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中國
擴展閱讀
新東方無線網路平台 2025-05-06 11:03:46
有什麼網站可以抄筆記 2025-05-06 10:55:08
有什麼網路連接器好用 2025-05-06 10:50:17

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中國

發布時間: 2023-06-01 13:00:24

哪裡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的論文

[信息與通信工程]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方法研究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04955217459.html

摘 要

在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和最大的移動用戶數,移動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4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快速增長。現有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無論是在頻譜資源,還是在所能提供的業務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移動通信用戶的需求。
本文所討論的TD-SCDMA是一項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究的3G技術,論文中將從TD-SCDMA的技術特點、無線網路規劃流程、覆蓋和容量規劃、組網方案和小區規劃、以及TD-SCDMA與其他移動通信系統間的干擾及協調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其中對於覆蓋和容量規劃將在理論方法上進行較為詳細地論述;而與其它系統間的干擾問題將通過與WCDMA網路間的干擾分析來進行。
在文章的最後,將通過對自己親身參與的部分規劃工作的敘述來對本論文做一個結束,這個也是本論文中對於自己在實踐中所學比較全面的總結。

關鍵詞:TD-SCDMA,覆蓋規劃,容量規劃,鏈路預算,干擾分析

ABSTRACT

Mobile subscriber's rate of rise goes far beyond the fixed telephone user's rate of rise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present already we had the global biggest mig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ggest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and mobile subscriber's quantity already approached four hundred million, moreover this number also is growing fast.The existing secon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s or in the service aspect which can provide,all already could not satisf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ed.
Here w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 the technology of TD-SCDMA which is completely and independently studied by our country,we will stud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D-SCDMA,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flow,cover and capacity planning,network plan and plot plan,disturb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For coverage and capacity planning 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exposition in more details.As for the issue of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systems,we will talk about it with the WCDMA network.
In the final article, through my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t in my comprehensive review.

KEY WORDS: TD-SCDMA, cover planning, capacity planning, link budgeting, disturbance analysis

目 錄
前 言 - 1 -
第1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1][5][6] - 2 -
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三大主流標准 - 2 -
1.2 TD-SCDMA標準的形成 - 3 -
第2章 TD-SCDMA技術概述[3][5] - 6 -
2.1 TD-SCDMA簡介 - 6 -
2.2 TD-SCDMA採用的主要技術 - 7 -
2.2.1 智能天線技術 - 7 -
2.2.2 綜合採用各種多址方式 - 9 -
2.2.3 同步CDMA - 10 -
2.2.4 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技術 - 11 -
2.2.5 接力切換(Baton Handoff) - 14 -
2.2.6 動態信道分配(DCA) - 15 -
第3章 TD-SCDMA無線通信系統網路規劃[4][8][10][11] - 18 -
3.1 無線網路初步規劃的流程 - 18 -
3.2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內容及流程 - 19 -
3.3 TD-SCDMA網路覆蓋規劃 - 21 -
3.3.1TD-SCDMA 覆蓋規劃理論准則 - 21 -
3.3.2 TD-SCDMA覆蓋規劃的鏈路預算方法 - 23 -
3.4 TD-SCDMA網路容量規劃 - 27 -
3.4.1 TD-SCDMA 的容量規劃流程 - 28 -
3.4.2 TD-SCDMA容量規劃預算的數學模型 - 30 -
第4章 TD-SCDMA的組網[2][7][9][12][13] - 33 -
4.1 TD-SCDMA獨立組網 - 33 -
4.1.1 TDD-TSM 向TDD-LCR的演進方案 - 33 -
4.1.2 覆蓋方式分析 - 34 -
4.1.3 終端移動速度分析 - 36 -
4.2 TD-SCDMA與WCDMA網路聯合組網 - 36 -
4.2.1 雙網切換 - 37 -
4.2.2 網間漫遊 - 38 -
4.2.3 網路版本 - 38 -
4.3 組網方案 - 39 -
4.4 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干擾分析 - 40 -
4.4.1 鄰頻干擾分析原理 - 41 -
4.4.2由ACIR計算WCDMA系統容量損失的方法 - 41 -
4.4.3 TD-SCDMA BS 對 WCDMA BS干擾分析 - 43 -
第5章 羅沙島的兩種建站方案 - 49 -
總 結 - 53 -
致 謝 - 55 -
參考文獻 - 56 -
附 錄A 中文翻譯 - 57 -
附 錄B 英文原文 - 63 -

❷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因其靈活性強、可擴展、可移動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可以說現階段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無法離開無線網路系統。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1

一、無線網路的分類

1.無線個域網

無線個人區域網(或無線個域網)。就是在個人工作地方把屬於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用無線技術連接起來,整個網路的范圍大約為10米。

2.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絡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路是指用戶在一定的城區多個場所之間建立無線連接,不必花費很高的費用鋪設光纜、電纜和對外租用線路。此外,在有線網路寬頻的租賃線路不能完好使用時,WMAN可以充當備用網路使用。WMAN 的使用是通過無線電波、紅外線光波傳送數據。盡管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不同技術,如多路多點分布式服務 (MMDS) 和本地多點分布式服務 (LMDS),但負責制定網路寬頻無線訪問標準的 IEEE 802.16 技術人員仍在開發規范以便實現這些技術的標准化。

4.無線廣域網路

無線廣域網路是指用戶通過遠程公用網路或者專用用戶網路建立的無線網路技術。其主要是通過使用由無線服務供應商負責維護的若干天線基站或者衛星系統,可以覆蓋廣大的地理區域。目前的無線網路技術被稱為第二代系統(我們俗稱為2G)。第二代系統(2G)包括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 和碼分多址 (CDMA)。目前正努力從 第二代(2G )網路向第三代 (3G) 技術過渡。

二、無線網路的特點分析

1.更具靈活性

無線網路可以更方便地照顧到有線網路不能顧及的地方,而且架設很方便。對經常需要變動網路布線結構和用戶需要更大范圍移動計算機的地方,使用無線區域網可以克服線纜限制引起的不便性,對於時間緊、需要迅速建立通訊而使用有線網架設不便、成本高或耗時長的情況也可使用無線區域網。

2.速度只有百兆,但使用更方便

千兆有線網雖然在骨幹網路中早已跨入應用主流,但在實際家庭或小型辦公應用中,百兆有線網路仍是絕對主流。所以從實際應用來看,目前的無線網路已能提供接近與有線網路的速度。雖然這種速度的保障對距離的要求更為苛刻,但便利性和性能間的矛盾對目前的整個網路技術來說,都是需要突破的。

3.安全性已能保障普通應用

現在的無線產品已能提供多重安全防護。支持64/128/152位WEP數據加密,同時支持WPA、IEEE 802.1X、TKIP、AES等加密與安全機制。支持SSID廣播控制,支持基於MAC地址的訪問控制,再配合強大的防火牆特性,可有效防止入侵,為無線通信提供強大的安全保護。

4.價格雖高於有線,但已可接受

對於普通的家庭用戶和小型辦公用戶來說,無線的主要比較對象就是百兆有線家庭網路。同樣以組建一個4台電腦的小型家庭無線網路為例,其投入可分為兩類。組建Ad-Hoc對等網路,不需要投入無線AP,只需要購買無線網卡。以已有筆記本電腦集成有兩塊無線網卡為例,還需要為其它電腦購買兩塊網卡。雖然一些11M的產品60-80元就能拿下,但54M產品仍需要100元以上。

