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指標cqi
擴展閱讀
有連接網路上不了網 2025-09-24 23:20:38
現在的無線網路多少錢 2025-09-24 23:05:38

無線網路指標cqi

發布時間: 2022-11-14 01:26:51

㈠ 無線區域網的性能指標

全面解析802.11無線技術
作者:中關村在… 文章來源:CNET中國·ZOL 點擊數:111 更新時間:2006-10-26 21:16:21

一、1997年版無線網路標准

1997年版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規定了三種物理層介質性能。其中兩種物理層介質工作在2400--2483.5 GHz無線射頻頻段(根據各國當地法規規定),另一種光波段作為其物理層,也就是利用紅外線光波傳輸數據流。而直序列擴頻技術(DSSS)則可提供 1Mb/S及2Mb/S工作速率,而跳頻擴頻(FHSS)技術及紅外線技術的無線網路則可提供1Mb/S傳輸速率(2Mb/S作為可選速率,未作必須要求),受包括這一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影響,多數FHSS技術廠家僅能提供1Mb/S的產品,而符合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並使用DSSS直序列擴頻技術廠家的產品則全部可以提供2Mb/S的速率,因此DSSS技術在無線網路產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介質接入控制層功能

無線網路(WLAN)可以無縫連接標準的乙太網絡。標準的無線網路使用的是(CSMA/CA)介質控制信息而有線網路則使用載體監聽訪問/沖突檢測(CSMA/CA),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均是為了避免通信信號沖突。

2.漫遊功能

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允許無線網路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無線網橋網段中使用相同的信道,或在不同的信道之間互相漫遊,如Lucent的 WavePOINT II無線網橋每隔100 ms發射一個烽火信號,烽火信號包括同步時鍾、網路傳輸拓撲結構圖、傳輸速度指示及其他參數值,漫遊用戶利用該烽火信號來衡量網路信道信號質量,如果質量不好,該用戶會自動試圖連接到其他新的網路接入點。

3.自動速率選擇功能

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能使移動用戶(Mobile Client)設置在自動速率選擇(ARS)模式下,ARS功能會根據信號的質量及與網橋接入點的距離自動為每個傳輸路徑選擇最佳的傳輸速率,該功能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應用環境設置成不同的固定應用速率。

4.電源消耗管理功能

IEEE802.11 還定義了MAC層的信令方式,通過電源管理軟體的控制,使得移動用戶能具有最長的電池壽命。電源管理會在無數據傳輸時使網路處於休眠(低電源或斷電)狀態,這樣就可能會丟失數據包。為解決這一問題,IEEE802.11規定了AP接入點應具有緩沖區去儲存信息,處於休眠的移動用戶會定期醒來恢復該信息。

5.保密功能

僅僅靠普通的直序列擴頻編碼調制技術不夠可靠,如使用無線寬頻掃描儀,其信息又容易被竊取。最新的WLAN標准採用了一種載入保密位元組的方法,使得無線網路具有同有線乙太網相同等級的保密性。此密碼編碼技術早期應用於美國軍方無線電機密通信中,無線網路設備的另一端必須使用同樣的密碼編碼方式才可以互相通信,當無線用戶利用AP接入點連入有線網路時還必須通過AP接入點的安全認證。該技術不但可以防止空中竊聽,而且也是無線網路認證有效移動用戶的一種方法。

二、1999版無線網路標准

該版本於1999年8月頒布。除原IEEE802.11的內容之外,增加了基於SNMP協議的管理信息庫(MIB),以取代原OSI協議的管理信息庫。另外還增加了高速網路內容:

1.IEEE802.11a

規定的頻點為5GHz,用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來調制數據流。OFDM技術的最大的優勢是其無與倫比的多途徑回聲反射,因此特別適合於室內及移動環境。

2.IEEE802.11b

工作於2.4GHz頻點,採用補償碼鍵控CCK調制技術。當工作站之間的距離過長或干擾過大,信噪比低於某個門限值時,其傳輸速率可從11Mb/s自動降至5.5Mb/s,或者再降至直序列擴頻技術的2Mb/s及1Mb/s速率。

三、無線網路 前途無量

建設符合IEEE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不僅可以滿足目前的需要,而且日後網路還可以平滑升級,可以有效地保護投資。目前IEEE802.11工作小組已成立了新的研究小組,對大信息流量及多工作組同時工作、流量控制及更安全的保密編碼、安全認證等技術問題進行研究,隨著無線網路成本的不斷下調、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覆蓋范圍的不斷增大,無線網路的應用將會成為未來網路的技術主流。

·802.11協議的重要技術指標
由於無線區域網傳輸介質(微波、紅外線)非「有限」的有線,客觀上存在一些全新的技術難題,為此IEEE802.11協議規定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術機制。

1.CSMA/CA協議

我們知道匯流排型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檢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避免 CSMA/CA(with Collision Avoidance)。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沖突避免--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系統更加穩固,IEEE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在一旦遭受其他雜訊干擾,或者由於偵聽失敗時,信號沖突就有可能發生,而這種工作於MAC層的ACK此時能夠提供快速的恢復能力。

