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苹果设备 » 苹果电脑感光元件坏了
扩展阅读
seo做什么网站有流量 2024-05-02 07:29:36

苹果电脑感光元件坏了

发布时间: 2022-05-26 22:59:47

A. 苹果泛光传感器坏了

你好,这是可以修复的。
首先把自动调节关闭,然后关掉屏幕。用手遮住光感器位置,模拟一下黑暗下的效果。之后点亮屏幕进入设置,把亮度拉倒最左边,再打开自动调节,再关屏幕。最后手拿开再点亮屏幕,机器亮度就会自动调节了。

B. 苹果6p拆机后,传感器坏了怎么办,

有可能。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C. 苹果手机感应器坏了怎么办

可以去保修也没多少

D. 苹果笔记本霍尔传感器坏有什么影响

外面的苹果笔记本儿霍尔传感器,如果坏了的话,那么的话你需要将它的这个传感器进行一下更换。

E. 苹果手机光线感应器有时候可以有时候坏了怎么办

摘要 解决方法:

F. 苹果的感应器无缘无故坏了,这个是通病吗

如果是苹果手机主板上的传感器如果是没坏,就是供电上的出现问题就是通病比如是指南针,传感器摇晃一下,它的数值不会变化,就是传感器的供电出现问题要是距离传感器,感光传感器感光传感器要是失去供电,它是不能调节屏幕亮度需要人工手动才能调到最大的样子,在白天的时候看不见,晚上的时候降低亮度。太刺眼还有距离传感器要是失去供电,它是不能息屏亮屏来电话的时候接一下遮挡传感器,它都会屏幕息屏接听的时候在通话的时候,手机是保持黑屏状态当你要玩的时候,准备挂电话,屏幕会自动亮起就挂断重力传感器他是这样,比如你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开陀螺传感器,就是那个中一个感应器要是这个没有供电或者是坏呀,你就无法体验到游戏的又乐趣。苹果手机传感器无缘无故传感器应该只有时无供电。或者是短路或者是传感器损坏。不管是通不通病他有可能是把耗电增加,然后说短续航,要是遇到最早是三个,四个小时就一下子耗电快,就是传感器漏电或者是芯片漏电就有可能。就一定的概率。

G. 苹果的感官坏掉了会影响像素吗

苹果的感官坏掉了会影响像素吗?令很多用户觉得奇怪的是,后来苹果似乎开始“不务正业” —— 摄像方面万年 800 - 1200 万,转而开始发力 Live Photo 、4K 摄影、声音收录、记录空间信息等方向。

到了 2019 年,苹果甚至直接把长按摄像按钮的动作从连拍换成了摄影,而且不惜功耗,让前后若干颗摄像头实现同时录影。

那么,未来会变成“单恒星”市场吗?

未来,它们的变革大概率会朝哪个共同的方向转变?

很多年后,“个人史书”工具,形态会如何变化?

一切,要从很久前开始梳理。

我把华为和苹果的摄影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说。

二、华为苹果摄影发展之路

1.苹果摄影独领风骚(2010-2016)

在这个时期,苹果的产品有三个重大的变革值得格外注意。

(1)iPhone 4 发布
(2)iPhone 6 摄像头凸起

(3)长焦摄像头的推出

(2)iPhone 6 摄像头凸起

(3)长焦摄像头的推出

(1)iPhone 4 发布

2010 年 6 月 8 日, iPhone 4 横空出世,“再一次改变世界”。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潜在的中国手机用户,还不知道一款名为“苹果”的手机品牌,将在不久的将来,轻松把人类食用了上千年的“苹果”,挤下网络搜索第一条。

文章开头我们说过,这个阶段全体用户的共同需求是打破信息不平衡,要有自己的声音。

简单信息传播已经在上个去中心化周期完成,短信类 APP 开始兴起,微信、米聊、LINE、飞信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例如网文通过对原有出版体制(中心)的降维打击实现了蓬勃发展,贡献了一大批可供后人发掘的优质 IP。

到了这一阶段,声音有了更多需求,它要形式多样化,声音要更大,传播要更广。

既然要进一步的去中心化,那么必然要对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整个链路进行重组。

比如很久以前,如果身在深圳的你,要把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寄给远在北京的亲戚,你需要聚集家庭成员去影楼,在所有人花费一上午化妆打扮后,让影楼摄影师给全家拍张照片,几天后专门再来影楼取洗好的照片,然后奔赴邮局,进行一系列复杂操作后,让照片踏上长达十几天的旅途,承担着丢失的风险,最终才能送到亲戚手上。

智能手机出现后,这个过程可能不需要 5 分钟,一家人晚上在家的时候招呼几声聚在一起,开启美颜,咔嚓个不停,然后选几张觉得拍得不错的照片发送给亲戚。

当时有很多智能手机,为什么 iPhone 4 胜出?

