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能家用電表遠程式控制制是什麼原理圖
家裡的電表有三種類型:傳統電表、IC卡電表、智能電表。智能電表與其它兩種電表的區別就是,可以聯網,實現遠程抄表,遠程抄表有多種方式。
1、物聯網卡
這種方式最為普遍,智能電表內置了物聯網卡。物聯網卡與普通的SIM卡差不多,只是不能打電話,只有數據流量。物聯網卡將用戶的電量信息傳輸到供電公司。
電表內置物聯網卡後,通過APP或者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我們就可以實時查看自家的用電量,同時可以實時繳費,出現問題也會及時上報。
2、485匯流排轉網線
這種方式主要是大型建築物里採用,通過modbus協議(485匯流排)連接到採集器,採集器轉換為TCP/IP網路信號連接網線,直接連接到抄表伺服器。
3、wifi抄表
這種方式主要針對青年公寓、白領公寓、酒店式公寓採用了WiFi電表,這種電表只要連接到公寓的WiFi遠程抄表伺服器,就可以實現遠程抄表。
4、NB-Lot抄表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將會實現萬物互聯,會出現NB-Lot電表,這才是真正的智能電表,通過NB-Lot網路直接遠程抄表,覆蓋范圍更廣,運行更加穩定。
(1)智能電表用什麼網路信號擴展閱讀:
智能電表是基於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測量技術,對電能信息數據開展採集、分析、管理的先進計量裝置。
智能電表的基本原理為:依託A/D轉換器或者計量晶元對用戶電流、電壓開展實時採集,經由CPU開展分析處理,實現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電能的計算,進一步將電量等內容經由通信、顯示等方式予以輸出。
電子式智能電表的構成、工作原理與傳統的感應式電能表有著很大的差別。
感應式電表主要是由鋁盤、電流電壓線圈、永磁鐵等元件構成。
電子式智能電表主要是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其工作原理是先通過對用戶供電電壓和電流的實時采樣,再採用專用的電能表集成電路,對采樣電壓和電流信號進行處理,並轉換成與電能成正比的脈沖輸出,最後通過單片機進行處理、控制把脈沖顯示為用電量並輸出。
通常我們把智能電表計量一度電時A/D轉換器所發出的脈沖個數稱之為脈沖常數,對於智能電表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常數,因為A/D轉換器在單位時間內所發出脈沖數個的多少將直接決定著該表計量的准確度。
B. 智能電表的數字傳輸通過電線嗎
智能電表是通過電力線載波方式接受和發送數據,可以說是通過電線的零線傳輸。電力線載波方式指的是我們常說的220V的火線和零線,信號在零線中傳輸。變壓器有塊三相電表作為集中器負責與下面的電表通訊。
智能電表的基本原理是:依靠A / D轉換器或計量晶元來收集用戶的實時電流和電壓,並通過CPU進行分析處理,以實現正向,反向,峰值,谷值或四位的計算。 象限能量,並進一步轉換通過通訊,顯示等輸出的電量。
電子智能電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與傳統的感應電表有很大不同。電感式電表主要由鋁板,電流和電壓線圈,永磁體等組成。 它們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電流線圈和可移動的引線板。
測量感應的渦流相互作用。 電子智能電表主要由電子元件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對用戶的電源電壓和電流進行實時采樣,然後使用專用的電能表集成電路對采樣的電壓和電流信號進行處理並轉換。 最終,與電能成比例的脈沖輸出將由單片機處理和控制,以顯示脈沖作為功耗和輸出。
(2)智能電表用什麼網路信號擴展閱讀:
智能電表傳輸方式:
一種是電力線載波傳輸,這種是靠的電線傳輸數據的,只能用於同一變壓器的迴路內,傳輸到終端,終端再無線發送,發送到電力局的電力計量系統,這種載波式的方法雖然要接線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穩定,集中器連接的電表也會比較多一些。
這種方式都是在電表的下口有一個模塊,也就是電力載波模塊,電路中數據處理完成以後就傳輸給電力載波模塊,模塊處理完數據以後再傳輸到終端,最後依靠無線發射器傳輸給電力終端或者是電力計量部門,這種方式現在也很常用。
還有一種是無線485傳輸,這種傳輸方式是依靠GPRS或者是CDMA網路,這類傳輸無需電線傳輸,是無線傳輸,這種比載波傳輸要方便一些,無需連線,但是有時候可能會產生信號不穩定的情況,畢竟是無線的,而且一台集中器可能支持20多台。
