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分为( )。
TCSEC中根据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策略、系统所具备的安全功能将系统分为A、 B(B1、B2、B3)、C(C1、C2)、D等4类7个安全级别。
② 网络安全的主要类型
第一阶段:计算环境安全。
针对操作系统、中间件基础操作以及安全配置进行教学,配置真实业务系统,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Linux操作系统安全、中间件安全、数据库安全、PowerShell编程、LinuxShell编程、密码学应用等技术,并能够对操作系统以及业务系统进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阶段:网络通信安全。
针对网络通信安全进行教学,涵盖网络基础、交换协议、路由协议、协议流量分析等内容,并配备电信级网络环境为该部门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本阶段需要掌握网络设计以及规划,并对参与网络的网络设备进行网络互联配置,从业务需求出发对网络结构进行安全设计以及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讲师会结合当前最新安全趋势以及龙头安全企业或行业安全风险对安全市场进行分析及预测,让学员能够在学习阶段提前与安全市场进行接轨。
第三阶段:Web安全。
本阶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测试和验证,以及网络安全攻击思路及手段,熟练利用所学知识以对其进行防御,掌握网络安全服务流程。
第四阶段 :渗透测试。
本阶段需要掌握渗透测试和内网安全。
透测试,这阶段主要学习实战中红队人员常用的攻击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统提权,内网转发等知识,msf,cs的工具使用。课程目标让学员知己知彼,从攻击者角度来审视自身防御漏洞,帮助企业在红蓝对抗,抵御真实apt攻击中取得不错的结果。
第五阶段:安全运营。
根据业务需求掌握目前常见网络安全设备以及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以及优化,利用所有安全防护手段中得到的线索进行安全事件关联分析以及源头分析,并掌握网络威胁情报理论与实践,掌握威胁模型建立,为主动防御提供思路及支撑。
本阶段主要学习安全加固、等级保护、应急响应、风险评估等技术知识。
③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有哪几个级别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④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五级防护水平一级最低,五级最高。具体介绍如下:
1、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 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4、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5、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⑤ 简述网络安全的相关评估标准.
1 我国评价标准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l 第1级为用户自主保护级(GB1安全级):它的安全保护机制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保护用户的信息免受非法的读写破坏。
l 第2级为系统审计保护级(GB2安全级):除具备第一级所有的安全保护功能外,要求创建和维护访问的审计跟踪记录,使所有的用户对自己的行为的合法性负责。
l 第3级为安全标记保护级(GB3安全级):除继承前一个级别的安全功能外,还要求以访问对象标记的安全级别限制访问者的访问权限,实现对访问对象的强制保护。
l 第4级为结构化保护级(GB4安全级):在继承前面安全级别安全功能的基础上,将安全保护机制划分为关键部分和非关键部分,对关键部分直接控制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存取,从而加强系统的抗渗透能力。
l 第5级为访问验证保护级(GB5安全级):这一个级别特别增设了访问验证功能,负责仲裁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所有访问活动。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正在积极开展之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主制定和采用了一批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但是,应该承认,标准的制定需要较为广泛的应用经验和较为深入的研究背景。这两方面的差距,使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已有的工作相比,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大,宏观和微观的指导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国际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国防部开发的计算机安全标准——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Trusted Computer Standards Evaluation Criteria,TCSEC),即网络安全橙皮书,一些计算机安全级别被用来评价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自从1985年橙皮书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标准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多年以来一直是评估多用户主机和小型操作系统的主要方法。其他子系统(如数据库和网络)也一直用橙皮书来解释评估。橙皮书把安全的级别从低到高分成4个类别:D类、C类、B类和A类,每类又分几个级别,如表1-1所示。
表 安全 级 别
类 别
级 别
名 称
主 要 特 征
D
D
低级保护
没有安全保护
C
C1
自主安全保护
自主存储控制
C2
受控存储控制
单独的可查性,安全标识
B
B1
标识的安全保护
强制存取控制,安全标识
B2
结构化保护
面向安全的体系结构,较好的抗渗透能力
B3
安全区域
存取监控、高抗渗透能力
A
A
验证设计
形式化的最高级描述和验证
D级是最低的安全级别,拥有这个级别的操作系统就像一个门户大开的房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对于硬件来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操作系统容易受到损害,没有系统访问限制和数据访问限制,任何人不需任何账户都可以进入系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访问他人的数据文件。属于这个级别的操作系统有DOS和Windows 98等。
C1是C类的一个安全子级。C1又称选择性安全保护(Discretionary Security Protection)系统,它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用在UNIX系统上安全级别。这种级别的系统对硬件又有某种程度的保护,如用户拥有注册账号和口令,系统通过账号和口令来识别用户是否合法,并决定用户对程序和信息拥有什么样的访问权,但硬件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用户拥有的访问权是指对文件和目标的访问权。文件的拥有者和超级用户可以改变文件的访问属性,从而对不同的用户授予不通的访问权限。
C2级除了包含C1级的特征外,应该具有访问控制环境(Controlled Access Environment)权力。该环境具有进一步限制用户执行某些命令或者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认证等级。另外,系统对发生的事情加以审计,并写入日志中,如什么时候开机,哪个用户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登录,等等,这样通过查看日志,就可以发现入侵的痕迹,如多次登录失败,也可以大致推测出可能有人想入侵系统。审计除了可以记录下系统管理员执行的活动以外,还加入了身份认证级别,这样就可以知道谁在执行这些命令。审计的缺点在于它需要额外的处理时间和磁盘空间。