如果組建Infrastructure中心式無線網路,那麼無線AP就是必需。由於市場中單純性SOHO級無線AP已被淘汰,所於集無線AP和寬頻路由器與一身的無線路由器成為必選。

三、無線網路主流技術及特點分析

1.無線寬頻

Wi-Fi俗稱為無線寬頻,就是IEEE 802.11b的別稱,它是一種短程的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幾百米的地理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一種無線電信號。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和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 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無線寬頻(即Wi-Fi)。從實際應用上來說,要使用無線寬頻(Wi-Fi),用戶先要有 與Wi-Fi 相互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2

1.前言

通信網路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從傳統的布線網路發展到了無線網路,作為無線網路之一的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滿足了人們實現移動辦公的夢想,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2.WLAN的概念

WLAN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WLAN的特點

WLAN開始是作為有線區域網絡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地採用了WLAN技術來構建其辦公網路。但隨著應用的進一步發展,WLAN正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為「公共無線區域網」,成為國際互聯網INTERNET寬頻接入手段。WLAN具有易安裝、易擴展、易管理、易維護、高移動性、保密性強、抗干擾等特點。

4.WLAN的標准

由於WLAN是基於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在計算機網路結構中,邏輯鏈路控制(LLC)層及其之上的應用層對不同的物理層的要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WLAN標准主要是針對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MAC),涉及到所使用的無線頻率范圍、空中介面通信協議等技術規范與技術標准。

4.1IEEE802.11X

(1)IEEE802.11

1990年IEEE802標准化委員會成立IEEE802.11WLAN標准工作組。IEEE802.11(別名:Wi-Fi(WirelessFidelity) 無線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區域網以及計算機專家審定通過的標准,該標準定義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MAC)規范。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徵和調制,定義了兩個RF傳輸方法和一個紅外線傳輸方法,RF傳輸標準是跳頻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工作在2.4000~2.4835GHz頻段。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用於解決辦公室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於數據訪問,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IEEE802.11標准被IEEE802.11b所取代了。

(2)IEEE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傳輸距離控制在50-150英尺。該標準是對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採用補償編碼鍵控調制方式,採用點對點模式和基本模式兩運作模式,在數據傳輸速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間自動切換,它改變 了WLAN設計狀況,擴大了WLAN的應用領域。

IEEE802.11b已成為當前主流的WLAN標准,被多數廠商所採用,所推出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辦公室、家庭、賓館、車站、機場等眾多場合,但是由於許多WLAN的新標準的出現,IEEE802.11a和IEEE802.11g更是倍受業界關注。

(3)IEEE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標准制定完成,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5.15-8.82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ps/72Mbps(Turbo),傳輸距離控制在10-100米。該標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擴充了標準的物理層,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獨特擴頻技術,採用QFSK調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支持多種業務如話音、數據和圖像等,一個扇區可以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IEEE802.11a標準是IEEE802.11b的後續標准,其設計初衷是取代802.11b標准,然而,工作於2.4GHz頻帶是不需要執照的,該頻段屬於工業、教育、醫療等專用頻段,是公開的,工作於5.15-8.825GHz頻帶需要執照的。一些公司仍沒有表示對802.11a標準的`支持,一些公司更加看好最新混合標准――802.11g。

(4)IEEE802.11g

目前,IEEE推出最新版本IEEE802.11g認證標准,該標准提出擁有IEEE802.11a的傳輸速率,安全性較IEEE802.11b好,採用2種調制方式,含802.11a中採用的OFDM與IEEE802.11b中採用的CCK,做到與802.11a和802.11b兼容。

雖然802.11a較適用於企業,但WLAN運營商為了兼顧現有802.11b設備投資,選用802.11g的可能性極大。

(5)IEEE802.11i

IEEE802.11i標準是結合IEEE802.1x中的用戶埠身份驗證和設備驗證,對WLANMAC層進行修改與整合,定義了嚴格的加密格式和鑒權機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訂標准主要包括兩項內容:「Wi-Fi保護訪問」(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技術和「強健安全網路」(RSN)。Wi-Fi聯盟計劃採用 802.11i標准作為WPA的第二個版本,並於2004年初開始實行。

IEEE802.11i標准在WLAN網路建設中的是相當重要的,數據的安全性是WLAN設備製造商和WLAN網路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頭等工作。

(6)IEEE802.11e/f/h

IEEE802.11e標准對WLANMAC層協議提出改進,以支持多媒體傳輸,以支持所有WLAN無線廣播介面的服務質量保證QOS機制。

IEEE802.11f,定義訪問節點之間的通訊,支持IEEE802.11的接入點互操作協議(IAPP)。

IEEE802.11h用於802.11a的頻譜管理技術。

4.2HIPERLAN

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ETSI)的寬頻無線電接入網路(BRAN)小組著手制定Hiper(HighPerformanceRadio)接入泛歐標准,已推出HiperLAN1和HiperLAN2。HIPERLAN1推出時,數據速率較低,沒有被人們重視,在2000年,HIPERLAN2標准制定完成,HIPERLAN2標準的最高數據速率能達到54Mbit/s,HIPERLAN2標准詳細定義了WLAN的檢測功能和轉換信令,用以支持許多無線網路,支持動態頻率選擇、無線信元轉換、鏈路自適應、多束天線和功率控制等。該標准在WLAN性能、安全性、服務質量QOS等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定義。

HiperLAN1對應1EEE802.11b,HiperLAN2與1EEE08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層,他們可以採用相同的部件,並且,HiperLAN2強調與3G整合。HIPERLAN2標准也是目前較完善的WLAN協議。

4.3HomeRF

HomeRF工作組是由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領導於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務是為家庭用戶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話音和數據通信網,2001年8月推出HomeRF2.0版,集成了語音和數據傳送技術,工作頻段在10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Mbp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慮訪問控制和加密技術。

HomeRF是針對現有無線通信標準的綜合和改進:當進行數據通信時,採用IEEE802.11規范中的TCP/IP傳輸協議;進行語音通信時,則採用數字增強型無繩通信標准。

除了IEEE802.11委員會、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和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之外,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WirelessLAN Association)在WLAN的技術支持和實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WLANA是由無線區域網廠商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由3Com、Aironet、Cisco、Intersil、Lucent、Nokia、Symbol和中興通訊等廠商組成,其主要工作驗證不同廠商的同類產品的兼容性,並對WLAN產品的用戶進行培訓等。 4.4 中國WLAN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在制訂WLAN的行業配套標准,包括:《公眾無線區域網總體技術要求》和《公眾無線區域網設備測試規范》。該標准涉及的技術體制包括IEEE802.11X系列(IEEE802.11、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h、 IEEE802.11i)和HIPERLAN2。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承擔了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並聯合設備製造商和國內運營商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同時,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建成了WLAN的試驗平台,對WLAN系統設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兼容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測評。

此外,由信息產業部科技公司批准成立的「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www.chinabwips.org)」在移動無線IP接入、IP的移動性、移動IP的安全性、移動IP業務等方面進行標准化工作。2003年5月,國家首批頒布了由「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負責起草的WLAN兩項國家標准:《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 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2.4GHz頻段較高速物理層擴展規范》。這兩項國家標准所採用的依據是ISO/IEC8802.11和ISO/IEC8802.11b,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將規范WLAN產品在我國的應用。