2.RTS/CTS協議

RTS/CTS協議即請求發送/允許發送協議,相當於一種握手協議,主要用來解決「隱藏終端」問題。「隱藏終端」(Hidden Stations)是指,基站A向基站B發送信息,基站C未偵測到A也向B發送,故A和C同時將信號發送至B,引起信號沖突,最終導致發送至B的信號都丟失了。「隱藏終端」多發生在大型單元中(一般在室外環境),這將帶來效率損失,並且需要錯誤恢復機制。當需要傳送大容量文件時,尤其需要杜絕「隱藏終端」 現象的發生。WaveLAN802.11提供了如下解決方案。在參數配置中,若使用RTS/CTS協議,同時設置傳送上限位元組數--一旦待傳送的數據大於此上限值時,即啟動RTS/CTS握手協議:首先,A向B發送RTS信號,表明A要向B發送若干數據,B收到RTS後,向所有基站發出CTS信號,表明已准備就緒,A可以發送,其餘基站暫時「按兵不動」,然後,A向B發送數據,最後,B接收完數據後,即向所有基站廣播ACK確認幀,這樣,所有基站又重新可以平等偵聽、競爭信道了。

3.信道重整

當傳送幀受到嚴重干擾時,必定要重傳。因此若一個信包越大時,所需重傳的耗費(時間、控制信號、恢復機制)也就越大;這時,若減小幀尺寸--把大信息包分割為若干小信包,即使重傳,也只是重傳一個小信包,耗費相對小得多。這樣就能大大提高WirelessLAN產品在雜訊干擾地區的抗干擾能力。當然,作為一個可選項,用戶若在一個「干凈」地區,也可以關閉這項功能。

4.多信道漫遊

人類是無限追求自由的,隨著移動計算設備的日益普及,我們希望出現一種真正無所羈絆的網路接入設備。WaveLAN802.11就是這樣的一種設備。傳輸頻帶是在接入設備AP(Access Point)上設置的,而基站不須設置固定頻帶,並且基站具有自動識別功能,基站動態調頻到AP設定的頻帶,這個過程稱之為掃描(Scan)。 IEEE802.11定義了兩種模式:被動掃描和主動掃描。被動掃描是指,基站偵聽AP發出的指示信號,並切換到給定的頻帶;主動掃描是指,基站提出一個探視請求,接入點AP回送一個包含頻帶信息的響應,基站就切換到給定的頻帶。WaveLAN802.11採用的是主動掃描,並且能結合天線接收靈敏度,以信號最佳的信道確定為當前傳輸信道。這樣,當原來位於接入點AP(A)覆蓋范圍內的基站漫遊到接入點AP(B)時,基站能自適應,重新以AP(B)為當前接入點。

5.可靠的安全性能

WaveLAN本身的發射功率很小,小於35mV,而且還被擴展到 22MHz帶寬。一方面,平均能量很低(15dBm),另一方面,不存在頻率單一的載波,因此很難被掃描跟蹤,這也是次項技術一直用於軍事上的原因。這些是物理上的安全機制,在軟體上,還採用了域名控制、訪問許可權控制和協議過濾等多重安全機制;並且在有線同等保密(WEP)方面,對於特殊用戶,可選以下附件:基於RC4加密(1988RSA運演算法則)和密碼(40位加密鑰匙)。
·802.11協議的重要技術指標
由於無線區域網傳輸介質(微波、紅外線)非「有限」的有線,客觀上存在一些全新的技術難題,為此IEEE802.11協議規定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術機制。

1.CSMA/CA協議

我們知道匯流排型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檢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避免 CSMA/CA(with Collision Avoidance)。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沖突避免--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系統更加穩固,IEEE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在一旦遭受其他雜訊干擾,或者由於偵聽失敗時,信號沖突就有可能發生,而這種工作於MAC層的ACK此時能夠提供快速的恢復能力。

2.RTS/CTS協議

RTS/CTS協議即請求發送/允許發送協議,相當於一種握手協議,主要用來解決「隱藏終端」問題。「隱藏終端」(Hidden Stations)是指,基站A向基站B發送信息,基站C未偵測到A也向B發送,故A和C同時將信號發送至B,引起信號沖突,最終導致發送至B的信號都丟失了。「隱藏終端」多發生在大型單元中(一般在室外環境),這將帶來效率損失,並且需要錯誤恢復機制。當需要傳送大容量文件時,尤其需要杜絕「隱藏終端」 現象的發生。WaveLAN802.11提供了如下解決方案。在參數配置中,若使用RTS/CTS協議,同時設置傳送上限位元組數--一旦待傳送的數據大於此上限值時,即啟動RTS/CTS握手協議:首先,A向B發送RTS信號,表明A要向B發送若干數據,B收到RTS後,向所有基站發出CTS信號,表明已准備就緒,A可以發送,其餘基站暫時「按兵不動」,然後,A向B發送數據,最後,B接收完數據後,即向所有基站廣播ACK確認幀,這樣,所有基站又重新可以平等偵聽、競爭信道了。

