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相位超前校正概念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實現在系統靜態性能不受損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通過加入超前校正環節,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改變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環節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現在系統新的穿越頻率點。
CPU的主頻與實際CPU的計算能力沒有直接關系,因為CPU的計算速度取決於CPU流水線的各種性能指標(緩存、指令集、CPU位數等)。雖然CPU的主頻並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頻對於提高CPU的計算速度是至關重要的。
(1)最小相移網路信號相位校正擴展閱讀:
常見的方法:
1、時鍾頻率
即主頻(也就是經常聽到的CPU主頻2.81GHz等),通常主頻越高,速度越快。但它只能在具有相同架構的機器上進行比較。對於異構系統,其有效性難以保證。
2、指令執行速度
在早期,衡量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每次執行的加法指令總數(因為所有指令都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或同等比例運行),以KIPS(每秒數千條指令)和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為單位。
3、等效指令的方法
隨著時間指令系統的發展,使用單個指令的MIPS值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來,隨後出現了改進的Gibson混合指令速度法。它通過統計各種指令在程序中所佔的比例,進行轉換。
② 最小相位系統一定是穩定系統嗎
最小相位系統不一定是穩定系統。
最小相位系統(minimum-phase system)在一定的幅頻特性情況下,其相移為最小的系統,也稱最小相移系統。這種系統的系統函數(亦稱網路函數或傳遞函數)與非最小相位系統相比,二者的幅頻響應特性是相同的,但前者的相位絕對值則較後者為小。
在保持系統函數的幅頻響應特性不變的情況下,使其相位最小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對於模擬信號系統,要求其零點(即使系統函數為零的復頻率值)僅位於S平面(即復 頻域平面)的左半平面或虛軸上。
對於離散信號系統,則要求其零點僅位於Z平面(即離散信號復頻域平面)的單位圓內或單位圓上。常可用於進行相位校正。
(2)最小相移網路信號相位校正擴展閱讀:
一、相關特點
1、如果兩個系統有相同的幅頻特性,那麼對於大於零的任何頻率,最小相位系統的相角總小於非最小相位系統。
2、最小相位系統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直接關聯,也就是說,一個幅頻特性只能有一個相頻特性與之對應,一個相頻特性只能有一個幅頻特性與之對應。對於最小相位系統,只要根據對數幅頻曲線就能寫出系統的傳遞函數。
二、相關性質
1、最小相位系統傳遞函數可由其對應的開環對數頻率特性確定;反之亦然。
2、最小相位系統的相頻特性可由其對應的開環頻率特性確定;反之亦然.
3、在具有相同幅頻特性的系統中,最小相位系統的相角范圍最小。
4、最小相位系統有一條性質很好理解:其逆系統也是穩定的,因為最小相位系統的逆系統的極點就是原來系統的零點,還是在Z平面的單位圓內,所以仍然是穩定的。
③ 什麼叫最小相位系統
對於閉環系統,如果它的開環傳遞函數極點和零點的實部都小於或等於零,則稱它是最小相位系統。
④ 最小相位系統的性質
最小相位系統主要有以下3個性質:
1、如果假設一個最小相位系統有系統函數H(z),那麼,它具有下列性質: 所有的極點在單位圓內 所有的零點在單位圓內 假設h(n)為最小相位系統的集中在n較小的范圍內。 最小相位系統的對數譜的實部和虛部構成一對希爾伯特變換。由此,可以通過幅頻特性推出最小相位系統的相頻特性,反之亦然。 給定H(z)為穩定的因果系統,當且僅當H(z)為最小相位系統時,其逆系統才是穩定和因果的。 任何一個非最小相位因果系統,都可以由一個最小相位系統和一個全通系統級聯而成。 2、從最小相位系統的幅頻響應,它具有下列性質: 一組具有相同幅頻響應的因果,穩定的濾波器中,最小相位濾波器對於零相位具有最小的相位偏移。 不同的離散時間系統可能具有相同的幅頻響應,如果h(n)為相同幅頻的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抽樣響應,單位抽樣響應的的能量集中在n為較小值的范圍內。一個因果穩定的,並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統函數的系統一定可以分解成一連串全通系統和最小相位系統。 工程上常用這一性質來消除失真,但是缺點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後會帶來相移失真。
從傳遞函數角度看,如果說一個環節的傳遞函數的極點和零點的實部全都小於或等於零,則稱這個環節是最小相位環節,如果傳遞函數中具有正實部的零點或極點,或有延遲環節,這個環節就是非最小相位環節。
3、表達時(泰勒級數展開),會發現它具有正實部零點。最小相位系統具有如下性質: 最小相位系統傳遞函數可由其對應的開環對數頻率特性唯一確定;反之亦然. 最小相位系統的相頻特性可由其對應的開環頻率特性唯一確定;反之亦然. 在具有相同幅頻特性的系統中,最小相位系統的相角范圍最小. 最小相位系統有一條性質很好理解:其逆系統也是穩定的,因為最小相位系統的逆系統的極點就是原來系統的零點,還是在Z平面的單位圓內,所以仍然是穩定的。 最小相位系統的相位延遲最小:這個我的理解是通過S平面來看的,對於系統的相位延遲,假設極點的偏移是W1,W2,W3...零點的偏移是Q1,Q2,Q3;那麼總的偏移應該是兩類偏移各自相加然後做減法:對於最小相位系統,其零點極點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最後減法兩者抵消,得出來的值(也就是相位的改變)較小,而最大相位系統恰恰相反,極點和零點在不同的半平面,相減得出的值較大,也就是系統的相位變化較大。似乎這個才應該是最小(最大)相位相位系統的名字的來由。 任何非最小相位系統可以表示成 H(z)=Hmin(z)·Hap(z),這個也能明白,Hmin(z)是所有零點在S平面左平面,Hap(z)是在右平面。
⑤ 如何理解最小相位系統和非最小相位系統
如果假設一個最小相位系統有系統函數H(z),那麼,它具有下列性質:
所有的極點在單位圓內
所有的零點在單位圓內
假設h(n)為最小相位系統的集中在n較小的范圍內。
最小相位系統的對數譜的實部和虛部構成一對希爾伯特變換。由此,可以通過幅頻特性推出最小相位系統的相頻特性,反之亦然。
給定H(z)為穩定的因果系統,當且僅當H(z)為最小相位系統時,其逆系統才是穩定和因果的。
任何一個非最小相位因果系統,都可以由一個最小相位系統和一個全通系統級聯而成。
從最小相位系統的幅頻響應,它具有下列性質:
一組具有相同幅頻響應的因果,穩定的濾波器中,最小相位濾波器對於零相位具有最小的相位偏移。
不同的離散時間系統可能具有相同的幅頻響應,如果h(n)為相同幅頻的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抽樣響應,單位抽樣響應的的能量集中在n為較小值的范圍內。一個因果穩定的,並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統函數的系統一定可以分解成一連串全通系統和最小相位系統。
工程上常用這一性質來消除失真,但是缺點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後會帶來相移失真。
從傳遞函數角度看,如果說一個環節的傳遞函數的極點和零點的實部全都小於或等於零,則稱這個環節是最小相位環節,如果傳遞函數中具有正實部的零點或極點,或有延遲環節,這個環節就是非最小相位環節。
⑥ 北航計算機近年考研題
!!北航自動化相關專業近年試題與解答,課堂筆記!改革後的第一分權威資料!
我是今年考本校,已經通過復試!現欲轉讓資料若干,以幫助07年奮戰在考研一線的兄弟們!
現有北航自動控制原理(431) 電子技術綜合(436) 控制理論綜合等最新資料及近年(從98年開始)的試題和詳細解答,以及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計算機控制/數模電/理論力學/機電控制的本科生課堂筆記,我的保研的同學們幫忙收集整理的,十分有用的資料,對於本校的有兩個星期就可搞定專業課,外校的看遍書,或是依照試題看書後,兩個禮拜也能搞定,很有效果。只有原稿紙版一份。總共大概有幾斤重,當然不是所有的都看,而且從我的經驗來看,卷子有近五年的就足夠了,不要太貪多,因為出題老師不可能一直是一個,至有近五年的有參考價值,其他的就是浪費時間,關鍵在於把問題和知識點搞懂搞透,而不是寄希望做十幾年的真題去寄希望壓題!不同專業要求不一樣,你還可以告知我你准備考什麼(如,飛控可以考控制理論綜合,檢測可考電子技術綜合,電氣可以考電氣綜合),可以幫你察看考綱整理!(近期比較忙,過幾天把它掃描成電子版),祝大家考研成功!
