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年孤独最好看的一章在哪里
第20个章。《百年孤独》总共是20个章节,第20个章节能够看懂,而且让人的心情随着看的过程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面19个章节里面出现了无数的人物,无数的情节,无数的看不懂,无数的无厘头。而在最后一个章节人物相对简单,情节相对简单,能够让人看懂,但是看懂了反而伤心了,因为这一集主人翁是从天堂到地狱,从希望到绝望的一个过程。
⑵ 围城和百年孤独哪一本好看
怎么说呢?单单就影响而言,《百年孤独》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得主,是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峰,语言精妙至极,是本的的确确的鸿篇巨制。《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写过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书中内容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拼凑而来,。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读《百年孤独》,相反,你要是喜欢中国文学的话,读读《围城》也是很好的选择,围城这本书不能光看内容,重要的是文字,钱钟书先生的这本长篇小说语言使用的很精致,需细品,其中滋味很好,有着中国文学的独特书香气。OK,可以的话,两本都可以看看,看书不怕少,但也要读的细致,谢谢!
⑶ 百年孤独好看吗讲啥的
《百年孤独》观后感
高中时就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着作,只是那些日子里一直不得空,想着这样的书总要好好找段完整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才好呢。然后大学生活便这样匆匆到来,也并不似常人想的那样,大学就是那样的自由,空闲,总是要让自己充实满足起来的,好吧,也是鼓不上什么特别充足的精力来读了,一直很害怕名字很多的小说,何况是百年孤独这样讲述百年家族史的着作呢。而今读完,却也感畅快淋漓,这样的书,果然很适合现今大多数都周期性抑郁的人们。
这样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着作不同于一般的魔幻小说,如我们熟知的《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这些小说都在书中将魔幻与现实分裂开来,有着鲜明的分界,及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两者之间互不影响,而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将南美的历史文化与魔幻相结合,以历史文化作为背景,却“一本正经”地描绘着荒诞的画面情节:一场下了四年一个月零两天的雨,寂静的夜里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老祖母乌尔苏拉死时越缩越小变成婴儿的身体,第四代的美人蕾梅黛丝扯着床单飞上天空不见踪影……其实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重要的是现实,而并非魔幻,魔幻只是一种手法,反应现实才是目的,一些经典小说之所以被称为经典,除了人们所说的塑造了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站在了一定的人类历史高度,更在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路径,让读者在新鲜惊讶之余,鬼使神差地进入了由作者所描绘的“叙述迷宫”之中。总之很幸运在这样的年纪读到这样的一本书。
一开始让人觉得头疼,但是全本读完又觉得是点睛之笔的就是家族中不断重复的名字的使用,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分不清人物角色,读起来很幸苦,但情节却又吸引你,让你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如饥似渴的读下去,可是终于到了合上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名字的重复不仅仅只是南美洲的文化,名字的延续,更是在深层次的精神方面有着相同延伸着的孤独,虽然是不同形式的孤独:第一代布恩迪亚孤独地死在了那颗树下,早已失去了思想意识,沉静在与普鲁邓西澳苍老灵魂的沟通之中,也最终感受到孤独;第一代女性乌尔苏拉也是在生命的尽头感到,虽然忙碌了一生,却一直活在家族的建立中,而迷失着自我;上校无疑是家族中核心的人物,直面孤独,不抱期待,没有留恋,更不用说是爆发,与父亲相似的场景离开人世却显得更安逸祥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对世界的留恋才终于出现,参观奇妙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的内心涌动,最初心动却被时间模糊了模糊了面容的爱人,而家人却最终没有出现在他存留世间的最后画面里;阿玛兰妲在反复拆开又重新缝制自己的寿服里,在对蕾梅黛丝的遗憾里,在对两个曾经深爱并追随她的回忆里,直面自己的死亡并亲手操办了自己的葬礼……备受尊敬的布恩迪亚一家,到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已经没有人记得曾经显赫一时的辉煌与荣耀。
日子仿佛可以无限延续,许多人在这种延续里看到了重复与轮回,诅咒一般的命运将这个家族的人缠绕在一起。没有人打算好要如何过活,但在命运的关口,总能醍醐灌顶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仿似天启。书中以作为神袛一般的存在,早在百年前就预言了整个家族的命运,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升华,一瞬间把人的形象压在脚底,让之前的所有过往都变得可笑至极。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退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份传递了百年的孤独,是整个国家封闭落后愚昧和腐败的缩影,同时也是在经过种种艰辛的探索后仍然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无助感。如作者马尔克斯自己所言,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源头是爱的缺失,要么是缺乏爱的能力要么是由于天性或现实而无法投入爱,所以马孔多是由最后的小奥里亚诺和他的姑妈结束的,失去了孤独,这样的蜃景之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家族中的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来逃避自己心中的孤独,这与生俱来的孤独唯有爱能填补,但天性对爱以及爱所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怯懦,对失去孤独的恐惧,戏剧般循环往复的命运以及朝着悲剧推进的现实让爱情的产生本身变得无比艰难。
孤独是永恒的,孤独也是可耻的,这样来想,怕也觉得这本《百年孤独》也是负能量满满了,但我仍希望自己能像布恩迪亚家族里的人们一样,肆意妄为地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热烈燃烧自己的人生。
