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對你提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 樓主這能說明你買的路由器不是很好,可以去換一個信號強一點距離長一點的路由器。
第二,你說的路由信號有50幾米的那是比較好的路由器,不過電信70%的光貓(所謂的光貓就是路由器和貓連在一起的是一個機體,通常我們叫它二合一)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你可以去電信局申請網路升M(比如說原來的網速是4M他會給你升到10M就是現在人們說的10M光纖)以前有活動是免費升M的現在不曉得有木有,就算木有你可以加點錢也就100來塊最多了他就會給你一個二合一,這里要注意了啊,電信局給的光貓都是25到30米距離的路由信號你可以再加10元他就會給你一個路由信號50米的光貓。
第三,兄弟我建議你不要去相信網上的什麼路由信號加強工具,和WFI萬能鑰匙之類的東東都是騙人的。 本回復屬於原創!!!
希望採納!
『貳』 ZigBee是什麼意思
Zigbee,在中國被譯為"紫蜂",它與藍牙相類似,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無線技術。
Zigbee是IEEE802。15。4協議的代名詞。根據這個協議規定的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
這一名稱來源於蜜蜂的八字舞,由於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說蜜蜂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路。
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主要適合用於自動控制和遠程式控制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簡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種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離無線組網通訊技術。
(2)短距離無線傳輸網路擴展閱讀:
對於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特徵而言,主要表現為:
其一,ZigBee能源消耗顯著低於其他無線通信技術。通常而言,ZigBee開展傳輸處理過程中對應需求的功率為1MW。倘若ZigBee進入休眠狀態,則其所需的功率將更低。通俗來講,通過為裝置有ZigBee的設備配備兩節5號電池,該設備便可持續運行超過6個月的時間。
其二,ZigBee研發及使用所需投入的成本偏低。現階段,ZigBee的成本普遍無需交付專利費。通常情況下,應用ZigBee過程中僅需交付最初的6美元,後續的實際操作便不會產生更高的費用。由此表明,ZigBee的研發及使用成本可為廣大用戶所接受。
『叄』 短距離無線通信方式有哪些a.wifi b.zigbee c.藍牙
Wifi距離一般不遠,視天線質量,一般20m以內
ZigBee之前定義為近距離傳輸,一般為10-75m,但近年來物聯網的普及,現在ZigBee產品距離都在80m-2km左右
傳統藍牙(Class B)目前最流行的制式,通訊距離大約在 8~30M 之間(一般通常是10米左右),最新的PowerClass1則是將最遠距離提升到100米,應該是加了功放。
『肆』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概念
優點 :
「低功耗藍牙」模式下實現了低功耗,覆蓋范圍增強,最大范圍可超過100米。支持復雜網路:針對一對一連接最優化,並支持星形拓撲的一對多連接等。
智能連接:增加設置設備間連接頻率的支持,Ipv6網路支持。
較高安全性:使用AES-128 CCM加密演算法進行數據包加密和認證。藍牙模塊體積很小,便於集成。
可以建立臨時性的對等連接(Ad-hoc Connection):根據藍牙設備在網路中的角色,可分為主設備(Master)與從設備(Slave)。
缺點:
藍牙的各個版本不兼容,組網能力差;網路節點少,不適合多點布控。
(4)短距離無線傳輸網路擴展閱讀
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
其實質內容是為固定設備或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環境建立通用的無線電空中介面(Radio Air Interface),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結合起來,使各種3C設備在沒有電線或電纜相互連接的情況下,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相互通信或操作。
簡單的說,一種利用低功率無線電在各種3C設備間彼此傳輸數據的技術。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使用IEEE802.11協議。作為一種新興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正有力地推動著低速率無線個人區域網路的發展。
『伍』 您的列印機只支持2.4Ghz網路,什麼叫2.4Ghz網路
2.4Ghz網路指的是由無效路由器發射的信號的頻率,雙頻無線路由器指的是能夠同時提供2個無線頻段的無線信號,分別是2.4GHz無線信號、5GHz無線信號。普通的無線路由器(單頻無線路由器)只能夠提供2.4GHz的無線信號。
雙頻路由器2.4Ghz和5Ghz的區別
2.4GHz無線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供開源使用。2.4GHz所指的是一個工作頻段,藍牙技術即工作在這一頻段。
5GHz是新的無線協議, 頻率、速度、抗干擾都比2.4GHz強很多,雖然無線信號的不同,但如今支持2.4GHz的設備一般都搜得到。
我們在討論之前要明白一點,生活中天天掛在嘴上的5G通信跟我們今天要講的5Ghz Wi-Fi並不是一回事。5G通信實際上是第五代移動網路的簡稱,主要是指蜂窩移動通信技術,而我們這里的5G指的WiFi標准中的5GHz,是指採用了5GHz頻段傳輸數據的WiFi信號。
