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網路封裝協議
擴展閱讀
哪裡有批發服裝的網站 2024-04-24 06:15:23
怎麼把手機網路改成1gb 2024-04-24 06:14:40

無線感測網路封裝協議

發布時間: 2022-05-25 16:03:49

1.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協議的目錄

第1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概述
1.1 引言
1.2 無線感測器網路介紹
1.2.1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
1.2.2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和關鍵技術
1.2.3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
1.3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
1.3.1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研究的主要思路
1.3.2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的分類
1.3.3 無線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研究的基本思想
1.3.4 無線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研究的分類
1.3.5 平面路由的主流演算法
1.3.6 分簇路由的主流演算法
1.4 ZigBee技術
1.4.1 ZigBee技術的特點
1.4.2 ZigBee協議框架
1.4.3 ZigBee的網路拓撲結構
1.5 無線感測器安全研究
1.5.1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需求
1.5.2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的研究進展
1.5.3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的研究方向
1.6 水下感測器網路
1.7 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
1.7.1 存在的問題
1.7.2 性能評價
1.7.3 基於測距的定位方法
1.7.4 非測距定位演算法
1.7.5 移動節點定位
第2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分布式能量有效非均勻成簇演算法
2.1 引言
2.2 相關研究工作
2.2.1 單跳成簇演算法
2.2.2 多跳成簇演算法
2.3 DEEUC成簇路由演算法
2.3.1 網路模型
2.3.2 DEEUC成簇演算法
2.3.3 候選簇頭的產生
2.3.4 估計平均能量
2.3.5 最終簇頭的產生
2.3.6 平衡簇頭區節點能量
2.3.7 演算法分析
2.4 模擬和分析
2.5 結論及下一步工作
參考文獻
第3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分簇多跳能量均衡路由演算法
3.1 無線傳輸能量模型
3.2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策略研究
3.2.1 平面路由
3.2.2 單跳分簇路由演算法研究
3.2.3 多跳層次路由演算法研究
3.3 LEACH-L演算法
3.3.1 LEACH-L的改進思路
3.3.2 LEACH-L演算法模型
3.3.3 LEACH-L描述
3.4 LEACH-L的分析
3.5 實驗模擬
3.5.1 評價參數
3.5.2 模擬環境
3.5.3 模擬結果
3.6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3.6.1 總結
3.6.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生成樹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分簇通信協議
4.1 引言
4.2 無線傳輸能量模型
4.3 基於時間延遲機制的分簇演算法(CHTD)
4.3.1 CHTD的改進思路
4.3.2 CHTD簇頭的產生
4.3.3 CHTD簇頭數目的確定
4.3.4 CHTD最優簇半徑
4.3.5 CHTD描述
4.3.6 CHTD的特性
4.4 CHTD簇數據傳輸研究
4.4.1 引言
4.4.2 改進的CHTD演算法(CHTD-M)
4.4.3 CHTD-M的分析
4.5 模擬分析
4.5.1 生命周期
4.5.2 接收數據包量
4.5.3 能量消耗
4.5.4 負載均衡
4.6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4.6.1 總結
4.6.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5章 基於自適應蟻群系統的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
5.1 引言
5.2 蟻群演算法
5.3 APAS演算法的信息素自適應機制
5.4 APAS演算法的揮發系數自適應機制
5.5 APAS演算法的QoS改進參數
5.6 APAS演算法的信息素分發機制
5.7 APAS演算法的定向廣播機制
5.8 模擬實驗及結果分析
5.8.1 模擬環境
5.8.2 模擬結果及分析
5.9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5.9.1 總結
5.9.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簇頭選擇演算法
6.1 引言
6.2 LEACH NEW演算法
6.2.1 網路模型
6.2.2 LEACH NEW簇頭選擇機制
6.2.3 簇的生成
6.2.4 簇頭間多跳路徑的建立
6.3 模擬實現
6.4 結論及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7章 水下無線感測網路中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協議
7.1 引言
7.2 相關工作
7.3 網路模型
7.3.1 問題的數學描述
7.3.2 網路模型
7.4 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協議
7.4.1 基於向量轉發協議的分析
7.4.2 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演算法
7.5 模擬實驗
7.5.1 模擬環境
7.5.2 模擬分析
7.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演算法研究
8.1 引言
8.2 節能路由演算法
8.2.1 平面式路由演算法
8.2.2 層狀式路由演算法
8.3 數據融合模型
8.3.1 數據融合系統
8.3.2 LEACH簇頭選擇演算法
8.3.3 簇內融合路徑
8.3.4 環境設定和能耗公式
8.4 數據融合模擬
8.4.1 模擬分析
8.4.2 模擬結果分析
8.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相關技術
9.1 超寬頻技術
9.1.1 系統結構的實現比較簡單
9.1.2 空間傳輸容量大
9.1.3 多徑分辨能力強
9.1.4 安全性高
9.1.5 定位精確
9.2 物聯網技術
9.2.1 物聯網原理
9.2.2 物聯網的背景與前景
9.3 雲計算技術
9.3.1 SaaS軟體即服務
9.3.2 公用/效用計算
9.3.3 雲計算領域的Web服務
9.4 認知無線電技術
9.4.1 傳統的Ad-hoc方式中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不足
9.4.2 在ZigBee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
10.1 軍事應用
10.2 農業應用
10.3 環保監測
10.4 建築應用
10.5 醫療監護
10.6 工業應用
10.6.1 工業安全
10.6.2 先進製造
10.6.3 交通控制管理
10.6.4 倉儲物流管理
10.7 空間、海洋探索
10.8 智能家居應用

