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常見無線網路標准
擴展閱讀
萬達無線網路登錄 2025-05-06 01:32:09

常見無線網路標准

發布時間: 2023-06-03 12:40:36

1. 無線網路標准國內外有幾種是否能通用

要看設備的無線網路連接標准。區域網(LAN)的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Token Ring)、令牌匯流排(Token Bus)以及作為這三種網的骨幹網光纖分布數據介面(FDDI)。它們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制定的以802開頭的標准。x0dx0a無線通信x0dx0aIEEE 802在無線領域主要有四個工作組:802.11、802.15、802.16、802.20。在每個工作組下又設置了任務組(TG)。x0dx0a802.11 無線區域網x0dx0a已經通過的標准:802.11、802.11a、802.11b、802.11g、802.11F、802.11d。x0dx0a正在研究的標准:802.11i。x0dx0a802.15 無線個域網x0dx0aIEEE 802.15.1:藍牙;x0dx0aIEEE 802.15.2:公用ISM頻段內無線設備的共存問題;x0dx0aIEEE 802.15.3a:UWB標准;x0dx0aIEEE 802.15.3b:WPAN維護;x0dx0aIEEE 802.15.4:研究低於200kbit/s數據傳輸率的WPAN應用。x0dx0aIEEE 802.15.4:Mesh Network。x0dx0a802.16 寬頻無線接入(無線城域網)x0dx0a已經通過的標准:802.16、802.16a、802.16c、802.16.2、802.16一致性測試。x0dx0a正在研究的標准:802.16d、802.16ex0dx0a802.20 移動寬頻無線接入x0dx0a處於提案徵求階段,還處於標准研究初期。

2. 無線網路的標準是什麼

常見標准有以下三種:
IEEE802.11a: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802.11b: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802.11g: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目前IEEE802.11b最常用,但IEEE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
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22為你解答。

3. 常見的無線網路結構有哪些

無線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有: 無中心的分布對等方式、有中心的集中控制方式、以及上述方式的混合方式。 常見的無線網路協議: IEEE802.11 是第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一。該標準定義了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 (MAC) 協議的規范,允許無線區域網及無線設備製造商在一定范圍內建立互操作網路設備。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業務主要限於數據存取,速率最高只能達到 2Mbps 。 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 IEEE 小組又相繼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個新標准。 2003 年 IEEE 還通過了 802.11g 技術標准。 802.11b 標準是 IEEE 制定的無線區域網標准,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 11M ,傳輸層可達 5.5Mbps 。該標准採用 DSSS 直序擴頻技術。 802.11a 標準是 802.11b 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 5GHz 頻帶 (5.2GHz,5.4GHz,5.8GHz) ,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bps 。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 802.11g 標准結合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種標準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局限性。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可以比工作在 5GHz 的 802.11a 覆蓋更大的區域,同時,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 ,傳輸速度比 802.11b 要快 5 倍左右。 802.11n 計劃採用 MIMO (多入多出技術)與 OFDM 相結合,使傳輸速率成倍提高。另外,新的天線技術及無線傳輸技術,使得無線區域網的傳輸距離大大增加。相對 802.11g 標准,新標准計劃在保障 100M 的傳輸速率下使傳輸距離增加 10 倍左右。 802.11n 標准對 802.11 標准做了多項修改,不僅涉及物理層標准,同時也採用新的高性能無線傳輸技術提升 MAC 層的性能,優化數據幀結構,提高網路的吞吐量性能。不過目前這類 MIMO 產品還相當稚嫩。實際性能在 100 米以內大約是 802.11g 產品的 2 倍,而超過 100 米後,其性能將非常接近 802.11g 產品。

4. 無線網路的國際標准有哪些

同樓上,再加上802.11全家族
*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標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頻段)。 *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 IEEE 802.11l,預留及准備不使用。 * IEEE 802.11m,維護標准;互斥及極限。 * IEEE 802.11n,2008年上半年通過正式標准,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達600Mbps。 * IEEE 802.11k,該協議規范規定了無線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范。該規范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絡對頻譜資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 IEEE 802.11s, 2007年9月.拓撲發現、路徑選擇與轉發、信道定位、安全、流量管理和網路管理。網狀網路帶來一些新的術語。 除了上面的IEEE標准,另外有一個被稱為IEEE 802.11b+的技術,通過PBCC技術(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頻段) 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事實上並不是一個IEEE的公開標准,而是一項產權私有的技術,產權屬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5. 802.11a 802.11b 802.11g三種無線電區域網的標准

