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信專業設備有哪些
光傳輸設備,如SDH(同步數字體系,如華為Optix2500+)、WDM(波分復用,如華為BWS 1600G)、OTN(光傳送網,如華為OSN6800)、DXC(數字交叉連接設備,如阿爾卡特1664)。配套設備有ODF(光配線架)、DDF(數字配線架)、列頭櫃
接入傳輸設備,如SDH(華為Metro1000,155/622H),配套設備有綜合櫃、光纜終端箱等
微波傳輸
衛星地面站
程式控制交換設備,如上海貝爾S1240、華為C&C08
移動交換中心MSC(移動交換中心)、HLR(歸屬地位置寄存器)、VLR(拜訪者位置寄存器)
移動通信基站 BTS(基站收發信機)、Node-B(3G B節點)、BSC(基站控制器)RNC(無線網路控制器)、塔放(塔上的放大器)、室內分布的近端(BBU)、室內分布的遠端(RRU),室內分布的放大器、配套設備有智能天線、饋線、防雷箱、室內室外保護地線排、跳線、交流配電箱、饋線窗之類。
電源設備,比如直流配電屏、交流配電屏、高頻開關電源、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組、電源分支櫃、UPS、柴油發電機組
數據通信設備,如路由器(Router)、網路交換機(Swicth)、集線器(HUB)、伺服器(Server)、DDN節點機、FR節點機(幀中繼)、ATM(非同步轉移模式)節點機、網路櫃
❷ 通信設備包括那些
常用的有線通信設備有:電腦、電視、電話、PCM、光端機、伺服器等。
1、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4、光端機,就是光信號傳輸的終端設備。由於目前技術的提高,光纖價格的降低使它在各個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安防監控),因此各個光端機的廠家就好比是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但是這里的廠家大部分技術並不是完全成熟,開發新技術需要耗資和人力、物力等,這些生產廠家多是中小企業,各品牌也先後出現。但是質量上還是差不多的,國外的光端機好但是價格昂貴,因此,國內廠家把生產光端機轉型出路了,用來滿足國內需要。
5、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伺服器在網路中為其它客戶機提供計算或者應用服務。伺服器具有高速的CPU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I/O外部數據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擴展性。
根據伺服器所提供的服務,一般來說伺服器都具備承擔響應服務請求、承擔服務、保障服務的能力。伺服器作為電子設備,其內部的結構十分的復雜,但與普通的計算機內部結構相差不大,如:cpu、硬碟、內存,系統、系統匯流排等。
❸ 無線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
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
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❹ 中國移動的傳輸網路設備及基站設備分別有哪些
主要有BTS、BSC和MSC。
相關介紹:
1、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中文為基站收發台。一個完整的BTS包括無線發射/接收設備、天線和所有無線介面特有的信號處理部分。BTS可看作一個無線數據機,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和發送處理。
2、BSC:
是基站子系統的控制和管理部分,位於MSC和BTS之間,負責完成無線網路管理、無線資源管理及無線基站的監視管理,控制移動台與BTS無線連接的建立、持續和拆除等管理,目前國內主要有GSM和CDMA兩類基站。
3、MSC:
是通信系統的核心網元之一,是在電話和數據系統之間提供呼叫轉換服務和呼叫控制的設備。MSC 轉換所有的在行動電話和 PSTN 和其他行動電話之間的呼叫。
(4)七顆星通信設備農村無線網路設備擴展閱讀
BTS可看作一個無線數據機,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和發送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某個區域內,多個子基站和收發台相互組成一個蜂窩狀的網路,通過控制收發台與收發台之間的信號相互傳送和接收,來達到移動通信信號的傳送。
MSC從GSM系統內的三個資料庫,即歸屬位置寄存器(HLR)、拜訪位置寄存器(VLR)和鑒權中心(AUC)中獲取用戶位置登記和呼叫請求所需的全部數據。
另外,MSC也根據最新獲取的信息請求更新資料庫的部分數據。作為GSM網路的核心,MSC還支持位置登記、越區切換、自動漫遊等具有移動特徵的功能及其它網路功能。
❺ 常見的無線網路設備有哪些
