以往被迫承受技能變為開端輸出技能,會有時機開展變成全球5G技能、規范、工業和運用服務的搶先國家之一,從跟隨到引領,我國通訊業有時機在5G年代學習我國高鐵完成彎道超車。三大運營商、華為、大唐、中興等我國企業對5G研製的投入由來已久,並走在世界前列。
二、5G到底有哪些優勢?
關於數消費者而言,5G的價值在於它擁有比4g LTE更快的速度(峰值速率可達幾十Gbps),例如你能夠在一秒鍾內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而4G LTE也許要10分鍾。也恰是由於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業界普遍以為5G將在無人駕駛汽車、VR以及物聯網等范疇表現重要作用。

和4G相比,5G的進步是全方位的,依照3GPP的界說,5G具有高功能、低推遲與高容量特性,而這些長處首要體如今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全雙工以及波束成形這五大技能上。
1、毫米波
盡人皆知,跟著銜接到無線網路設備的數量的添加,頻譜資本稀缺的疑問日漸傑出。最少就如今而言,咱們還只能在極端狹隘的頻譜上共享有限的帶寬,這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體會。
那麼5G供給的幾十個Gbps峰值速度怎麼完成呢?
盡人皆知,無線傳輸添加傳輸速率通常有兩種辦法,一是添加頻譜利用率,二是添加頻譜帶寬。5G運用毫米波(26.5-300GHz)即是經過第二種辦法來進步速率,以28GHz頻段為例,其可用頻譜帶寬達到了1GHz,而60GHz頻段每個信道的可用信號帶寬則為2GHz。

在移動通訊的歷史上,這是初次敞開新的頻帶資本。在此之前,毫米波只在衛星和雷達體繫上被運用,但如今已經有運營商開端運用毫米波在基站之間做測試。
當然,毫米波最大的缺陷即是穿透力差、衰減大,因而要讓毫米波頻段下的5G通訊在高樓樹立的環境下傳輸並不簡單,而小基站將處理這一疑問。
2、小基站
上文說到毫米波的穿透力差而且在空氣中的衰減很大,但由於毫米波的頻率很高,波長很短,這就意味著其天線尺度能夠做得很小,這是布置小基站的根底。
能夠預見的是,將來5G移動通訊將不再依靠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構,很多的小型基站將變成新的趨勢,它能夠掩蓋大基站無法觸及的末梢通訊。

由於體積的大幅減小,咱們設置能夠在250米擺布布置一個小基站,這樣擺放下來,運營商能夠在每個城市中布置數千個小基站以構成密布網路,每個基站能夠 從其它基站接納信號並向任何方位的用戶發送數據。當然,你大可不必擔心功耗疑問,小基站不只在規模上要遠遠小於大基站,功耗上也大大減小了。
除了經過毫米波播送以外,5G基站還將擁有比方今蜂窩網路基站多得多的天線,也即是Massive MIMO技能。
3、Massive MIMO
現有的4G基站只要十幾根天線,但5G基站能夠支撐上百根天線,這些天線能夠經過Massive MIMO技能構成大規模天線陣列,這就意味著基站能夠一起從更多用戶發送和接納信號,然後將移動網路的容量進步數十倍倍或更大。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意思是多輸入多輸出,實際上這種技能已經在一些4G基站上得到了運用。但到目前為止,Massive MIMO僅在試驗室和幾個現場試驗中進行了測試。

隆德大學教授Ove Edfors曾指出,「Massive MIMO敞開了無線通訊的新方向——當傳統體系運用時域或頻域為不一樣用戶之間完成資本共享時,Massive MIMO則導入了空間域(spatial domain)的途徑,其辦法是在基地台選用很多的天線以及為其進行同步處理,如此則可一起在頻譜效益與動力功率方面獲得幾十倍的增益。」
毋庸置疑,Massive MIMO是5G能否完成商用的要害技能,可是多天線也勢必會帶來更多的攪擾,而波束成形即是處理這一疑問的要害。
4、波束成形
Massive MIMO的首要應戰是削減攪擾,但恰是由於Massive MIMO技能每個天線陣列集成了更多的天線,假如能有效地操控這些天線,讓它宣布的每個電磁波的空間互相抵消或許增強,就能夠構成一個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發射,有限的能量都會集在特定方向上進行傳輸,不只傳輸間隔更遠了,而且還防止了信號的攪擾,這種將無線信號(電磁波)按特定方向傳播的技能叫做波束 成形(beamforming)。

這一技能的優勢不只如此,它能夠進步頻譜利用率,經過這一技能咱們能夠一起從多個天線發送更多信息;在大規模天線基站,咱們乃至能夠經過信號處理演算法來計算出信號的傳輸的最好途徑,而且終究移動終端的方位。因而,波束成形能夠處理毫米波信號被障礙物阻撓 以及遠間隔衰減的疑問。
除此以外,最終要說到5G的另一大特徵——全雙工技能。
5、全雙工
全雙工技能是指設備的發射機和接納機佔用一樣的頻率資本一起進行工作,使得通訊兩頭在上、下行能夠在相一起刻運用一樣的頻率,突破了現有的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形式,這是通訊節點完成雙向通訊的要害之一,也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推遲的要害技能。

在同一信道上一起接納和發送,這無疑大大進步了頻譜功率。可是5G要運用這一顛覆性技能也面臨著不小的應戰,依據《移動通訊》之前發布的材料顯示,首要有一下三大應戰:
電路板件規劃,自攪擾消除電路需滿意寬頻(大於100MHZ)和多MIMO(多於32天線)的條件,且請求尺度小、功耗低以及本錢不能太高。物理層、MAC層的優化規劃疑問,比方編碼、調制、同步、檢查、偵聽、抵觸防止、ACK等,尤其是對於MIMO的物理層優化。對全雙工和半雙工之間動態切換的操控面優化,以及對現有幀結構和操控信令的優化疑問。
因而,雖然5G的氣勢遠遠超過了之前的4G,但5G的將來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今咱們需求等候的是這些技能從試驗期間走向有用。

⑻ 802.11a 802.11b 802.11g三種無線電區域網的標准

802.11a
IEEE 無線網路標准,指定最大 54Mbps 的數據傳輸速率和 5GHz 的工作頻段。