5.WLAN網路結構

一般地,WLAN有兩種網路類型:對等網路和基礎結構網路。

對等網路:由一組有無線介面卡的計算機組成。這些計算機以相同的工作組名、ESSID和密碼等對等的方式相互直接連接,在WLAN的覆蓋范圍的之內,進行點對點與點對多點之間的通信通信。

基礎結構網路:在基礎結構網路中,具有無線介面卡的無線終端以無線接入點AP為中心,通過無線網橋AB、無線接入網關AG、無線接入控制器AC和無線接入伺服器AS等將無線區域網與有線網網路連接起來,可以組建多種復雜的無線區域網接入網路,實現無線移動辦公的接入。

6.WLAN應用

作為有線網路無線延伸,WLAN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社區、游樂園、旅館、機場車站等遊玩區域實現旅遊休閑上網;可以應用在政府辦公大樓、校園、企事業等單位實現移動辦公,方便開會及上課等;可以應用在醫療、金融證券等方面,實現醫生在路途中對病人在網上診斷,實現金融證券室外網上交易。

對於難於布線的環境,如老式建築、沙漠區域等,對於頻繁變化的環境,如各種展覽大樓;對於臨時需要的寬頻接入,流動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選擇。

6.1銷售行業應用

對於大型超市來講,商品的流通量非常大,接貨的日常工作包括定單處理、送貨單、入庫等需要在不同地點的現場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倉庫的入庫和出庫管理,物品的搬動較多,數據在變化,目前,很多的做法是手工做好記錄,然後再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這樣費時而且易錯,採用WLAN,即可輕松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在超市的各個角落,在接貨區、在發貨區、貨架、中倉庫中利用WLAN,可以現場處理各種單據。

6.2物流行業應用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各個港口、儲存區對物流業務的數字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物流公司一般都有一個網路處理中心,還有些辦公地點分布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對於那些運輸車輛、裝卸裝箱機組等的工作狀況,物品統計等等,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並傳輸到中心機房。部署WLAN是物流業的一項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6.3電力行業應用

如何對遙遠的變電站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這是擺在電力系統的一個老問題。WLAN能監測並記錄變電站的運行情況,給中心監控機房提供實時的監測數據,也能夠將中心機房的調控命令傳入到各個變電站。這是WLAN在電力系統遍布到千家萬戶,但又無法完全用有線網路來檢測與控制的一個潛在應用。

6.4服務行業應用

由於PC機的移動終端化、小型化,一個旅客在進入一個酒店的大廳要及時處理郵件,這時酒店大堂的InternetWLAN接入是必不可少的;客房Internet無線上網服務也是需要的,尤其是星級比較高的酒店,客人可能在床上躺著上網,客人希望無線上網無處不在,由於WLAN的移動性、便捷性等特點,更是受到了一些大中型酒店的青睞。

在機場和車站是旅客候機候車的一段等待時光,這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來上上網,何嘗不是高興的事兒,目前,在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機場和車站,都部署了WLAN,在我國,也在逐步實施和建設中。

6.5教育行業應用

WLAN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的時時互動。學生可以在教師、宿舍、圖書館利用移動終端機向老師問問題、提交作業;老師可以時時給學生上輔導課。學生可以利用WLAN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訪問校園網。WLAN可以成為一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

6.6證券行業應用

有了WLAN,股市有了菜市場般的普及和活躍。原來,很多炒股者利用股票機看行情,現在不用了,WLAN能夠讓您實現實時看行情,時時交易。股市大戶室也可以不去了,不用再為大戶室交納任何費用。

6.7展廳應用

一些大型展覽的展廳內,一般都布有WLAN,服務商、參展商、客戶走入大廳內可以隨時接入Internet。WLAN的可移動性、可重組性、靈活性為會議廳和展會中心等具有臨時租用性質的服務行業提供了盈利的無限空間。

6.8中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應用

WLAN可以讓人們在中小型辦公室或者在家裡任意的地方上網辦公,收發郵件,隨時隨地可以連接上Internet,上網資費與有線網路一樣,有了WLAN,我們的自由空間增大了。

6.9企業辦公樓之間辦公應用

對於一些中大型企業,有一個主辦公樓,還有其他附屬的辦公樓,樓與樓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通信,如果搭健有限網路,需要支付昂貴的月租費和維護費,而WLAN不需要,也不需要綜合布線,一樣能夠實現有限網路的功能。

7.WLAN安全

WLAN應用中,對於家庭用戶、公共場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戶,使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s)隔離、MAC地址過濾、服務區域認證ID(ESSID)、密碼訪問控制和無線靜態加密協議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可以滿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對於公共場景中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仍然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將有線網路中的一些安全機制引進到WLAN中,在無線接入點AP(Access Point)實現復雜的加密解密演算法,通過無線接入控制器AC,利用PPPoE或者DHCP+WEB認證方式對用戶進行第二次合法認證,對用戶的業務流實行實時監控。這方面的WLAN安全策略有待於實踐與進一步探討並完善。

;

❸ 無線網路歷史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全面的)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技術可以非常便捷地以無線方式連接網路設備,人們可隨時、隨地、隨意地訪問網路資源。

在推動網路技術發展的同時,無線區域網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無線區域網的優缺點極其理論基礎,介紹了無線區域網的協議標准,闡述了無線區域網的體系結構,探討了無線區域網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 乙太網 無線區域網 擴頻 安全性 移動IP 一、引 言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區域網絡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應運而生,且發展迅速。盡管目前無線區域網還不能完全獨立於有線網路,但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的產品逐漸走向成熟,正以它優越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在網路應用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無線區域網是無線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從專業角度講,無線區域網就是通過無線信道來實現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並實現通信的移動化、個性化和寬頻化。

通俗地講,無線區域網就是在不採用網線的情況下,提供乙太網互聯功能。 廣闊的應用前景、廣泛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上的可實現性,促進了無線區域網技術的完善和產業化,已經商用化的802.11b網路也正在證實這一點。

隨著802.11a網路的商用和其他無線區域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區域網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二、無線區域網概述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當時,美國陸軍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採用無線電信號進行資料的傳輸。這項技術令許多學者產生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建了第一個無線電通訊網路,稱作ALOHNET。這個網路包含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連接,橫跨夏威夷的四座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

從此,無線網路正式誕生。 1.無線區域網的優點 (1)靈活性和移動性。

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位置的限制,而無線區域網在無線信號覆蓋區域內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無線區域網另一個最大的優點在於其移動性,連接到無線區域網的用戶可以移動且能同時與網路保持連接。

(2)安裝便捷。無線區域網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減少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區域網絡。

(3)易於進行網路規劃和調整。對於有線網路來說,辦公地點或網路拓撲的改變通常意味著重新建網。

重新布線是一個昂貴、費時、浪費和瑣碎的過程,無線區域網可以避免或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 (4)故障定位容易。

有線網路一旦出現物理故障,尤其是由於線路連接不良而造成的網路中斷,往往很難查明,而且檢修線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無線網路則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換故障設備即可恢復網路連接。

(5)易於擴展。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很快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擴展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節點間"漫遊"等有線網路無法實現的特性。

