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苹果设备 » 苹果软件分析师

苹果软件分析师

发布时间: 2022-10-21 10:08:05

㈠ 郭明錤:苹果14在中国需求或远超苹果13,这意味着什么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今年秋季即将推出的iPhone14系列机型需求可能会比已经大受欢迎的iPhone13系列更强。而他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苹果iPhone14的预付定金明显高于iPhone13系列,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因为在高端手机市场当中,华为这个品牌落了下风,自然会导致大量的用户选择去用苹果,而苹果14系列的需求量更大的话,说明大家的换机需求要比之前更加的旺盛,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苹果手机当下没有了竞争对手。

㈡ 你知道吗,在苹果这些岗位的工资才是最高的

【工业设计师】薪资:167260美元令人惊讶!史蒂夫·乔布斯不止一次说过,苹果是一家走在设计与科技十字路口的公司。在其内心,苹果有一种创新DNA,确保自己的产品领先于谷歌等对手,并且不易被超越。很显然,负责产品整体视觉体验,以及如何进行视觉交流的人,必定在苹果担任重要职位,也是苹果最具价值的人才之一。我们猜想,苹果设计大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赚得要比这多得多。
【高级硬件工程师】薪资:138753美元在苹果任职相当长时间之后,你可能会被提升为高级硬件工程师。到这个级别,你才能得到大笔的收入。

【高级软件工程师】薪资:130130美元高级软件工程师比高级硬件工程师的收入略低,在这个级别,你可能从事的是苹果最神秘的产品之一,例如苹果地图或者iPhone操作系统。

【产品经理】薪资:120182美元产品经理的职责是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符合苹果的质量标准,他们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还需要与营销、设计、软件和硬件工程师沟通,做一切工作的中间联系人。

【产品设计工程师】薪资:119742美元设计是苹果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该公司给产品设计师的待遇也相当可观,通常比软件工程师还要高一些。

【机械工程师】薪资:119150美元苹果的产品同样面临着很多传统的机械难题,例如减少发热和部件运动等。机械工程师就是要确保苹果的产品不会因为细微的问题而破碎。

【硬件工程师】薪资:113577美元硬件工程师的职责是确保苹果硬件达到标准。由于苹果本质上是一家硬件公司,因此硬件工程师比软件工程师收入略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软件工程师】薪资:110784美元软件工程师是苹果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背后的大脑。与比相比,谷歌的软件工程师收入略高,每年为11.8982万美元。

【数据库管理员】薪资:109415美元苹果当然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无论是用户的使用数据,还是App Store应用商店产生的APP数据,抑或是Siri等连网服务制造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需要确保苹果的数据库反应迅速,不能掉线。

【高级系统工程师】薪资:107740美元这其实苹果内部工资最低的高级职位之一,不过高级系统工程师的年薪仍然相当于普通零售店雇员的两倍。

【检测工程师】薪资:106446美元检测工程师需要对产品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符合苹果的质量标准。他们还要负责制定一套检测程序,确保苹果卖出的每一台设备都能够功能完备,没有缺陷。

【固件工程师】薪资:105270美元固件工程师要确保苹果的软件在硬件上顺畅运转,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需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具备高度的专业水平。

【项目经理】薪资:101716美元项目经理要确保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粘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按时完成。他们要负责监督苹果内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系统工程师】薪资:95713美元苹果有很多供应商和工厂,因此它需要认真管理自己的物流系统,确保产品按时出货。系统工程师要确保整个链条的连续性,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薪资:92733美元苹果还要确保自己的软件没有漏洞,并受到苹果用户的欢迎,这就是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的职责。

【财务分析师】薪资:89728美元苹果有一支高质量的财务团队,他们要确保业务顺利运转,财务状况良好。

【商业分析师】薪资:85865美元商业分析师需要确保苹果内部是一个组织有序、设计规范的公司,他们还要确保苹果的业务顺利运转。

【客户经理】薪资:74457美元客户经理需要管理和维持企业之间的关系,苹果与很多广告商和硬件供应商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需要人来管理和维持这些关系。

【天才吧首席客服】薪资:52206美元在苹果零售店的天才吧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工资会有所提高。天才吧首席客服的薪资相当于苹果公司一位优秀软件工程师的一半。