802.11a
IEEE 無線網路標准,指定最大 54Mbps 的數據傳輸速率和 5GHz 的工作頻段。
802.11a標準是已在辦公室、家庭、賓館、機場等眾多場合得到廣泛應用的802.11b無線聯網標準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5GHzU-NII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s,傳輸層可達25Mbps。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DMA的空中介面;支持語音、數據、圖像業務;一個扇區可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802.11的第二個分支被指定為802.11a。承受著風險將802.11帶入了不同的頻帶——5.2GHzU-NII頻帶,並被指定高達54Mbps的數據速率。與單個載波系統802.11b不同,802.11a運用了提高頻率信道利用率的正交頻率劃分多路復用(OFDM)的多載波調制技術。由於802.11a運用5.2GHz射頻頻譜,因此它與802.11b或最初的802.11WLAN標准均不能進行互操作。
IEEE 802.11b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的帶寬最高可達11Mbps,比兩年前剛批準的IEEE 802.11標准快5倍,擴大了無線區域網的應用領域。另外,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5.5Mbps、2 Mbps和1 Mbps帶寬,實際的工作速度在5Mb/s左右,與普通的10Base-T規格有線區域網幾乎是處於同一水平。作為公司內部的設施,可以基本滿足使用要求。IEEE 802.11b使用的是開放的2.4GB頻段,不需要申請就可使用。既可作為對有線網路的補充,也可獨立組網,從而使網路用戶擺脫網線的束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應用。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與我們熟悉的IEEE 802.3乙太網的原理很類似,都是採用載波偵聽的方式來控制網路中信息的傳送。不同之處是乙太網採用的是CSMA/CD(載波偵聽/沖突檢測)技術,網路上所有工作站都偵聽網路中有無信息發送,當發現網路空閑時即發出自己的信息,如同搶答一樣,只能有一台工作站搶到發言權,而其餘工作站需要繼續等待。如果一旦有兩台以上的工作站同時發出信息,則網路中會發生沖突,沖突後這些沖突信息都會丟失,各工作站則將繼續搶奪發言權。而802.11b無線區域網則引進了CSMA/C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避免)技術和RTS/CTS(請求發送/清除發送)技術,從而避免了網路中沖突的發生,可以大幅度提高網路效率。這里的CSMA/CA技術與正常情況下的CSMA/CD技術原理有所不同,原理是:站點在發送報文後等待來至接入點AP(基本模式)或來至另外站點(對等模式)的確認幀(ACK)。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受到確認幀,則假定發生了沖突並從發該數據。如果站點注意到信道上有活動,就不發送數據。RTS/CTS的工作方式與數據機類似,在發送數據之前,站點將一個請求發送幀發送到目的站點,如果信道上沒有活動,那麼目的站點將一個清除發送幀發送回源站點。這個過程成為「預熱」其他站點,從而防止不必要的沖突。RTS/CTS只用於特別大的報文和重發數據時可能出現嚴重帶寬問題的場合。
功能 & 優點
速度:2.4ghz直接序列擴頻無線電提供最大為11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無須直線傳播
動態速率轉換:當射頻情況變差時,降低數據傳輸速率為5.5mbps、2mbps和1mbps
使用范圍:802.11b支持以百米為單位的范圍(在室外為300米;在辦公環境中最長為100米)
可靠性:與乙太網類似的連接協議和數據包確認提供可靠的數據傳送和網路帶寬的有效使用
互用性:與以前的標准不同的是,802.11b只允許一種標準的信號發送技術。weca將認證產品的互用性
電源管理:802.11b網路介面卡可轉到休眠模式,訪問點將信息緩沖到客戶,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壽命 漫遊支持: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載入平衡:802.11b nic更改與之連接的訪問點,以提高性能(例如,當前的訪問點流量較擁擠,或發出低質量的信號時)
可伸縮性:最多三個訪問點可以同時定位於有效使用范圍中,以支持上百個用戶同時語音和數據支持
安全性:內置式鑒定和加密
基本運作模式:
802.11b運作模式基本分為兩種:點對點模式(ad-hoc mode)和基本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如圖1所示。點對點模式是指站點(如:無線網卡)和站點之間的通信方式。只要PC插上無線網卡即可與另一具有無線網卡的PC連接,對於小型的無線網路來說,是一種方便的連接方式,最多可連接256台PC。而基本模式是指無線網路規模擴充或無線和有線網路並存時的通信方式,這是802.11b最常用的方式。此時,插上無線網卡的PC需要由接入點(AP)與另一台PC連接。接入點負責頻段管理及漫遊等指揮工作,一個接入點最多可連接1024台PC(無線網卡)。當無線網路節點擴增時,網路存取速度會隨著范圍擴大和節點的增加而變慢,此時添加接入點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頻寬與頻段。無線網路需要與有線網路互連,或無線網路節點需要連接和存取有線網的資源和伺服器時,接入點可以作為無線網和有線網之間的橋梁。
應用
功能 優點
不易接線的區域 在不易接線或接線費用較高的區域(如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有石棉的建築物,以及教室)中提供網路服務靈活的工作組 為經常進行網路配置更改的工作區降低了總擁有成本網路化的會議室 用戶可在從一個會議室移動到另一個會議室時進行網路連接,以獲得最新的信息,並且可
在決策時相互交流
特殊網路 現場顧問和小工作組的快速安裝和兼容軟體可提高工作效率
子公司網路 為遠程或銷售辦公室提供易於安裝、使用和維護的網路
部門范圍的網路移動 漫遊功能使企業可以建立易於使用的無線網路,可覆蓋所有部門
一般地說,802.11b允許使用任何現有在有線網路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網路服務。
多接入點解決方案
當網路規模較大,超過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時,可以採用多個接入點分別與有線網路相連,從而形成以有線網路為主幹的多接入點的無線網路,所有無線終端可以通過就近的接入點接入網路,訪問整個網路的資源,從而突破無線網覆蓋半徑的限制。
無線中繼解決方案
無線接入器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即充當有線網路的延伸。比如在工廠車間中,車間具有一個網路介面連接有線網,而車間中許多信息點由於距離很遠使得網路布線成本很高,還有一些信息點由於周邊環境比較惡劣,無法進行布線。由於這些信息點的分布范圍超出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我們可以採用兩個接入點實現無線中繼,以擴大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
無線冗餘解決方案
對於網路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環境,比如金融、證券等,接入點一旦失效,整個無線網路會癱瘓,將帶來很大損失。因此,可以將兩個接入點放置在同一位置,從而實現無線冗餘備份的方案。
多蜂窩漫遊工作方式
在一個大樓中或者在很大的平面裡面部署無線網路時,可以布置多個接入點構成一套微蜂窩系統,這與行動電話的微蜂窩系統十分相似。微蜂窩系統允許一個用戶在不同的接入點覆蓋區域內任意漫遊,隨著位置的變換,信號會由一個接入點自動切換到另外一個接入點。整個漫遊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雖然提供連接服務的接入點發生了切換,但對用戶的服務卻不會被中斷。
802.11g
IEEE802.11工作組近年來開始定義新的物理層標准IEEE802.11g。與以前的IEEE802.11協議標准相比,IEEE802.11g草案有以下兩個特點:在2.4GHz頻段使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技術,使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能夠與IEEE802.11b的Wi-Fi系統互聯互通,可共存於同一AP的網路里,從而保障了後向兼容性。這樣原有的WLAN系統可以平滑地向高速WLAN過渡,延長了IEEE802.11b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用戶的投資。2003年7月IEEE802.11工作組批准了IEEE802.11g草案,該標准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IEEE802.11WLAN實現的關鍵技術
隨著WLAN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用戶對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室內這個較為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多經效應、頻率選擇性衰落和其它干擾源的存在使得無線信道中高速數據傳輸的實現比有線信道困難,因此WLAN需要採用合適的調制技術。
IEEE802.11WLAN是一種能支持較高數據傳輸速率(1~54Mbit/s),採用微蜂窩、微微蜂窩結構,自主管理的計算機區域網絡。其關鍵技術大致有3種,直序列擴頻調制技術(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及補碼鍵控(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術、包二進制卷積(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和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stiplexing。每種技術皆有其特點,目前擴頻調制技術正成為主流,而OFDM技術由於其優越的傳輸性能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1.DSSS調制技術