由於無線區域網有以上諸多優點,因此其發展十分迅速。最近幾年,無線區域網已經在企業、醫院、商店、工廠和學校等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無線區域網的理論基礎 目前,無線區域網採用的傳輸媒體主要有兩種,即紅外線和無線電波。按照不同的調制方式,採用無線電波作為傳輸媒體的無線區域網又可分為擴頻方式與窄帶調制方式。

(1)紅外線(Infrared Rays,IR)區域網 採用紅外線通信方式與無線電波方式相比,可以提供極高的數據速率,有較高的安全性,且設備相對便宜而且簡單。但由於紅外線對障礙物的透射和繞射能力很差,使得傳輸距離和覆蓋范圍都受到很大限制,通常IR區域網的覆蓋范圍只限制在一間房屋內。

(2)擴頻(Spread Spectrum,SS)區域網 如果使用擴頻技術,網路可以在ISM(工業、科學和醫療)頻段內運行。其理論依據是,通過擴頻方式以寬頻傳輸信息來換取信噪比的提高。

擴頻通信具有抗干擾能力和隱蔽性強、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強的特點。擴頻技術主要分為跳頻技術(FHSS)和直接序列擴頻(DSSS)兩種方式。

所謂直接序列擴頻,就是用高速率的擴頻序列在發射端擴展信號的頻譜,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進行解擴,把展開的擴頻信號還原成原來的信號。而跳頻技術與直序擴頻技術不同,跳頻的載頻受一個偽隨機碼的控制,其頻率按隨機規律不斷改變。

接收端的頻率也按隨機規律變化,並保持與發射端的變化規律一致。跳頻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頻系統的性能,跳頻越高,抗干擾性能越好,軍用的跳頻系統可達到每秒上萬跳。

(3)窄帶微波區域網 這種區域網使用微波無線電頻帶來傳輸數據,其帶寬剛好能容納信號。但這種網路產品通常需要申請無線電頻譜執照,其它方式則可使用無需執照的ISM頻帶。

3.無線區域網的不足之處 無線區域網在能夠給網路用戶帶來便捷和實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無線區域網的不足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能。

無線區域網是依靠無線電波進行傳輸的。這些電波通過無線發射裝置進行發射,而建築物、車輛、樹木和其它障礙物都可能阻礙電磁波的傳輸,所以會影響網路的性能。

(2)速率。無線信道的傳輸。

關於無線網路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蜂窩無線移動網路么?目前發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的,就是手機是大哥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 *** 和cdma為代表的數字蜂窩技術,嚴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數據業務網路。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網路技術

第四代是我們所說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進的技術

第五代還在研究中預計2020前後出商用系統

無線網路發展歷程以及應用安全是什?無線網路發展歷程以及應用安全

Part1 無線網路的進化史 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我們對現實應用有了更高的期望。

千兆網路技術剛剛與我們會面,無線網路技術又悄悄地逼近。不可否認,性能與便捷性始終是IT技術發展的兩大方向標,而產品在便捷性的突破往往來得更加遲緩,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更多,也因此而更加彌足珍貴。

歷史的腳印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像得還要早。無線網路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

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 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

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

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目前大多數的網路都仍舊是有線的架構,但是近年來無線網路的應用卻日漸增加。

在學術界、醫療界、製造業、倉儲業等,無線網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當無線網路技術與Inter相結合時,其迸發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無法估計的。

其實,我們也不能完全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無線網路。從概念上理解,紅外線傳輸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無線網路技術,只不過紅外線只能進行數據傳輸,而不能組網罷了。

此外,射頻無線滑鼠、WAP手機上網等都具有無線網路的特徵。因此,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對無線網路技術抱著一種神秘感,可以寬泛地理解為沒有網線束縛的網路技術,僅此而已。

前車之鑒 並非任何技術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除了自身技術上的優勢以外,客觀存在的客戶群體、成本因素、業界支持度,這些都是不能忽視的。然而WAP更像是空中樓閣,在經過短短一年的火爆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聯想到WAP的慘敗,不少人不禁為這新一輪的無線網路大潮捏了一把汗。 從技術角度來看,當初的WAP完全不能讓人滿意。

可憐的帶寬幾乎將用戶的興致消磨殆盡,而下載昏暗的手機屏幕讓人絲毫提不起興趣。相對而言,與電腦以及移動數碼設備結合更加緊密的wifi、CDMA、GPRS等技術反倒更具實用價值。

如今,各種與CDMA和GPRS相應的配套產品不斷涌現,也由此帶動了成本的下降。 經驗證明,如果過分宣傳無線技術的能力和質量而到時不能兌現,必然要受到各方面的嚴厲抨擊;反過來,如果過於謹小慎微,市場也會發出抱怨。

從WAP與藍牙技術的發展過程來看,當初顯然有炒作過猛的跡象。而如今業界對待無線應用的態度卻更加務實,硬體成本降低成為一種共識,相應軟體的大力開發也正在進行。

WiFi點燃導火索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

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這項無線網路技術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業界。對於任何一項技術而言,能夠被壟斷級廠商整合進主流產品是最為幸福的,這樣才能迅速普及。

在如今Intel最新的迅馳筆記本電腦中,無線網路模塊成為平台標准。到目前為止,Intel在移動個人處理器市場握有80%左右的市場份額,形成令人不可低估的用戶群體。

標准之爭並非水火不容 CDMA與GRPS的無線技術大戰讓我們聞到了濃烈的火葯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無線技術都是針鋒相對的。 從某種程度而言,各種無線技術標準是彌補的,它們共同撐起整個無線技術大局。

目前最為熱門的三大無線技術是WiFi、藍牙以及HomeRF,它們的定位各不相同。WiFi在帶寬上有著極為明顯的優勢,達到11~108Mbps,而且有效傳輸范圍很大,其為數不多的缺陷就是成本略高以及功耗較大。

相對而言,藍牙技術在帶寬方面遜色不少,但是低成本以及低功耗的特點還是讓它找到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另一種無線區域網技術HomeRF,是專門為家庭用戶設計的。

它的優勢在於成本,不過它的業界支持度遠不及前兩者。 總體而言,WiFi比較適於辦公室中的企業無線網路,HomeRF可應用於家庭中的移動數據和語音設備與主機之間的通信,而藍牙技術則可以應用於任何可以用無線方式替代線纜的場合。

目前這些技術還處於並存狀態,而從長遠看,它們將走向融合。除此以外,紅外線技術也並沒有徹底消失,甚至射頻技術也活躍在市場上。

Part2 無線技術的新契機 電信運營商熱熱鬧鬧地在2。5G/3G網路上叫賣「手機電視」,可是效果不敢恭維;廣電運營商想藉助地面數字廣播進行推廣,可惜少了交互功能和對IP的支持;缺乏了順暢的網路環境,內容巨頭和大大小小的增值服務商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實力的可以先跑馬圈地,沒實力的只能乾等。

然而,這僅僅是我們的抱怨與短視。目前,無線視頻傳輸技術正在不斷發展,盡管當前的效果令人怨聲不斷,但是其前景無疑非常廣闊,並且已經有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完成 丟棄。