【苹果零售店经理】薪资:51287美元苹果需要一些人来管理零售店,零售店经理要比天才吧和销售代表的收入都高。

【天才吧客服】薪资:41824美元天才吧对于苹果零售店的购物体验极其重要,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得到苹果公司的厚爱,至少在薪资方面如此。

㈢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已经瞄准了2024年的iPhone机型,很可能是iPhone 16系列。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1

关注苹果产业链的知名分析师郭明錤(Mig Chi Kuo)发推说,苹果公司可能在2024年推出其第一款真全屏智能手机,也就是彻底去掉刘海,前置镜头和面部识别等装置放在屏幕下方。

“iPhone 16 Pro”有可能成为苹果第一款采用面部识别和屏幕下前置摄像头的设备,郭明錤(Mig Chi Kuo)说:我认为真正的全屏 iPhone 将在2024年面世。在2024年,高端 iPhone 将采用一个屏下显示前置摄像头和面部识别装置。光线不足会影响前置摄像机的质量,而 ISP 和算法是提高前置摄像机质量的关键。

郭的言论是基于他之前的预测,即带有屏下指纹装置的iPhone不再是苹果计划的一部分。事实上,郭的最新推文链接到了分析师罗斯 · 杨(Ross Young)的说法,即iPhone 16将采用屏下脸部识别技术,而Touch ID不会有了。

郭明錤在早些时候的推文中表示,苹果在2024年采用显示屏下的Face ID的路线图,但这“不是技术问题”,更像是一个营销决策,但他最新的想法似乎表明,当前的硬件和软件限制也可能是苹果致力于完善屏下技术的一个因素。(屏下镜头和面部识别不只是硬件要求,还要有相应软件配合)

今年,据说iPhone 14 Pro机型将去掉刘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感叹号形状的切口。但苹果在发布会前不会透露任何信息,目前这些还都是只是猜测。 一直以来,苹果的目标都是将手机变成“一块玻璃”,刘海,有线接口这些都会去掉,目前只是时间问题。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2

虽然关于iPhone 14阵容的传言终于升温,但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已经瞄准了2024年的iPhone机型,很可能是iPhone 16系列。在今天早些时候发布的一条推文中,这位分析师加倍预测,显示屏下的Face ID将出现在这款即将推出的手机的高端版本中。

几周前,郭明錤与分析师罗斯-杨(Ross Young)证实了显示屏下的Face ID将出现在iPhone 16系列。当时,这位分析师说,屏下Face ID将出现在iPhone 16上,"这次,日程安排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营销目的"。

截至目前,传言认为iPhone 14的专业机型将采用新的打孔+药丸设计,而整个iPhone 15系列将在一年后采用这种新设计。以下是郭明錤发布的关于iPhone 16的屏下Face ID技术的内容。

我认为真正的全面屏iPhone会在2024年出现。2024年的高端iPhone将采用显示屏下的前置摄像头,同时采用显示屏下的Face ID。低光照条件不利于前置摄像头的质量,ISP和算法对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我们对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知之甚少。截至目前,预计2023年的iPhone Pro系列将采用潜望镜镜头,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对于iPhone 14,9to5Mac消息人士称,普通版将采用iPhone 13系列的A15仿生芯片,而iPhone 14 Pro将是唯一获得新A16处理器的机型。

苹果或将于2024年推出全面屏iPhone3

外媒MacRumors报道称,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做出预测,苹果可能会在2024年推出首款真全面屏iPhone。其中iPhone 16 Pro会是第一款搭载屏下Face ID和屏下摄像头的.设备,彻底告别刘海和挖孔。如果消息属实,那iPhone 16 Pro出来必定卖爆。

郭明錤表示,他认为真全面屏iPhone会在2024年问世,高端iPhone会采用屏下摄像头和屏下Face ID,苹果将通过ISP和算法来提升弱光环境下前置摄像头的拍照质量。不过,目前这还只是预测,不敢保证2024年苹果真的会量产,毕竟苹果产品升级的速度大家都懂。