而載波可以支持60多台的電表,所以在選擇電表傳輸方式的時候要結合自己項目的自身情況,要是電表多,可以選擇載波式的,比較穩定,裝的集中器也少一些,節約成本,如果電表比較少可以選擇無線485傳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智能電表
C. 智能電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智能電表和普通電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建議網路,更詳細),無非是多了數顯和其他的一些功能罷了,至於遠程式控制制就是後台系統利用控制電源(一般是直流)增加控制電路,實現對當前智能電表的基本控制和後台讀數、記錄台賬等等,也是非常簡單的
智能電表區別於傳統電表,IC卡電表就是它能聯網,可以遠程抄表。遠程抄表是智能電表最跟本意義。至於怎麼實現遠程抄表,智能電表在具體實施花樣比較多。
三、
就是當前青年公寓,白領公寓,酒店式公寓採用比較多wifi電表,這種電表直接連上公寓里的wifi上遠抄伺服器,當然還有gprs電表,這種都使用在智能電表使用量不大的情況下。這種使用量直接可以網上買電表自己裝上,再通過app就能直接使用。
第四就是未來真正的物聯網智能電表,NB-IoT電表,這是華為與運營商正在主推還未成熟的產品。就是智能電表通過NB-IoT網路直接連遠抄伺服器。
當前發展更好的,有互聯網企業介入這一塊,比如杭州古鴿信息的租付通產品(http://zft.gugecc.com)在遠抄智能電表的前提,可以對住戶電費進行預付費管理。按天扣電費,不夠就提醒,透支到一定金額就停電,跟手機電話費一樣。
D. 電表遠程抄表的原理是什麼,最近要安裝電表,聽說也是可以遠程抄表的,是真的嗎
遠程抄表的原理
電表通過電線連到採集器,採集器通過網路上傳讀數到遠抄伺服器,就可以實現遠程抄表。
傳統的智能電表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刷非接觸式IC卡(簡稱刷卡,下同),即可合閘供電,供電後將卡拿走。
現在的智能電表區別於傳統的機械式電表,現在多為電子式與感應式,由期內置集成的表頭採集器、採集板、採集模塊採集計量數據後,通過如RS485介面線、電力載波、微功率信號傳輸到一個集中器(大約集中接收500-1000台)。
再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或者GPRS、CDMA、網線等傳送到集社預付費遠程抄表系統中(一般為資料庫伺服器),這樣就完成了智能電表採集讀數到集中器,再到遠程抄表系統,再到用戶預繳費查詢(電表開合閘管理),最後到達物業電力所局管理端的全流程了。
說到電表,我想起一件事,之前我家的電表因為液晶顯示屏不亮了一直黑屏,用了多少度電,也看不清 很惱火,很頭疼, 於是我就直接在網上買了塊三相四線電表,鄰居家他們都是用在那種,前天買的,今天就拿到電表了,下午喊了個電工朋友幫我裝好了, 我把我在網上買的那個渠道也告訴你吧 方便你我他,給大家一個參考,今天安裝完了也拍的有照片,也發到這給你看下,你自己要是考慮換電表,就可以看下我這張圖,然後你自己進去看看 他們家的電表款式也蠻多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E. 智能電表怎麼能在網上看到事實電費的什麼原理難道有網路,可電表沒有聯網啊
智能電表通過電子技術和相關通訊協議與計算機聯網,獲取實時電費,說電表沒有聯網並不準確。
智能電表可以在網上實時查看電費,其原理是因為智能電表採用了電子技術,可以通過相關的通信協議與計算機進行聯網,通信功能包括(載波、GPRS、ZigBee 等),通過編程軟體實現對硬體的控制管理。通過此項技術來實時獲取電費。
智能電表是基於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測量技術,對電能信息數據開展採集、分析、管理的先進計量裝置。智能電表的基本原理為:依託A/D轉換器或者計量晶元對用戶電流、電壓開展實時採集,經由CPU開展分析處理,實現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電能的計算,進一步將電量等內容經由通信、顯示等方式予以輸出。
(5)智能電表用什麼網路信號擴展閱讀:
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特別是智能配電網)數據採集的基本設備之一,承擔著原始電能數據採集、計量和傳輸的任務,是實現信息集成、分析優化和信息展現的基礎。智能電表除了具備傳統電能表基本用電量的計量功能以外,為了適應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電表的工作特點
智能電表採用了電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因此與感應式電表相比,智能電表不管在性能還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
