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苹果设备 » 国土调查平板电脑

国土调查平板电脑

发布时间: 2022-09-01 14:52:50

⑴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11.5.1 数据综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1)总体框架

数据综合一体化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是:依托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作体系和分布式网络体系,各项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一体化结构进行综合,在不同应用功能的管理系统的相互协调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综合数据的管理能力。在数据库基础之上,以地质实体为目标,以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组织方式连接各种信息,形成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框架,即尽可能地包含所有信息,包括潜在有用信息,又能方便快速选取。同时,充分考虑“分层”在空间数据组织中的作用,通过开展面向对象的整体数据模型研究,建立面向空间拓扑关系的数据组织方式,建立直接面向空间实体及其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数据模型;建立基于空间实体的空间索引机制;突破传统的地图组织模式,以独立、完整,具有地质意义的实体及空间关系为基本单位进行数据的组织和表达;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力。总体框架如图11.4所示。

图11.11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快速传输网络结构图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传输网络以多级分布数据控制体系为原形,是以地理分布为基准,以工作和专业职能为依托,形成分级管理体系。各级系统采用数据库支持下的应用结构,各系统按照不同的软、硬件层次级别进行组合,由高速网络系统进行连接,形成层次结构,各级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源所产生的数据先在基层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标准加工整理,根据需求传递给上一层,保证数据快速采集和不断更新,以便不同的应用系统存储和应用。

系统网络环境采用成熟和稳定的技术,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相结合,在充分保证网络带宽和网络安全的条件下,建设低成本、易维护、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根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应用的需求,对各级网络系统配备不同的设备,以满足信息网运转的基本要求。国家级网络中心与省级系统的连接采用专线和公网两种方式进行,专线连接主要以HDSL宽带连接,公网方式则根据当地条件以HDSL或静态IP地址的ADSL或宽带形式为主。最低保证带宽要求为2M。通过公网连接的中心考虑数据加密机制和防火墙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数据中继站的连接可根据情况以公网和数据保密为基础,采用卫星通讯、GPRS、ADSL或宽带等多种形式。监测采集设备入网以GSM、CDMA网或拨号等进行实时数据传输。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网络中心的主要功能:

1)存储和管理全国基础性、战略性地质环境基础信息;

2)为国家和政府其他部门提供数据交换平台;

3)通过数据专线连接至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络中心;

4)连接至各省,成为地质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5)提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评价及预警预报平台;

6)提供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

省级数据交换中心的主要功能:

1)负责存储和管理本省范围内的地质环境信息;

2)汇总本省范围内地质环境信息;

3)上交国家级及区域性、战略性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和地质灾害监测数据;

4)提供专项信息、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及应用服务节点。

省级数据交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依存于现行的动态监测体系,负责采集、整编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和调查监测数据,负责按照统一的标准汇交数据。

11.5.8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的研制、贯彻与应用,保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的协调性发展。标准化作为一种有效和必要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保证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实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其对标准化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目前,许多国家不仅十分重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和技术资源,同时对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也极为重视。

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制定的原则是,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国土资源信息化指导方针,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能够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信息化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各项标准,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值得指出的是,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相关标准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程、规范保持一致。对涉及已有标准的交叉数据,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无条件地引用相关标准,以保证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一致性。在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数据尚无标准或标准中不存在相关内容的,建议应采用下述原则:

1)对无标准专业的相关数据,按标准编制原则制定临时标准;

2)对有标准而无相关内容的数据,按其给定的扩充原则进行扩充,并通知有关标准化管理部门给予确认。

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的制定,应以《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指标体系》、《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参考模型》、《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等标准作为指导标准,重点研究和制定以下标准:

1)“地质灾害领域数据模型”;

2)“地质灾害实体定义规则”;

3)“地质灾害防治图式、图例表达规则”;

4)“地质灾害评价、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数据格式标准”;

6)“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存储、管理规则”;

7)“地质灾害防治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8)“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数据交换标准”;

9)“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信息采集标准”;

10)各类指导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数据库建设的数据格式及工作指南。

怎么查国家土地三调图

查询网址如下:

国家土地三调图

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

“三调”自2018年9月启动,2019年12月31日汇总数据,充分利用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技术,全面应用“互联网+调查”新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保障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⑶ 三防平板电脑什么用处呢

三防一般都是工业上使用的。想电力,国土,通讯,管网等行业。
用处很多,例如做监控管理和移动作业。
户外作业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三防平板只是一个硬件,还需要行业当中的软件支持。
QpadX3三防平板电脑的功能特点和突出,难怪今年在全国卖得那么好。详细可以咨询“移动MGIS商城”

⑷ 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的任务和部署

针对不同目的,服务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精度,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面部署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图6.1)。

6.3.1 继续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的地质灾害普查(1∶10万)

至2008年,全面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677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编制防灾预案,从根本上切实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1)主要任务

1)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查清地质灾害或隐患的分布状况,进行地质灾害区划;

2)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危害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3)积极为地方政府减灾防灾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4)开展信息集成与综合研究,研究地质灾害易发区不同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确定各诱发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临界值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山区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研究,研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更有效的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5)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档案,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2)工作部署