網路設備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基本的網路設備有:計算機(無論其為個人電腦或伺服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路介面卡(NIC)、無線接入點(WAP)、列印機和數據機。中繼器 (Repeater) 網路設備 中繼器是區域網互連的最簡單設備,它工作在OSI體系結構的物理層,它接收並識別網路信號,然後再生信號並將其發送到網路的其他分支上。要保證中繼器能夠正確工作,首先要保證每一個分支中的數據包和邏輯鏈路協議是相同的。例如,在802.3以太區域網和802.5令牌環區域網之間,中繼器是無法使它們通信的。 但是,中繼器可以用來連接不同的物理介質,並在各種物理介質中傳輸數據包。某些多埠的中繼器很像多埠的集線器,它可以連接不同類型的介質。 中繼器是擴展網路的最廉價的方法。當擴展網路的目的是要突破距離和結點的限制時,並且連接的網路分支都不會產生太多的數據流量,成本又不能太高時,就可以考慮選擇中繼器。採用中繼器連接網路分支的數目要受具體的網路體系結構限制。 中繼器沒有隔離和過濾功能,它不能阻擋含有異常的數據包從一個分支傳到另一個分支。這意味著,一個分支出現故障可能影響到其它的每一個網路分支。 集線器是有多個埠的中繼器。簡稱HUB 網橋 (Birdge) 網橋工作於OSI體系的數據鏈路層。所以OSI模型數據鏈路層以上各層的信息對網橋來說是毫無作用的。所以協議的理解依賴於各自的計算機。 網橋包含了中繼器的功能和特性,不僅可以連接多種介質,還能連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乙太網和令牌網,能將數據包在更大的范圍內傳送。網橋的典型應用是將區域網分段成子網,從而降低數據傳輸的瓶頸,這樣的網橋叫「本地」橋。用於廣域網上的網橋叫做「遠地」橋。兩種類型的橋執行同樣的功能,只是所用的網路介面不同。 生活中的交換機就是網橋。 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OSI體系結構中的網路層,這意味著它可以在多個網路上交換和路由數據數據包。路由器通過在相對獨立的網路中交換具體協議的信息來實現這個目標。比起網橋,路由器不但能過濾和分隔網路信息流、連接網路分支,還能訪問數據包中更多的信息。並且用來提高數據包的傳輸效率。 路由表包含有網路地址、連接信息、路徑信息和發送代價等。 路由器比網橋慢,主要用於廣域網或廣域網與區域網的互連。 橋由器(Brouter) Brouter 是網橋和路由器的合並。 網關 (gateway)網關把信息重新包裝的目的是適應目標環境的要求。 網關能互連異類的網路, 網關從一個環境中讀取數據,剝去數據的老協議,然後用目標網路的協議進行重新包裝。 網關的一個較為常見的用途是在區域網的微機和小型機或大型機之間作翻譯。 網關的典型應用是網路專用伺服器。 防火牆 (Firewall) 在網路設備中,是指硬體防火牆。 硬體防火牆是指把防火牆程序做到晶元裡面,由硬體執行這些功能,能減少CPU的負擔,使路由更穩定。 硬體防火牆是保障內部網路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它的安全和穩定,直接關繫到整個內部網路的安全。因此,日常例行的檢查對於保證硬體防火牆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系統中存在的很多隱患和故障在暴發前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苗頭,例行檢查的任務就是要發現這些安全隱患,並盡可能將問題定位,方便問題的解決。
❻ 無線通信網路如何分類
無線根據國際上所採用的通信技術種類可將無線感測器網路劃分為無線廣域網(WWAN)、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低速率無線個域網(LR-WPAN)。以下是對各類網路各自常見和常用的通信技術進行簡單介紹。
1、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是指以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無線媒介來代替目前有線區域網中的傳輸媒介(比如電纜)而構成的網路。無線區域網內使用的通信技術覆蓋范圍一般為半徑100m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幾個房間或小公司的辦公室。當然實際的覆蓋范圍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通信區域中的高大障礙物。
2、IEEE
802.11系列標準是IEEE制訂的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對網路的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進行規定,其中重點是對媒質訪問控制層的規定。目前該系列的標准有:IEEE802.11、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d、IEEE
802.11e、IEEE802.11f、IEEE
802.11h、IEEE
802.11i、IEEE
802.11j等,其中每個標准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
3、WIFI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4、IEEE
802.11g
IEEE
802.11g是對IEEE
802.11b的一種高速物理層擴展,它也工作於2.4GHz頻帶,物理層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技術,而且它採用了OFDM技術,使無線網路傳輸速率最高可達54Mbps,並且與IEEE802.11b完全兼容。IEEE802.11g和IEEE802.11a的設計方式幾乎是一樣的。
❼ 運營商通信子網的交換設備是指
運營商用的設備叫通信設備,通信設備一般分為有線通訊設備和無線通訊設備。
