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软件 » 手机软件三个层次分析
扩展阅读

手机软件三个层次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2-09 16:30:40

❶ 手机app软件的开发阶段有哪些

要开发一款APP首先要有一个专业的开发团队,有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UI设计、程序开发员(分前端和后台开发、ios和Android)、运维、测试等等。也可以找外包开发公司。
开发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APP开发前需要准备的重要工作,根据前期做好的用户分析和竞品分析,结合业务流程,确定项目的整体规划、系统功能模块等,经过产品经理、开发和QA的反复确认后,形成产品思维导图和详细的开发需求文档。此阶段至少需要2周时间。
2)UI设计阶段
在确认项目开发需求文档后,设计师们会进入界面UI、UE设计阶段,并根据收集的APP素材进行反复加工设计,以满足APP功能和用户视觉需求,并形成产品效果图。该阶段一般需要一至两周时间。
3)应用开发阶段
开发人员会根据需求进行拆分和程序设计,评估功能实现的复杂度,之后进入各个功能模块代码编码阶段,同时做好数据接口对接和功能联调。根据APP功能的复杂度和难易度,相应的开发时间也就不同。此阶段的开发周期一般有4周以上的时间。
4)系统测试阶段
开发工程师提交APP程序后,测试工程师会进行APP的demo的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bug修复,并尝试寻找beta用户,根据测试用户的反馈,改进并反复测试。在产品确认无任何修改后,与项目经理确定上线时间。一般测试时间为需要2至3周以上时间,根据项目情况及版本质量可适当调整。
5)试运行阶段
在APP产品完成测试并修复后,程序会部署在实际环境中试运行,同时开发编写整理程序编码规范和使用手册,并对用户进行使用培训。此阶段周期为1至2周。
6)产品上线
iOS App和安卓App开发耗时基本相同,但苹果App Store应用市场和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移动应用的审核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Google Play只需短短的几小时,而App Store的审核时间却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当然从2016年6月1日开始,App Store新应用上架审核时间从之前的8.8天降低到了1.95天。
这种定制开发周期一般较长,而且费用高。商领云saas系统可以快速在线制作APP,功能齐全,目前开发的APP有:江西云商、优味商城、爱上生活30分钟快送超市、步云工程、绿林鲜宗、海联之家、美鲜鲜、优美外卖、蟋蟀养车等等

❷ 想做一款手机app软件,该怎么下手,都需要做什么

想开发一款软件,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办?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设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工程。

软件开发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实际开发过程中很多流程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今天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第一、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的目标是明确该产品开发项目的目标。产品经理及公司领导确定项目方向、确认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团队人员组成,包括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测试团队等。

并需要说明项目目标、阶段划分、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关键事项,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进入下一步的工作。

第二、需求研究和分析

项目负责人首先需要对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用户需求由用户提出,对技术一般不描述,只描述产品目标。项目负责人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针对用户提出的产品目标进行细分,总结出具体的每一个功能点和其对应的操作流程,对每一个操作流程进行技术化定义。

产品需求一般包括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和产品需求矩阵。项目负责人需要弄清楚产品经理或项目需求提出者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这是最本质的业务需求。

2、项目负责人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WORD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并且还列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项目负责人向项目对接人再次确认需求。

第三、设计阶段

1、概要设计

首先,开发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2、详细设计

在轮廓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人员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中,描述特定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规格应包含最终要实现的内容的一切要素,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

设计阶段是整个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得好,后期编码效率也会极大提高。

3、开发阶段流程

开发人员根据软件开发产品原型图、UI效果图、设计文档等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编码过程需要确保程序的可读性和易于维护,提高程序效率。编码过程一般还需进行服务端和移动端的联调等,完成编码后需要进行功能评审。

4、测试阶段

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之前未发现的错误,确保系统上线后正常运行。整个测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单元测试,组装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测试到BUG反馈给开发,开发进行修复。测试准备好的系统。将其提供给用户,在使用后用户将逐一确认每个功能。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测试都是正常的。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

5、软件交付、系统上线

在软件所有的测试都通过后,系统进行试运行,开发项目负责人与客户或者上级达成一致后,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的产物。

用户验收无误,上线产品。

到此,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

第四、那有没有后续跟踪维护呢?