802.11a標準是已在辦公室、家庭、賓館、機場等眾多場合得到廣泛應用的802.11b無線聯網標準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5GHzU-NII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s,傳輸層可達25Mbps。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DMA的空中介面;支持語音、數據、圖像業務;一個扇區可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802.11的第二個分支被指定為802.11a。承受著風險將802.11帶入了不同的頻帶——5.2GHzU-NII頻帶,並被指定高達54Mbps的數據速率。與單個載波系統802.11b不同,802.11a運用了提高頻率信道利用率的正交頻率劃分多路復用(OFDM)的多載波調制技術。由於802.11a運用5.2GHz射頻頻譜,因此它與802.11b或最初的802.11WLAN標准均不能進行互操作。
IEEE 802.11b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的帶寬最高可達11Mbps,比兩年前剛批準的IEEE 802.11標准快5倍,擴大了無線區域網的應用領域。另外,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5.5Mbps、2 Mbps和1 Mbps帶寬,實際的工作速度在5Mb/s左右,與普通的10Base-T規格有線區域網幾乎是處於同一水平。作為公司內部的設施,可以基本滿足使用要求。IEEE 802.11b使用的是開放的2.4GB頻段,不需要申請就可使用。既可作為對有線網路的補充,也可獨立組網,從而使網路用戶擺脫網線的束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應用。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與我們熟悉的IEEE 802.3乙太網的原理很類似,都是採用載波偵聽的方式來控制網路中信息的傳送。不同之處是乙太網採用的是CSMA/CD(載波偵聽/沖突檢測)技術,網路上所有工作站都偵聽網路中有無信息發送,當發現網路空閑時即發出自己的信息,如同搶答一樣,只能有一台工作站搶到發言權,而其餘工作站需要繼續等待。如果一旦有兩台以上的工作站同時發出信息,則網路中會發生沖突,沖突後這些沖突信息都會丟失,各工作站則將繼續搶奪發言權。而802.11b無線區域網則引進了CSMA/C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避免)技術和RTS/CTS(請求發送/清除發送)技術,從而避免了網路中沖突的發生,可以大幅度提高網路效率。這里的CSMA/CA技術與正常情況下的CSMA/CD技術原理有所不同,原理是:站點在發送報文後等待來至接入點AP(基本模式)或來至另外站點(對等模式)的確認幀(ACK)。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受到確認幀,則假定發生了沖突並從發該數據。如果站點注意到信道上有活動,就不發送數據。RTS/CTS的工作方式與數據機類似,在發送數據之前,站點將一個請求發送幀發送到目的站點,如果信道上沒有活動,那麼目的站點將一個清除發送幀發送回源站點。這個過程成為「預熱」其他站點,從而防止不必要的沖突。RTS/CTS只用於特別大的報文和重發數據時可能出現嚴重帶寬問題的場合。
功能 & 優點
速度:2.4ghz直接序列擴頻無線電提供最大為11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無須直線傳播
動態速率轉換:當射頻情況變差時,降低數據傳輸速率為5.5mbps、2mbps和1mbps
使用范圍:802.11b支持以百米為單位的范圍(在室外為300米;在辦公環境中最長為100米)
可靠性:與乙太網類似的連接協議和數據包確認提供可靠的數據傳送和網路帶寬的有效使用
互用性:與以前的標准不同的是,802.11b只允許一種標準的信號發送技術。weca將認證產品的互用性
電源管理:802.11b網路介面卡可轉到休眠模式,訪問點將信息緩沖到客戶,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壽命 漫遊支持: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載入平衡:802.11b nic更改與之連接的訪問點,以提高性能(例如,當前的訪問點流量較擁擠,或發出低質量的信號時)
可伸縮性:最多三個訪問點可以同時定位於有效使用范圍中,以支持上百個用戶同時語音和數據支持
安全性:內置式鑒定和加密
基本運作模式:
802.11b運作模式基本分為兩種:點對點模式(ad-hoc mode)和基本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如圖1所示。點對點模式是指站點(如:無線網卡)和站點之間的通信方式。只要PC插上無線網卡即可與另一具有無線網卡的PC連接,對於小型的無線網路來說,是一種方便的連接方式,最多可連接256台PC。而基本模式是指無線網路規模擴充或無線和有線網路並存時的通信方式,這是802.11b最常用的方式。此時,插上無線網卡的PC需要由接入點(AP)與另一台PC連接。接入點負責頻段管理及漫遊等指揮工作,一個接入點最多可連接1024台PC(無線網卡)。當無線網路節點擴增時,網路存取速度會隨著范圍擴大和節點的增加而變慢,此時添加接入點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頻寬與頻段。無線網路需要與有線網路互連,或無線網路節點需要連接和存取有線網的資源和伺服器時,接入點可以作為無線網和有線網之間的橋梁。
應用
功能 優點
不易接線的區域 在不易接線或接線費用較高的區域(如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有石棉的建築物,以及教室)中提供網路服務靈活的工作組 為經常進行網路配置更改的工作區降低了總擁有成本網路化的會議室 用戶可在從一個會議室移動到另一個會議室時進行網路連接,以獲得最新的信息,並且可
在決策時相互交流
特殊網路 現場顧問和小工作組的快速安裝和兼容軟體可提高工作效率