有線通訊設備主要解決工業現場的串口通訊,專業匯流排型的通訊,工業乙太網的通訊以及各種通訊協議之間的轉換設備。無線通訊設備主要是無線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無線避雷器,天線等設備網路設備是由網卡、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網線、RJ45接頭等網路連接設備和傳輸介質組成的,一般包括計算機或伺服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路介面卡(NIC)、無線接入點(WAP)、列印機和數據機、光纖收發器、光纜等。
❽ 衛星通訊有什麼用途衛星通訊日常用在什麼地方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信號,從而實現在多個地面站之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技術,它是地面微波通信的繼承和發展。衛星通信系統通常由二部分組成,分別是衛星端、地面端。衛星端在空中,主要用於將地面站發送的信號放大再轉發給其它地面站。地面站主要用於對衛星的控制、跟蹤以及實現地面通信系統接入衛星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的的特點是:覆蓋范圍廣,工作頻帶寬,通信質量好,不受地理條件限制,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等。其主要用在 國際通信,國內通信,軍事通信,移動通信和廣播電視等領域 ,衛星通信的主要缺點是通信具有一定的延遲,比如打衛星電話時,不能立即聽到對方回話,主要原因是衛星通信的傳輸距離較長,無線電波在空中傳輸是有一定延遲的。
衛星移動通信憑借其覆蓋范圍廣、不受地理條件影響等優勢,與地面通信系統形成互補,廣泛應用於地面通信系統不易覆蓋或建設成本過高的領域。
目前我國海洋漁業大馬力漁船超過30萬艘,中小馬力漁船超過100萬艘,現有各種通信手段(手機、超短波、短波、北斗簡訊)都存在各種弊端,無法滿足漁船和漁政指揮的需要,尤其是對通話需求極高。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可以彌補這個業務空缺。
據統計,我國擁有40000個沒有通信手段的水庫。按2300個縣計算,縣一級防汛指揮部門配備1~2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手持終端,七大流域管理系統每流域配備20部手持終端,共需要約7萬部衛星移動通信話音終端以及幾十萬水文自動監測數據終端。
在我國西部的很多地區,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很惡劣,地面通信已經無能為力。通過衛星方式解決特別偏遠地區村通工作具有投資較少、安裝簡單靈活的特點。適合固定通信、移動通信難以覆蓋的偏遠區域,具有較好的 社會 效益。
在玉樹抗震救災中,由中國電信運營的衛星通信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衛星網路與移動通信網、固網、互聯網相互補充和支撐的立體保障格局。國內部分專家呼籲,我國幅員遼闊,地質復雜,各種災害及突發事件頻發,建設衛星應急通信系統顯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以石油勘探為例,石油隊伍所在的探區多為沙漠和戈壁灘,地理位置偏僻,公共電信網路無法顧及。以往各油田野外作業隊主要採用短波電台,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石油勘探開發的發展需要。衛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環境條件的影響,覆蓋面廣的特點,能夠滿足石油勘探的通信需求。
2006年年末台灣地震破壞海底通信電纜,造成了大規模的通信故障,影響重大。這一事件反映了「衛星通信作為備份手段」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結論: 衛星移動通信作為遠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憑借其覆蓋范圍廣、不受地理條件影響等優勢,與地面通信系統形成互補,廣泛應用於地面通信系統不易覆蓋或建設成本過高的領域。
衛星通訊的用途:
傳統行動電話因基站布局限制,受地理因素影響,出現無通話信號,無數據信號等問題,而衛星移動通信突破這一瓶頸。在沒有手機信號覆蓋的地區,會採用衛星通信,或者有時候把衛星電話當作備用,以防止走到無手機信號的地方帶來危險。
目前使用衛星電話比較多的海員、野外勘探,居住在沙漠、草原、戈壁等人言必較少的居民,還有就是一些資深的驢友,再就是一些商務人員也可能配置衛星電話,主要目的就是在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手機信號無法覆蓋的地方,能夠保持和外界的聯系,在遇到危險或者需要求助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
衛星的分類:
按服務區域不同分為國際通信衛星、區域通信衛星和國內通信衛星;
按用途的不分為軍用通信衛星、民用通信衛星和商業通信衛星;
按通信業務種類的不同分為固定通信衛星、移動通信衛星、電視廣播衛星、海事通信衛星、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
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的信號需要通過衛星來傳輸嗎?