基於DSSS的調制技術有3種。最初IEEE802.11標准制定在1Mbit/s數據速率下採用差分二相相移鍵控(DBPSK:Differential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如果要提供2 Mbit/s的數據速率,可採用差分正交相移鍵控(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這種方法每次處理兩個比特碼元,成為雙比特。第三種是基於CCK的QPSK,是IEEE802.11b標准採用的基本數據調制方式。它採用了補碼序列與直序列擴頻技術,是一種單載波調制技術,通過相移鍵控(PSK)方式傳輸數據,傳輸速率分為1,2,5.5和11 Mbit/s。CCK通過與接收端的Pake接收機配合使用,能夠在高效率傳輸數據的同時有效克服多徑效應。IEEE802.11b通過使用CCK調制技術來提高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1 Mbit/s。但是當傳輸速率超過11 Mbit/s,CCK為了對抗多徑干擾,需要更復雜的均衡及調制,實現起來非常困難。因此,IEEE802.11工作組為了推動WLAN的發展,又引入了新的調制技術。
2.PBCC調制技術
PBCC調制技術是由德州儀器(TI)公司提出的,已作為IEEE802.11g的可選項被採納。PBCC也是單載波調制,但與CCK不同,它採用了更多復雜的信號星座圖。PBCC採用8PSK,而CCK使用BPSK/QPSK;另外PBCC使用了卷積碼,而CCK使用區塊碼。因此,它們的解調過程是十分不同的。PBCC可以完成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為11,22,33Mbit/s。
3.OFDM技術
OFDM技術其實是多載波調制(MCM:Multi-CarrierMolation)的一種。其主要思想是:將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窄帶調制和傳輸,這樣減少了子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每個子信道上的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關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上的頻率選擇性衰落是平坦的,大大消除了符號間干擾。
由於在OFDM系統中各個子信道的載波相互正交,於是它們的頻譜是相互重疊的,這樣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同時還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在各個子信道中的這種正交調制和解調可以採用反向快速傅里葉變換(IFFT)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方法來實現,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與DSP技術的發展,IFFT和FFT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FFT的引入,大大降低了OFDM實現的復雜性,提升了系統的性能。
無線數據業務一般都存在非對稱性,即下行鏈路中傳輸的數據量要遠遠大於上行鏈路中的數據傳輸量。因此無論從用戶高速數據傳輸業務的需求,還是從無線通信自身來考慮,都希望物理層支持非對稱高速數據傳輸,而OFDM很容易通過使用不同數量的子信道來實現上行和下行鏈路中不同的傳輸速率。
由於無線信道存在頻率選擇性,所有的子信道不會同時處於比較深的衰落情況中,因此可以通過動態比特分配以及動態子信道分配的方法,充分利用信噪比高的子信道,從而提升系統性能。由於窄帶干擾只能影響一小部分子載波,因此OFDM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能抵抗這種干擾。
OFDM技術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已成為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IEEE802.11a/g標准為了支持高速數據傳輸都採用了OFDM調制技術。目前,OFDM結合時空編碼、分集、干擾〔包括碼間干擾(ISI)和信道間干擾(ICI)〕抑制以及智能天線技術,最大程度提高了物理層的可靠性。如再結合自適應調制、自適應編碼以及動態子載波分配、動態比特分配演算法等技術,可以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4.IEEE802.11g協議幀結構及其技術細節
從網路邏輯結構上來看,IEEE802.11隻定義了物理層及MAC子層。MAC層提供對共享無線介質的競爭使用和無競爭使用,具有無線介質訪問、網路連接、數據驗證和保密等功能。
物理層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所傳數據單位為比特。物理層定義了通信設備與介面硬體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持和釋放物理連接。物理層由三部分組成:物理層管理層、物理層會聚協議(PLCP)和物理介質依賴子層(PMD)。
IEEE802.11g的物理幀結構分為前導信號(Preamble)、信頭Header和負載Payload。Preamble主要用於確定移動台和接入點之間何時發送和接收數據,傳輸進行時告知其它移動台以免沖突,同時傳送同步信號及幀間隔。Preamble完成,接收方才開始接收數據。Header在Preamble之後 用來傳輸一些重要的數據比如負載長度、傳輸速率、服務等信息。由於數據率及要傳送位元組的數量不同,Payload的包長變化很大,可以十分短也可以十分長。
在一幀信號的傳輸過程中,Preamble和Header所佔的傳輸時間越多,Payload用的傳輸時間就越少,傳輸的效率越低。
綜合上述3種調制技術的特點,IEEE802.11g採用了OFDM等關鍵技術來保障其優越的性能,分別對Preamble,Header,Payload進行調制,這種幀結構稱為OFDM/OFDM方式。
另外,IEEE802.11g草案標准規定了可選項與必選項,為了保障與IEEE802.11b兼容也可採用CCK/OFDM和CCK/PBCC的可選調制方式。因此,OFDM調制為必選項保障傳輸速率達到54Mbit/s;採用CCK調製作為必選保障後向兼容性;CCK/PBCC與CCK/OFDM作為可選項。IEEE802.11g的幀結構比較見表1。
(1)OFDM/OFDM
Preamble,Header和Payload都使用OFDM進行調制傳輸,其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OFDM的一個好特點是它有短的Preamble,CCK調制信號的幀頭是72μs,而OFDM調制信號的幀頭僅為16μs。幀頭是一個信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幀頭佔有時間的減少,提高了信號傳送數據的能力。OFDM允許較短的Header給更多的時間用於傳輸數據,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因此,對於11Mbit/s的傳輸速率,CCK調制是一個好的選擇,但要繼續提升速率必須使用OFDM調制技術。它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IEEE802.11g協議中的OFDM OFDM方式也可以和Wi-Fi共存,不過它需使用RTS/CTS協議來解決沖突問題。
(2)CCK/OFDM
它是一種混合調制方式,是IEEE802.11g的可選項。其Header和Preamble用CCK調制方式傳輸,OFDM技術傳送負載。由於OFDM技術和CCK技術是分離的,因此在Preamble和Payload之間要有CCK和OFDM的轉換。
IEEE802.11g用CCK/OFDM技術來保障與IEEE802.11b共存。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的數據,所以難免會發生數據傳輸沖突,IEEE802.11g使用CCK技術傳輸Header和Preamble就可以使IEEE802.11b兼容,使其可以接收IEEE802.11g的Header從而避免沖突。這樣保障了與IEEE802.11bWi-Fi設備的後向兼容性,但由於Preamble/Header使用CCK調制,增大了開銷,傳輸速率比OFDM OFDM方式的有所下降。
(3)CCK/PBCC
CCK/PBCC和CCK/OFDM一樣,PBCC也是混合波形,包頭使用CCK調制而負載使用PBCC調制方式,這樣它可以工作於高速率上並與IEEE802.11b兼容。PBCC調制技術最高數據傳輸速率是33Mbit/s,比OFDM或CCK/OFDM的傳送速率低。
IEEE802.11g的性能分析
尚未正式成為標準的IEEE802.11g草案由於其不同的特點,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IEEE802.11g與IEEE802.11b的兼容性,與同頻設備的共存能力及OFDM技術自身的問題將成為研究熱點。
1.IEEE802.11g的兼容性
IEEE802.11g兼容性指的是IEEE802.11g設備能和IEEE802.11b設備在同一個AP節點網路里互聯互通。IEEE802.11g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保障與IEEE802.11bWi-Fi系統兼容。IEEE802.11g可以接收OFDM和CCK數據,但傳統的Wi-Fi系統只能接收CCK信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兩者共存的環境中如何解決由於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信息幀頭所帶來的沖突問題。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IEEE802.11g採用了RTS/CTS技術。
最初,IEEE802.11引入RTS/CTS機制是為了解決隱蔽站問題,即發送站檢測不到另一個站在發送數據,因而在接收站發生碰撞的情況。
IEEE802.11b與IEEE802.11g混合工作的情況與隱蔽站問題非常相似,IEEE802.11b設備無法接收OFDM格式的IEEE802.11g的信息幀頭,因此可以採用RTS/CTS機制來解決。