子公司網路 為遠程或銷售辦公室提供易於安裝、使用和維護的網路
部門范圍的網路移動 漫遊功能使企業可以建立易於使用的無線網路,可覆蓋所有部門
一般地說,802.11b允許使用任何現有在有線網路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網路服務。
多接入點解決方案
當網路規模較大,超過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時,可以採用多個接入點分別與有線網路相連,從而形成以有線網路為主幹的多接入點的無線網路,所有無線終端可以通過就近的接入點接入網路,訪問整個網路的資源,從而突破無線網覆蓋半徑的限制。
無線中繼解決方案
無線接入器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即充當有線網路的延伸。比如在工廠車間中,車間具有一個網路介面連接有線網,而車間中許多信息點由於距離很遠使得網路布線成本很高,還有一些信息點由於周邊環境比較惡劣,無法進行布線。由於這些信息點的分布范圍超出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我們可以採用兩個接入點實現無線中繼,以擴大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
無線冗餘解決方案
對於網路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環境,比如金融、證券等,接入點一旦失效,整個無線網路會癱瘓,將帶來很大損失。因此,可以將兩個接入點放置在同一位置,從而實現無線冗餘備份的方案。
多蜂窩漫遊工作方式
在一個大樓中或者在很大的平面裡面部署無線網路時,可以布置多個接入點構成一套微蜂窩系統,這與行動電話的微蜂窩系統十分相似。微蜂窩系統允許一個用戶在不同的接入點覆蓋區域內任意漫遊,隨著位置的變換,信號會由一個接入點自動切換到另外一個接入點。整個漫遊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雖然提供連接服務的接入點發生了切換,但對用戶的服務卻不會被中斷。
802.11g
IEEE802.11工作組近年來開始定義新的物理層標准IEEE802.11g。與以前的IEEE802.11協議標准相比,IEEE802.11g草案有以下兩個特點:在2.4GHz頻段使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技術,使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能夠與IEEE802.11b的Wi-Fi系統互聯互通,可共存於同一AP的網路里,從而保障了後向兼容性。這樣原有的WLAN系統可以平滑地向高速WLAN過渡,延長了IEEE802.11b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用戶的投資。2003年7月IEEE802.11工作組批准了IEEE802.11g草案,該標准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IEEE802.11WLAN實現的關鍵技術
隨著WLAN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用戶對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室內這個較為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多經效應、頻率選擇性衰落和其它干擾源的存在使得無線信道中高速數據傳輸的實現比有線信道困難,因此WLAN需要採用合適的調制技術。
IEEE802.11WLAN是一種能支持較高數據傳輸速率(1~54Mbit/s),採用微蜂窩、微微蜂窩結構,自主管理的計算機區域網絡。其關鍵技術大致有3種,直序列擴頻調制技術(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及補碼鍵控(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術、包二進制卷積(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和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stiplexing。每種技術皆有其特點,目前擴頻調制技術正成為主流,而OFDM技術由於其優越的傳輸性能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1.DSSS調制技術
基於DSSS的調制技術有3種。最初IEEE802.11標准制定在1Mbit/s數據速率下採用差分二相相移鍵控(DBPSK:Differential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如果要提供2 Mbit/s的數據速率,可採用差分正交相移鍵控(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這種方法每次處理兩個比特碼元,成為雙比特。第三種是基於CCK的QPSK,是IEEE802.11b標准採用的基本數據調制方式。它採用了補碼序列與直序列擴頻技術,是一種單載波調制技術,通過相移鍵控(PSK)方式傳輸數據,傳輸速率分為1,2,5.5和11 Mbit/s。CCK通過與接收端的Pake接收機配合使用,能夠在高效率傳輸數據的同時有效克服多徑效應。IEEE802.11b通過使用CCK調制技術來提高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1 Mbit/s。但是當傳輸速率超過11 Mbit/s,CCK為了對抗多徑干擾,需要更復雜的均衡及調制,實現起來非常困難。因此,IEEE802.11工作組為了推動WLAN的發展,又引入了新的調制技術。
2.PBCC調制技術
PBCC調制技術是由德州儀器(TI)公司提出的,已作為IEEE802.11g的可選項被採納。PBCC也是單載波調制,但與CCK不同,它採用了更多復雜的信號星座圖。PBCC採用8PSK,而CCK使用BPSK/QPSK;另外PBCC使用了卷積碼,而CCK使用區塊碼。因此,它們的解調過程是十分不同的。PBCC可以完成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為11,22,33Mbit/s。