至於各科筆記,如有需要可以幫你復印,參考書目如果弄不到,我可以介紹我的同學低價賣給你(我的已經送人)!
有需要的可聯系,本人郵箱:[email protected]。
適合於以下專業:
考綜合: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電機與電器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導航、制導與控制
> >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精密儀器及機械
考自控原理:
> > 理學院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宇航學院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宇航學院 導航、制導與控制
> > 工程系統工程系 航空宇航系統工程
> > 工程系統工程系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適用於北航的下列一、二級學科: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24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光電測量與圖象處理
02 光學探測與制導技術
03 先進光學感測技術
04 集成光學與微光機電系統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5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航行器導航與控制
02 自動化檢測與智能儀器
03 微機電系統技術
04 圖象識別與成像制導
05 光纖陀螺及其導航系統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6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先進感測技術與系統
02 自動檢測與智能儀器
03 動態測試計量與校準
04 計算機視覺與光電測量
0808 電氣工程
080801 電機與電器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5電氣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獨立電源系統的計算機控制與測試
02 電機與電器的控制技術
03 新型、特種、智能化電機電器與電磁裝置
04 電機與電器測試技術
05 電磁場理論及其應用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16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5電氣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
02 新型開關電源技術
03 電力傳動及其自動控制系統
04 電力電子設備的測試
05 電磁檢測技術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3控制工程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機電系統虛擬設計、計算機測控及模擬技術
02 機電系統網路控制、綜合管理及並行工程
03 飛行器液壓與人機操縱系統
04 可靠性與冗餘技術
05 工業機器人與智能控制技術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24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光電測量與圖象處理
02 光學探測與制導技術
03 先進光學感測技術
04 集成光學與微光機電系統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5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航行器導航與控制
02 自動化檢測與智能儀器
03 微機電系統技術
04 圖象識別與成像制導
05 光纖陀螺及其導航系統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17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6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或871光電技術
01 先進感測技術與系統
02 自動檢測與智能儀器
03 動態測試計量與校準
04 計算機視覺與光電測量
080801 電機與電器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5電氣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獨立電源系統的計算機控制與測試
02 電機與電器的控制技術
03 新型、特種、智能化電機電器與電磁裝置
04 電機與電器測試技術
05 電磁場理論及其應用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16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5電氣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
02 新型開關電源技術
03 電力傳動及其自動控制系統
04 電力電子設備的測試
05 電磁檢測技術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23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現代控制理論及應用
02 智能控制
03 故障檢測與容錯控制
04 智能交通系統與信息控制
05 機器人控制與導航
009 理學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
01 非線性控制系統理論及應用
02 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
03 魯棒控制理論及應用
04 機器人控制
05 計算機控制系統與模擬
06 智能結構的主動振動控制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4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3控制工程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工業過程檢測與控制技術
02 自動測試系統及虛擬儀器
03 機電系統智能測試與故障診斷
04 微機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05 測控網路技術
06 智能儀器與智能測控技術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13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2控制理論綜合或436電子技術綜合
01 智能化模式識別及其應用
02 生物特徵信息處理與識別
03 復雜系統的智能優化控制與決策
04 網路環境下的智能自動化
05 高速實時圖象處理與目標檢測和識別
015 宇航學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3301數學一④424信息類專業綜合或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61計算機專業技術基礎
01 圖像處理理論與應用
02 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
03 三維成像重建與多目視覺技術
04 圖像壓縮與傳輸技術
05 圖像制導與視頻圖像處理技術
081105 導航、制導與控制
003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7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或202俄語3301數學一④433控制工程綜合
01 先進飛行控制、導航與制導
02 計算機控制與模擬技術
03 智能控制與決策
04 虛擬技術及應用
05 計算機系統可靠性與信息安全
06 空中交通管制
015 宇航學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
01 空間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
02 航天器自主定位技術研究
03 空間飛行器測控技術
04 彈道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
