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全球儿童网络安全数据
扩展阅读
笔记本无网络连接红叉 2025-07-27 21:00:33
闲聊红包显网络异常 2025-07-27 20:55:21
计算机网络就业的情况 2025-07-27 20:47:38

全球儿童网络安全数据

发布时间: 2022-08-02 09:01:47

1. 暑期怎样预防溺水1000字

当您的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离开,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勿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让孩子独自去游泳。
●勿让您的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潜(跳)水的方法,但仍需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如何防儿童溺水意外发生由于夏季气温高无论家还外出孩子有更多机会与水亲密接触正因为如此夏秋两季也溺水高发季节由于防护不当和家长疏于看护儿童溺水事件有发生
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通过“2007强生儿童安全周”活动首次公布了《2000年至2005年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暑期儿童意外死亡高发期平均每年有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每年5万多因意外死亡0-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儿童几乎占到60近几年我国暑期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而且趋势有增无减主要源于家长缺乏预防儿童溺水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不当
●家长有保护孩子的意识但未必知道正确的方法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的崔民彦女士说这分析结果来源于2000~2005年中国卫生部的相关统计数据其实从保护孩子的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家长应该比很多国家的家长都高但怎样保护讲方法的单从预防孩子的意外伤害来说家长该如何做不所有人都清楚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新生儿出生不久家长给孩子套一游泳圈然后放水里家长的感觉套了游泳圈一定很安全然后到隔壁房间去做其他事这短短的间里这候孩子窒息了家长不乏保护孩子的意识但应该怎样保护?很多家长未必知道正确的方法警示大家危险性的同还需要告诉大家应该怎么
分析数据显示14岁下儿童家庭溺水事件中有80发生4岁下的儿童中4岁下家备受看护的儿童恰恰最容易家中溺水1岁左右的幼童溺水事件超过一半发生自家的浴缸中主要原因看护不当或溺水发生看护人员不场另外室外的游泳池也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很多溺水事件由于泳池或温泉池之类的排水管造成的一旦孩子的头发或身体某部位被吸入排水管口管道过滤系统所产生的巨大吸力对孩子会产生极大伤害甚至造成死亡
“当遭遇溺水儿童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内身体便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儿童发生溺水后采用正确的急救方法争分夺秒地做好场抢救对挽回儿童的生命极为重要为避免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家长还要加强暑期儿童的人身安全监护措施同提醒儿童不要擅自到水库池塘等水域游泳即便游泳也必须有救生设施和熟悉水性的成年人陪护;学校社会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儿童溺水事故
●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当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坚持让孩子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
●检查孩子经常去的地方是否有无护栏的水池;如果有此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水安全。
●要让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建议当孩子8岁时,开始教孩子学习游泳

2. 世界上每天都有多少个儿童因为对安全疏忽而死亡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

每年全世界约有83万名18岁以下儿童死于非故意伤害。换言之每天都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所谓的“意外事故”失去孩子而变得破碎。

1、当孩子成长至5岁时,非故意伤害成为他们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也是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

2、在9岁以上时,意外伤害就超过了下呼吸道感染,成而儿童致死的首要原因。所谓意外伤害,包括溺水、交通事故、中毒、跌落、火灾等种种原因。

二、95%的儿童伤害发生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正是儿童意外伤害问题严重的国家。

1、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总量26.1%,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遇过意外伤害,1360万需要门诊治疗,335万需要住院,120万正常功能受损,40万致残。

2、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报告,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近150名,并且,中国0至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 韩国的1.5倍。

3. 如果火场发生在一楼幼儿该如何逃生

若楼房失火,人被围困在房间内,浓烟弥漫时,毛巾可以暂时作为防毒面具使用。试验证明,毛巾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大。在紧急情况下,折叠8层的毛巾就能使烟雾消除率达 60%。

用湿毛巾好呢,还是干毛巾好呢?湿毛巾在消烟和消除烟中的刺激性物质的效果方面比干毛巾好,但其通气阻力比干毛巾大。

对于质地不密实的毛巾要尽量增多折叠层数。同时,要捂住口鼻,使保护面积大一些,就更有利于自救。

在烟雾中一刻也不能把毛巾从口和鼻上拿开,即使只吸一口气,也会使呼吸困难。应该注意,使用毛巾是不能消除一氧化碳的。

以下是专家支招:

一、一定要沉着冷静。

当你所处的环境突然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盲目地起身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及时地掌握当时火势的大小和蔓延方向,然后根据情况选择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线。

二、正确的选择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线。

如果疏散方向的通道上刚刚起火,且疏散通道还保持着畅通的话,在你对疏散通道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可用湿棉毯子、棉被等披在身上,早下决心果断地冲出火海。
如果疏散楼梯已经烧断,逃生方向被火封闭,你应采取以下方法逃生:

l、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疏散设施进行逃生,如利用缓降器、救生袋、消防电梯、救生滑梯等自救逃生。
2、充分利用阳台、窗户等自然条件攀到周围安全地点自救逃生。
3、充分利用自救绳自救逃生。如有专用自救绳索自救最好,没有绳索时,可将居室内的床单、被罩、商店里的布匹等系在一起作为自救绳,将其一端系牢后,再顺窗下坠逃离火场,
4,在建筑物内无任何设施可利用自救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建筑外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自救。如:屋顶的下水管道,避雷针引下线以及任何靠近建筑物的物体(树木,电线杆)等。
5,创造避难间避难自救逃生。多数建筑物没有设立避难间,在采取其它各种方法不能逃生的情况下,应自己创造条件,自设避难间逃生.避难间要选择有水源而又利于同外界联系的房间。首先将房间的门、窗全部关闭,然后拿出被子、毯子、棉衣等可利用的物品,用水浸湿后将门窗蒙严堵实,并不间断向上泼水,防止火灾侵入,同时要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寻求外援帮助,求得逃生。
6、绝路逃生。如果火灾突破避难间,在根本无法避难的情况下,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此时可扒住阳台或窗台翻出窗外,以求绝处逢生。

三、火场逃生的应注意事项。

1、要积极地寻求外援帮助。由于自己身处火场内部的火灾之中,对火场全貌了解不清,在逃生的过程中,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被围困在火场的人员逃生时,要积极寻求外援帮助。当发现消防员或外援人员时要高声呼救,请求外援;如果呼救无济于事或烟雾太浓高声呼救容易中毒时,可用竹竿挑起鲜艳的衣物摇晃或向外抛轻型显眼的东西,夜间可打开电筒发出求援信号,再不然可手攀窗沿边,让自己身体暴露给救援人员,从而尽量将你救出火口。
2、小心烟雾中毒。由于现代建筑物室内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塑料、化学纤维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且装修材料表面常用漆类粉刷,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所以,在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折叠,捂住鼻口,屏住呼吸,起到过滤烟雾的作用,不到紧急时刻不要大声呼叫或移开毛巾,且须采取匍匐式前进逃离方式(贴近地面的空气中一般多氧气少烟雾)。
3、不要浪费时间,贪恋财物。逃生时不要为穿农服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也不要为带走自己的物品而身负重压影响逃离速度,更不要贪财,本已逃离火场而又重返火海。
4、不要轻意打开避难间的门窗。在避难时,千万不要轻意打开门窗,如果避难间充满烟雾,无法避难时,可打开着火一侧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
5、应从高处向低处逃生,逃生时应从高楼层处向低楼处逃生,因为火势是向上燃烧的,火焰会自下而上地烧到楼顶。经过装修的楼层火灾向上的蔓延速度一般比人向上逃生的速度还快,当你跑不到楼顶时,火势已发展到了你的前面,因此产生的火焰会始终围着你。如不得已可就近逃到楼顶,要站在楼顶的上风方向。
6、防止引火烧身。火场上千万不可随意奔跑,否则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而且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如果身上着火应及时脱去衣服或就地打滚进行灭火,也可向身上浇水,用湿棉被,湿衣物等把身上的火包起来,使火熄灭。
7、不要随意去乘坐电梯。因为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很有可能将你困在电梯内无法逃生。

4.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概况

寒假、春节,应该是这个冬天里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了。日前“强生家长安全健康学校”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这一调查是“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共同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伤害在调查人群中总发生率为16.5%,从年龄上看,1岁到5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

那么,假期学生多发生哪些意外事故?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孩子的假期安全?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的有关专家和医生。

