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家长缺位网络安全
扩展阅读
北京移动网络出故障 2025-10-20 08:58:18
西乡网站制作多少钱 2025-10-20 08:54:23

家长缺位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 2022-07-18 19:17:15

①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哪些是孩子必须要知道的

第1点,网络安全问题应该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的付款,第2点应该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的去注册某个账号,对站点应该告诉孩子网络上面存在的一些诈骗的行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相关的知识。

② 为什么说游戏防沉迷家长应把好第一关

针对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王者荣耀》,昨日起腾讯推出号称“最严防沉迷措施”,包括强制限定青少年玩家上线时间:12岁或以下每日只能玩1小时、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以及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是第一个老师,教会他们各种社会规则,学会各种安全常识。网络社会也是如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小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络带来的伤害。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自身网络素养不足,意识不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甚至他们自己都对此并未完全重视。否则,在那些未成年人花光家中积蓄充值游戏的事例中,孩子又怎么会轻易地拿到父母网上支付的账号与密码?就更不要说,对孩子的上网时间和游戏内容进行监控了。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游戏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行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倾诉、陪伴、社交的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转向网络游戏,也是必然之中的。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只要孩子一哭闹,立刻用手机充当安抚器;我这会儿没空跟你玩,你自己玩会儿Ipad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未必都是洪水猛兽,在孩子的网络成长之路中,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不可缺位。防游戏沉迷,家长要把好第一关。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吧。

游戏防沉迷, 家长责任不可或缺 !为未成年人设立游戏防火墙, 家长就是第一道关。

③ 家长怎样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应培养五种能力。

01

价值判断能力

价值判断力是一种个人立场,主要包括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对网络安全信息的价值判断。每个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三观”越正确,网络安全立场越清晰明确,越能更正确去判断网络信息属性,更好地掌握网络安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网络素养高的人能够更正确更有效地运用和调动自己的立场。



02

自我保护能力

过度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对人们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应该通过主动的干预,使网民免受网络信息泛滥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网络水军泛滥、商业炒作无处不在的背景之下,这种自我保护性的网络素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网民对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



03

内容辨识能力

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强调培养公众的分辨力,培养公众注意分辨网络信息文化所呈现出的优与劣,进行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网民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识别网络文化的优劣,具有较好地选择和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04

批判解读能力

在意识形态偏见和商业利益竞争、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的复杂多元格局之下,网络信息的生产方式乃是迎合与满足控制舆论、说服公众之需要,因此网民要对各种网络信息诉求具有批判性解读能力,网络素养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网络安全使用的理解力——网络信息传播是如何运作、如何组织、如何生产意义、如何说服公众和引导舆论的。网络安全素养不仅体现为对网络上传达信息的有效理解,更体现为对网络信息安全背后的说服意图的更好理解。



05

参与创造能力

网络技术是一种赋权和释放的技术,每个人的私权利被侵犯的同时,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需要教育网民在穿透网络信息的迷障,不被网络信息所左右的情境下,创造性地参与到公共事物的讨论和革新之中,提高他们对公共领域的积极参与和对公共事务的对话能力。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

④ 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网络保护中有什么亮点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10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给孩子们一个更安全、更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些亮点?将如何进一步织密法治之网、筑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水平?来看以下梳理。

此外,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

“从世界各国的相关数据和经验来看,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的再犯率是比较高的。”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说,对于有过这些犯罪记录的人员,应限制他们从事相关职业。

在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⑤ 网络越来越普遍,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安全上网

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游览有益的安全内容,并且还要严格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预留出足够的游戏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虽然网络的发达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网络的发达,也给孩子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只不过在我看来,彻底杜绝孩子接触网络,也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而如何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就成为了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一、家长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必须要让孩子游览有益的健康内容。

网络的高速发展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但是在这其中,也掺杂着很多的有害内容。如果这些有害内容被孩子看到的话,就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家长再让孩子上网游玩时,必须要保证孩子游览的内容,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

⑥ 为什么要关注暑期安全:网络安全、游学风险、心理疾患

因为每年假期,尽管多次提醒、多加防范,但中小学生溺水、车祸、坠楼等意外伤害还是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上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游学过程中的出行风险等新问题也涌现出来。