因为 iPhone 4 是当时手机里,记录、存储、传播整个链路综合体验最好的手机,没有之一。

摄像头经过专业化团队的调教,在当时一众智能手机里独孤求败,更是碾压 300 万像素镜头为主流的诺基亚手机。

虽然后期诺基亚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推出了超高像素的大底机型,掀起了一阵风浪,但是由于传播这一环拖累于自身系统生态,最终黯然退出市场

8G 固定在手机内的内存空间,让数码照片的存储变得安全快捷,后期还推出了 iCloud 这个大杀器。

App Store 丰富的软件生态,让照片的传播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我们可以直接点对点传播(QQ),也可以一对多传播(QQ 群),也可以一对 N 传播(微博),更可以病毒式传播(快盘分享链接)。

所以作为整个链路的第一环,摄像头,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摄像头的素质不过关,存储再安全快捷,分享再方便,也是徒劳。

屏幕、工业设计、软件生态等,都要为记录服务。

比如诺基亚,如果产品不能为整个链路服务,质量好到能挡子弹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整个链路需要一块玻璃来服务,什么玻璃可以在成本可控范围内保证摔不坏?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 iPhone 4 那颗摄像头成像水平怎么样呢,看我拍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离开人生第一家单位的最后一天拍的,图片有压缩,清晰度下降,色彩变暗淡了一些。

在当年,这就是秒杀其它手机的存在。

这个阶段,苹果精准捕捉到了趋势,花了大力气去突破去中心化的第一点——“记录”。

当时还是记者的我感触很深,那年头你想记录一点什么东西,要么买数码相机,要么买台扛着的摄像机,问题是你拿这两样工具记录了,存储是个大问题,后期也很难传播,或者干脆没有传播的途径。

后来 iPhone 4 出现了,有什么事拍几张照片发个微博,几分钟就可以引起广泛关注。

甚至我还做过有趣的尝试,拿 iPhone 4 去采访新闻中一个当事人,把视频混在肩扛式摄像机拍摄的素材里做成了新闻,制片人审片的时候没发现,最后顺利播出。未来他也不太可能知道了,除非看了我的这篇文章。

而 iPhone 4,正是通过摄像头硬件的巨大提升和摄像头成像方面的专业团队化调教,配合本身已稳固的“存储”(内存内置)、“传播”(软件生态)优势,给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iPhone 6 摄像头凸起

现在的我们,对摄像头凸起习以为常,当年的我们,可是给 iPhone 6 凸起的摄像头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火疖子。

很多人都不理解,以苹果的工业设计功力,怎么可能搞不定一个凸起的摄像头?

很多人也在想,牺牲一下摄像头参数,或者原地踏步一下不升级摄像头不就可以了,摄像头不凸起的 iPhone 多看好!

但是,当时的 iPhone 面临了一些小麻烦。

2014 年是中国手机硬件百花齐放的一年,已经有别的品牌在摄影的某些要素上超越了 iPhone。

用当时 5 英寸以上的三星手机来看照片,无疑部分体验比 4 英寸的 iPhone 5s 好。

用户也发现在部分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 iPhone 的摄像头有点捉襟见肘,也就是说,记录工具适应不了更多场景。

面对日益增长的共性需求,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iPhone 不得不让硬件服务于链路,妥协工业设计。

这枚凸起的摄像头,正是为了满足这个阶段进一步的“记录”需求设计的,用户谁不喜欢更好的拍摄画质和体验,更舒适的工具握持体验呢?同样的,屏幕变为最大 5.5 英寸,也是在为整个链路服务。

这个设计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苹果把“记录”作为重中之重优先考虑,别的要素都要为它让步。

这个思路在 iPhone 6 发布之前的一则 iPhone 广告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条名为《误解》的广告,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用户,快来用 iPhone 记录吧,iPhone 的优势就是记录。

