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中smartBox網路是什麼
是機頂盒網路,既可以用來看電視,又能當做無線網使用。
Smartbox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創意禮品,2003年誕生於法國,之後行銷全球21個國家。2010年Smartbox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名稱叫做「心意寶」。
有別於傳統禮品,它所贈送的是一段段獨一無二的美妙體驗。 它的外形就是一種精心包裝的禮品,外觀精美、簡單易用,同時它還提供多種不同主題的禮盒,而且每個禮盒都提供幾十家優質商家,供用戶選用。
衍生歷程
2003年4月, Smart&Co公司的創始人皮埃爾·史坦利先生,與一位比利時企業家合作,創立了Weekendesk法國公司,將禮盒概念引入法國市場。
公司的願景是推出一種精心包裝的禮品,它外觀精美、簡單易用,同時它還提供多種不同主題的禮盒,而且每個禮盒都提供幾十家優質商家,供用戶選用。
很多人在選購禮品時,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可到頭來購買的卻還是一些老掉牙的東西,諸如:鮮花或是巧克力。皮埃爾·史坦利先生,渴望提供一些新鮮有趣的禮品,供消費者選購。Weekendesk法國公司,即應運而生。
2007年9月皮埃爾·史坦利先生收購了他的比利時合作夥伴的股份,並將公司從Weekendesk更名為Smart&Co公司。
不久之後,Weekendesk產品晉升為歐洲市場上銷量最大的禮盒產品。出於公司的國際化戰略需求,Weekendesk產品變更為Smartbox。
② 5g網路是什麼意思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也是4G之後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還沒有任何電信公司或標准訂定組織(像3GPP、WiMAX論壇及ITU-R)的公開規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2014年還沒有一個具體標准。不過在有消息報道韓國成功研發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手機在利用該技術後無線下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6G。這一新的通信技術名為「流浪本地無線接入」(外語: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外語縮寫:NOLA)。
缺點
同許多技術進步一樣,802.11ac是非常復雜的。這肯定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通用消費者市場的技術來說更是如此。到目前為止,廠商以及Wi-Fi聯盟等行業協會在向最終用戶隱藏復雜性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因此,這里還有希望。然而,802.11ac增加了傳輸設備和接收設備之間的設置和選擇數量。因此,設置用戶對於每一台設備的功能的預期是很困難的。
我們剛剛把電源形容為好事之一。但是,電源在802.11ac中仍然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對於那些作為高帶寬數據源的設備來說更是如此。要實現802.11ac中最高的可用帶寬最多需要使用8台RD傳輸設備。相比之下,目前的802.11n最多允許4個傳輸流,但是,具有4個傳輸流的能力的設備很少,這主要是由於電源和其它RF的挑戰。802.11ac功能的全部實現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傳輸設備的數量和驅動這些設備的電源並不是唯一的實施的挑戰。802.11n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提供的一個功能Beamforming(波束形成)也是802.11ac的一部分。這只是這個復雜的技術的一個例子。這個技術需要實施以實現最大的數據速率,因為這個技術是在文件中說明的,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技術很容易實施。
③ 我是時尚新概念酒店的網管,請問無線路由不接WAN口能不能用
④ 華為q1路由器的子母路由概念具體是怎麼實現的
買各種信號擴展設備,
但是各種復雜的連接方式讓你花時間又抓狂?
很耽誤事有木有!
解決大戶型Wi-Fi信號覆蓋問題的神器來了!
路由 Q1 是一款專為家庭用戶打造的大戶型無線路由器
以新概念子母路由器
通過電力線連接子母路由,即插即用
為大戶型用戶提供更好的無線上網體驗
普通路由器Wi-Fi信號覆蓋范圍有限
路由器 Q1中的母路由負責撥號上網,覆蓋家庭大部分區域
子路由通過電力線連接母路由,覆蓋房間角落、洗手間等原有 Wi-Fi 死角,無需配對即插即用
若房子較大,可購買多個子路由繼續擴展信號覆蓋
子母路由器均支持 HiLink 協議
子路由即插即用,自動學習母路由的 Wi-Fi 名稱和密碼
保證家中統一 Wi-Fi 名稱和密碼
手機、平板自動切換連接信號最好的 Wi-Fi 熱點
8
不用復雜的配置,不用專業的知識,即買即用
簡直是總裁男神的神器!
