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信網路綜合布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有沒有網友了解
1.綜合布線???在布線設計時,應當綜合考慮電話線、有線電視電纜、電力線和雙絞線的布設。電話線和電力線不能離雙絞線太近,以避免對雙絞線產生干擾,但也不宜離得太遠,相對位置保持20cm左右即可。???2.注重美觀???家居布線更注重美觀,因此,布線施工應當與裝修時同時進行,盡量將電纜管槽埋藏於地板或裝飾板之下,信息插座也要選用內嵌式,將底盒埋藏於牆壁內。???3.簡約設計???由於信息點的數量較少,管理起來非常方便,所以家居布線無需再使用配線架。雙絞線的一端連接至信息插座,另一端則可以直接連接至集線設備,從而節約開支,減少管理難度。???4.適當冗餘???綜合布線的使用壽命為15年,也許現在家庭擁有的計算機數量較少,但是沒有人能夠預測將來的家用電器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或許不需要幾年的時間,所有的家用電器都可以藉助於Internet進行管理。所以,適當的冗餘是非常有必要的。???設計家居布線方案時應當考慮的問題???布線時考慮的問題???1.信息點數量???通常情況下,由於主卧室通常有兩個主人,所以建議安裝兩個信息點,以便雙方能同時使用計算機。其他卧室和客廳只需安裝一個信息點,供孩子或臨時變更計算機使用地點時使用。特別是擁有筆記本電腦時,更應當考慮在每個室和廳內都安裝一個信息點。餐廳通常不需要安裝信息點,因為很少會有人在那裡使用計算機。如果小區預留有信息介面,應當布設一條從該介面到集線設備的雙絞線,以實現家庭網路與小區寬頻的連接。???另外,最好在居所中心和前後陽台的隱蔽的位置多布設2~3個信息點,以備將來安裝無線網路的接入點設備,實現家庭計算機的無線網路連接,並可攜帶筆記本電腦到室外工作。???2.信息插座位置???在選擇信息插座的位置時,也要非常注意,既要便於使用,不能被傢具擋住,又要比較隱蔽,不太顯眼.在卧室中,信息插座可位於床頭的兩側;在客廳中可位於沙發靠近窗口的一端;在書房中,則應位於寫字台附近,信息插座與地面的垂直距離不應少於20cm。???3.集線設備的位置???由於集線設備很少被接觸,所以,在保證通風較好的前提下,集線設備應當位於最隱蔽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集線設備需要電源的支持,因此,必須在裝修時為集線設備提供電源插座。另外,集線設備應當避免安裝在潮濕、容易被淋濕和電磁干擾非常嚴重的位置。???4.遠離干擾源???雙絞線和計算機應當盡量遠離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風扇,以避免這些電器對雙絞線中傳輸信號產生干擾。???5.電源分開???計算機、列印機和集線設備使用的電源線,應當與日光燈、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風扇使用的電源線分開,實現單獨供電,以保證計算機的安全和運行穩定。
B. 無線WiFi覆蓋方案綜合布線施工階段應注意哪些問題
規劃好網線分布,無線AP的位置點。最好採用一層一台樓層POE交換機來做,設備連接的網線不能超過100米。越短越好。不知道怎麼做,最好咨詢廠家
C. 綜合布線的注意事項
根據多年結構化布線和故障排除的經驗,總結出布線時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我們需要在布線時注意這些,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更順暢的享受網路。
1.硬體要兼容
在網路設備選擇上,盡量使所有網路設備都採用一家公司的產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高端與低端甚至是同等級別不同設備間的不兼容問題。而且不要為了省幾十塊錢而選擇沒有質量保證的網路基礎材料,例如跳線、面板、網線等。這些東西在布線時都會安放在天花板或牆體中,出現問題後很難解決。同時,即使是大品牌的產品也要在安裝前用專業工具檢測一下質量。
2.正確端接
當我們完成結構化布線工作後就應該把多餘的線材、設備拿走,防止普通用戶亂接這些線材。另外,有些時候,用戶私自使用一分二線頭這樣的設備也會造成網路中出現廣播風暴,因此布線時遵循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布線後不要遺留任何部件,因為使用者一般對網路不太熟悉,出現問題時很有可能病急亂投醫,看到多餘設備就會隨便使用,使問題更加嚴重。
3.防磁
為什麼電磁設備可以干擾到網路傳輸速度呢?因為在網線中走的是電信號,而大功率用電器附近會產生磁場,這個磁場又會對附近的網線起作用,生成新的電場,自然會出現信號減弱或丟失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干擾除了要避開干擾源之外,網線接頭的連接方式也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採用568A還是568B標准來製作網線,一定要保證1和2、3和6是兩對芯線,這樣才能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在結構化布線時一定要事先把網線的路線設計好,遠離大輻射設備與大的干擾源。
4.散熱
高溫環境下,設備總是頻頻出現故障。為什麼會這樣呢?使用過計算機的讀者都知道,當CPU風扇散熱不佳時計算機系統經常會死機或自動重啟,網路設備更是如此,高速運行的CPU與核心組件需要在一個合適的工作環境下運轉,溫度太高會使它們損壞。設備散熱工作是一定要做的,特別是對於核心設備以及伺服器來說,需要把它們放置在一個專門的機房中進行管理,並且還需要配備空調等降溫設備。