地质灾害普查区域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的山区和丘陵区,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开展普查工作。目前全国山区与丘陵区及其过渡带面积677万km2,共计1583个县(市)。按计划到2005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将部署完成700个县(市)的调查,面积约208万km2

2004~2005年,完成84个县(市)地质灾害普查。

2006~2008年,完成883个县(市),469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6.3.2 开展平原区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

在平原区,针对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开展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2008年之前,完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内陆盆地等地区共计16.1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2010年之前,完成松嫩平原、辽河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共计13.9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

6.3.3 开展重要经济区带、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6~2010年,在14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150万km2,以缓变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20万km2)、6个重大工程区和重要经济区带,为减少灾害损失、保证重大工程合理部署和安全,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和评价。

(1)主要任务

1)编制“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2)制定“1∶5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3)开展14个大区和6个重点工程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进行风险区划,提出防治建议;

4)建立调查数据库。

(2)工作部署

2006~2007年,进行吕梁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区、陇东青南地区、秦巴山地区、川东-鄂西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区、南水北调西线、西气东输、宝成输油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8~2010年,进行湘西-黔西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区、横断山区、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辽东-北京北山区、汾渭地区、江汉地区,中俄输油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线、汉川天然气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3)各区基本情况

1)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区:

a.吕梁山以西黄土高原滑坡、泥石流区。本区黄土节理发育,湿陷性强,为垄岗梁峁地貌。多暴雨久雨天气,激发滑坡所需的临界暴雨强度较低。

b.陇东、青南滑坡泥石流区。西秦岭山地,海拔在2500~4500m之间,相对高差在1000~2000m之间,中高山地形。岩体类型以变质岩岩组、碳酸盐岩组为主。西礼盆地、徽成盆地有碎屑岩类和黄土。年降水量一般为600mm。

c.秦巴山地滑坡、泥石流区。强烈上升的褶断山地。地层岩石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并普遍有小面积黄土分布。断裂发育。年降雨量在800~1200mm之间。

d.川东、鄂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坡陡谷深。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800mm之间。e.湘西、黔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地貌为高中山、中山,地形切割强烈。降水丰富。岩石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断裂发育。

2)矿业城市。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城市都是因为矿业开采而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辽宁省的阜新、抚顺、鞍山及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等都是这一类型的矿山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有的城市已经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即使部分城市矿产资源依然丰富,也同样面临着长期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是这类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开展矿山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对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3.6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地质灾害调查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综合处理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能够有效、快捷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使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采集和综合处理的标准化及快速化,把地质灾害调查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数字化工作方式,提升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为实现野外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综合及信息服务的地质灾害调查流程信息化奠定基础。地质灾害调查系统主要由野外采集系统与室内桌面处理系统组成。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1)基于地质调查移动计算机,选用掌上机或平板电脑,集成GPS技术、移动数据传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根据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模型,建立野外数据录入系统、调查点定位系统、数据移动传输系统、野外素描图编绘系统及多媒体影像编录系统。

2)建立野外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提供野外调查线路设计、野外调查工作部署、野外调查数据接受,野外数据集成管理等功能。

6.3.7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标准体系

建立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指标体系,规范区划方法和表达形式。

6.3.8 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或标准、规范体系

完善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形成规范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

6.3.9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制度,明确调查周期、调查内容、调查责任和资金来源,以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⑸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需要笔记本电脑吗

你好,也是需要这个笔记本电脑的,有些办公业务都是需要的

如何在平板电脑上安装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系统

通过平板电脑的应用,实现了外业调查全程无纸化作业,外业调查过程中无需携带地形图和各类遥感影像图,只需要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加载和查看。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改变了先行传统的沙化荒漠化调查模式,推动了林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⑺ 国土的工作人员拿着像iPad的东西到出测量是干什么

第三次土地资源普查,简称三调。
具体点的解释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简单点呢,就是拿着电子卫星图,到实地边走边看,农田,道路,林地,湿地,草原,居民地这些地类范围和之前有啥变化,然后重新整理入库。
跟咱个人家老百姓影响不大,别踩到庄家就行。

⑻ 今天有人上门做调查,让我签字留电话号码!平板电脑签字会被陌生人利用吗

我上几天也遇到了,名字也签了,你现在有别的问题出现吗

⑼ 今天有一个人,来我家房子拍照。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是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什么意思呢是那级政府

你好,我是一个国土调查作业员。一路奔波,去了很多小镇。我们是第三次国土调查,为了细化土地地类就得把国家卫星拍到的不详细土地挨个跑一遍拍照取证。因地制宜,要做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以及土地耕地面积等方面的问题的一个合理化。我们不是骗子,只是农村土地被搞的太乱,国家也没有办法。我们直属所在省地质局或国土局。我们配有当地地方政府的工作证件。拍别人家宅基地的时候会向别人说明来意,并给他看证件。好了,不说了,我继续被狗撵了。。。

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需要做什么内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已经公布了!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容包括:

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

园地(果园、茶园、橡胶园、其它园地)

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三调新增地类】湿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轨道交通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水工建设用地、冰川及常年积雪)

当然,还有更具体的三调成果,会细致很多,比如某个村有几块地都会标出来,但这些数据一般是保密不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