⑤ 諾基亞E63支持Wi-Fi無線網路通訊技術是什麼概念了有什麼用處了
wifi就是可以像筆記本一樣使用無線網路
你可以用無線路由器的信號上網,可以用筆記本自己構建wifi區域網使手機共享網路,也可以在wifi熱點使用wifi免費上網,我使用wifi速度平均在200kb以上,最高達到400多kb,簡直和3g不是一個概念的
wifi並不是什麼新概念,更不是遙遠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寧願買水貨帶wifi,也不買國行的閹割機
⑥ WiFi 7為何成巨頭角逐場
提起Wi-Fi,大家並不陌生。智能終端普及至今,Wi-Fi已經成為電子設備接入網路的主流方式之一。近年來,Wi-Fi技術的代際不斷演進。如今,Wi-Fi 5尚屬主流,Wi-Fi風頭正盛,如此中天,而Wi-Fi7也悄然來臨。在這個舞台上,他們上演的不像是「我方唱罷你登場」的大戲,而像是「同台競技」。
盡管在2022年初,作為Wi-Fi 6 的升級版,Wi-Fi 6E顯然已經處於技術的前沿陣地。然而,就在Wi-Fi 6E並沒有商用,甚至Wi-Fi 6還處於風口浪尖之時,為了搶佔下一代無線網路技術市場,高通、聯發科、瑞昱等廠商已經開始布局WiFi 7。如今,Wi-Fi 7已經成為巨頭的角逐場。
技術演進,Wi-Fi 7將帶來絕佳體驗
1997年第一代Wi-Fi標准協議802.11制定。時隔20餘年,802.11標准協議發展壯大,並演進到如今的第七代802.11b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Wi-Fi 7。據悉,Wi-Fi 7是在Wi-Fi 6的基礎上的引入了320MHz帶寬、4096-QAM、Multi-RU、多鏈路操作、增強MU-MIMO、多AP協作等技術,使得Wi-Fi 7相較於Wi-Fi 6將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時延。
在制定的時候,IEEE將Wi-Fi 7劃分為兩個階段R1和R2,共4個草案,預計2024年中發布正式版本。目前,雖然第一個草案已發布,但從時間表來看,Wi-Fi 7離正式發布還比較遙遠。從已經發布的草案1來看,Wi-Fi 7將帶來以下變革:
首先,支持Multi-RU機制,類似在高速公路上將多個空閑的車道分配給一輛坦克使用,將進一步提升頻譜利用率,對帶寬和時延有較大的提升。其次,支持Multi-Link多鏈路機制,重新定義了多鏈路聚合相關的技術,對帶寬、時延和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再次,支持更多空間流,其中單射頻最大空間流的數量高達16個,理論上相比Wi-Fi 6,物理傳輸速率提升兩倍以上。
此外,Wi-Fi 7還支持多AP間的協同調度,可以在整網AP中統一協調時域、頻域等資源及干擾。包括協同空間復用(CoSR)、協同正交頻分多址(Co-OFDMA),協同波束賦形(CoBF)等特性,這將極大的提升空口資源的利用率。
基於上述特性,Wi-Fi 7可以助力工業製造的全無線產品實現柔性生產,助力礦區實現無人化采礦,可以實現機器人自動巡檢。同時,藉助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Wi-Fi 7也將極大推動元宇宙、邊緣計算等場景應用的快速發展。
即便現階段全球Wi-Fi 7技術規范尚未落定,但在元宇宙、自動駕駛、AIOT等新概念、新應用的推動下,業界自然普遍看好後續市場的發展。
巨頭搶灘,上演新一輪角逐
Wi-Fi 6角逐方興未艾,Wi-Fi 7已經迎來新的巨頭角逐。2022年以來,聯發科、博通、高通三家大廠接連發布了Wi-Fi 7主控晶元或者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其中,聯發科在今年1月份現場演示了其Wi-Fi 7。據悉,聯發科Wi-Fi 7可通過320MHz信道和4K正交幅度調制(QAM)技術,傳輸速度比Wi-Fi 6快2.4倍,峰值速度可以達到30Gbps。
同時,聯發科Wi-Fi 7展示了多鏈路操作(MLO)技術,同時聚合不同頻段上的多個信道,即使頻段受干擾或出現擁塞,數據仍可無縫傳輸,從而實現更快、更可靠的網路連接。此外,聯發科Wi-Fi 7擁有多用戶資源單元(MRU)功能來降低和避免信號干擾,滿足多人同時、高速連接。