3.信道重整

當傳送幀受到嚴重干擾時,必定要重傳。因此若一個信包越大時,所需重傳的耗費(時間、控制信號、恢復機制)也就越大;這時,若減小幀尺寸--把大信息包分割為若干小信包,即使重傳,也只是重傳一個小信包,耗費相對小得多。這樣就能大大提高WirelessLAN產品在雜訊干擾地區的抗干擾能力。當然,作為一個可選項,用戶若在一個「干凈」地區,也可以關閉這項功能。

4.多信道漫遊

人類是無限追求自由的,隨著移動計算設備的日益普及,我們希望出現一種真正無所羈絆的網路接入設備。WaveLAN802.11就是這樣的一種設備。傳輸頻帶是在接入設備AP(Access Point)上設置的,而基站不須設置固定頻帶,並且基站具有自動識別功能,基站動態調頻到AP設定的頻帶,這個過程稱之為掃描(Scan)。 IEEE802.11定義了兩種模式:被動掃描和主動掃描。被動掃描是指,基站偵聽AP發出的指示信號,並切換到給定的頻帶;主動掃描是指,基站提出一個探視請求,接入點AP回送一個包含頻帶信息的響應,基站就切換到給定的頻帶。WaveLAN802.11採用的是主動掃描,並且能結合天線接收靈敏度,以信號最佳的信道確定為當前傳輸信道。這樣,當原來位於接入點AP(A)覆蓋范圍內的基站漫遊到接入點AP(B)時,基站能自適應,重新以AP(B)為當前接入點。

5.可靠的安全性能

WaveLAN本身的發射功率很小,小於35mV,而且還被擴展到 22MHz帶寬。一方面,平均能量很低(15dBm),另一方面,不存在頻率單一的載波,因此很難被掃描跟蹤,這也是次項技術一直用於軍事上的原因。這些是物理上的安全機制,在軟體上,還採用了域名控制、訪問許可權控制和協議過濾等多重安全機制;並且在有線同等保密(WEP)方面,對於特殊用戶,可選以下附件:基於RC4加密(1988RSA運演算法則)和密碼(40位加密鑰匙)。
新一代Wi-Fi標准

由Airgo、Bermai、Broadcom (博科通訊)、Conexant (科勝訊)、STMicroelectronics (意法半導體)及Texas Instruments (德州儀器)等業界大廠組成的WWiSE聯盟日前宣布將把一份完整的共同建議案提交給IEEE 802.11 Task Group N (TGn),其目標是發展新一代Wi-Fi標准,並使它擁有100 Mbps以上的持續數據產出能力,MIMO-OFDM將是這種新技術的基礎。IEEE 802.11n將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上特別重要的標准,因為它會運用和擴大這些功能,使其支持目前正在享受Wi-Fi連接技術優點的眾多使用者。

WWiSE代表全球頻譜效率,它是提交給Task Group N所有建議案的重要元素,就這方面而言,WWiSE建議案的發展是以全球布署能力和向後兼容於所有其它Wi-Fi標准為主要的宗旨和強制要求,其它考量還包括數據速率必須符合重要區域市場的全球電信法規要求,例如日本。這個建議案還包含由WWiSE廠商提供的免權利金授權選項,主要目標是協助推動 802.11n技術在世界各地的布署應用。

WWiSE建議案是以目前獲得全球採用的20 MHz通道格式為基礎,世界各地已有超過數千萬部Wi-Fi裝置正在使用此格式,這種方法不但確保現有Wi-Fi產品獲得支持,還可以改善Wi-Fi網路在指定頻帶內的工作效能。除此之外,聯盟廠商也代表了組成Wi-Fi市場的半導體供應和消費領域重要交集,這將在發展廠商和最終產品製造商之間建立起堅強的合作關系。

就技術層面而言,WWiSE建議案標示著802.11實作功能的重大進步,主要特點包括:

•強制使用已經核准、現已存在且全球適用的20MHz Wi-Fi通道寬度,確保它在任何電信法規要求下都能立即使用和布署。

•更強的MIMO-OFDM技術,它是在2×2組態配置和一個20 MHz通道的最低要求下達到135 Mbps最大數據速率、進而降低實作成本的關鍵。這種技術還能大幅改善簡單的天線延伸或信道匯整技術。

•利用4×4 MIMO架構和40 MHz通道寬度(只要主管單位允許)實現的540 Mbps最高數據速率,它能替未來的裝置和應用提供持續發展的藍圖。

•強制模式提供與5 GHz和2.4 GHz頻帶內現有Wi-Fi裝置的向後兼容性與互用性,確保已安裝的設備仍能獲得強大支持。

•先進的FEC編碼功能幫助實現最大覆蓋率和聯機距離,它適用於所有的MIMO組態和通道帶寬。

新無線標准802.11n
802.11n來龍去脈

在當今各種無線區域網技術交織的戰國時代,WLAN、藍牙、HomeRF、UWB等競相綻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應用最廣泛的。自從1997年IEEE802.11標准實施以來,先後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標准制定或者醞釀,但是WLAN依然面對著「四不一沒有」的問題,即帶寬不足、漫遊不方便、網管不強大、系統不安全和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等。就像當今VoIP應用中一個全新的領域VoWLAN那樣,雖被業內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殺手級應用,卻因為這四個「不」,很難進一步發展。