05 航天用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
0826 兵器科學與技術
082601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014 工程系統工程系 25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語3301數學一④431自動控制原理或451材料力學或841概率與數理統計
參考書目:(可代為郵購,我同學們的書,盡管不新,卻有出題老師的「痕跡」和曾經布置的作業,很有參考價值,有些書先預訂,不敢保證能賣給你,見諒 :-),自控、數模電、理力、可提供作業參考答案)
431自動控制原理
(《自動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鵬主編
432控制理論綜合 《自動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鵬主編
《靜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傳鋒主編
《動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傳鋒主編,王琪、程耀、王士敏編寫
433控制工程綜合 《計算機控制系統—理論、設計與實現》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高金源主編
《計算機控制系統》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金源主編
《自動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鵬主編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閻石主編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主編
434機械電子工程綜合 《自動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鵬主編
《液壓元件與系統設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李玉琳主編
《機電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李運華主編
435電氣工程綜合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主編
《航空電機學》 國防工業出版社 三院校編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閻石主編
436電子技術綜合 《十六位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及應用》或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周佩玲
《16—32位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或 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繼燦、李華貴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清華大學出版社 楊素行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主編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閻石主編
《自動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鵬主編
1樓 2005-7-29 01:33 AM[資料] [簡訊]
2006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試大綱
421通信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試大綱
模擬電路部分(滿分60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1.電子元器件基礎
主要內容:二極體特性方程及曲線,二極體交流小信號模型。
晶體三極體BJT的工作原理、特性、參數、小信號模型及頻率參數。
場效應晶體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參數、小信號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會計算基本參數。
2.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主要內容:BJT和FET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組態,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靜態工作點,放大器的性能參數的計算。
BJT和FET三種基本組態放大電路的交流小信號分析、性能特點。
電流源電路,有源負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交流小信號分析。
差動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號分析,大信號傳輸特性。
乙類,甲乙類推挽功放電路的工作原理、參數計算,性能特點。
多極放大電路輸入電阻、輸出電組、電壓增益計算。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認識電路,會分析計算電路參數。
3.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主要內容:基本概念,零點、極點與波特圖的畫法。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會計算零極點,繪制幅頻和相頻波特圖。
4.反饋放大器原理與穩定化基礎
主要內容:反饋極性,理想反饋方塊圖及基本反饋方程式,環路增益與反饋深度,四種反饋連接方式,負反饋對放大器的性能(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增益,增益穩定性 非線性失真,雜訊特性及頻率響應)的影響,負反饋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四種負反饋連接方式放大電路的計算。
負反饋放大器的不穩定性與目激振盪條件,負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判據與穩定裕度。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四會(會看,會連,會拆,會算),能夠判斷反饋電路的穩定性,並進行相位補償。
5.集成運放及其應用
主要內容:集成運放的主要技術參數,典型集成運放的電路及原理。
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參數計算,包括:反相、同相、差動放大電路,積分、微分電路,儀表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能夠計算各種典型電路的參數。
二.參考教材
1.張鳳言編著,電子電路基礎(第一至第五章)(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航出版社能夠購買)
2.童詩白主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一至第五章)(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號與系統部分(滿分45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主要內容:信號的描述及其分類,信號的運算,典型信號(包括階躍信號與沖激信號等),信號的分解,系統模型及其劃分,線性時不變系統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信號的運算、典型信號、系統模型及其分類,線形時不變系統等
第二章 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主要內容:微分方程的建立與求解,起始點的跳變,零輸入響應與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與階躍響應,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與階躍響應,卷積的定義、性質和計算等
第三章 傅里葉變換