“从生理上讲,孩子本身有好奇冲动,尤其是对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杨芷英说:“所以,当孩子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时候,就会想爬上窗台一探究竟;当孩子不知道桌上摆的药丸有什么用时,就会想放进嘴巴里尝一尝。而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

当然,一些家长安全意识不到位、认识有误区,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比如,有家长想当然地以为,只要不是在池塘、水库等地方“野游”,只要去正规的游泳馆,孩子就不会有溺水的危险。于是,把孩子丢在游泳培训班里不管不顾的有之,让孩子和小伙伴在泳池里随意打闹的有之。事实上,“许多溺水事故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如突然抽筋、不小心撞头等,即便在很浅的水中也可能发生溺水。”采访中,北京一家游泳馆的救生员告诉记者:“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家长一定要多只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切不可撒手不管,要切实承担起监护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还有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比如,共享单车的兴起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虽然法律已明确规定“禁止12岁以下的孩子骑车上路”,但仍有很多孩子违规骑行。安徽省合肥市的宋先生说出家长们的心声:“本来孩子过马路就很危险了,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让人头疼。放暑假了,家门口一群小孩子整天骑车乱跑,小区里车来车往,十分危险。”

此外,我们也发现,安全教育年年讲、月月讲,但安全意识能否真正入脑入心,还得打个问号。“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停一停,骑车避免上马路,打闹追逐很危险,先左后右看一看,走路要走斑马线”……虽然类似的交通规则孩子们都能说能记,但一走在马路上,一到实际生活中,许多孩子便横冲直撞,规矩和安全意识全都抛在脑后。

“尽管学校的安全教育已经在强化,但一些教育形式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比较抽象,缺乏具体情境的设置,没有把知识与孩子切实的感受相结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承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多一些演习实践、多一些感同身受,或者多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讲解,比如最近很火的安全宣讲短剧《民警李建国》就很吸引人,要通过形象和感性的方式,让孩子将提醒和防范牢记于心。”

新问题出现——网络安全、游学风险、心理疾患需关注

除了常见的意外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也涌现出来。

比如网络的威胁。对于“00后”这一代的城市孩子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据《2017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城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的比率近95%,60%的孩子每周接触网游1—3天。

“家长对儿童上网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时间的上网不仅对视力、颈椎有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儿童学习分心、交往能力降低等。此外,儿童上网也会面临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有些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儿童自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而言,网络危害往往更加隐蔽,因此家长更要小心提防。但家长也无需‘谈网色变’,而是应该正确疏导,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再比如游学和研学的兴起。如今,游学和研学成了城市孩子暑假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低龄孩子也加入了暑期游学的大军。“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能减轻家长的压力。”一位给孩子报名了西安励志夏令营的妈妈说:“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出安全问题。”

“游学的主体基本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出现诸如交通事故、营员走失、遗落大巴、集体踩踏之类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格外小心。”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世纪明德副总裁王瑞静说:“目前研学旅行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要对五花八门的机构进行安全资质的认定,包括安全风险分析、安全体系标准、安全经费投入、安全专员配备等。”

还有一些家长把暑假当做孩子的“补习黄金期”,逼迫孩子天天上课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导致不少心理疾患的发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因为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企图自杀。“教育不是揠苗助长,家长们一定要张弛有度,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杨芷英说:“假期的主基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家长与其强迫孩子学习,不如多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务、打打球,反倒能让孩子的暑假更充实、更有收获。”

提升安全素养——亟待各方共建安全网

新老安全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出的是安全素养和安全教育的缺位。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家长的,也包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

“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基础,安全素养应该是其重要内容。”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安全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和安全习惯,而目前,许多人的安全素养都不能达标。”

安全教育重在细节,平时多一次演练,灾害来临时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蒋承说:“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念念课文、写写征文、走马观花参观一下展示厅就可以的,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是危险,怎样自救与救助他人。”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时天全县天全中学学生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线疏散到了操场,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分半,没一个同学伤亡。原因就在于,自汶川地震后,天全中学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地震前两天还进行了一场地震逃生演练。