IEEE 802.11n
IEEE 802.11n :使用2.4GHz頻段和5GHz頻段,傳輸速度300Mbps,最高可達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目前還不是一個正式的標准,
1月19日訊,Broadcom公司推出新型無線LAN(WLAN)晶元組Intensi-fi系列,這是和IEEE 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首個解決方案. Intensi-fi技術提供了在家庭或辦公室優異的性能和功能強大的無線連接,使得下一代Wi-Fi設備能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支持新興的語音,視頻和數據應用.
Intensi-fi技術集成了IEEE 802.11n標准(草案)所有強制性的元件,一當標准完成即可進行軟體升級.忠於標準是Broadcom的工作重點,因為它不需要考慮兼容性和使用戶煩惱的非標准產品的性能問題.Broadcom和業界其它一流廠商緊密配合,當草案802.11n產品變成現實時,在分支中演示真實的互連性.Broadcom還向Wi-Fi聯盟提供技術資源,來加速802.11n互連測試程序.
Intensi-fi技術支持在多個發送和接收天線上多個同時發生的數據(或"空間")流,提供的數據速率高達300Mbps,比以前的802.11產品(它採用一個發送器和一個接收器,支持單一數據流),其覆蓋范圍更廣.它提供了足夠的帶寬,范圍和可靠性,對家庭中每個房間提供高清晰視頻(HD).為了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 Intensi-fi技術把傳統的PC和網路設備擴充到消費電子和娛樂設備,在線纜/DSL/衛星機頂盒,個人視頻記錄儀,DVD播放器,游戲系統,音頻設備照相機,手機和其它手提設備提供了發送電影,照片,音樂,語音呼叫和數據所需的基礎設備.
Intensi-fi解決方案包括MAC/基帶晶元以及能配置各種高速無線應用的無線電晶元.Broadcom還提供兩個網路處理器,使用戶能優化無線路由器設計的性價比.完整的系列產品包括下面所有的CMOS器件:
BCM4321:業界首個和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MAC和基帶,提供超過300Mbps的PHY速率,並和PCI,Cardbus和主機PCI-Express介面,
BCM2055:Broadcom第五代802.11無線電,集成了多個2.4GHz和5GHz無線電,支持用於802.11n產品的同時發生的空間數據流,並具有2x2,3x3或4x4天線配置.BCM2055是最佳性能的802.11無線電,具有更小的晶元尺寸,更低的功耗,更低的相位噪音和誤差向量幅度(EVM).所有這些對於高吞吐量的802.11n(草案)系統都是至關重要的.
BCM4704:Broadcom已驗證過的第五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提供先進的路由/橋接功能,並能滿足802.11n(草案)晶元組的目標性能,用於路由器和網關的設計.
BCM4705:Broadcom第六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支持同時工作的2.4GHz和5GHz無線電,集成的吉比特乙太網MAC使得802.11n(草案)和乙太網網路間的吞吐量大於200Mbps.
現在可提供Intensi-fi晶元組的樣品,以及參考設計.
美國Atheros公司於2月16日在日本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推出了其符合IEEE 802.11n規格的無線網路晶元組「AR5008」,這款晶元組已經於1月24日在美國上市。
Atheros公司將其面向IEEE 802.11n的產品群總稱為「XSPAN」,這款AR5008保持了其公司原來對應IEEE 802.11a/b/g產品的連續性,無線傳輸的最高速度達到300Mbps。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最高速度,在實際的通訊過程中,載入了如TCP之類的協議後,實際速度應為此速度的60%左右。不過即使如此,802.11n的效率也比目前最快的802.11g要高上許多。實際速度802.11n預計能夠比802.11g提高8~9倍。
據Atheros Communications稱,AR5008系列晶元組為架構於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月20日確認的802.11n草案規格之首款產品。這些新一代的WLAN解決方案,將充份利用MIMO技術潛力,發揮突破性性能與業界互通性。AR5008解決方案將以更大的覆蓋范圍及更佳的可靠性,達到802.11g與802.11a/g產品的6倍數據傳輸量。由於802.11n規格草案已制定,消費者終於能在家庭、辦公室以及行動時的各種裝置與應用上,享受MIMO的互通技術。
Atheros創新的XSPAN引進訊號持續技術(Signal-Sustain Technology,SST)大幅加強訊號可靠性與覆蓋范圍內的數據傳輸量,全面釋放MIMO的潛力。這一切皆因全球首顆單晶元三射頻設計而獲得實現。AR5008的實體數據速率為300 Mbps (每秒兆位)而實際終端使用者數據傳輸量可達150至180 Mbps,較2x2 MIMO系統平均多出50%的覆蓋范圍持續數據傳輸量。
訊號持續技術同時通過不同空間訊號路徑進行傳送,並且在接收器進行訊號處理時,同時合並來自三個接收器的資訊,因此大幅增加聯機強度與數據傳輸量。若只是在額外的天線間切換較少的同時發射器,是無法達到這樣的強度。Atheros將三組完整的射頻發射鏈與接收鏈整合至單一晶元的作法,加上內建SST基頻處理,以接近於強度較差而不具競爭力的2x2 MIMO方案之價格,實現無法匹敵的覆蓋范圍與強度。