苹果似乎不准备在未来的iPhone上搭载屏下Touch ID技术,显示行业分析师Ross Young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iPhone 16可能会搭载屏下Face ID,但不会出现Touch ID,看来两者兼具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尽管Touch ID用起来更方便,但安全性方面确实不如Face ID,这或许是苹果不想用它的原因之一。

对于两年后的产品,大家现在也就只能想一想,根本没办法做准确的预测,谁也不知道苹果未来会如何打算。但是,屏下相机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有部分安卓机型率先用上了。尽管显示效果和成像画质仍旧有些不太理想,但到了2024年这些应该都不是太大的难题。

今年iPhone 14系列高端机型将取消刘海,换成挖孔屏设计。这对苹果而言算是划时代的升级,因为刘海屏已经用了整整5年了。按照苹果的作风,挖孔屏设计肯定不会只用一年,保底也得沿用三代。所以,iPhone 15和iPhone 16必然还是挖孔屏设计,但还是有一定可能性会在iPhone 16 Pro上尝试屏下Face ID。

大家对全面屏iPhone已经期盼太久了,如今终于有一些不太准确的爆料,未来到来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然而,至今依旧没有任何关于Type-C接口iPhone的信息,难道有生之年见不到了?

㈣ iphone员工一个月工资

国外一家专门做职业咨询的网站Glassdoor,统计了苹果在职及前员工的薪资情况。我们都知道库克刚上任CEO年薪高达3.7亿美元,估计苹果其他职位的薪资也不会低到哪儿去。

NO.15 Applestore高级店员
薪酬:5.562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5281万元)
普通店员在applestore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升职加薪为高级店员,主要职责是给到店体验苹果产品的顾客服务。Applestore店员并不需要推销,只需要为顾客做好答疑等服务即可。
NO.14 Applestore店长
薪酬:8.535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2.9827万元)
每家零售店的老大,负责管理整个applestore的正常运行。
NO.13 财务分析师
薪酬:9.479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8.8170万元)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财务的良好运转,苹果的财务人员都是比较靠谱的。
NO.12 运营系统工程师
薪酬:10.4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4.7233万元)
确保苹果与供应商、工厂之间的产业链条完整、连续,控制运营风险。另外还需要管理苹果的物流系统,以确保产品能按时发货。
NO.11 项目经理
薪酬:10.76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7839万元)
项目经理要确保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所有的细节都粘合在一起,并且都能够按时完成。
NO.10 检测工程师
薪酬:11.391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6837万元)
对完工的苹果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测,比如压力测试,确保苹果的功能完善,没有缺陷的。
NO.9 硬件工程师
薪酬:11.873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3.6763万元)
硬件工程师的职责是确保苹果的硬件符合标准。
NO.8 软件工程师
薪酬:11.933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4.0467万元)
软件工程师是苹果应用和操作系统背后的主脑。与之相比,谷歌软件工程师的薪酬则略高一些,平均收入为12.5322万美元
NO.7 数据库管理员
薪酬:12.26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6.1148万元)
苹果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无论是用户的使用数据,还是AppStore的应用数据,又或是Siri等连网服务制造的数据,苹果都要好好整理它们。
NO.6 产品设计工程师
薪酬:12.59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8.1711万元)
设计在苹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公司给产品设计师的待遇也相当可观,通常比软件工程师还要高一些。也难怪iPhone的逼格比较高。
NO.5 机械工程师
薪酬:12.74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9.0901万元)
苹果的产品同样面临着许多传统的机械问题,公司需要解决机身发热和部件移位等问题。机械工程师要确保苹果的产品不会因为细节问题而被毁掉。
NO.4 产品经理
薪酬:13.110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1.3512万元)
产品经理需要确保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符合自身的质量标准,需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产品经理还需要与营销人员、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进行沟通,成为一切事务的桥梁。
NO.3 高级软件工程师
薪酬:14.08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7.3848万元)
高级软件工程师比高级硬件工程师的收入略低。到了这个级别,就可以和苹果最神秘的产品打交道了,例如苹果地图或者iPhone操作系统。
NO.2 高级硬件工程师
薪酬:15.010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3.1191万元)
当你在苹果任职很久之后,可能会被提拔为高级硬件工程师。工资也会开始大幅上涨。
NO.1 工业设计师
薪酬:17.41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8.0295万元)
SteveJobs曾不止一次说过,苹果是一家处于设计与科技交叉口的公司。在苹果的核心有一种创新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他们的产品领先于谷歌等对手,这是别的公司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很显然,负责产品整个视觉体验的人,同时也是负责和消费者进行视觉交流的人,必定在苹果担任重要职位,也是苹果最具价值的人才之一。
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别忘了点采纳哦!