主要內容: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分析和典型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傅里葉變換,典型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包括卷積特性),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定理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傅里葉級數的定義及典型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傅里葉變換的定義、性質,典型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周期信號和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定理等
第四章 拉普拉斯變換、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主要內容:拉普拉斯變換定義、收斂域及逆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s域元件模型,系統函數定義、計算方法及應用,由系統函數零、極點分布決定時域特性和頻響特性,全通網路和最小相移網路,穩定性判別,雙邊拉普拉斯變換、拉普拉斯變換與傅里葉變換的關系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拉普拉斯變換定義、性質、收斂域及逆變換,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s域元件模型,系統函數定義、計算方法及應用,由系統函數零、極點分布決定時域特性和頻響特性,全通網路和最小相移網路,穩定性判別,雙邊拉普拉斯變換等
第五章 傅里葉變換應用於通信系統--濾波、調制與抽樣
主要內容:利用系統函數 求響應,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系統的物理可實現性、佩利-維納准則,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調制與解調,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希爾伯特變換,佩利-維納准則,調制與解調,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等
第六章 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主要內容: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相關函數的定義,相關定理,能量譜、功率譜,信號通過線性系統的自相關函數、能量譜和功率譜分析,帕斯瓦爾方程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相關函數的定義,相關定理,能量譜、功率譜,帕斯瓦爾方程等
第七章 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主要內容:序列的定義、運算,典型序列,離散時間系統數學模型,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單位樣值響應,序列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序列的定義、運算,典型序列,離散時間系統數學模型,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單位樣值響應,序列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第八章 z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主要內容:z變換的定義、性質和收斂域,典型序列的z變換,逆z變換,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z變換的定義、性質和收斂域,典型序列的z變換,逆z變換,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的定義、計算及應用,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等
二.參考教材
1. 鄭君里等,《信號與系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第二版。
2. A.V. Oppenheim,《信號與系統》-影印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電磁場理論部分(滿分45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1.電磁場基本定律(第一、三、四、六、七、八、十章中的部分章節)
簡答題(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
庫侖定律,電場的通量;
畢奧—薩瓦定律,磁場的環量;
下面各量的物理含義:電場散度,靜電場旋度;磁場散度,恆定磁場旋度方程;
物質中電磁場的構成方程,介電常數和磁導率;
媒質的性質:線性和非線性,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色散和非色散,均勻和非均勻媒質,簡單媒質;
電磁場切向邊界條件,電磁場法向邊界條件;自然邊界條件,趨勢性邊界條件;
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瞬時值形式、復數形式,積分形式、微分形式;
麥克斯韋方程組及物理意義:積分形式,微分形式;瞬時值形式,復數形式;
標量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邊值問題的唯一性定理;
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均勻平面波的定義, TE波、TM波、TEM波,行波,
相移常數,波長,相速,振幅,波阻抗,線極化波、圓極化波(左旋、右旋),
橢圓極化(左旋、右旋)。
2.恆定場邊值問題的求解(第五章)
計算題:
用分離變數法求解直角坐標、球坐標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3.平面電磁波(第十章)
計算題:
極化的工程判斷方法;
沿任意方向傳播的均勻平面波:波的數學表達式;波的特性;
二、參考教材
1. 徐永斌等,《工程電磁場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章的內容。
2. 蘇東林等,《電磁場理論學習指導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09)
www.freekaoyan.com歡迎來到免費考研網
2006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信息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試大綱
424信息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試大綱
信號與系統部分(滿分60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主要內容:信號的描述及其分類,信號的運算,典型信號(包括階躍信號與沖激信號等),信號的分解,系統模型及其劃分,線性時不變系統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信號的運算、典型信號、系統模型及其分類,線形時不變系統等
第二章 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主要內容:微分方程的建立與求解,起始點的跳變,零輸入響應與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與階躍響應,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與階躍響應,卷積的定義、性質和計算等
第三章 傅里葉變換
主要內容: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分析和典型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傅里葉變換,典型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包括卷積特性),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定理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傅里葉級數的定義及典型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傅里葉變換的定義、性質,典型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周期信號和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抽樣定理等