路由器怎麼查看蹭網歷史記錄

路由器保存電腦的MAC地址(以前鏈接的歷史記錄)嗎? …… MAC是網卡的真實地址,路由保存MAC地址是用來設置沒保存MAC地址的限制上網的

TP-link 無線路由器 歷史記錄 網站訪問 …… 在家庭或小型辦公室網路中,通常是直接採用無線路由器來實現集中連接和共享上網。路由器沒有瀏覽網站的。

自家用的wifi路由器,可以查到瀏覽的內容嗎?(就是上網歷史記錄內容 …… 路由沒有這個記錄功能。可以查看瀏覽器歷史裡面有記錄。

具有限制網站的路由器能查到瀏覽記錄嗎? …… 看不到歷史記錄,路由器只是通過對比,然後讓禁止訪問的數據,禁止通過路由器。 第三方區域網監控軟體太多。

手機用WIFI 路由器會有歷史記錄么 …… 這個說不定,現在的路由器裡面不知道廠家往裡面添加什麼程序了都

家裡的路由器 怎麼查看有幾個人用 還有怎麼看用wifi的在瀏覽的歷史記錄 …… 用360裡面有個路由器衛士可以查看幾個人用,還有限制網速的功能

路由器會記錄瀏覽器歷史嗎 …… 不會的

路由器歷史撥號記錄可以查到嗎? …… 登錄192.168.1.1 也就是登錄上你的電腦連接的那個路由器 路由器上面由一個系統日誌那裡可以看。

路由器上網有瀏覽記錄嗎 …… 路由器上網有瀏覽記錄嗎有的有。有的沒有。有的有,可以選擇開啟或者關閉上網記錄!。

無線路由「蹭網」的歷史記錄可以被監控么? …… 綠壩軟體全部都給你記錄下來了,呵呵。 如果路由器開啟網路訪問監控的話,你的使用記錄都在路由器日誌裡面。

什麼叫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利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取代舊式礙手礙腳的雙絞銅線(Coaxial)所構成的區域網絡,使得無線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當時美軍首先開始採用無線信號傳輸資料,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開創出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被稱作ALOHNET的無線電通訊網路,可以算是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從那時開始,無線區域網絡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七十年代中期,無線區域網的前景逐漸引起人們注意,並被大力開發,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區域網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希望能幫上你。

無線網狀網路由技術應用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隨著近年來計算機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無線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普及和應用。

由於不再受到線纜鋪設的限制,配備移動計算機設備的用戶能夠方便而自由地移動,並可以與其他人在沒有固定網路設施的情況下進行通訊。對於這樣的情況,他們可以組成一個移動Adhoc網路,或者組成移動的無線網狀網。

移動的無線網狀網是一個無線移動路由器(及其連接主機)組成的自主系統。該系統能夠隨機移動,可自動適應網路拓撲更新,甚至不需要任何骨幹網或者網路基礎設施。

除了移動無線網狀網外,最近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固定無線網狀網的商業應用。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社區無線網路」。

它用於為先前沒有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的社區提供接入。在這些固定「社區無線網路」中,每一個無線路由器不僅為其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接入,並且是這個網路基礎結構中的一部分——將數據在無線網狀網路中無線路由到其目的地。

一個基於3層路由的無線網狀網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與生俱來的容錯性。 該網路簡化了視距傳輸問題,並以最小量的網路基礎設施和互聯成本擴展網路的規模和覆蓋。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混合型的無線網狀網存在:網路中一部分網狀網路由器是移動的,而其他網狀網路由器是固定的。 無論是哪種情況(移動或固定或混合),無線網狀網路都有一些顯著的特性,例如:高動態性,智能性,端對端最佳路徑選擇,多跳性,通常帶寬有限和計算能力不足。

無線網狀網路的高動態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路由器本身可能移動(如在移動或混合無線網狀網路中),並造成網路拓撲結構的快速變動。第二,即使路由器本身不移動(如在固定無線網狀網路),由於干擾、地理和環境等因素,無線電鏈路的質量仍可能發生快速變化。

從以上這些特性可以知道,完備的無線網狀網路由協議必須需要具備一下特點: * 分布式操作 * 快速收斂(保證更快的移動) * 可擴展性 * 適用於大量的小型設備 * 只佔用有限的帶寬和計算能力 * 主動式操作(減少初始延遲) * 在選擇路由時考慮無線電鏈路的質量和容量 * 避免環路 * 安全性等 注1:社區無線網路概念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非常流行,在中國還處於開發階段。 除了為有線網路設計的傳統路由協議外(如OSPF,RIP),也有大量為移動adhoc網路設計的路由協議,這類路由協議一般被分為兩個大類: 反應式路由協議(如AODV、DSR、TORA)。

該類協議只在需要的時候才發現並維持路由。為了適應流量的需要,它們能夠更有效地使用電源和帶寬資源,其代價是增加路由發現的延遲。

主動式路由協議(如DSDV、OSLR)。該類協議總是維持到達每個可能的目的地的路由——協議假設這些路由都可能被用到。

在某些情況下,由反應式路由協議所造成的額外延遲可能是不可接受的。對於這些情況,如果帶寬和電源資源允許,那麼主動式路由協議更受歡迎。

❹ 無線網路技術

可能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應用於軍事!

❺ 需要一個無線校園網路規劃設計的參考方案~~用Cisco Packet Tracer做的

無線校園網建設方案
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個學校意識到校內網路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實現高度的信息共享,建設完善的校園網路平台,才能夠發展成為一所現代化的學校。現在學校辦學條件的日趨完善,近年來實現了與 Internet互聯,同時建成了校園網路,實現校內外信息的共享、傳遞,而網路信息的普及,以及計算機硬體設備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筆記本電腦,因此學生要求在校園內實現移動上網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校內的教學樓和宿舍樓因建成時間較早,沒有網路綜合布線設計,類似的原因制約了學校現代化辦學的指導思想,伴隨著IEEE802.11標準的出台,解決這一矛盾在無線技術發展成熟的今天已不是問題,同時,無線區域網(WLAN)還擁有傳統網路所不能比擬的擴容性和移動性,在校園內採用無線區域網技術實施校園網路工程,可適應在校學生移動性強、數量大等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上網需求,並且對於創建較早的學校來說,年代較久的教學樓不宜拉網布線,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布署無線區域網。
需求
在校園無線網路建設需求中,主要存在四種典型的應用:
l 實現以地區教育局為中心的整個地區教育系統的無線網路連接;
l 校園內的戶外公共區域覆蓋;
l 局部開放的室內大環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圖書閱覽室等無線覆蓋;
l 用戶數量不多但分布較散的樓宇,如教學辦公樓、宿舍等的無線網路覆
應用方案
室內覆蓋:
在室內根據覆蓋需要,放置若干個無線區域網訪問點,用戶在移動時,系統會自動漫遊,在不同的訪問點之間進行信號的切換。這些訪問點連接到各樓的校園骨幹網。也就是將多個AP形成的各自的無線信號覆蓋區域進行交叉覆蓋,各覆蓋區域之間無縫連接。所有AP通過雙絞線與有線骨幹網路相連,形成以有線網路為基礎,無線覆蓋為延伸的大面積服務區域。所有無線終端通過就近的AP接入網路,訪問整個網路資源。
方案採用高靈敏度的Orinda無線AP設備,配合吸頂天線,以一個AP配合一個天線,或一個AP配合多個天線,以保障高質量的無線信號能夠覆蓋更遠的距離,同時增強設備在干擾較大的頻率環境中使用的能力,從而完成室內區域的完全覆蓋要求。
側面圖 俯視圖
室外覆蓋:
室外區域覆蓋一般包涵,體育場,校內花園,中心廣場,教學樓,實驗樓樓宇間等。根據需覆蓋的室外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
(1)設備的選擇:AP、全向天線、定向天線。
(2)室外考慮因素:環境、天氣。
設計建立多個無線覆蓋點,均採用Orinda電信級室外型AP2411E0,根據客戶要求每個覆蓋點覆蓋范圍半徑達到200米,信號強度在70dbm,速率達到54mbps,採用重疊交叉無線覆蓋的方式,完成區域的無縫無線覆蓋。配合室外大夾角定向天線或高增益全向天線,成功實現系統設計目標。使用戶在區域內任何角落都可以通過無線訪問校園網路。
室外覆蓋示意圖