这项最新的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按照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跌伤、碰伤或挤压伤、扭伤、割伤或刺伤、交通事故、烧或烫伤、昆虫或动物咬伤(如狗咬伤)、中毒、电击伤、溺水、窒息、切割伤、爆竹伤等。从受伤场所来看,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里或宿舍,占总意外伤害发生例数的43.2%;其他依次是学校/幼儿园、街道/公路、游乐场所。此外,调查还显示儿童最易在进行娱乐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占总体的44.6%);其次为体育活动、休息或进食时、洗澡或上厕所、学习、步行或上下楼梯、乘坐交通工具时。

“我院也曾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到医院就诊或死亡的儿童中,意外伤害者所占比重最大。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极高。”昨天,南京市儿童医院一位儿科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门诊部每天接待的患儿中,因意外伤害而就诊的大约有30%。他认为,现在的家庭基本为独生子女,极易发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意外事故,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儿童意外死亡已经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意外伤害包括窒息、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烧伤、烫伤等六大类。”这位专家说,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主要靠家长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要加强监管。比如,打火机、热水瓶、刀具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等不要让儿童触摸,不 要让儿童单独到水边玩耍,儿童过马路以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看管等。

调查表明,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中、学校、游乐场所和体育场所,以及在途中。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交通标志辨别不清,对交通状况缺乏判断力,加上有些家长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做了坏榜样,使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儿童喜欢爬高,身材又较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齐全的保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有的家长外出时将孩子反锁家中,孩子出于恐惧,冒险从阳台或窗口翻出,结果酿成悲剧;游泳给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年纪较小的溺水儿童往往是在水边玩耍时失足落水,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常常因为游泳时滑入深水区或腿部抽筋而溺水。如果救治不及时,儿童会因大脑缺氧而留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市儿童医院外科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把五颜六色的药丸当作糖豆吃,直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才被家长发现,急急送往医院洗胃。有的孩子口渴,拿起家长放在角落里的农药一饮而尽……孩子在家里难以照顾周全,即使在有专业人士看护的幼儿园和学校也并不一定安全。

食物不洁,引起中毒;课间活动时,打打闹闹、推推搡搡,结果摔伤了腿,磕破了头;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撞折了胳膊,磕落了牙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黄主任认为,大多数意外伤害事件多是由于不当心、麻痹大意引起的,并非不可预防、无法控制。只要家长和老师们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许多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防范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每天不断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最需要建立一个专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组织机构。该机构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企业、基金会、协会等其他团体的共同努力,利用多种媒体教育家长、法规制定者、教师及其他关心儿童安全的人们,引起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关注,降低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与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成立了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在全国建立起第一个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

5. 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超过20万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

呵,你知道以数据来说,全世界躲过各种意外能活到正常生命年龄80岁以上的人有多少吗?合计几率才三分之一。。。。

数据不会说谎,况且意外死亡以外那就是谋杀或自杀了,你说总数还能多多少?所以说,一般只取意外死亡的部分,其他没多少也不惊人的就不拿来谈。

6. 儿童暑期安全出现了哪些需要被关注的新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意外伤害是儿童在暑期伤亡的首要原因,除了常见的意外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也涌现出来,网络安全、游学风险、心理疾患等需关注。

而针对游学和研学的兴起有专家表示,游学的主体基本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出现诸如交通事故、营员走失、遗落大巴、集体踩踏之类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格外小心。

希望家长能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正确的疏导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结合学校的教育让孩子逐渐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7. 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年龄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体系正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个人信息如若遭不法者利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需要立法给予保护。
从全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总体形势来看,儿童逐步成为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窃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每年有130万儿童信息被盗用,是成年人的51倍,近年来,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出台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专门规定,美国也曾讨论修订《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强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总体来看,各国儿童数据保护呈加严趋势。从我国实践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不满18周岁网民数量高达1.69亿,但普遍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其中11岁以下的儿童对隐私设置的了解较少,11至16岁儿童中仅26%的儿童采取网上隐私保护措施。
儿童作为特殊主体,一方面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对其个人信息的价值及被违法收集、使用的后果缺乏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本身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难以主动核对其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一旦信息泄露后也更加容易成为非法侵害的重灾区。因此需要网络运营者采取更加具体、更加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专门保护。
拓展资料:
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已满八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除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须经监护人同意、追认。

