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速度與安全 哪種無線加密方式才最好
WPA-PSK加密 選擇AES加密演算法 WPA加密 AES加密演算法 測試曲線 平均速率:49.228MbpsWPA2-PSK加密 選擇AES加密演算法 WPA2加密 AES加密演算法 測試曲線 平均速率:47.003Mbps 通過測試我們驚喜的發現,兩種加密條件下的測試成績均接近50Mbps,相比非加密條件下的58Mbps,差距已經變得非常小。那麼為什麼選擇了不同的加密方式(或加密演算法)後,11n無線網路的傳輸速率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現在揭曉答案。為你解惑: 三項測試中,無線網路的傳輸速率會有如此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IEEE 802.11n標准不支持以WEP加密(或TKIP加密演算法)單播密碼的高吞吐率。如果用戶選擇了WEP加密方式或WPA-PSK/WPA2-PSK加密方式的TKIP演算法,無線傳輸速率將會自動降至11g水平(理論值54Mbps,實際測試成績20Mbps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用戶使用的是11n無線產品,那麼無線加密方式只能選擇WPA-PSK/WPA2-PSK的AES演算法加密,否則無線傳輸速率將會自動降低。總結:無線加密 請選擇WPA-PSK/WPA2-PSK AES加密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只要選對無線加密方式,無線加密對無線傳輸速率的影響僅有15%左右,用戶只需很小的性能損失就能獲得比較安全的無線網路。
Ⅱ 異構網路的網路選擇演算法的研究
異構網路中無線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就是網路選擇演算法,網路選擇演算法的研究很廣泛,這里給出了幾個典型的無線網路選擇演算法的類別。 預切換可以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切換,並為是否需要執行切換做好准備。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當前接收信號強度來預測將來接收信號強度的變化趨勢,來判斷是否需要執行切換。
文獻 中利用多項式回歸演算法對接收信號的強度進行預測,這種方法的計算復雜度較大。文獻 中,利用模糊神經網路來對接收信號強度進行預測,模糊神經網路的演算法最大的問題,收斂較慢,而且計算的復雜度高。文獻 中,利用的是最小二乘演算法(LMS)來預測接收的信號強度,通過迭代的方法,能夠達到快收斂,得到較好的預測。還有在文獻 中,直接採用接收信號強度的斜率來預測接收信號強度,用來估計終端在該網路中的生存時間,但是這種方法太簡單,精度不是很高。 在垂直切換的過程中,對於相同的切換場景,通常會出現現在的已出現過的切換條件,對於其垂直切換的結果,可以應用到當前條件下,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的重新執行切換決策所帶來的時延。
文獻[33]中,提出利用用戶連接信息(User Connection Profile,UCP)資料庫用來存儲以前的網路選擇事件。在終端需要執行垂直切換時,首先檢查資料庫中是否存在相同的網路選擇記錄,如果存在可以直接接入最合適的網路。在文獻[34]中,提出了將切換到該網路的持續服務時間和距離該網路的最後一次阻塞時間間隔作為歷史信息記錄下來,根據這些信息,選擇是否有必要進行切換。 由於用戶對網路參數的判斷往往是模糊的,而不是確切的概念,所以通常採用模糊邏輯對參數進行定量分析,將其應用到網路選擇中顯得更加合理。模糊系統組成通常有3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去模糊化。對於去模糊化的方法通常採用中心平均去模糊化,最後得到網路性能的評價值,根據模糊系統所輸出的結果,選擇最適合的網路。
通常情況下,模糊邏輯與神經網路是相互結合起來應用的,通過模糊邏輯系統的推理規則,對神經網路進行訓練,得到訓練好的神經網路。在垂直切換的判決的時候,利用訓練好的神經網路,輸入相應網路的屬性參數,選擇最適合的網路接入。