3.OFDM技術
OFDM技術其實是多載波調制(MCM:Multi-CarrierMolation)的一種。其主要思想是:將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窄帶調制和傳輸,這樣減少了子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每個子信道上的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關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上的頻率選擇性衰落是平坦的,大大消除了符號間干擾。
由於在OFDM系統中各個子信道的載波相互正交,於是它們的頻譜是相互重疊的,這樣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同時還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在各個子信道中的這種正交調制和解調可以採用反向快速傅里葉變換(IFFT)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方法來實現,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與DSP技術的發展,IFFT和FFT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FFT的引入,大大降低了OFDM實現的復雜性,提升了系統的性能。
無線數據業務一般都存在非對稱性,即下行鏈路中傳輸的數據量要遠遠大於上行鏈路中的數據傳輸量。因此無論從用戶高速數據傳輸業務的需求,還是從無線通信自身來考慮,都希望物理層支持非對稱高速數據傳輸,而OFDM很容易通過使用不同數量的子信道來實現上行和下行鏈路中不同的傳輸速率。
由於無線信道存在頻率選擇性,所有的子信道不會同時處於比較深的衰落情況中,因此可以通過動態比特分配以及動態子信道分配的方法,充分利用信噪比高的子信道,從而提升系統性能。由於窄帶干擾只能影響一小部分子載波,因此OFDM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能抵抗這種干擾。
OFDM技術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已成為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IEEE802.11a/g標准為了支持高速數據傳輸都採用了OFDM調制技術。目前,OFDM結合時空編碼、分集、干擾〔包括碼間干擾(ISI)和信道間干擾(ICI)〕抑制以及智能天線技術,最大程度提高了物理層的可靠性。如再結合自適應調制、自適應編碼以及動態子載波分配、動態比特分配演算法等技術,可以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4.IEEE802.11g協議幀結構及其技術細節
從網路邏輯結構上來看,IEEE802.11隻定義了物理層及MAC子層。MAC層提供對共享無線介質的競爭使用和無競爭使用,具有無線介質訪問、網路連接、數據驗證和保密等功能。
物理層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所傳數據單位為比特。物理層定義了通信設備與介面硬體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持和釋放物理連接。物理層由三部分組成:物理層管理層、物理層會聚協議(PLCP)和物理介質依賴子層(PMD)。
IEEE802.11g的物理幀結構分為前導信號(Preamble)、信頭Header和負載Payload。Preamble主要用於確定移動台和接入點之間何時發送和接收數據,傳輸進行時告知其它移動台以免沖突,同時傳送同步信號及幀間隔。Preamble完成,接收方才開始接收數據。Header在Preamble之後 用來傳輸一些重要的數據比如負載長度、傳輸速率、服務等信息。由於數據率及要傳送位元組的數量不同,Payload的包長變化很大,可以十分短也可以十分長。
在一幀信號的傳輸過程中,Preamble和Header所佔的傳輸時間越多,Payload用的傳輸時間就越少,傳輸的效率越低。
綜合上述3種調制技術的特點,IEEE802.11g採用了OFDM等關鍵技術來保障其優越的性能,分別對Preamble,Header,Payload進行調制,這種幀結構稱為OFDM/OFDM方式。
另外,IEEE802.11g草案標准規定了可選項與必選項,為了保障與IEEE802.11b兼容也可採用CCK/OFDM和CCK/PBCC的可選調制方式。因此,OFDM調制為必選項保障傳輸速率達到54Mbit/s;採用CCK調製作為必選保障後向兼容性;CCK/PBCC與CCK/OFDM作為可選項。IEEE802.11g的幀結構比較見表1。
(1)OFDM/OFDM
Preamble,Header和Payload都使用OFDM進行調制傳輸,其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OFDM的一個好特點是它有短的Preamble,CCK調制信號的幀頭是72μs,而OFDM調制信號的幀頭僅為16μs。幀頭是一個信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幀頭佔有時間的減少,提高了信號傳送數據的能力。OFDM允許較短的Header給更多的時間用於傳輸數據,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因此,對於11Mbit/s的傳輸速率,CCK調制是一個好的選擇,但要繼續提升速率必須使用OFDM調制技術。它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IEEE802.11g協議中的OFDM OFDM方式也可以和Wi-Fi共存,不過它需使用RTS/CTS協議來解決沖突問題。
(2)CCK/OFDM