5.按規格連接線纜
眾所周知網線有很多種,如交叉線、直通線等,不同的線纜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用途。如果混淆種類隨意使用就會出現網路不通的情況。因此在結構化布線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分清線纜的種類。線纜使用不符合要求就會出現網路不通的問題。
布線經驗談:雖然目前很多網路設備都支持DIP跳線功能,也就是說不管你連接的是正線還是反線,它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有些時候設備並不具備DIP功能,只有你在連線時特別注意了接線種類,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故障。
6.留足網路接入點
確實如此,很多時候在結構化布線過程中沒有考慮未來的升級性,網路介面數量很有限,剛夠眼前使用,如果以後來住宅布局出現變化的話,就會出現上述問題。因此在結構化布線時需要事先留出多出一倍的網路接入點。
眾所周知,網路的發展非常迅速,幾年前還在為10Mbps到桌面而努力,而今已經是100Mbps,甚至是1000Mbps到桌面了。網路的擴展性是需要我們重視的,誰都不想僅僅使用2~3年便對布線系統進行翻修、擴容,所以留出富餘的接入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滿足日後升級的需求。
施工方面
1.明確要求、方法
施工負責人和技術人員要熟悉網路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材料使用,並能向施工人員說明網路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材料使用,而且要經常
在施工現場指揮施 工,檢查質量,隨時解決現場施工人員提出的問題。
2.掌握環境資料
盡量掌握網路施工場所的環境資料,根據環境資料提出保證網路可靠性的防護措施:
為防止意外破壞,室外電纜一般應穿入埋在地下的 管道內,如需架空,則應架高(高4米以上),而且一定要固定在牆上或電線桿上,切勿搭
架在電桿上、 電線上、牆頭上甚至門框、窗框上。室內電纜一般應鋪設在牆壁頂端的電纜槽內。
通信設備和各種電纜線都應加以固定,防止隨意移 動,影響系統的可靠性。
為了保護室內環境,室內要安裝電纜槽,電纜放在電纜槽內,全部電纜進房間、穿樓層均需打電纜洞,全部走線都要橫平豎直。
3.區分不同介質
保證通信介質性能,根據介質材料特點,提出不同施工要求。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通信介質有許多種,不同通信介質的施工要求不同,具體如下:
光纖電纜 光纖電纜鋪設不應絞結; 光纖電纜彎角時,其曲率半徑應大於30cm; 光纖裸露在室外的部分應加保護鋼管,鋼管應牢固地固定在牆壁上; 光纖穿在地下管道中時,應加PVC管; 光纜室內走線應安裝在線槽內; 光纖鋪設應有脹縮餘量,並且餘量要適當,不 可拉得太緊或太松。 同軸粗纜 粗纜鋪設不應絞結和扭曲,應自然平直鋪設; 粗纜彎角半徑應大於30cm; 安裝在粗纜上各工作站點間的距離應大於25米; 粗纜接頭安裝要牢靠,並且要防止信號短路; 粗纜走線應在電纜槽內,防止電纜損壞; 粗纜鋪設拉線時不可用力過猛,防止扭曲; 每一網路段的粗纜應小於500米,數段粗纜可以用粗纜連結器連接使用,但總長度不可大於5 00米,連接器不可太多; 每一網路段的粗纜兩端一定要安裝終端器,其中有一個終端器必須接地; 同軸粗纜可安裝在室外,但要加防護措施,埋 入地下和沿牆走線的部分要外加鋼管,防止意外損壞。 同軸細纜 細纜鋪設不應絞結; 細纜彎角半徑應大於20cm; 安裝在細纜上各工作站點間的距離應大於0. 5米; 細纜接頭安裝要牢靠,且應防止信號短路; 細纜走線應在電纜槽內,防止電纜損壞; 細纜鋪設時,不可用力拉扯,防止拉斷; 一段細纜應小於183米,183米以內的兩段細纜一般可用T頭連結加長; 兩端一定要安裝終端器,每段至少有一個終端 器要接地; 同軸細纜一般不可安裝在室外,安裝在室外的部分應加裝套管。 4、網路設備安裝
Hub的安裝 Hub應安裝在乾燥、干凈的房間內; Hub應安裝在固定的托架上; Hub固定的托架一般應距地面500mm以上; 插入Hub的電纜線要固定在托架或牆上,防止意 外脫落。 收發器的安裝 選好收發器安裝在粗纜上的位置(收發器在粗纜上安裝,兩個收發器最短距離應為25米); 用收發器安裝專用工具,在粗纜上鑽孔,鑽孔 時要鑽在粗纜中間位置,要鑽到底(即鑽頭全部鑽入); 安裝收發器連結器,收發器連結器上有三根針( 中間一隻信號針,信號針兩邊各有一隻接地針),信號針要垂直接入粗纜上的孔中,上好固定螺栓(要安 裝緊固); 用萬用表測信號針和接地針間電阻,電阻值約為25歐姆(粗纜兩端粗纜終端器已安裝好),如電阻無窮大,一般是信號針與粗纜芯沒接觸上,或收 發器連結器固定不緊,或鑽孔時沒有鑽到底,需要重新鑽孔或再用力把收發器連結器固定緊; 安裝好收發器,固定好螺釘; 收發器要固定在牆上或托架上,不可懸掛在空 中; 安裝好收發器電纜; 收發器電纜首先與粗纜平行走一段,然後拐彎,以保證收發器電纜插頭與收發器連接可靠。 網卡安裝 網卡安裝不要選計算機最邊上的插槽,最邊上的插槽有機器框架,影響網路電纜的拔插,給調試帶來不便; 網卡安裝與其它計算機卡安裝方法一樣,因網 卡有外接線,網卡一定要用螺釘固定在計算機的機架上。 5、設備安裝
為保證網路安裝的質量,網路設備的安裝應遵循如 下步驟:
首先閱讀設備手冊和設備安裝說明書。
設備開箱要按裝箱單進行清點,對設備外觀進行檢查,認真詳細地做好記錄。
設備就位。
安裝工作應從伺服器開始,按說明書要求逐一接好電纜。
逐台設備分別進行加電,做好自檢。
逐台設備分別聯到伺服器上,進行聯機檢查,出現 問題應逐一解決。有故障的設備留在最後解決。安裝系統軟體,進行主系統的聯調工作。