為了實現高帶寬、高質量的WLAN服務,使無線區域網達到乙太網的性能水平,802.11n應運而生。

500Mbps的美妙前景

在傳輸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將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達500Mbps。這得益於將MIMO(多入多出)與OFDM(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相結合而應用的MIMO OFDM技術,這個技術不但提高了無線傳輸質量,也使傳輸速率得到極大提升。

應用前景:802.11n將使WLAN傳輸速率達到目前傳輸速率的10倍,而且可以支持高質量的語音、視頻傳輸,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寫字樓中用Wi-Fi手機來撥打IP電話和可視電話。

在覆蓋范圍方面,802.11n採用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多組獨立天線組成的天線陣列,可以動態調整波束,保證讓WLAN用戶接收到穩定的信號,並可以減少其它信號的干擾。因此其覆蓋范圍可以擴大到好幾平方公里,使WLAN移動性極大提高。

應用前景:這使得使用筆記本電腦和PDA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移動,可以讓WLAN信號覆蓋到寫字樓、酒店和家庭的任何一個角落,讓我們真正體驗移動辦公和移動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快樂。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採用了一種軟體無線電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可編程的硬體平台,使得不同系統的基站和終端都可以通過這一平台的不同軟體實現互通和兼容,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極大改善。這意味著WLAN將不但能實現802.11n向前後兼容,而且可以實現WLAN與無線廣域網路的結合,比如3G。

兩個陣營在爭標准

讓人遺憾的是,802.11n現在處於一種「標准滯後、產品早產」的尷尬境地。802.11n標准還沒有得到IEEE的正式批准,但採用 MIMO OFDM技術的廠商已經很多,包括Airgo、Bermai、Broadcom以及傑爾系統、Atheros、思科、Intel等等,產品包括無線網卡、無線路由器等,而且已經大量在PC、筆記本電腦中應用。

主導802.11n標準的技術陣營有兩個,即WWiSE(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聯盟和TGn Sync聯盟。這兩個陣營都希望在下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爭中處於優先地位,不過兩大陣營的技術構架已經越來越相似,例如都是採用MIMO OFDM技術,而且在8月2日有消息稱,他們已經決定不計前嫌,共同向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遞交了802.11n的無線技術版本。

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我們卻看不到中國的身影,讓我們不得不感到有些遺憾。這也是我們沒有核心技術的後果。標准之爭最終還是利益之爭,中國企業很難在WLAN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巨大效益,這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

新無線標准802.11n
802.11n來龍去脈

在當今各種無線區域網技術交織的戰國時代,WLAN、藍牙、HomeRF、UWB等競相綻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應用最廣泛的。自從1997年IEEE802.11標准實施以來,先後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標准制定或者醞釀,但是WLAN依然面對著「四不一沒有」的問題,即帶寬不足、漫遊不方便、網管不強大、系統不安全和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等。就像當今VoIP應用中一個全新的領域VoWLAN那樣,雖被業內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殺手級應用,卻因為這四個「不」,很難進一步發展。

為了實現高帶寬、高質量的WLAN服務,使無線區域網達到乙太網的性能水平,802.11n應運而生。

500Mbps的美妙前景

在傳輸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將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達500Mbps。這得益於將MIMO(多入多出)與OFDM(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相結合而應用的MIMO OFDM技術,這個技術不但提高了無線傳輸質量,也使傳輸速率得到極大提升。

應用前景:802.11n將使WLAN傳輸速率達到目前傳輸速率的10倍,而且可以支持高質量的語音、視頻傳輸,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寫字樓中用Wi-Fi手機來撥打IP電話和可視電話。

在覆蓋范圍方面,802.11n採用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多組獨立天線組成的天線陣列,可以動態調整波束,保證讓WLAN用戶接收到穩定的信號,並可以減少其它信號的干擾。因此其覆蓋范圍可以擴大到好幾平方公里,使WLAN移動性極大提高。

應用前景:這使得使用筆記本電腦和PDA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移動,可以讓WLAN信號覆蓋到寫字樓、酒店和家庭的任何一個角落,讓我們真正體驗移動辦公和移動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快樂。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採用了一種軟體無線電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可編程的硬體平台,使得不同系統的基站和終端都可以通過這一平台的不同軟體實現互通和兼容,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極大改善。這意味著WLAN將不但能實現802.11n向前後兼容,而且可以實現WLAN與無線廣域網路的結合,比如3G。

兩個陣營在爭標准

讓人遺憾的是,802.11n現在處於一種「標准滯後、產品早產」的尷尬境地。802.11n標准還沒有得到IEEE的正式批准,但採用 MIMO OFDM技術的廠商已經很多,包括Airgo、Bermai、Broadcom以及傑爾系統、Atheros、思科、Intel等等,產品包括無線網卡、無線路由器等,而且已經大量在PC、筆記本電腦中應用。