8. 我国每年有多少孩子因意外事故而死亡

中国每年有超过71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
今天上午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在上海发布的最新调查却表明:孩子年龄越大,发生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却越高。在中国,每年有超过71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在全球,意外伤害是14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因。在中国,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相当于每天有近2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同时,孩子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增长速度还高于全球的平均速度。这是因为不少家长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孩子的能力。
这种现象已引起妇儿工作者的关注,今天上午全国20多个省市的代表在沪为此进行研讨,并组成意外伤害干预团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王艳辉)
(摘自雅虎)

9. 儿童网络安全包括身心健康吗

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当然要包括了,而且儿童的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网络上各种知识,各种图片信息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宜过多的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所以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另一方面才是孩子的信息安全。

10. 孩子上网干什么 网络安全知识父母必备

近日,国外某机构发出了警报,提醒人们时刻关注青少年的网络“行踪”,莫要孩子被“网络世界”里不健康的内容“污染”。 据称,许多的英国孩子已经在网上浏览过不健康的内容。令人不安的是,有2/3的青少年认为,他们是被父母所认可的,在上网这件事情上,父母都很信任他们。 接近1/3(32%)的英国父母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们会把自己的网上行踪,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更有59%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从来都不会去浏览网上不健康的内容。 孩子们在网络上的的真实行为,和父母们的“想当然”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正把许多的青少年引入一个叛逆爱撒谎的歧途,并且,这背后还存在着很多危险和不法行为: 30.5%的青少年已经被确认会访问父母不允许他们访问的网站; 31%的青少年明知道一些视频父母不允许他们看,还是会千方百计的去看; 25%的青少年去网上搜索裸体图片或者色情内容——其中54%的人一个月会看好几次色情图片; 19%的青少年承认会在网上购买盗版音乐,另外,更加令人惊骇的是,6%的青少年称他们通过网络购买酒和毒品; 13%的青少年称实际上他们已经和网友有过会面接触; 50%的父母很自信的表示他们知道如何查看孩子在网上的行踪,但是只有1/5的孩子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隐藏自己在网上的行踪,以不被父母发现。 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青少年通过各种手段来隐藏自己在网络上的行踪: 在父母进入他们的房间的时候,47.5%的青少年会敏捷的最小化浏览器窗口(像不像曾经的你,在父母进屋之前迅速关掉电视); 38.8%的青少年会清空他们的浏览历史纪录; 17.7%的青少年已经申请了一个私人电子邮箱,当然,这是不会让他们的父母知道的。 父母的监督与管理 在对待网络安全这一件事,仅仅有12%的英国父母声称曾经和自己的孩子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令人担心的是,28.5%的父母还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网络行为,这远远低于欧洲国家17.6%的平均水平。再来看看父母们是如何监管孩子们的: 不到1/3的父母在孩子的移动设备上设置了管理软件,还有12%的父母知道孩子的移动设备密码; 11.5%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将自己的邮件和社交网络密码告诉他们; 在家庭电脑设备上,只有3%的父母设置了家长管理软件; 有超过1/5的父母(21.5%)坦承,在网络这方面,孩子们要远远比他们的有见识,自己将不可能追寻到孩子们在网络上的行踪; 另外,需要更加强调的是,11%的青少年承认他们已经把自己移动设备上的家长管理软件破解了。认识网络安全 有备无患 认识网络安全 尽管新闻上经常报道数据和个人隐私被盗,但还是有许多的青少年,根本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的危害。令人更加担心的是,许多的父母也没有认识,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被大家看到,到底有什么威胁 29%的青少年并不关心自己的邮件地址是否被发布到网上,接近1/4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 36%的青少年和29%的父母称并不关心自己的IM账户被公布在网络上 接近4/10(37.5%)的青少年称并不在意自己的个人照片发布在网上,还有36%认为把这类信息发布到网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接近1/5的青少年认为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并没有什么危险。甚至还有更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16%的青少年会毫无戒备的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一些仓促认识的人,而不考虑后果,即便是成年人也有17%对此没有任何的防备意识 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鸿沟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相信一些家长一定会很震惊,我们希望这将鼓励他们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和父母们想当然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必须行动起来,确保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安全的上网行为。 父母必须经常找孩子面对面的谈心,了解孩子们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晓得网络上的潜在威胁,端正他们的上网行为。