2022年4月份,博通推出了WiFi 7 SoC,採用了四核心Armv8處理器,能夠提供24 DMIPS性能,並且發布了Wi-Fi 7生態系統產品組合,包括用於消費產品和企業產品,以及用於移動設備的多個型號。據悉,博通正在為客戶提供Wi-Fi 7樣品。
高通則發布全球首款Wi-Fi 7晶元商用解決方案FastConnect 7800,支持高頻多連接並發技術、4K QAM調制技術、支持2.4GHz、5GHz、6GHz三大頻段,峰值傳輸速度可達5.8Gbps,峰值下行高達5.8Gbps,支持低於2ms的時延。
另外,近段時間,中興5G在MWC大會推出Wi-Fi 7標準的5G CPE產品MC888 Flagship,該產品集成了Wi-Fi 7高並發技術和5G高速率,網路下載峰值速率高達10Gbps。無獨有偶,新華三也發布企業級智原生Wi-Fi 7 AP,支持iRadio、iStation、iEdge和iHeal技術,據悉,信道利用率提高56%、終端接入效率提高33%、業務傳輸通道提升220%以及網路運維時間縮短30%。
路有坎坷,何時方能商用?
據IDC中國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網路無線市場規模預測顯示,2019年Wi-Fi 6標准發布,同年市場處於觀望期,Wi-Fi 5仍未市場主流。2020年,Wi-Fi 6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然而Wi-Fi 5佔比仍超過半數。2021年,Wi-Fi 6首次超越Wi-Fi 5,Wi-Fi 5仍佔一定的市場份額。
我們可以看出,從2019年標准發布,到2021年首次超越Wi-Fi 5,Wi-Fi 6用了2年的時間。不少觀點認為,Wi-Fi 7也會遵循此規律,預計2024年發布標准,於2026年前後達到大規模商用。換言之,Wi-Fi 6至少還有4年時間占據市場主流位置。
來源IDC
另外,Wi-Fi 7擁有至少30Gbps超大帶寬能力,主要原因是用了Wi-Fi 6E標准下的6GHz頻段,這個全新的頻段帶來了1200MHz的頻譜帶寬,目前,6GHz頻段幾乎無任何干擾。然而中國尚未對6GHz頻段給出明確的政策,6425-7125MHz授予5/6G移動通信還是Wi-Fi,目前尚未敲定。
此外,終端方面,雖然Wi-Fi 7向後兼容Wi-Fi 6/5/4等終端,但只有終端支持Wi-Fi 7才能釋放全部潛力。也許,現階段上市的Wi-Fi 7 AP無法發揮Wi-Fi 7標准帶來的帶寬、時延、容量等多方面的提升。Wi-Fi 7的商用步履維艱。
寫在最後
從Wi-Fi 5到Wi-Fi 6,再到Wi-Fi 7,Wi-Fi技術標准不斷演進,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以及硬體終端必將會隨之而來。並且AIoT的發展,要求Wi-Fi有著更高的傳輸速度、更大的傳輸帶寬。站在通往Wi-Fi 7的節點,我們有理由相信,有著巨頭們不斷參與、角逐,WiFi 7在未來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⑦ 關於WiFi 6技術,這篇說得最詳細
12 個空間流與 256-QAM 調制。
2 2 個空間流與 256-QAM 調制。
3 3 個空間流與 64-QAM 調制。
Wi-Fi 已成為當今世界無處不在的技術,為數十億設備提供連接,也是越來越多的用戶上網接入的首選方式,並且有逐步取代有線接入的趨勢。為適應新的業務應用和減小與有線網路帶寬的差距,每一代 802.11 的標准都在大幅度的提升其速率。
1997 年 IEEE 制定出第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 802.11,數據傳輸速率僅有 2Mbps,但這個標準的誕生改變了用戶的接入方式,使人們從線纜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隨著人們對網路傳輸速率的要求不斷提升,在 1999 年 IEEE 發布了 802.11b 標准。802.11b 運行在 2.4 GHz 頻段,傳輸速率為 11Mbit/s,是原始標準的 5 倍。同年,IEEE 又補充發布了 802.11a 標准,採用了與原始標准相同的核心協議,工作頻率為 5GHz,最大原始數據傳輸率 54Mbit/s,達到了現實網路中等吞吐量(20Mbit/s)的要求,由於 2.4GHz 頻段已經被到處使用,採用 5GHz 頻段讓 802.11a 具有更少沖突的優點。