它是一種混合調制方式,是IEEE802.11g的可選項。其Header和Preamble用CCK調制方式傳輸,OFDM技術傳送負載。由於OFDM技術和CCK技術是分離的,因此在Preamble和Payload之間要有CCK和OFDM的轉換。
IEEE802.11g用CCK/OFDM技術來保障與IEEE802.11b共存。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的數據,所以難免會發生數據傳輸沖突,IEEE802.11g使用CCK技術傳輸Header和Preamble就可以使IEEE802.11b兼容,使其可以接收IEEE802.11g的Header從而避免沖突。這樣保障了與IEEE802.11bWi-Fi設備的後向兼容性,但由於Preamble/Header使用CCK調制,增大了開銷,傳輸速率比OFDM OFDM方式的有所下降。
(3)CCK/PBCC
CCK/PBCC和CCK/OFDM一樣,PBCC也是混合波形,包頭使用CCK調制而負載使用PBCC調制方式,這樣它可以工作於高速率上並與IEEE802.11b兼容。PBCC調制技術最高數據傳輸速率是33Mbit/s,比OFDM或CCK/OFDM的傳送速率低。
IEEE802.11g的性能分析
尚未正式成為標準的IEEE802.11g草案由於其不同的特點,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IEEE802.11g與IEEE802.11b的兼容性,與同頻設備的共存能力及OFDM技術自身的問題將成為研究熱點。
1.IEEE802.11g的兼容性
IEEE802.11g兼容性指的是IEEE802.11g設備能和IEEE802.11b設備在同一個AP節點網路里互聯互通。IEEE802.11g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保障與IEEE802.11bWi-Fi系統兼容。IEEE802.11g可以接收OFDM和CCK數據,但傳統的Wi-Fi系統只能接收CCK信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兩者共存的環境中如何解決由於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信息幀頭所帶來的沖突問題。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IEEE802.11g採用了RTS/CTS技術。
最初,IEEE802.11引入RTS/CTS機制是為了解決隱蔽站問題,即發送站檢測不到另一個站在發送數據,因而在接收站發生碰撞的情況。
IEEE802.11b與IEEE802.11g混合工作的情況與隱蔽站問題非常相似,IEEE802.11b設備無法接收OFDM格式的IEEE802.11g的信息幀頭,因此可以採用RTS/CTS機制來解決。

IEEE 802.11n
IEEE 802.11n :使用2.4GHz頻段和5GHz頻段,傳輸速度300Mbps,最高可達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目前還不是一個正式的標准,
1月19日訊,Broadcom公司推出新型無線LAN(WLAN)晶元組Intensi-fi系列,這是和IEEE 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首個解決方案. Intensi-fi技術提供了在家庭或辦公室優異的性能和功能強大的無線連接,使得下一代Wi-Fi設備能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支持新興的語音,視頻和數據應用.
Intensi-fi技術集成了IEEE 802.11n標准(草案)所有強制性的元件,一當標准完成即可進行軟體升級.忠於標準是Broadcom的工作重點,因為它不需要考慮兼容性和使用戶煩惱的非標准產品的性能問題.Broadcom和業界其它一流廠商緊密配合,當草案802.11n產品變成現實時,在分支中演示真實的互連性.Broadcom還向Wi-Fi聯盟提供技術資源,來加速802.11n互連測試程序.
Intensi-fi技術支持在多個發送和接收天線上多個同時發生的數據(或"空間")流,提供的數據速率高達300Mbps,比以前的802.11產品(它採用一個發送器和一個接收器,支持單一數據流),其覆蓋范圍更廣.它提供了足夠的帶寬,范圍和可靠性,對家庭中每個房間提供高清晰視頻(HD).為了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 Intensi-fi技術把傳統的PC和網路設備擴充到消費電子和娛樂設備,在線纜/DSL/衛星機頂盒,個人視頻記錄儀,DVD播放器,游戲系統,音頻設備照相機,手機和其它手提設備提供了發送電影,照片,音樂,語音呼叫和數據所需的基礎設備.
Intensi-fi解決方案包括MAC/基帶晶元以及能配置各種高速無線應用的無線電晶元.Broadcom還提供兩個網路處理器,使用戶能優化無線路由器設計的性價比.完整的系列產品包括下面所有的CMOS器件:
BCM4321:業界首個和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MAC和基帶,提供超過300Mbps的PHY速率,並和PCI,Cardbus和主機PCI-Express介面,
BCM2055:Broadcom第五代802.11無線電,集成了多個2.4GHz和5GHz無線電,支持用於802.11n產品的同時發生的空間數據流,並具有2x2,3x3或4x4天線配置.BCM2055是最佳性能的802.11無線電,具有更小的晶元尺寸,更低的功耗,更低的相位噪音和誤差向量幅度(EVM).所有這些對於高吞吐量的802.11n(草案)系統都是至關重要的.
BCM4704:Broadcom已驗證過的第五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提供先進的路由/橋接功能,並能滿足802.11n(草案)晶元組的目標性能,用於路由器和網關的設計.
BCM4705:Broadcom第六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支持同時工作的2.4GHz和5GHz無線電,集成的吉比特乙太網MAC使得802.11n(草案)和乙太網網路間的吞吐量大於200Mbps.
現在可提供Intensi-fi晶元組的樣品,以及參考設計.