主導802.11n標準的技術陣營有兩個,即WWiSE(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聯盟和TGn Sync聯盟。這兩個陣營都希望在下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爭中處於優先地位,不過兩大陣營的技術構架已經越來越相似,例如都是採用MIMO OFDM技術,而且在8月2日有消息稱,他們已經決定不計前嫌,共同向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遞交了802.11n的無線技術版本。

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我們卻看不到中國的身影,讓我們不得不感到有些遺憾。這也是我們沒有核心技術的後果。標准之爭最終還是利益之爭,中國企業很難在WLAN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巨大效益,這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

更多內容請參考中國無線門戶
http://www.anywlan.com

㈡ 無線網路的標准有多少

無線網路的標准有6種,分別是:

1、802.11a

高速WLAN協議,使用5G赫茲頻段。最高速率54Mbps,實際使用速率約為22-26Mbps。與802.11b不兼容,是其最大的缺點。

2、802.11b

最流行的WLAN協議,使用2.4G赫茲頻段。最高速率11Mbps,實際使用速率根據距離和信號強度可變 (150米內1-2Mbps,50米內可達到11Mbps)。802.11b的較低速率使得無線數據網的使用成本能夠被大眾接受。

3、802.11e

基於WLAN的QoS協議,通過該協議802.11a,b,g能夠進行VoIP。也就是說,802.11e是通過無線數據網實現語音通話功能的協議。該協議將是無線數據網與傳統移動通信網路進行競爭的強有力武器。

4、802.11g

802.11g是802.11b在同一頻段上的擴展。支持達到54Mbps的最高速率。兼容802.11b。該標准已經戰勝了802.11a成為下一步無線數據網的標准。

5、802.11h

802.11h是802.11a的擴展,目的是兼容其他5G赫茲頻段的標准,如歐盟使用的HyperLAN2。

6、802.11i

802.11i是新的無線數據網安全協議,已經普及的WEP協議中的漏洞,將成為無線數據網路的一個安全隱患。802.11i提出了新的TKIP協議解決該安全問題。

(2)無線網路指標cqi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應用領域

1、網路媒體

由於無線網路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介面。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

2、掌上設備

無線網路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於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3、日常休閑

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介面。當我們去旅遊、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4、客運列車

2014年11月28日14時20分,中國首列開通WiFi服務的客運列車——廣州至香港九龍T809次直通車從廣州東站出發,標志中國鐵路開始WiFi(無線網路)時代。

列車WiFi開通後,不僅可觀看車廂內部區域網的高清影院、玩社區游戲,還能直達外網,刷微博、發郵件,以10—50兆的帶寬速度與世界聯通。

㈢ LTECQI和MCS

MCS調度接受信道質量指示CQI影響,CQI的好壞,決定系統採用什麼樣的MCS調度,同時也受SINR影響,你懂的,干擾會影響無線質量的。
肯定是以MCS為標准進行調度啊,反應調度的具體內容都是MCS級別。

㈣ 你好,想問你一下LTE上報的CQI、PMI、RI分別有什麼用

CQI用來反映下行PDSCH的信道質量,用0~15來表示PDSCH的信道質量。0表示信道質量最差,15表示信道質量最好。

RI用來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數據層數,用來告訴eNB,UE現在可以支持的CW數,也就是說RI=1,1CW,RI>1,2 CW。

PMI用來指示碼本集合的index,由於LTE應用了多天線的MIMO技術,在PDSCH物理層的基帶處理中,有一個預編碼技術。

1、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示。

2、RI = rank indication;秩指示。

3、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預編碼矩陣指示。

(4)無線網路指標cqi擴展閱讀:

LTE中支持兩種形式的CQI,PMI和RI上報: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上報。周期性的CQI上報通常是通過PUCCH來進行的。如果UE在發送周期性CQI的子幀上,同時被調度有數據需要發送,那麼,周期性的CQI上報將通過PUSCH來進行。

此時,UE將在PUSCH中採用和PUCCH中同樣的CQI/PMI/RI格式,而相應的PUCCH上的CQI上報資源將會閑置不用【1】。eNodeB還可以觸發UE進行非周期性的上報。非周期性的上報是通過PUSCH來進行的。這些上報可以在PUSCH上單獨地或者和其他數據一起進行發送。

在周期性CQI上報和非周期性CQI上報子幀同時存在的子幀,UE將會只上報非周期性的CQI上報而丟棄周期性的上報。CQI上報的粒度有三個等級:寬頻,UE選擇的子帶和上層配置的子帶。寬頻CQI上報是指UE針對整個系統帶寬上報一個CQI。