目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機的信號是不需要衛星進行轉發的。移動通信的基站,最多的是使用光纖接入核心網。通常看到的衛星電話,都還配置有天線,但是咱們常用的智能手機,已經看不到天線了。原因是衛星電話由於需要更大的發射功率,所以天線也要比智能手機大一些,而且耗電量更高,功能也相對智能手機要少一些。
當然,也並不是手機完全用不到衛星通信信號,特殊情況有可能。我們比較廣泛的了解衛星電話是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當時所有通訊中斷,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但是只有藉助衛星電話來通訊,再就是馬航370的失蹤,當時海事衛星公司根據機載衛星天線的角度計算了一個大概的范圍,遺憾的是馬航370當時沒有購買衛星服務。
衛星通信能傳輸高質量的聲音及畫面信息,通信覆蓋率高,設備簡單,重量輕便於裝在應急通信車上,不受天氣影響,信息傳輸量大,是當代應急通信車中重要的通信手段。
近年來,商業航天發展迅速,衛星發射隨著技術和產業的成熟也越來越容易,衛星應用的范圍亦隨著人們生活的需要變得越來越大。衛星導航,衛星通訊,衛星觀測……除了這些衛星應用,衛星還能用來做這些事
1:衛星可以用於海上維權
2016年8月10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高分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2016年8月,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高分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這顆衛星能夠全天時、全天候進行覆蓋全球的監測服務,將用於災害預警、天氣預報、水資源評價以及海上權益維護等領域。
這顆高分衛星不僅成像幅寬大,而且可以詳查特定區域,還是中國首顆長壽命設計的低軌遙感衛星,壽命長達8年時間。
2:衛星測算就業增長情況
衛星數據使用方法和機器學習方法能夠很好地洞悉大數據和新的分析方法今後將如何改變我們度量貧困的方式。
研究人員採用機器學習方法(即採用演演算法從數據中獲得啟示)和衛星影像對貧困人口分布情況進行預測。
組合使用衛星影像的時間序列數據和學習辨認建築物、道路、車輛以及經濟活動痕跡的計算機,可帶來更准確、成本更低以及更便於推廣的方法,用於測算消費支出、資產及財富。
3:衛星能用來測地震
張衡一號是首顆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將於2017年8月前後發射、投入使用。屆時中國將首次具備全疆域和全球三維地球物理場動態監測能力,也是唯一擁有在軌運行的多載荷、高精度地震監測試驗衛星的國家。
4:衛星監測霧霾時空變化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
5:衛星監測二氧化碳濃度
2016年12月22日中國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搭載了一體化設計的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以及起輔助作用的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兩台科學載荷,將觀察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1%的細微變化。
6:衛星應用於生態環境和安全應急領域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新疆衛星應用中心的高分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生態環境和安全應急兩大領域,示範區域面積達377萬平方公里,直接經濟效益達3.32億元
7:衛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這項研究始於2016年,研究者發現了氣候變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並利用基於遙感的農藝模型進行農業生產力變化的預測。
要說衛星通訊的用途,先說說衛星通訊的優缺點:
優點:
1、通信距離遠:在衛星波束覆蓋區域內,通信距離最遠為13000公里;
2、不受通信兩點間任何復雜地理條件的限制;
3、不受通信兩點間任何自然災害和人為事件的影響;
4、通信質量高,系統可靠性高,常用於海纜修復期的支撐系統;
5、通信距離越遠,相對成本越低;
6、可在大面積范圍內實現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和新聞的傳輸和數據交互;
7、機動性大,可實現衛星移動通信和應急通信;
8、信號配置靈活,可在兩點間提供幾百、幾千甚至上萬條話路和中高速的數據通道
9、易於實現多地址傳輸;
10、易於實現多種業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