❻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研究|計算機網路 第7版 pdf

摘要:在這個網路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我國的信息化程度也日益完善,國民經濟總值也在日新月異的增長著,這種飛速發展的前景,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首要的功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巨大特點是結構比較復雜多變,並且規模相當大,翻新程度特別快,所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變得愈發的重要。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研究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與研究,讓我國的計算機領域在世界也逐漸贏得一席角落,慢慢的得到全球網路信息界的認可與好評。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的研究,體現了當代信息化社會的迅速與蓬勃發展,同時也襯託了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越發的完善,設計也有著質的突破和飛躍。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蘆凳規劃研究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6-100-02
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結構特點
1.1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分布形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是由分布式逐漸向集中式慢慢過度的發展過程,為了充分的適應我國國情,計算機網路逐漸有分布式慢慢的向更加具體化更加易於管理的集中式做詳細調整。由於網路分布式過於散亂,在整體規劃和布局過程中會出現麻煩或者偏差,所以更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資源浪費,以及成本的無謂提高。所以,趨向集中式管理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必然轉折過程。
這種形式的轉化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還可以在經濟水平等方面逐步完善節約的理念以及風險意識。統籌兼顧計算機網路的運營成本以及運營方式,讓計算機運營理念可以進步一得到快速更新交疊,向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漸轉換。
1.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基本特點以及功能
隨著計算機領域的革新和逐步調整,在邏輯上的網路轉換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效穩定的群集集中式的網路系統,這樣的系統在業務的具體需要上不斷的擴充並適當的延伸,各地區的區域網也可以通過路由器與集中式管理的控制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以及數據剖析和上傳。
資料庫的清點以及審核已經變成了客戶管用的模式,為了隨時更新方便客戶的操作,計算機網路系統必須擁有及時反饋並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特點,第一時間總匯所有的信息內容並且實現資源共享。由網路總部進行統一管理並且嚴格篩選,然後迅速傳送。
在網路每天的點擊率和信息傳播速度等方面可以清晰的觀察到集群網路的一些特點,供求環境在網路的大平台上進行綜合以及迅速迅嘩枝收集新信息並且重新擴散,迅速並准確,第一時間把所有的信息網重組而且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方式發布。
1.3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實際運行效果
由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進一步組建並且整個網路平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新的改善以及網路業務管理系統的初具規模,所以集中式分布網路系統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促使了很多企業和運用網路了解資源信息的領域都被帶動起來,所以,集中分布的網路系統與各項業務關系以及業績的提升都緊密相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作用不斷的被認可並且得到進一步的積極發展運用。
無論是商界,金融界,以及證券和交易市場,乃至於學校或者娛樂場所等都以及得到了越來越強大的市場經濟水平的佔有量。尤其是有關金融行業的發展更是史無前例的在曾經一貫的經濟競爭中如魚得水,運行效果極佳,口碑早已不再是一個完美的句子,而是變成了數以萬計甚至億萬計的龐大數字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研究具體原則
2.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總體原則
區域網的設計原則是根據越來越被人們認可的,現代科技速度以及前沿經濟能力建設發展方向畝敏還有理念所實施的。(1)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首要原則要遵循當代網路的實用性,統一性以及靈活時效性。(2)還有兼顧其開放性的具體運營手段和可擴充性及安全性的基本運營理念。設計原則要根據標准規范作為系統分析的研究策略要求掌握,還要同時開展各項可持續運營的網路利用新型行業,以高效節能並且迅速時效的最基本原則作為奠基理由,再通過網路渠道制定適合於計算機區域網可以展開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才能真正的服務社會,成為全球公用首要的利用渠道。
2.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具體實施
其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性的發展原則提前是符合國際化標准網路平台的各項統一規則,同時區域網通過網路之間的互通原則實現開放的總體理念。以規范化作為先決條件才能真正的把開放性原則實施到位,並且在運用中表現的更加合理井井有條。
可擴充性原則在計算機網路系統實施中的體現同樣十分明顯,使之變得更具良好的網路服務平台,基礎優秀並且符合現代的前沿服務信息化的標准理念。同時更需要注意的是時刻遵循可靠性原則,這是整個計算機信息網路規劃研究設計的基礎,只有具備這一項實質性原則,並且落實的翔實有效才是不中斷用戶正常使用的條件,所以把容錯率降低到最小,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本職任務。
同時,計算機網路系統對於可管理性原則也必須無條件遵循。只有在一定的管理強度下,計算機網路才能真正意義上為大家更好的服務,才能便於隨時維護並且監管運行狀態和運行速率。
3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案
3.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方案
如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運用已然十分廣泛,其廣域網接入方式也不再單一,主要接入方式有三種:(1)電話線數據機接入法,這種方法比較傳統,接入方式簡單。(2)電纜數據機,這種方法也越來越普遍。(3)無線微波接入法,這種接入方法比較適於大家方便快捷的應用,方便大家在出行或者會議等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使用,這種方式特別受到廣大計算機研究愛好者的贊譽。
目前,計算機在校園或者在室內應用的廣域網在結構或者安全方便具備極高的性能,網路結構完好,可以基本上保證連接過程中無斷點,無故障。可以自覺的均衡網路伺服器使用流量,大大減少甚至杜絕了網路杜塞的現象,可以使網路變得更加暢通更加快捷、方便,以便於在使用過程中減少數據的丟失現象。
3.2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存在的安全問題
為了可以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合理的通過路由器進行微控制,有效的充當外部防火牆,阻止或者直接屏蔽了很多外部的不良信息侵擾,還可以通過加密的形式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管理設計規劃進行內部保護,防止更多的惡性信息滋擾計算機的正常工作。
還要考慮到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布線設計可靠強度,這種布線設計避免了電磁波的干擾,同時在布線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來自於各種方面想干擾情況,除此之外,電源和消防報警系統也需要同步進行完善。為了從根本上消除計算機網路遭到外界入侵的干擾現象,正確的報警信號以及傳輸至消防中心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研究課題。
在正確修正報警以及放侵擾的設計同時,對於病毒的防範意識需要同步加強,這一點對於網路安全性不可小覷。因為網路病毒也同樣會受到網路使用的限制,所以,DOS病毒是比較需要用戶注意的一種常見網路病毒現象,是病毒入侵的主要防範對象。當然,我們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同時,也要逐步完善計算機網路的更新,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計算機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使我們對計算機的應用更加行之有效,更加的安全、方便、快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所以對於計算機是使用也適當的越來越重要,人們的目光多數都自然而然的慢慢聚焦在了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上面。所以在事態萬千的年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更是要必須配合當代人發展的眼光,來為各項服務系統提供日益擴張的需求以及平台。

參考文獻:
[1]黃海水,黃貞益,王大龍.環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11).
[2]周興東,普鋼.數據管理和網路備份設計[J].雲南電力技術,2000(03).
[3]吳迪,陳貴生,王學珍,等.數字圖書館資源遠程訪問模式與共享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03).
[4]閆曉弟,耶健.基於VPN的電子資源遠程訪問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情報雜志,2009(08).