㈤ CQI的WCDMA中CQI

信道質量指示符(CQI)是無線信道的通信質量的測量標准。CQI能夠是代表一個給定信道的信道測量標准所謂一個值(或多個值)。通常,一個高值的 CQI 表示一個信道有高的質量,反之亦然。對一個信道的 CQI 能夠通過使用性能指標,例如,信噪比(SNR),信號與干擾加雜訊比(SINR),信號與雜訊失真比(SNDR)等信道的性能指標計算出來。這些值和其它的能夠針對一個給定的信道測量和然後用來計算信道的 CQI。一個給定信道的 CQI 依賴於被通信系統使用的傳輸(調制)方案。例如,一個使用碼分多址(CDMA) 的通信系統能夠利用一個不同的 CQI 而不是一個使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系統。在更多復雜的通信系統中,例如,那些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和空間時間代碼的系統,CQI 的使用也依賴於接收器的類型。其它能夠考慮 CQI 的因素是性能損傷。例如,多普勒轉換、信道預算錯誤、干擾等等。
自適應調制與編碼提供適應無線條件的鏈路適配,每次調制及編碼的選擇均基於UE上報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即無線信道質量)和UE類別(即UE能力)做出判斷。
按照協議213 中7.2.3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definition節,可以得到,CQI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只與SINR直接相關。很明顯,與調制方式也有關。 WCDMA與TD-SCDMA的HS-DSCH過程存在差異。兩者相同的是,HS-DSCH分配信息都通過監控HS-SCCH獲得。與TD-SCDMA不同的是,WCDMA中ACK/NACK和CQI在HS-DPCCH中發送,而TD-SCDMA是在HS-SICH中發送。
WCDMA中CQI的定義與TD-SCDMA中不同,WCDMA中CQI使用5比特,取值范圍0至30,每個CQI值依據UE的不同類別對應了相應的傳輸塊大小、HS-PDSCH數目、調制方式、參考功率調整值等,而TD-SCDMA信道質量指示CQI包含兩個域:推薦傳輸塊大小(RTBS)和推薦調制方式(RMF),RMF使用1比特,RTBS使用6比特。 在通信過程中,不同的編碼方式需要的信道條件也不相同,簡單的來說,編碼方式越高,依賴的信道條件需要越好。由於下行調度是由基站決定的,而基站作為發射端,並不清楚信道條件如何,就如同一個人說話,聽不聽得清楚是由聽眾感知到的,信道質量衡量也只能由UE來完成。基站要決定編碼方式,就需要UE來反饋這個信道質量。

㈥ LTE上報的CQI,PMI,RI分別有什麼用

簡單的描述一下這3個UCI的定義和作用:
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示;
RI = rank indication;秩指示;
PMI =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預編碼矩陣指示;

CQI用來反映下行PDSCH的信道質量。用0~15來表示PDSCH的信道質量。0表示信道質量最差,15表示信道質量最好。
-->UE在PUCCH/PUSCH上發送CQI給eNB。eNB得到了這個CQI值,就質量當前PDSCH無線信道條件好不好。 這樣就可以有根據的來調度PDSCH。
-->換句話說,LTE中下行的自適應編碼調制(AMC)的依據是什麼?其中一個依據就是CQI。
-->再通俗一點的說法:信道質量好,那eNB就多發送點數據;信道質量不好,那就保險點,少發送點數據。

RI用來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數據層數。用來告訴eNB,UE現在可以支持的CW數。也就是說RI=1,1CW,RI>1,2 CW.
PMI用來指示碼本集合的index。由於LTE應用了多天線的MIMO技術。在PDSCH物理層的基帶處理中,有一個預編碼技術。
-->這里的預編碼簡單的說,就是乘以各種不同的precoding矩陣。而這個矩陣,可以採用TM3這樣沒有反饋的方式。
-->也可以採用TM4這樣通過UE上報PMI來決定這個預編碼矩陣。從原理上說,這樣使得PDSCH信號是最優的。

下行的傳輸模式(TM)很多,在R9版本下行定義了TM1~TM8;其中TM4,6,8的情況下,才需要有PMI的反饋。

㈦ 無線網路標准--IEEE 802.11x系列

目前常見的無線網路標准以IEEE 802.11*系列為主。它是IEEE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制定的一個通用無線區域網標准。最初的IEEE 802.11標准只是用於數據存取,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s。由於速度慢不能滿足數據應用發展的需求,所以後來該協會又推出了 IEEE 802.11b、 802.11a、 802.11g這三個新的標准。這三個標准都是經IEEE批準的無線區域網規范,標準的確立也就意味著廠商們的認可和支持,它們之問技術差別很大,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一樣。

1、802.11b網路(2.4 GHz,11 M)

802.11b網路是目前一般用戶最常使用的規格,它工作在2.4 GHz頻段;可在室外300米、室內辦公環境100米的范圍內,以每秒11 MB的速度無線上網傳遞數據。802.11b使用動態速率漂移,可隨環境變化在11 Mb/s、5.5 Mb/s、 2Mb/s、 1  Mb/s之間切換。值得注意的是最高11 Mb/s的速度為共享速度,一個AP所能承載的用戶在10人左右。目前最熱的Intel迅馳技術,就屬於最新改良版本的802.11b技術。802.11b的最大缺點是其速度。雖然11 Mbps的傳輸速率對大多數寬頻用戶的接入速度來說已經足夠,但該性能指標卻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寬頻網路的需求。即便是個人用戶,目前國內不少家庭的寬頻接入速度也已超過1 MB/s,無論802.11b如何改進,它已呈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