不得不感慨,苹果总是能先人一步敏锐捕捉到趋势,还能做到行业顶尖。

(3)长焦摄像头的推出

iPhone 7 Plus 推出的时候,P9 双摄发布在前。

当时 P9 双摄的处理方法是,一颗摄像头记录色彩,一颗摄像头记录黑白细节,两颗摄像头各司其职,最后合成一张照片。

所以苹果发布会之前,网传 iPhone 7 Plus 是双摄机型时,大家以为苹果的双摄应该和华为一样去"玩"。

但苹果用一颗长焦镜头说 —— "玩"好多摄,请上"长焦"。

长焦镜头的好处有两个:

1.可以简单记录最基础的空间信息,例如物体的距离等

2.可以做到简单的无损变焦,营造景深效果

华为和苹果一开始在多摄像头上的思路就是不同的,这也造就了之后两者摄影进化之路的不同。

为什么空间信息如此重要,我拿一张照片来举例。

比如我站在背后有条纹或格子纹的背景墙前自拍了一张照片,想用美图秀秀美颜,问题就来了,一不小心就穿帮了。

如果缩小了下巴,必然导致背景上的纹路扭曲变形。

如果照片有了空间信息呢?

我们可以精准地修改下巴部位的数据,达到缩小下巴的效果,而不用担心背景墙的纹路发生变化,因为下巴部位和背景墙部位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不在同一个空间维度。

能记录并运用空间信息是人类迈向“神”的重要一步,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在服务器中创造出真实形象在虚拟世界中的虚拟"活"形象,并通过更好的技术"投射"在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而如果未来科技水平继续进步,我们能使用工具,把自己的空间信息、声音信息等各种信息数据化,虚拟出另一个自己,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我个人对苹果精准的趋势判断是服气的,一个空间信息,一个变焦,一次性全部押中。

最直观的例子,iPhone 7 Plus 发布后,越来越多其它手机厂商,把长焦镜头作为多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颗摄像头,不管后期它们如何提升变焦倍数,整套多摄的玩法基础仍然建立在长焦镜头的逻辑基础上。

2010 年到 2016 年,是苹果独孤求败的年代,它的成功并不像很多人片面看待的那样,建立在用户“虚荣”的基础上,而是因为其精准抓住了这个阶段用户的共同需求——去中心化,打破信息不平衡。

而从“记录”、“存储”、“传播”的整个链路来看,这个时期的 iPhone 综合体验独领风骚。

“存储”体验大大超越那个年代的 TF 卡、实体相册等,“传播”在 App Store 生态的加持下打遍天下无敌手,更重要的是在“记录”方面下了苦功夫,不惜妥协工业设计来满足“记录”,这些因素让它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毕竟,据传它的摄像头调教优化部门就有 800 多人,这是那个时候的国产手机品牌无法抗衡的。

2.华为摄影意识觉醒(2016-2019 上)

这个阶段,华为手机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

(1)双摄 P9 的发布
(2)首次登上第三方摄影测评榜单分数第一名

(3)50 倍变焦上线

(2)首次登上第三方摄影测评榜单分数第一名

(3)50 倍变焦上线

(1)双摄 P9 的发布

2016 年,华为发布了 P9,这是华为真正的摄影意识觉醒的标志性产品。

当时华为创造了两项第一:

第一个上线了至少可用的夜拍模式。
HOVM 手机品牌里,第一个上了双摄像头旗舰机。

HOVM 手机品牌里,第一个上了双摄像头旗舰机。

华为对摄影的重视,意味着它是 HOVM 四家品牌里第一个意识到用户共性需求的手机品牌厂商。

虽然在此之前,各手机厂商都在提升摄影硬件的参数,但对安卓系统的空间修改定制,仍然是其它手机厂商努力的重点方向。

当各大厂商还在疯狂更新系统包,疯狂秀硬件参数的时候,华为发现了全体用户的共同关注焦点——记录。

找到战略方向了,就得想想具体的方法论。

假设,华为一直学习苹果,做出了和苹果一模一样素质的摄影,成片风格一模一样,硬件参数一模一样等等,华为还能杀出一条血路吗?