㈤ ios 开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有几个方向可以发展

这个问题就是ios和安卓哪个好的问题,这个可以将两个做个对比后就能得出就业前景怎么样,至于发展方面就一个,那就是针对苹果的APP。
开发环境
你当然可以像往常一样,通过文本文件写代码,不过如果你使用整合开发环境,那么编程无疑会变得更高效。
苹果的开发环境是Xcode,在Xcode上工作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它反应迅速,功能强大,同时又十分顺手。它的调试器可以做到无缝工作,同时反应十分快速。
而Android平台呢?目前的开发环境是Eclipse,由Android外挂程序调试,表现相当糟糕。迟缓,拖沓,同时操作又违背常理,复杂的一团糟,与Xcode相差甚远。而更不要提Android模拟器了,每次启动都要好几分钟,而其中一半时间都无法连接到Android Debug Bridge。
从目前来看,谷歌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他们正在开发一套全新的Android Studio IDE:
Android Studio目前已经提供了预览版的下载,其中一些功能还没有完成,开发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遭遇到许多bug。如果你对于使用这样一款半成品觉得十分不爽,那么或许你可以通过下载ADT Bundle来替代它。
虽然谷歌开始重视开发环境这一点还是值得令开发者欣喜的,不过反应速度还是慢的让人吃惊,要知道,距离我购买第一款Android手机已经过去了四年半,而四年半的时间,开发环境仍然一团糟。
获胜者:iOS 胜出一条街
配置
与苹果的Xcode相比,Android拥有一个清单文件,通过Eclipse可以将你的应用在这个文件中进行存储或编辑。当应用运行出现错误的时候,我还是更希望可以得到更清晰的错误信息。而Android应用的配置明显更简单却更优雅。
获胜者:Android
交互设计
你可能已经猜到,苹果肯定会获得这一轮比拼的胜利。苹果的界面生成器可以快速生成美观的用户界面。不过它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随着我试用界面生成器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不喜欢它。虽然它对于简化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应用进化,这些简化看起来却更复杂更混乱,而我同样不喜欢苹果在一年前为Storyboard添加的多屏幕功能。
Android理论上来说拥有一套相同的视效开发工具,在实际使用中只要你编写XML文件,那么在编写结束之后,它会自动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并完成布局。
在这一环节中,竞争程度要比你想象的更激烈,尽管我认为两个系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不过我还是认为iOS胜出。首先,它更加简洁:只有三种屏幕尺寸需要适配,而Android则明显要复杂许多。第二,默认的iOS视觉元素要比Android的好看太多了。
获胜者:iOS
语言
Android应用的语言是Java,而iOS的应用语言则为Objective-C。在编程的最开始,我选择使用Java,而没有选择Objective-C,因为当时对于Java更熟悉。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Objective-C。它比Java更易用也更简洁。它有category,可是Java没有;它有block,可是Java没有。
获胜者:iOS
API
Android和iOS都为开发者提供了海量的软件资料库,而笼统的说,这些资料库也十分相似:这些API中有一些提供了手机的使用功能,有些提供了网络连接功能,这些部分大多归于控制器来完成。对于iOS ViewController来说,它的作用等同于Android Activity。
但iOS却具有Android所没有的一些框架和功能。Android并没有iOS强劲的Core Data框架。这个框架使用十分方便,而且设计也相当简洁。
获胜者:iOS
网络
网络连接通常是在后台运行的,因此它们不会对应用本身造成太多影响。Android提供了AsyncTask,用于检测用户当前是否在线。而iOS也提供了相应的功能,不过它们因为级别还很低,因此表现还不是很让人满意。
不过你可以通过许多开源的资料库让这部分变得更加简单。我通过使用AFNetworking,可以让连接变得十分简单。但这个工具却不支持Android,因为Java不能完成block操作。
获胜者:Android的第一方获胜,但iOS的第三方资料库也相当出色
最终获胜者是...
虽然Android在一些地方有其独特的优势,不过总体来说,在为iOS编写出色的应用还是要比Android简单许多。而考虑到iOS用户往往拥有着更健康的付费使用习惯,开发者也很自然的会选择优先为iOS开发应用。新的Android Studio IDE可能会提升一些Android的开发体验,不过还远远不够。