美國Atheros公司於2月16日在日本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推出了其符合IEEE 802.11n規格的無線網路晶元組「AR5008」,這款晶元組已經於1月24日在美國上市。
Atheros公司將其面向IEEE 802.11n的產品群總稱為「XSPAN」,這款AR5008保持了其公司原來對應IEEE 802.11a/b/g產品的連續性,無線傳輸的最高速度達到300Mbps。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最高速度,在實際的通訊過程中,載入了如TCP之類的協議後,實際速度應為此速度的60%左右。不過即使如此,802.11n的效率也比目前最快的802.11g要高上許多。實際速度802.11n預計能夠比802.11g提高8~9倍。
據Atheros Communications稱,AR5008系列晶元組為架構於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月20日確認的802.11n草案規格之首款產品。這些新一代的WLAN解決方案,將充份利用MIMO技術潛力,發揮突破性性能與業界互通性。AR5008解決方案將以更大的覆蓋范圍及更佳的可靠性,達到802.11g與802.11a/g產品的6倍數據傳輸量。由於802.11n規格草案已制定,消費者終於能在家庭、辦公室以及行動時的各種裝置與應用上,享受MIMO的互通技術。
Atheros創新的XSPAN引進訊號持續技術(Signal-Sustain Technology,SST)大幅加強訊號可靠性與覆蓋范圍內的數據傳輸量,全面釋放MIMO的潛力。這一切皆因全球首顆單晶元三射頻設計而獲得實現。AR5008的實體數據速率為300 Mbps (每秒兆位)而實際終端使用者數據傳輸量可達150至180 Mbps,較2x2 MIMO系統平均多出50%的覆蓋范圍持續數據傳輸量。
訊號持續技術同時通過不同空間訊號路徑進行傳送,並且在接收器進行訊號處理時,同時合並來自三個接收器的資訊,因此大幅增加聯機強度與數據傳輸量。若只是在額外的天線間切換較少的同時發射器,是無法達到這樣的強度。Atheros將三組完整的射頻發射鏈與接收鏈整合至單一晶元的作法,加上內建SST基頻處理,以接近於強度較差而不具競爭力的2x2 MIMO方案之價格,實現無法匹敵的覆蓋范圍與強度。

⑼ ipad第5代是什麼型號

iPad第5代無線區域網機型的型號是:A1822;無線區域網+蜂窩網路機型的型號是:A1823。x0dx0aiPad5是蘋果公司2013年10月22日產品發布大會發布的第5代iPad。iPadAir最大的變化是其整體設計,更偏向於iPadmini,使得iPadAir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纖薄輕巧。得益於鋁金屬Unibody一體成型設計,機身僅有7.5毫米之薄。體積比上一代iPad減少近四分之一,重量不足500克,堅固程度也同樣令人難以置信。它還配備了絢麗奪目的Retina顯示屏,憑借2048乘1536像素解析度,超過310萬的像素數量,照片和視頻可精細到纖毫畢現,文字也顯得清晰明銳。它還搭載了Apple最新的A7的處理器+M7運動協處理器,意味著你能以快達2倍的處理器速度和圖形處理速度來處理一切。GPU方面A7集成四核心PowerVRG6430,A7也是首款集成此核心的CPU,支持OPENGL3.0。x0dx0a更多關於ipad第5代是什麼型號,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3a7ab161582312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⑽ mac 到底能不能玩游戲,血的教訓,珍愛

蘋果誕生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喬布斯早年照片(23張)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後來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1976年),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是學校電子 喬布斯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有很大的興趣。
19歲那年,喬布斯只念一學期就因為經濟因素而休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借住朋友家(沃茲家)的車庫,常到社區大學旁聽書法課等課程。1974年,他賺錢往印度靈修,吃盡苦頭,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尼亞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台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准備自己開發。製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晶元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不出售給個人。
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 年輕時的史蒂夫·喬布斯與比爾·蓋茨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晶元,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晶元,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介面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介面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
喬布斯的朋友都震驚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4月1日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了蘋果公司。[3]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早期發展
但在開始的時候,「蘋果」機的生意卻很清淡,畢竟它是一個全新的東西,除了對電子感興趣的人,誰知道這個東西會有什麼 喬布斯(左)用處,而原先對「蘋果一號」感興趣的朋友們開始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好的「蘋果Ⅱ號」的出台。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
1976年7月,零售商保羅·特雷爾(Paul Jay Terrell)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時間太倉促,任務又繁重,喬布斯和沃茲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每天幾乎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6小時。終於在第29天他們奇跡般地完成了任務,把50台「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
50台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像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由於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 喬布斯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系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裡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復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隻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熒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Ⅱ」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紛而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著「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並登有喬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喬布斯作為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1983年,Lisa資料庫和Apple Iie發布,售價分別為9998美元和1395美元。Apple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但是Lisa的發布預示了蘋果的沒落,一台不合實際、連美國人都嫌貴的電腦是沒有多少市場的,而Lisa又侵吞了Apple大量研發經費。可以說蘋果興起之時就是其沒落開始之時。
史蒂夫·喬布斯[4]因為巨大的成功,喬布斯在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然而,成功來得太快,過多的榮譽背後是強烈的危機。
由於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使得喬布斯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
史蒂夫的出走,使他更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吸收教訓,也為今後重回Apple並拯救它做好准備,辭職幾天後,喬布斯又創辦了「NeXT」電腦公司,繼續開始他的事業之旅。
獨立時期
1986年他花1000萬美元從喬治·盧卡斯手中收購了Lucasfilm旗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Emeryville的電腦動畫效果工作室,並成立獨立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在之後十年,該公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3D電腦動畫公司,並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體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這公司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喬布斯也因此成為最大股東。
回歸蘋果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計算機報刊幾乎都在頭版刊出了「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重回蘋果」的消息。此時的喬布 喬布斯的「行頭」斯,正因其公司(現皮克斯)成功製作第一部電腦動畫片《玩具總動員》而名聲大振,個人身價已暴漲逾10億美元;而相形之下,蘋果公司卻已瀕臨絕境。喬布斯於蘋果危難之中重新歸來,蘋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歡欣鼓舞。就連前行政總裁阿梅利奧也在迎接喬布斯的歡迎詞中說:「我們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我們最偉大的天才歸來,我們相信,他會讓世人相信蘋果電腦是信息業中永遠的創新者。」喬布斯重歸故里,心中牽系「大事業」的夢想。他向蘋果電腦的追隨者們說:「我始終對蘋果一往情深,能再次為蘋果的未來設計藍圖,我感到莫大榮幸。」這個曾經的英雄終於在眾望所歸下重新歸來了!