一般如果客户有需求或要求,会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或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以及软件后期的升级优化等。

维护一般包括软件数据库管理、用户跟踪培训、故障分析解决等。软件升级一般包括需求调整分析、软件功能拓展、优化系统等。

❸ 怎样开发手机软件

不如说有没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心态和思想准备、体力准备更重要。给自己找准一个方向最重要。

从开发的角度上简单的说手机软件可以分成应用软件、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底层与设备驱动以及通信协议等几个方面。测试是手机软件开发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分为协议测试、白箱测试以及系统测试。

应用软件包括游戏、WAP浏览器,Web浏览器、e-mail信箱管理器、MP3播放器、MPEG播放器、Flash播放器、日程管理、电子辞典、语音录音、语音识别以及汉字输入等等。

用户界面包括待机界面、呼叫控制、MMS界面、短消息/EMS界面等等一切操作手机时所能够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过程控制。开发用户界面涉及到对GUI和通信过程的理解。

每个手机里面都有一个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如Nucleus, AMX等等。这个系统不仅要管理好所有的任务,而且要提供纠错环境。

底层部分包含语音编解码、信令在无线接口上进行传输编解码、数据编解码等等内容。设备驱动指的是LCD驱动、Flash驱动、GPIO驱动、MIDI芯片驱动、通用串口驱动、USB驱动、电源管理单元驱动等等方面。

通信协议包含完成空中传输过程第2层、第3层协议、补充业务协议、数据传输协议、以及SIM/UIM协议等等。扩展一点,TCP/IP协议,WAP协议也可以归在这一类。

除此以外最新的手机还支持Java等应用环境的整合。

可以看得出整个手机的软件,涉及到一个巨大的知识系统。体现到代码上,最简单的手机,它的软件系统至少也需要40万行代码。一般的手机软件的代码规模,在100万行左右。

一个软件开发专业人员每年能够生产得代码量,在1万行左右。

以上所说的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不是念完大学课程、甚至博士课程就马上可以应付得了的。所以,重要的是选准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瞄准这个领域切入,苦干3~5年,才能略有建树。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厂商十分紧缺的是测试专家,尤其是空中接口协议测试专家。

不管怎样,手机软件开发最低的入门条件是:

1. 熟悉《数据结构》
2. 熟悉多任务操作系统
3. 精通C语言
4. 略知通信协议,比如ISDN协议中呼叫建立和呼叫拆除过程。

❹ 社交类手机APP的社交属性分析

现今的即时通讯类APP都开始向社交方向发展,而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也在不断更新,笔者试图从几个维度,对社交类APP进行分类与分析。

一、社交APP: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1、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笔者先将社交类APP分为两类,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下面列出二者定义。

社交网络 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交关系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的体现,大部分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了社交网络的功能,即好友列表、对话与消息。通常来说,先有线下的社交关系,后有线上的好友关系。典型的APP有QQ,微信等。

社交媒体强调内容发布,每一个个体都是内容的发布者,通过内容关注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交媒体中,社交关系的建立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现实好友间的互相关注,另一条是通过搜索或是随机关注。典型的应用有微博,豆瓣等。

2、层级比较

从二者的定义与属性来看,社交网络的层级要高于社交媒体,因为社交网络属于强社交关系,可以向社交媒体迁移,只需基于好友关系建立内容发布平台,比如QQ的QQ空间,微信的朋友圈。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交流与社交的需求永远存在,应用内的发布平台一旦建立,用户自发就会在平台上发布状态,好友之间很自然的就会在平台上形成互动。

而社交媒体想向社交网络方向发展,就会困难很多。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都是弱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评论、私信进行,不易形成连续交流,软件的功能也不是为对话设计的,所以通过社交媒体,陌生人很难成为熟人。