2.4GWiFi即 2.4Ghz~2.5GHz的無線頻率。標准帶寬為20MHz,擴展帶寬為40MHz。
5G WiFi即4.9GHz~5.9GHz的無線頻率。帶寬能提高到40MHz甚至80MHz或更高,傳輸速度最高提升到了1Gbps,每秒可以傳輸約125MB的內容。
『陸』 wifi屬於短距無線區域網
不存在短距離,還是長距離的無線區域網,無線區域網就是無線區域網。
但是無線區域網的,傳輸距離是比較短的。如果要擴展無線覆蓋面積的話就需要用,無線中繼等等功能和設備,來擴展無線覆蓋面積。
謝謝你的提問,望採納
『柒』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華為Hlilink協議、WIFI(IEEE802.11協議)、Mesh、藍牙、ZigBee/802.15.4協議、Thread/802.15.4協議、Z—Wave、NFC、UWB、LiFi等10大類。
各自特點如下:
1、華為Hlilink協議
兼容性好,能自動發現設備並一鍵鏈接。
2、WIFI(IEEE802.11協議)
IEEE802.11適用在區域環境下,如需要自由行動支援的辦公室,能使用無線傳輸節省辦公室成本;只需要架設一個基地台,以及在這個區域內的電子產品都安裝網路卡,利用IEEE802.11無線傳輸技術,在沒有任何連接線的情況下,資料在室內傳輸距離可達100公尺(無障礙可達300公尺)。
3、Mesh
網路部署快,穩定性好,但有一定延遲性,網路容量有限。
4、藍牙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低功率、低成本的無線通訊標准,以取代紅外線傳輸距離過短、不具穿透性等問題。藍牙的發展計劃中,是將其定位為低功率、涵蓋范圍小的跳頻RF系統,其設計適用於連結電腦與電腦、電腦與周邊以及電腦與其他行動數據裝置,如行動電話、呼叫器、PDA等。
5、ZigBee/802.15.4協議
安全性高,功耗低,組網能力強,容量大,但成本高,抗干擾性差,通信距離短。
6、Thread/802.15.4協議
傳輸安全,可靠性高,兼容性好,未來發展潛力很大。
7、Z—Wave協議
結構簡單,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但標准不開放。
8、NFC
近場通信,與藍牙技術類似,但傳輸速率和距離沒有藍牙快和遠,功耗和成本低,保密性好,適用於移動支付和消費類電子。
9、UWB
抗干擾性強,速率高,帶寬大,功率小,功耗低,但目前標准化爭議大,發展也因此收到限制。
10、LiFi
LiFi是用可見光來實現無線通信,即利用電信號控制發光二極體(LED)發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閃爍信號來傳輸信息。且不會產生電磁干擾。
『捌』 短距離通訊的距離
短距離通信是指通過無線USB、IEEE802.ll通信協議、Transfer Jet或無線HD進行通信。
通常情況下,通信收發兩方利用無線電波井下傳輸信息,且能夠在幾十米范圍內傳輸,皆可叫做短距離無線通信,也可稱為短距離通信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具備多種共性,即對等性、成本低以及功耗低等。短距離通信技術實質指一般意義上的無線個人網路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標准,ZigBee、IrDA和RFID等;此外,短距離技術有各種不同接人技術,如無線區域網技術等。感應通信是以電磁感應原理進行通信,發話時,移動通信機的磁性天線與感應線很相似,同時有尺寸大的發射天線,但干擾雜訊過大且傳輸參數可靠性差,很少應用。短距離通信技術功耗、成本均相對比較低,網路鋪設簡單,便於操作。目前使用較廣泛的短距無線通信技術是藍牙(Bluetooth),無線區域網802.11(Wi-Fi)和紅外數據傳輸(IrDA)。同時還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近距無線技術標准,它們分別是:ZigBee、超寬頻(Ultra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和專用無線系統等。
『玖』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
華為Hlilink協議、WIFI(IEEE802.11協議)、Mesh、藍牙、ZigBee/802.15.4協議等。各自的特點:
華為Hlilink協議:兼容性好,能自動發現設備並一鍵鏈接。
WIFI(IEEE802.11協議):是無線區域網中的一個標准,覆蓋范圍廣,傳輸速率快,但安全性不好,穩定性差等。
Mesh:網路部署快,穩定性好,但有一定延遲性,網路容量有限。
藍牙:速率快,低功耗,安全性高,但網路節點少,不適合多點布控。
ZigBee/802.15.4協議:安全性高,功耗低,組網能力強,容量大,但成本高,抗干擾性差,通信距離短。
『拾』 WAPI是什麼意思
WAPI (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是無線區域網鑒別和保密基礎結構,是一種安全協議,同時也是中國無線區域網安全強制性標准,最早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
WAPI 像紅外線、藍牙、GPRS、CDMA1X等協議一樣,是無線傳輸協議的一種,只不過跟它們不同的是它是無線區域網(WLAN)中的一種傳輸協議而已,它與802.11傳輸協議是同一領域的技術。
無線區域網鑒別與保密基礎結構(WAPI)系統中包含以下部分:
1、WAI鑒別及密鑰管理
2、WPI數據傳輸保護
無線區域網保密基礎結構(WPI)對MAC子層的MPDU進行加、解密處理,分別用於WLAN設備的數字證書、密鑰協商和傳輸數據的加解密,從而實現設備的身份鑒別、鏈路驗證、訪問控制和用戶信息在無線傳輸狀態下的加密保護。
WAPI無線區域網鑒別基礎結構(WAI)不僅具有更加安全的鑒別機制、更加靈活的密鑰管理技術,而且實現了整個基礎網路的集中用戶管理。從而滿足更多用戶和更復雜的安全性要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W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