基於模糊邏輯和神經網路的策略,可以對多種因素(尤其動態因素)進行動態地控制,並做出自適應的決策,可以有效提高網路選擇的合理性,但該策略最大的缺點是,演算法的實現較為復雜,在電池容量和處理能力均受限的移動設備上是不合適的。 在異構網路選擇中,博弈論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博弈論的模型中,博弈中的參與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證自身付出的代價盡量小。參與者的這兩種策略可以通過效用函數和代價函數來衡量。因此通過最大化效用函數和最小化代價函數,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文獻[36]中提出一種基於博弈論的定價策略和網路選擇方案,該方案中服務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SPs)為了提高自己的利潤需要面臨競爭,它是通過用戶間的合作或者非合作博弈來獲得,在實際的異構網路場景下,用戶和服務提供商SPs之間可以利用博弈模型來表示。Dusit Niyato在文獻[37]中,通過競價機制來進行異構網路資源的管理,這里將業務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基本業務,另一種類似高質量業務,基本業務的價格是固定的,而高質量業務的價格是動態變化的,它是隨著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和合作而變化的。因此這里從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方面來討論定價機制。Dusit Niyato在文獻[38]中基於進化博弈理論,來解決在帶寬受限情況下,用戶如何在重疊區域進行網路選擇。 網路選擇的目標通常是通過合理分配無線資源來最大化系統的吞吐量,或者最小化接入阻塞概率等,這樣就會涉及網路優化問題。
網路選擇演算法往往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用戶希望得到好的服務質量、價格便宜的網路、低的電池功率消耗等。對於多目標決策演算法,通常是不可能使得每個目標同時達到最優,通常的有三種做法:其一,把一些目標函數轉化為限制條件,從而減少目標函數數目;其二,將不同的目標函數規范化後,將規范化後的目標函數相加,得到一個目標函數,這樣就可以利用最優化的方法,得到最優問題的解;其三,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例如文獻[39]中,採用的是讓系統的帶寬受限,最大化網路內的所有用戶的手機使用時間,即將部分目標函數轉化為限制條件。文獻[40]中,採用的是讓用戶的使用的費用受限,最大化用戶的利益和最小化用戶的代價,這里採用的是上面介紹的第三種方法。 基於策略的網路選擇指的是按照預先規定好的策略進行相應的網路操作。在網路選擇中,通常需要考慮網路負荷、終端的移動性和業務特性等因素。如對於車載用戶通常選擇覆蓋范圍大的無線網路,如WCDMA、WiMAX等;對於實時性要求不高的業務,並且非車載用戶通常選擇WLAN接入。這些均是通過策略來進行網路選擇。
文獻[41, 42]提出了基於業務類型的網路選擇演算法,根據用戶的業務類型為用戶選擇合適的網路。文獻[35]提出基於負載均衡的網路選擇演算法,用戶選擇接入或切換到最小負載因子的網路。[43]提出了一種考慮用戶移動性和業務類型的網路選擇演算法。 多屬性判決策略(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是目前垂直切換方面研究最多的領域。多屬性判決策略主要分為基於代價函數的方法和其他方法。
基於代價函數的方法
代價函數一般有兩種構造形式,一種是多屬性參數值的線性組合,如(2.1)式所示;另一種是多屬性參數值的權重指數乘積或者是屬性參數值的對數線性組合,如(2.2)式所示。
(2.1)
(2.2)
其中代表規范化的第個網路的第個屬性值,代表第個屬性的權值。對於屬性的規范化,首先對屬性進行分類,分為效益型、成本型等,然後根據不同的類型的,對參數進行歸一化,採用最多的是線性規范化、極差規范化和向量變換法。關於權值的確定可以分為簡單賦權法(Simple Additive Weighting,SAW)、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權法、基於方差和均值賦權法。