就像一条美食街,有一家专业卖烧饼十几年的店,早已卖出了口碑,目前还占着美食街最大最显眼人流最多的店铺,如果后来者做出来的烧饼和这家店一模一样,你觉得后者来能有所突破吗?

没有采取其它措施的情况下,基本没可能。

最终,华为选择和徕卡联名,一步高招独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摄影品牌路。

时至 2020 年,讨论起其它手机品牌的摄影,大多数用户心中只有"好不好"这样的意识,例如某品牌出新手机了,拍照宽容度比上一代好了一些,白平衡比上一代准了一点等等,唯二只有苹果和华为,在口碑方面有属于自己的词语 —— 真实和多彩。

P9 用两颗 1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带给用户全新的摄影体验。

一颗镜头负责记录色彩,如果觉得还不够多彩,可以调整为莱卡"鲜艳"模式。
一颗镜头负责记录黑白细节轮廓,目的是为了让照片更清晰。

一颗镜头负责记录黑白细节轮廓,目的是为了让照片更清晰。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P9 上线了超级夜景模式。

虽然当时的超级夜景模式仅仅"可用",不借助三脚架的情况下成片糊成一片,但它精准击中了当时 iPhone 的软肋,增加了记录的场景,让用户看到原来光线不好的场景也有记录的可能性。

不管是那颗黑白摄像头,还是超级夜景模式,一开始华为就是冲着"更清晰"的目的去的。

(2)P20 Pro 首次登上第三方摄影测评榜单分数第一名

手机摄影测评界有两件轰动一时的事情。

一个是 iPhone X 摄影获得第三方摄影评测机构拍照打分 101分,很多用户以为 100 分是满分,所以对评分产生了疑问,最后测评机构不得不出面解释测评分数无上限。

另一个是 P20 Pro 首次登上第三方摄影测评榜单分数第一名,一时之间招致众多网友质疑甚至攻击,认为其实际体验和分数不符,最后随着 P20 Pro 的火爆销售,越来越多的摄影体验好评才逐渐占据了舆论主流。

P20 Pro 是华为开始引领国内手机摄影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为什么给它如此高的评价?

1.引领高像素风潮

2.引领大底风潮

评价一个品牌到底有没有行业影响力,无需参考网络上的"杂音",只需要关注一点 —— 行业内其它品牌是否愿意模仿它的部分做法。

它被模仿的地方越多,证明这个品牌的产品越成功,因为业内人士用自己的产品投了票。

回过头来看,P20 Pro 摄影方面创新的点,都是 2019 - 2020 年国内其它厂商不惜一切代价想做到的。

1/1.7英寸的感光元件,f/1.6光圈,4000 万像素主摄 + 2000 万像素黑白镜头 + 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配合以 3X 无损变焦和最大 10 倍变焦,再加上稳定可用的超级夜景模式,还有令人惊叹的超广角摄影,让 P20 Pro 变成了当年的摄影怪兽。

从摄影的综合硬件参数上来讲,当时没有哪部国产手机能与之抗衡。

从摄影的软件上来讲,当时也没有哪部国产手机在摄影风格调教方面,有独树一帜的经验和品牌效应。

仔细查看这两点,你会发现它们共同营造的"超感光"概念,目的是为了拍得"更清晰",都是为"记录得更加清晰"和"记录更多平面信息"服务。

(3)多倍混合变焦和超级微距成熟

随着 P30 Pro 的火爆销售,手机可当望远镜使用的调侃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拉好窗帘的重要性。

这一切,归功于多倍混合变焦功能的成熟。

我们先说说 P20 Pro,从可记录的场景多样性来看,它只剩最后一块拼图需要补全,那就是超级远景。

为什么一定要补全这个场景?

因为人类借助工具去探索感官极限的世界,一直是人类进化道路上的主旋律之一。

放在手机行业,这个逻辑同样适用。

夜间弱光环境下,人眼处于"半罢工"状态,有了手机的超级夜景模式,夜间场景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我们正是借助手机这个工具,在探索视力极限的世界。

多倍混合变焦功能,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探索边界尝试。

在人类视力极限之外,多倍变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 即使是远处的信息,也可以记录得一清二楚。

Mate 20 Pro 的超级微距也是在发挥记录更清晰的作用,只不过和多倍变焦相反,记录的是极限近距离的信息。

这点尤为值得称赞,因为一直以来极限近距离的信息往往被忽视,而极限近距离带来的极致细节,在记录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如此一来,与其说华为手机是一部"相机",还不如说它是当时"个人史书"记录最清晰的工具。