6. 無線區域網有哪些主要標准哪些是現在的主流技術依據

無線區域網的兩個頻段:2.4GHz和5GHz,這兩個頻段各有千秋。
5G頻段帶寬大,傳輸距離不是很遠,2.4G頻段帶寬沒有5G頻段的大,但是傳輸距離相比5G頻段的要遠。
現在公司無線多部署的是雙頻無線AP,也就是2.4G和5G都有的。默認情況下手機會自動連接5G頻段,而現在市場上筆記本的無線網卡幾乎都是單頻的,所以筆記本連接的是2.4G頻段。
無線區域網標準是IEEE802.11,時至今日,802.11a、b、g、n、ac這種協議是現在市場上看得見的。802.11a支持5G信道,傳輸速率達到54Mbps,802.11b和g都是2.4G信道,802.11g是802.11b的升級,傳輸速率是54Mbps,802.11n是近十年最流行的,這種協議兼容2.4G和5G兩個頻段,傳輸速率可達到400+Mbps,是802.11g的8倍。

7. 無線網路標准--IEEE 802.11x系列

目前常見的無線網路標准以IEEE 802.11*系列為主。它是IEEE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制定的一個通用無線區域網標准。最初的IEEE 802.11標准只是用於數據存取,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s。由於速度慢不能滿足數據應用發展的需求,所以後來該協會又推出了 IEEE 802.11b、 802.11a、 802.11g這三個新的標准。這三個標准都是經IEEE批準的無線區域網規范,標準的確立也就意味著廠商們的認可和支持,它們之問技術差別很大,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一樣。