第四章 拉普拉斯變換、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主要內容:拉普拉斯變換定義、收斂域及逆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s域元件模型,系統函數定義、計算方法及應用,由系統函數零、極點分布決定時域特性和頻響特性,全通網路和最小相移網路,穩定性判別,雙邊拉普拉斯變換、拉普拉斯變換與傅里葉變換的關系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拉普拉斯變換定義、性質、收斂域及逆變換,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s域元件模型,系統函數定義、計算方法及應用,由系統函數零、極點分布決定時域特性和頻響特性,全通網路和最小相移網路,穩定性判別,雙邊拉普拉斯變換等
第五章 傅里葉變換應用於通信系統--濾波、調制與抽樣
主要內容:利用系統函數 求響應,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系統的物理可實現性、佩利-維納准則,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調制與解調,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希爾伯特變換,佩利-維納准則,調制與解調,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等
第六章 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主要內容: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相關函數的定義,相關定理,能量譜、功率譜,信號通過線性系統的自相關函數、能量譜和功率譜分析,帕斯瓦爾方程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相關函數的定義,相關定理,能量譜、功率譜,帕斯瓦爾方程等
第七章 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主要內容:序列的定義、運算,典型序列,離散時間系統數學模型,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單位樣值響應,序列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序列的定義、運算,典型序列,離散時間系統數學模型,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單位樣值響應,序列卷積的定義、性質、計算等
第八章 z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主要內容:z變換的定義、性質和收斂域,典型序列的z變換,逆z變換,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z變換的定義、性質和收斂域,典型序列的z變換,逆z變換,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的定義、計算及應用,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等
二.參考教材
1. 鄭君里等,《信號與系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第二版。
2. A.V. Oppenheim,《信號與系統》-影印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隨機過程(滿分45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第二章 馬爾可夫過程(1)
基本內容:馬爾可夫鏈、馬爾可夫過程定義、切普曼-科爾莫哥洛夫方程式、獨立增量過程、馬爾可夫鏈中狀態分類。
基本要求:掌握馬爾可夫鏈的基本特性、狀態分類。
第三章 馬爾可夫過程(2)
基本內容:泊松過程定義及其基本性質,柯爾莫哥洛夫前進方程和後退方程。
基本要求:掌握齊次泊松過程定義及其主要性質,能夠靈活運用柯爾莫哥洛夫前進方程和後退方程。
第四章 二階矩過程、平穩過程和隨機分析
基本內容:二階矩陣的定義和基本性質、平穩隨機過程、寬平穩隨機過程的性質、正交增量過程、各態歷經性。
基本要求:掌握二階矩陣性質,能夠求平穩隨機過程的相關函數,掌握正交增量過程,能夠判斷隨機過程的各態歷經性。
第六章 高斯過程
主要內容:多元正態分布隨機變數,多元正態隨機變數獨立性問題,線性變換,高斯隨機過程。
基本要求:高斯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的性質。
二.參考教材
《隨機過程及其應用》清華大學陸大淦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年
數學物理方法(滿分45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第七章 數學物理方程的導出
基本內容:數學物理方程的導出、定解條件、數學物理方程的分類、達朗貝爾公式、定解問題。
基本要求:掌握典型數理方程的推導過程,並能寫出(導出)定解條件。掌握達朗貝爾公式。理解適定性、疊加原理的概念。
第八章 分離變數(傅立葉級數)法
基本內容:齊次方程的分離變數法、非齊次振動方程和運輸方程、非齊次邊界條件的處理、 泊松方程。
基本要求:掌握分離變數法的精神、解題步驟和適用范圍,並能求解典型的定解問題。掌握用固有函數法求解非齊次方程的方法。掌握將具有非齊次邊界條件的定解問題化為具有齊次邊界條件的定解問題來求解的方法。
第九章 二階常微分方程級數解法 本徵值問題
基本內容:特殊函數常微分方程、常點鄰域上的級數解法、正則奇點鄰域上的級數解法、施圖姆-劉維爾本徵問題。
基本要求:掌握圓球形、圓柱形兩種邊界問題求解方法。
第十二章 格林函數 解的積分公式
基本內容: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數法、用電象法求格林函數。
基本要求:理解格林函數在靜電學中的物理意義。掌握用電象法構造一些特殊區域的格林函數的方法。
第十三章 積分變換法
基本內容:傅里葉變換法、拉普拉斯變換法。
基本要求:理解用積分變換法求解數理方程的主要精神及一般步驟。
二.參考教材
《數學物理方法》梁昆淼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1998年
www.freekaoyan.com歡迎來到免費考研網
2006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光電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研大綱
423光電類專業綜合(總分150)考研大綱
應用光學部分(總分80分)
一、復習內容及基本要求
1、幾何光學基本定律與成像概念(第一章)
2、理想光學系統(第二章)
3、平面與平面系統(第三章)
4、光學系統中的光束限
⑦ 最小相位系統的定義
最小相位系統(minimum-phase system)在一定的幅頻特性情況下,其相移為最小的系統,也稱最小相移系統。這種系統的系統函數(亦稱網路函數或傳遞函數)與非最小相位系統相比,二者的幅頻響應特性是相同的,但前者的相位絕對值則較後者為小。在保持系統函數的幅頻響應特性不變的情況下,使其相位最小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對於模擬信號系統,要求其零點(即使系統函數為零的復頻率值)僅位於S平面(即復 頻域平面)的左半平面或虛軸上;對於離散信號系統,則要求其零點僅位於Z平面(即離散信號復頻域平面)的單位圓內或單位圓上。常可用於進行相位校正。
對於連續時間系統,如果控制系統開環傳遞函數的所有極點和零點均位於s左半平面上,則稱該系統為最小相位系統。對於離散時間系統,則是所有零極點均位於單位圓內。
一個系統被稱為最小相位系統,當且僅當這個系統是因果穩定的,有一個有理形式的系統函數,並且存在著一個因果穩定的逆函數。
⑧ 系數a0a1a2a3滿足什麼關系 是最小相位系統
非最小相位系統 (nonminimum-phase system) 不滿足最小相位條件的系統。
對模擬信號系統而言,凡系統函數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上具有一個或多個零點的系統即為非最小相位系統。而對離散信號系統而言,非最小相位系統則指系統函數在Z平面的單位圓以外具有一個或多個零點的系統。由於非最小相移系統函數可以表示為是小相移系統函數與全通系統函數的乘積,故非最小相位系統可以由最小相位系統與全通系統的級聯取代。所謂全通系統是指它的幅頻特性為常數(即幅度不隨頻率變)而相頻特性卻不受任何約束(即可以根據需要而選定)的系統。因此,它在傳輸系統中常用來進行相位校正。
⑨ 單片機的最小系統晶振電路的兩個電阻作用,為什麼
晶振電路需要2個10-30pF級別的電容作為起振用途,10-30pF具體的值根據不同的晶振頻率不同的單片機而有所不同,作用都是使晶振起振,如果去掉這2個電容,晶振就不會起振,就沒有頻率輸出,單片機就不會工作。這樣說你懂了嗎?