安裝各工作站軟體,各工作站可正常上網工作。
逐個解決遺留的所有問題。
用戶按操作規程可任意上機檢查,熟悉網路系統的各種功能。
試運行開始。
1.構架設計合理,保證合適的線纜彎曲半徑。上下左右繞過其他線槽時,轉彎坡度要平緩,重點注意兩端線纜下垂受力後是否還能在不壓損線纜的前提下蓋上蓋板。
2. 放線過程中主要是注意對拉力的控制,對於帶卷軸包裝的線纜,建議兩頭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軸套在資質的拉線桿上,放線端的工人先從卷軸箱內預拉出一部分線纜,供合作者在管線另一端抽取,預拉出的線不能過多,避免多根線咋場地上纏結環繞。
3.拉線工序結束後,兩端流出的冗餘線纜要整理和保護好,盤線時要順著原來的旋轉方向,線圈直徑不要太小,有可能的話用廢線頭規定在橋架、吊頂上或紙箱內,做好標注,提醒其他人員勿踩勿動。
4.在整理、綁扎、安置線纜時,冗餘線纜不要太長,不要讓線纜疊加受力,線圈順勢盤整,固定扎線繩不要勒得過緊。
5.在整個施工期間,工藝流程及時通報,各工種負責人做好溝通,發現問題馬上通知甲方,在其他後續工種開始前及時完成本工種任務。
6.如果安裝的是非屏蔽雙絞線,對接地要求不高,可在與機櫃相連的主線槽處接地。
7.線槽的規格是這樣來確定的:線槽的橫截面積留40%的富餘量以備擴充,超5類雙絞線的橫截面積為0.3平方厘米。線槽安裝時,應注意與強電線槽的隔離。布線系統應避免與強電線路在無線屏蔽、距離小於20cm情況下平行走3米以上。如果無法避免,該段線槽需採取屏蔽隔離措施。進入家居的電纜線管由最近的吊頂線槽沿隔牆下到地面,並從地面鏜槽埋管到家居隔離下。
管槽過渡、介面不應有毛刺,線槽過渡要平滑。
線管超過兩個彎頭必須留分線盒。
牆裝底盒安裝應該距地面30厘米以上,並與其他地和保持等高、平行。
線管採用鍍鋅薄壁鋼管或PVC。
綜合布線系統要綜合考慮。由於結構化布線大多數都是由布線工人完成的,這些工人都擁有專業的布線合格證,因此大多數故障都是可以避免的。不過在鋪設線路時仍然需要我們對技術把關,只有我們注意到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常見問題才能真正地在結構化布線中做到「少出錢、多辦事、辦好事、不壞事」。
綜合布線需求者不能只一味追求產品的價格,應考慮到綜合布線是屬於生命周期長的隱蔽工程,不能只追成本,更要考慮長期的使用。
D. 綜合布線的綜合布線標准
綜合布線系統的國外標准主要有: ISO/IEC 11801:2010信息技術-用戶基礎設施結構化布線 ISO/IEC 14763:2012信息技術-用戶基礎設施結構化布線的安裝和操作 ISO/IEC 14763-3:2014信息技術-用戶基礎設施結構化布線的安裝和操作-光纖測試 ANSI/ EIA / TIA -569 商業大樓通信通路與空間標准 ANSI/ EIA / TIA -568-C 商業大樓通信布線標准 ANSI/ EIA / TIA -606-B 商業大樓通信基礎設施管理標准 綜合布線系統的國內標准有: GB 50311-2007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 50312-2007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職責是保證所有普遍性的標准得到所有成員國的一致認可。ISO所負責的標准范圍從製造和質量控制規程到電氣與電信分布布線系統。在ISO組織中,綜合布線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由ISO/IEC JTC1/SC25 WG3負責。
全國信息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信息技術設備互聯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SC 25)負責組織綜合布線系統國內標準的制定、標准體系完善及國際標准化推廣工作,對口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 JTC1/SC25。
在北美洲,有四個標准化組織為北美市場開發或推行市線標准。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於1918年在美國成立。該組織的主要任務是美國國內的國家標準的協調、正規化和採納工作。電訊工業協會(TIA)是一個由ANSI授權的單獨的組織。並附屬於電子工業協會(EIA)。TIA最著名的活動是開發用於當今的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設計與安裝的布線標准。
在1985年前的布線系統沒有標准化。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本地電話公司總是關心他們的基本布線要求。其次,使用主機系統的公司要依靠其供貨商來安裝符合系統要求的布線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機構安裝了計算機系統,而每個系統都需要自己獨特的布線和連接器。客戶開始大聲報怨每次他們更改計算機平台的同時也不得不相應改變其布線方式。為贏得並保持市場的信任,計算機通信工業協會(CCIA)與EIA聯合開發建築物布線標准。討論在1985年開始,並取得一致,認為商用和住宅的話音和數據通信都應有相應的標准。EIA將開發布線標準的任務交給了TR-41委員會。TR-41委員會認識到該任務的艱巨性,於是設立了下屬委員會及數個工作組來負責開發商用和住宅建築物布線標準的各方面的廣泛工作。這些委員會在開發這些標准時卞要關注的重點是保證開發的標準是獨立於技術及生產廠一家的。