⑷ 《百年孤独》好看吗
百年孤独是近现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如果看倦了先锋文学、意识流、卡夫卡之类的现代流派,百年孤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品风格、作者手法、情节安排都非常独特。
不过,百年孤独也是纯文学作品,如果跟所谓网络小说比,那不仅降低了作品价值,您读着没乐趣,也降低了审美品位。两者是无法相比的。
如果您有信心欣赏这部佳作,希望您仔细分析每一代人的命运、原因、关系,以及相同名字的人的命运关系,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楼主想看看正统文学,可以参考近代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及文学史的相关作品,想放松一下,去看黑色幽默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吧
⑸ 百年孤独这部书怎么样,讲了什么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是我喜欢的小说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本书读起来相当累人,里面的人物名字一代一代都是类似甚至一样的,需要读者清晰的记住每个同命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背景,还有那些同命人物之间的关系。它写到了南美国家的独立战争,写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南美的侵蚀和掠夺,写到了伟大的母性,写到了爱情。值得一体的是,本书唯一的爱情结晶却是一个长着猪尾巴的怪胎,因为父母是近亲。我看了差不多3遍,第一次看感觉非常模糊,第二次看清晰一点,第三次看更加清晰一点,但是始终无法抓住灵魂的东西,这个也是它本身吸引人的地方。
另外说一点,国内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我熟悉的也就莫言一个人,他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丰乳肥臀,多少也是模仿百年孤独的作品。估计马尔克斯也是莫言的偶像。
我能背出第一句话: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依然能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一度是我QQ的个性签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乱七八糟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东西也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刺耳的声调说,“只消唤起它们的灵性。”霍·阿·布恩蒂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越过奇迹和魔力的限度,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
这个是网上复制的的一段,跟我看的版本不是同一个译者,略有出入。
打了这么多字真累,谁来复制粘贴谁是我孙子!
⑹ 你认为《百年孤独》好看吗
读完《百年孤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尔克斯为了准确表达而使用的近乎残忍的手段。比如要描写一个老人的苍老,现实主义的作者可能会刻画老人深邃的皱纹,浑浊的眼睛。但是马尔克斯不会这么循规蹈矩,他的做法可能是让老人的皱纹的沟壑之间长出青苔,或者让老人的鼻孔爬上蜘蛛网。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里不需要用现实世界的逻辑来解释,所以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有了“胡作非为”的自由。.虽然魔幻离不开现实的框架,但是单调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天马行空的魔幻色彩而增添了无限可能。这样的手法在表现人物情绪的时候可以充分的施展,因为在超越常理的力量的作用之下,他可以轻易的让读者看到尽头、无穷这种现实世界里不着边际的概念,也可以更轻易地让读者感觉到彻骨的绝望。
⑺ 《百年孤独》好看吗
第一遍读《百年孤独》最好一口气读完,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浓缩到一天。早上跟着奥雷里亚诺去集市感觉冰的热,与整个马孔多一起失眠;中午看着孔多的房子由白色变成蓝色,参加那场被铺天盖地的黄花淹没的葬礼;晚上痛惜白蚁吃掉了布恩迪亚家最一个人,却发现那早已被写在羊皮卷上。不要试着记住那些人名,不要深思,不要怀疑,不要问为什么有人会随着风飞走,不要问生眠症为什么会传染。对第一次翻开书页的读者,有些书适合细细咀嚼品鉴其词句,有些书更适合你囫囵吞枣一调成。《百年孤独》,无疑属于后者。作者刻意将角色们的名字得那么接近,一是为了显示家族百年的宿命感,二也是不想让读者纠结于某个具体的名字而影响整本书的连贯流畅。读掩卷,作者希望你记住的不是书里复杂的家谱而是太阳底下亘古不变的人世循环,是爱恨,是挣扎之后的无力,和绝望后却突然在尘埃中开出的满世界的黄花。读完之后你若记主这些,并为这些瑰丽的想象震撼得久久不能忘怀,那么这一次的阅读就算是好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同意在阅读的时候拿着笔和纸梳理时间线和家谱的原因。另外,如同音乐一样好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节奏的。像《百年孤独》的节奏感就非常之强。开篇写马孔多还是一一个小聚落的时候,描何其细腻用词何其纷繁。那些故事仿佛天接一天地发生,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可是到了后期,马孔多的屋顶频繁变换颜色,小聚落逐渐繁荣成小城市,再逐渐破败凋亡。
⑻ 百年孤独这本书好看吗
我刚草草读了《百年孤独》的最后几页,今天来豆瓣看书评,奇怪的发现,比较热门的几篇都和“孤独”有关:书中人物的孤独是怎样激起了自己的共鸣;自己是怎样在孤独的情况下读懂了书中的孤独;排遣孤独的一百种方式;人生就是与孤独为伍。诸如此种。可是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题目里的孤独不只是人的孤独,也是文化的孤独,或者文明的孤独。读到后来,我已经不关心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因为前部的种种迹象表明了这个家族是文明进步的牺牲品。马孔多这个小镇,是被文明强奸的孤独小镇,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侧影。这个家族的命运,只是一个线索。
孤独,和爱情一样,是一个一百年都不过时的话题,写一百本书来讨论也不过分。但我们究竟为何孤独?不探讨孤独的原因,就不是在探讨孤独。带着这个想法去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我们会发现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
细细品位,你会发现她是一本好书!
⑼ 百年孤独好看麽哪个版本翻译的好啊
范晔译 新世界文化出品
⑽ 百年孤独 有什么好看的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