二、衡量指标/分类标准/维度划分

这里选取几个维度,作为对社交APP分析的维度。

1、实名与匿名

社交APP注册时,使用何种方式为自己命名,体现了APP设定的隐私保护策略、功能定位、社交关系强弱等因素。

实名制:人人网,腾讯朋友。实名制的目的是让社交关系更加真实,可信。

昵称/实名:微博,微信。大部分普通人倾向于昵称命名,一方面保护隐私,另一方面彰显个性。在微博中,一些名人会采用实名认证,确保微博是本人,容易被搜索到,增加人气。

昵称:陌陌,抱抱。以陌生人社交作为定位的陌陌,一定以昵称取名。因为陌陌之前的名声,用户一定不想被熟人发现。

匿名:微密。一些APP提供了匿名消息发布和聊天功能,有时是熟人之间,有时是陌生人之间。用户直接以化名命名,或者直接没有名字。

2、开放与封闭

根据动态/发布内容的可见性进行分类。

高可见性(所有人可见):微博,人人,陌陌。弱社交关系的社交媒体,用户一般不会发布隐私消息,微博和人人提供热门推荐,陌陌基于地理位置查看,都是高可见性的体现。当然,产品也提供可见性选项,保护用户隐私,比如微博的可见性选项,提供好友圈/指定的人/自己可见等等。

中可见性(访问可见/好友可见):人人个人主页/QQ空间。这类产品提供不同的可见性选项,用户可以自己设置。

低可见性(共同好友可见):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比QQ空间更为封闭,在QQ空间中,所有人对自己好友的评论都可见,而在微信中,只有共同好友的评论才可见。

3、社交关系的建立方式

这里列出建立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

基于好友与共同好友,基于手机通讯录,基于地理位置,基于共同爱好,基于搜索

4、好友关系层次

陌生人-单项关注-互相关注,悄悄关注,好友

陌生人-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

单项关注-一方关注另一方

互相关注-双方互相关注

悄悄关注-提供非公开关注功能

好友-双方互为好友,任意一方解除好友关系,好友关系即结束

三、典型APP分析

1、微信

核心功能:通讯录,对话,群聊,朋友圈,公众号

其他功能: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

微信以即时通信功能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为社交服务平台,朋友圈-社交媒体,公众号-阅读与服务,微信支付-移动支付结算,多种功能集合在一个产品中,紧紧围绕人与人进行

2、微博

核心功能:发布消息,浏览消息,评论,私信

其他功能:热门微博,搜索

新浪微博自2010年发布之后,迅速得到互联网关注,用户数量爆炸式增长。微博以传播信息快,范围广,即时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碎片化浏览不利于深度挖掘消息背后的内容,这也是微博的缺点。

3、陌陌

核心功能:结识附近的人,即时聊天,动态,联系人

其他功能:聊天室,游戏,同城服务,附近活动

陌陌以陌生人交友为产品定位,产品上线之后因“约X”而成为热门产品,之后推出LBS服务,将服务、交友、社区加入产品,带来正向循环。

4、人人网

核心功能:校园交友,发布动态,浏览动态

其他功能:热门分享,大学社团

人人网定位为校园社交产品,曾经一度风行,近几年因为一系列原因,逐渐没落。网上有很多分析,在此略过。

四、PC端向手机移动端的迁移

一些社交类APP是从PC网页端迁移到手机APP的,如新浪微博,也有一些是手机原生APP,如微信,陌陌。

两类APP在发展过程上会有不同。迁移类APP有许多PC端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也背上了功能架构复杂的包袱,如何精简功能适合移动端使用,是这类APP最大的问题。原生APP一切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却可以放开手脚,披荆斩棘,如何在众多现有产品中杀出血路,也须下一番苦功。

五、APP定位图

这里从两个维度,即“封闭-开放”和“实名-匿名”对APP进行定位,寻求APP间的差异。

这里的分析还是有些乱,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混在一起,功能定位也不一样,可比性有些差。希望接下来可以有更好的分类划分标准。

俊森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