綜合布線的發展與建築物自動化系統密切相關。傳統布線如電話、計算機區域網都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廠商設計和安裝,傳統布線採用不同的線纜和不同的終端插座。而且,連接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辦公布局及環境改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需要調整辦公設備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換設備時,就必須更換布線。這樣因增加新電纜而留下不用的舊電纜,天長日久,導致了建築物內一堆堆雜亂的線纜,造成很大的隱患。維護不便,改造也十分困難。隨著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人們對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趨迫切,就需要一個適合信息時代的布線方案。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貝爾實驗室(Bell)的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在辦公樓和工廠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率先推出PDS(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現時已推出結構化布線系統SCS。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50311-2000命名為綜合布線GCS(Genericcablingsystem)。 綜合布線同傳統的布線相比較,有著許多優越性,是傳統布線所無法相比的。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它具有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而且在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兼容性:綜合布線的首要特點是它的兼容性。所謂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獨立的而與應用系統相對無關,可以適用於多種應用系統。過去,為一幢大樓或一個建築群內的語音或數據線路布線時,往往是採用不同廠家生產的電纜線、配線插座以及接頭等。例如用戶交換機通常採用雙絞線,計算機系統通常採用粗同軸電纜或細同軸電纜。這些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的配線材料,而連接這些不同配線的插頭、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相容。一旦需要改變終端機或電話機位置時,就必須敷設新的線纜,以及安裝新的插座和接頭。
綜合布線將語音、數據與監控設備的信號線經過統一的規劃和設計,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信息插座、交連設備、適配器等,把這些不同信號綜合到一套標準的布線中。由此可見,這種布線比傳統布線大為簡化,可節約大量的物資、時間和空間。
在使用時,用戶可不用定義某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的具體應用,只把某種終端設備(如個人計算機、電話、視頻設備等)插入這個信息插座,然後在管理間和設備間的交接設備上做相應的接線操作,這個終端設備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統中了。
開放性:對於傳統的布線方式,只要用戶選定了某種設備,也就選定了與之相適應的布線方式和傳輸媒體。如果更換另一設備,那麼原來的布線就要全部更換。對於一個已經完工的建築物,這種變化是十分困難的,要增加很多投資。
綜合布線由於採用開放式體系結構,符合多種國際上現行的標准,因此它幾乎對所有著名廠商的產品都是開放的,如計算機設備、交換機設備等;並對所有通信協議也是支持的,如ISDN、100BASE-T、1000BASE-T、10GBASE-T等。
靈活性:傳統的布線方式是封閉的,其體系結構是固定的,若要遷移設備或增加設備是相當困難而麻煩的,甚至是不可能。
綜合布線採用標準的傳輸線纜和相關連接硬體,模塊化設計。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每條通道可支持終端、乙太網工作站及令牌環網工作站。所有設備的開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變布線,只需增減相應的應用設備以及在配線架上進行必要的跳線管理即可。另外,組網也可靈活多樣,甚至在同一房間可有多用戶終端,乙太網工作站、令牌環網工作站並存,為用戶組織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條件。
可靠性:傳統的布線方式由於各個應用系統互不兼容,因而在一個建築物中往往要有多種布線方案。因此建築系統的可靠性要由所選用的布線可靠性來保證,當各應用系統布線不當時,還會造成交叉干擾。
綜合布線採用高品質的材料和組合壓接的方式構成一套高標準的信息傳輸通道。所有線槽和相關連接件均通過ISO認證,每條通道都要採用專用儀器測試鏈路阻抗及衰減率,以保證其電氣性能。應用系統布線全部採用點到點端接,任何一條鏈路故障均不影響其它鏈路的運行,這就為鏈路的運行維護及故障檢修提供了方便,從而保障了應用系統的可靠運行。各應用系統往往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因而可互為備用,提高了備用冗餘。