2. 中繼鏈路的封裝協議有兩個,分別是什麼和什麼

常用的數據鏈路層:
TCP/IP支持多種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協議,這取決於網路使用的硬體,如乙太網、令牌環、FDDI等區域網,串列線路、X.25、幀中繼FR、ATM等廣域網。
早期,由於各網路公司的競爭,區域網沒有形成統一標准,為了將各種區域網融合,將鏈路層拆分成兩層,邏輯鏈路層(LLC)和媒體接入控制(MAC)(802.3封裝:SAP)。
90年代,乙太網取得壟斷地位,乙太網成為區域網代名詞。數據鏈路層僅需要MAC層,採用乙太網幀格式(Ethernet V2封裝:ARPA)。

3. 無線感測器定義及其應用實例解析

無線感測器,看到這個代名詞,我想大多數人是一頭霧水,一臉表現出很茫然的樣子。這也並不奇怪,無線感測器,目前還只運用於一些大型檢測工作中,自然而然,能夠接觸到它的也就只是一些專業的工作人員了。比如它可以監測地震,然後將監測到的信息通過無線網路傳輸到檢測中心的無線網卡,直接送入到計算機里邊兒。既然我們對它有這么多的疑惑,那接下來我就將向大家介紹介紹什麼是無線感測器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應用實例。

無線感測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微型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網路。它可以採集設備的數字信號通過無線感測器網路傳輸到監控中心的無線網關,直接送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如果需要,無線感測器也可以實時傳輸採集的整個時間歷程信號。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網關把控制、參數設置等信息無線傳輸給節點。數據調理採集處理模塊把感測器輸出的微弱信號經過放大,濾波等調理電路後,送到模數轉換器,轉變為數字信號,送到主處理器進行數字信號處理,計算出感測器的有效值,位移值等。


橋梁健康檢測及監測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SHM)是一種基於感測器的主動防禦型方法,可以彌補目前安全性能十分重要的結構中,把感測器網路安置到橋梁、建築和飛機中,利用感測器進行SHM是一種可靠且不昂貴的做法,可以在第一時間檢測到缺陷的形成。這種網路可以提早向維修人員報告在關鍵結構中出現的缺陷,從而避免災難性事故。

糧倉溫濕度監測

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在糧庫糧倉溫度濕度監測領域應用最為普遍,這是由於糧庫糧倉溫度濕度的測點多,分布廣,使用縱橫交錯的信號線會降低防火安全系數,應用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布線簡單,安裝方便,易於組網,便於管理維護等特點。


混凝土澆灌溫度監測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將數字溫度感測器裝入導熱良好的金屬套管內,可保證感測器對混凝土溫度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應。每個溫度監測金屬管接入一個無線溫度節點,整個現場的無線溫度節點通過無線網路傳輸到施工監控中心,不需要在施工現場布放長電纜,安裝布放方便,能夠有效解決溫度測量點因為施工人員損壞電纜造成的成活率較低的問題.


地震監測

通過使用由大量互連的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的感測器網路,可以對不同環境進行不間斷的高精度數據搜集。採用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模塊和無線通信協議可以使感測器網路的生命期延續很長時間。保證了感測器網路的實用性。

無線感測器網路相對於傳統的網路,其最明顯的特色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即:「自組織,自癒合」。這些特點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去監測人力難以到達的惡劣環境地區。BEETECH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體積小巧,不需現場拉線供電,非常方便在應急情況下進行靈活部署監測並預測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


建築物振動檢測

建築物懸臂部分不會因為旁邊公路及地鐵交通所引發的振動而超過舒適度的要求;通過現場測量,收集數據以驗證由公路及地鐵交通所引發的振動與主樓懸臂振動之相互關系;同時,通過模態分析得到主樓結構在小振幅脈動振動工況下前幾階振動模態的阻尼比,為將來進行結構的小振幅動力分析提供關鍵數據。