2003 年,作為 802.11a 標準的 OFDM 技術也被改編為在 2.4 GHz 頻段運行,從而產生了 802.11g,其載波的頻率為 2.4GHz(跟 802.11b 相同),原始傳送速度為 54Mbit/s, 凈傳輸速度約為 24.7Mbit/s(跟 802.11a 相同)。
對 Wi-Fi 影響比較重要的標準是 2009 年發布的 802.11n,這個標准對 Wi-Fi 的傳輸和接入進行了重大改進,引入了 MIMO、安全加密等新概念和基於 MIMO 的一些高級功能 (如波束成形,空間復用......),傳輸速度達到 600Mbit/s。 此外,802.11n 也是第一個同時工作在 2.4 GHz 和 5 GHz 頻段的Wi-Fi 技術。
然而,移動業務的快速發展和高密度接入對 Wi-Fi 網路的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 年發布的 802.11ac 標准引入了更寬的射頻帶寬(提升至 160MHz)和更高階的調制技術(256-QAM),傳輸速度高達 1.73Gbps,進一步提升 Wi-Fi 網路吞吐量。另外,在 2015 年發布了 802.11ac wave2 標准,將波束成形和 MU-MIMO 等功能推向主流,提升 了系統接入容量。但遺憾的是 802.11ac 僅支持 5GHz 頻段的終端,削弱了 2.4GHz 頻段下的用戶體驗。
然而,隨著視頻會議、無線互動 VR、移動教學等業務應用越來越豐富,Wi-Fi 接入終端越來越多,IoT 的發展更是帶來了更多的移動終端接入無線網路,甚至以前接入終端較少的家庭 Wi-Fi 網路也將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的接入而變得擁擠。因此 Wi-Fi 網路仍需要不斷提升速度,同時還需要考慮是否能接入更多的終端,適應不斷擴大的客戶端設備數量以及不同應用的用戶體驗需求。
下一代Wi-Fi 需要解決更多終端的接入導致整個Wi-Fi 網路效率降低的問題,早在2014 年 IEEE 802.11 工作組就已經開始著手應對這一挑戰, 預計在 2019 年正式推出的802.11ax(下個章節介紹為什麼叫 Wi-Fi 6)標准將引入上行 MU-MIMO、OFDMA 頻分復用、1024-QAM 高階編碼等技術,將從頻譜資源利用、多用戶接入等方面解決網路容量和傳輸效率問題。目標是在密集用戶環境中將用戶的平均吞吐量相比如今的 Wi-Fi 5 提高至少4 倍,並發用戶數提升 3 倍以上,因此,Wi-Fi 6(802.11ax)也被稱為高效無線(HEW)。
Wi-Fi 6 是下一代 802.11ax 標準的簡稱。隨著 Wi-Fi 標準的演進,WFA 為了便於 Wi- Fi 用戶和設備廠商輕鬆了解其設備連接或支持的 Wi-Fi 型號,選擇使用數字序號來對 Wi- Fi 重新命名。另一方面,選擇新一代命名方法也是為了更好地突出 Wi-Fi 技術的重大進步, 它提供了大量新功能,包括增加的吞吐量和更快的速度、支持更多的並發連接等。根據 WFA 的公告,現在的 Wi-Fi 命名分別對應如下 802.11 技術標准:
和以往每次發布新的 802.11 標准一樣,802.11ax 也將兼容之前的 802.11ac/n/g/a/b 標准,老的終端一樣可以無縫接入 802.11ax 網路。
4G 是移動網路高速率的代名詞,同樣,Wi-Fi 6 是無線區域網高速率的代名詞,但這個高速率是怎麼來的,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空間流數量 空間流其實就是 AP 的天線,天線數越多,整機吞吐量也越大,就像高速公路的車道一樣,8 車道一定會比 4 車道運輸量更大。
表 2 不同 802.11 標准對應的空間流數量 2.Symbol 與 GI Symbol 就是時域上的傳輸信號,相鄰的兩個Symbol 之間需要有一定的空隙(GI),以避免 Symbol 之間的干擾。就像中國的高鐵一樣,每列車相當於一個 Symbol, 同一個車站發出的兩列車之間一定要有一個時間間隙,否則兩列車就可能會發生碰撞。不同 Wi-Fi 標准下的間隙也有不同,一般來說傳輸速度較快時 GI 需要適當增大,就像同一車道上兩列 350KM/h 時速的高鐵發車時間間隙要比時速 250KM/h 時速的高鐵發車間隙要大一些。