2、802.11a網路(5 GHz,54 M)

作為802.11b的繼承者,802.11a具各很多優勢,其主要表現:安全性較佳,很多企業就看中了這一點,有12個頻道可以利用,能減少干擾問題802.11a傳輸速度比802.11b約快五倍,能同時提供更多用戶同時使用,最高理論速度可以達到54Mhls。此外,802.11a獨特的5GHz工作頻段也在抗干擾性上優於802.11b/g,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許多電子設備都是基於2.4 GHz頻段工作的,這正好與802.11b/g的工作頻段相同並產生沖突(如果家中同時安裝有無線區域網和無繩電話,那麼當使用無繩電話時便會發現通話效果時好時壞,這就是典型的干擾問題),如藍牙設備、微波爐等。5 GHz工作頻段具有2.4 GHz無法比擬的抗干擾優勢,但由於頻段較高,使得802.1 la的傳輸距離大打折扣,5 GHz頻段的電磁波在遭遇牆壁、地板、傢具等障礙物時的反射與衍射效果均不如2.4 GHz頻段的電磁波好,因而造成802.11 a筱蓋范圍偏小的缺陷;其次,由於設計復雜,基於802.11a標準的無線產品的成本要比802.11b高得多。此外,802.11a設備與802.11b網路並不兼容。

3、802.11g網路(2.4 GHz,54 M)

由於802.11b和802.11a都不能令人滿意,IEEE制定了新的802.11 g標准。目前還有最新的802.11g技術已經投入應用,和802.11a相比,802.11g在提供了同樣54 Mb/s的高速下,採用了與802.11b相同的2.4GHz頻段,因而解決了升級後的兼容性問題。同時802.11g也繼承了802.11b覆蓋范圍廣的優點,其價格也相對較低。當用戶過渡到「g網」時,只需購買相應的無線AP即可,而原有的802.11b無線網卡則可繼續使用,靈活性較802.11a要強得多。802.11g的優勢可以概括為:擁有802.11a的速度,同時安全性又優於802.11 b,而且還能與後者兼容。但存在問題是802.11g與802.11 b一樣都使用三個頻道,通信線路過少,所以安全性比802.11a還是略遜一籌。

4、IEEE 802.11n(2.4 GHz/5 GHz,300M,最高600 M)

802.11n是IEEE在2004年1月組成的一個新的工作組在802.11-2007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標准,於2009年9月正式批准。該標准增加了對MIMO的支持,允許40MHz的無線頻寬,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s。同時,通過使用Alamouti提出的空時分組碼,該標准擴大了數據傳輸范圍

5、IEEE 802.11ac (5 GHz,500M)

802.11ac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802.11無線計算器網上通信標准,它通過6 GHz頻帶(也就是一般所說的5GHz頻帶)進行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理論上,它能夠提供最少每秒1 Gigabit帶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或是最少每秒500 Megabits(500 Mb/s)的單一連線傳輸帶寬。

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寬的RF帶寬(提升至160 MHz),更多的MIMO空間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8),MU-MIMO,以及高密度的解調變(molation,最高可達到256 QAM)。它是IEEE 802.11n的潛在的繼任者。

6、IEEE 802.11ax(2.4 GHz/5 GHz,54 M)

2017年,Broadcom率先推出802.11ax無線晶元,由於先前802.11ad主要在於60 GHz頻段,雖然增長了傳輸速度,但是其覆蓋范圍受到限制,便成為輔助802.11ac的功能性技術。 依照IEEE的官方項目,繼承802.11ac的第六代Wifi為802.11ax,自2018年起推出支持的分享器。

######################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標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匹配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k,該協議規范規定了無線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范。該規范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絡對頻譜資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IEEE 802.11n,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基礎速率提升到72.2Mbit/s,可以使用雙倍帶寬40MHz,此時速率提升到150Mbit/s。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

目前市面上無線路由器常見使用的標准:

IEEE 802.11a

802.11a是802.11原始標準的一個修訂標准,於1999年獲得批准。802.11a標准採用了與原始標准相同的核心協議,工作頻率為5GHz,使用52個正交頻分多路復用副載波,最大原始數據傳輸率為54 Mb/s,這達到了現實網路中等吞吐量(20 Mb/s)的要求。

由於2.4GHz頻段日益擁擠,使用5GHz頻段是802.11a的一個重要的改進。但是,也帶來了問題。傳輸距離上不及802.11b/g;理論上5GHz信號也更容易被牆阻擋吸收,所以802.11a的覆蓋不及801.11b。802.11a同樣會被干擾,但由於附近干擾信號不多,所以802.11a通常吞吐量比較好。

IEEE 802.11b

802.11b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標准。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傳送速度。它有時也被錯誤地被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Wi-Fi聯盟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在2.4-GHz的ISM頻段共有11個頻寬為22 MHz的頻道可供使用,它是11個相互重疊的頻段。IEEE 802.11b的後繼標準是IEEE 802.11g。

IEEE 802.11g 

802.11g在2003年7月被通過。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跟802.11b相同),共14個頻段,原始傳送速度為54Mbit/s,凈傳輸速度約為24.7 Mb/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設備向下與802.11b兼容。