先進性:綜合布線,採用光纖與雙絞線混合布線方式,極為合理地構成一套完整的布線。所有布線均採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標准,鏈路均按八芯雙絞線配置。超5類雙絞線帶寬可達100MHz,6類雙絞線帶寬可達250MHz,超六類雙絞線帶寬能達500MHz。對於特殊用戶的需求可把光纖引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語音干線部分用銅纜,數據干線部分用光纜,為同時傳輸多路實時多媒體信息提供足夠的帶寬容量。
經濟性:綜合布線比傳統布線具有經濟性優點,主要綜合布線可適應相當長時間需求,傳統布線改造很費時間,耽誤工作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用金錢計算。
通過上面的討論可知,綜合布線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布線方法存在的許多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尤其以電話業務為主的通信網逐漸向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和VOIP等技術過渡,越來越重視能夠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傳輸的集成通信網。因此,綜合布線取代單一、昂貴、復雜的傳統布線,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無線網以及物聯網的迅速發展,未來綜合布線系統除了要滿足語音以及數據傳輸的相關需求外,還應兼顧無線網的高速接入要求,如802.11ac對接入速率已超過1000M,選擇合適的綜合布線產品至關重要。
用戶的網路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容錯能力,保障在意外情況下不中斷用戶的正常工作。選用的技術和設備是成熟的、標准化的。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主幹網上和各種設備應有冗餘備份,機房設計要有不間斷電源。 綜合布線系統的基本結構是星形的,根據GB 50311標准,綜合布線系統可劃分成七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干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進線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
工作區: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TE)的區域可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應由配線子系統的信息插座模塊(TO)延伸到終端設備處的連接纜線及適配器組成。
配線子系統: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模塊、信息插座模塊至電信間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和光纜、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干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至電信間的干線電纜和光纜,安裝在設備間的建築物配線設備(B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多個建築物之間的主幹電纜和光纜,建築群配線設備(C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設備間:設備間是在每幢建築物的適當地點進行網路管理和信息交換的場地。
進線間:進線間是建築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線的入口部位,並可作為入口設施和建築群配線設備的安裝場地。
管理:管理應對工作區、電信間、設備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模塊等設施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
智能建築與智能建築園區的綜合布線設計,應根據建築物類型及區域功能的實際需要,劃分多個工作區,工作區面積需求可參照GB50311相關建議,且每一個工作區信息插座模塊的數量不宜少於2個,並滿足各種業務的需求。當採用光纖信息插座時,光纖信息插座的數量不宜少於2芯。光纖至工作區域滿足用戶群活大客戶使用時,光纖芯數至少應有2芯備份,按4芯水平光纜配置。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數據系統的傳輸速率要求,並應選用相應等級的纜線和傳輸設備。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電話、數據和電視系統的傳輸標准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選用的電纜、光纜、各種連接電纜、跳線,以及配線設備等所有硬體設施,均應符合ISO/IEC 11801:2010國際標準的各項規定,確保系統指標得以實施。