❼ 大學校園網設計方案_校園網建設規劃

校園網建設和規劃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是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基礎設施和實現橋寬型各項管理的物質基礎;是建立遠程教育體系的基本保證;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可見,校園網的建設和應用是一項靈魂工程。教育信息化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已納入我國的"十五"計劃中。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巧游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近期國家教育督導團日前發布《國家教育督導報告:關注中等職業教育》。此次《報告》的發布旨在強化各級政府依法履行發展職業教育責任,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要求,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就發布《報告》與部分省份分管負責同志約談,共商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無疑地說明了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校園網建設規劃是一項技術性、系統性敏猜很強的工程。它由計算機網路系統、安防系統等組成。表面上看是一個綜合布線系統,已及覆蓋學校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應用軟體組成,同時還要考慮到技術的可行性、資金的可行性、拓展的可行性等諸多因素。下面就來談談校園網建設和規劃。

我校在整個信息化建設中,可大致分為七個大方面:

 校園網路硬體建設

 校園安防系統建設

 校園VOD視頻智能點播系統建設

 校園一卡通

 校園網路軟體建設

 校園網路安全建設

 校園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建設

一、校園網路硬體建設

目前,就校園網網路建設中,採用先進的千兆乙太網及無線網路相結合的構架。千兆交換式乙太網是網路實施中最成熟的方式之一,具有結構簡單、投資較少、建設周期短、維護方便等特點,為大多數學校所採用。

隨著近幾年來,無線校園網路的建設浪潮在全球蔓延: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紛紛建立起無線校園網路環境。我國的無線校園網路建設步伐也緊跟著技術的發展。上海中學、北京大學都是無線校園網路建設的典範。無線區域網以其靈活布設、高帶寬和無線接入的優勢,可以突破有線網路節點限制、實現多人同時上網的問題,大大地增加了校園網路信息點,方便在校師生獲取信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水平。此外,無線網路環境的引入,為嶄新的無線多媒體提供了應用平台,從而將教育信息化建設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擬採用千兆乙太網和無線網路相結合

的網路架構,保證學校網路的穩定性、安全性、靈活性等。

通過網路的建設,可以實現:

 校園網路的快速接入,強大的核心交換機為整個校園網提供了一

顆乃至數顆強大的心臟。

 全面支持兼容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行政管理、通用服務、互聯

網路和圖書館管理等分系統。

 通過高帶寬實現校園網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為現代化教學提

供了一個新的平台。

 建立完善的校園網站,與Internet互連後,校園網用戶在許可權

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使用Internet上的Web訪問、Email收發、FTP、Telnet、BBS、新聞組、討論組、個人主頁等服務。

 校園網站連接Internet,用於宣傳學校形象、教學信息發布、

提供信息查詢等,以後可成為網上教學的渠道。

 無線網路與千兆乙太網絡環境互為補充,擴展網路使用范圍,取

消了傳統網路接入上的埠限制問題,為移動多媒體教學應用提供移動平台,進一步便於筆記本電腦用戶隨時隨地的使用網路。  支持個人數字助理(PDA)的網路應用,使得校園網路的應用更為

靈活多變。

 為外來的賓客提供便捷靈活的網路接入服務。

 學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管理,教務管理等日常工作,

突破了傳統辦公管理模式。

 ……

二、校園安防系統建設

伴隨著平安重慶工作的不斷深入,「平安校園」作為「平安重慶」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利用校園安防系統來解決學校安全防衛工作的後顧之憂,來解決學校諸如畫面質量、成像效果、設備可靠性等疑慮。採用一套具有合理性、先進性、可操作性的系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手段。

為確保學校教育安全工作,我校擬採用百萬高清監控系統、周界報警、門禁系統等幾個子系統來對整個校園實現全方位防衛,同時可與110實現聯網,運用3G網路等技術手段來實現更為高效、快捷、靈活的管理應用。

百萬高清監控系統是業界目前一致認同的發展方向。百萬高清攝像機與模擬攝像機最大的差別在於畫質上的飛躍,使用者所得到的畫面更清晰、更流暢,從而在發生意外突發性事件(例如盜竊、打架、失火等)時,校園領導能夠迅速查知現場情況,從而快速進行全校人員安全疏散等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護學校安全。

周界報警及門禁系統作為校園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能更好地做到對校園周界的防衛工作。

通過安防系統的建設,可以實現:

 實時監控:通過本系統能夠實時監控了解校園內所有情況及動態。

特別是園區的安全等重點防護點位,加強園區內部的安全監控,發揮高效的管理機制。

 安全管理:通過該系統的動態檢測錄像功能,把正常校園生活進

行全面管理,包括人員流動、財物監管等。

 遠程瀏覽:使用最簡便的通訊手段實現實時遠程視頻監控,讓每

一名管理者不管在本地教室,還是在旅途中,甚至全球任何一處有通訊的地方,都可以通過電腦、手機、PDA等來實現視頻監控。  校園周界入侵移動檢測:自動檢測進入校園周界的人、動物、汽

車等移動目標。對翻越、破壞等行為進行預警監測。

 解決在雪天,雨天,大風等惡劣天氣下無法監控報警的情況。  門禁系統實現學校各個區域的安全通行管理:對於學校不同的區

域,按許可權進行有效的通行管理,包括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車庫等重點建築。

 徘徊檢測:在校園部分區域內,如重要實驗室、圍牆、財務室等

區域當有人徘徊一段時間後,系統將會自動識別並報警。同時在監視屏上自動彈出徘徊人及其運動軌跡。

 聯動報警:報警裝臵和視頻監控系統與110聯網,當發生偷盜、

搶劫、師生被侵害或重大自然災害性事故時,聯網學校可通過報警系統,以聲音提示和顏色顯示的方式予以報警。

 強大的系統兼容能力: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進行下一步建,兼容多

家主流產品,從而實現在一個系統平台上實現統一集中管理。  ……

三、校園VOD視頻智能點播系統建設

校園網VOD視頻智能點播系統在現有校園網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實時、交互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隨時隨地點播教學課件完成教學,從而突破了傳統的集體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個性化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將會是傳統的校園教學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變革,真正實現了以素質教育為本的教育目標。

所謂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系統,也稱互動式多媒體視頻點播業務,即通過高速上網技術連上各種寬頻多媒體伺服器進行網上教學、視頻會議等各種互動式活動;是集動態影視圖像、靜態圖片、聲音、文字等信息為一體的,為用戶提供實時、高質量、交互性服務的多媒體通信業務。VOD的本質是交互性,即信息的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獲得多媒體信息,它區別於傳統信息發布的最大不同:一是主動性、二是選擇性。