也有串並連電阻的案例,正常我們不需要那麼做,官方的Deom里也是沒有的,以下內容來自網路,講解的很詳細,你可以自習讀讀,以後對這部分電路會有更詳細的認識。
一份電路在其輸出端串接了一個22K的電阻,在其輸出端和輸入端之間接了一個10M的電阻,這是由於連接晶振的晶元端內部是一個線性運算放大器,將輸入進行反向180度輸出,晶振處的負載電容電阻組成的網路提供另外180度的相移,整個環路的相移360度,滿足振盪的相位條件,同時還要求閉環增益大於等於1,晶體才正常工作。
晶振輸入輸出連接的電阻作用是產生負反饋,保證放大器工作在高增益的線性區,一般在M歐級,輸出端的電阻與負載電容組成網路,提供180度相移,同時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反向器輸出對晶振過驅動,損壞晶振。
和晶振串聯的電阻常用來預防晶振被過分驅動。晶振過分驅動的後果是將逐漸損耗減少晶振的接觸電鍍,這將引起頻率的上升,並導致晶振的早期失效,又可以講drive level調整用。用來調整drive level和發振餘裕度。
Xin和Xout的內部一般是一個施密特反相器,反相器是不能驅動晶體震盪的.因此,在反相器的兩端並聯一個電阻,由電阻完成將輸出的信號反向 180度反饋到輸入端形成負反饋,構成負反饋放大電路.晶體並在電阻上,電阻與晶體的等效阻抗是並聯關系,自己想一下是電阻大還是電阻小對晶體的阻抗影響小大?
電阻的作用是將電路內部的反向器加一個反饋迴路,形成放大器,當晶體並在其中會使反饋迴路的交流等效按照晶體頻率諧振,由於晶體的Q值非常高,因此電阻在很大的范圍變化都不會影響輸出頻率。過去,曾經試驗此電路的穩定性時,試過從100K~20M都可以正常啟振,但會影響脈寬比的。
晶體的Q值非常高, Q值是什麼意思呢? 晶體的串聯等效阻抗是 Ze = Re + jXe, Re<< |jXe|, 晶體一般等效於一個Q很高很高的電感,相當於電感的導線電阻很小很小。Q一般達到10^-4量級。
避免信號太強打壞晶體的。電阻一般比較大,一般是幾百K。
串進去的電阻是用來限制振盪幅度的,並進去的兩顆電容根據LZ的晶振為幾十MHZ一般是在20~30P左右,主要用與微調頻率和波形,並影響幅度,並進去的電阻就要看 IC spec了,有的是用來反饋的,有的是為過EMI的對策
可是轉化為 並聯等效阻抗後,Re越小,Rp就越大,這是有現成的公式的。晶體的等效Rp很大很大。外面並的電阻是並到這個Rp上的,於是,降低了Rp值 -----> 增大了Re -----> 降低了Q
精確的分析還可以知道,對頻率也會有很小很小的影響。
總結並聯電阻的四大作用:
1、配合IC內部電路組成負反饋、移相,使放大器工作在線性區;
2、限流防止諧振器被過驅;
3、並聯降低諧振阻抗,使諧振器易啟動;
4、電阻取值影響波形的脈寬。
有源晶振與無源晶振以及無源晶振起振電容的選擇:
無源晶振(Crystal):內只有一片按一定軸向切割的石英晶體薄片,供接入運放(或微處理器的Xtal端)以形成振盪。(依靠配合其他IC內部振盪電路工作)
有源晶振(Oscillator):內帶運放,工作在最佳狀態,送入電源後,可直接輸出一定頻率的等副正弦波。(晶振+振動電路,封裝在一起,加上電源,就有波形輸出)
1.無源晶振是有2個引腳的無極性元件,需要藉助於時鍾電路才能產生振盪信號,自身無法振盪起來 無源晶振需要用DSP片內的振盪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議的連接方法。無源晶振沒有電壓的問題,信號電平是可變的,也就是說是根據起振電路來決定的,同樣的晶振可以適用於多種電壓,可用於多種不同時鍾信號電壓要求的DSP,而且價格通常也較低,因此對於一般的應用如果條件許可建議用晶體,這尤其適合於產品線豐富批量大的生產者。無源晶振相對於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號質量較差,通常需要精確匹配外圍電路(用於信號匹配的電容、電感、電阻等),更換不同頻率的晶體時周邊配置電路需要做相應的調整。使用時建議採用精度較高的石英晶體,盡可能不要採用精度低的陶瓷晶體。
2.有源晶振有4隻引腳,是一個完整的振盪器,裡面除了石英晶體外,還有晶體管和阻容元件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內部振盪器,信號質量好,比較穩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做好電源濾波,通常使用一個電容和電感構成的PI型濾波網路,輸出端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過濾信號即可),不需要復雜的配置電路。相對於無源晶體,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價格相對較高。對於時序要求敏感的應用,還是有源的晶振好,因為可以選用比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檔的溫度補償晶振。有些DSP內部沒有起振電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於無源晶體通常體積較大,但現在許多有源晶振是表貼的,體積和晶體相當,有的甚至比許多晶體還要小。
在電子學上,通常將含有晶體管元件的電路稱作「有源電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濾波器等),而僅由阻容元件組成的電路稱作「無源電路」。電腦中的晶體振盪器也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無源晶振與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稱不同,無源晶振為crystal(晶體),而有源晶振則叫做oscillator(振盪器)。無源晶振是有2個引腳的無極性元件,需要藉助於時鍾電路才能產生振盪信號,自身無法振盪起來,所以「無源晶振」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有源晶振有4隻引腳,是一個完整的振盪器,其中除了石英晶體外,還有晶體管和阻容元件,因此體積較大。
有源晶振型號縱多,而且每一種型號的引腳定義都有所不同,接發也不同,下面我介紹一下有源晶振引腳識別,以方便大家