㈥ 苹果发布2022第三财季财报,你从这份报告中看出了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科技股的波动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大规模下跌,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么大规模的下跌究其根源竟然是苹果放缓招聘的一则很不起眼的消息,为啥苹果不招人就能引发如此大的震荡?当前科技股的大规模变化到底该怎么看?如果按产品划分:苹果第一财季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655.9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59.57亿美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苹果仍能在逆流中实现利润正增长,并且在大陆中的销售额不断攀升。主要体现在智能设备、家居产品上,这与我国消费者青睐智能设备有关。其次,无论在哪个区域,苹果的交易额都实现正增长,并且增幅还不小。说明世界经济具有较大的弹性,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萎靡不振。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计划2023年放缓部分部门的招聘和支出。受此消息影响,苹果股价直线跳水,最终收跌逾2%。知情人士表示,该决定源于在不确定时期更加谨慎的举措,尽管这并不是一项全公司范围内的政策。这些变化也不会影响到所有团队。外媒指出,目前苹果公司仍计划在2023年制定激进的产品发布计划,其中包括混合现实头显,这将是该公司2015年来的首个主要新产品类别。不过业内人士则表示,虽然此举并非影响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但依然反映出公司高层面对不确定性需更加小心的思虑。

㈦ 苹果(APPLE)工资待遇怎么样

苹果零售店天才年薪:38937美元
天才主管年薪:48353美元
苹果零售店助力经理年薪:49175美元
客户经理年薪:75324美元
财务分析师年薪:81523美元
软件质量测试工程师年薪:87651美元
业务分析员年薪:87768美元
系统工程师年薪:94119美元
项目经理年薪:91652美元
机械工程师年薪:99900美元
高级系统工程师年薪:101794美元
软件工程师年薪:103883美元
固件工程师年薪:103985美元
测试工程师年薪:104926美元
硬件工程师年薪:105316美元
数据库管理员年薪:116019美元
生产设计工程师年薪:118556美元
产品经理年薪:124893美元
高级硬件工程师年薪:126325美元
艺术总监年薪:133664美元

㈧ 苹果造车,没有王炸


作者 | 周继凤

编辑 | 黎明

苹果造车终于有了新进展,据彭博社报道,曾在福特 汽车 工作了31年的女高管——Desi Ujkashevic最近加入了苹果造车项目。

这位女高管,曾经负责过许多款福特车型的内饰、外饰、底盘和电气部件的工程设计。

此前,苹果造车项目一度陷入了危机。

3月15日,着名的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在个人推特上透露,苹果负责Apple Car项目的员工团队已经“解散了有段时间”。

按照郭明錤测算,苹果要是想在2025年前完成大规模生产该 汽车 的目标,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内必须重组团队。

苹果对于造车的兴趣始于乔布斯时代,但真正落到实处,还得从2014年算起。

2014年,有媒体报道,苹果悄悄组织了几百人的团队,秘密开展了一个造车项目,并取名“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

“Apple Car ”被人们视为苹果的“下一个明星产品”,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讨论。所有的造车巨头都将苹果看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巅峰时期,麦肯锡给出了惊人的估值预测:到2030年,苹果泰坦项目价值大约能达到6.7万亿美元。要知道,截至目前,苹果的市值也只是2.84万亿美元。

但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泰坦计划挣扎在博弈、内部冲突、裁员的泥淖里,至今没能爬出来。

如今,在传出苹果造车团队解散消息后的数月,苹果造车项目终于迎来新的人事变动。新来的女高管能救得了苹果造车项目吗?