表 3 802.11 標准對應的 Symbol 與GI 數據
3.編碼方式 編碼方式就是調制技術,即 1 個 Symbol 裡面能承載的 bit 數量。從 Wi-Fi 1 到 Wi-Fi 6,每次調制技術的提升,都能至少給每條空間流速率帶來 20%以上的提升。
表 4 802.11 標准對應的 QAM 4.碼率 理論上應該是按照編碼方式無損傳輸,但現實沒有這么美好。傳輸時需要加入一些用於糾錯的信息碼,用冗餘換取高可靠度。碼率就是排除糾錯碼之後實際真實傳輸的數據碼占理論值的比例。
表 5 802.11 標准對應的碼率 5.有效子載波數量 載波類似於頻域上的 Symbol,一個子載波承載一個 Symbol,不同調制方式及不同頻寬下的子載波數量不一樣。
表6.802.11 標准對應的子載波數量
至此,我們可以計算一下 802.11ac 與 802.11ax 在 HT80 頻寬下的單條空間流最大速率:
Wi-Fi 6(802.11ax)繼承了Wi-Fi 5(802.11ac)的所有先進 MIMO 特性,並新增了許多針對高密部署場景的新特性。以下是Wi-Fi 6 的核心新特性:
下面詳細描述這些核心新特性。
圖 2-1 OFDM 工作模式 802.11ax 中引入了一種更高效的數據傳輸模式,叫 OFDMA(因為 802.11ax 支持上下行多用戶模式,因此也可稱為 MU-OFDMA),它通過將子載波分配給不同用戶並在OFDM 系統中添加多址的方法來實現多用戶復用信道資源。迄今為止,它已被許多無線技術採用,例如 3GPP LTE。此外,802.11ax 標准也仿效 LTE,將最小的子信道稱為「資源單位(Resource Unit,簡稱 RU)」,每個 RU 當中至少包含 26 個子載波,用戶是根據時頻資源塊 RU 區分出來的。我們首先將整個信道的資源分成一個個小的固定大小的時頻資源塊 RU。在該模式下,用戶的數據是承載在每一個 RU 上的,故從總的時頻資源上來看,每一個時間片上,有可能有多個用戶同時發送(如下圖)。
圖 2-2 OFDMA 工作模式 OFDMA 相比 OFDM 一般有三點好處:
圖 2-3 不同子載波頻域上的信道質量
因為 802.11ac 及之前的標准都是占據整個信道傳輸數據的,如果有一個 QOS 數據包需要發送,其一定要等之前的發送者釋放完整個信道才行,所以會存在較長的時延。在OFDMA 模式下,由於一個發送者只佔據整個信道的部分資源,一次可以發送多個用戶的數據,所以能夠減少 QOS 節點接入的時延。
表 7不同頻寬下的 RU 數量
圖 2-4RU 在 20MHz 中的位置示意圖 RU 數量越多,發送小包報文時多用戶處理效率越高,吞吐量也越高,下圖是模擬收益:
圖 2-5 OFDMA 與 OFDM 模式下多用戶吞吐量模擬
圖 2-6 SU-MIMO 與 MU-MIMO 吞吐量差異
圖 2-7 8x8 MU-MIMO AP 下行多用戶模式調度順序
圖 2-8 多用戶模式上行調度順序 雖然 802.11ax 標准允許OFDMA 與 MU-MIMO 同時使用,但不要 OFDMA 與 MU- MIMO 混淆。OFDMA 支持多用戶通過細分信道(子信道)來提高並發效率,MU-MIMO 支持多用戶通過使用不同的空間流來提高吞吐量。下表是 OFDMA 與 MU-MIMO 的對比:
表 8 OFDMA 與 MU-MIMO 對比
圖 2-9 256-QAM 與 1024-QAM 的星座圖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 802.11ax 中成功使用 1024-QAM 調製取決於信道條件,更密的星座點距離需要更強大的 EVM(誤差矢量幅度,用於量化無線電接收器或發射器在調制精度方面的性能)和接受靈敏度功能,並且信道質量要求高於其他調制類型。
圖 2-10 802.11 默認 CCA 門限
