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什么好用的电脑版人体解剖软件
推荐使用医维度。
反正学校很多都是用这个教学的。
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学习很直观。
上边图的编码和课本上的图的编码一模一样,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来的,都是高清真实标本,这个对于医学生来讲真是非常方便。
有数字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都有。
画质也是高清庆消的,全部真实标本,高清数码扫描,真正的3D技术,视觉更真实,更直观地理解人体结誉岁知构解剖关系。
功能特色:
【查看器操作】一点触控旋转,两点触控缩放与平移。在医维度中鼠标左键旋转,滚动滚轮缩放或按住滚轮上下拖动快速缩放雀升,右键平移。
【模型列表】该模型中包含的所有标本部件名称列表,点击模型组展开箭头可展开查看组内模型,再次点击箭头或点击展开另一组模型则收起该组。
【快速解剖】点击开启快速解剖功能,拖动滑块上下滑动可以实现整组模型由浅到深的快速显隐效果。
适用群体:
1、初级生理卫生学习。
2、医学相关的学生、老师、医生等相关医学健康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等。
3、美术艺术从业者。
‘贰’ 颅脑显微外科解剖图谱的编辑推荐
本书以神睁戚橡经外科悉旁手术入路为基础,对新仔则鲜颅脑标本进行显微解剖,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提供直观和真实的参考。
‘叁’ 颅脑显微外科解剖图谱的内容提要
1998年8月我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侍搏科AL.Rhoton Jr.神经解剖研究室学习回国后,在我的导师王忠诚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国内出版了一本《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图谱》,虽然该书对当时神经外老昌祥科同道们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现在看来,由于当时时间仓促和工作的关系,该书在图片排版和文字表达上总感到不尽完美。我在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学习期间,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做了一些脑显微解剖研究工作,其中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和第三脑室后部静脉复合结构的一些显微解剖图片被北美神经外科医生选用为解剖培训教材,并在2000年和2001年美国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ery)特别增刊上发表。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将这些图片作为外科解剖图谱保留。在临床外科工作中,这些脑显微解剖图片经常被拿出来复习,每次重温时,总会对临床工作和手术操作有所启发。许多同事在临床工作中常与我谈到,神经外科医生对于显微解剖的理解和应用,常常直接关系到临床手术水平和治疗效果。从北美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神经外科医生的培训和成长来看,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这些研究甚至贯穿其临床神经外科生涯。从根本意迅宽义上讲,作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离不开显微神经解剖技术的训练和显微神经解剖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可以把解剖知识与临床外科比作太阳和行星不可脱离(Anatomy to the surgery is like the sun for our planet.Anatomy gives us the life—sustaining knowledge to traverse the intricate pathway through the brain)。近些年来,我国一些神经外科中心也相继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建立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这些工作对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便于神经外科临床学习和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我把在国外所做的显微神经解剖照片编写成书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对我国神经外科技术和显微解剖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和促进。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是以临床显微手术为基础,研究如何显露脑内病变以及对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特别是利用脑的沟回、裂隙、神经血管间隙显露脑的重要微细结构和神经核团以及这些细小结构中穿通动脉的保护。目前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进展较快,每年都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有许多医生在这方面已有较深的造诣。......
目前脑结构解剖名词繁杂,为了便于学习和与国际接轨,所用的中英文对照解剖结构和名词均以较公认的1999年6月第38版《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为准。......