苹果从未正式向公众通报自己的造车计划,没人知道泰坦计划具体进展到哪一步了。市面上流传着各种与“Apple Car ”相关的传闻,据说苹果造的车可能没有方向盘、没有脚踏板、车轮是球形……

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爆料人的只言片语或者某些媒体的独家报道中,拼凑出苹果的造车进程。

梳理苹果的造车史,你会发现, 可能苹果自己也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

泰坦计划在“要不要造车”,“要不要自主造车”,“是造半自动的车还是完全自动的车”之间反复横跳。

战略上的迟疑和不确定,为“Apple Car”带来了两个巨大且致命的问题:

第一,团队内部博弈、分歧严重。8年的时间,泰坦计划已经更换了数个项目负责人,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大批人才流失。

第二,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苹果数次暂停、推倒曾经的造车计划,反复内耗,这导致苹果多年来造车进展极为缓慢。

最早期,苹果造车项目的领头人是副总裁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

史蒂夫·扎德斯基想要走有限自动驾驶路线,而包括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在内的团队成员认为,应该走全自动驾驶路线。 高层们意见高度不统一 。2016年,史蒂夫·扎德斯基宣布计划退出该项目。

这是苹果造车项目中的第一轮人事动荡。

有报道说,在那场动荡中,上百名软硬件工程师被迫离职。

随后,苹果元老级人物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接手了这个项目,成为了泰坦计划的第二代负责人。

史蒂夫·扎德斯基时期,苹果致力于 造整车。 媒体爆料,苹果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如何减少噪音、电动车门,以及整合增强现实,甚至考虑过重新发明轮子。

但到了鲍勃执掌项目,一切推倒重来。按照鲍勃的畅想,苹果应该专注研发无人驾驶系统,而非自主造车。 于是,2018年5月,纽约时报报道,苹果计划与大众合作,将苹果的自动驾驶技术融入到大众的T6面包车上。

但内部分歧依旧在,曾在特斯拉公司工作的苹果老兵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 ,于2018年返回负责泰坦项目。泰坦计划再次换了负责人。

平静下来的团队,这时候又在思考苹果到底应该在 汽车 领域做什么?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没错,还是应该造整车。2020年,路透社报道称, 苹果再次计划在内部开发一款 汽车 ,并可能在2024年发布。

但到了2021年9月,曾经力挽狂澜的道格·菲尔德也离开了苹果跳槽到了福特。雪上加霜的是,与道格一起离开的还有三位身居要职的高管。

Watch OS项目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临危受命,成为了临时负责人。

过去几年,苹果 汽车 内部定下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研发一辆具备有限自动驾驶能力的 汽车 ;而另一个方向则是研发一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需人工干预的车型。

除了没有目标, 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造车领头人外,苹果还犯了一个错误——低估了造车的难度。

在造车这样一门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生意上,苹果其实有不少的优势,比如财力雄厚,现金流充裕,烧得起钱。智能 汽车 时代的核心是软件、系统、平台以及生态,这些都是苹果的长项。

按照很多人的设想,“Apple Car”能彻底改变 汽车 ,就像iPhone在2007年颠覆手机行业一样。

这种自信某种程度上延续到了苹果的管理层,《纽约时报》曾报道,苹果管理层在泰坦计划初期,曾设定了一个目标——2019年把电动车造出来。

2014年,苹果才刚刚成立造车项目。也就是说,团队要在5年内造出一辆电动车。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别说2019年了,到了2022年,“Apple Car”连影子都没能看到。

事实上,在面对全新的 汽车 领域,苹果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

跨界造车的道路风险重重,周期长,而且容错率低。而苹果从未制造过 汽车 ,经验缺乏也让苹果的造车道路变得异常艰难。

道格·菲尔德,泰坦项目的第三位负责人,曾对媒体说了这样一段话,似乎也在侧面证明苹果造车的艰难:“创办一家崭新的造车公司,或是从零开始启动一个全新的 汽车 项目,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这些新项目大多缺乏持久的资源和耐力。”

而从商业模式上来说,苹果手机等3C产品利润率很高,造车则是典型的低利润产业。这些都与苹果传统的业务模式、成本及利润情况不相符。

与手机行业不同, 汽车 行业依赖生产制造、技术、人才、渠道、供应链等方面的长期积淀。在这些方面,苹果是生疏的门外汉。

尤其是, 汽车 的复杂性远高于手机,生产一辆电动 汽车 需要的零部件数量大概是1万个。面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苹果无法像在手机行业一样得心应手。

