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巋美山鎮的介紹
巋美山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的西南角,東與廣東省和平縣的上陵鎮、大壩鎮相接,西與龍南縣的臨塘鄉、南亨鄉、汶龍鄉相鄰,北靠定南縣的老城鎮西接和平縣的利源鎮。國土面積136平方公里,轄礦區居委會,三亨、磜頭、板埠、左拔、溪尾、豐背、羊陂等7個村委會,123個村民組,1個居委會,人口15400人,其中農業人口10000人,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巋美山鎢礦是國家「一五」建設的中央大型企業,其鎢砂質量聞名世界,螢石資源豐富,鐵礦儲量大,稀土品位高,礦產品是財政和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森林覆蓋率高,林木產量大,植被保護良好。農業以種植水稻和蜜梨、臍橙為主。境內最高山峰登高崬,海拔1062.6米,是定南縣第三高峰。
② 江西省定南縣巋美山鎢礦
巋美山鎢礦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巋美山鎮,地處南嶺有色-稀有金屬成礦帶的東段,鎢礦規模巨大,是我國五大鎢礦山之一。礦床產於巋美山復式背斜頂部及翼部的斷裂帶地體中,是多種礦床類型並存的復合金屬礦床。
巋美山礦區位於區域構造——巋美山復式背斜之頂部及翼部的斷裂帶內,屬贛南W-Sn-Mo-BiREE-U-(Pb-Zn-Au)成礦帶。礦區內剪切裂隙發育、岩漿活動強烈,為礦區形成大規模鎢礦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以寒武紀淺變質岩最為發育,沿礦區背斜軸部呈向南凸出之弧形展布,傾向137°~225°,傾角30°~60°;岩性主要為黑雲母綠泥石板岩、絹雲母板岩及變質石英砂岩,成互層產出,礦區南部夾有薄層大理岩。變質砂岩與板岩互層岩系是石英脈型黑鎢礦床的賦礦層位,矽卡岩型白鎢礦床產於大理岩中。
(2)構造
礦區為一向南傾沒的背斜構造,背斜軸大致為北北西向南南東傾沒,其間發育有多期構造斷裂運動以及一系列岩漿岩的侵入,為鎢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導礦和容礦空間;成礦裂隙由與背斜軸略呈斜交的北西、北北西、北北東、南北向剪切裂隙構成;成礦後北東東向斷裂橫切石英脈型黑鎢礦脈,對其產狀形態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北北西向斷裂對矽卡岩型白鎢礦錯動較明顯。
(3)岩漿岩
礦區內岩漿岩活動強烈,沿著斷續運動的構造裂隙,先後有一系列酸—中基性岩漿岩(燕山期)發育,主要為花崗岩、石英斑岩、閃長玢岩。花崗岩出露於礦區西北部,為似橢圓形小岩鍾。石英斑岩呈小侵入體分布於礦區內,多為長條形之岩牆狀,或略呈圓形之岩株、岩栓等。閃長玢岩呈岩牆狀侵入,零星分布於礦區內。
2.礦體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巋美山鎢礦區是一個大型鎢礦區,礦化類型主要有石英脈型黑鎢礦體、矽卡岩型白鎢礦體、閃長玢岩礦體及砂鎢礦體,其中以石英脈型黑鎢礦體和矽卡岩型白鎢礦體規模最大,構成巋美山礦區鎢礦床主體。
石英脈型黑鎢礦體:賦存於寒武系下統牛角河組板岩與變質砂岩互層中,密集礦脈帶以馬坳為中心,沿北北西向延伸,主要礦脈長300~1300m,厚度一般為0.3~1.5m,走向325°~342°,傾向SW,傾角75°~85°,向下延深達700m。沿走向和傾斜方向較穩定,礦脈一般近平行產出,局部具彎曲、分支復合現象。WO3平均品位為0.612%。
矽卡岩型白鎢礦體:賦存於寒武系下統牛角河組淺變質的大理岩中,集中分布於中心成礦部位——馬坳之南,與石英脈型黑鎢礦體近於直角,礦脈總體形態呈似層狀、透鏡狀。產狀變化較大,走向40°~85°,傾向33°~58°,傾角43°~65°,上陡下緩,礦體走向延伸200~490m,傾斜延深控制達600 m,礦體厚1.5~8.5m,沿走向厚度變化較大,沿傾斜方向厚度較穩定。礦體WO3平均品位0.70%~1.80%。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石英脈型黑鎢礦石主要有益組分為WO3,伴生有益組分為Cu、Bi、Sn,礦石類型為黑鎢礦礦石,含WO30.3%~1.5%。礦石結構主要為自形、他形、放射狀、固溶體分離、交代文象結構,局部見交代殘余結構;構造主要有塊狀、條帶狀,時有晶洞狀。
矽卡岩型白鎢礦石主要有益組分為WO3,伴生有益組分為Cu,礦石類型為白鎢礦礦石,含WO30.3%~1.8%。礦石構造為緻密細粒塊狀、浸染狀;結構為不規則粒狀晶體,偶有正方雙錐自形晶。
標本名稱 矽卡岩型白鎢礦礦石 編號 DB061-1 形成時代 燕山期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本礦石標本采自巋美山礦區。標本表面為灰褐色—灰綠色,具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塊狀、條帶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白鎢礦、黃鐵礦等;脈石礦物有石榴子石、綠簾石、透輝石、透閃石等。WO3品位為0.71%
成因類型 高溫熱液-石英脈型 產地 江西省定南縣巋美山鎢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