石祥恩于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2004年11月15日
‘肆’ 大脑结构与功能
脑包括前脑(坦举前脑包括:端脑(大脑)、间脑)、小脑、脑干(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其中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上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其中: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脑的主要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二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
脑干(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
脑干部位又包括以下四个重要构造:
1.延髓(mella)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2.脑桥(pons)脑桥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3.中脑(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网状系统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及枕叶的下方,恰在脑干的后面,是脑的第二大部分。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所构成,且灰质在外部,白质在内部。在功能方面,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去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籍以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前脑(forebrain)属于脑的最高层部分,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 前脑又分为视丘、下视丘、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四部分。
1.视丘(thalamus)视丘呈卵圆形,由白质神经纤维构成,左右各一,位于骈胝体的下方。从脊髓、脑干、小脑传导来的神经冲动,都先终止于视丘,经视丘在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所以说视丘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此外,视丘还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2.下视丘(hypothalamus)下视丘位于视丘之下,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它直接与大脑中各区相连接,又与脑垂体及延髓相连。 下视丘的主要功能是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
3.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一般认为包括视丘、下视丘以及中脑等在内的部分。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摄食、学习、记忆等。 边缘系统有两个神经组织,即 杏仁核 与 海马 , 前者关系 情绪 的表现,后者与 记忆 *有关。
4.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是大脑的表层,由灰质构成,其厚度约为1到4mm,其下方大部分则由白质构成。大脑中间有一裂沟(大脑纵裂,longitudinal fissure),由前至后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
总结: 大脑从外面看上去像一个圆圆的球形整体,从中间切开看可让燃碧以分为左右半球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由胼胝体(corpus collosum)连接在一起,使两半球的神经传导得以互通。单独拿出一半的球体再来看,和地球的构造类似,里面也是分层的,从外面的大脑皮层,到前脑(端脑,间脑),接着是脑干(中脑,脑桥,延脑),旁边是小脑,再往下是连着延脑段判的脊髓,每一部分都承担着对应功能。
参考:
1.网络 人脑结构
2.大脑解剖结构
‘伍’ 颅脑损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什么是余银颅脑损伤
- 4 颅脑损伤病因
- 5 颅脑损伤临床表现
- 5.1 1.一般表现
- 5.2 2.特殊表现
- 6 颅脑损伤治疗
- 6.1 1.非手术治
- 6.2 2.手术治疗
- 7 颅脑损伤预防
- 7.1 注意交通安全,预防车祸发生
- 7.2 儿童颅脑损伤的预防
- 7.3 老年颅脑损伤的预防
- 7.4 预防运动损伤
- 8 参考资料
1 拼音
lú nǎo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craniocerebral injury
3 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1]。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4 颅脑损伤病因
和平时期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和火器伤;偶见难产和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战时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屋或工事倒塌、爆炸性武器形成高压冲击波的冲击。
5 颅脑损伤临床表现
5.1 1.一般表现
(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2]。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5.2 2.特殊表现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巧备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着,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6 颅脑损伤治疗
6.1 1.非手术治
疗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堿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6.2 2.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7 颅脑损伤预防
预防颅脑损伤竖宽宴,从我做起
那么颅脑创伤能预防吗,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平时重视颅脑损伤的预防,避免各种致伤因素,颅脑损伤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以下是颅脑损伤预防的几个关键因素。
7.1 一、注意交通安全,预防车祸发生
车祸是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注意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记得系上安全带。无论是开车还是坐车,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系上安全带;
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儿童座椅。注意12岁以下的儿童都应当坐在汽车的后排;
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请务必戴上头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头盔头盔头盔戴头盔可以使颅脑损伤的危险降低63%;不戴头盔发生车祸时死亡率增加40%;
避免在饮酒或服用影响注意力的药物时开车;
遵守交规,避免超速。
7.2 二、儿童颅脑损伤的预防
采取措施预防儿童跌倒或高处坠落是关键:
加强监视,当孩子在危险区域活动时要全程陪同;
确保活动区域地面柔软,没有危险的障碍物;
做好家庭安全防护措施,比如窗台,阳台或楼梯的护栏要足够高,以防孩子坠落;
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比如戴上头盔。
7.3 三、老年颅脑损伤的预防
与儿童一样,采取措施预防跌倒对于老年人至关重要:
坚持锻炼,提高肢体的力量和身体的稳定性;
要了解服用药物的特性。有些药物会引起嗜睡、头晕等,服用这些药物时避免单独行走;
每年检查视力,选择合适的眼镜,改善房间内的照明,因为视力不好或者照明不够也容易引起跌倒;
让家庭更加安全,比如不要在走道上放置绳索或小块地毯以防绊倒;把常用物品放置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在浴室安装扶手或放置椅子以防洗澡时滑倒。
7.4 四、预防运动损伤
在进行以下运动项目时需要戴好头盔:
身体接触运动,如橄榄球,冰球或拳击时;
溜冰、滑板或滑雪时;
棒球或垒球运动击球或跑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