綜合和線系統應設置漢顯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人工登錄與綜合布線系統相關的硬體設施的工作狀態信息,這些狀態信息包括:設備和纜線的用途和使用部門、組成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傳輸信息速率、終端設備配置狀況、佔用硬體編號和色標、鏈路的功能和各項主要特徵參數、鏈路的完好狀況和故障記錄等內容。還應登錄設備位置和纜線走向內容以及建築物名稱、位置、區號、樓層號和房間號等內容。
在系統設計時,全系統所選的纜線、連接硬體、跳線、連接線等必須與選定的類別相一致。如採用屏蔽措施時,則全系統必須都按屏蔽設計,需要保持屏蔽的連續性。 超5類電纜系統(Cat 5e):是在對現有的5類UTP雙絞線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後產生的新型電纜系統,不少性能參數,如近端串擾(NEXT)、衰減串擾比(ACR)等都有所提高,但其傳輸帶寬仍為100MHz。目前有非屏蔽線纜和屏蔽線纜兩種類型。
6類電纜系統(Cat 6):一個新級別的電纜系統,除了各項性能參數都有較大提高外,其帶寬將擴展至250MHZ。其實這個級別的布線系統很早就已經提出,而且目前應用較廣。有屏蔽和非屏蔽線纜。
6A類電纜系統(Cat 6A):在6類電纜系統之上的一種類別,除了各項性能參數都有較大提高外,其帶寬將擴展至500MHZ,適用於萬兆傳輸。
7類電纜系統:7類電纜系統是歐洲提出的一種電纜標准,其實現帶寬為600MHZ,但是其連接模塊的結構與目前的RJ-45完全不兼容。由於頻率的提升所以必須在外層在加以銅網編制層。只有屏蔽線纜,以對對鋁箔屏蔽加外層編織層屏蔽(S/FTP)結構實現。
7A類電纜系統:7A類是更高等級的線纜,其實現帶寬為1000MHZ,其對應的連接模塊的結構與目前的RJ-45不完全兼容,目前市面上能看到GG45(向下兼容RJ45)和Tear模塊(需要TERA-RJ45的轉接跳線)。由於頻率的提升所以必須在外層在加以銅網編制層。只有屏蔽線纜,以對對鋁箔屏蔽加外層銅網編織層屏蔽實現。為25G和40G而准備的線纜。
8類電纜系統:8類是目前知道的最高等級的傳輸線纜,其實現帶寬在2000MHZ,分為CAT 8.1和CAT 8.2兩種不同的結構等級,均能在30米范圍內支持40GBASE-T,8類線纜規范還在草案制定中。 銅介質信息模塊
光纖模塊
面板/插座
雙絞線
跳線
光纜
光纖跳線
光纖尾纖
配線架
布線工具
桌面終端產品
智能布線箱 美國國內標准委員會(ANSI)與TIA/EIATR-41委員會內的TR-41.8分委會的TR-41.8.2工作組於1991年5月份訂出首個ANSI/TIA/EIA570的家居布線標准,並於1998年9月, TIA/EIA協會正式修定及更新家居布線的標准,並重新定為ANSI TIA/EIA-570A-家居電訊布線標准(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
在這個發展要求中,工作組主要作出以下一些技術的更改:
標准不涉及商業大樓
基本規范將跟從TIA手冊中所更新的內容及標准
標准不涉及家居布線中的外線數量
訂出家居布線的等級
認可介麵包括光纜,同軸電纜,三類及五類非屏蔽雙絞電纜(UTP)
鍵路長度由插座到配線箱不可超出90米,信道長度不可超出100米
主幹布線將包括在內
固定裝置布線,如對講機,火警感應器將包括在內
通訊插座只適合T568-A接線方法及使用四對UTP電纜端接八位模塊或插頭 標准目的 TIA/EIA 570-A所草議的要求主要是給訂出新一代的家居電訊布線給與現今及將來的電訊服務。標准主要提出有關布線的新等級,並建立一個布線介質的基本規范及標准,主要應用支持話音,數據,影像,視頻,多媒體,家居自動系統,環境管理,保安,音頻,電視,探頭,警報及對講機等服務。標准主要規劃於新建築,更新增加設備,單一住宅及建築群等。B.標准范圍
TIA570-A標准適用於現今的綜合大樓布線標准及有關的管道,空間的標准於建築群內,並且可支持不同種類的電訊應用於不同的家居環境中。標准中主要包括室內家居布線及室內主於布線。
標準的規范主要跟隨國際電氣規范(NationaI Electric Code),國際電氣安全規范(NationaI Electric Saftey Code),FCC第68項中的規則管理。
2.家居布線等級
等級系統的建立有助於選擇適合每個家居單元不同服務的布線基礎結構。
等級一:
提供可滿足電訊服務最低要求的通用布線系統,該等級可提供電話,CATV和數據服務。等級一主要採用雙絞線及使用星型拓撲方法連接,等級一布線的最低要求為一根四對非屏蔽雙絞線 (UTP),並必須滿足或超出ANSI/TIA/EIA-568A規定的三類電纜傳輸特性要求:以及一根75歐姆同軸電纜(Coaxial),並必須滿足或超出SCTE IPS-SP-001的要求,建議安裝五類非屏蔽雙絞線(UTP)方便升級至等級二。
等級二:
提供可滿足基礎,高級和多媒體電訊服務的通用布線系統,該等級可支持當前和正在發展的電訊服務。等級二布線的最低要求為一或二根的四對非屏蔽雙絞線(UTP),並必須滿足或超 出ANSI/TIA/EIA-568-A規定的五類電纜傳輸特性要求,以及一或二根75歐姆同軸電纜(Coaxial),並必須滿足或超出SCTE ZPS-SP-001的要求。可選擇的光纜,並必須滿足或超出ANSI/ICEA S-87-640的傳輸特性要求。
3.一般單一的家居布線系統
一般的家居布線要求都是跟隨二個等級來設定方案,並於每一家庭中設定一個劃定點(demarcation point)或一個輔助分離插座(Auxiliary & discount outlet)來連接到終端的設備。有關接地及引進設備的保規定,必須參照適當的電氣規范或本地的電氣規范。
一般分布裝置(Distributor Device)
每一個家庭里是必須安裝一個分布裝置(DD),分布裝置是一個交叉連接的配線架,主要端接所有的電纜,跳線,插座及設備連線等。分布裝置配線架主要提供用戶增加,改動或更改服務,並提供連接埠給與外間服務供應商提供不同的系統應用。配線架必須安裝於一個適合安裝及維修的地方,並能提供一個保護裝置將配線引進大廈。所有端接如需連接大廈,必須安裝接地及引進大廈設備,並合乎有關的適當標准及規格。 配線架可包括一般的交叉連接設備,並可連接機電設備,如HUB等,兩者都必需符合標准。