以上這些看起來很「翻番復雜」的文字呢,就是對無線感測器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應用實例的解析了,這些也都是我所能了解到的知識信息了,對於無線感測器還有很多與其相關的知識信息,但是在這里我也只能給大家提供這么多了。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會親身接觸到無線感測器,但是它卻一直在我們的身邊,給予我們幫助,為我們「保駕護航」。

4.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訪問控制協議有哪些

HTTP協議肯定有。

感測器網路用來感知客觀物理世界,獲取物理世界的信息量。客觀世界的物理量多種多樣,不可窮盡。不同的感測器網路應用關心不同的物理量,因此對感測器的應用系統也有多種多樣的要求。
無線感測器網路
不同的應用對感測器網路的要求不同,其硬體平台、軟體系統和網路協議必然會有很大差別。所以感測器網路不能像網際網路一樣,有統一的通信協議平台。對於不同的感測器網路應用雖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但在開發感測器網路應用中,更關心感測器網路的差異。只有讓系統更貼近應用,才能做出最高效的目標系統。針對每一個具體應用來研究感測器網路技術,這是感測器網路設計不同於傳統網路的顯著特徵。
無線感測網路有著許多不同的應用。在工業界和商業界中,它用於監測數據,而如果使用有線感測器,則成本較高且實現起來困難。無線感測器可以長期放置在荒蕪的地區,用於監測環境變數,而不需要將他們重新充電再放回去。

5.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採用aodv路由演算法有何優缺點

Nokia研究中心開發,自組網路由協議的RFc標准,它是DSR和DSDV的綜合,借用了DSR中路由發現和路由維護的基礎程序,及DSDV的逐跳(Hop-by-HoP)路由、目的節點序列號和路由維護階段的周期更新機制,以DSDV為基礎,結合DSR中的按需路由思想並加以改進。
它應用於無線自組織網路中進行路由選擇的路由協議, 它能夠實現單播和多播路由。該協議是自組織網路中按需生成路由方式的典型協議。用於特定網路中的可移動節點。它能在動態變化的點對點網路中確定一條到目的地的路由,並且具有接入速度快,計算量小,內存佔用低,網路負荷輕等特點。它採用目的序列號來確保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回環,避免了傳統的距離向量協議中會出現的很多問題。
AODV最初提出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純粹的按需路由的系統。網路中的節點完全不依賴活動路徑,既不維護任何路由信息,也不參與任何定期的路由表交換。節點不需要發現和維護到其他節點的路由,除非兩個節點需要通訊或者節點是作為中間轉發節點提供特定的服務來維護另外兩個節點的連接性。
提出:With the goals of minimizing broadcasts and transmission latency when new routes are needed, we designed a protocol to improve up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SDV in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d-hoc networks.
2. 特點
優點:
(1)基本路由演算法為距離向量演算法,但有所改進,思路簡單、易懂。
(2)按需路由協議,而且節點只存儲需要的路由,減少了內存的需求和不必要的復制。。
(3)採用 UDP 封裝,屬於應用層協議。
(4)支持中間節點應答,能使源節點快速獲得路由,有效減少了廣播數,但存在過時路由問題。
可以登錄360官網進行查詢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也可以做在線咨詢,會有專業的人員為你解答

6. 無線感測器網路常見通信協議標準是什麼

無線感測器網路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節點、感測網路和用戶這3部分。其中,節點一般是通過一定方式將節點覆蓋在一定的范圍,整個范圍按照一定要求能夠滿足監測的范圍;感測網路是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將所有的節點信息通過固定的渠道進行收集,然後對這些節點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計算,將分析後的結果匯總到一個基站,最後通過衛星通信傳輸到指定的用戶端,從而實現無線感測的要求

7. 無線感測器網路MAC協議有哪些基本分類

沒有統一的MAC協議分類方式,但是大體依據標准分為三種,如根據網路拓撲結構方式(分布式和集中式控制);使用單一或多信道方式;採用固定分配信道還是隨機訪問信道方式。
已有的參考文獻也將無線感測器網路MAC協議分為三類:確定性分配、競爭佔用和隨機訪問。前兩者不是感測器網路的理想選擇。因為TDMA固定時隙的發送模式功耗過大,為了節省功耗,空閑狀態應關閉發射機。競爭佔用方案需要實時監測信道狀態也不是一種合理的選擇。隨機介質訪問模式比較適合於無線感測網路的節能要求。
下面介紹根據信道分配使用方式,將無線感測器網路MAC協議分為基於無線信道隨機競爭方式和時分復用方式及基於時分和頻分復用等其他混合方式三種。
1) 無線信道隨機競爭接入方式(CSMA)

節點需要發送數據時採用隨機方式使用無線信道,典型的如採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CSMA)的MAC協議,需要注意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問題,盡量減少節點間的干擾。

2) 無線信道時分復用無競爭接入方式(TDMA)