有個點標記的為1腳,按逆時針(管腳向下)分別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腳懸空,二腳接地,三腳接輸出,四腳接電壓。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內部振盪器,信號質量好,比較穩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做好電源濾波,通常使用一個電容和電感構成的PI型濾波網路,輸出端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過濾信號即可),不需要復雜的配置電路。相對於無源晶體,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而且價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體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當為振盪器使用,是基於它的壓電效應:在晶片的兩個極上加一電場,會使晶體產生機械變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變電壓,晶體就會產生機械振動,同時機械變形振動又會產生交變電場,雖然這種交變電場的電壓極其微弱,但其振動頻率是十分穩定的。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晶片的固有頻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狀決定)相等時,機械振動的幅度將急劇增加,這種現象稱為「壓電諧振」。
壓電諧振狀態的建立和維持都必須藉助於振盪器電路才能實現。圖3是一個串聯型振盪器,晶體管T1和T2構成的兩級放大器,石英晶體XT與電容C2構成LC電路。在這個電路中,石英晶體相當於一個電感,C2為可變電容器,調節其容量即可使電路進入諧振狀態。該振盪器供電電壓為5V,輸出波形為方波。
有源晶振型號縱多,而且每一種型號的引腳定義都有所不同,接發也不同,下面我介紹一下有源晶振引腳識別,以方便大家
有個點標記的為1腳,按逆時針(管腳向下)分別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腳懸空,二腳接地,三腳接輸出,四腳接電壓。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內部振盪器,信號質量好,比較穩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做好電源濾波,通常使用一個電容和電感構成的PI型濾波網路,輸出端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過濾信號即可),不需要復雜的配置電路。相對於無源晶體,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而且價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體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當為振盪器使用,是基於它的壓電效應:在晶片的兩個極上加一電場,會使晶體產生機械變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變電壓,晶體就會產生機械振動,同時機械變形振動又會產生交變電場,雖然這種交變電場的電壓極其微弱,但其振動頻率是十分穩定的。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晶片的固有頻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狀決定)相等時,機械振動的幅度將急劇增加,這種現象稱為「壓電諧振」。
壓電諧振狀態的建立和維持都必須藉助於振盪器電路才能實現。
石英晶體振盪器的頻率穩定度可達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盪器,頻率在一日之內的變化一般不大於0.1Hz。因此,完全可以將晶體振盪器視為恆定的基準頻率源(石英錶、電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體來做計時的基準頻率)。從PC誕生至現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顆14.318MHz的石英晶體振盪器作為基準頻率源。 主板上除了這顆14.318MHz的晶振,還能找到一顆頻率為32.768MHz的晶振,它被用於實時時鍾(RTC)電路中,顯示精確的時間和日期
方形有源晶振引腳分布:
1、正方的,使用DIP-8封裝,打點的是1腳。
1-NC; 4-GND; 5-Output; 8-VCC
2、長方的,使用DIP-14封裝,打點的是1腳。
1-NC; 7-GND; 8-Output; 14-VCC
BTW:
1、電源有兩種,一種是TTL,只能用5V,一種是HC的,可以3.3V/5V
2、邊沿有一個是尖角,三個圓角,尖角的是一腳,和打點一致。
Vcc out
NC(點) GND
現在提供一些實際數據:
測試樣品為TOYOCOM的711SC 1.000M的輸出頻率,1腳懸空,2腳接地,3腳輸出,4叫接+5V;
1.4V就開始起振,峰值電壓1.64V,但是工作頻率會有一定的偏差;3V時峰值電壓3.24V,工作頻率1.000M,輸出頻率准確;5V時峰值電壓為5.6V,工作頻率1.000M,輸出頻率准確
關於晶振的匹配電容問題
晶振還是晶體?
晶振的話好像不用電容吧?
晶體的話0.1u和0.01u的電容有些大了,
一般應該100p到20p之間
nod
晶振的標稱值在測試時有一個「負載電容」的條件,在工作時滿足這個條件,振盪頻率才與標稱值一致。一般來講,有低負載電容(串聯諧振晶體)
高負載電容(並聯諧振晶體)之分。在電路上的特徵為:晶振串一隻電容跨接在IC兩只腳上的,則為串聯諧振型;一隻腳接IC,一隻腳接地的,則為並聯型。如確實沒有原型號,需要代用的可採取串聯諧振型電路上的電容再並一個電容,並聯諧振電路上串一隻電容的措施。例如:4.433MHz晶振,並一隻3300PF電容或串一隻70P的微調電容。另一種說法是「損耗值」與「激勵電平」之說:
其實,上述原因都可以作為選擇晶振的條件作為考慮。
常見的晶振大多是二隻腳,3腳的晶振是一種集晶振和電容為一體的復合元件。由於在集成電路振盪端子外圍電路中總是以一個晶振(或其它諧振元件)和兩個電容組成迴路,為便於簡化電路及工藝,人們便研製生產了這種復合件。其3個引腳中,中間的1個腳通常是2 個電容連接一起的公共端,另外2個引腳即為晶振兩端,也是兩個電容各自與晶振連接的兩端。由此可見,這種復合件可用一個同頻率晶振和兩個100~200pF的瓷片電容按常規連接後直接予以代換。