例如圖 12,AP1 上的 STA1 正在傳輸數據,此時,AP2 也想向 STA2 發送數據,根據Wi-Fi 射頻傳輸原理,需要先偵聽信道是否空閑,CCA 門限值默認-82dBm,發現信道已被STA1 佔用,那麼 AP2 由於無法並行傳輸而推遲發送。實際上,所有的與 AP2 相關聯的同信道客戶端都將推遲發送。引入動態 CCA 門限調整機制,當 AP2 偵聽到同頻信道被佔用時,可根據干擾強度調整 CCA 門限偵聽范圍(比如說從-82dBm 提升到-72dBm),規避干擾帶來的影響,即可實現同頻並發傳輸。
圖 2-11 動態 CCA 門限調整 由於 Wi-Fi 客戶端設備的移動性,Wi-Fi 網路中偵聽到的同頻干擾不是靜態的,它會隨著客戶端設備的移動而改變,因此引入動態 CCA 機制是很有效的。802.11ax 中引入了一種新的同頻傳輸識別機制,叫 BSS Coloring 著色機制,在 PHY 報文頭中添加 BSS color 欄位對來自不同BSS 的數據進行「染色」,為每個通道分配一種顏色,該顏色標識一組不應干擾的基本服務集(BSS),接收端可以及早識別同頻傳輸干擾信號並停止接收,避免浪費收發機時間。如果顏色相同,則認為是同一 BSS 內的干擾信號, 發送將推遲;如果顏色不同,則認為兩者之間無干擾,兩個 Wi-Fi 設備可同信道同頻並行傳輸。以這種方式設計的網路,那些具有相同顏色的信道彼此相距很遠,此時我們再利用動態CCA 機制將這種信號設置為不敏感,事實上它們之間也不太可能會相互干擾。
圖 2-12 無BSS Color 機制與有BSS Color 機制對比
圖 2-13 Long OFDM symbol 與窄帶傳輸帶來覆蓋距離提升
前面的幾大核心技術已經足夠證明 802.11ax 帶來的高效傳輸和高密容量,但802.11ax 也不是 Wi-Fi 的最終標准,這只是高效無線網路的開始,新標準的 802.11ax 依然需要兼容老標準的設備,並考慮面向未來物聯網路、綠色節能等方向的發展趨勢。以下是 802.11ax 標準的其他新特性:
下面詳細描述這些新特性。
我們都知道 2.4GHz 頻寬窄,且僅有 3 個 20MHz 的互不幹擾信道(1,6 和 11),在 802.11ac 標准中已經被拋棄,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 2.4GHz 仍然是一個可用的 Wi-Fi 頻段,在很多場景下依然被廣泛使用,因此,802.11ax 標准中選擇繼續支持 2.4GHz,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這一頻段特有的優勢。
無線通信系統中,頻率較高的信號比頻率較低的信號更容易穿透障礙物,而頻率越低, 波長越長,繞射能力越強,穿透能力越差,信號損失衰減越小,傳輸距離越遠。雖然 5GHz 頻段可帶來更高的傳播速度,但信號衰減也越大,所以傳輸距離比 2.4GHz 要短。因此,我們在部署高密無線網路時,2.4GHz 頻段除了用於兼容老舊設備,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邊緣區域覆蓋補盲。
現階段仍有數以億計的 2.4GHz 設備在線使用,就算如今成為潮流的 IoT 網路設備也使用的 2.4GHz 頻段,對有些流量不大的業務場景(如電子圍欄、資產管理等),終端設備非常多,使用成本更低的僅支持 2.4GHz 的終端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圖 2-14 廣播目標喚醒時間操作
為什麼要 Wi-Fi 6(802.11ax)
802.11ax 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適用於高密度無線接入和高容量無線業務,比如室外大型公共場所、高密場館、室內高密無線辦公、電子教室等場景。
圖 3-1 高密高帶寬應用場景 在這些場景中,接入Wi-Fi 網路的客戶端設備將呈現巨大增長,另外,還在不斷增加的語音及視頻流量也對 Wi-Fi 網路帶來調整,根據預測,到 2020 年全球移動視頻流量將占移動數據流量的 50%以上,其中有 80%以上的移動流量將會通過 Wi-Fi 承載。我們都知道 4K 視頻流(帶寬要求 30Mbps/人)、語音流(時延小於 30ms)、VR 流(帶寬要求 50Mbps/人,時延 10~20ms)對帶寬和時延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網路擁塞或重傳導致傳輸延時,將對用戶體驗帶來較大影響。而現有的Wi-Fi 5(802.11ac)網路雖然也能提供大帶寬能力,但是隨著接入密度的不斷上升,吞吐量性能遇到瓶頸。而Wi-Fi 6 (802.11ax)網路通過 OFDMA、UL MU-MIMO、1024-QAM 等技術使這些服務比以前更可靠,不但支持接入更多的客戶端,同時還能均衡每用戶帶寬。比如說電子教室,以前如果是 100 多位學生的大課授課形式,傳輸視頻或是上下行的交互挑戰都比較大,而802.11ax 網路將輕松應對該場景。