1、802.11b網路(2.4 GHz,11 M)

802.11b網路是目前一般用戶最常使用的規格,它工作在2.4 GHz頻段;可在室外300米、室內辦公環境100米的范圍內,以每秒11 MB的速度無線上網傳遞數據。802.11b使用動態速率漂移,可隨環境變化在11 Mb/s、5.5 Mb/s、 2Mb/s、 1  Mb/s之間切換。值得注意的是最高11 Mb/s的速度為共享速度,一個AP所能承載的用戶在10人左右。目前最熱的Intel迅馳技術,就屬於最新改良版本的802.11b技術。802.11b的最大缺點是其速度。雖然11 Mbps的傳輸速率對大多數寬頻用戶的接入速度來說已經足夠,但該性能指標卻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寬頻網路的需求。即便是個人用戶,目前國內不少家庭的寬頻接入速度也已超過1 MB/s,無論802.11b如何改進,它已呈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

2、802.11a網路(5 GHz,54 M)

作為802.11b的繼承者,802.11a具各很多優勢,其主要表現:安全性較佳,很多企業就看中了這一點,有12個頻道可以利用,能減少干擾問題802.11a傳輸速度比802.11b約快五倍,能同時提供更多用戶同時使用,最高理論速度可以達到54Mhls。此外,802.11a獨特的5GHz工作頻段也在抗干擾性上優於802.11b/g,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許多電子設備都是基於2.4 GHz頻段工作的,這正好與802.11b/g的工作頻段相同並產生沖突(如果家中同時安裝有無線區域網和無繩電話,那麼當使用無繩電話時便會發現通話效果時好時壞,這就是典型的干擾問題),如藍牙設備、微波爐等。5 GHz工作頻段具有2.4 GHz無法比擬的抗干擾優勢,但由於頻段較高,使得802.1 la的傳輸距離大打折扣,5 GHz頻段的電磁波在遭遇牆壁、地板、傢具等障礙物時的反射與衍射效果均不如2.4 GHz頻段的電磁波好,因而造成802.11 a筱蓋范圍偏小的缺陷;其次,由於設計復雜,基於802.11a標準的無線產品的成本要比802.11b高得多。此外,802.11a設備與802.11b網路並不兼容。

3、802.11g網路(2.4 GHz,54 M)

由於802.11b和802.11a都不能令人滿意,IEEE制定了新的802.11 g標准。目前還有最新的802.11g技術已經投入應用,和802.11a相比,802.11g在提供了同樣54 Mb/s的高速下,採用了與802.11b相同的2.4GHz頻段,因而解決了升級後的兼容性問題。同時802.11g也繼承了802.11b覆蓋范圍廣的優點,其價格也相對較低。當用戶過渡到「g網」時,只需購買相應的無線AP即可,而原有的802.11b無線網卡則可繼續使用,靈活性較802.11a要強得多。802.11g的優勢可以概括為:擁有802.11a的速度,同時安全性又優於802.11 b,而且還能與後者兼容。但存在問題是802.11g與802.11 b一樣都使用三個頻道,通信線路過少,所以安全性比802.11a還是略遜一籌。

4、IEEE 802.11n(2.4 GHz/5 GHz,300M,最高600 M)

802.11n是IEEE在2004年1月組成的一個新的工作組在802.11-2007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標准,於2009年9月正式批准。該標准增加了對MIMO的支持,允許40MHz的無線頻寬,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s。同時,通過使用Alamouti提出的空時分組碼,該標准擴大了數據傳輸范圍

5、IEEE 802.11ac (5 GHz,500M)

802.11ac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802.11無線計算器網上通信標准,它通過6 GHz頻帶(也就是一般所說的5GHz頻帶)進行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理論上,它能夠提供最少每秒1 Gigabit帶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或是最少每秒500 Megabits(500 Mb/s)的單一連線傳輸帶寬。

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寬的RF帶寬(提升至160 MHz),更多的MIMO空間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8),MU-MIMO,以及高密度的解調變(molation,最高可達到256 QAM)。它是IEEE 802.11n的潛在的繼任者。

6、IEEE 802.11ax(2.4 GHz/5 GHz,54 M)

2017年,Broadcom率先推出802.11ax無線晶元,由於先前802.11ad主要在於60 GHz頻段,雖然增長了傳輸速度,但是其覆蓋范圍受到限制,便成為輔助802.11ac的功能性技術。 依照IEEE的官方項目,繼承802.11ac的第六代wifi為802.11ax,自2018年起推出支持的分享器。

######################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標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匹配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k,該協議規范規定了無線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范。該規范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絡對頻譜資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IEEE 802.11n,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基礎速率提升到72.2Mbit/s,可以使用雙倍帶寬40MHz,此時速率提升到150Mbit/s。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

目前市面上無線路由器常見使用的標准:

IEEE 802.11a

802.11a是802.11原始標準的一個修訂標准,於1999年獲得批准。802.11a標准採用了與原始標准相同的核心協議,工作頻率為5GHz,使用52個正交頻分多路復用副載波,最大原始數據傳輸率為54 Mb/s,這達到了現實網路中等吞吐量(20 Mb/s)的要求。