改革時期
受命於危難之際喬布斯的魅力(30張),喬布斯果敢地發揮了行政總裁的權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首先改組了董事會,然後又做出一件令人們瞠目結舌的大事——拋棄舊怨,與蘋果公司的宿敵微軟公司握手言歡,締結了舉世矚目的「世紀之盟」,達成戰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權協議。
喬布斯因此再度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著,他開始推出了新的電腦。
1998年,iMac背負著蘋果公司的希望,凝結著員工的汗水,寄託著喬布斯振興蘋果的夢想,呈世人面前。它是一個全新的電腦,代表著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裝,一掃電腦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單調,似太空時代的產物,加上發光的滑鼠,以及1299美元的價格標簽,令人賞心悅目……不愧是蘋果設計,標新立異,非同凡響。
為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變成了iMac的廣告文案 I think,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廣告業的經典案例。
新產品重新點燃了蘋果機擁戴者們的希望。iMac成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
1998年12月,iMac榮獲《時代》雜志「1998最佳電腦」稱號,並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業設計」第三名。
喬布斯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著紅、黃、藍、綠、紫五種水果顏色的款式供選擇,一面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
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藍黃相間,像漂亮玩具一樣的筆記本電腦iBook在市場上迅即受到用戶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獨特的時尚風格、最新無線網路功能(WLAN)與蘋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是專為家庭和學校用戶設計的「可移動iMac」。
1999年10月iBook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在《時代》雜志舉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評選中,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
在喬布斯的改革之下,「蘋果」終於實現盈利。喬布斯剛上任時,蘋果公司的虧損高達10億美元,一年後卻奇跡般地盈利3.09億美元。
1999年1月,當喬布斯宣布第四財政季度盈利1.52億美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測38%時,蘋果公司的股價立即攀升,最後以每股4.65美元收盤,輿論嘩然。蘋果電腦在PC市場的佔有率已由原來的5%增加到10%。
1997年,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認同了此觀點。甚至連當初將喬布斯擠出蘋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贊嘆:「蘋果的逆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幹得絕對出色。蘋果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
但是蘋果已經無法挽回通用電腦競爭上的敗局了。
喬布斯成為一個奇跡,但這個奇跡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他總是給人以不斷地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後來,他天才的電腦天賦;平易近人的處世風格;絕妙的創意腦筋;偉大的目標;處變不驚的領導風范築就了蘋果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公司的雇員對他的崇敬簡直就是一種宗教般的狂熱。
雇員甚至對外面的人說:我為喬布斯工作(I work for Jobs)!