5G 與 Wi-Fi 6(802.11ax)的共存關系
這不是一個新穎的話題,在 1999 年~2000 年間,就有人提出 2G 將替代 Wi-Fi 的觀點;2008 年~2009 年也出現了 4G 將代替 Wi-Fi 的猜測;現在又有人開始討論 5G 代替 Wi- Fi 的話題了。可是,5G 與 Wi-Fi 的應用場景模式是不相同的。Wi-Fi 主要用於室內環境, 而 5G 則是一種廣域網技術,它在室外的應用場景更多。所以我們相信 Wi-Fi 和 5G 將長期共存下去。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進一步分析:
假設 5G 技術取代 Wi-Fi,那麼就必須推出無限流量的套餐,否則費用會遠遠大於寬頻的使用的費用,更何況目前寬頻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誰也不會去選擇更貴的 5G。在目前的 4G 時代無限流量的套餐就是個噱頭,三大運營商都紛紛推出過無限流量的套餐,當時流量超出套餐的流量之後,網路會自動將為 2G 模式,最高速度只有 128Kbps,這個速度看視頻不如看漫畫,因此所謂的無限流量只是個無稽之談。
5G 網路技術採用的是超高頻頻譜(5G 網路頻段: 24GHz~52GHz;4G 網路頻段:1.8GHz~2.6GHz,不包括 2.4GHz),前面已經提到,頻率越高衍射現象越弱,穿越障礙的 能力也就越弱,所以 5G 信號是很容易衰弱的。如果保持 5G 信號的覆蓋需要比 4G 建設更多的基站。而且由於信號的衰減,如果在大樓的內部,隔著幾道牆,信號衰減就更加嚴重了。 再有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地下室,Wi-Fi 網路可以將路由器通過有線連接放入地下室產生信號, 但是 5G 網路是不可能覆蓋到所有大樓的地下室的,單就這一個弊端,5G 也無法取代 Wi- Fi。另外,現在幾乎所有智能設備都有 Wi-Fi 模塊,大多數物聯網設備也配備了 Wi-Fi 模塊, 出口只用一個公網 IP 地址,區域網內部佔用大量地址也沒關系,用戶在自己的 Wi-Fi 網路下管理這些設備都很方便,而用 5G 勢必會佔用更多公網的 IP 地址。
帶寬 x 頻譜效率 x 終端數量 = 總容量。
5G 的優點在於它的載波聚合技術,提升了頻譜利用率,大大提升了網路容量。在 3G/4G 時代,當用戶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地鐵、車站等地方使用手機上網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上網延遲變大,網速變慢。而在 5G 時代,隨著網路容量大幅提升上述現象帶來的影響明顯降低。也正是這樣的特性,讓人們覺得 5G 網路下可以無限量接入,但很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入網設備的數量也在大幅提升,如果真的所有的上網設備都直連區域內的基站,這條 5G 高速路再寬也得堵死啊!而要想降低基站塔的負擔,就必須依靠Wi-Fi 來做分流。
移動設備廠商宣傳的 5G 最重要的 3 個特徵是高速度、大容量、低時延,其實最新一代的 Wi-Fi 速率比 5G 還要快,最新的 802.11ax(Wi-Fi 6)單流峰值速率 1.2Gbps(5G 網路峰值速率 1Gbps),平均來看,Wi-Fi 每升級一代所用的時間大約只是移動網路的一半左右,所以從最新的Wi-Fi 6 開始,速率會持續領先於移動網路。
辦公、物流、商業、智能家居等各行各業都在走向無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設備、人員、終端等全部聯網使用。假設 5G 替代了 Wi-Fi 的存在,那麼未來的所有聯網終端都需要配備一張類似手機 SIM 卡的東西才可以上網。這一個理由也註定了目前在室內場景 5G 是不可能取代Wi-Fi 的。類似的設備還有 VR、游戲機、電子閱讀器、機頂盒等等……