1)功耗。由於智能電表採用電子元件設計方式,因此一般每塊表的功耗僅有0.6~0.7W左右,對於多用戶集中式的智能電表,其平均到每戶的功率則更小。而一般每隻感應式電表的功耗為1.7W左右。
2)准確度。就表的誤差范圍而言,2.0級電子式電能表在5%~400%標定電流范圍內測量的誤差為±2%,而且目前普遍應用的都是准確等級為1.0級,誤差更小。感應式電表的誤差范圍則為0.86%~5.7%,而且由於機械磨損這種無法克服的缺陷,導致感應式電能表越走越慢,最終誤差越來越大。國家電網曾對感應式電表進行抽查,結果發現50%以上的感應式電表在用了5年以後,其誤差就超過了允許的范圍。
3)過載、工頻范圍。智能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能達到6~8倍,有較寬的量程。目前8~10倍率的表正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0倍率的寬量程。工作頻率也較寬,范圍為40~1000Hz。而感應式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僅為4倍,且工作頻率范圍僅為45~55Hz。
4)功能。智能電表由於採用了電子技術,可以通過相關的通信協議與計算機進行聯網,通過編程軟體實現對硬體的控制管理。因此智能電表不僅有體積小的特點,還具有遠程式控制制、復費率、識別惡性負載、反竊電、預付費用電等功能,而且可以通過對控制軟體中不同參數的修改,來滿足對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這些功能對於傳統的感應式電表來說都是很難或不可能實現的。
F. 智能電表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實現遠程抄表的
電表通過電線連到採集器,採集器通過網路上傳讀數到遠抄伺服器,就可以實現遠程抄表。
傳統的智能電表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刷非接觸式IC卡(簡稱刷卡,下同),即可合閘供電,供電後將卡拿走。
現在的智能電表區別於傳統的機械式電表,現在多為電子式與感應式,由期內置集成的表頭採集器、採集板、採集模塊採集計量數據後,通過如RS485介面線、電力載波、微功率信號傳輸到一個集中器(大約集中接收500-1000台)。
再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或者GPRS、CDMA、網線等傳送到集社預付費遠程抄表系統中(一般為資料庫伺服器),這樣就完成了智能電表採集讀數到集中器,再到遠程抄表系統,再到用戶預繳費查詢(電表開合閘管理),最後到達物業電力所局管理端的全流程了。
(6)智能電表用什麼網路信號擴展閱讀:
通信是智能電表的關鍵技術要求。每個儀表必須能夠可靠,安全地將收集的信息傳達到某個中心位置。考慮到發現儀表的不同環境和位置,這個問題可能令人生畏。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使用小區和尋呼機網路,衛星,許可無線電,組合許可和未許可無線電以及電力線通信。
不僅用於通信目的的介質,而且用於所使用的網路類型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人們會發現:固定無線,無線網狀網路和無線自組織網路,或兩者的組合。還有其他幾種可能的網路配置,包括使用Wi-Fi和其他互聯網相關網路。
迄今為止,沒有一種解決方案似乎對所有應用都是最佳的。農村公用事業與位於諸如山區或無線和互聯網公司不利地區等困難地點的城市公用事業或公用事業有著截然不同的溝通問題。
G. 智能電表是怎樣實現數據傳輸的
智能電表的數據傳輸現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電力線載波方式接收和傳輸數據,另一種是RS485通訊。電力線載波通過電線傳輸數據到終端,終端再通過GPRS上傳讀數到遠抄伺服器;最大量的國電就是採用電力線載波方式,這種方式無法實現用戶自己在網上自己繳費,只能去電力局買電。智能電表的另一種數據傳輸方式就是採用RS485通訊方式,這種數據傳輸的RS485通訊方式,依靠GPRS或者CDMA網路傳輸數據,再依靠RS485下發到電表,十億合夥人智能電表就是採用這種傳輸方式,它可以實現用戶遠程繳費即網路自助繳費。
H. 智能電表用什麼網路發射信號,為什麼影響手機信號!!!急求助
智能電表用RS485通訊介面,不是無線傳輸的。有些系統將一些智能電表的有線信號綜合後,通過無線方式發出。手機能收到這些信號,可能是有頻率疊加的信號被接收,並非所有手機都有這個問題,很少。因為手機接收的頻段與前面說的無線信號不是一個頻段。
換一個手機沒問題的話,應該是手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