2003年,人們預言,喬布斯將第三次登上《時代》雜志封面。
宣布辭職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他還在辭職信中建議由首席營運長Tim Cook接替他的職位。喬布斯在辭職信中表示,自己無法繼續擔任行政總裁,不過自己願意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或普通職員。蘋果公司股票暫停盤後交易。喬布斯在信中並沒有指明辭職原因,但他一直都在與胰腺癌作斗爭。[5]2011年8月25日,蘋果宣布他辭職,並立即生效,職位由蒂姆·庫克(Tim Cook)接任。同時蘋果宣布任命史蒂夫·喬布斯為公司董事長,蒂姆·庫克將擔任董事。

公司歷程
1977年1月,蘋果公司注冊成立;
198蘋果imac電腦(20張)0年12月12日,股票在華爾街上市;
1983年,喬布斯著力研究新個人電腦;
1983年4月,百事可樂的前行政總裁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成為蘋果的行政總裁。
1984年,第一台Mac機面市;
1985年5月23日,史蒂芬·喬布斯試圖通過政變促使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下台。他試圖在約翰·斯庫利在中國開會期間獲得蘋果公司的控制權。在最後時刻他的計劃被人告發;
1985年5月24日,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和喬布斯發生激烈爭論。約翰·斯庫利要求董事會在他和喬布斯之間作出選擇;
1985年5月31日,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解除喬布斯的一切權力,僅保留了他的蘋果主席職務,但喬布斯已經不能對任何決策施加影響;
1985年夏,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成為蘋果電腦的新領導人。同時裁員1200人;
1985年9月17日,史蒂芬·喬布斯正式從蘋果辭職。他對蘋果董事會表示他計劃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他還通知他們5名蘋果雇員將與他一起創建新的公司NeXT;
1985年9月23日,蘋果向史蒂芬·喬布斯提起訴訟。
1985年10月24日,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簽下有史以來對蘋果公司最不利的合同。他同意微軟如果繼續為蘋果生產軟體(如Word,Excel)就允許微軟使用部分蘋果圖形界面技術。如果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沒有與微軟做下這筆交易,Windows也許永遠不會介入,因為由於它與MacOS相似性,很明顯蘋果將會輕松的在任何反對微軟的訴訟獲勝。
1985年末,蘋果發布Macintosh Office,並首次使用LaserWriter和AppleTalk網路技術,以期讓Mac對小型企業更加具有吸引力;
1986年1月,蘋果停止對史蒂芬·喬布斯的訴訟。喬布斯同意六個月內不僱用蘋果職員,並且不建立與蘋果電腦競爭的電腦公司;
1986年,史蒂芬·喬布斯從George Lucas手上購買了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耗資近1000萬美元;
1989年,NeXT公司失敗;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體部分;
1995年,《玩具總動員》上映一舉成名;
1996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擔任顧問;
1997年,喬布斯再次成為蘋果的行政總裁;
1998年,iMac成為美國最暢銷個人電腦 ;
1999年,蘋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蘋果公司再次出現季度虧損,分額下降,股價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問世三年的iMac;
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稱為「Touch wheel」的觸摸式感應操控方式;
2003年,推出第一台的64位元個人電腦Apple PowerMac G5;
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樂播放器,可同時支持Mac和Windows,並取消Firewire連接埠的設計;
2004年,斯蒂夫·喬布斯被診斷出胰腺癌,蘋果股價重挫;
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設計。此後還推蘋果iphone手機(6張)出搭載彩色顯示屏的iPod Video。
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數碼音樂播放器,其金屬外殼與其他機種歧異性極大;
2005年,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的蘋果電腦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
2005年,蘋果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2005年,蘋果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數碼音樂播放器與iPod shuffle,其無顯示屏設計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滿;
2005年九月,蘋果推出iPod nano 超薄數碼音樂播放器,採用彩色顯示器;
2006年,斯蒂夫·喬布斯推出了第一部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也就是iMac和MacBook Pro;
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稱為"iPod classic";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數碼音樂播放器,採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鋁殼設計;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數碼音蘋果ipad(8張)樂播放器,其外型變為類似一個夾子,體積更加小巧;
2007年,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數碼音樂播放器,外型由細長轉為寬扁;
2007年,斯蒂夫·喬布斯在Mac World上發布了iPhone與iPod touch;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在Mac World上從黃色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這是當時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在Mac World上發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在Mac World上發布了新設計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2009年,蘋果負責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菲利普·席勒(Phillip Schiller)在Mac World2009大會上發布了重新設計的17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
2009年3月3日,蘋果推出升級版的iMac,但外形並未改變,其使用了NⅥDIA公司新款顯卡,並小幅度降低了iMac價格,同時升級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
2009年3月11日,蘋果推出新款iPod shuffle(封面為APPLE TV)ipod(9張),這是第一款可以語音發音的數碼音樂播放器,體積更加小巧,幾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於部分操作鍵轉至耳機線纜上,所以暫時不支持第三方耳機,而且必須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2009年,6月23日喬布斯回歸蘋果總部工作;
2011年1月27日,蘋果公司平板電腦iPad正式發布;
2011年4月6日,蘋果iPad正式在美國發售;
2011年5月26日,在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競跑了30多年之後,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這位蘋果公司創始人終於將蘋果送上了納斯達克(Nasdaq)的頂峰位置。蘋果公司的市值在當日紐約股市收市時達到2220億美元,僅次於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成為美國第二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微軟當日市值為2190億美元;
2011年6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蘋果公司年度盛會WWDC2011(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2011)正式開幕,在大會上,喬布斯正式發布了近來一直引人矚目的蘋果第四代手機iPhone 4。其顯示屏像素也將由原來的480×320升級為960×640;
2011年1月16日蘋果股價以363.13美元收盤;
2011年1月17日晚間,喬布斯宣布,將再次向公司請假以「專注於個人健康問題」。蘋果公司股票價格在海外市場下跌了6%-8%;
2011年2月18日晚間,美國總統奧巴馬宴請喬布斯等資訊科技業巨頭;
2011年3月3日,喬布斯於北京時間3日凌晨2點在美國舊金山出人意料的親自到場召開發布會,發布iPad2。
2011年8月初,蘋果公司市值(約3371億美元)超過埃克森美孚(約3333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資訊科技公司。
2011年8月25日早晨,蘋果董事會宣布,行政總裁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辭職,董事會任命前營運總裁蒂姆·庫克(Tim Cook)接任蘋果行政總裁。喬布斯被選為董事會主席,庫克加入董事會,立即生效。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