以下是配線架配置及單一典型家居的一般要求:
配線架必須安裝於每一家庭內,並能提供一個舒適的安裝及維護環境,盡量減少跳線的長度。配線架應安裝於牆上,並加上一木背板,以固定配線架位置。
配線架所需的面積及位置,主要由插座數量及服務等級決定。
配線架有機會需要電源插座,如需要請安裝15A獨立電源插座,並必須符合當地的電源電壓,如120V/220V。配線架與電源開關應該安裝於一個適當的位置,大約距離1.5米(5尺),並必須跟隨當地的電氣規范及規定。
電纜長度從DD到用戶插座/插頭不可超出90米(295尺),如兩端加上跳線及連線後,長度不可超出100米(328尺),電纜種類可選用等級一或等級二之介質。
布線系統必須使用星型拓撲方法。
一些固定裝置,如對講機,保安系統鍵盤,探頭及煙感器是可以使用底座接線方式直接安裝。即使標准建議使用星型拓撲方法,但固定裝置器可以使用迴路(Loop)或鏈路(daisy chain)的方法連接。
足夠數量的通訊插座是必需的,主要是預備將來新增點數。插座必須安裝於所有房間,插座位置於一些固定牆的位置。
所有新建築從插座到配線架的電纜必須埋藏於管道,不可使電纜外露,有關管道或喉管設計及標准,請參考ANSI/TIA/EIA-569-A。
插座必須安裝於固定的位置,如使用非屏蔽雙絞線,必須使用8芯T568A接線方法。如某些網路及服務需要連接一些特別的電子部件,如分頻器,放大器,匹配器等,所有電子部件必須安裝於插座外。
配線架可以使用跳線,設備線及交叉跳線提供一個互連方法或交叉跳線,以信道為標准,跳線,設備線及交叉跳線之長度不可超過10米(33尺)。 首先,不要把廠商提供的若干年產品或系統質保,當作是保證產品多少年不落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沒有誰能預見到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也就是說廠家的若干年質保,並不保證系統不會在一段時期內過時。但用戶可以放心的是,布線系統本身的一大特點就是便於擴容和升級。
布線系統本身是一種無源的物理連接系統,一旦安裝完成並通過測試,一般情況下無需維護,只需要對其加以正確的管理即可;所以廠家的所謂若干年質保,主要是針對其在工程項目中所提供的全系列市線產品本身的質量而言。對於由非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質量問題,廠家是完全負責的;而真正意義的售後服務,應該是由負責實施該項目的系統集成商來完成的。所以用戶應選擇品質優良的產品,通過廠家提供的正規渠道拿貨,並選擇國內信譽好、技術水平高的系統集成商來施工,讓他們在得到合理的利潤後,使用戶也得到這些集成商所提供的增值服務以及售後的長期服務和質保。 選擇電纜系統需要從實際應用出發,考慮未來發展的餘地和投資費用,確保安裝質量。
從實際出發是指要考慮目前用戶對網路應用的要求有多高、10Mbit/S乙太網能對用戶的應用需求支持多長時間,以及100Mbit/S乙太網是否夠用。
因為網路的布線系統是一次性長期投資,考慮未來發展是指要考慮到網路的應用是否在一段時期內會有對高速網路如千兆位乙太網或未來更高速網路的需求。
最後是如何保證安裝的質量。除了布線系統本身的質量以外(通常是由廠家來保證,而且通常不是問題的主要原因),不論是超5類還是6類電纜系統,都必須經過施工安裝才能完成,而施工過程對電纜系統的性能影響很大。即使選擇了高性能的電纜系統,例如六類或超六類,如果施工質量粗糙,其性能可能還達不到超5類的指標。所以,不論選擇安裝什麼級別的電纜系統,最後的結果一定要達到與之相應的性能,也就是說需要對安裝的電纜系統進行相關標準的認證測試以保證。
E. 請告訴一下新房裝修網線如何布線
新房裝修中的弱電布線也屬於隱蔽施工的項目之一,因此需要提前規劃設計好,否則入住後會影響到網路是使用。不過有不少人認為如今的無線網路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不需要進行網線的布置,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思維。無線網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輔助,但是其傳輸的不穩定、易干擾的問題始終存在著隱患。既然是新裝修,建議每個房間均建立有線連接,做到有備無患。
3、線材的選擇
家庭對於帶寬的需求呈現逐級增長的趨勢,一方面是網路接入終端設備的增多,手機、平板、電腦等,甚至是智能家居的音像、電飯鍋等等;一方面是應用的提升,寬頻上網、網路電視等均對帶寬提出了較高的需求。網路綜合布線建議使用千兆網線,一次到位,避免反復折騰並且差價相差不大。
現在家庭寬頻網速普遍升級到了200M以上,一些地區試點1000M寬頻,因此家庭網路需要支持千兆網路。網線、無線路由器需要支持千兆,因此,在網線的選擇上,最低也要使用超五類線纜,但小編建議使用六類網線,其性能要遠遠高於超五類網線。六類網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網線中間的「十字骨架」,並且在外表有「CAT.6」的標識。
4、組網方式
每一個房間通了網線後,建議使用網路模塊,而不是把網線放在外面,再接水晶頭。使用網路模塊,既美觀,而且後期維修非常方便。總之,家庭裝修,網線預埋非常重要,前期要做好規劃,多拉網線,一定要秉承超前規劃,寧多不少的原則。如果要使用AC+AP的組網方式,那麼還要考慮房頂吸頂AP的布線。
F. 網路綜合布線材料計算
具體如下:
雙口面板:8個*2=16個
語信息點:8個*2=16個
網路信息點:8個*2=16個
信息底盒:8個*2=16個
RJ45水晶頭:8個*2=16個
說明:每個雙口面板下含一個網路信息點和一個語間信息點!