大家都知道手機、pad 等移動終端都是用的電池,大家通常都認為電池的耐用性與安裝的業務,和使用頻率有關,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終端的各種移動信號接入質量好與差也 與電池耗電量有關。當信號變差時,移動終端為了確保給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體驗,會自動增加發射功率來提升信號質量,這就導致電池耗電量增加。由於 Wi-Fi 的信號源基本是在室內范圍,而 5G 信號在室外幾十公里外的基站,這樣就導致移動終端上傳數據時,Wi-Fi 的傳送距離遠遠小於 5G 信號。通常情況下 5G 的通信距離是 Wi-Fi 的幾千倍以上,這樣就需要手機的信號發射強度大大增加,這就增加了耗電量。曾經有人做過實驗,以 4G 為例,使用網路數據半小時,Wi-Fi 會比移動網路節省 5%的電量。另外,最新一代的 Wi-Fi 6 (802.11ax)支持 TWT 功能,可以在業務需要時自動喚醒,在業務不適用時自動休眠,進一步節省了電量。
因此,目前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使得 5G 還無法徹底取代 Wi-Fi,更多的是與 Wi-Fi 進行深度融合,因此使用 Wi-Fi 的企業和用戶並不用過於慌張。今天的 Wi-Fi 已不再是一個提供無線網路的設備,更多的應該被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備設施或中央樞紐。例如目前絕大部分的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辦公等解決方案的中央樞紐就是 Wi-Fi 網路。
參考:
關於WiFi 6技術,這篇說得最詳細
不同的 Wi-Fi 協議和數據速率
HZ (物理單位
⑧ 華為q1新概念子母路由器 長城寬頻能用么
可以的,路由器不分運營商的
線路連接路由器及設置步驟:
1、將網線—路由器—電腦之間的線路連接好,啟動電腦和路由器設備;
2、啟動設備後,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1進入無線路由器設置界面。(如進不了請翻看路由器底部銘牌或者是路由器使用說明書,不同型號路由器設置的默認都不一樣。)
3、設置界面出現一個登錄路由器的帳號及密碼,輸入默認帳號和密碼admin,也可以參考說明書;
4、登錄成功之後選擇設置向導的界面,默認情況下會自動彈出;
5、選擇設置向導之後會彈出一個窗口說明,通過向導可以設置路由器的基本參數,直接點擊下一步即可;
6、根據設置向導一步一步設置,選擇上網方式,通常ADSL用戶則選擇第一項PPPoE,如果用的是其他的網路服務商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下面兩項,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話,直接選擇第一項自動選擇即可,方便新手操作,選完點擊下一步;
7、輸入從網路服務商申請到的賬號和密碼,輸入完成後直接下一步;
8、設置wifi密碼,盡量字母數字組合比較復雜一點不容易被蹭網。
9、輸入正確後會提示是否重啟路由器,選擇是確認重啟路由器,重新啟動路由器後即可正常上網。
使用無線網路辦理寬頻推薦您使用電信寬頻使用。
由於中國電信的伺服器、網路架設等較完善,且每年都在不斷完善和升級伺服器和線路,因此中國電信的網速較穩定,網速較好,一般不會出現高峰期網路堵塞等情況,是實打實的獨享寬頻,因此中國電信的寬頻最好,同時費用也會相對高一些。
中國電信是最新開通寬頻服務的運營商,技術較為成熟,另外其他運營商一般也是租用中國電信的骨幹網路,一般電信網路要比其他運營商寬頻要穩定。
⑨ 安卓系統的手機,想下載新概念英語,下載了滬江新概念英語軟體,但還要在手機上再下載課本、MP3等,太費
可以通過天翼流量活動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