其後有些無線路由器廠商因應市場需要而在IEEE 802.11g的標准上另行開發新標准,並將理論傳輸速度提升至108Mb/s或125Mb/s。

IEEE 802.11n 

802.11n是IEEE在2004年1月組成的一個新的工作組在802.11-2007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標准,於2009年9月正式批准。該標准增加了對MIMO的支持,允許40MHz的無線頻寬,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s。同時,通過使用Alamouti提出的空時分組碼,該標准擴大了數據傳輸范圍

IEEE 802.11ac 

802.11ac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802.11無線計算器網上通信標准,它通過6 GHz頻帶(也就是一般所說的5GHz頻帶)進行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理論上,它能夠提供最少每秒1 Gigabit帶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或是最少每秒500 megabits(500 Mb/s)的單一連線傳輸帶寬。

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寬的RF帶寬(提升至160 MHz),更多的MIMO空間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8),MU-MIMO,以及高密度的解調變(molation,最高可達到256 QAM)。它是IEEE 802.11n的潛在的繼任者。

IEEE 802.11ax

2017年,Broadcom率先推出802.11ax無線晶元,由於先前802.11ad主要在於60 GHz頻段,雖然增長了傳輸速度,但是其覆蓋范圍受到限制,便成為輔助802.11ac的功能性技術。 依照IEEE的官方項目,繼承802.11ac的第六代Wifi為802.11ax,自2018年起推出支持的分享器。

㈧ 誰有lte無線參數說明

Bundling Mode
用戶將反饋窗口內全部下行子幀的ACK/NACK信息邏輯相加,得到1bit(單碼字)或2bit(雙碼字)的反饋信息,該方法通過一個ACK/NACK反饋代表多個反饋信息。但當產生丟包時,用戶仍將接收到的ACK/NACK邏輯相加而忽略丟包現象。基站通過DCI的DAI協助判斷反饋窗內是否有數據丟失。若用戶檢測到反饋窗內有數據丟失,則產生非連續發射DTX,要求重新傳輸反饋窗內的全部下行子幀數據。在合並模式下,用戶利用其接收到的最後一個子幀的信道資源發送合並後的實時反饋信息,此方法有效解決多ACK/NACK反饋所帶來的上行覆蓋問題。
Multiplexing Mode:
UE根據多個(最多4個)下行子幀所對應的ACK/NACK信息的狀態查表得到一個PUCCH資源分配及2bit反饋信息。對於雙碼字的PDSCH傳輸,對兩個碼字對應的ACK/NACK進行邏輯相加,再重用單碼字復用方式。此模式避免不必要的重傳,適用於信道條件好的小區中心用戶
TDD 中ACK/NACK 採用的是Bundling還是Multiplexing的方式由高層信令中tdd-AckNackFeedbackMode來決定。對於TDD Configuration 5,LTE只能將此參數設置為Bundling的形式。(3GPP 36.331)

PUCCH 2/2A/2B
PUCCH Format 2用來單獨傳輸CQI,第2和第6個符號上傳輸DMRS,其他符號用於CQI傳輸。20bit的CQI反饋信息經過用戶專屬加擾序列加擾調製成10個QPSK符號,再經過長度12的循環位移序列進行頻域擴頻後映射到2個時隙的PRB上
PUCCH Format 2A/2B支持CQI和ACK/NACK復用傳輸,其中CQI傳輸和PUCCH Format 2中完全相同,1bit或2bit的ACK/NACK信息經過BPSK或QPSK調製成一個符號後,不進行擴頻直接調制到每個時隙的第2個DMRS符號上去,此方法在高速場景下可能影響檢測性能

PUCCH Format 2A/2B只存在常規CP情況,擴展CP時的CQI和ACK/NACK復用使用擴展Format 2結構,第4個符號傳輸DMRS,CQI和ACK/NACK通過Reed-Muller碼進行聯合編碼後擴頻映射到5個符號上傳輸
頻域擴頻時的循環位移序列的移位間隔固定為1,一個RB上最多復用12個傳輸PUCCH 2/2A/2B的用戶
PUCCH 2/2A/2B與PUCCH 1/1A/1B混合模式
此模式可以有效節省頻譜資源,但性能要比單純的模式要差
由於上行單載波特性,UE不能在同一子幀傳輸PUSCH和PUCCH,當發生碰撞時,控制信令通過在DFT前與上行數據符號復用的方式在PUSCH上傳輸。控制信令採用對PUSCH打孔的方式進行資源映射,CQI/PMI使用與PUSCH相同的調制方式,佔用頻譜高端資源進行傳輸;RI,ACK/NACK要求高可靠性,BPSK/QPSK調制,放置在參考信號兩側傳輸
PUSCH上傳輸的控制信令

㈨ 4G的CQI指標與哪些參數有關呢優化可以從哪方面入手

CQI反應信道質量,主要相關的有重疊覆蓋、弱覆蓋、干擾,鄰區配置等等,所以優化從以上幾方面進行,當然參數的也有,接入類、切換類、改上報周期等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