不管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不管光线充足还是昏暗,它都在力争帮你做到记得得更清晰。

清晰,也就意味着信息量更多,通过对人类视力极限的探索,华为手机把我们可记录的场景和范围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所能记录的信息量也呈几何倍爆炸式增长。

2016 - 2019 年下,是华为崛起的时代,因为它满足了这个阶段的用户共性需求,记录更多信息。

它通过摄影方面的差异化竞争,终于在苹果统治的世界撕开了一道豁口,并消化吸收从这道豁口流出来的市场养分,脚踏实地壮大自身,一项一项补齐短板,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现在,华为手机已在世界很多市场和苹果分庭抗礼。而在中国市场,综合口碑、设计、生态等各项因素,华为手机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旗舰机品牌,成了不少高端手机用户的选择之一甚至是唯一。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华为手机一定会对苹果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势,让苹果不得不正视它,重视它。

3.华为苹果“摄影两开花”(2019下-2020)

从华为苹果对摄影道路的探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家截然不同的地方。

虽然终极目的都是记录更多信息,但苹果更注重空间和立体,华为更注重全场景清晰。

时间来到 2019 下半年 - 2020上半年,它们各自交出了新的答卷 —— 优化 + 创新。

先来看优化方面。

苹果发布了 iPhone 11 Pro,上了三摄,优化了长焦倍数,新增了夜景模式,增加了超广角拍摄,把可记录的场景基本补全了,记录的信息量也迎来了不小的提升。

华为进一步优化了拍照的体验,更大感光,更多进光量,更快对焦,更稳防抖,同时也从软件层面优化了多倍变焦的用户体验。

再来讲创新。

苹果对摄影的宣传重点,明显向录影偏移,宣传中大量凸显其录影的优势,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整个摄影界(包括单反摄影界)约定俗成的一个操作——长按连拍,改为了长按迅速录影。

苹果还有一个创新,是放在 iPad Pro 2020 上去先去做的,增加了一颗 LiDAR 激光摄像头,专门负责空间信息的记录。

华为 P40 Pro 的创新突出的仍然在清晰上,5000万像素超感知摄像头(广角,f/1.9光圈,OIS光学防抖)+ 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超广角,f/1.8光圈) + 1200万像素超感光长焦摄像头(f/3.4 光圈,OIS光学防抖) + 3D深感摄像头,硬件数据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你,清晰清晰再清晰。

个人预测,至少在两代旗舰机型之内,华为摄影的重点仍然会放在成像上,力争做到更清晰,变焦更顺滑,摄影体验更佳,同时优化自身的短板,把系统和软件生态给逐步补齐。

诺基亚的例子已经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记录和存储做好了,传播环节如果拖了后腿,终究会功亏一篑。

3D 深感摄像头对于用户的意义,更多还是为平面拍摄服务的。

而下一代旗舰 iPhone,大概率会搭载 LiDAR 激光摄像头,并且升级摄像头像素,优化变焦、夜拍和超广角的成像,今后的重点更有可能围绕空间信息记录发力。

但有一点会很明确,硬件数据的提升不会太激进,提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记录空间信息服务。

有人可能会说,华为也有 3D 深感摄像头相比,不一样能记录深度信息吗?

不一样。

两者看上去似乎相似,实际上核心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LiDAR 激光摄像头优势是记录丰富的空间信息,例如一般运用在汽车上,而 3D 景深摄像头优势在于为摄影营造类似单反式的自然景深效果,多用在手机上。

假如,iPhone 的前后都配置若干颗 LiDAR 激光摄像头,联想到 iPhone 目前已经有让 4 颗摄像头同时工作的能力和生态,如果持有一部这样的 iPhone 在室内旋转几周,那么……

而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恋爱对象也用这个复杂的系统扫描下来,和 AR 或 VR 结合起来,甚至是和 3D 打印结合起来,那么……

只能这样说,技术每发展到一个瓶颈,最大的限制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社会旧有形态。

(以上猜测是个人观点,不作任何产品购买建议)

三、中国手机产业链的终极归宿和工具本身的形态去中心化猜测(2021-未知)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本文的核心逻辑。

1.手机对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随着世界的发展而不断被重新定义。
2.全体用户对手机的共性需求,一直左右着手机厂商的胜负。

3.去中心化是用户的共性需求,在服务器里书写"个人史书"是核心驱动力。

2.全体用户对手机的共性需求,一直左右着手机厂商的胜负。

3.去中心化是用户的共性需求,在服务器里书写"个人史书"是核心驱动力。

我们从后依次往前来讲,先来揭晓和第三点有关的第一个答案:

华为和苹果,平面高像素 VS 立体深记录,谁的方向是对的?