系統通過專業的寬頻視音頻解決方案,優秀的視頻流技術,卓越的整體性能,分布式架構體系,支持視頻伺服器集群接入和負載均衡,輕松實現大流量視頻流並發點播。

通過此系統,我們可以輕松實現:

 互動式教學視頻點播,包括課件、教學視頻、娛樂等,自由截取

網路動態視頻流、前後拖動播放、停止、快進、快退。

 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功能強大的視音頻編輯工具系統。

 伺服器端實現零管理,數據可隨意備份,保證用戶數據安全;管

理員可在本地或異地進行系統維護和後台管理。

 在校園內不同的區域進行分區音、視頻管理,可與安防系統聯機

管理,根據許可權分級使用。

 實現在同一區域內,不同音、視頻的播放,用戶可根據語言、自

身喜好、專業需求等不同方式,進行互動點播。

 ……

四、校園一卡通

校園一卡通系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它能將數量龐大、流動頻繁的師生群體科學地管理起來,它代表了當今校園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是學校現代化管理和校園數字化的重要標志。

校園一卡通系統是將採取銀行卡金融功能與非接觸式電子錢包、電子化校務管理相整合的方式,由指定銀行與貴校聯合發行校園銀行卡,師生們可以在各地銀行網點或自動終端實現存取款、消費、轉帳等金融功能;可以代替教職員工和學生等在校內的所有個人證件(如學生證、工作證、圖書證、醫療證、臨時證),應用於需要身份識別的各個MIS系統,也可以通過設在非接觸式IC晶元內的電子錢包實現餐飲、校內購物、上機上網、醫療等校內的各種消費。

校園一卡通系統將極大的提升學校在社會上形象,鼓舞廣大師生員工的士氣,提升師生、員工作為學校一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通過校園一卡通,我們可以實現:

 資金自由流轉:實現校園卡上從銀行帳戶向校園卡帳戶的資金轉

入,實現銀行卡直接充值。解決學校資金管理問題

 IC卡多種情況應用,如食堂售餐管理、輔助教務/教學管理、學

籍管理、上機/上網管理、圖書借閱管理、考勤管理等

 IC卡POS機消費:可校內消費(如開水、飲水機、小賣部購物、

打字、復印、傳真、電話等)管理。要求各消費點必須設臵POS機,可實現聯網或離線消費。

 IC卡輔助校內醫療管理:用於校內醫療管理系統。將校園卡用於

師生在學校各校區的醫務所就診的身份憑證。

 IC卡輔助身份認證系統:可以在獨立式IC卡身份識別器上顯示

持卡人的身份信息,用於學校辨認人員身份,並且可以通過簡訊方式告之學生家長,學生到校時間、離校時間、在校情況等。  ……

五、校園網路軟體建設

穩定強健的硬體基礎,必須要與系統平台和應用軟體相配合,才能使校園網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軟體規劃就必不可少。一個完善的軟體規劃可以減少事後不必要的重復工作。

 網路系統平台規劃:

目前網路操作系統主要有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03 SERVER、UNIX、LINUX等。WINDOWS系列具有操作界面友好,易於維

護,應有軟體豐富的特點。但對於訪問量較大的伺服器來說,要求有較高配臵。UNIX平台具有優秀的網路性能,但一台配臵優良的UNIX伺服器價格驚人,軟體的安裝相對復雜,自從X-WINDOWS問世以來,它的可操作性有所改善。LINUX是網路操作系統中的新秀。與UNIX一樣,它的網路性能卓越,並且LINUX支持現今幾乎所有的連網技術(乙太網、高速乙太網、ATM、數據機、ISDN、令牌環)和網路協議(TCP/IP、PPP、SLIP等)。在相同的硬體上其性能已超過WINDOWS系列及其它的UNIX。同時LINUX以近乎免費的價格和高性能的應用體系已為大多數網站所採用。目前,有許多軟體開發商為其開發相應的應用軟體,其中包括基於WEB的校園網應用軟體。因此,它已成為基於WEB應用軟體的最理想的網路平台。

 應用平台規劃:

在應用平台規劃之前必須了解整個校園網要實現的功能。一個典型的校園網路應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 校園WEB站點。其中應包括教育論壇(提供國家的教育方針、

政策,教學科研成果,研究性學習,並根據各自學校的教育教

學實踐創辦特色版面)、聊天室(提供學生、教師和家長之間

在線交流的空間)。

2. 校園電子郵件系統。方便學生、教師校內外的信息交流。

3. 電子圖書系統和電子閱覽室。

4. 教學課件庫。

5. OA辦公系統、日常行政管理系統、教師學生評估系統。

6. INTERNET介面。

六、校園網路安全建設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校園網路特別是已與INTERNET相連的校園網路,對於網路的安全防範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一次的惡意破壞或管理人員的誤操作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一方面要加強管理人員及使用者的技術培訓及有關法律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軟、硬體的監控、防護體系。學校可以採用高性能的防火牆軟、硬體。它應具有強大的包過濾功能、圖形化的配臵界面、建立URL的訪問限制、流量分析、實時入侵檢測、入侵告警及網路數據流量分析等功能。

七:校園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建設

新校園的建設要適應網路時代的發展,應引入智能化的概念。在傳統的樓宇自控系統中,一般只包括了綜合布線、計算機網路、安防、消防、閉路電視監控等子系統。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照明燈具節能和科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照明控制在智能化領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在新校區的建設熱潮中,各

類院校和他們的建設者也意識到了智能照明的重要性。相對商業樓宇而言,校園里的大功率動力和製冷設備比重較少,照明燈具則相對比重更多。使用照明控制系統,更能體現其在節能與管理方面的優勢,提高學校的科學管理水平。

通過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我們可以看到與傳統照明系統的區別:  智能照明系統更能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延長燈具壽命。

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以根據不同場合、不同的人流量,進行時間

段、工作模式的細分,把不必要的照明關掉,在需要時自動開啟。  系統還能充分利用自然光,自動調節室內照度。控制系統實現了

不同工作場合的多種照明工作模式,在保證必要照明的同時,有效減少了燈具的工作時間,節省了不必要的能源開支。

 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地選用光源、燈具及性能優

越的照明控制系統,提高照明質量,有效地控制各種照明場所的平均照度值,從而提高照度均勻性

 實現多種的照明效果:多種照明控制方式,可以使同一建築物具

備多種藝術效果,為建築增色不少。現代建築物中,照明不單純地為滿足人們視覺上的明暗效果,更應具備多種的控制方案,使建築物更加生動,藝術性更強,給人豐富的視覺效果和美感。 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是以自動控制為主、人工控制為輔的系統。在

一般的情況下,不需要有人的參與,照明系統自動實現開關和調光功能。

 合理配臵照明系統,從長遠利益來看,既倡導了環保,又確實的

節約費用開支,還提升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實為一舉多得。

結束語

在我國學校日益加大信息化校園的建設步伐,許多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都被引入校園,它為數字化校園提供信息採集,涉及到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教育與信息技術真正地融合,逐步實現以人為本,從校園環境、資源到活動的全部數字化管理。本文通過以上對學校校園網的初步規劃,在總結多種校園網的建設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千兆乙太網和無線網路為構架校園主幹網路的解決方案,更包含了安防、VOD點播、一卡通等子系統,必定能為學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學校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名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