(1) SAW:用戶根據自己的偏好,確定每個屬性的重要性,通常給出每個參數取值的具體參數值。
(2) AHP:首先分析評價系統中各要素之間關系,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其次對同一層次的各要素之間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接著由每層判斷矩陣計算相對權重;最後計算系統總目標的合成總權重。
(3) 熵權法:通過求解候選網路中的同一屬性的熵值,熵值的大小表明網路同一屬性的參數值的差異,差別越大,說明該屬性對決策影響越大,相應權值的取值就越大。
(4) 基於方差和均值賦權法:通過求解候選網路中同一屬性參數的均值和方差,結合這兩個參數確定該屬性的重要性程度值,然後再對其進行歸一化,得到每個屬性的參數值。
其他方法
(1) 基於方差和均值賦權法:通過求解候選網路中同一屬性參數的均值和方差,結合這兩個參數確定該屬性的重要性程度值,然後再對其進行歸一化,得到每個屬性的參數值。
(2)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首先對參數進行歸一化,從網路的每組屬性參數值里選擇最好的參數組成最優的一組屬性參數,同樣也可以得到最差的一組屬性參數。將每個網路與這兩組參數比較,距離最優參數組越近,並且與最差組越遠,該網路為最合適的網路。
(3) 灰度關聯分析法(GRA):首先對參數進行歸一化,再利用GRA方法,求得每個網路的每個屬性的關聯系數,然後求出每個網路總的關聯系數。根據每個網路總的關聯系數,選擇最適合的網路。
(4) 消去和選擇轉換法(ELECTRE):首先對參數進行歸一化,構造加權的規范化矩陣,確定屬性一致集和不一致集。然後計算一致指數矩陣和劣勢矩陣,最後得到一致指數矩陣和不一致指數矩陣。根據這兩個矩陣,確定網路的優劣關系,選擇最適合的網路。
VIKOR:首先對參數進行歸一化,首先確定最優和最差屬性參數組,然後計算得到每個網路屬性的加權和屬性中最大的參數值,然後利用極差規范化對網路的加權和以及最大屬性值進行歸一化,最後利用歸一化的參數進行加權求和,依據這個值,選擇最合適的網路。
Ⅲ 請問現在無線網路最安全的加密演算法是什麼
現在無線網路最安全的加密演算法是WPA2-AES企業級。
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是採用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的網路。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Ⅳ 無線感測器網路移動節點定位演算法有哪些比較新的理論方法
大致有這幾種種演算法:信號強度、收信角度、收信時間和收信時間差。還有特殊一點的位置指紋演算法。
1、信號強度是指距離和信號強度之間有一定的函數關系,通過接收到的信號強度可以推算出距離。這種方法受到的干擾太大,誤差非常大。
2、收信角度是指兩個蜂窩狀接收裝置可以分辨出信號的來源,做兩條射線,交點即為位置。精度一般。
3、收信時間法是指從發送到接收是有時間差的,發送的時候信號中包含時間信息,接收的時候對照接收時間,做差即可。由於電磁波速度快,所以對於時間校準的要求很高。
4、收信時間差法是指移動點接收來自兩個基站的不同信號,可以測量前後兩次接收到信號的時間差。根據雙曲線定義:到兩定點距離差為定值的點在雙曲線上。那麼再來兩個基站,所做雙曲線的交點,就是所求點的距離。這種方法是上述幾種精度最高的。
5、位置指紋演算法。是指在待測區域內布置指紋狀一層層的節點,這樣在這樣的網中放置一個待測節點,那麼待測節點的位置可以通過插值法計算出。精度也比較高,不過需要布置比較節點。(摘自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第二十一期線上活動)
希望有所幫助! 求採納~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技術部
Ⅳ 無線網中安全類型和加密類型的區別
WPA-PSK/WPA2-PSK