由於2.4GHz頻段日益擁擠,使用5GHz頻段是802.11a的一個重要的改進。但是,也帶來了問題。傳輸距離上不及802.11b/g;理論上5GHz信號也更容易被牆阻擋吸收,所以802.11a的覆蓋不及801.11b。802.11a同樣會被干擾,但由於附近干擾信號不多,所以802.11a通常吞吐量比較好。

IEEE 802.11b

802.11b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標准。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傳送速度。它有時也被錯誤地被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Wi-Fi聯盟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在2.4-GHz的ISM頻段共有11個頻寬為22 MHz的頻道可供使用,它是11個相互重疊的頻段。IEEE 802.11b的後繼標準是IEEE 802.11g。

IEEE 802.11g 

802.11g在2003年7月被通過。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跟802.11b相同),共14個頻段,原始傳送速度為54Mbit/s,凈傳輸速度約為24.7 Mb/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設備向下與802.11b兼容。

其後有些無線路由器廠商因應市場需要而在IEEE 802.11g的標准上另行開發新標准,並將理論傳輸速度提升至108Mb/s或125Mb/s。

IEEE 802.11n 

802.11n是IEEE在2004年1月組成的一個新的工作組在802.11-2007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標准,於2009年9月正式批准。該標准增加了對MIMO的支持,允許40MHz的無線頻寬,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s。同時,通過使用Alamouti提出的空時分組碼,該標准擴大了數據傳輸范圍

IEEE 802.11ac 

802.11ac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802.11無線計算器網上通信標准,它通過6 GHz頻帶(也就是一般所說的5GHz頻帶)進行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理論上,它能夠提供最少每秒1 Gigabit帶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WLAN)通信,或是最少每秒500 megabits(500 Mb/s)的單一連線傳輸帶寬。

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寬的RF帶寬(提升至160 MHz),更多的MIMO空間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8),MU-MIMO,以及高密度的解調變(molation,最高可達到256 QAM)。它是IEEE 802.11n的潛在的繼任者。

IEEE 802.11ax

2017年,Broadcom率先推出802.11ax無線晶元,由於先前802.11ad主要在於60 GHz頻段,雖然增長了傳輸速度,但是其覆蓋范圍受到限制,便成為輔助802.11ac的功能性技術。 依照IEEE的官方項目,繼承802.11ac的第六代Wifi為802.11ax,自2018年起推出支持的分享器。

8. 常見無線通信協議詳細介紹

本文主要是給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一些無線通訊協議標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的無線網路技術由來和各自特點。

首先說一下IEEE 802.15.4,IEEE 802.15.4是一種技術標准,目前常用的無線通訊協議大多數是在802.15.4標准規定的底層協議基礎上,開發的上層協議而演變出來的,它規定了低速率無線個域網 (LR-WPAN)的 物理層 和 媒體訪問控制 ,並由 IEEE 802.15 工作組維護,該工作組在2003年定義了該標准。它是 Zigbee 的基礎,另外像諸如 ISA100.11a , WirelessHART ,WIA-PA , 6LoWPAN 和 SNAP 規范,每個標准規范都是通過開發IEEE 802.15.4中未定義的上層進一步擴展了標准。類似於以上幾種協議標准,Lora是基於IEEE802.15.4g標准進行了上層標準的擴展定義,而IEEE802.15.4g是在IEEE802.15.4基礎上對物理層和MAC層做了調整。除此之外wifi是基於IEEE802.11b標准創建的一種無線區域網技術,通常使用2.4G UHF或者5G SHF ISM射頻頻段。IEEE 802.15.1是由 IEEE 制定的一種藍牙無線通信規范標准,應用於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可以說原版IEEE802.15.1來源於藍牙規范並與藍牙1.1完全兼容使用。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一下目前在工業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的幾種無線技術,有ZigBee、WirelessHart、WIA-PA、Lora、WiFi、藍牙bluetooth、NB-IOT、BeeLPW-T。

ZigBee是基於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區域網協議。根據國際標准規定,ZigBee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主要適合用於自動控制和遠程式控制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ZigBee協議從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PHY)、媒體訪問控制層(MAC)、傳輸層(TL)、網路層(NWK)、應用層(APL)等。其中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層遵循IEEE 802.15.4標準的規定。在工業領域的典型應用是中國油氣田生產物聯網自動化採集控制設備規范中明確物理層、鏈路層、網路層採用ZigBee通訊協議,應用層通訊採用A11-GRM通訊協議。

WirelessHART是第一個專門為過程工業而設計的開放的可互操作的無線通訊標准,滿足了工業工廠對於可靠、強勁、安全的無線通訊方式的迫切需求。作為HART7技術規范的一部分,除了保持現有HART設備、命令和工具的能力,它增加了HART協議的無線能力。國際電工委員會於2010年4月批准發布了完全國際化的WirelessHART標准IEC 62591(Ed.1.0),是第一個過程自動化領域的無線 感測器 網路國際標准。該網路同樣使用運行在2.4GHz頻段上的無線電IEEE802.15.4標准,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通信安全與可靠的信道跳頻、時分多址同步、網路上設備間延控通信等技術,WirelessHART標准協議主要應用於工廠自動化領域和過程自動化領域,彌補了高可靠、低功耗及低成本的工業無線通信市場的空缺。典型應用以Emerson為例,從2010年就已經開始供應WirelessHART兼容產品,從壓力、流量、液位、溫度、振動、pH測量等各類儀表變送器到網關節點等,逐漸有了品類齊全的無線類工業儀表產品系列。