有知情人士曾对媒体指出。在智能手机领域,苹果拥有广泛的影响,经常可以从供应商手中得到独家合作权。但就 汽车 而言, 汽车 零部件所需的大量前期投资,意味着很多供应商不愿意将他们的产品交付给苹果等 科技 公司,因为这类公司最初的出货量可能很小。

最重要的是,迄今为止 ,苹果在造车道路上,没有朋友。

Guidehouse Insights电动 汽车 首席分析师Sam Abuelsamid曾指出, 如果苹果真的推出自己的 汽车 ,它需要合作伙伴 。“因为制造 汽车 和管理供应链要比制造手机或电脑复杂得多,正如特斯拉在过去十年中痛苦地学到的那样。”

为了寻找朋友,苹果做了多方努力。2021年2月,有传闻称苹果将与现代起亚合作,在起亚佐治亚州的工厂生产一款带有苹果品牌的 汽车 ,但是这一计划流产了。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为了造车大计,至少与6家 汽车 厂商展开过谈判,包括起亚和日产,但是这些车企无一例外无法接受与苹果的合作模式。

苹果的强大,让车企们担心自己会沦为代工厂。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人们还有机会见到“Apple Car”吗?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苹果准备继续死磕“造车”了。但迷雾依旧笼罩着泰坦计划,没人确切地知道,“Apple Car”最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亮相,苹果最终会选择与谁合作。

最新的消息是,苹果正在考虑与保时捷合作。

这一消息的爆料人是保时捷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他在公司的年度业绩视频会议上透露,保时捷已与苹果公司探讨了“令人兴奋的共同项目”。

“我们已经在CarPlay(苹果发布的车载系统)上进行了合作,未来将近一步拓展。”Oliver Blume说道,“但现在就未来的项目做出任何定论还为 时尚 早。”

保时捷与苹果合作?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疯狂的合作。

全球电动 汽车 发展势头强劲,而保时捷是一众豪华品牌中,少有转型比较成功的。在中国,保时捷已经发布了16款新能源 汽车 (包括纯电动和插混车型)。

最近这家公司准备从母公司大众集团独立出来,单独IPO。并且保时捷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电器架构,即PPE架构。

但是,郭明錤事后在Twitter上指出,如果保时捷要与苹果合作,那么至少需要等2-3年的时间,才能参与到苹果的大规模量产。因为目前苹果造车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另一边,着名的爆料人LeaksApplePro则表示,苹果有可能委托给富士康制造苹果 汽车 。他声称,Apple Car仍将在2024年底或者是2025年发布,不过苹果不会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 汽车 ,而是瞄准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6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对标特斯拉的Model S。

当然,苹果很有可能永远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Techrader报道,苹果可能准备独自承担整个开发过程——类似于特斯拉曾经所采取的方法。

汽车 行业正在从澎湃的涡轮时代转变为悄无声息的纯电时代,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650万辆,同比增长108%。如今,“蔚小理”各家的年销量都已经逼近10万辆,特斯拉即将突破百万年销量。

在这样一场大变革中,苹果确实来晚了。这意味着苹果正在将大量市场拱手让给潜在的竞争对手。

而且,苹果要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多,除了特斯拉和蔚小理等新势力。大批量正在转型的传统车企,比如宝马、奔驰,还有互联网和 科技 企业大军也正在大举入场,争夺新能源 汽车 市场。

相对好的消息是,目前,苹果正在全力研发没有方向盘、不需要司机的全自动驾驶 汽车 ,而且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彭博社报道,苹果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的大部分核心工作已经完成。同时,苹果 汽车 的底层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器芯片和新进传感器也已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自动驾驶的车辆上,许多公司包括特斯拉同样正处于艰难研发期,尚未达到终点。苹果没有落后很多,还有追赶的机会。

而政策已经迎来了曙光。今年3月,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最终版的《无人驾驶 汽车 乘客保护规定》,明确了全自动驾驶 汽车 不再需要配备传统的方向盘、制动或油门踏板等手动控制装置来满足碰撞中的乘员安全保护标准。

*题图来源于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