WPA-PSK/WPA2-PSK安全類型其實是WPA/WPA2的一種簡化版本,它是基於共享密鑰的WPA模式,安全性很高,設置也比較簡單,適合普通家庭用戶和小型企業使用
WPA/WPA2
WPA/WPA2是一種比WEP強大的加密演算法,選擇這種安全類型,路由器將採用Radius伺服器進行身份認證並得到密鑰的WPA或WPA2安全模式。由於要架設一台專用的認證伺服器,代價比較昂貴且維護也很復雜,所以不推薦普通用戶使用此安全類型
WEP
WEP是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的縮寫,它是一種基本的加密方法,其安全性不如另外兩種安全類型高。選擇WEP安全類型,路由器將使用802.11基本的WEP安全模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為802.11N不支持此加密方式,如果您選擇此加密方式,路由器可能會工作在較低的傳輸速率上。
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三種無線加密方式對無線網路傳輸速率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由於IEEE 802.11n標准不支持以WEP加密或TKIP加密演算法的高吞吐率,所以如果用戶選擇了WEP加密方式或WPA-PSK/WPA2-PSK加密方式的TKIP演算法,無線傳輸速率將會自動限制在11g水平(理論值54Mbps,實際測試成績在20Mbps左右)。
Ⅵ 騰達無線上網路由器 設置密碼選WPA 、WPA2 還是WEP啊哪個安全性更好
WPA2安全性更好。不過很多路由器已把WPA和WPA2歸置為一項了,也可以選擇WPA/WPA2的選項。
三種加密方式包括Mixed WEP加密、WPA-個人、WPA2-個人等。WEP已所淘汰,由於其安全性能存在弱點,很容易被專業人士攻破。其次由於WEP採用的是IEEE 802.11技術,影響無線網路設備的傳輸速率。
一般最常用的無線加密方式是WPA-PSK/WPA2-PSK+AES,安全性高,不容易被破解,防止別人蹭網。
注意事項
1、購買路由器的時候盡量自己的需求的購買。在購買前詢問支持的帶寬以及加密形式,盡量購買品牌路由器。
2、對wifi設置強密碼,盡量避免使用簡單密碼。
簡單密碼很容易就可以攻破,復雜密碼的暴力破解就比較難,所以選擇強密碼,包括英文大小寫,數字,特殊符號等。
3、設置訪客網路,避免家庭內部網路的暴露,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把家庭用網和訪客網路區分,這樣避免了內部網路密碼的泄露。
4、避免使用WIFI共享等聯網工具,暴露自己的路由器密碼。WIFI共享軟體會記住密碼上傳到雲端,這樣相當於將路由器密碼告訴了全世界,所以避免使用這類軟體,保障密碼安全。
Ⅶ 無線網路和有線網路怎樣選擇路由演算法
分配路由器的帶寬設置如下:
1.在瀏覽器中輸入192.168.1.1,回車;
2.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銘牌上有);
3.點擊左側的「IP帶寬控制」鏈接;
6.設置完成後點擊「保存」按鈕。
Ⅷ 分布式無線感測器網路有哪些演算法
最早期的基於無線網路的室內定位系統,都採用了額外的硬體和設備,如AT&T Cambridge的Active Bat系統,採用了超聲波測距技術,定位的物體攜帶由控制邏輯、無線收發器和超聲波換能器組成的稱為Bat的設備,發出的信號由安裝在房間天花板上的超聲波接收器接收,所有接收器通過有線網路連接;在微軟的RADAR系統中,定位目標要攜帶具有測量RF信號強度的感測器,還要有基站定期發送RF信號,在事先實現的RF信號的資料庫中查詢實現定位;MIT開發了最早的鬆散耦合定位系統Cricket,錨節點(預先部署位置的節點)隨機地同時發射RF和超聲波信號,RF信號中包括該錨節點的位置,未知節點接收這些信號,然後使用TDOA技術測量與錨節點的距離來實現定位。
以上系統都需要事先的網路部署或數據生成工作,無法適用於Ad-hoc網路。現階段研究較多的是不基於測距(Range-free)的定位演算法,這樣就無需增加額外的硬體,還可以減小感測器節點的體積。除此之外,較好的演算法還要具備以下幾點特性:
(1) 較小的能耗
感測器節點所攜帶能源有限和不易更換的特點要求定位演算法應該是低能耗的。
(2) 較高的定位精度