WIA-PA標準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符合我國工業應用國情的一種無線標准體系,2008年10月,該規范獲得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體成員國96%的投票,成為與Wireless HART被同時承認的兩個國際標准化文件之一。WIA-PA同樣基於IEEE802.15.4標准,通訊速率250kbps,頻段2.4GHz,工業室內通訊距離200m,室外環境可達800m,數據可靠性大於99%,自適應跳頻技術,避免干擾,冗餘路由技術,自組織修復網路。同時支持HART命令,兼容WirelessHART標准。典型應用是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參與合作的在國內遼河油田、吉林油田、大慶油田、新疆油田等現場的遠程油井監測控制系統。

LoRa是semtech公司創建的低功耗區域網無線協議,基於IEEE 802.15.4g標准,它最大特點就是在同樣的功耗條件下比其他無線方式傳播的距離更遠,實現了低功耗和遠距離的統一,它在同樣的功耗下比傳統的無線射頻通信距離擴大3-5倍。Lora的工作頻率在ISM 頻段,包括433、868、915 MHz。

WiFi俗稱無線寬頻,又叫802.11b標准,工作在2.4GHz或者5GHz頻段,最高傳輸速率能達到11Mbps,網路覆蓋范圍最高可達300m,適合辦公室和樓內區域使用。由於WiFi技術在結構上與乙太網完全一致,所以能夠將WLAN集成到已有的寬頻網路中,也能夠將已有的寬頻業務集成到WLAN中,這樣,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寬頻有線接入資源,迅速地部署WLAN網路,形成無縫覆蓋。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的技術規范,它最初的目標是取代現有的掌上電腦、行動電話等各種數字設備上的有線線纜連接。在制定藍牙規范之初,就建立了統一全球的目標,向全球公開發布工作頻段為全球統一開放的2.4GHz工業、科學和醫學(ISM)頻段。從目前的應用看,藍牙體積小、功率低,其應用早已不局限於計算機外設,可以集成到任何數字設備中,尤其是對數據傳輸速率要求不高的移動設備。藍牙有幾大特點,一是全球范圍適用,無需申請許可證,二是同時可傳輸語音和數據,三是可以建立臨時性對等連接,四是具有很好的抗干擾能力。

窄帶物聯網(NB-IOT)是國際移動通信標准化組織為了應對日漸強烈的物聯網需求,制訂的一個新的蜂窩物聯網的標准(CIOT),這個新標准要實現超強覆蓋、超低功耗、超低成本、超大連接。NB-IOT是一個空中介面標准,主要是用在終端與基站之間的約定,包括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一些設計規定。NB-IoT構建於 蜂窩網路 ,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於GSM網路、UMTS網路或LTE網路,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BeeLPW-T是必創科技聚焦工業場景應用,基於IEEE802.15.4標准自主開發的一種無線通信協議,具有同步精度高、功耗低、網路自恢復等優點。大容量的同步網路節點數量和多跳能力,可為工業現場的網路覆蓋及節點架設提供強大的網路協議支撐。該協議具有的天然物聯網基因,能以更優的功耗將感測器的感知層數據傳輸至雲端,較往代產品效率提高近四倍。

1、更高速靈敏的反饋

基於高精度的網路同步性能,所有設備可以工作在最優的功耗狀態下,保持全網秒級的響應速度,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尤其是具有邊緣計算能力低功耗設備的需求。

2、更豐富的應用方式

同步網路下的節點,真正實現協同工作,賦予數據在無線應用中時間的屬性,無論星型,樹狀等網路模式,均可滿足各種設備密度、覆蓋距離的應用要求。

3、更低的維護成本

協議可以隨意切換周期采樣及大數據採集狀態 ,針對不同工況及應用需要,兼容有線狀態分析系統的採集需求;時間同步及低功耗設計,在確保網路運行精準的同時,降低了設備的無效工作時間,使得設備整體更加簡練、高效。更低的功耗,可改善設備的維護周期,降低維護難度和平均維護成本,為客戶提供一個安心可靠並幾近無感的防護體驗。

最後附表總結一下幾種典型無線技術標準的特點區別:

 NB--TWIAPA

組網方式基於現有蜂窩組網基於LoRa網關基於Zigbee網關基於無線路由器基於藍牙Mesh網關基於BeeLPW-T網關基於WIA-PA網關

網路部署方式節點節點+網關

受現場遮擋影響

節點+網關節點+路由器節點-節點節點+中繼+網關節點+中繼+網關

傳輸距離遠距離,基站覆蓋10公里以上遠距離,可達十幾公里短距離

10-100m

短距離50米10米不含中繼200m不含中繼200m

單網接入節點容量約20萬理論約6萬,實際500-5000理論6萬,一般200-500個約50個理論6萬理論5000通道理論6萬,一般200-500個

電池續航理論10年/AA電池理論10年/AA電池理論約2年/AA電池數小時數天理論約2年/AA電池理論約2年/AA電池

成本30-70元30-40元5-15元模塊約7-8s小於10元  

頻段License頻段

運營商頻段

unLicense頻段

Sub-GHZ(433/868/915MHz)

unLicense頻段

2.4GHz

2.4G和5G2.4GunLicense頻段

2.4GHz

unLicense頻段

2.4GHz

傳輸速度理論160kbps-250kbps

實際小於100kbps

0.3-50kbps理論250kbps,實際小於100kbps2.4G:1-11Mbps

5G:1-500Mbps

1M理論250kbps理論250kbps

網路時延6-10sTBD<1s<1s<1s<1s<1s

適合領域戶外戶外,工廠工廠,室內辦公室,工廠移動設備工廠,車間工廠,車間

聯網所需時間3 30ms3s10s3s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