*********************************************************************************
怎樣選擇一款合適的晶體振盪器21ic.com
發信站: 瀚海星雲 (2003年11月04日10:18:05 星期二), 站內信件
---- 本文介紹了一些足以表現出一個晶體振盪器性能高低的技術指標,了解這些指標的含義,將有助於通訊設計工程師順利完成設計項目,同時也可以大大減少整機
---- 總頻差: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於規定的工作和非工作參數全部組合而引起的晶體振盪器頻率與給定標稱頻率的最大頻差。
---- 說明:總頻差包括頻率溫度穩定度、頻率溫度准確度、頻率老化率、頻率電源電壓穩定度和頻率負載穩定度共同造成的最大頻差。一般只在對短期頻率穩定度關心,而對其他頻率穩定度指標不嚴格要求的場合採用。例如:精密制導雷達。
---- 頻率溫度穩定度:在標稱電源和負載下,工作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不帶隱含基準溫度或帶隱含基準溫度的最大允許頻偏。
---- fT=±(fmax-fmin)/(fmax+fmin)
---- fTref =±MAX[|(fmax-fref)/fref|,|(fmin-fref)/fref|] fT:頻率溫度穩定度(不帶隱含基準溫度)
---- fTref:頻率溫度穩定度(帶隱含基準溫度)
---- fmax :規定溫度范圍內測得的最高頻率
---- fmin:規定溫度范圍內測得的最低頻率
---- fref:規定基準溫度測得的頻率
---- 說明:採用fTref指標的晶體振盪器其生產難度要高於採用fT指標的晶體振盪器,故fTref指標的晶體振盪器售價較高。
---- 幾種電子系統使用的晶體振盪器典型頻率溫度穩定度指標見下表:
---- 表中有一部分頻率溫度穩定度指標應是帶隱含基準溫度的頻率溫度穩定度指標,但沒表示出來。 (1ppm=1×10-6;1ppb=1×10-9)。
---- 頻率穩定預熱時間:以晶體振盪器穩定輸出頻率為基準,從加電到輸出頻率小於規定頻率允差所需要的時間。
---- 說明:在多數應用中,晶體振盪器是長期加電的,然而在某些應用中晶體振盪器需要頻繁的開機和關機,這時頻率穩定預熱時間指標需要被考慮到(尤其是對於在苛刻環境中使用的軍用通訊電台,當要求頻率溫度穩定度≤±0.3ppm(-45℃~85℃),採用OCXO作為本振,頻率穩定預熱時間將不少於5分鍾,而採用DTCXO只需要十幾秒鍾)。
---- 頻率老化率:在恆定的環境條件下測量振盪器頻率時,振盪器頻率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這種長期頻率漂移是由晶體元件和振盪器電路元件的緩慢變化造成的,可用規定時限後的最大變化率(如±10ppb/天,加電72小時後),或規定的時限內最大的總頻率變化(如:±1ppm/(第一年)和±5ppm/(十年))來表示。
---- 說明:TCXO的頻率老化率為:±0.2ppm~±2ppm(第一年)和±1ppm~±5ppm(十年)(除特殊情況,TCXO很少採用每天頻率老化率的指標,因為即使在實驗室的條件下,溫度變化引起的頻率變化也將大大超過溫度補償晶體振盪器每天的頻率老化,因此這個指標失去了實際的意義)。OCXO的頻率老化率為:±0.5ppb~±10ppb/天(加電72小時後),±30ppb~±2ppm(第一年),±0.3ppm~±3ppm(十年)。
---- 頻率壓控范圍:將頻率控制電壓從基準電壓調到規定的終點電壓,晶體振盪器頻率的最小峰值改變數。
---- 說明:基準電壓為+2.5V,規定終點電壓為+0.5V和+4.5V,壓控晶體振盪器在+0.5V頻率控制電壓時頻率改變數為-110ppm,在+4.5V頻率控制電壓時頻率改變數為+130ppm,則VCXO電壓控制頻率壓控范圍表示為:≥±100ppm(2.5V±2V)。
---- 壓控頻率響應范圍:當調制頻率變化時,峰值頻偏與調制頻率之間的關系。通常用規定的調制頻率比規定的調制基準頻率低若干dB表示。
---- 說明:VCXO頻率壓控范圍頻率響應為0~10kHz。
---- 頻率壓控線性:與理想(直線)函數相比的輸出頻率-輸入控制電壓傳輸特性的一種量度,它以百分數表示整個范圍頻偏的可容許非線性度。
---- 說明:典型的VCXO頻率壓控線性為:≤±10%,≤±20%。簡單的VCXO頻率壓控線性計算方法為(當頻率壓控極性為正極性時):
---- 頻率壓控線性=±((fmax-fmin)/ f0)×100%
---- fmax:VCXO在最大壓控電壓時的輸出頻率
---- fmin:VCXO在最小壓控電壓時的輸出頻率
---- f0:壓控中心電壓頻率
---- 單邊帶相位雜訊£(f):偏離載波f處,一個相位調制邊帶的功率密度與載波功率之比。
*****************************************************************************************
請問單片機晶震旁的2個電容有什麼要求嗎?
這個是晶體的匹配電容,只有在外部所接電容為匹配電容的情況下,
振盪頻率才能保證在標稱頻率附近的誤差范圍內。
最好按照所提供的數據來,如果沒有,一般是30pF左右。太小了不容易
起振。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調整這兩個電容的大小來微調振盪頻率,當然
可調范圍一般在10ppm量級。
⑩ 什麼是最小相位系統
對於閉環系統,如果它的開環傳遞函數極點和零點的實部都小於或等於零,則稱它是最小相位系統。
如果控制系統的所有極點和零點均位於s左半閉平面上,則稱該系統為最小相位系統。
一個系統被稱為最小相位系統,當且僅當這個系統是因果穩定的,有一個有理形式的系統函數,並且存在著一個因果穩定的逆函數。
如果假設一個最小相位系統有系統函數h(z),那麼,它具有下列性質:
1.
所有的極點在單位圓內
2.
所有的零點在單位圓內
3
.h(z)的分子和分母同階
一個因果穩定的,並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統函數的系統一定可以分解成一連串全通系統和最小相位系統。
工程上常用這一性質來消除失真,但是缺點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後會帶來相移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