“另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意识也还比较淡薄,没有真正把中小学生幼儿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没落实,教育不深入,不能有效避免本来可以避免的安全事件,导致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政府应加强监督,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教育实效,同时建立起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孩子安全,需要社会各方落实责任、全力配合,共同构建起安全大网。

暑假期间,孩子居家时间为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自然应负起第一责任。但实际上,对许多城市家庭来说,家长没有办法做到全时段看护,此时,社区及一些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就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提出,未来1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一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的儿童之家。

“政府应出台相关细则规定,制定提供看护服务的公共政策,鼓励成立公益性组织,在家长工作时间照看孩子。”武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闻晋说:“孩子有好奇爱动的天性,不可能一直被锁在家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以规范安全的方式组织青少年开展暑期活动十分必要。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也可以借鉴,比如英国,社区图书馆在暑假期间设有专门的儿童图书区;在德国,通过购买‘假期证’,孩子就能参加青少年局组织的各项参观游览活动。”

此外,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环境的安全,这体现在小河边竖起的“禁止游泳”标志牌上,体现在人行横道前减速慢行的汽车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为自觉中。

⑦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安全、文明上网

1、应该让孩子懂得网络的意义,可以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2、还应该让孩子知道,上网时间长可能会产生一些依赖,可能沉迷网络。

3、不要让孩子单独上网,而是应该家长陪在旁边,这样才能减少孩子上不良网站的机会。

4、还应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律,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5、还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不能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否则将会落伍。



(7)家长缺位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引导孩子安全、文明上网”的注意事项:

1、保持开放的心态,多了解信息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孩子喜欢的网络文化比如流行的社交平台、游戏、应用、网络用语等。

2、愿意倾听和了解,与孩子就上网问题进行有效交流,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体验,及时提供引导和帮助,增进尊重及信任。

3、家长是陪伴孩子探索网络的最佳人选,多参与孩子在网上进行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提高网络技能和素养,共同制定并遵守家庭上网规则。

⑧ 想要保护孩子在网络上的安全,家长需要怎么做

如何去减少学生对于网络上受到的侵害?我相信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家长所考虑的。首先我们需要净化网络,在家中的电脑最好可以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比如说360卫士对于一些病毒或者不健康的广告,可以起到删除作用。而且我们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面对一些突然弹出的不正常链接,也不要选择去点开它,要培养孩子警觉意识。从源头上去歼灭这种行为的出现。第三需要去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网络,因为网络的存在本来有利又有弊,我们应该去扬长避短,利用网络去学学习一些优秀的知识,也可以选择偶尔去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用它去做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

我相信在不久之后,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国家肯定会给予一些更强硬的措施,也会让我们的网络环境变得更加的清澈。

⑨ 孩子网络安全不容忽视,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安全上网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达了,对于网络来说已经普及到各个地方,不仅是大人喜欢上网,孩子们也是每一天都很迷恋网络。对于孩子的网络安全,作为家长的肯定是不容忽视的,也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去懂得网络之间的意义。让孩子能在网络上面学习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而不是一度的让孩子上网玩游戏,影响孩子沉迷于网络,对于手机产生了依赖。

遵守上网规则

上网虽然是有意的,但一味的迷恋这就不好了,希望家长经常可以陪孩子们一起去探索网络上的知识,参与孩子在上网时候的一些活动,有效的提高网络的素养。最重要的要遵守上网的规则和时间的概念,让孩子们不要接触网络上的游戏,不要陷入上网的行为,形成网瘾。

⑩ 怎么催家长完成网络安全教育

告诉家长通过安全教育能增长安全知识,家长就会引起注意。

全体师生及家长:10月11日至10月17日是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也涉及个人安全,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为增强大家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共筑精神家园,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特向希望尽快完成网络安全教育。

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了引导学生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和文明上网,在此,我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恳切地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并健康、安全地上网:

一、教育孩子上网需征求家长同意。

二、不要在网上随便填写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更不能随意泄露家庭的各种信息。

三、自觉远离不良信息网站,要在青少年专属网站、贴吧、博客里学习交流,有益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