這是衡量定位演算法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以誤差與無線射程的比值來計算,20%表示定位誤差相當於節點無線射程的20%。
(3) 計算方式是分布式的
分布式的定位演算法,即計算節點位置的工作在節點本地完成,分布式演算法可以應用於大規模的感測器網路。
(4) 較低的錨節點密度
錨節點定位通常依賴人工部署或GPS實現。大量的人工部署不適合Ad-hoc網路,而且錨節點的成本比普通節點要高兩個數量級。
(5) 較短的覆蓋時間。
2.1 演算法分析
近些年提出很多典型的演算法,但都有各自比較明顯的優點和缺點。早期提出的質心演算法和APIT演算法要求有較高的錨節點密度,凸規劃演算法和MDS-MAP演算法需要集中式的計算;Euclidean演算法基於圍繞在錨節點周圍的節點的局部幾何拓撲,但距離的測量較為復雜。在所有演算法中Savarese等提出的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和Sav-vides等提出的N-hop multilateration演算法是典型的求精演算法,與其他演算法相比,是較為優秀的演算法。
2.1.1 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
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分為測距、定位和求精三階段,在測距階段,演算法採用了DV-hop演算法的思想,首先使用典型的距離矢量交換協議,使網路中所有節點獲得距錨節點的跳數(distance in hops)。第二階段,在獲得其他錨節點位置和相隔跳距後,錨節點計算網路平均每跳距離,然後將其作為一個校正值(correction)廣播至網路中。當接收到校正值後,節點根據跳數計算與錨節點距離。如圖1所示,錨節點L2計算出他的網路平均每跳距離為(40+75)/(2+5)=16.4 m。
Ⅸ 無線路由器的psk密碼的加演算法應選哪個
我個人建議你還是不要去選擇用psk加密方式,選擇wpa/wpa2加密方式是最好的。
另外為了防止別人蹭網,你可以再把路由器的ssid功能關閉掉,別人就搜索不到無線。
還有就是你可以直接用全民wifi也是可以直接防蹭網的,這個本身就帶有這個更功能。
我也是用這個隨身wifi,感覺兼容性和實用性還可以,就推薦你嘗試一下咯。
這個隨身wifi直接在電腦桌面上就可以去管理無線上網連接的設備和流量使用情況。
話說的雖多,但是還是希望對你有幫助,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提出來問我的。
Ⅹ 無線路由器加密方式AES和TKIP的區別
1,tkip:
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暫時密鑰集成協議)負責處理無線安全問題的加密部分,tkip是包裹在已有wep密碼外圍的一層「外殼」,
這種加密方式在盡可能使用wep演算法的同時消除了已知的wep缺點。
2,tkip另一個重要特性就是變化每個數據包所使用的密鑰,這就是它名稱中「動態」的出處。密鑰通過將多種因素混合在一起生成,包括基本密鑰(即tkip中所謂的成對瞬時密鑰)、發射站的mac地址以及數據包的序列號。
3,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級加密標准),是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所用於加密電子數據的規范,該演算法匯聚了設計簡單、密鑰安裝快、需要的內存空間少、在所有的平台上運行良好、支持並行處理並且可以抵抗所有已知攻擊等優點。
4,aes
是一個迭代的、對稱密鑰分組的密碼,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鑰,並且用
128
位(16位元組)分組加密和解密數據。與公共密鑰密碼使用密鑰對不同,對稱密鑰密碼使用相同的密鑰加密和解密數據。
5,aes提供了比
tkip更加高級的加密技術,
現在無線路由器都提供了這2種演算法,不過比較傾向於aes。
6,tkip安全性不如aes,而且在使用tkip演算法時路由器的吞吐量會下降3成至5成,大大地影響了路由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