這樣只有語音信息點有冗餘,建議最好規劃為:每間辦公室10個語音信息點,10個網路信息點!即將上面的數字8改為10即可!
G. 給個辦公樓網路綜合布線方案
最便宜的方案;把機房放在3樓或4樓(節省線纜),不用樓層管理子系統,把線直接歸入機房,不用配線架,直接做水晶頭插交換機,不用信息面板,進入各屋後用pvc線槽直接出線接水晶頭連接計算機。
方案二:以機房為准,由上到下做一個垂直干線子系統(用光纖連接),每個樓層用一台帶光纖連接的交換機,由於點位較少,另一個可以選擇16孔等不帶光纖連接的(用網線直接串),信息面板,配線架同上(不用,要是想做給領導看單說)
方案三:每個房間放一直兩條線(另一條備用),到各個房間後用4、6、8孔小型交換機連接(超級便宜),這樣即使每個房間放兩條線的話才22個信息點,這樣用一台24口的普通交換機就夠了。網速要是要求百兆以內,超五類線纜足夠。
注意事項:每層增加30台電腦的話用電量就大約到了9000w,所以你供給電腦的電源就要在64安培以上,電纜要在4平方以上(根據顯像管顯示器計算,如果是液晶顯示器以上配置絕對安全)
H. 辦公網路為什麼不能用無線網路替代綜合布線
對於目前的網路來說,無線技術的應用雖然還局限於水平子系統中,但是RFID技術的發展,使得 無線線纜管理 也成為了可能。通過將布線及設備信息保存在電子標簽中,管理及察看非常方便。同時,隨著電子標簽技術的成熟,更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跳線管理及通斷判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式綜合布線智能管理。無線區域網相對於有線方式來說有不少優勢:安裝便捷,使用靈活,經濟節約,易於擴展等。
網路安全可以通過路由器中的加密方式來解決後顧,在加密的網路中別人是看不到你信息的,所以在安全方面也不用過於擔心。
但是,無線即使有眾多優點,但綜合布線市場上傳統布線仍具有難以撼動的地位。
在同等條件下,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要比無線網路快的多,也要穩定的多。在同一個時間內,其傳輸的數據量要比無線網路多的多。而且伺服器一般就是放在那邊,也不會經常移動。為此也沒有部署無線網路連接的必要。
另外,在無線接入點與路由器之間,往往必須要提供比較高的帶寬以滿足大量客戶端共同訪問的需要。也就是說,採用有線網路連接來提高無線接入點與有線網路之間的連接,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無線是個發展方向,但其速度、安全性、穩定性等一系列問題在一定領域里還存在著局限性。未來無線將會作為有線的延伸,但不會完全替代有線。
希望幫到你。
I. 室外網路布線都有哪些技術要求有人清楚嗎
1、辦公室布線的信息插座作為布線系統的水平子系統一部分,不管企業的辦公應用如何變化,辦公室綜合布線需要滿足我們以下要求。對電話的要求:利用電話交換機,將企業與外界有效地聯系起來,同時方便內部通話。對電腦網路的要求:綜合布線採用星形結構,能支持現在及今後的網路應用——10Mb乙太網、100Mb快速乙太網、1000Mb千兆位乙太網。對圖像傳輸方面的需求:模擬圖像、數字圖像、會議電視等。2、信息插座的安裝位置對於辦公樓環境而言,辦公空間有大開間,也有四壁的小房間。對這兩種形式下的工作區子系統的面板安裝採用不同的安裝方法。小房間不需要分隔板,信息插座只需安裝於牆上;對於大開間而言,選用以下兩種形式的安裝方法:1)信息插座安裝於地面上2)信息插座安裝於牆上3、辦公室布線電纜走線方式辦公室電纜可以直接走天花板架,放入線槽,埋入牆中,工業標准允許在接近連接地方引入結合點。1)採用走吊頂的輕型槽型電纜橋架的方式2)採用地面線槽走線方式4、辦公室其他的布線細節在每個辦公室布置的信息點(信息插座)應當和辦公室的電源插座布在同一個水平方向上,而且間距30cm左右;這樣布線主要是便於用戶的電源和雙絞線網線的同時連接,也便於以後維修維護;目前布置每個信息插座最好能採用4口的布線面板,二個網路介面布線(一個外網、一個內網),二個語音點(一個內線、一個外線),並且網路數據與語音布線能夠互換使用。5、辦公室無線網路「布線」(「活動辦公室」)可以考慮採用建立無線網路為移動辦公人員提供網路接入;利用無線網路「布線」可以使用戶擁有一個可以隨時移動的辦公區域。對於需要隨時增加辦公節點而又需要網路連接辦公區域的公司,這一點十分有用。承接工廠綜合布線、大樓綜合布線、學校綜合布線、醫院綜合布線、酒店賓館綜合布線,辦公室綜合布線等弱電工程網路工程。
J. 綜合布線系統中無線AP怎麼布置
每個品牌的AP產品信號覆蓋范圍不一樣,具體要咨詢供應商。家用AP一般客廳、卧室等區域放2~3個就夠了,吸頂安裝。商辦大樓一般在公共區域如:電梯廳、走道等等,根據產品的覆蓋范圍來確定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