使用附加身份验证就可以让一个C2级系统用户在不是超级用户的情况下有权执行系统管理任务。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给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特定的目录。能够达到C2级别的常见操作系统有如下几种:
(1)UNIX系统;
(2)Novell 3.X或者更高版本;
(3)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2003。
B级中有三个级别,B1级即标志安全保护(Labeled Security Protection),是支持多级安全(例如:秘密和绝密)的第一个级别,这个级别说明处于强制性访问控制之下的对象,系统不允许文件的拥有者改变其许可权限。
安全级别存在秘密和绝密级别,这种安全级别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在政府机构中,比如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局的计算机系统。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B3级,又叫做安全域(Security Domain)级别,使用安装硬件的方式来加强域的安全,例如,内存管理硬件用于保护安全域免遭无授权访问或更改其他安全域的对象。该级别也要求用户通过一条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系统上。
A级,又称验证设计(Verified Design)级别,是当前橙皮书的最高级别,它包含了一个严格的设计、控制和验证过程。该级别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的安全特性。
安全级别设计必须从数学角度上进行验证,而且必须进行秘密通道和可信任分布分析。可信任分布(Trusted Distribution)的含义是:硬件和软件在物理传输过程中已经受到保护,以防止破坏安全系统。橙皮书也存在不足,TCSEC是针对孤立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小型机和主机系统。假设有一定的物理保障,该标准适合政府和军队,不适合企业,这个模型是静态的。
⑥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可分为哪两类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从人的因素 考虑,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包括:
(1)人为的无意失误。
(2)人为的恶意攻击。一种是主动攻击,另一种是被动攻击。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针对您的问题这个一般都是针对WEB攻击吧!一般有钓鱼攻击!网站挂马!跨站攻击!!DDOS这些吧!至于防御方案!不同情况不一样!没有特定标准!+
内部威胁,包括系统自身的漏洞,计算机硬件的突发故障等外部威胁,包括网络上的病毒,网络上的恶意攻击等
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内容
1.软件漏洞:
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
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
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
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
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backer)。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以上是几种对网络安全的威胁,生活中学习网络安全小知识,做好预防措施。
⑦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分为几级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⑧ 网络安全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要看你指的是什么方面,如果从基础方面来讲,信息保密、网络加固、系统安全等都会涉及到相关的网络安全标准。 如果从更高的方面而言,网络安全的标准可以扩展到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或者说骨干网络、路由等设备的安全等。 而上述的每个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建议去各个专业网络寻找资料:藏锋者网络安全: http://www.cangfengzhe.com
⑨ 网络安全分为几个级别
网络安全分为四个级别,详情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9)网络安全标准通常分为哪两类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类: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
⑩ 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分为哪些
1、D1级
这是计算机安全的最低一级。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不可信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很容易被侵袭。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计算机系统而不会有任何障碍。系统不要求用户进行登记或口令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坐在计算机前并开始使用它。
2、C1级
C1级系统要求硬件有一定的安全机制,用户在使用前必须登录到系统。C1级系统还要求具有完全访问控制的能力,经应当允许系统管理员为一些程序或数据设立访问许可权限。C1级防护不足之处在于用户直接访问操作系统的根。C1级不能控制进入系统的用户访问级别,所以用户可以将系统的数据任意移走。
3、C2级
C2级在C1级的某些不足之处加强了几个特性,C2级引进了受控访问环境的增强特性。这一特性不仅以用户权限为基础,还进一步限制了用户执行某些系统指令。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分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分级目录。另一方面,用户权限以个人为单位授权用户对某一程序所在目录的访问。如果其他程序和数据也在同一目录下,那么用户也将自动得到访问这些信息的权限。C2级系统还采用了系统审计。
4、B1级
B1级系统支持多级安全,多级是指这一安全保护安装在不同级别的系统中,它对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级的保护。比如安全级别可以分为解密、保密和绝密级别。
5、B2级
这一级别称为结构化的保护。B2级安全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对象加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如用户可以访问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许访问装有人员工资资料的磁盘子系统。
6、B3级
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网络系统,这一级必须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
7、A级
这是橙皮书中最高的安全级别,这一级有时也被称为验证设计。与前面提到的各级级别一样,这一级包括它下面各级的所有特性。A级还附加一个安全系统受监视的设计要求,合格的安全个体必须分析并通过这一设计。另外,必须采用严格的形式化方法来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在A级,所有构成系统的部件的来源必须安全保证,这些安全措施还必须担保在销售过程中这些部件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