採用時分復用(TDMA)方式給每個節點分配了一個固定的無線信道使用時段,可以有效避免節點間的干擾。

3) 無線信道時分/頻分/碼分等混合復用接入方式(TDMA/FDMA/CDMA)

通過混合採用時分和頻分或碼分等復用方式,實現節點間的無沖突信道分配策略。

8. 三種封裝協議分別是什麼

分別是點到點協議、第二層隧道協議、串列線路網際協議。具體如下:

1、點到點協議(PPP)

點到點協議(point-to-point protocol,PPP)是當今使用最為廣泛的訪問協議之一,它也是WindowsServer2003的默認設置。它事實上是一系列標准協議,這一點與TCP/IP很相像,這些協議共同工作提供多種服務,以建立和維護點到點的連接。

2、第二層隧道協議(L2TP)

第二層隧道協議(L2TP)基於PPTP和第—二層轉發(Layer Two Forwarding,L2F)協議。L2F最初是由Cisco設計的,它是更為健壯的信道協議,它支持對更多協議的封裝,不僅僅是PPTP,還包括AppleTalk和SNA.這就允許它支持更大范圍內的操作系統平台。

L2TP常常用於撥號連接,因為它的設計為撥號連接優化了。此外,Windows Server 2003中L2TP的實現也主要是在IP網路之上,它並不支持在X.25、幀中繼、ATM網路之上的本地信道。

3、串列線路網際協議(SLIP)

串列線路網際協議(SLIP)是點到點連接最占老的訪問協議類型、它封裝了網路協議,所以這些協議可以通過鏈接傳輸,但它缺少被封裝的協議的很多特性,包括壓縮和檢錯。這樣一來,SLIP只能做很少的事來保證傳輸的數據的質量,因此,它只能是不得已才採取的手段。

PPP使用到的兩個其他協議

1、鏈接控制協議(Link Control Protocol,LCP)和網路控制協議(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

2、LCP主要用於建立連接秈剛對幀人小等鏈接參數。NCP則主要負責為網路協議(AppleTalk、TCP/IP和NetBEUI等)協商網路配置參數,例如,封裝和壓縮。每一個網路協議都有它自己要使用的NCP版本,下表列出了NCP與其對應的網路協議。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封裝協議

9. 跨網關傳輸的數據是如何被封裝的被哪些協議封裝的其中哪些協議在路由器

、當一個高層的數據包到達傳輸層,由於telnet使用TCP協議,傳輸層將上層傳過來的數據不變在封裝TCP的包頭以便目標主機可以正確解包,繼續向下層(網路層)傳遞。

2、網路層同樣不會改變之前的數據包,當然也包括之前封裝的任何包頭,首先主機A要對目標主機作判斷,他會用自己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結果是172.16.12.0,然後在拿自己的掩碼和主機B的IP地址作與運算,假若結果是172.16.12.0,這個時候他知道他們在同一網段內,這時他會封裝自己的IP及目標的IP地址,同上層傳下來的數據一下向下傳。假若是61.152.251.0,發現不在同一個網段,注意:這時也是用自己IP和目標IP進行封裝,然後向下層傳遞。在數據鏈路層這時就不會封裝目的的MAC地址,他也不知道MAC地址是什麼,這時他會封裝網關的MAC地址,而讓網關將數據轉發出去。同時在網關收到數據時候,他會查看目標IP地址,當然不是他自己的IP地址了,所以他知道這個數據包是要由他路由出去的,然後路由器查找自己的路由表,若存在到該網路的路由便按路由表從對應介面發出去,若路由表中沒有到該網路的路由則檢查是否存在默認路由,如果沒有則丟棄數據包,並向源主機發送網路不可達icmp消息。若一切正常,路由器會把數據包發給了他的鄰居或網路運營商的路由器上去,重復以上動作,在TTL值為0之前將數據傳遞給某X官方網站,數據傳遞成功!

3、數據鏈路層其實包括兩個子層,一是LLC子層另一個是MAC子層。我們知道在乙太網中通信是物理定址的,在這層中會封裝自己的MAC地址及對方的MAC地址。當然用戶是沒有通知他MAC地址是多少的,這時主機會查自己的緩存表,看有沒有主機B的MAC地址,如果有就封裝,否則他會發一個ARP的地址解析廣播包,該包雖然可以向所有處在同一廣播域中的主機發送,,但只會傳遞到不同網路的主機的數據鏈路層,更確切的說傳遞到了不同一網路的主機的數據鏈路層的高層後就被丟棄了。

4、接著該數據會從我們的網線等傳輸介質傳出去,主機B當收到數據的時候進行相同的工作但是作相反的操作

10. 無線感測網路協議包括哪三種方式

ZIGBEE協議。最適合感測器網路的無線通信技術。相應的就是ZIGBEE協議,實現是ZIGBEE協議棧。
此外無線通信技術還有WIFI,藍牙,GPR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