答案是,它们都做对了。

一部分。

既然用户希望记录信息越丰富越好,当然用户会"全都想要",无论是高像素,还是深信息,多多益善。

苹果记录再多的空间信息,成像不够精细是不行的。

华为记录再多的细节信息,没有良好的空间信息也是不行的。

华为和苹果在接下来的竞争一定是互有胜负的,因为努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一回事,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条件去 100% 满足用户的需求,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但优秀的事物一定是在相互切磋中共同走向更加优秀的。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之,万物也终将归一,殊途同归。

华为一定会跟进空间信息记录,苹果一定会提升像素、变焦倍数、夜拍和微距。

每个发展阶段更接近"道"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用户支持,此消彼长,循环往复。

再来揭晓和第二点有关的第二个答案:

华为和苹果,未来谁会成为那颗"单恒星"?

个人预测,除非产生巨大的科技变革,手机这种形态的记录工具被彻底淘汰,才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

但真的等到那一天的时候,也没有人在乎谁是那颗"单恒星"了,因为另一个领域的"多恒星"系统又诞生了,用户的注意力会被转移,仅剩一小撮情怀粉把手机送上"艺术收藏品"的神坛。

那么这个阶段,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呢?

说起来挺有意思,和《三体》中的某些情节极其相似。

中国手机产业链的终极归宿,一定是向外突围,将有可能诞生或已经诞生手机文明的地方攻占。(论证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开始滑坡的数据就不贴了,大家都对这个认知很清晰)

如果对方的手机文明比我们发展稍慢一点,我们会用"智子"——在本手机文明体系中已经高度成长的高维度产品——物美价廉的手机,锁死对方手机文明的天花板。例如印度。

对还未诞生手机文明的地方,则遵循黑暗森林法,直接用“二向箔”——完整产业链,把其手机文明扼杀在萌芽状态下。例如非洲。

而现在的国内手机市场,非常像《三体》中的地球,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有突破被更高维度手机文明封锁的实力。

最后,揭晓和第一点有关的第三个答案。

未来的记录工具,将会发展成什么形态?

用户的共性需求是不断的去中心化,那么记录工具本身也必将去中心化。

人类花费了大量时间,把许多功能集成到小小的一部手机上,接下来的10年,我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把手机从社会形态上解构,变成多元化形态的产品,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恢复到十几二十年前的状态,听歌用MP3,看电影用MP4,拍照用数码相机等等。

例如,因为 AirPods 的诞生,声音系统已经逐渐从手机上剥离出来一部分。

由于智能手环手表的出现,健康数据的记录功能也已经逐渐从手机上剥离出来,而且比手机做得更好。

屏幕的信息承载功能,从技术上讲,也可以靠智能 AR 眼镜从手机中剥离出来一部分。

总而言之,用户的需求就是更加进一步的去中心化,而手机本身就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产物,被历史洪流淘汰只是早晚的事。

个人不靠谱预测一下,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形态,赢家是智能眼镜。

论记录,哪个工具能比智能眼镜有优势呢?戴上即待机,开机即记录,转动脖子 360° 无死角,音画空间信息一个不落。

虽然几乎可以预测,智能眼镜能做到的功能比智能手机多得多,但智能眼镜在整个记录生态中的比重会比目前手机在记录生态中的比重低得多,很多功能会被共同组成生态的工具所分散,还有很多可以被记录的信息,会被新形态的工具所挖掘出来,例如智能家居。

H. 苹果传感器坏了修要多少钱

熟人帮你搞只要20-50,去维修的话至少200以上,就是一个感光片价格贴片,很小很便宜,就是收费特别黑

I. 苹果电脑传感器坏了

苹果电脑的传感器坏了,就应该及时找售后帮你修理或者更换新的传感器。最好去苹果的官方服务中心,这样售后会比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